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热门资讯  点击:   2012-04-15

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篇一

河南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河南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凝聚全省人民智慧和力量,不断完善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推进中原经济区发展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指导意见》)出台为标志,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确立了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明确了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五大战略定位,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显著提升了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为我省改革发展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必将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汇成万众一心、奋发进取、克难攻坚、共襄盛举的强大精神动力,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美好未来!

刚刚过去的2011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家宏观调控面临稳增长、调结构和控物价三者兼顾的艰难选择,生产要素保障持续绷紧,社会管理难题不断增多。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大力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全面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狠抓“八项关键举措”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是历年来发展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万亿元,增长2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0亿元,增长18%左右。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接近8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0%以上,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0个百分点以上。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8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4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化率超过40%。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比重61%以上。

——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财政总收入2851亿元,增长24.3%;一般预算收入1722亿元、支出4246亿元,分别增长24.6%、2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突破4000亿元,增长30%以上。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新增城镇就业141.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00元、650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和11%左右。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强力推动开放招商,综合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把开放招商作为“八策”之首和综合性战略举措强力推进,取得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综合带动效应,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加速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加了社会就业,而且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推动了体制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提升了河南对外形象。深入推进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豫港澳台经贸交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等重大经贸文化活动,富士康电子、格力电器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战略布局河南。加强与国家部委和央企的战略合作,共与62家央企签订19项战略合作协议和130个重大合作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100亿美元,增长60%;实际到

位省外资金突破4000亿元,增长46%。不断完善开放条件。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和城市新区建设加快,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区港联动”工程稳步实施,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口岸出入境人数达到30.6万人次,增长26.3%。努力扩大进出口规模。积极承接加工出口型项目和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增长70%以上,其中出口增长80%左右。对外工程承包、境外直接投资、外派劳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为主要途径,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载体建设,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按照“四集一转”和“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效果”的基本要求,强化政策引导,突破薄弱环节,开展观摩指导,产业集聚区综合效应日益显现,已成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产城互动格局初步形成。尤其是一批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传统农业县,通过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狠抓开放招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省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0亿元,占全省比重40%左右;利用省外资金2400亿元左右,占全省比重近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40多万人,占全省比重40%以上。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围绕规划发展的18个重点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壮大优势企业,增加优势产品。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70%,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成倍增长,汽车整车产量实现翻番;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比重稳步提高;四大先导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四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增长19%。大企业集团培育取得新成效,15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跻身世界企业500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破解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先导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突破。新增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新组建5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当选3名两院院士。玉米新品种“浚单2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授权量超过1.8万件,增长14%。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各类市场主体新增52.5万户、达到253.5万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首次超过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和3%,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三)加快城乡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综合承载和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继续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按照三次产业复合与经济、生态、人居功能复合的理念,加快推进城市新区规划建设,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城市新区建设成效显现。指导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功能区组团式发展,促进城市布局和形态优化。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至开封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启动,郑汴物流通道等骨干道路建设加快。郑州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建成投用。加快推进城中村、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城市道路、环境卫生、城市河道等综合整治取得成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化建设,豫西地区高速公路项目全面推进,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改扩建和跨省通道建设进展顺利,县城20分钟上高速通道工程全面展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96公里;航空枢纽建设取得新进展,郑州机场客运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进入国家一类机场行列;按照“米”字型布局大力推进铁路项目建设,石武客专省内工程基本完工,郑州东站、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增煤炭产能465万吨、电力装机540万千瓦。抢抓国家加强水利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燕山水库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河口村水库等工程进展顺利,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建设加快推进,配套工程建设正式启动,丹江口库区16.2万移民迁安“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如期实现。完成造林面积418万亩。全省行政村全部通宽带。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积极探索城乡户籍、社会保障等改革,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就业、住房、子女就学等突出问题,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城镇人口突破4000万人。

(四)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开展大中型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优质粮比重达到75%以上,小麦玉米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粮食生产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再获丰收,总产达到1108.5亿斤,连续8年增产、连续6年超千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物价、支撑地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畜牧业

规模化养殖水平稳步提高。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60万吨、400万吨和320万吨,均增长3%以上。支持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新评定335家、达到6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净增7868家、达到3.4万家。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加强。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惠农补贴167.8亿元,增加18.6亿元。新改建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5500公里。新建村邮站1.3万个。新解决508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开工改造农村危房19万户。新增农村户用沼气21.3万户。新建和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500多个。又有103.3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五)强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瓶颈得到有效破解。积极推进资金、土地、人力资源、能源电力等要素保障机制创新,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创新要素保障机制。探索实施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三项机制”,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存量土地集约挖潜,基本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有效整合利用政府资源、资产、资金、资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投融资平台扩大融资规模;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578亿元、增长41%,其中新增上市公司18个、首发融资104亿元。大力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以上。编制实施26个重点领域专项人才规划,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利用价格调节基金等手段平衡煤电企业与厂网之间利益关系,缓解煤电体制矛盾和发电企业经营困难,电力供应得到较好保障。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强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国企改革继续深化,310户企业实施了改革改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审批项目147项。10个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三年目标任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展开。警务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范围继续扩大。文化、教育、科技、集体林权、供销社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全省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支出281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6.3%,其中用于“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超过70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增强。突出抓好就业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4.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465万人,省内转移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制度基本建立,集体企业65.5万应保未保人员实现老有所养,新农保试点县市区扩大至101个,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区达到98个。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3.8%和97%。提高企业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和优抚对象、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不断扩大保障面,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调整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物价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5%左右。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保障房建设、分配、使用等管理办法,优先安排土地供应,着力保障资金需求,强力推进保障房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60多亿元,新开工45.12万套,建成22.63万套,较好地发挥了改善民生、扩大投资、提振消费、促进增长的综合效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省财政教育支出853.5亿元,增长40.1%。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00多所。职教攻坚强力推进,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进展顺利,河南大学百年名校振兴计划启动实施,新增3所省部共建高校。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成功上市。河南广播电视新发射塔正式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县级图书馆24个。建成农家书屋

2.5万个。符合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馆全部免费开放。豫剧《常香玉》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水月洛神》荣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奖“荷花奖”第一名。又完成78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万个村卫生室改造任务。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全面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瘦肉精”、“地沟油”制售和“黑职介”等非法行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推进平安河南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群众工作体系,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上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6件,制定发布规章7件。大力推进依法治省、依法行政工作,全面启动实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

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中原系列行动”、“三优三创”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郑州、洛阳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大力弘扬新时期“三平”精神,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支持军队建设,制定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官兵住房保障和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全国首个军民融合式应急投送保障基地建设顺利启动,驻豫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地方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外事、侨务、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史志、文史、地质、气象、体育、测绘、地震、人防、社科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对口援疆工作进展顺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复杂严峻形势下取得较好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把贯彻科学发展观与立足河南实际结合起来,遵循规律、科学谋划。深入研究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主线在河南的具体实现形式,持续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路子,特别注重科学决策、有效运作,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注重着眼全国大局谋求自身发展,推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开辟河南发展广阔前景。二是坚持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把改革开放作为破解深层次矛盾和各种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三是坚持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与河南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抓好关键、推动全局。把握年度形势特点,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以“八项关键举措”带动全局,努力争取扩大需求、稳定投资、调整结构、改善民生的综合效果。四是坚持把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执政为民、发展惠民。促进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尽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发展。五是坚持把领导方式转变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转变作风、务实发展。积极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广泛开展“九论十八谈”系列学习交流和创新实践活动,统一思想认识,突出实干实效,努力营造团结协作、克难攻坚、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河南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之中,仍处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之中,仍处于中原崛起蓄势积累的过程之中,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人均水平低的基本省情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大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正在缓解但尚未根本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破解取得进展但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国际国内需求下滑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电解铝、煤化工等部分传统优势产业尚未摆脱困境;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随着沿海省份受外需影响增长放缓,省外务工人员出现异常回流迹象;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事故、事件时有发生。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服务效能不高,一些干部素质能力、运作水平还有待提升,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12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对

于巩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好形势,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省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主要经济体周期性经济危机、结构性矛盾和政治因素相互叠加,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国际市场低迷、外需不足可能成为常态。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仍处高位相互交织,投资需求逐步放缓,居民消费增长难度加大,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需求不足上升为经济运行主要矛盾。国内区域之间围绕市场、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东部地区凭借雄厚实力和发展基础仍掌握着竞争主导权,中西部省份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我省后发而起面临更大挑战。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加速调整,沿海地区企业受外需疲软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影响,向中西部加快产业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突出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争取国家支持弥补薄弱环节。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内需市场优势明显,民间投资潜力巨大,加之一些打基础、增后劲的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省九次党代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人心齐、热情高、干劲足的良好社会氛围已经形成。综合来看,尽管形势严峻,但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忧患,做好应对更大困难挑战的准备,更要看到机遇和优势,在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坚定信心,因势利导,科学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把握机遇、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际增长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4%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按照中央“稳中求进”要求,立足河南实际,坚持“总战略”,围绕“总目标”,把握“总基调”,突出“四着力”。坚持“总战略”,就是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围绕“总目标”,就是围绕富民强省总目标,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把握“总基调”,就是“持续求进”。“持续”就是保持河南科学发展的意识、思路、举措、进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好局面;“求进”就是多着眼提升、多着力提升,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突出“四着力”:一是着力扩需求。着眼破解需求不足这一突出矛盾,坚持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需并重,通过争取国家投资、积极招商引资、启动民间投资扩大投资规模;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完善服务设施和消费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来扩大消费需求;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积极拓展外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需求空间。二是着力创优势。需求不足必然加剧竞争。无论区域发展还是企业经营,都要靠创优势来应对竞争。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市场优势,发掘资源优势,放大区位优势,创新技术优势,打造集聚优势,构建体制优势,培育环境优势,促成产业优势,力求在多个方面做得比别人更好一点,以创造优势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三是着力破瓶颈。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保障趋紧已成为常态,谁能勇于破解、善于破解、率先破解、更好破解,谁就能赢得主动、占得先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这一根本途径,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障碍;不断创新资金、土地、人力资源、能源电力等要素配置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四是着力惠民生。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

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篇二

2014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極為錯綜復雜的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任務,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總要求”,轉變“立足點”,突出“四著力”,狠抓“三重點”,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施策、攻堅克難,努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達到3.2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高,財政總收入3686.8億元、增長12.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13.1億元、增長18.3%,新增城鎮就業143.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0萬人﹔糧食生產克服連續干旱,總產達到1142.7億斤,增產15億斤,實現“十連增”﹔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75元,分別增長9.6%和12.6%。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好的氣勢。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著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年初,我省經濟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困難局面,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主要指標增速全面回落。面對嚴峻形勢,我們把穩增長擺在突出位置,既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又主動出擊、精准發力,及時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清理整頓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小微企業負擔,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要素保障機制,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得到較好保障,融資總規模達到5260億元、新增504億元。健全服務企業長效機制,搭建產銷對接、用工對接、銀企對接平台,開展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實施工業穩增長調結構百日攻堅行動,加快1000個重大新開工項目和10000個在建重大項目建設,培育信息、養老、文化、旅游等消費熱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8%、實現利潤總額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8%。經濟增速穩中趨升、質量穩中有進、趨勢穩中向好,各項指標趨於協調,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二)全面實施三大國家戰略規劃。著眼長遠發展和全省大局,著力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我省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基礎進一步夯實,在全國大局中的地位和影響進一步提升。

扎實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實施高標准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新建高標准糧田951.7萬畝。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農產品加工業、主食產業化迅速發展,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增2.5萬戶、達到7萬戶。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河口村水庫建設進展順利,水庫除險加固、重要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工程加快實施。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完成215個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項目,新建改建農村公路6400公裡、橋梁3萬延米,改造農村危房23.3萬戶,新解決696萬農村居民及師生飲水安全問題。推動“三山一灘”地區扶貧開發,新完成1116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建設任務,5.2萬山區貧困人口搬出深山,又有117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加快中原經濟區基礎支撐能力建設。加強交通、信息化、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局部優勢向綜合優勢轉變。國家同意“米”字形快速鐵路納入規劃,鄭徐高鐵和城際鐵路建設積極推進,中原國際陸港加快建設﹔內聯外通高速公路建設快速推進,國省干線公路升級改造和“縣縣暢、鄉鄉聯”工程加快實施。中原城市群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我省上升為全國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二類地區,鄭州成為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疆電入豫工程建成調試,輻射全部省轄市的多氣源網絡初步形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全線貫通。中原經濟區發展基礎更加堅實。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成功爭取國家批復實驗區發展規劃,統籌推動專項規劃編制、樞紐建設、產業培育、招商引資、政策爭取等工作。建立“兩級三層”管理體制,賦予其省轄市級管理權限,實行與省直部門直通車制度。加快鄭州機場二期及配套工程建設,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開通並實現常態化運營,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全面啟動,與菜鳥科技等知名企業戰略合作持續深化,新引進一批貨運航空公司,新開通一批國際貨運航線,基礎設施建設、國際貨運樞紐和航空物流培育、高端產業集聚取得突破性進展。鄭州機場旅客吞吐量131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6萬噸,分別增長12.6%和69.1%。實驗區已成為我省對外開放的戰略高地,窗口平台作用凸顯。

(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把構建“一個載體、三個體系”作為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著力建設提升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特色商業區等載體,全面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大力提升產業結構。出台實施加快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指導意見,明確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和服務業發展。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高成長性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繼續提高,智能終端、智能裝備、家電、家具等終高端產品及傳統支柱產業中的高附加值產品增長加快﹔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特高壓直流輸電控制設備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兆瓦級風電關鍵技術等科技成果加快實現產業化﹔“神舟十號”、“嫦娥三號”等國家重大專項配套生產任務圓滿完成﹔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電子商務、金融保險、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出台加快推進信息化促進“四化”同步發展意見,促進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與三大通信集團公司開展新一輪戰略合作,呼叫中心、數據基地等重大項目加快實施,鄭州、洛陽4G網絡正式開通,三網融合、智慧城市、電子政務公共平台頂層設計試點順利推進。

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制定實施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指導意見。鄭汴一體化取得新進展,實現金融同城、電信同城。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和城鄉一體化試點順利推進,中心城市組團式發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和中小城市發展活力繼續增強。實施城鎮基礎設施擴容提升工程,一批市政設施建成投用,鄭州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試運營,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全省城鎮化率達到43.8%,提高1.4個百分點。

加快構建自主創新體系。新建一批企業研發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首批協同創新中心。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建設規劃獲批,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成立。“小麥矮抗58選育及應用”等3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快速增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持續提高。

{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落實生態省建設規劃,實施林業生態省建設提升工程,完成營造林564萬畝﹔實施城鎮增容擴綠工程和農村環境清潔工程,城市新增綠化面積3800公頃。實施主要污染物和能源消費總量預算管理,省轄市、

省直管縣(市)全部安裝PM2.5監測設施並試運行,預計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能夠完成目標任務。

(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把改革開放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努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取消和下放85項行政審批事項、112項具有審批性質的管理事項。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扎實推進。事業單位分類基本完成。組建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改組成立南航河南航空有限公司,推進部分城商行改革重組。實施促進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行動計劃,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營改增試點有序展開。首批24個代管縣級供電企業上劃改革基本完成。文化、教育、科技、水利、集體林權、國有林場、供銷社等改革深入推進。

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成功舉辦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第八屆中博會等重大經貿文化活動,與央企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18項、重大合作項目64個,京東商城、惠普全球軟件服務中心等一批龍頭型、中心性項目落戶河南,渣打銀行鄭州分行正式開業。雙匯集團、洛陽鉬業實現海外並購,河南航投收購盧森堡貨運航空公司部分股權。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利用省外資金、完成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11.1%、23.3%和15.9%。

(五)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省財政民生支出4049億元,比上年增長11.9%,佔財政支出的72.6%,十項重點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努力擴大就業。繼續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啟動職教攻堅二期工程,完成職業技能培訓382萬人次,進一步增強勞動者就業能力,促進更高質量就業。開展“三支一扶計劃”、“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產業集聚區企業與高校畢業生崗位對接洽談等活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強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工作,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全年失業人員再就業46.8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0.2萬人,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57.4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參保人數分別增加214.8萬人、58.5萬人,覆蓋面繼續擴大。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月增171元。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

標准從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病種從20個擴大到35個。城鄉低保對象人均年補助標准分別提高180元、144元,農村五保對象人均年供養標准提高720元。4.8萬名孤兒享受基本生活補助。新增機構養老床位

3.8萬張。新建縣級社會福利中心21個。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41.95萬套,基本建成32萬套。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圓滿完成,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300所、縣鎮普通高中100所,免費向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義務教育階段252萬名學生提供營養餐,免費向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教科書,基本解決了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2%,均比上年提高﹔支持職業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設﹔省部戰略合作取得新成效,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順利實施,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1%,提高2.88個百分點。全面落實人才發展規劃,統籌人才隊伍建設,人才總量不斷擴大,人才素質持續提升,新培養高技能人才22.3萬人。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話劇《紅旗渠》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開封宋都古城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省級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扎實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我省在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上獲得金牌14.5枚,進入全國先進行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城鄉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省新增醫院、衛生院床位1.5萬張,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12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40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穩步推進﹔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獲批建設、前期工作進展順利,中美(河南)荷美爾腫瘤研究院正式挂牌﹔重大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四免一關懷”政策全面落實。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

5.51?。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慈善、紅十字等事業全面發展。{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探索建立基層服務管理模式,對流動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的服務和管理持續改進。創新群眾工作機制,依法按政策解決問題,信訪形勢總體平穩。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蔬菜等主要農產品檢測平均合格率98%以上,肉類產品檢測平均合格率97%以上。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安全生產事故起數

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篇三

200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0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25日在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李成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我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领全省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项任务。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09亿美元。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超过历史最高的1

2.8%,提高17.4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8.6亿元,增长

全省进出口总值66.1亿美元,增长40.2%,7亿元,增长15.7%。出口和消费突破了多年来低速徘徊的局面。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7.8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8.36万人,其中“4050”人员17.23万人,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15元,增长14.2%,八年来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1 页 共 16 页

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一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宏观调控,着力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突破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求真务实,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财政支出达197亿元,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入6.62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省级新增基建投资主要用于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效调整。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1116亿元,其中奶牛存品牌优势进一步显现,全省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全年农民外出务工达14

乘势而为,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进一步深化交通、水利、城建、勘察设计、计克服资金、用地等因素制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优化建设环境,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项目,夯实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郑州黄河二桥和新乡至郑州、濮阳至鹤壁、许昌至南阳等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34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758公里,实现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全国第一套国产化单机容量最大的超临界机组沁北一期和登封、永城等电厂投产发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29万千瓦,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23万千瓦;漯河500千伏变电站等一批电网项目相继建成投运,电力输送能力进一步增强;梁北煤矿等建成投产,新增煤炭开采能力1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2 页 共 16 页{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50万吨;西气东输郑州至驻马店、博爱至济源段建成并实现供气;白龟山、昭平台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基本建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2万亩;平顶山第四水厂、鹤壁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城建项目建成投用,新增日供水能力3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35万吨;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楼等一批医疗设施项目完工,新增病床5000张;郑大新校区二期工程、河大新区等一批高校项目建成,新增高等院校基础设施350万平方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99亿元,增长31.3%,其中城镇投资2434.88亿元,增长39.3%。

(三)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安排省工业结构调整、金以及国债资金共25.7亿元,建设。天冠集团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电玻壳、河南轮胎年产200万套子午胎、汁、一拖集团年产4000台工程机械、13个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好的重点企业,并铝精深加工,加快推进烟草、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整合,全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2个,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793家。

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6亿千瓦时,增长15.5%,增长14.3%,基本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对

在积极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景区的开发经营,全省重点景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关联产业加快发展。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573亿元,增长65.2%;接待游客8057万人次,增长58.8%。规范房地产开发秩序,吸引了一批省外房地产商来豫投资兴业,全年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8.82亿元,增长39.5%;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055.37万平方米,增长22.3%。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引进了香江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投资支持了一批流通设施项目,全省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增加值达到678.73亿元,增长18%。稳步发展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631.8亿元,增长13.3%;各项贷款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3 页 共 16 页

余额7092.3亿元,增长12.3%。

促进中原城市群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原城市群建设开局良好。郑东新区、洛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区域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升级,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漯河等市的行政区划调整进展顺利。中原城市群9市生产总值增长16.5%,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6%,比上年又有新的提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制定了简政放权的政策措施,扩大了35个县市的经济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省级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了一批县域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加大了对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市达65个,比上年增加15个,增加8个。全省县均财政支出规模比上年增加6841万元,城镇化发展引导资金提前一年安排到位,快的一年。

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法人治理结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分离企业办学校324所;企业主辅分离、27家大型企业基本完成主辅分离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增加值943.2%;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0.76万户、面放开,分流安臵了15万职工,市场主体多元化完善省与市财政体制,调动了各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展开,全面完成了清产核高速公路债券顺利发行,信托融资快速发棉花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成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创新招商方式,注重引资实效。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4亿美元,增长36.7%。美国沃尔玛、德国西门子、法国拉法基、韩国电力等一批跨国公司来我省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8家落户中原。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基本做到了老账还完、新账不欠。郑州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第一批已有18家企业入驻。积极实施东引西进,吸引了一大批东部资金、技术、产业向我省转移。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4 页 共 16 页

(五)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

继续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全省为再就业人员减免各种税费1.29亿元,安排各项再就业补贴3.7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6亿元。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88.8%,接收军转干部4082人,安臵退役士兵6万余人。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推进三条保障线衔接。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实现了养老保险金征缴总量大于发放总量。全省共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16.83亿元,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全省为134.7万城市低保农村特困人口实施救助,初步建立了城乡救助体系。

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斤,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臵。投入1.国家助学贷款贴息、政府奖学金等方式,业。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全年清理建筑费10亿元。制假售假等违全。

出台了促进高等教新组建了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郑麦9023”新品种获国家科技进顺利完成全省中小学教师定年人均增资1200元。。投资4.3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110万平方米。筹措2.2亿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普通高中尤其是优质高中发展步伐加快。郑州大学实现了省部共建,“211”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新组建和设臵了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19所高等院校。全省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达到70.28万人,比上年增加14.56万人。新增博士后流动站18个,引进院士28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投资改造乡镇卫生院653所。完善25个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农民达1158.58万人。对全省既往有偿供血者进行普查,建立了艾滋病患者救治救助和预防控制体系,对患者实行免费治疗。新闻出版、广播电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5 页 共 16 页

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篇四

河南政府工作报告

二○一一年一月十七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郭庚茂

1月17日,省长郭庚茂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大力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以“坚持三保、突出转型、强化态势”为着力点,以“落实完善、创新机制、提高能力”为关键环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着力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与我省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等不利因素交互叠加,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我们坚持扭住发展不放松,立足当前保增长,着眼长远促转型,以产业集聚区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带全局,以城乡建设扩内需,以改革创新破难题,因势利导、分类施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29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财政总收入2293亿元,增长1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1亿元,一般预算支出3413亿元,分别增长22.6%和17.5%。积极扩大投资。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并把扩大投资规模与保增长、促转型、强基础、惠民生有机结合,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努力扩大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投资规模,初步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85.85亿元,增长2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934.82亿元,增长21.6%。着力扩大消费。全面落实国家鼓励扩大消费政策,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补贴48亿元,带动销售408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5452.23万平方米,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93.46亿元,增长19%。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引进、培育对外贸易主体,加强出口产业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出口总额177.9亿美元,增长32%,其中出口总额105.3亿美元,增长43.4%。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健全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省市县三级确定重点服务企业10542家,着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新增贷款2433.9亿元。加强煤电油气运协调,重点项目建设和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二)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重点,全面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坚持“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融合基本要求,完善规划布局,加强扶持引导,开展观摩点评,促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产业集聚区展现蓬勃生机,综合带动作用更加凸显。预计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超过5000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36%;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40万人,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5%和32%。一些贫困县、传统农业县依托产业集聚区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郑州日产12万辆整车等488个重大结构升级项目建成投产。初步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6%和31.9%,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1.6和1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166.68亿元,增长35.9%。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均突破1400亿元,中平能化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省保税物流中心(B型)园区一期项目通过验收。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郑州商品交易所交易额突破60万亿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风力发电、锂离子电池等一批重大

科技专项取得突破。组建了电动汽车、轨道交通设备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4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安阳、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年专利授权量增长40%。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整治。预计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0.8%和1.2%。深入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完成造林416万亩。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郑州)绿化博览会。{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三)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不懈做好“三农”工作。始终牢记稳粮之责,加大“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下一篇: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