记忆力训练 点击: 2012-10-27
2017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
2017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
一、故事引入 :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可见审题立意要准要深要新。
审题审得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
二、审题和立意的概念: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文章审题,力求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审材常见问题:⑴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⑵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⑶抓一鳞而弃全鱼;⑷抓现象而弃本质。
一般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⑴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⑵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⑶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⑷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⑸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⑹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⑺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三、审题和立意: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⑤见解新颖。
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天马行空,任你驰骋。所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
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除了审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如下:
(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2)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3)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
(5)做出结论。
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
由于分类的标准、方法不同,命题材料的不同,我们也应从不同的角度把握材料的中心。如果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我们在审题中最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例1: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
审题分析:本则材料围绕着一个内容,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列举现象;
第二段以“有人说”的形式对上文进行总结概括。综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第二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观点,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二)把握隐含信息,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却容易疏漏。
例2: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审题分析:在材料中“脚”、“大树”都可是隐喻。“脚”可以是具体的第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大树”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哪里去。
(三)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这些词句是材料中的“眼”。
例3:科学家罗素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1+1=?”这
样一道题。题目写在黑板上,济济一堂的高材生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罗素见状,轻轻巧巧地在等号后面写上了2,并且说:“1+1=2,这是真理,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
审题分析:科学家罗素的话是值得推敲的关键。“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概括成一个正确的主张(观点)是:要能于坚持真理。当然,如果从“高材生”们角度出发,分析一下“面面相觑”的原因,也可以得出另一观点:先入为主往往影响人的判断力。
(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挖掘本质。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解。请看下题:
例4:2002年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一起“人伤熊”事件曾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思考,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害了五只狗熊和棕熊,他说:“我觉得好奇,因为是兑在饮料里,看它能不能辨别出里面有东西。”
请就这则材料进行分析,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五)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
例5: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请找出其关联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价值了。
审题分析: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一步分析,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两者的“关联点”就是人生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是奉献还是索取。{2017浙江高考作文审题}.
例6:材料一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千米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材料二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三 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了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注意:把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起来思考。是否结合材料一,自由决定。
审题分析:把材料结合起来思考,提示了材料的对比特性,我们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作对比分析,即求异,找出二者的对立点:言行不一,律己与律人标准不一。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正确的主张:高尚的品质绝不体现在嘴上,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材料一中的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上学,且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小新助人为乐,靠的不是如何说,而是靠的实际行动,可作为品质高尚的典型事例。
五、审题立意练习:
1、根据下面先哲的话,自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提炼观点,写出文章的详细提纲。
一位先哲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
审题导引:通过审度材料,我们发现,话题“沙子”是比喻型,材料“远方
的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小的缺点和前进路途中的小困难”,“随时倒掉沙子”比喻“随时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因此,题旨是:我们在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小困难和自身的小缺点,那么我们就要随时改正这些缺点和克服这些困难。
2、根据下面一则寓言,自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提炼观点,写出文章详细提纲。
蝴蝶和蜻蜓忙着游玩和捉虫子,撞到蛛网上去了。它们挣扎了很久,被蛛网越捆越紧,再也动弹不得。
蝴蝶叹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蜻蜓说:“都怪那炫目的阳光,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蜘蛛却说:“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己送上来的。你们也一样,因此,要怪只能怪自己。”
审题导引:这则寓言,我们不难看出关键句是蝴蝶、蜻蜓、蜘蛛的话语,而其中最关键的句子则是“要怪只能怪自己”。由此我们可得出寓意:决定一件事结局的固然是有外因,但更主要的是内因。由材料向现实、由蝴蝶、蜻蜓到人。我们就可明确所给话题范围应是“主、客观因素对一个人成败的影响。”
六、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总结:
作文占60分,是高考六科中独一无二的影响上线的“高分题”。作文失误,影响高考全局,影响上线,录取。要把作文作为高考的第七科来对待。
第一、第一构思。阅读材料或话题时首先“冒”出来的“第一构思”,在通常情况下是为大家所普遍认知、一再提起的,也是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在第一时间想到的。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求考生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写作方面就应当注意立意的新颖与深刻,有别于“众生俗论”,因此,应当注意避免“第一构思”。
第二、运用发散思维提炼观点。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索,为自己提供多种立意,便于从中选择,确保自己的写作具有开阔的视野和高质量的立意。
——从话题的不同侧面来立意;
——寻找与话题相关的人或事;
——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观点;
——通过比较、鉴别提炼观点、;
第三、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写作角度。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项,但动笔写作毕竟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
——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2017浙江高考作文审题}.
——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
——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
——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
——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
2017年高考作文审题练习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作文讲义
第一讲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
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
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因此,审题时一定要端正态度,做到耐心、细心,力求快速、全面、准确。
二、审准两种基本作文命题类型的方法技巧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后两种作文的题目是考生自拟的,而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命题者确定的,是唯一的,是不容变更、置换的。这是命题作文与其他两种作文最大的区别。为此,考生在审题时,必须牢牢围绕这个“所命之题”展开。如何展开呢?八字要决——字字落实,有所侧重。
字字落实,实际上就是把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写清楚。{2017浙江高考作文审题}.
如作文题:《我与小王的一件趣事》。
事:写作对象。一件事:写作范围和文体。我和小王:取材的范围,必须关于“我”与“小王”两个人。趣:题旨,审题的要害,什么是“有趣”,怎样写才算是“有趣”。把上面逐字(词)的理解合起来,审题就算审准、审透了。
有所侧重,就是分析文题结构,找准写作的重心,即题眼。
①主谓式结构,如“我能”,题眼是谓语“能”。
②偏正式结构,如“诗意地生活”,题眼是修饰或限制语“诗意”。
③动宾式结构,如“品味时尚”,题眼是动词“品味”。
④并列式结构,也称关系型命题,如“走与停”、“一步与一生”、“我与故事”等,审题时要写清楚几个概念间的关系。题眼就是“关系”。即要“两点论”,兼顾两面,不可只抓一面,不顾其余;又要“重点论”,应有所侧重,分清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
⑤独字(词)式,如“见证”、“常识”,它们既有表面意义,又有隐含意义,既可实指,也可{2017浙江高考作文审题}.
虚指,审题时要虚实结合。
如何审题眼呢?务必要“咬文嚼字”,可以判明词性,可以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词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总之,一定要审到吃透它的内涵和外延为止。如“见证”,首先想它是什么意思。“见证”一词的含义有两点:一是“见”,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二是“证”,可以作证。再依据材料分析。也有两层:第一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动词的含义,第二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名词的含义。据此思考:(谁)见证——见证的主体(见证者),见证(什么)——见证的对象(或是历史进程、历史事件或是身边小事,这是“实”),见证的意义——见证的意义、价值(这是“虚”)。经过这一番咀嚼、思考后,题意自然就把握准了。
边练边悟1
请以“主流和另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作文,首先要注意其思辨性。请从“主流和另类”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从辩证地看待“主流”与“另类”的关系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审题:“主流”是大众化的,“另类”则是个性化的。“主流”与“另类”单一来看是对立的、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如“主流也罢,另类也罢,它们都是人们思想的外化,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都应该支持,都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它,特别是另类,它可能是孕育新思想、创造新秩序的火种”。
立意:①“另类”“主流”可以和谐共存;②“主流”与传统,“另类”与时尚;③“主流”“另类”都是潮流;④“另类”终将汇聚成“主流”。
(二)新材料作文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边练边悟2 试用提炼中心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①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②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个观光团的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观光团的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整体把握材料。同样的情况,在不同的人心里由于意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同样的路,同样的游客,不同的导游给出不同的诠释,当然,带给游客的心境也不一样。由此可以写: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换一种心情体验人生。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边练边悟3 请用抓关键句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小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见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它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是关键句,其中“伞”是个喻体,比喻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诸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超人的优势等等。由此可写:没有优越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2)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在得知获奖时淡定地说:“我终于也有自己的停车位了。”
在该校中,有一排写着“NL”(诺贝尔桂冠得主的英文缩写)标志的停车位,是专门为诺奖得主服务的,这是学校的唯一奖励,也是学校向他们致敬的特有方式。
得了诺贝尔奖,不涨工资不升职,照样上课、监考、做实验,不同的是他们的车终于有地方停了。
对于这个奖励措施,伯克利的教授们这样说:“做学问如果没有一颗淡定的心,就没法继续,更不可能前进。”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教授们的话是关键句,据此可这样立意:做人(学问)有了淡定之心,方能前进。
3.由果推因法
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边练边悟4 请用由果推因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自己的同类作报告。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浙江高考作文审题}.
提示 本题可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之所以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翔,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别迷失自我;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2017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2017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社会是锅沸腾的开水,关键看用什么材料投入。第一种是生鸡蛋,第二种是胡萝卜,第三种是干茶叶。结果呢?第一种被煮硬了,不再有梦想与鲜活。第二种被煮软了,变成软塌塌的胡萝卜泥,随遇而安,迁就规则。而第三种呢,干巴巴的茶叶渐渐舒展开来,一锅清水变成喷香的茶水。当人被世界改造时,是一种滋润的、舒展的、找到自我的状态,同时凭借自己的力量又一次次改造世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材料二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窗外有一只小雀,它不会飞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是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时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是分号。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字,是麻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粒深埋地下的种子,必须以生命的奔跑历经寒冬,冲破厚厚的土层,才能将生命的绿意伸向蓝天。
一滴小水珠,必须以生命的奔跑流入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才会永不枯竭,才能成就其博大。
一颗蚕蛹,必须以生命的奔跑经历各种艰难和痛苦,才能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翩跹于万紫千红的春天。
奔跑是能量蓄积后的爆发,是一种速度,一种力量,一种品质,一种质量和效率。
生活就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每当太阳升起时,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生命不息,奔跑不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礼记》曰:“君子慎独。”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或许这梨根本就没有主人。”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启示。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所蕴涵哲理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根据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罗伯特•科赫是十九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人那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回答说:“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所有的病人都是国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鸡蛋向内打破是食物,向外打破是生命。人生亦然,向内打破是压力,向外打破是成长。——李嘉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漫画中的两只乌鸦,可能会让你产生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孩提时,我摔倒了嚷着要大人抱起我,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在你眼中,哪些属于生活的常态?上面的材料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生活的常态”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但往往不易被大众接受。
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能够让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但也常常因为缺乏深度,易遭淘汰,难成永恒。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比赛,目标是登上一座很高的塔。一大群动物在塔下观看比赛,为参赛者加油。
旁观者都不相信那些青蛙能够爬到塔顶。“哎呀,这太难了!他们永远无法爬到塔顶。”“他们根本没机会成功,塔太高了!”
开始有些青蛙一只接一只地摔下来。那些步伐稳健的青蛙,听了议论后,也都放弃了。
一些小青蛙看着眼前的高塔,更是没有信心,站在原地未动。
最后,其他青蛙都放弃了攀爬。只有一只青蛙,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到达了塔顶。
原来,那只登上塔顶的青蛙是个聋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鹿到小河边来饮水,他低头看到了河水中自己的倒影。鹿对自己两只又大又粗、枝杈美丽的角非常满意,可他看了看自己的四条腿,说:“只是我的腿不太漂亮,又细又弱。”
突然,一只狮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朝鹿扑了过去。鹿撒腿就往一大片空地跑了过去,狮子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可他刚一拐进林子,头就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追上来逮住了他。
2017年高考作文一轮复习(1):慧眼识得真谛(审题之准)
2017年高考作文一轮复习(1):慧眼识得真谛(审题之准)
品佳作,悟出彩理由
【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甲地,一个去乙地。等车时听人议论,甲地人精明,问路都收费;乙地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甲地的人想,还是乙地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去乙地的人想,还是甲地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于是他们改变了主意,互换了车票。
去乙地的人发现这里果然好:银行大厅里的水可以白喝,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甲地的人发现这里果然是干什么都可以赚到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发展到了周边城市。前不久,他去乙地考察市场。在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佳作】不要让今日安逸霸占明日幸福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甲地,一个去乙地。甲地人精明,问路都收费;乙地人质朴,见了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乙地的发现乙地果然好,许多东西可以白吃白喝。去甲地的人发现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干什么都赚钱。当两人再次相遇时,境况却截然不同。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是安逸,是奋斗,我想说:不要让今日的安逸霸占明日的幸福。
只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无作为,最终会导致人生的覆灭,甚至国家的灭亡。《吴宫遗事》中记载:夫差放勾践回国后,为使参政者知民间疾苦,察天下兵革,筑台于姑苏之左。可高台已起,夫差却只沉浸在恭维赞美之中,安逸的生活消磨了他的锐性,站在九尺高台,连离自己不远的身死国灭也没看到,岂不痛哉?
正如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所说:“一个人为了微妙的享受,必须微妙的受苦。”去甲地的人正是不满足于乙地的安逸,毅然投身于可能面临的苦难,他选择自己奋斗,干出一番事业。著名导演宁浩不到三十岁却身家过亿,他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创下了奇迹,但此时的他并不满足,他选择“微妙的受苦”,又拍摄了《无人区》,把自己锻造成一个“不死在山顶上”的人。
汪国真说:“我不去想能否成功,只要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只要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一个不满足于安逸生活的人,不正是有非凡勇气的人吗?史玉柱顽强打拼,商海沉浮,风险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机遇,在他的心中,始终高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以此成就商业传奇。
三毛不满足于安逸,选择了漫天的黄沙,但漫天的黄沙如何遮蔽她明朗的双眸?
孟卫东不满足于《新闻联播》开头曲十六秒的成功,然后才有了《同一首歌》的传唱。 周润发从擦车小弟变成影视明星,不正是靠奋斗吗?
“诱惑,不是诱惑于远方,就是诱惑于梦想。”但朋友,永远不要为安逸诱惑。
请铭记:“不要让今日之安逸霸占明日之幸福!”
【出彩理由】
这是一篇出彩的考场作文。首先,审题精准,文题既是标题也是论点。开篇概引材料,然后一个问句“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由果溯因,准确立意:不要让今日安逸霸占明日幸福。论述部分,材料丰富且鲜活饱满,让我们很为作者的视野和博识而喝彩。结尾再点题,回应开篇,简洁明快。
通技法,走高分路径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五法”
1.关键把握法
审题立意,贵在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确定作文立意。
高尔基《花——致M.A.彼什科夫》:“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愉快的。那时候,你会感觉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则材料的立意:
2.主旨领悟法
一个写作者,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的寓言《乌鸦喝水》,确定作文立意。
一只乌鸦口渴极了,很想喝水。它看见了一只水壶就飞过去。壶里水很浅,乌鸦伸长了脖子也喝不到。后来它想了一个办法,用嘴衔起小石子,扔到水壶里,一颗颗小石子沉到水壶底,水渐渐升起来了。“啊,”乌鸦快活地说,“我喝到水了。”
这则材料的立意:
3.由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准确地理解材料要义。而准确地理解材料的寓意、要义的最好方法是:按照“何人—何事—何果”的方式将其中心内容梳理出来,然后由果溯因,即可找到合适的写作角度。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确定作文立意。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难道不是吗?”
何人:
何事:
结果:
原因:
立意:
4.辩证拓展法
所谓辩证拓展,就是要利用辩证思维去展开思路,立意谋篇。辩证拓展,通常要运用以下观点:
一是发展的观点。它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应看到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不能绝对化。二是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时,我们要从它与周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找到问题的本质。三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它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要正反通观、全面认识。 边练边悟4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分别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确定作文立意。
材料: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从别人那里偷了一个玩具。
(1)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立意为: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立意为:
(3)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立意为:
5.多向发散法
新材料作文大都可以多角度立意。一般来说,材料中不同的人、事、物就是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的人、事也有多角度立意。当然,立意可以多角度,但我们写进文中的却只能有一个,因而,我们要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角度立意,找出最有利于发挥,且易出彩的立意来书写成文。
边练边悟5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试从多角度进行审题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