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北襄阳期中对联

高三励志  点击:   2012-09-17

2017湖北襄阳期中对联篇一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等八校2017届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等八校2017届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

赵树义

有史以来,酒似乎天生就是文字的酵母,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与酒有关的文字自然也多,宋人众多的酒文字中,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于酿酒工艺的专著,从酿酒专业的角度看,这部书便是最早的教科书了。《北山酒经》全面总结了历代的酿酒理论,论述了制曲和酿酒技术,并收录十余种酒曲的配方及制法,在我国古代酿酒史上,堪称最具专业水准,也最具实践指导价值的,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汾酒博物馆藏有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所记绘制的,这幅图完整再现两宋人的制酒工序,与前代相比,改进最大的地方是煮酒环节•正是掌握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明显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如果说《北山酒经》是一部实用教科书,《酒谱》则是一部酒文化大全。《酒谱》由宋人窦革编著完成,全书对北宋之前的酒文化进行了详尽汇集,资料翔实,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酒谱》认为,在当时所有可流通的酒中,惟有杏花村酿造的干酥酒被大家公认为上品,可见杏花村在酒业中的霸主地位。

酒文化在宋代被上升到学术高度。欧阳修自称“醉翁”,他任滁州太守时作的《醉翁亭记》,堪称酒文中最出类拔萃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千古流传,说的是酒事,便是人事。

尤其多才多艺的苏轼还会酿酒•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被贬滁州时,朋友贾耘老送苏轼一瓶好酒,苏轼独饮一杯便“醺然径醉”。不过,苏轼酒量虽小,酒性却豪放,贬谪期间,常“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落花春寂寂”;“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苏轼除了喝酒喝到半夜三更外,还经常跑到田间河边向农夫渔夫请教酿酒的事,还亲自试造过蜜柑酒、松酒、桂酒等等。喝酒有心得,酿酒也有心得,苏轼便写了一篇《酒经》,寥寥数百字,从制饼曲到酿酒,无不备述,内容竟与今天南方酿酒方法极相似。

关于醉酒,古人也是有说法的,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酒作用于人体的解释,《酒谱》称:“凡酒气独胜而气劣,脾不能化,则发于四肢而为热,厥甚则为酒醉。”另一种认识则是从病理入手的:“酒味辛甘,温酿米麦之精华而成之者也,至精纯阳,故能经络路而入辏理。酒饮入口,未尝赏停留,遍循百脉,是以醉后气息必粗,瘢痕必赤。能饮者多至斗石而不辞,使者停留胃中,胃之量岂能容受如许哉?”这些解释显然是理智型的。还有一种解释则是直觉型的,更注重对醉酒体验的描述。苏东坡是智者,似乎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此状态高妙,如此才能“把酒问青天”了。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一词题跋中称自己是在“大醉”中“作此篇”的,此大醉显然是有所保留的。李时珍也深知酒醉之妙,他说:“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醉到有趣,自是境界,此时方有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事做出来,如果烂醉如泥,即使才华万丈,怕也是死狗扶不到墙上了。

清朝大臣翁同酥曾手书一副对联:“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前一句出自苏东坡《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后一句取自苏东坡《丰县朱陈村嫁娶图》。苏东坡一生与山西似无交集,却为杏花村造出如此美句,可见杏花村影响之远。

(节选自《网易新闻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最早的教科书,其内容是讲酿酒工艺的,有很高的专业水准,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

B.汾酒博物馆所藏的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完整再现了宋人的制酒工序,这幅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绘制而成。

C.相对于实用的《北山酒经》而言,《酒谱》在酒文化方面的史料价值更加突出,全书关于北宋之前的酒文化的资料翔实。

D.宋代以前,中国白酒都还是低度酒,因为宋代改变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大幅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见他是借饮酒乃至醉酒来表达内心的“山水之乐”。

B.苏轼酿酒也有心得,其一篇文字不多的《酒经》,对酿酒的各个环节,记述都很详尽,对今天南方的酿酒方法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C.李时珍强调微醉方得酒醉之妙。醉到有趣,自是境界,这种微醉的程度有助于展示饮酒者敏捷的才思、过人的才华。

D.从有关酿酒的典籍和苏轼相关诗文的记述来看,杏花村在当时的酒业是非常出名的,影响深远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酒文化涵盖很广,不仅指关于酒的酿制的工艺,也指与酒相关的文艺作品;甚至关于醉酒的种种说法也属于酒文化。

B.对醉酒的解释,理智型从酒作用于人体以及病理的角度指出了饮酒对脾胃等脏器的损伤作用,这和现代医学观点不谋而合。

C.对醉酒的解释,直觉型更注重对醉酒体验的描述,比如:陈后主《独酌谣》所云“……三酌意不畅,……九酌忘物我,十酌忽凌宵”就是如此。

D.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酒量很小的苏轼偏偏“把盏欢意足”,且常饮常醉,醉后诗兴盎然,成就了不少诗词篇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丘逢甲: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丘逢甲生于台湾省苗栗县,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爱国世家,其先祖是因不愿在入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从中原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在长期颠沛流离的徙居生活中,他们不得不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并且后代子孙牢记一条遗训:即先祖是因外族侵扰而辗转南迁,所有后代子孙,不论落籍何处,都应勤耕苦读,自立图强。到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时,因耕地狭小,无以为生,所以偕同一批客家人又漂洋过海,向台湾迁徙,这大概是清乾隆中叶。 丘逢甲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在其父的亲自教授下,六七岁即能吟读、属对。14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被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连称“奇童”,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由此闻名全台。

1888年参加乡试,中举。1889年春,赴京参加会试进士,中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此时丘逢甲年仅26岁,但他却无意仕途,辞归故乡,专意养士讲学,任台南崇文书院主讲,同时兼任台湾府衡文书院及嘉义罗山书院主讲。1892年,《台湾通志》总局正式开设,丘逢甲被聘为采访师,负责采访、补辑乡土故实,因此有较多机会深入民间,了解社会民情。这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之中,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能不使丘逢甲感到郁闷和隐忧,他慨叹道:“风月有天难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他预感到一场大的动荡即将到来,自己虽隐身山林,

{2017湖北襄阳期中对联}.

专心教读,但渴求报效国家之情却炽热而强烈。在他的书屋中,自书中堂“且看鹰翅出云时”,以明心志,时刻准备报效国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不久,160营义军成立,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国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悲愤交加,当即刺血上书,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刺指血书“拒倭守土”四字,率全台绅民上书反对割台,表示要与桑梓之地共存亡,清廷不纳。丘逢甲见无可挽回,遂倡议台湾自立为民主之国,率台民领衔电奏十六字:“台湾士民,义不臣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亲草宪法,以“永清”为年号。5月25日,建“台湾民主国”,拥署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此后他多次联合台湾绅士向朝廷发出呼吁电,要求废约抗战。清政府不但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而且急诏撤回守土官兵。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日本侵略军进攻台湾后,台北、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刘永福、丘逢甲和林朝栋负责。不久基隆失守,台北被日军轻易占领。消息传来,丘逢甲急举义军赴台北增援。丘逢甲率义军在新竹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终因“饷尽弹尽,死伤过重”而撤退。许多义军将领同时也是丘逢甲的弟子,如姜绍祖、丘国霖、徐骧、吴汤光等,都英勇献身。

1895年秋,失败后内渡,定居镇平,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为表示不忘光复台湾素志,为其子丘琮定别号“念台”,将房舍定为“念台精舍”。后顺应时代潮流,从赞同维新保皇逐渐倾向革命,掩护同盟会员的反清活动,致力于兴办学校,推行新学,培植人才。先后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等。民国成立,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1912年初,扶病南归,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2017湖北襄阳期中对联篇二

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襄阳市优质高中2017届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

赵树义

有史以来,酒似乎天生就是文字的酵母,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与酒有关的文字自然也多。宋人众多的酒文字中,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关于酿酒工艺的专著,从酿酒专业的角度看,这部书便是最早的教科书了。《北山酒经》全面总结了历代的酿酒理论,论述了制曲和酿酒技术,并收录十余种酒曲的配方及制法,在我国古代酿酒史上,堪称最具专业水准,也最具实践指导价值的,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汾酒博物馆藏有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所记绘制的,这幅图完整再现了宋人的制酒工序,与前代相比,改进最大的地方是煮酒环节。正是掌握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明显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如果说《北山酒经》是一部实用教科书,《酒谱》则是一部酒文化大全。《酒谱》由宋人窦革编著完成,全书对北宋之前的酒文化进行了详尽汇集,资料翔实,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酒谱》认为,在当时所有可流通的酒中,惟有杏花村酿造的干酢酒被大家公认为上品,可见杏花村在酒业中的霸主地位。

酒文化在宋代被上升到学术高度。欧阳修自称“醉翁”,他任滁州太守时作的《醉翁亭记》,堪称酒文中最出类拔萃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千古流传,说的是酒事,更是人事。

尤其多才多艺的苏轼还会酿酒。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被贬湖州时,朋友贾耘老送苏轼一瓶好酒,苏轼独饮一杯便“醺然径醉”。不过,苏轼酒量虽小,酒性却豪放,贬谪期间,常“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落花春寂寂”;“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苏轼除了喝酒喝到半夜三更外,还经常跑到田间河边向农夫渔夫请教酿酒的事,还亲自试造过蜜柑酒、松酒、桂酒等等。喝酒有心得,酿酒也有心得,苏轼便写了一篇《酒经》,寥寥数百字,从制饼曲到酿酒,无不备述,内容竟与今天南方的酿酒方法极相似。

关于醉酒,古人也是有说法的,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酒作用于人体的解释,《酒谱》称:“凡酒气独胜而气劣,脾不能化,则发于四肢而为热,厥甚则为酒醉。”另一种认识则是从病理入手的:“酒味辛甘,温酿米麦之精华而成之者也,至精纯阳,故能经络路而入辏理。酒饮入口,未尝赏停留,遍循百脉,是以醉后气息必粗,瘢痕必赤。能饮者多至斗石而不辞,使者停留胃中,胃之量岂能容受如许哉?”这些解释显然是理智型的。还有一种解释则是直觉型的,更注重对醉酒体验的描述。苏东坡是智者,似乎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此状态高妙,如此才能“把酒问青天”了。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一词题跋中称自己是在“大醉”中“作此篇”的,此大醉显然是有所保留的。李时珍也深知酒醉之妙,他说:“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醉到有趣,自是境界,此时方有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事做出来,如果烂醉如泥,即使才华万丈,怕也是死狗扶不到墙上了。

清朝大臣翁同酥曾手书一副对联:“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前一句出自苏东坡《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后一句取自苏东坡《丰县朱陈村嫁娶图》。苏东坡一生与山西似无交集,却为杏花村造出如此美句,可见杏花村影响之远。

(节选自“网易新闻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最早的教科书,其内容是讲酿酒工艺的,有很高的专业水准,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

B.汾酒博物馆所藏的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完整再现了宋人的制酒工序,这幅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绘制而成。

C.相对于实用的《北山酒经》而言,《酒谱》在酒文化方面的史料价值更加突出,全书关于北宋之前的酒文化的资料翔实。

D.宋代以前,中国白酒都还是低度酒,因为宋代改变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大

幅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见他是借饮酒乃至醉酒来表达内心的“山水之乐”。

B.苏轼酿酒也有心得,其一篇文字不多的《酒经》,对酿酒的各个环节,记述都很详尽,对今天南方的酿酒方法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C.李时珍强调微醉方得酒醉之妙。醉到有趣,自是境界,这种微醉的程度有助于展示饮酒者敏捷的才思、过人的才华。

D.从有关酿酒的典籍和苏轼相关诗文的记述来看,杏花村在当时的酒业是非常出名的,影响深远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酒文化涵盖很广,不仅指关于酒的酿制的工艺,也指与酒相关的文艺作品;甚至关于醉酒的种种说法也属于酒文化。

B.对醉酒的解释,理智型从酒作用于人体以及病理的角度指出了饮酒对脾胃等脏器的损伤作用,这和现代医学观点不谋而合。

C.对醉酒的解释,直觉型更注重对醉酒体验的描述,比如:陈后主《独酌谣》所云“„„三酌意不畅,„„九酌忘物我,十酌忽凌宵”就是如此。

D.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酒量很小的苏轼偏偏“把盏欢意足”,且常饮常醉,醉后诗兴盎然,成就了不少诗词篇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丘逢甲: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丘逢甲生于台湾省苗栗县,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爱国世家,其先祖是因不愿在入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从中原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在长期颠沛流离的徙居生活中,他们不得不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并且后代子孙牢记一条遗训:即先祖是因外族侵扰而辗转南迁,所有后代子孙,不论落籍何处,都应勤耕苦读,自立图强。到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时,因耕地狭小,无以为生,所以偕同一批客家人又漂洋过海,向台湾迁徙,这大概是清乾隆中叶。 丘逢甲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在其父的亲自教授下,六七岁即能吟读、属对。14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被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连称“奇童”,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由此闻名全台。

1888年参加乡试,中举。1889年春,赴京参加会试进士,中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此时丘逢甲年仅26岁,但他却无意仕途,辞归故乡,专意养士讲学,任台南崇文书院主讲,同时兼任台湾府衡文书院及嘉义罗山书院主讲。1892年,《台湾通志》总局正式开设,丘逢甲被聘为采访师,负责采访、补辑乡土故实,因此有较多机会深入民间,了解社会民情。这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之中,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能不使丘逢甲感到郁闷和隐忧,他慨叹道:“风月有天难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他预感到一场大的动荡即将到来,自己虽隐身山林,专心教读,但渴求报效国家之情却炽热而强烈。在他的书屋中,自书中堂“且看鹰翅出云时”,以明心志,时刻准备报效国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不久,160营义军成立,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国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悲愤交加,当即刺血上书,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刺指血书“拒倭守土”四字,率全台绅民上书反对割台,表示要与桑梓之地共存亡,清廷不纳。丘逢甲见无可挽回,遂倡议台湾自立为民主之国,率台民领衔电奏十六字:“台湾士民,义不臣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亲草宪法,以“永清”为年号。5月25日,建“台湾民主国”,拥署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此后他多次联合台湾绅士向朝廷发出呼吁电,要求废约抗战。清政府不但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而且急诏撤回守土官兵。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日本侵略军进攻台湾后,台北、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刘永福、丘逢甲和林朝栋负责。不久基隆失守,台北被日军轻易占领。消息传来,丘逢甲急举义军赴台北增援。丘逢甲率义军在新竹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给日

军以沉重打击。终因“饷尽弹尽,死伤过重”而撤退。许多义军将领同时也是丘逢甲的弟子,如姜绍祖、丘国霖、徐骧、吴汤光等,都英勇献身。

1895年秋,失败后内渡,定居镇平,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为表示不忘光复台湾素志,为其子丘琮定别号“念台”,将房舍定为“念台精舍”。后顺应时代潮流,从赞同维新保皇逐渐倾向革命,掩护同盟会员的反清活动,致力于兴办学校,推行新学,培植人才。先后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等。民国成立,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1912年初,扶病南归,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选自“新浪网”,有删改)

{2017湖北襄阳期中对联}.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天资聪颖的丘逢甲,14岁时参加童子试,即获得全台第一名,受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激赏,由此闻名全台。中进士后,无意仕途的丘逢甲辞归故里讲学。

B.丘逢甲受聘《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师期间,有较多机会了解社会民情。内忧外患使得他隐身山林,“独善其身”已不可能,于是立志报国。

C.抗日保台失败后的丘逢甲到了内地,由保皇走向反清,是思想进步的体现,无论是兴办学校还是担任公职都是他爱国的另一种表现。

D.丘逢甲临终前仍不忘收复台湾,要求南向而葬,一颗爱国志士的拳拳报国之心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感人至深。

5.结合第一段内容分析,家庭给了丘逢甲哪些积极有益的影响?(4分)

6.请概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来,丘逢甲在保卫台湾方面所做的努力。(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冬泳书记

大海

白马镇人人会水,除了行走不稳的小屁孩,还有耄耋之年的老年人。可是,只有一人胆敢在寒冷的冬日下到河中戏水。这个人就是镇党委书记白得水。

白马镇无马,镇因河得名。在白马河中段,有两处相距半里的湾道,缓流清浅,细沙可见,形似依河相连的内湖。不知何时开始,第一处湾道成了男人沐浴之地,俗称“男湾”;第二处湾道成了女人沐浴之地,俗称“女湾”。夏日傍晚,白花花一片屁股蛋子和着轻微荡漾的碧波,上下翻飞,若隐若现,在夕阳映照之下煞是壮观。

喝着白马河水长大的白得水,早年从村支书任上进入镇党委,直到五十岁那年上任镇委书记。白得水不但水性如同河里鱼儿一样了得,还是当地少见的一条“硬汉”。镇上传言:早年某个冬日,一个外地女人掉进河里,时任村支书的白得水恰在附近,跳水救出外地女人;后经媒体大幅报道,英雄帽子层层盖来,把白得水“盖”成了国家干部。当了镇干部之后,白得水干脆开始尝试冬泳,直至年年如此坚持不懈,还数次拿过县里冬泳大赛冠军。

有人不咸不淡地说,白得水是个“冬泳书记”,所有成绩都是他在冷水里泡出来的。白得水听了,也不生气。

这一年“数九”开始后的某个傍晚,白得水正在河里游泳,被党政办主任叫上岸。他回到镇机关时,镇组织委员陪同县委组织部长已经等候多时。组织部长说,白书记啊,我可不是突然袭击,主要想看看镇区主官下班后忙些什么。白得水知道这是组织的意思,将胸脯拍得嘭嘭响,说,靠山亲山靠水亲水,我这条白马河里长大的“鱼”,如果没有大事和会务缠身,下班后雷打不动地下河游泳。

组织部长呵呵一笑:作为一方长官,白书记下班后能推掉繁复的宴请?白得水也呵呵一笑:能办的不一定上饭桌,不能办的上了饭桌也没用,我什么饭局也不参加,再说又不是紧急大事,人家总不好意思将我硬拉上岸吧?!

组织部长暗暗点头。接着就表明目的:白马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白书记做出的成绩上下有目共睹,组织上考虑您带领班子干了两届,年龄也将到任职期限,准备安排您去县人大继续发挥力量作贡献呢!

白得水恍然大悟,县人大前不久空出个副处位置。作为县以下基层机关干部,绝大部分公务员在股级退休,要想成为科级县部办委局负责人非常不易,升至处级县领导者更是凤毛麟角。通常,县人大、政协班子位置空出,哪怕是非领导职务的副调研员,多少镇区和县部

办委局领导也趋之若鹜。已经58岁的白得水有些感动,说明组织上不仅肯定自己的成绩和努力,还在关心自己。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白得水要升处级的传闻,在全县官场坊间几成事实。虽然人大并无多少审批实权,毕竟也是县级领导。就有些本镇官员攀亲带友地请白得水吃饭,一律被他谢绝。有些县城官员物色到好地段的房子,暗示白得水以亲戚名义折扣买下,也被拒绝。 白马河水,流淌如斯。待到白马镇换届,白得水出乎意料留镇了,改任非领导职务主任科员。无官一身轻的白得水落河更加勤快,下班准时出现河边。又有人不咸不淡地说,老家伙提拔泡汤,准是在任时干了坏事被组织查出。白得水听了,概不回应,人却更像一条得道的大鱼,入水沉静,上岸不惊。

次年夏,临近退休的县委组织部长羡慕白马河清澈无污,周末驱车来到白马镇约白得水同游。两人光身下水,无拘无束游到尽兴处,组织部长突然问道:老白啊,多少人对退休前上个台阶求之不得,你却推辞不要,究竟为什么?白得水呵呵一笑:要是追上我,就告诉你秘密!说完,一头扎进河里,潜行百米开外。月光碎银一般洒入河里。

白得水将矫健的背脊轻浮水上,脸面闭水,心想:当年要是调去县城,哪里去找这么干净的河水游泳?如果不能天天游泳锻炼,我还有这般硬朗的身子骨么?抬头吐了口河水,白得水心里说,好多官场的人啊,越是最后两年越舍不得放弃,结果丢了宫帽坏了身子,何苦呢!

大腹便便的组织部长朝着白得水奋力追游,片刻之间,就已筋疲力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2期,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小说的第2段内容写了白马镇的白马河天然形成的露天浴场的良好环境,以及纯朴开放的民风,为作品增添了地域风情。

B.小说第9段的内容既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行贿受贿的不正之风很盛行,也更彰显了白得水自觉抵制住诱惑的难能可贵。

C.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毫无波澜,但正是在这样的平铺直叙中,很好地塑造出了白得水这样一个基层干部形象,自然而真实。

D.小说的语言朴素,不事雕琢。而“月光碎银一般洒入河里”这样的语句在文中起到了很好的点染作用,也暗含了对白得水的赞美。

E.小说的最后一段写组织部长“大腹便便”“筋疲力尽”,暗示我们的干部普遍养尊处优,没有战斗力,表达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8.试分析小说第7段中,“组织部长暗暗点头”一句的内涵。(4分)

9.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句话在“冬泳书记”白得水身上是怎样体现的。(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人,屯青山。及寿辉称帝,使人招玉珍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玉珍引众降。时元右丞完者都募兵重庆,义兵元帅杨汉应募至,欲杀之而并其军,不克。汉走,遇玉珍,为言:“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右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玉珍意未决,部将戴寿曰:“机不可失也。可分船为二,半贮粮归沔阳,半因汉兵攻重庆,不济则掠财物而还。”玉珍从其策,袭重庆,走完者,执哈麻秃献寿辉。寿辉授玉珍陇蜀行省右丞。 二十年,陈友谅弑徐寿辉自立。玉珍曰:“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命以兵塞瞿塘,绝不与通。立寿辉庙于城南隅,岁时致祀。自立为陇蜀王。玉珍之攻重庆也,道泸,部将刘泽民荐刘桢。玉珍往见,与语大悦,即日延至舟中,尊礼备至。次年,桢屏人说曰:“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玉珍善之,乃谋于众,以二十二年春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效周制,设六卿。分蜀地为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既即位,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设提举司教授,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定赋税。蜀人悉便安之。皆刘桢为之谋也。明年,太祖遣都事遗玉

珍书曰:“足下处西蜀,予处江左,盖与汉季孙、刘相类。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邰,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予与足下实唇齿邦,愿以孙刘相吞噬为鉴。”自后信使往返不绝。

二十六年春,玉珍病革,召寿等谕曰:“西蜀险固,若协力同心,左右嗣子,则可以自守。不然,后事非所知也。”遂卒。凡立五年,年三十六。

(节选自《明史·明玉珍传》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

B.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

C.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

D.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僭,即僭越。超越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文中认为明玉珍称帝是超越本分的行为。

B.道,古代行政区划名,比如唐代曾分全国为十五道;“路”也是行政区划名,如“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如“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江左,江东,长江下游以南地区。而“江表”则泛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徐寿辉称帝后,对明玉珍威逼利诱,明玉珍便率众投降。不久就立下战功,被徐寿辉授予陇蜀行省右丞一职。

B.明玉珍认为,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是大逆不道。此后设防阻隔陈友谅,不再和他交往,并且为徐寿辉建庙,每年祭祀。

C.尽管明玉珍一向无深远谋略,但他节俭、谦逊好学,在刘桢的辅佐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把蜀地治理得很好。

D.明玉珍病重弥留之际,召来戴寿等人要求他们齐心协力据险而守,只要控制住嗣子,就可以自我保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玉珍从其策,袭重庆,走完者,执哈麻秃献寿辉。

(2)玉珍往见,与语大悦,即日延至舟中,尊礼备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11分)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开头两句,写出村子里男男女女的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别”字,暗示村民平日生活的辛酸。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

2017湖北襄阳期中对联篇三

2017届湖北省襄阳五中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太湖石 世人皆知太湖美。碧波万顷的太湖水蕴藏着无尽的钟秀灵气,造就了石之精品﹣﹣太湖石。太湖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主要是因为地壳运动引起岩浆喷发,这些温度相当高的岩浆冷凝后,形成带有气孔的流纹岩。当岩石沉入古太湖,在湖水长期冲刷的过程中,一些比较软的部位和气孔被水侵蚀,形成许多小洞,这些小洞正是太湖石的魅力所在。

太湖石很早就被江南一带的劳动人民发掘,但它真正广泛应用于园林艺术是在元代。这一时期建成的狮子林,荟萃了太湖石的精华。到了明清两朝,我国园林建造热点南移时,太湖石就更被达官贵人们赏识,成为他们私家花园中重要的景观。

凡是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无不为那些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的假山而叹服。所谓假山,就是闻名遐迩的太湖石稍加人工润饰而成的。

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太湖石没有雨花石那斑斓的色彩,但它以浅灰浅青中掺杂着一抹微红的质朴为美,以天然而成的各种形态为奇。没有两块太湖石是完全相像的。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崔嵬挺拔;有的像一块磐石,有的像一段蜿蜒的虬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也是太湖石的特点。有的石头,你从这个视点一看就知道像什么;若你转换视点,则冥思苦想也无法得出结果,但经旁人一点拨,你就会茅塞顿开,由衷地赞叹:“像!像极了!”比如狮子峰,被誉为狮子林中珠峰之首,其石洞高下盘旋,连绵不断,曲折幽深,如入迷宫。咫尺之间,可望而不可即。整座假山,外观峰峦起伏,气势磅礴;入内则幽深曲折,处处空灵。

太湖石千姿百态,讲究瘦、漏、透、丑。所谓“瘦”就是指石身挺拔修长,石身上的窟窿又多又小,如虫蛀一般,洞与洞之间的间隔相当窄,跟手指差不多粗细,给人一种瘦骨嶙峋的感觉;“漏”要求石洞不仅多,而且位置安排巧妙,据说最上乘的太湖石,下雨时石洞内不积水,雨水通过众多的小石洞漏掉,雨过天晴,石洞里面很难留下水的痕迹;“透”更为巧妙,石头这一面的小石洞和它背面的小洞相通,人可以透过这些小孔看到对面的景物;“丑”就是石形怪异、棱角分明、突兀不对称。留园里有一处名为“鹰斗狗”的太湖石,左边是一根三米多高的石柱,上面有一只盘旋的大鹰;右边是一只半人高的“狗”趴着,它回头恶狠狠地瞪着上方的“鹰”,一场恶斗一触即发。

具备了瘦、漏、透、丑四点的太湖石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上海豫园里的“玉玲珑”堪称太湖石之骄子,号称“天下第一石”,这四个特点无一不有,完美之至,它与其他两块太湖石一起被放置在一座白瓦青砖的影壁前,显得错落有致,飘飘欲仙。

“天下第二石”是苏州留园里的“冠云峰”,它以天然奇特造型著称。“冠云峰”高三至四米,石顶是一只收翅正待俯冲的“秃鹫”,以蔚蓝的天空为背景;底部是一只伸头张望的“泪龟”,以赭色的土地为底色。整块石头未经人工雕琢,天然自成,栩栩如生。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都是大自然最杰出的手笔。

太湖石像一幅极具神采的水墨画,那份质朴,那份飘逸,是江南园林里的胜景,是大自然一颗璀璨的明珠。

(何蔚/文,有删改。)

(1)文章围绕太湖石依次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下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太湖石的形成 B.太湖石的利用 C.太湖石的形状 D.太湖石的特点

(2)下列有关太湖石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湖石“奇”的魅力源于它的天然而成。{2017湖北襄阳期中对联}.

B.太湖石在明清时期成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景观。

C.太湖石的精品须具备“瘦、漏、透、丑”的特点。

D.太湖石是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的结果。{2017湖北襄阳期中对联}.

(3)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一项是

A.苏轼携好友游“狮子林”,看见姿态万千的“狮子”们,由衷地感叹:“这太湖的石头,仿佛通灵性一样,竟然赋精魂于狮子身上!”

B.雨后初晴,母子俩在上海豫园仔细欣赏“玉玲珑”时,儿子说:“妈妈,你看!石洞里好多雨水,真漂亮!”

C.“嘿,” 两小儿在园林中捉迷藏,其一说:我看见你了!这里的石头都有小洞洞,你藏不住的!哈哈!D.一欧洲游客看见留园里的“冠云峰”大声赞叹:“哇,这石头太美丽了,中国的石匠真了不起,竟能雕琢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凤,字长鸾,昌黎人也。凤少聪察,有膂力,善骑射,稍迁乌贺真、大贤真正都督。后主居东宫,年尚幼,武成简都督三十人,送令侍卫,凤在其数。袭爵高密郡公,位开府仪同三司。武平二年,和士开为厍狄伏连等矫害,敕咸阳王斛律明月、宜阳王赵彦深在凉风堂推问支党。其事秘密,皆令凤口传,然后宣诏敕号令文武。禁掖防守,悉以委之。除侍中、领军,总知内省机密。

祖珽曾与凤于后主前论事,珽语凤云:“强弓长槊,容相推谢;军国谋算,何由得争?”凤答云:

“各出意见,岂在文武优劣!”后主将诛斛律明月,凤固执不从。祖珽因有谗言,既诛明月,数日后主不兴语,后寻复旧。仍封旧国昌黎郡王,又加特进。

进位领军大将军,余悉如故。息宝行尚公主,在晋阳赐甲第一区。其公主生男满月,驾幸凤宅,宴会尽日。每旦早参,先被敕唤顾访,出后方引奏事官。若不视事,内省急速者,皆附奏闻。军国要

密,无不经手。东西巡幸,及山水游戏射猎,独在御傍。与高阿那肱、穆提婆共处衡轴,号曰三贵。

寿阳陷没,凤与穆提婆闻告败,握槊不辍曰:“他家物,从他去。”后帝使于黎阳临河筑城戍,曰:“急时且守此作龟兹国子。更可怜人生如寄,唯当行乐,何用愁为?”君臣应和若此。凤恒带刀走马未曾安行瞋目张拳有啖人之势每咤曰恨不得剉汉狗饲马又曰刀止可刈贼汉头不可刈草

凤于权要之中,尤嫉人士,朝夕宴私,唯相谮诉。崔季舒等冤酷,皆凤所为也,每一赐与。动至千万。恩遇日甚,弥自骄恣,意色严厉,未尝与人相承接。朝士谘事,莫敢仰视,动致呵叱,辄詈云:“狗汉大不可耐!唯须杀却!”若见武职,虽厮养末品,亦容下之。仕隋,位终于陇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凤恒带刀/走马未曾安行/瞋目张拳/有啖人之势/每咤/曰/恨不得剉汉狗饲马/又曰/刀止可刈贼汉头/不可刈草/

B.凤恒带刀走马/未曾安行/瞋目张拳/有啖人之势/每咤曰/恨不得剉汉狗饲马/又曰/刀止可刈贼汉头/不可刈草/

C.凤恒带刀走马/未曾安行瞋目/张拳有啖人之势/每咤/曰/恨不得剉汉狗饲马/又曰/刀止可刈贼汉头/不可刈草/

D.凤恒带刀/走马未曾安行/瞋目张拳/有啖人之势/每咤曰/恨不得剉汉狗饲马/又曰/刀止可刈贼汉头/不可刈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也借指太子本人;汉代又指太后所居之宫。

B.诏,在古代指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颁发的命令。如昭告天下、口诏、手诏等。

C.除,在古代常常指降低官员官职,义同“左迁”,如除拜、除授、除书等。

D.幸,古代多指帝王对女子及大臣的宠爱,如宠幸等;也指帝王到某地去,如巡幸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韩凤体力强壮,擅长骑马射箭。少年时就被升任为乌贺真、大贤真正都督;后主年幼时迁住东宫,皇帝挑选的三十个侍卫中就有韩凤。

B.韩凤聪明多智,深得皇帝信任。在和士开一案中,皇帝下令审讯罪犯同党,先有韩凤亲口传告,然后再下命令,后令其总管内省机密。

C.韩凤仇视汉人,性情暴戾野蛮。寿阳陷落后,韩凤常常带刀驰马,神色严厉,大声喝叱说汉人不可忍受应该杀掉,并说要杀汉狗喂马。

D.韩凤骄横恣肆,特别嫉贤妒能。韩凤深得皇帝宠幸,特别是身居要职期间,早晚饮宴,与贤才士人互相诽谤,并亲自制造了许多冤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强弓长槊,容相推谢;军国谋算,何由得争?

②若不视事,内省急速者,皆附奏闻。

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属当时的边疆地区。

(1)这首诗的颈联写得很好,请简要赏析。

(2)千古登楼,几多情思。李煜在《相见欢》中写道“无言独上西楼”,而魏野在本诗中也有独自登楼的行为,请简要分析两人借登楼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4.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所谈“ , ”,意思是说只有能够在旧知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知的人,才能够“为人师”。

(2)庄子《逍遥游》“ , ”两句形容大鲲化为大鹏,大鹏南徙之时声势之大、飞翔之高的壮阔景象。

(3)白居易《琵琶行》中“ , ”形象地描绘出琵琶女独守空船,唯有清冷的江水和明月作伴的情景。

{2017湖北襄阳期中对联}.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

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飘落。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都很敬重他。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2017湖北襄阳期中对联篇四

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7届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doc

襄阳市优质高中2017届高三联考试题

语文

命题人:襄州一中何天明审题人:枣阳一中崔玉耀宜城一中李晓青{2017湖北襄阳期中对联}.

考试时间:2017年1月20日上午9: 00-11: 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2.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直接填涂在答且卡上,非选择题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每对应的答题区城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理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且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

赵树义

有史以来,酒似乎天生就是文字的酵母,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与酒有关的文字自 然也多,宋人众多的酒文字中,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于酿酒 工艺的专著,从酿酒专业的角度看,这部书便是最早的教科书了·《北山酒经》全总结了历代的酿酒理论,论述了制曲和酿酒技术,并收录十余种酒曲的配方及制法,在我国苛代酿酒史上,堪称最具专业水准,也最具实践指导价值的,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汾酒博物馆藏有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所记绘制的,这幅图完整再现两宋人的制酒工序,与前代相比,改进最大的地方是煮酒环节·正是掌握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明显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如果说《北山酒经》是一部实用教科书,《酒谱》则是一部酒文化大全。《酒谱》由宋人窦革编著完成,全书对北宋之前的酒文化进行了详尽汇集,资料翔实,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酒谱》认为,在当时所有可流通的酒中,惟有杏花村酿造的干酥酒被大家公认为上品,可见杏花村在酒业中的霸主地位。,

酒文化在宋代被上升到学术高度。欧阳修自称“醉翁”,他任滁州太守时作的《醉翁亭 记》,堪称酒文中最出类拔萃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千古流传,说的是酒事,便是人事。

尤其多才多艺的苏轼还会酿酒·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被贬滁州时,朋友贾耘老送苏轼一瓶好酒,苏轼独饮一杯便“醺然径醉”。不过,苏轼酒量虽小,酒性却豪放,贬谪期间,常“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落花春寂寂”;“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苏轼除了喝酒喝到半夜三更外,还经常跑到田间河边向农夫渔夫请教酿酒的事,还亲自试造过蜜柑酒、松酒、桂酒等等。喝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2017谷城县政府工作报告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