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点击: 2012-04-26
2017版高中化学 4.2 化学电源课时作业
化学电源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电池反应是:Zn+Ag2O+H2O===2Ag+Zn(OH)2,则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Ag C.Ag2O
-
B.Zn(OH)2 D.Zn
-
1.解析:由题给总方程式得:Zn+2OH-2e===Zn(OH)2,故Zn为负极。 答案:D
2.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1 mol 电子,消耗1.12 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2.解析:由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及原电池原理可知,充入H2的一极即a极是负极,充入O2的一极即b极是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池内部阳离子即H移向正极,正极即b极的电极反应式应为:O2+4H+4e===2H2O,故A项、B项错误,D项正确。C项没有指明标准状况,故C项错误。
答案:D
3.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每消耗1 mol 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 mol e ②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CH4+10OH-8e===CO3+7H2O ③负极上是O2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
-
2-
-
+
-
+
+
-
-
1
O2+2H2O+4e===4OH
④电池放电时,溶液pH不断升高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③④
--
3.解析:CH4在铂电极上发生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的反应,即CH4→CO2,严格地讲生成的CO2还与KOH反应生成K2CO3,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是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7H2O,1 mol CH4参加反应有8 mol e发生转移,O2在正极上发生反应,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虽然正极产生OH,负极消耗OH,但从总反应CH4+2O2+2KOH===K2CO3+3H2O可看出是消耗KOH,所以电池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下降,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4.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此种电池的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一般柴油发电机只有40%左右),产物污染也少。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物是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
B.氢氧燃料电池常用于航天飞行器,原因之一是该电池的产物为水,经过处理之后可供宇航员使用
C.乙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常用KOH溶液,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2H5OH-12e===2CO2↑+3H2O
D.甲烷碱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4.解析:氢气、甲烷、乙醇等在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故作为电池的负极。电解质为强碱KOH溶液,因此电极反应中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应该生成CO3,即负极反应为:C2H5OH-12e+16OH===2CO3+11H2O。故C错误。
答案:C
5.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便携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它以丙烷气体为燃料。电池中的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丙烷气体,电解质是固态氧化物,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熔融电解质中,O由负极移向正极 B.该电池的总反应是:C3H8+5O2===3CO2+4H2O
C.电路中每通过5 mol电子,约有5.6 L标准状况下的丙烷被完全氧化 D.通入丙烷的电极为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3H8-20e+10O===3CO2+4H2O
5.解析:该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C3H8+5O2===3CO2+4H2O,B正确;放电过程中通入丙烷的电极为负极:C3H8-20e+10O===3CO2+4H2O,C正确;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
2
-
2-
-
2-
2-
2-
-
-
2-
2-
-
-
-
-
-
-
-
-
-
2-
-
O2+4e===2O,产生的O将向负极移动,A项错。
答案:A
6.
-2-2-
美国海军海底战事中心与麻省理工大学共同研制成功的用于潜航器的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池的负极反应为:Mg-2e===Mg B.电池工作时,H向负极移动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 D.电池总反应式是:Mg+H2O2+2H===Mg+2H2O
6.解析:Mg-H2O2燃料电池中Mg作负极:Mg-2e===Mg,Pt作正极:H2O2+2H+2e
+
2+
+
+
+
-
2+
+
-
+
2+
+
-
2+
===2H2O,总式为:Mg+H2O2+2H===Mg+2H2O,消耗H,使c(H)减小,pH增大,且H移向正极。
答案:B
7.下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烧和氧化剂的再生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7.解析:A项,系统中存在光能→电能、电能→化学能、化学能→电能、电能→机械能
3
-
-
等多种能量转化方式;B项,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H;C项,装置X可电解水生成H2和O2;D项,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都不可能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完全转化,故只有C正确。
答案:C
电解
8.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2(提示:2NaCl+2H2O=====2NaOH+H2↑+Cl2↑),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
负极:Pb+SO4-2e===PbSO4
正极:PbO2+4H+SO4+2e===PbSO4+2H2O
今若制得0.050 mol H2,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 A.0.025 mol C.0.10 mol
B.0.050 mol D.0.20 mol
+
2-
-{2017化学课时作业}.
2-
-
-+
8.解析:欲求H2SO4的量,需找出铅蓄电池的总反应式,将电极反应式合并得Pb+PbO2
+2H2SO4===2PbSO4+2H2O,而制取Cl2时,每生成1 mol H2,电子转移2 mol,现需电子0.050 mol×2=0.10 mol,由铅蓄电池总反应可知每转移0.10 mol电子,将消耗H2SO4 0.10 mol。
答案:C
9.乙醇燃料电池中采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 ℃左右时供电,电池总反应式为C2H5OH+3O2===2CO2+3H2O,电池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质子向电池的负极迁移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流向a极
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2H5OH+3H2O+12e===2CO2+12H D.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O+O2+4e===4OH
9.解析:通入乙醇的一极(a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b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工作时,阳离子(质子)向电池的正极迁移,选项A不正确;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电流由b极沿导线流向a极,选项B正确;a极上乙醇应该失电子被氧化,所以选项C不正确;因为电池中使用的是磺酸类质子溶剂,所以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选项D不正确。
答案:B
4
-
-
--
+{2017化学课时作业}.
10.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制作出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下图是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该电池工作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制汽水罐将逐渐被溶解
B.炭粒和木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O C.木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
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木炭棒和炭粒的质量均会减少
10.解析:该电池的反应原理是4Al+3O2===2Al2O3,所以Al作电源负极,与玩具的负极相连,即铝制汽水罐将逐渐溶解,A正确;木炭棒作电源正极,与玩具电机的正极相连,C项错误;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2H2O+4e===4OH,B项错误,D项错误。
答案:A
11.某新型可充电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3Zn+
放电
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充电
A.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FeO4+4H2O+3e===Fe(OH)3+5OH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化 D.充电时阳极附近的溶液的碱性减弱
11.解析:选项A,放电时,在碱性条件下,Zn失去电子为电池的负极:Zn-2e+2OH
-
-
2-
-
-
-
--
-
-
2-
===Zn(OH)2;选项B,根据放电时总电池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电子数需相等)可得放电时
2-
-
-
正极反应式为FeO4+4H2O+3e===Fe(OH)3+5OH;选项C,放电时,K2FeO4被还原;选项D,充电是放电的逆向反应,所以充电时,阳极消耗OH,导致阳极附近的溶液的碱性减弱。
答案:C 12.
-
5
2017版高中化学 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时作业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发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加的反应 C.自发反应一定能实现
D.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
1.解析:有些自发反应是放热反应,有些自发反应是吸热反应,A项错误;自发反应有些是熵增加的反应,有些是熵不变或熵减小的反应,B项错误;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C项错误;对于非自发反应,输入能量或施加作用力可使其发生反应,D项正确。
答案:D
2.下列反应在常温下均为非自发反应,则在高温下仍为非自发反应的是( ) A.2Ag2O(s)===4Ag(s)+O2(g)
B.2Fe2O3(s)+3C(s)===4Fe(s)+3CO2(g) C.N2O4(g)===2NO2(g)
D.6C(s)+6H2O(l)===C6H12O6(s)
2.解析:熵判据是指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因此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即化学反应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题述四个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其中A、B、C为熵增加的反应,在高温下可能为自发反应;但D为熵减小的反应,在高温下仍为非自发反应。
答案:D
3.下列自发反应可用焓判据来解释的是( ) A.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
B.2N2O5(g)===4NO2(g)+O2(g) ΔH=+56.7 kJ/mol C.(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 kJ/mol
D.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
3.解析:焓判据可以解释放热过程可以自发进行,A项、B项和C项中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答案:D
4.下列关于判断过程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高温高压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 C.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4.解析:有些吸热反应也可自发进行,如反应2N2O5(g)===4NO2(g)+O2(g)是吸热反应,又是熵增反应,A项不正确;高温高压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向体系中输入能量,本质仍然是非自发的,B项不正确;同一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熵值次之,固态时熵值最小,D项不正确。
答案:C
5.下列内容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
的熵增加过程,ΔS>0,反应可自发进行,B项正确;ΔH>0,ΔS>0时,根据复合判据可知,高温时ΔH-TΔS<0,即高温条件下,反应能自发进行,C项错误;由ΔH<0,ΔS>0知,ΔH-TΔS<0,故该反应在任意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D项错误。
答案:B
6.常温、常压下,将1 mol 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
A.ΔH-TΔS>0,ΔS<0 C.ΔH-TΔS>0,ΔS>0
B.ΔH-TΔS<0,ΔS>0 D.ΔH-TΔS<0,ΔS<0
6.解析: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组成的复合判据适合于所有过程,该条件下,蔗糖溶于水能够自发进行,故ΔH-TΔS<0;蔗糖分子由规则的晶体状态变为能自由移动的“无序”状态,为熵增加的过程。
答案:B
7.下列说法或解释错误的是( )
A.“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是因为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0 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对于反应N2H4(l)===N2(g)+2H2(g) ΔH=-50.6 kJ·mol,它在任何温度下都是自
-1
发的
7.解析:A项,由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可知ΔS<0,又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推知ΔH<0,故正确;B项,由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加的反应,可知该反应的ΔS>0,由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可知ΔH-TΔS>0,即ΔH>TΔS>0,故正确;C项,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错误;D项,ΔH<0,由化学方程式可知ΔS>0,故正确。
答案:C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O2(g)+H2O(g)===H2SO3(l),该过程熵值增大
B.SO2(g)===S(s)+O2(g) ΔH>0,ΔS<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C.SO2(g)+2H2S(g)===3S(s)+2H2O(l) ΔH<0,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1
D.某温度下SO2(g)+O2(g)SO3(g),
2
cSO2·cO2K=
12cSO3
8.解析:反应由气体物质生成液体物质是熵值减小的反应,A项不正确;ΔH>0,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B项不正确;C项中是一个ΔH<0,ΔS<0的反应,由ΔH-TΔS可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C项正确;D项中K=
cSO3
1
cSO2·2
2
,不正确。
答案:C
9.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用于制造器皿。已知在0 ℃、100 kPa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的ΔH=-2 180.9 J/mol,ΔS=-6.61 J/(mol·K)。现把由白锡制成的器皿在0 ℃、100 kPa的室内存放,它会不会变成灰锡而不能继续使用( )
A.会 C.不能确定
B.不会 D.升高温度才会
9.解析: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着ΔH-TΔS<0的方向进行,直至达到平衡状态。在0 ℃、100 kPa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的ΔH-TΔS=-2 180.9 J/mol-273 K×[-6.61 J/(mol·K)]=-376.37 J/mol<0,因此在该条件下白锡会变为灰锡。
答案:A
10.已知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 ΔH-TΔS<0 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 ΔH-TΔ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设反应A(s)===D(g)+E(g) ΔH-TΔS=(-4 500+11T) J·mol,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
A.高于409 K B.低于136 K
C.高于136 K而低于409 K D.低于409 K
10.解析:要防止反应发生,需满足ΔH-TΔS>0的条件,解不等式得T>409 K。 答案:A
11.对下列过程的熵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ΔS>0 B.炭和氧气反应生成CO(g),ΔS>0 C.H2O(g)变成液态水,ΔS>0
D.CaCO3(s)加热分解为CaO(s)和CO2(g),ΔS>0 11.答案:C
12.25 ℃和1.01×10 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ΔH=+56.7 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12.答案:D 二、非选择题(52分)
13.(12分)有A、B、C、D四个反应:
5
-1
应是______________;另两个反应中,在温度高于____________℃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在温度低于________________℃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
13.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复合判据。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组合的复合判据ΔH-
TΔS适合于所有过程和反应。当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当ΔH-TΔS>0,反应
不能自发进行。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的反应,ΔH-TΔS恒小于0,即ΔH<0,ΔS>0,满足此条件的为反应C;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ΔH-TΔS恒大于0,即ΔH>0,ΔS<0,
满足此条件的为反应B;反应A的复合判据ΔH-TΔS=10 500 J/mol-T×30.0 J/(mol·K),当T>350 K,即t>77 ℃时,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D的复合判据ΔH-TΔS=-11 700 J/mol+T×105.0 J/(mol·K),当T<111.4 K,即t<-161.6 ℃时,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答案:C B 77 A -161.6 D
14.(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专门研究了氧族元素及其某些化合物的部分性质。所查资料信息如下:
①酸性:H2SO4>H2SeO4>H2TeO4;
②氧、硫、硒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碲与氢气不能直接化合; ③由元素的单质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氢化物的焓变情况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2与硫化合的反应_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2)已知H2Te分解反应的ΔS>0,请解释为什么Te和H2不能直接化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资料信息中能够说明硫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硒元素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4.解析:(1)由图示可知H2与硫化合的反应ΔH<0,故为放热反应。
(2)由图示可知H2与Te化合的反应ΔH>0,H2Te分解时ΔS>0,则化合生成H2Te的ΔS<0,即ΔH-TΔS>0, 故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1)放出
(2)因为化合时ΔH>0,ΔS<0,ΔH-TΔS>0,故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①②③
15.(14分)(1)化学反应:CaCO3(s)===CaO(s)+CO2(g) ΔH(298 K)=+178.2 kJ/mol,ΔS(298 K)=+169.6 J/(mol·K),常温下该反应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CaCO3分解反应要自发进行,温度T应高于_________________K。
(2)化学反应2NO(g)+2CO(g)===N2(g)+2CO2(g),在298 K、100 kPa下,ΔH=-113.0 kJ/mol,ΔS=-145.3 J/(mol·K),反应在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3)求反应2HCl(g)===H2(g)+Cl2(g)标准熵变。已知:HCl(g)的S=+186.6 J/(mol·K),H2(g)的S=+130 J/(mol·K),Cl2(g)的S=+223 J/(mol·K),ΔS=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版高中化学 1.1.2 热化学方程式课时作业
热化学方程式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 ΔH=+131.4 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CO(g)+H2(g)===C(s)+H2O(l) ΔH=-131.4 kJ/mol
C.该反应中生成1 mol H2(g)吸收131.4 kJ的热量 D.该反应中生成1体积CO(g)吸收131.4 kJ的热量
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错误;B项,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状态应为气态;D项,1体积应是“1 mol”。
答案:C
2.如图所示为25 ℃、101 kPa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变化过程,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断裂1 mol H2中的化学键时需吸收436 kJ的能量 B.形成2 mol HCl中的化学键时要放出862 kJ的能量
C.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 D.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
解析:题图表示1 mol H—H键断裂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l—Cl键断裂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1 mol H—Cl键形成会放出431 kJ的能量,由此可知A、B正确;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可知1 mol H2(g)和1 mol Cl2(g)反应生成2 mol HCl(g)的热效应为436 kJ/mol+243 kJ/mol-431 kJ/mol×2=-183 kJ/mol,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0,故C错误,D正确。
答案: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483.6 kJ 答案:C
4.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
D.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
解析: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 kJ×2=571.6 kJ,故A项的反应中ΔH应为-571.6 kJ·mol,A项错误;B项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C项中H2O的状态应为液态而不是气态,故C项错误;D项反应放热,ΔH<0,错误。
答案:B
5.CO(g)与H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1-1-1-1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
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要放出41 kJ的热量
解析: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反应的ΔH<0,为放热反应,CO和H2O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和H2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
答案:B
11-1
6.已知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则HCl(g)===2(g)+
22Cl2(g) ΔH=( )
A.+184.6 kJ·mol B.-92.3 kJ·mol C.-369.2 kJ·mol D.+92.3 kJ·mol
解析:互为逆反应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ΔH数值相等,符号相反;ΔH的大小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答案:D
7.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
5
B.C2H2(g)2(g)===2CO2(g)+H2O(l)
2ΔH=2b kJ/mol
C.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 kJ/mol
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mol
解析:此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侧重考查分析、计算、应用能力。由题设知2 mol CO2→2b kJ→1 mol C2H2,则乙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
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或C2H2(g)+2(g)===2CO2(g)+H2O(l) ΔH
2=-2b kJ/mol,故选A。
答案:A
8.已知:H2(g)+F2(g)===2HF(g) 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 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1
-1
-1
-1
-1
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所示曲线来表示
答案:C
9.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ΔH=a kJ·mol(a=-297.2)。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S(g)+O2(g)===SO2(g) ΔH=b kJ·mol,则a>b
C.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16 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吸收148.6 kJ的热量
解析:由题中条件可知:反应的热效应ΔH=a kJ·mol=-297.2 kJ·mol,可知该反应的正向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答案: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 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 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 B.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代表分子个数
C.S(s)+O2(g)===SO2(g) ΔH1,S(g)+O2(g)===SO2(g) ΔH2,则ΔH1<ΔH2
11
D.HI(g)H2(g)+I2(s) ΔH=-26.5 kJ/mol,由此可知1 mol HI在密闭容器中
22分解后可以放出26.5 kJ的能量
解析:A项,原子的能量很高,原子结合成分子时会释放一部分能量,正确;B项,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代表的是分子的物质的量,而不是个数,错误。C项,气态的硫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要比固态的硫多,因此第二个反应放出热量数值较大;但由于放热反应符号为负,因此数值较大的ΔH反而较小。因此ΔH1>ΔH2,错误。D项,这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也就是说无法进行完全的。但热化学方程式中给出的数据是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在可逆反应中,由于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这个热量是达不到的,错误。
答案:A
11.乙醇燃料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燃料。燃烧a g乙醇(液态)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放
-1
-1
-1
-1
出热量为Q kJ,经测定a g乙醇与足量Na反应能生成H2 5.6 L(标准状况),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298 K)=-Q kJ·mol
B.C2H5OH(l)+3O2(g)===2CO2(g)+3H2O(l) 1-1
ΔH(298 K)=-Q kJ·mol
2
133
C.2H5OH(l)+O2(g)===CO2(g)+2O(l) 222ΔH(298 K)=-Q kJ·mol
D.C2H5OH(l)+3O2(g)===2CO2(g)+3H2O(l) 3-1ΔH(298 K)=-Q kJ·mol
2解析:据化学方程式: 2C2H5OH+2Na―→2C2H5ONa+H2↑ 2 mol 22.4 L
-1-1
n(C2H5OH) 5.6 L
n(C2H5OH)=0.5 mol,即0.5 mol 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的反应热为ΔH
=-Q kJ/mol,C项正确。
答案:C
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
催化剂
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kJ·mol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 C.2NO2===O2+2NO ΔH=+116.2 kJ·mol D.S(s)+O2(g)===SO2(g) ΔH=-296.8 kJ·mol
12.解析:A项中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19.3 kJ的热量不是0.5 mol N2(g)和1.5 mol H2(g)的反应热;B项中HCl与NaOH的反应是一个中和反应,释放能量,ΔH<0;C项中没有注明NO2、O2和NO三种物质的状态;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52分)
13.(10分)如图所示,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
-1
-1
-1
2NH3(g) ΔH=-38.6
500 ℃、30 Mpa
2017版高中化学 3.2.3 pH的应用课时作业
pH的应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 ) 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溶液呈现中性
C.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1.解析: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可知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D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25.21 g氯化钠 B.用10 mL量筒量取7.50 mL稀硫酸 C.用25 mL滴定管量取14.86 mL溶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4.2
2.解析:使用托盘天平、量筒时,读数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pH试纸测出的pH为整数;滴定管使用时读数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C
3.准确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0 mL量筒 C.50 mL酸式滴定管
B.10 mL量筒 D.50 mL碱式滴定管
-
+
+
-
3.解析: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应用50 mL滴定管。又因为碱式滴定管的下端有一段橡皮管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量取高锰酸钾溶液时要用酸式滴定管。
答案:C
4.如果将25 mL液体注入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则液面的位置( ) A.恰好在“0”刻度处 C.接近25 mL刻度处
B.恰好在25 mL刻度处 D.接近“0”刻度处
4.解析:注意滴定管下端有一段没有刻度,并且“0”刻度在上方。因此若将25 mL液体注入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应在“0”刻度以下。
答案:D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1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C.滴定时,眼睛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5.解析: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用标准盐酸润洗2~3次。 答案:A
6.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滴定前滴定管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B.碱式滴定管量取NaOH溶液时,未进行润洗操作 C.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锥形瓶在取用NaOH待测液前用少量水洗涤
6.解析: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读取盐酸的体积偏大,据c(HCl)·V(HCl)=c(NaOH)·V(NaOH),c(NaOH)cHCl·VHCl
V(HCl)偏大,NaOH溶液浓度偏高,A
VNaOH
项正确;B项中,导致NaOH溶液中的溶质减少,消耗的盐酸减少,使结果偏低;C项,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导致读取的盐酸体积偏小,结果也偏低,D项,无影响。
答案:A
7.用1.0 mol/L的NaOH溶液
中和某浓度的H2SO4溶液,其水溶液的pH和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变化如图所示,则原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完全反应后溶液的大致体积是( )
A.1.0 mol/L,20 mL B.0.5 mol/L,40 mL C.0.5 mol/L,80 mL
D.1.0 mol/L,80 mL
7.解析:通过分析图像知,pH=7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40 mL,可知H2SO4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据此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体积为20 mL或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体积为40 mL两者均可以。但是图中所示起点在坐标原点,即反应前溶液pH=0,则c(H)=1 mol/L,反应前c(H2SO4)=0.5 mol/L,体积为40 mL,则两者完全反应后溶液的大致体积是40 mL+40 mL=80 mL,选C。
2
+
答案:C
8.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 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 C.⑤②③①④
B.③⑤①②④ D.②①③⑤④
8.解析:中和滴定的顺序一般为:查漏、洗涤、润洗、注液、滴定。 答案:B
9.
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 mol·L的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读数为1.00 mL。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00 mL,该同学在操作中实际取出的液体为( )
A.大于10.00 mL B.小于10.00 mL C.等于10.00 mL D.等于11.00 mL
9.解析:由于开始读数时,视线低,读数大于正确读数,而取出液体后读数视线高,读数小于正确读数,说明实际量取的体积大于他读数的体积数,故体积大于10.00mL。
答案:A
10.下图是向100 mL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图像。根据图像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1
3
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B. X为0.1 mol·L的NaOH溶液 C.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D. X为0.01 mol·L的NaOH溶液
10.解析:原来盐酸的pH=1,则c(HCl)=0.1 mol·L,n(HCl)=0.01 mol,滴定终点时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n(NaOH)=0.01 mol。
答案:A
11.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测定硫酸溶液,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等于锥形瓶中硫酸溶液的体积,这说明( )
A.NaOH和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NaOH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C.NaOH和H2SO4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氢氧化钠溶液的pH和硫酸溶液的pH之和等于14 11.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1
-1{2017化学课时作业}.
-1
-1
-1
c(NaOH)·V(NaOH)=2c(H2SO4)·V(H2SO4),当V(NaOH)=V(H2SO4)时,c(NaOH)=2c(H2SO4),
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n(H)=n(OH)。
+
-
ca(H+)·V(H2SO4)=cb(OH-)·V(NaOH) 因为V(H2SO4)=V(NaOH)。
10所以ca(H)=cb(OH) 对于NaOH溶液cb(H)=cOH-
+
-
+
-14
10
所以ca(H)两边同时取负对数即:pHa+pHb=14
cbH+
+
-14
所以D说法均正确。 答案:D
12.以酚酞试液为指示剂,对某新制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4
A.c=0.10×(V1+V2+V3)/(3×20) B.c=0.10×(V1+V2)/(2×20) C.c=0.10×(V1+V3)/(2×20) D.c=0.10V1/20
12.解析:③样品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2CO3,用酚酞作指示剂,会造成误差,计算式中不能出现V3,应用①②的平均值,答案选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52分)
13.(16分)某学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