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点击: 2019-04-28
期末复习一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的字母标号填在表中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
1、原始人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情况同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你认为河姆渡聚落的主要粮食作物应是 ( )
A.玉米 B.粟 C.水稻 D.大豆
2、“吾祖峻德;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几年访问大陆时拜谒何处的祭文 ( )
A.黄帝陵 B.炎帝陵 C.始皇陵 D.中山陵
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4、《左传》中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
A. 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B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
C. 西周的分封制 D、秦朝的帝制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C竹 木简 D、青花瓷 、
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 )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国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7、四川灌县二王庙有这样一幅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
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联中的“太守”的最主要贡献是
( )
A. 推官是用牛耕B、. 修建灵渠 C. 制造出铁农具 D. 、修建都江堰
8、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的秦国农民,要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建立军功B.通过联姻 C.努力生产粮食 D.靠贵族推荐
9、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0、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 爆发于大泽乡 B、建立过农民政权
C. 推翻了秦朝统治 D.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冻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对秦朝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否定的评价 (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修筑长城
12、我国的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就来源于古代著名的战争 ( )
A.长平之战 B. 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 巨鹿之战 .
1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
A.国家统一 B.外族入侵 C.中央集权 D.儒家思想
1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主要应该是 ( )
A. 项羽和陈胜 B. 勾践和秦始皇 C. 项羽和勾践 D. 陈胜和秦始皇
15、董必武《谒昭君墓》赞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这里的“胡”是指我国北方哪一古老的少数民族 (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羌族
16、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的“仲景”商标,用“医圣”张仲景的名字来命名。他写了哪部书?
( )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
17、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利于人类文化快速、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是①火药 ②指南针③印刷术④造纸术 ( )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 ①④
18、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它是 ( )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19、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2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21、以下图片(北魏文官图和汉人胡食图)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22、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 明帝”等。其中原因可以从以下孝文帝改革内容中哪一条找到 ( )
A.迁都洛阳 B.学说汉话
C.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D.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23、小明要了解我国古代河流的走向,以及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应查找 ( )
A水经注 B 史记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4、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 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C.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D、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
25.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建成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工程位于今天的 ( )
A.四川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湖南省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2011年9月27日晚,以“儒济天下、和宁四方”为主题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开幕,大型原创舞剧《大哉孔子》首度亮相开幕式。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2分)
(2)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4分)
(3)你认为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统一用圆形方孔钱、统一用小篆)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什么变法的主要内容?材料中所列主要变法措施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
军
功
、
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2分)
(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材料二: 材料三:西汉疆域图
(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开通的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被称“___________”。它是以图中①__________为起点的。___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重要通道作出了重要贡献。②处为我国汉朝时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__________。(4分)
(3)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机构名称)的设置归属中央的。(2分)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2分)
(4)从上述三则材料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6 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根据材料一填写三国的名称及其建立者。(3分)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3分)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的哪次战争中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D C A C C A A B A D A C A B C
二、材料分析题(
25 (1)仁”(2分)
贡献: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受教育对象范围,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他编订《诗》、《书》、《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古代文化;在教学中,他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
(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2)董仲舒(2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
(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如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6.(本题12分)
(1)商鞅变法(2分)。重农抑商。(2分)推行县制。(2分(
2)秦始皇(嬴政)(2分(3)统一文字。(2分)统一货币。(2分)(答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同样给分)
27、(本题分)
(1)派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匈奴。(2分)
(2)丝绸之路;长安;张骞;匈奴。(4分)
(3)西域都护。(2分)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4)派兵反击;友好交往;设置机构。(3分)友好往来(或和睦相处)。(2分)
28、(本题11分)
(1)A 蜀:刘备(1分) B 吴:孙权(1分) C 魏:曹(1分)
(2)官渡之战(2分)
(3)策略:联吴抗曹(2分)。实践: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成功地打败曹操(2分)
。影响: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巩固有重要影响(意思接近亦可)。(2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合集
回忆学过的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养花》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 ,字 ,代表作有 、 、 、 等,获得“ ”称号。 文章通过记述自己养花的经历和不同的心理感受,抒发了自己 、 的情感。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既须 ,又长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
2、《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 。《四时田园杂兴》共有 首,本文选用了其中的两首。第一首着重描写 季节农民劳动的场面;第二首则描绘了农村 季节的自然风光。诗句“ , ”写出了小孩子也喜欢模仿大人劳动,劳动充满乐趣。诗句“ , ”描绘了田园的静谧。
3、《山中杂记》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名 ,代表有 、 等。本文按照从 动物到 动物的顺序叙述,层次非常清楚,依次写了 、 、 、 、 五种动物,其中详细描写的是 ,一笔带过的是 。作者用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动物,尊重动物,关心动物,欣赏动物,体现了“ ”的精神。
第二单元 遗 迹
回忆学过的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长城赞》是古建筑研究专家 所写的一副长对联。上联从 角度入手,写出长城历史悠久,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下联从 角度入手,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的雄姿,点缀锦绣的祖国河山,是世界伟大奇观。长城东起 ,西至 ,全长约 里,称作“ ”,居“世界八大奇迹”之 ,被誉为人类历史上 的建筑。
2、《索桥的故事》的作者是 ,原名 ,字 ,四川成都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作品主要有 、 、 、 、 等。文中提到的索桥叫 桥,又叫做 桥,在今天成都市都江堰。二王庙的对联“一门两禹,六字千秋”中,“两禹”指的是 ,“六字”是“ , 。”这篇散文按照 的顺序,通过讲述索桥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也就是对“ ” 的伟大的心的赞美。
3、《我站在铁索桥上》的作者是当代作家 。这首诗歌追忆了红军强渡 的激烈战斗场面,歌颂了红军 、 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 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 。课文里说的铁索桥,就是我们学过的课文《 》中的那座桥,1935年5月红军北上抗日经过那里。在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诗句“ , ”描写了这场战斗。{二王庙的对联}.
回忆学过的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可爱的中国》的作者是 , 1934年他率部北上抗日,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用敌人让他写招供书的纸笔写下了本文和《 》等文章。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祖国的 ,表达了他要改变 的急切心情和对 的坚定信心。
2、《别董大》的作者是 代边塞诗人 。诗句“ , ”描绘了一副凄凉却又雄浑的景象,景中寓情;诗句“ , ”则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成为送别诗中的名句。
3、《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 。诗句“ , ”烘托出蒙蒙细雨中折柳送别的气氛;诗句“ , ”则流露出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
4、《城市的标识》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 。这篇散文详尽地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多的 现象,指出“ ”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提醒人们珍惜城市的 ,唤起人们回归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5、《吾腰千钱》是一篇 ,作者是 代文学家 。这个故事讽刺了盲目珍惜金钱,“ ”的人。文中写出同伴上岸后向他大声呼喊劝告的句子是“ ?”最后他的表现和结果是“ 。”
第四单元 生 命
回忆学过的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野草》是著名作家 的散文名篇。本文写于1940年,当时中国正值 的时期,它对激发人民抗日的信心和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通过描写植物种子神奇的力量,表达了对野草 的高度赞颂。文中的“野草”代表着 的人,“盆花”代表着 的人。
2、《琥珀》是 国作家 写的一篇说明文,作者通过丰富的科学想象,生动地说明了一块琥珀 以及它的 。琥珀形成的条件是:天气 ,松树的 滴下来正好包裹住蜘蛛和苍蝇这两只小虫,形成 ,后来地壳变动,被 时间埋在海底。 蜘蛛想要捕食苍蝇,结果却失去了生命,可以用成语“ , ”来形容。
3、《人生礼赞》的作者是 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激励人们 面对人生,在生命的航程中,努力珍惜和把握 ,不断追求,有所 。
4、《孟子语录》中“生, ;义, 。二者不可得兼, 。”后来便有了“ ”这个成语。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 》中的哈尔威船长;《 》中的方志敏烈士;《 》中的郝副营长;《 》中的叶挺将军;《 》中的老班长„„
回忆学过的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矛与盾》是一则 ,出自 ,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 ,不要 ,自相矛盾。文中那个人夸耀自己的盾说:“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周围的人说:“ ?”
2、《鹬蚌相争》出自 ,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相互 ,化解 。 出自这则寓言的成语是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还有: 、 、 、 、 、 、 、 等。
3、《小抄写员》选自意大利作家 的小说 。通过讲述小学生 默默忍受父亲的误解,偷偷帮助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的故事,赞扬了他 的美德。文中描写了他很多的心理活动,这样的描写好处是: 。
4、《大自然的秘密》通过 的惊人冲突场面的描写,告诉人们自然万物都有其 ,人类不要人为地干涉和破坏,否则就会给生物带来灾难。文中体现这个中心的句子是:“人是万物之灵。然而, 。”
第六单元 英 雄
回忆学过的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你,浪花的一滴水》是一首歌颂 精神的现代诗,作者是 。诗句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的 ,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 与 之情。
2、《金色的鱼钩》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 牺牲 的感人故事,赞颂了老班长 、 的崇高品质。“长满红锈的鱼钩”却“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是指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永远给人 。
3、《白衣天使》记叙了 作为现代护理事业的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以其信念和爱心排除万难,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故事。世人为了纪念她,把她的生日( 月 日)定为 节,并设立 奖。在学过的课文中,你认识的英雄还有:《 》 中的 , 等。
六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科学的精神
回忆学过的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代神农氏》是一篇真实感人的 ,作者用纪实的手法叙述了 经过十几年艰辛实验,终于成功地培育了杂交水稻的过程,歌颂了他不畏 、 科学事业、 科学事业的精神。“神农氏”原指 ,这个比喻是对他的高度评价。他还被称作“ 之父”,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也被认为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世界作出的“ ”。
2、《一个这样的老师》是 国作家 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时所写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节科学课上 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给学生“ ”的故事。“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用孟子的名言“ ”可以概括。
3、《 》这篇文章记叙了这位 、 的工程师主持修筑 铁路的事迹,这是
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本单元中,我们认识的科学家还有《床头上的标签》中的 ,“炸药工业之父”—— 。除此之外你认识的科学家还有 、 、 „„
第八单元 告别童年
回忆学过的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上路了》一诗描绘“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前面可能会遇到 和 ,但无论 如何“我们”都 ,勇往直前, 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 之路。
2、《学步》的作者 通过记叙看着自己的孩子学步时的 、 和 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 和 。“学步”原本是指婴儿学走路,在文中又指学走 之路,要走好这条更困难的路需要付出 和 。
3、《 》的作者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孩子们依依话别的情景,描绘了 时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学生的 之情。
第二单元 遗迹
第二单元 遗迹
单元备课:
本单元以“遗迹”为主题,分别通过对联、故事、诗歌、记叙、说明等形式展开对遗迹的描述,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激发起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之情。
《长城赞》
教学目标:
1.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教学重难点:
1.对联的常识。 2.说明的顺序。
教具准备:长城的图片、文字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知: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长城赞》课文分析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二王庙的对联}.
- 20 - 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5.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时间:几千年 赞美“黎庶百工”的聪明
空间:雄姿 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反思:
《索桥的故事》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 堰 yàn 岷 mín 坪píng 葺 qì
正音字:堤 dī不读 tí 摔 shuāi 不读suāi
缝隙:裂开或自然的狭长的空处。
雪冤:洗刷冤屈。
作家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思想情感目标;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文章的脉络层次。
难点: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
课文分析:
先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21 -
1. 介绍索桥的位臵、名称、桥面、桥栏、桥墩。
2. 写我走索桥的经过及所见。
3. 写“鱼嘴”的意义。
4. 写何先生夫妇造桥的经过。
5. 写走下索桥的感受。
6. 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从上述内容看,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讲解。
1. 第一段写一个乡下人和两个孩子过桥有什么作用?
表现索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 作者着重写“鱼嘴”有什么作用?
交待“鱼嘴”的作用。引出下文的都江堰。
3. 文题是“索桥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模拟试题】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岷江( ) 都江堰 ( ) 雪冤( ) 挽成( ) 头晕眼花( ) 逮捕( )
二、辨字组词。
澜( ) 砂( )堤( )拆( ) 斓( ) 沙( )提( )坼( )
三、分别指出与下列各组词不同类的一项,将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A. 答应 B. 答谢 C. 答案 D. 答复 ( )
(2)A. 明确 B. 明白 C. 明天 D. 明智 ( )
(3)A. 探望 B. 展望 C. 盼望 D. 愿望 ( )
(4)A. 红旗 B. 红布 C. 红透 D. 红星 ( )
- 22 - 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四、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A.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坐索桥,叫做“安澜桥”。( )
B. 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干。 ( )
C. 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下邪。 ( )
D. 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有漏缝。 ( ){二王庙的对联}.
五、填空
1. 《索桥的故事》是作家______写的一篇散文。他是中国现代_______。作品主要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提到的索桥,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桥身微微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的厉害了。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忽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子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我刚走到一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1. 说说“鱼嘴”的作用是什么?
2. 说说“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 课文说“这个石头会说话的”,猜猜石头说了些什么?
4. 本文写索桥,为什么要写都江堰工程?
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23 -
介绍索桥
站在索桥上:从都江堰联想到几千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走下索桥:从故事联想到为了多数人牺牲自己的心
(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反思:
《我站在铁索桥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 24 - 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综合活动
综合活动
一、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自出现人类以来,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选择题。
1. 在《三国演义》中描述了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 通过对战争历史的调查,期间属于抗日战争重大战役的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淮海战役 C 上甘岭战役
(二)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1. 诗句“”写出了诗人杜甫在战乱之时多么渴望得到那珍贵的家书;诗句“ ”写出了那些身经百战的戍边战士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豪迈气概;诗句“ ”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利用良将镇守边关,清除边患的感情。
2. 时事造英雄。面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我想到了一句名言: 。
(三)现在的世界并不太平,假如你们班开展一次“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请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1. (人名)
(人名){二王庙的对联}.
2. 我想为“和平”写一句宣传语。
二、读书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在多彩的童年里,是书籍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浸润了我们的思想。
1. 请你写出两个关于读书的成语:
2.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的积累在横线上填上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杜甫用诗句“ ”告诉我们只有多读书,多积累,才能文思如泉涌;英国作家尤安·艾肯说过“你总可以从一本新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而苏轼的诗句“ ”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美国诗人狄金森在《神奇的书》中也说到: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 。
3. 只有多读书才会有更多的收获,请根据故事情节填空。
三、1. 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1)明明12岁了,在家里什么家务也不做。奶奶让他扫地,他说:“我上学那么辛苦,成绩又那么好,就不用干活了。”请你评一评明明的说法。
(2)小兰放学回家想看电视,可妈妈说:“看什么看,要影响学习成绩,快去学习!”如果
你是小兰,你想对妈妈说:
2. 我是“环保小卫士”。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请你写一则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二王庙的对联}.
选题:节约水、节约电、不污染河流、不滥砍树木、不践踏花草等。
如:不采花,不采草,花草微微笑,生活多美好!
我会写:
四、多彩的童年值得我们珍惜,告别童年,毕业之际,让我们记下难忘的过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1. 毕业在即,李丹在班级纪念册上写下留言:“今日毕业,奔赴前程;他日相聚,剪烛西窗”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诗句:
2. 写临别赠言。
(1)王浩没有远大的志向,在毕业之际你可以送他一句名言: (2)面对关心、教育你多年的老师,请你用诗句(名言)表达你的感激或赞美之情: 3. 你班组织“毕业晚会”活动,你经历了下面一些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
(1)班级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 (2)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诗歌《我们上路了》,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
五、我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名胜古迹。请按题目要求答题。
1. 把下面名胜古迹中属于双流的用“”画出来。
长城 黄龙溪 白鹤梁 乐山大佛 青城山
2. 我们的家乡成都有许多全国闻名的名胜古迹,请写出下列名胜古迹最著名的对联。
都江堰二王庙: 成都杜甫草堂: 成都武侯祠 :
3. 请从上面两题中任选一处成都的名胜古迹,为其拟一则公益广告。
名胜古迹: 公益广告:
4. 在经历汶川大地震后,成都的名胜古迹依然美丽。2009年5月12日成都人民政府为感谢全国人民对成都灾后重建的支持,决定邀请全国各地的抗震救灾英雄参加“感动成都,感恩全国——抗震英雄成都游”活动。活动时间:2009年10月1日上午9点,活动地点:都江
鹤庆二中历史期中答案
鹤庆二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七年级 历史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制卷人:杨玲玲
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距今约 年。( ) A. 北京人,170万 B. 元谋人,300万 C. 北京人,300万 D. 元谋人,300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 会不会说话 B. 能不能直立行走 C. 会不会制造工具 D. 人是高级动物 3. 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 ) A. 河姆渡遗址 B. 半坡遗址 C. 大汉口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 4. 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 白陶 B. 黑陶 C. 彩陶 D. 陶瓷 5.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华夏子孙共同的祖先是( )。 ○1黄帝 ○2女娲 ○3蚩尤 ○4炎帝 A. ○1○2 B. ○2○3 C. ○3○4 D. ○1○4 6.与“禅让”制有关的部落联盟首领有:( )。 ○1黄帝 ○2尧 ○3舜 ○4禹 A. ○1○2 B. ○1○2○3 C. ○1○2○3○4 D. ○2○3○4 7.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国是千万家„”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 A.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 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迁都到哪里后,才稳定下来?( ) A. 咸阳 B.长安 C.殷 D.亳 9. 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 舜传位给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启打败有扈氏 D.禹传位给伯益 10. 《封神演义》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这描述的是历史上的哪一个历史事件?( ) A. 商汤灭夏 B.马陵之战 C.牧野之战 D.涿鹿之战 11. 下列对夏商西周的灭亡叙述正确的是( )。 A.统治不得民心是他们灭亡的共同原因。
B.夏朝最后一个国王纣荒淫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 C.商朝末年国王桀奢侈残暴,自比太阳,引起人民不满。 D.西周末代统治者周平王烽火戏诸侯,最后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亡国。 12.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建立后,为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实行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3.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 A.黄帝时期 B.原始社会时期 C.夏朝 D.商朝 14.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关于甲骨文,错误的是( ) A.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 B.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 C.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D.甲骨文现今仍被广泛使用着。 15.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什么时期为青铜时代?( ) A.商周时期 B.黄帝时期到商周时期 C.夏商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16. 以下关于春秋争霸的原因,错误的是( )。 A.对诸侯来说,争霸是一件好玩的事 B.周天子失去往日权势 C.各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 D.大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利 17.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四羊方尊 B. 青铜鼎 C. 司母戊鼎 D. 青铜立人像 18. 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 、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空格处应填的是( )。 A.吴 B.燕 C.梁 D.汉 19.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是在什么时期?( ) A.战国 B.春秋 C.春秋战国时期 D.夏商周时期 20. 铁农具的出现与牛耕的推广,他们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铁农具又坚又韧,很适合用于牛耕。 B. 牛耕翻土比人力翻土力度大得多,对工具的坚硬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C. 铁农具的出现,使牛耕的推广成为了可能。 D. 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21.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成就有许多,以下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 A. 地动仪 B. 火药 C. 扁鹊的“四诊法” D. 印刷术 22.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右图是我国最古老的帛画之一,它的名字是( ) A. 广西花山岩画 B. 《妇女凤鸟图》 C. 原始歌舞画 D. 《御龙图》 2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谁之手,他的代表作
是什么?( )
A. 屈原,《离骚》 B. 屈原,《诗经》 C. 孔子,《诗经》 D. 孔子,《离骚》
24. 2014年10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谈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以法治国”是百家争鸣时法家学派主要思想之一,法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B. 老子 C. 荀子 D. 韩非
25.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是春秋争霸时的最后一个霸主( )。
A.吴王阖闾 B.齐桓公 C.晋文公 D.越王勾践
二.材料分析题(4题,共50分)
26. 根据“我”的台词描述,猜猜“我”是谁。(每题3分,共12分)
(1)我的家乡是北京周口店,我的面貌和现代人十分相像,我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