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

演讲  点击:   2019-04-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篇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讲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的部署。

教学目的:了解文化的基本内涵,掌握我党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提高认识文化现象的基本能力,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战略举措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它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属性

“文化”概念的语言原义;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二)它是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三)它是中华文化,具有中国特色

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民族特色

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国家软实力的新体现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举措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指导思想一元化是客观规律;不排斥社会思潮的多样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建设和谐文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加强道德建设、和谐心态建设、文化自身和谐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提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文化产业发展

大家好!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当前社会上有一种现象比较热,什么现象呢?“文化热”。举国上下文化热。大家看一下这些图片: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内容;胡耶鲁大学演讲;炎黄帝祭祀大典,中央要员参加;传统节日法定化;两会期间京剧进课堂。民间,文化热。易中天老少通吃、于丹红遍全国。国外,孔子学院,不断成立。今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周游列国”。

事实上,我们已经把“文化”炒作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层面,而另一方面,我们恰恰还需梳理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对于我们的民族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应怎样从一个宏观的角度上来认识文化、把握文化,来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振兴服务?这是需要我们很好地考虑的事情。

我今天讲课的标题也和这个词语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七大报告在文化建设上提出了一个极其鼓舞人心的目标,那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今天讲课主要关注的内容。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概念,是党的十五大提出来的。具体表述是这样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个表述比较长,我们怎么来理解和把握它呢?我理解,可以这样来分析:

(一)它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先,它是一种文化,它应该具有文化的一般属性。那么,什么是文化呢?文化这个词语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涉及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园林文化,文化年、文化节,还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指的什么?

事实上,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国外著名学者罗威勒(Lowell)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所不在。”是啊,文化无所不在,就像一个谜语说的那样:“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里都不见。”答案虽然是天上下的雨,但我说啊,这更像是人世间的文化。因为,世间文化的丰富就像万花筒一样,聚合到社会生活中,人们真正能看到的仅仅是文化的载体或表象,而并不是文化的本身。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说的是有4个人去喝咖啡,发现这个杯子里有一只苍蝇。第一个发

现的是英国人,英国人端起杯子一看,这里面有一只苍蝇,他站起来掏出自己的钱包,抽出一张钞票放在杯子底下,走了。

第二个发现杯子里有苍蝇的是日本人,日本人勃然大怒,八格呀鲁,对服务员讲,过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的企业管理的懂?你们懂不懂企业管理,你们企业管理成这个样子,你们还想发展吗?很愤怒。

第三个发现杯子里有苍蝇的是美国人,美国人就笑了,往后一仰,两个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小妹叫过来,小妹啊,不错啊,这咖啡里面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在我们美国到咖啡厅去喝咖啡,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小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就放多少。

那么,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来,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会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 这是什么的不同?这是文化的不同。咖啡杯里有苍蝇这件事发生以后,任何人都会愤怒,但是表达愤怒、提出抗议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就发现,文化是和方式有关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包括交际方式等各种方式,由此构成了不同的文化。比方说,西方人见面,会相互打招呼“hello”,再握手,关系亲密的可以拥抱。中国人见面会寒暄,“久仰”、“久违了”,这就是不同的方式。又比方说,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这也是不同的方式。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方式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方式背后有些共同的东西。

那么,这个共同的东西是什么?让我们从A、“文化”概念的语言原义来考察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

我国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文化”是这样解释的:“文,错画也,修饰也;化,教行也,变也”。“文”是一个象形文字,描述的是事物纹理交叉之形状。《论语》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礼记》曰:“文犹美也,善也”。这里从“文”字本义引申出“文采”和“善”的意义,因此,“文”就有了审美、伦理的维度。“文”在中国古代,有“天文”和“人文”的区别。《易经》里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与天文是相对的,天文是指自然界的运行法则,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人文与天文是上古为政者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农业社会是要靠天吃饭的,只有时刻观察天文、正确把握气候的变化和节气的转换,才能有好的收成。否则,农业歉收,社会的安定就没有了前提。这种状况,即使是今天的农村,也还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在天象的变化中,掌握四时的变化,根据四时的变化,合理安排我们的耕作渔猎之时序。天文是非常要紧的。

但是,光注意天文是不够的,一个社会的进步,还必须要有精神的发展。人类社会是思想者的世界,而人的思想又非常复杂,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出问题,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人文。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

具体来说,就是用礼乐之道教育民众,让他们明白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之间的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不断提升他们的境界,用道德来引领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不是空洞、苍白的说教,而是寓于民众喜闻乐见的礼和乐当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被道德所“化”。“教化”一词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人人被化,那么自然就是天下大化了,所以说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是古人对“文化”一词最古老最有深度的解释。

“化”字的本义是改易、生成和造化,指事物动态的变化,“文”与“化”的连用是西汉以后的事。“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化与武力镇压和屠戮相对,因而文化即是文治与教化,这种意义一直延续到近代。

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化”一词是19世纪末从西方引进而来,原义是指对土地的耕作及动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

由此可见,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或产物,是相对于有形物质的东西,如思想境界、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知识学问等。人们通常把这一观察视角称为“狭义文化”。另一种理解则要宽泛得多,适凡物质自然以外的一切均为文化,换言之,凡是打上人的印记的存在均为文化。显然,“广义文化”理解多从人对自然的实践改造结果着眼,所表现的是自然(人化世界)对人的功用与意义;而“狭义文化”理解侧重于人的主体精神世界。今天我们所讨论的文化,也是从狭义文化的概念来关注文化 建设的。

有的同学可能要问,我们现在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里的文化是指什么呢?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这是从文化的根本性质、文化的核心出发,给文化下的定义。为什么特别指出“观念形态的文化”呢?因为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它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它的核心就是一种观念,就是价值观。B、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化,都是这种文化中的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观点。而这个立场、态度、观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决定了文化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和核心理念,决定了文化各基本构成要素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同样是发现咖啡杯里有苍蝇这件事,英国人和日本人的处理方式不同,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又不同,区别在哪里?在思维和行为方式,在价值观。英国人讲绅士风度,他不能发脾气,所以他就用付钱但不喝的方式来表示他的抗议。日本人呢?日本人做事,他讲究很精致,很到位,不可以出现这种事情,所以很愤怒。而美国人有幽默感,他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中国人有

事找领导。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处理方式不同。

由文化价值观决定的文化,是文化自身最具本质属性的核心构成要素,是促进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最核心的文化源动力和文化生长点。文化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潜在感召力和现实影响力,来自于核心价值观是否具有征服人心的震撼力和辐射力。

美国为什么会成为当今世界的文化霸国?不仅是靠他们的军事力量的推行,也靠他们的好莱坞、流行乐以及互联网等文化产品的助力,当你想到米老鼠、功夫熊猫、微软,甚至可口可乐、肯德基时,你就会觉得美国是可亲的。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2002年出版了一本名叫《治国方略——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的书,她在书中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她说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这话是很尖刻的,但也很中肯。电视机只是代表物质,学说和思想观念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和影响力。

中国自古以来,走的多是物质输出的路,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出口的,无非是丝绸、瓷器,各种工艺品等,这种长期的物质输出的战略,已经给西方国家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以为中国人只会生产物质产品,中国就是一个物质中国。中国人在想什么,中国的情感方式、想象方式,在西方几乎一直处于静默之中。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三十年,中国的产品卖到了世界各地,“中国制造”也成了一个响亮的品牌,世界上无数的人都用低廉的价格来消费中国产品,很多世界大品牌的制造基地也搬到中国来了,但他们在使用中国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时候,几乎不会想到,这个国家,也曾生产过诸子百家的思想,也曾创造唐诗、宋词的优美世界,也曾拥有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等一大批文化巨人。那些购买中国产品、使用中国产品的人,似乎并没有兴趣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的生活。我们可以用物质吸引世界,但中国人的形象,中国的民族精神,包括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却没有多大的提升。当然,现在这种状况正在改变,我们国家现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尽管是一个汉语教学,但是它是一个文化的输出,是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

(二)它是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所谓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而不能理解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还会存在着资本主义的和封建主义的文化,以及其他落后的文化形态。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或社会主义文化呢?对于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有过许多相关的论述,但都没有对这个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或定义。

毛泽东曾经明确论述过新民主主义文化并且对新民主主义文化作了界定。他指出:“所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篇二

中国特色社会演讲稿

核心观点: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内涵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拓展是“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过程,其内涵是由多层次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全党必须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内涵和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提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是“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过程

自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人就不断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现代化道路。“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发展道路的历史起点和原动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几代人的“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才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和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铲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根基,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虽然犯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错误,出现严重失误。但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党的十二大以来,他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立足该主题,及时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在理论上提出许多重要的观点,形成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创的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课题,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新贡献,突出地表现为三点:一是依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二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三是推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明确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做出了新的贡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视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等。总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是由多层次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括在内涵上加以拓展,在境界上加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是由多层次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了“七个要素”。

党的领导。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成熟政党,是一个具有卓越超凡的执政能力的政党;一个历经考验、有高度智慧和战略思维的政党;是一个善于驾驭复杂局面、解决重大历史课题的政党;是一个善于组织和领导亿万人民万众一心、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的政党。其次,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属于后发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集中化、复杂化;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面临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等等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将 13亿多人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和团结起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克服困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这个强大的领导核心只能是中国共产党。概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领导地位。

基本国情。首先,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必定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决定了我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不能脱离实际搞超阶段的发展;我国是后发国家,必须采取适合于后发国家实际的现代化模式。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已大大提升,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仍然改变不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即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大致要持续一百年时间。

基本路线。基本路线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党

的基本路线看作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并且指出“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根本任务。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建立在“一穷二白”基础上的,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特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消灭贫穷,所以我们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这一根本任务,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然,我们在新阶段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科学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不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唯一任务,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全方面的,实现的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全面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布局明确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价值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描绘成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的价值原则。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我们的发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就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目标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任务”直接的体现就是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体系。 “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

民主、文明、和谐”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体系。富强是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民主是政治现代化的目标,文明是文化现代化的目标,和谐是社会现代化的目标。这些目标体现了现代化文明的普遍性,但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国的特殊性。富强不是资本主义文明所追求的个人富裕,而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基本性质。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是社会主义的全体人民的真正当家作主。文明不是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而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篇三

十八大讲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作者:李松林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今天主要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一讲十八大的总体评价,第二个十八大报告自身作一个全方位的解读,第三个问题是新老交替的中央班子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一、对中共十八大的总体评价

1.对大会主题的解读

我想从三个方面做一个说明。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一个报告,大会的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困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大会的主题里面和十七大做比较的话,我们明显的感觉到这里面跟过去不同的一点在于,原来讲科学发展观会后总是加一个字叫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而这次我们看到的十八大主题里面就是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这一次已经明白无误的写进了我们的党章,是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主题是在全面把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习近平讲的这两条,一个是新要求,再一个是人民的新期待,在这两个基础上形成了我们十八大的主题。鲜

明的向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问题。

主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看到了四个方面作了说明,一个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方向继续前进,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对我们党和国家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习近平同志做了一个解答。习近平同志还提出深刻领会把握这个主题在对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非常重要。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始终坚持保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锦涛同志7.1讲话谈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我们今天跟过去不一样之处在于我们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有了区别,过去我们习惯说奋斗目标就是共产主义,我们现在把共产主义做了分解,更强调我们每一个同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也就是说今天的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为共产主义添砖加瓦,这是我讲的第一点对主题的解读。

2. 报告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第二个问题,报告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纲领,这个报告是指南、是行动纲领,怎么样去解读?第一句话是锦涛同志的报告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报告,这是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角度来加以说明的,毛泽东提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四个字在中央党校的门前——实事求是,小平同志在解读党的思想路线的时候再了四个字——解放思想,江泽民在解读毛泽东和小平观点的时候又加了与时俱进,这是江泽民时期的特点之一,今天锦涛同志又加了四个字求真务实。在锦涛同志的报告里面,我们之所以说他是行动纲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个说明:

第一,报告深入总结过去五年和十六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二,报告宣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以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发展。创新头一条是坚定,第二个是坚定,所以这一次科学发展观进入了我们的党章,是以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带动整个改革开放的事业、带动我们整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第三,报告从战略全局角度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规划和部署。规划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这一点在报告里面充分的展示出来了,过去我们就讲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一次我们特别加上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大概04年到05年,我的学生博士论文写的就是五位一体,我说你那个没有依据,中央没有这个提法,你写博士论文你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你不能强加于别人,而且党这一块没有,如果今天再写可能就顺理成章了,因为过去毕竟没有这个提法。而这次我们做了明确的规划,而且我们把时间表、路线图都展现给我们了,特别是对未来得发展、把目标是的非常明确,这一点对中国人民绝对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第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自信。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报告气势磅礴、方向明确、开拓创新

第一,报告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报告总共是十二个部分,论述了十二个重大问题,其中既有对最近五年工作和过去十年历程做的基本总结,更有对未来发展的部署和展望,既有工作要求又谈到了重大成效,而且绝对不回避我们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我们看到了成就报告里面谈到了十点,我们看到的不足也谈到了六点。我后面六个方面特别的做说明,因为牵扯到我们在座每一位今后努力的时候怎么避开这些不足,怎么样克服这些困难。

第二,报告方向明确,信心坚定。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臶指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报告明确指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道路,也不走改旗易臶的邪路,我们只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什么意思?第一句话既不走封闭僵化的道路,说明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不能不承认有自我封闭的状态,有僵化的特点。我们中国自清王朝进入了落后状态,从唐王朝以来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在世界都是第一,但是到了17世纪、18世纪,特别是到了18世纪之后,我们中国人开始从先进变为落后,西方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超越了我们,而且把我们远远的甩在了后面,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GDP总量仅仅是三十分之一,而我们今天超越了日本,且跟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你们都知道美国之所以今天要把世界的兵力中心移到亚洲,要放60%?没有别的,就一条,就是看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的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美国的大选刚刚选完,奥巴马重新连任了,但是过去中国的话题仅仅是一个话题一带而已,而今天在奥巴马这次连任的过程中,在总统选举的辩论赛之中的辩题之一就是中国问题,可想而知中国对美国的影响力非常大。在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篇四

毛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演讲稿

PPT演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篇

大家好,我是,和我一起的是我的小伙伴,我们一起合作完成了这个专题的PPT制作,她负责搜集相关资料,我负责制作PPT和演讲稿。今天我们的演讲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篇。

我们首先来说一下生态文明的含义: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和生态文明阶段.这四个文明阶段分别有它们的独特象征:“蓝色文明”、黄色文明”、“黑色文明”和“绿色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的角度上讲,生态文明是从古至今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自人类社会以来,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形态。它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起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狭义的角度上讲,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日而语。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6个方面来介绍这个专题: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2、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4、我国的生态现状;5、针对现状分析成因;6、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措施及自我感想。

先来说一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接着来说一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跨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

国家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所以设立了基本国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我国的生态环境令人堪忧,人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下面来着重介绍几个比较典型的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公布的中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占国土总面积的37%。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吨,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

2、土地荒漠化:又称为土地沙漠化、土地退化、沙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土地荒漠化始于地理学、土地学范畴,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提出具体定义。

我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3、雾霾现状——雾霾偏多

2013年11月1日,北京再度拉响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信号,这已是一周内第三次重污染围城。中国气象局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平均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52年最多的一年。入高发期:环保部专家称,目前我国正在经历发达国家二三十年前的阶段,即由于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的区域性的雾霾高发。假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留下足够的通道,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局面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雾霾的成因:

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

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

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下面来盘点一下环境逐渐恶化的表现:1、空气质量明显下降;2、水体污染十分严重;

3、土壤状况不断恶化;4、植被状况令人担忧;5、自然灾害严重;6、......

经过搜集资料,我们总结出环境恶化的几个主要原因: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亟待转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问题,我国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产业主要集中于能提供大量社会产品的基础产业,其中不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污染产业。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党中央也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还要面临许多客观环境的制约。

2、科学技术创新不足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不再仅仅停留在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的层面,而是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支撑,实现对工业文明弊端的修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瓶颈就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虽然国家政策对科技创新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但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仍然缺乏良好的科研体制环境。

3、缺乏配套的法制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

我国虽然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方向,也进行了相关生态环境立法工作,但是许多相关配套措施尚停留在论证阶段没有进入实际操作层面,或者很多法律文件属于提倡性规定、原则等,操作性不强,又或是相关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建设上的瓶颈主要存在于执法阶段,由于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管的环境监督机制,地方处于经济发展或政绩的考虑,牺牲环境来发展高污染、高能耗但是高利润的企业,许多地区城市因招商引资,发展会造成严重污染的化工企业的新闻常常见诸报端。

4、缺乏理念基础

虽然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在相关部门的倡导宣传下,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生态平衡等理念在全社会得到了广泛宣传,但是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仍旧屡禁不止,尤其是涉及经济利益的情况下。这主要是因为生态文明观念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并且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要求人们在生活方式上做出巨大转变,所以,注定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另外,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知识尚处于较低水平,生态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缺失比较严重,公众的生态意识对政府有着较为明显的依赖。

下面来简述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也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因此,人们发展观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科学发展观要求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合理交换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更深层次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在发展眼前的经济建设的同时给子孙后代留有发展空间,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

2、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无论是先行的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后发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其生态文明的可持续性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是相同步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生态文明的可持续性支撑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日、韩、新三国都是典型的资源贫乏型国家,但同时又都是世界公认的经济发达国家。其重要经验就是推行环境立国、科技兴国战略,产业发展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用生态条件吸引欧美国等国家高层次投资,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现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更需要突出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建设。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国产业结构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之后,由新中国成立初的不完善到现在的完善,并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还是有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存在。其次,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工作。资源能源量的相对紧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节能减排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再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可以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且把废弃物重新处理,当成下一个产品的原材料,这种经济模式在收获生态效益同时又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4、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绿色技术属于高新技术,对于高新技术的转让、以及清洁生产设备和环保设备在市场中占的高份额都会给开发企业或个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大力开发和推广能源节约、能源替代和 能源循环利用的先进技术,把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到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使可再生能源在资源利用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全面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推动能源结构的改善。

5、建设“两型城市”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特征。面对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的实际情况,实施“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两型社会”建设重点是“两型城市”建设。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两型城市”

建设就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节约土地、规范城区建设优化结构,提高建成区的人口密度;提升城市交通、通信、居民生活设施水平以及污水垃圾的处理能力;引导居民正确消费;扩大城市绿化面积。

6、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所以说,生态文明意识的树立和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生态文明意识包括生态价值意识、生态消费意识、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等。

生活方式上提倡绿色消费、适度消费。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拒绝白色污染、灰霾空气等所有非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始学会接纳节能产品、接纳绿色出行等所有环保的生活方式即绿色生活方式。

7、完善法律制度

当前我国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法律制度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如责任追究难,违法成本过低,处罚力度不强,尤其是个别地方政府为追求眼前经济利益而对环境破坏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对企业的有效管理,使得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途径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纳人到依法治国的框架内,使得生态保护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积极地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境政策.建立科学高效的执法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法律高度,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才能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有效地进行约束,从而在法律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8、树立全球治理理念

生态环境是全球性的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某一国家就能够解决的,它的全球性决定了其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治理。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国际眼光,从战略的高度推进中国和世界的环境与发展事业。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时,为了谋求共同利益,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应该本着协作的精神,采取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进行广泛密切的合作,以实现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的目的。全球生态治理需要国际合作,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义务为人类的共同利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就要求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共同的框架体系下紧密合作。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收获与感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和马克思全球性风险理论为指导,创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之中建设生态文化, 融入经济之中建设生态经济, 融入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之中建设生态政治,积极推就进美丽中国建设。

2、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整个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中国,要坚定不移地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下去,真正改善经济增长、政治建设和文化追求,打造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应当积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话语权,将生态文明的建设扩大到资本主义国家,让全球意识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之所在,将生态区域化发展为真正的生态一体化,打造美丽世界。 以上就是我们的演讲内容,谢谢大家的观看,有问题的话我们可以积极展开讨论,谢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篇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讲稿

一、 总体成果呈现

从1978 年开始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大转变和大跨越, 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双重过渡,由传统农业型国家向现代工业国转变。

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的速度。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中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利实现预期战略规划“三步走”中的第一步——温饱和第二步——小康。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

二、具体成果展现:(经济上——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发展水平即总 量、城乡面貌、对外与开放水平;政治上——民主政治发展;文化教育上——初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一)、经济上:

1、经济总量与增长水平:

GDP:1952年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465亿元,2008年超过30万亿元,达到300670亿元,比1952年增强了77倍。2009年,GDP总量达到33.5万亿人民币,折合49100亿美元,人均收入3776.9美元。

2、经济体制转轨:

经济体制转轨实为资源配置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换。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推进是伴随着中国政府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上的突破,即对二者的认识从意识形态对立上的价值取向转换到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中立判断。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课件为第八到第十二张:转轨前后的变化

3、城乡面貌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4、对外开放水平

中国政府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等形式,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原区域性推进的对外开放转变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医演讲稿
下一篇:为先演讲稿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