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点击: 2012-07-10
2012年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真题及解析
2012年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真题及解析
第一部分 综合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1分*15=15分)
江苏-2012-1.201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 )。
A.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B.精简机构和人员
C.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D.创新体制和机制
【答案】A
【题型】时政——重要文件
【考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作者】李新华
【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所以本题选A。 江苏-2012-2.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国内生产总值的4%安排教育经费,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下列关于教育经费的使用,不合理的做法是( )。
A.增强中小学师资力量培训的经费投入
B.购置现代化教育设备,兴建学校标志性建筑
C.把更多教育资金投向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
D.加强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投入
【答案】B
【题型】时政——重要文件
【考点】政府工作报告,教育经费
【作者】李新华
【解析】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A.C、D三项体现了上述理念,为合理的做法。所以本题选B。
江苏-2012-3.“包容性增长”理念是我国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具体指导思想。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B.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C.多快好省推动经济发展
D.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答案】C
【题型】时政——重要文件
【考点】“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具体指导思想{2017省长李学勇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李新华
【解析】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它涉及平等与公平的问题,包括可衡量的标准和更多的无 形因素。而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多快好省的增长是指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的 增长,没有体现出平等和公平的问题。所以本题选C。
江苏-2012-4.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下列属于融资支持的是( )。
A.对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培训费和社会保险补贴
B.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
C.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微企业
D.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培育和支持300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
【答案】B
【题型】时政——重要会议
【考点】国务院支持微小企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作者】李新华
【解析】2012年2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缓解融资困难,建立小企业信贷奖励考核制度。 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和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放 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上市融资,继续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 营业税;制定防止大企业长期拖欠小企业资金的政策措施。融资指的是企业用各种方式向金融机构或金融中介机构筹集资金的一种业务活动。选项中只有商业银行发 行金融债属于融资支持措施。据此可知B项为正确答案。
江苏-2012-5.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最可靠的途径是( )。
A.减免税收 B.增加出口
C.对外投资 D.扩大内需
【答案】D
【题型】时政——经济政策
【考点】扩大内需
【作者】李新华
【解析】中央提出“稳中求进”,最可靠的途径是增加消费,因为消费增长有别于投资的最大优点是平稳。投资可能大起大落,如果能把消费真正激发起来的话,就能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因此,稳中求进最可靠的途径是扩大内需。
江苏-2012-6.甲某是A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在2012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司法机关拟其涉嫌犯罪而对其施行逮捕,该逮捕决定许可机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
C.A省人大代表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答案】B
【题型】宪法
【考点】人大代表的权利
【作者】孙雨林
【解析】人大代表具有刑事豁免权,即非经特别许可不受限制人身自由、逮捕或审判的权利。《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 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 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非经全国人大主席团许可,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大常委 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代表因为现行犯罪被刑事拘留,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报告。题中,甲某是A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在 2012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司法机关拟其涉嫌犯罪而对其施行逮捕,该逮捕决定许可机构是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因此,本题选择B项。
江苏-2012-7.下列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混淆行为”的是
A.甲商场在促销中的所有奖券刮奖区内印刷都是“谢谢惠顾”
B.乙企业生产的保健品在产品书中作药品疗效的不实说明
C.“冰雪矿泉水厂”是一知名企业,丙企业擅自用“冰雪”商标生产矿泉水
D.丁酒厂将其再当地评奖会上的获奖证书印刷在所有产品包装上
【答案】B
【题型】民法
【考点】反不当竞争
【作者】孙雨林
【解析】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 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题中,AD并没有混淆行为。C项侵犯了“冰雪矿泉水”的 商标权生产矿泉水,但并没有让消费者产生误解。只有B项乙企业生产的保健品在产品书中作药品疗效的不实说明属于混淆行为。因此,本题选择B项。
江苏-2012-8.某文化事业单位由政府出资成立,主要从事组织各种文艺演出、举办培训班等业务,盈亏自负。该事业单位的性质是( )。
A.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B.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C.准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 D.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答案】A
【题型】时政——重要文件
【考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作者】李新华
【解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现有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可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的事业单位和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 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题中该文化事业单位由政府出资建立,盈亏自负,可知它的性质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 业单位。所以本题选A。
江苏-2012-9.公共管理过程有指挥、控制、激励、协调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会导致公共服务低效。下列属于协调缺失的是( )。
A.不同部门相互推诿,居民反映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B.工作人员薪酬偏低,工作缺乏积极性
C.各部门各自为政,服务标准不统一
D.工作流程缺乏衔接,工作任务延期完成
【答案】C
【题型】公共管理
【考点】政府职能
【作者】李新华{2017省长李学勇政府工作报告}.
【解析】协调是指公共组织为了顺利实现决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式。题目中C项中政府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设定不同的服务标准,属于协调缺失,所以本题选D。 江苏-2012-10.手续性程序是处理一般性、标准化、规范化事务的工作流程,下列属于手续性程序的是( )。
A.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办理社保 B.卫生防疫部门应对突发性传染病
C.用人单位对违纪员工采取处罚措施 D.有关部门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012江苏省政 府 工 作 报 告(打印版){2017省长李学勇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2月9日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省长 李学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江苏省委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紧紧把握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八项工程”,切实执行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扎实抓好大事实事,年度安排与五年规划紧密衔接,省域发展与国家规划有效对接,全面展开“十二五”工作布局。过去的一年,是攻坚克难、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重大步伐的一年。面对国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我们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转方式,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区域协调、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一些反映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实现了重大突破,跨上了新的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000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万件,粮食总产突破660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突破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
3.8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2.6万元和1万元。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在“十一五”发展的坚实基础上,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控物价,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认真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时出台应对措施,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一是积极扩大内需。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扩大有效投入,突出抓好20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民生、环保项目。京沪高铁江苏段建成运营,崇启大桥建成通车,泰州大桥顺利合龙,苏中江都机场主体建成,南水北调工程江苏段全线推进,淮河入江水道、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徐州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民间投资占比达65.4%。二是着力稳定外需。在境内外举办一系列经贸活动,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外贸出口3126.2亿美元,增长15.6%。大力调整外贸结构,一般贸易增幅高于加工贸易增幅19.9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增幅高于货物贸易增幅34.6个百分点。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实际利用外资321亿美元。境外投资同比增长65.5%。各类开发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是加强物价调控。坚持综合施策,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加大价格调节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平价商店,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切实控制物价涨幅,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困难群众的物价补贴由按季发放改为按月发放,全年发放物价补贴4.4亿元,有效减轻了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正在显现。四是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18条政策措施,大力促进银企对接,全省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超过3000亿元,担保机构在保金额超过2700亿元。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6147亿元,增长
13.9%。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全年直接融资总额达1700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7家。出台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每年可为企业减负9亿多元。加大煤电油气运调节力度。企业在外需市场波动、要素供应趋紧的情况下总体保持稳定发展。
二、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我们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大力组织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一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时对接国家规划,制定我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6万亿元。制定实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6%。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百项千亿”技改工程,推进产品质量攻关和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7万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40家,其中超过500亿元的15家。二是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2%,创投资金规模超过650亿元。出台鼓励企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23条政策措施,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47.6%和44.3%。国家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落户苏州。新增两院院士6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占全国的32%,通过实施省“双创计划”引进402名领军人才、30个创新团队。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6万立方米,太湖水质进一步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加大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力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继续改善。加快绿色江苏建设,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1.2%,新增5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国家森林城市、12个国家生态市(县、区)。着眼于增强发展动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三、毫不放松强基础促增收,“三农”工作全面加强。我们坚持把“三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巩固和发展了“三农”工作的好形势。战胜严重干旱,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高效农业面积占比超过4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49%,农业龙头企业数和农民合作组织数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提前一年整体脱贫。扎实推进国家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六件实事年度任务圆满完成,解决了28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更具活力。
四、坚持不懈重统筹促互动,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我们加大分类指导力度,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出台促进苏北地区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10条政策意见,继续推进产业、财政、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共建开发园区,落实“一市一策”,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持苏中江海联动、跨江合作,增创特色发展新优势,苏中崛起明显提速。促进苏南
加快转型升级,苏南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制定并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一批优质项目落户沿海,滩涂匡围示范工程开工建设,沿海地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率达61.9%。全面落实长三角区域规划,深化各领域合作。扎实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工作,年度援建项目全面完成,产业合作成效显著。
五、更加注重办实事建体系,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部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六大体系。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7%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增幅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二是多渠道扩大就业。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13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2%,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帮扶20.1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70%和70%。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推进。新建477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7%的市、县(市)建成老年公寓或福利院。四是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45.3万套(户),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的年度目标,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六、多措并举增和谐促稳定,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支持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提高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新进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在第七届全国城运会等国内外重要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创新“大调解”机制,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信息网络等服务管理新举措,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绩效和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优抚安置、双拥创建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民防、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事务、档案、史志、参事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构建政务服务体系,推行绩效管理,加强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不仅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认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必须紧扣主题主线,把推动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强化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必须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进民生幸福。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江苏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幅不同程度回落,外经贸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生产要素供给趋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物价涨幅仍处在高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城乡和区域差距等深层次问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社会建设和管理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还不相适应,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还必须看到,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有的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依然存在,反腐倡廉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2012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省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十分严峻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与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许多新挑战。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发展信心,又要足够估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紧紧把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紧紧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把握又好又快发展的鲜明导向。围绕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充分发挥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导向、激励、监测作用,对照目标要求,细化分解任务,加强分
类指导,务求取得实效。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这些指标的安排,既考虑了稳定经济增长的要求,也为推进转型升级预留了空间,既考虑了经济发展,也突出了民生幸福,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改善民生上来。
今年要着力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要认真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三者关系,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消费是基础,有效投入是关键。要着眼于扩大消费需求、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着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逐步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完善消费政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积极扩大消费信贷。推进流通体系建设,提高交通便捷化程度,改善城乡消费环境。扩大有效投入,抓好项目带动,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一批成效明显的重大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苏中苏北铁路网和过江通道建设,积极发展苏南城际铁路。继续推进重点机场建设,增加国际国内航线。明确功能定位,加大沿江沿海港口群建设力度,加快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启动治太新沟河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江苏高速宽带网。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扩大民间投资领域,释放社会投资活力。 着力强化实体经济发展优势。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区域综合实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要发挥江苏实体经济优势,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拓展市场,提高江苏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加强煤电油气运调度,保障要素供给。强化金融支持,优化融资结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力争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5%左右。进一步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加强对龙头骨干企业的服务,力争百亿级企业超过150家,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企业。
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物价关系民生,也影响全局。要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工作,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扶持农贸市场和平价店建设。加强服务收费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二、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既是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充分发挥江苏科教和
韩幸福在青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韩幸福在青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24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青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和经济运行中的瓶颈制约,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
(一)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4亿元,年均增长14.9%;地方财政收入18.1亿元,年均增长23%;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30亿元,年均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5亿元,年均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4亿元,年均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556元和8811元,年均增长11.3%和13.7%;重新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列第76位。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12.2:59.4:28.4优化为9.7:55.4:34.9。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认证农产品品牌96个,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20家,流转土地面积25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2009年代表山东省承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工业经济运行良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58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7.9%、22.4%和24.6%;创出2个中国名牌、3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评为“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服务业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9%;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各类市场达到216家,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8%;五大特色旅游片区初步形成,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55%。
(三)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初步构建起“两城四区”城市发展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胶济铁路客运站、新汽车站、弥河污水处理厂、南阳河综合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青都国际、银座佳悦等星级酒店建成营业。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
别达到46%和42%,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安装路灯1.1万盏,建设供水管网2.6万米,天然气管网200多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23万平方米,新建110千伏以上变电站4座。推行精细化管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1.4万户,新建城乡社区82处,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市。新修花都大道、新南环路、牡丹路、海岱南路等城乡重点道路160公里,改造提升背街小巷34条,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991公里,村村通油路率达到100%。小城镇建成区面积16.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6.4%。{2017省长李学勇政府工作报告}.
(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企事业单位改制步伐加快,39家事业单位完成改制,31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中文集团成功上市。强镇扩权工作快速推进,30个市直部门的119项事权全部下放。顺利完成镇街道合并撤改工作,成立人民办事中心,实现行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人事、教育、医疗、文化、金融、保险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活力显著增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引进项目263个,到位潍坊市外资金218亿元。自营进出口获权企业达到200家,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8亿美元,外派劳务4400人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对韩雇佣制劳务合作地方公共机构。
(五)和谐社会建设谱写新篇章。实施潍坊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4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标准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中心建成运行。投入校舍改造资金15亿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国家助学制度全面落实。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291个,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报销上限逐年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强化。公共文体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继续保持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到33.6%,被评为全国林业产业先进单位。严格落实三大基本国策,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耕地占补保持平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下,被评为全国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成功创建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第五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民主法制进程进一步加快。建立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妇女儿童、广播电视、民兵预备役、外事侨务、史志档案、老龄、慈善、残疾人、气象、民防、地震等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六)政府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进行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干部队伍服务意识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大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流程,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督查考核,狠抓工作落实。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听取市政协的建议,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坚持从严治政,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位代表和各位委员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青单位干部职工、人民解放军驻青部队及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青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对经济起支撑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少;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经济外向度不够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发展软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潍坊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旅游立市、工业强市、商贸活市、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遵循“忠于职守、用心用力,少说多干、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按照“11153”的工作部署,即“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打响一个品牌,做好五篇文章,强化三项措施”,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依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斗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完成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4%;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7:51: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总体上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着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科学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主要指标增幅高于潍坊市平均水平,在潍坊、全省和全国百强
中位次前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使青州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017省长李学勇政府工作报告}.
(二)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为目标,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再创工业辉煌。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把“旅游立市”作为长期战略来抓,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活跃城乡市场,培育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以促进产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做优做强花卉产业和有机农业,提升组织化水平,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保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三)着力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满足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
(四)着力抓好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区域统筹化、环境生态化为方向,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统筹安排。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以中心城区为依托,以小城镇为重点,推进城乡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加快城乡均衡发展。
(五)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着重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构建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搞好强镇扩权改革试点,深化农村体制、企业、要素市场、社会领域等各方面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推动各层次区域合作,增强发展的融合性、开放度。
(六)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群众健康。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扎实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1年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扎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鼓舞全市人民斗志,顺利实现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委十一届二十四次全委会议
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4%。
(一)全力突破工业。坚持“全党抓工业、重点建园区、突破大项目、着力调结构”的指导方针,抓投入、上项目,搭建发展平台,膨胀企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是加快园区平台建设。按照“三全力一放手”发展原则和“一三五”投资要求,全方位加快园区建设。全力提升经济开发区,加快绿化、道路、雨污分流等设施改造提升,对达不到高新技术和高端产业要求的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全力建设峱山经济发展区,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新整理矿坑2200亩,引进项目15个以上;全力打造卡特彼勒工业区,科学规划,加快企业引进,建设以工程机械加工为主的专业园区;放手发展镇街道工业园,努力形成中小企业和特色项目优质孵化器。严格经济开发区、峱山经济发展区和卡特彼勒工业区项目准入,对不符合投资要求和产业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区建设。 二是加快重点大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促发展,年内实施工业项目260个,完成投资150亿元。加快江淮汽车、天容食品、龙济科技、潍柴液压件基地、弘润石化与中化集团合作、龙马新能源、英科国际医疗制品、山工新桥箱等重点项目进度,确保按期投产达效。积极融入和参与“三区”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增加项目储备,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加快现有企业扩张。落实鼓励企业扩张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市财政安排1亿元用于企业贷款贴息,全力支持现有重点骨干企业膨胀规模,做大做强。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5亿元。加快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步伐,争创潍坊市级以上技术中心3处,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5项以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争创省以上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4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充分发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引进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打造“三三五七”产业集群。
四是加快工业优化升级。一手抓传统提升,一手抓高端引领,不断壮大总量,改善结构。做强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烟草包装、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五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节能五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各类经营管理培训和交流活动,增强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引导鼓励现有企业瞄准高端技术产品和市场,搞技改、上项目,不断加大科学投入。
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11年罗志军)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李学勇)
罗志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2011年11月6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推进“两个率先”处于继往开来关键时期召开的。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团结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科学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江苏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这五年,是江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在“两个率先”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五年。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跨过4万亿台阶,预计今年可超过
4.8万亿元,人均GDP有望突破9500美元。同口径财政总收入超万亿元,预计今年一般预算收入可超过5000亿元。今年预计实际利用外资32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交通、水利、能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日趋完善。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今年底将有近2/3的县(市)达标,“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以上,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可分别达到35%和24%。现代高效农业比重超过38%,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苏南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苏中苏北占全省经济比重五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全省城市化率达到62%左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
人民生活得到较快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分别增长85%和83%左右。新增城镇就业每年超过百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
3.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市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省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今年底可提前一年脱贫。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学有所教目标基本实现,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体育、残疾人、老龄等事业加快发展,惠及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切实的民主权利,当家作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持续提高。人大和政协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推进。法治江苏和平安江苏建设成效显著,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及创新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国前列。
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创业创新创优成为江苏新的时代精神,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持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活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艺创作更加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提升了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驻点调研、“三解三促”活动,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
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回首过去五年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符合江苏省情的工作特色,也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江苏发展的鲜明导向。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发展创新型经济、实施产业升级计划、建设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沿海地区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生态文明等作出部署并抓好落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构筑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第二,与时俱进推进“两个率先”,是江苏实践创新的集中体现。我们始终坚持把“两个率先”作为引领全省人民开拓奋进的一面旗帜,目标上坚定不移,思路上与时俱进,举措上务实创新,从提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再到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努力使“两个率先”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源,深入推进行政管理、财税金融、科教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团结依靠全省人民群众,注重发挥基层创造活力,集中全省上下智慧和力量,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第三,牢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江苏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大幅增加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江苏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我们始终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强基工程”、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五年来的成就,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的实践,为继续前进积累了宝贵财富。所有亲身经历这一不平凡历程并贡献了自己力量的人们,所有关心支持江苏改革发展的人们,都会为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人民解放军
和武警驻苏部队,向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区市及其驻苏单位,向海内外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