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8-11-05
节日谚语和古诗 文档
节日谚语和古诗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食过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北方)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北京)蛤蟆蝌蚪躲端午。 (北方)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西北)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 (山东)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山西)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 (江浙)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阳采撷》(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端午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不详)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菩萨蛮》(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竞渡曲》(唐·刘禹锡)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竹枝歌》(宋·范成大)
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
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过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七三班的。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过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再过几天,冬至将如期而至,它是我们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过中华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舟”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有诗云: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的高素质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篇二:国旗下讲话稿:《中国传统节日》
国旗下讲话稿:《中国传统节日》
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苏醒,秋意已经布满了床边。凉爽的秋风、金黄的落叶,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中秋之野,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
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都是流传至今的佳话。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皓月当空时,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个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似了。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有很多。其中,最为人熟悉的当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相传嫦娥偷走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奔月后,嫦娥住的广寒宫其实是一个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兔子,就别无他物。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老师们,同学们。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的精神。蕴涵民族的价值取向,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最后,预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圆!篇三:传统节日演讲稿 传统节日演讲稿
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医。做外一个访问学者他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去了美国,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于中国传统医学。但在那期间,他遇到了些中国同胞,他们不但主张废除中医,还说我父亲缺少国际公民的素质。
听了这个,我感到特别惊讶!这种话怎么会从我们自己的同胞嘴中说出呢?他们的话不禁让我深思:什么是国际公民?怎么又才能成为一个国际公民呢?
难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们舍弃自己的传统节日而盲目地过圣诞吗?或是在好莱坞电影前我们传统京剧的黯然失色吗?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实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础,全球化不意味,也不应意味着民族身份的丧失。要在世界做好一个国际公民,先得在中国做好一个中国人!
女士们先生们,全球化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时代潮流,竟然我们没有其他选择,为什么不主动拥抱它呢?带着我们的民族身份去拥抱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公民! 谢谢!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思考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思考
摘要:当中国传统节日沦落成吃喝文化时,节日文化的内涵,已经渐渐枯萎。而各大中城市流行的洋节日不断升温,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过洋节。文章参考分析了《关于大学生对中外传统节日的看法与感受调查报告》,简要介绍了对于中外节日的感受及看法,从而唤起大家对中国本土的传统节日的重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重新树立起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觉,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关键字:全球化,洋节日,传统节日,春节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洋节”越来越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越过越淡。2010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农历新年和西方情人节刚好是同一天,许多人讨论究竟该过哪一个。不少年轻人热衷于西方外来节日,更喜欢与自己的另一半度过甜蜜幸福的情人节。为什么中国传统节日对现代人缺乏吸引力?陕西民间文学家协会主席傅功振认为,“因为它有些沉重,又富含教化意味”,“传统节庆积淀深厚,但主题多源于‘祭祖’、‘劝行孝善’,而且仪式感很重。为何圣诞节、情人节能在中国‘反客为主’?因为我们罕见‘狂欢式’、‘享受式’的节日。”我国传统节日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积淀了丰厚的中华文化传统,蕴含着大量历史民俗”。中国日益开放,工业化逐步实现,我国传统节日也必须适应时代变化,“提取当代价值”。那“提取当代价值”与“普及传统内涵”是否矛盾?傅功振认为不必担心,“普及传统文化内涵永远是内核,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更娱乐,更轻松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寓教于乐’。”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衍生了许多有意义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传统节日则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越来越流行,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却越来越不受学生的青睐。历史证明,一个没有科技的民族一打就垮,而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不打自垮。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可以说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行为、思想将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流。而大学生实际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因此,正确引导学生的节日观是十分重要的。
2背景及意义
“你收到了几个苹果啊?”
“收到你们的苹果和礼物,很开心!”
圣诞节的来临给校园带来了一股送礼热,当天苹果一词也成为了当天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笔者了解到,在校水果店苹果价钱5快一个,可谓达到了“天价”,一个苹果加上各种颜色、式样的包装,一个苹果更是达到了七八块。面对“天价”
苹果,却广受追捧,很多同学其实对圣诞节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看见大家都相互送苹果自己就跟风来买苹果了。圣诞节当天除了苹果热销外,贺卡等礼物也同样位列热卖榜。相对于大热的圣诞节,前几天刚过的冬至就显的比较“冷清”了。冬至,24节气最重要的节气,俗话说“冬至大如年”。然而这样一个传统节日,却有好多同学概念不清,校园中鲜有冬至氛围。
我国的节日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夏商时期便有节日形成。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我国的民俗节日历史悠久、数量之多、内容丰富堪称世界之最。我国的节日虽然不少,但专供抒发某一特定人群情感的节日却较少。我们在春节吃饺子,在元宵节吃汤圆,在端午节吃粽子,在中秋节吃月饼,连清明节我们都要吃素,似乎每个节日都要与吃联系在一起,由于过节和吃喝结下的这种不解之缘一定程度上也削弱和淡化了一个节日的其他内容功能。洋节它更多地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狂欢性、热烈情绪的发泄性。这与中国节的封闭性、家族性恰好相反。而这些,正是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它打破了封建的封闭形式,没有了上下级、老人与青年之间的等级束缚,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中国传统节日谚语}.
为传承传统节日,国家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足可以看出国家对此的重视程度。在此,我就以春节为例,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实现我国传统节日的现代传承。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在我国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其主要习俗有守岁、 放鞭炮、 贴春联和拜年。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人们春节期间有相对多的空闲时间,是放松身心的大好时机。吃年夜饭,与朋友家人一起聊天,是一种过春节的很好方式,简单但意义深远。过春节,拜大年,走亲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人情味浓厚。此时正值冬季,气候还相对寒冷,人们拎着小包大包的礼品给亲朋好友送礼。可以想象那场面多壮观——路上挤满了各色轿车和摩托车,交通瘫痪,这是我送礼的真实写照,人们送礼也不容易啊,许多人平时忙于自己的事业,加上距离较远,跟亲人和朋友之间少有交往而春节却可以填补这一遗憾。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些人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过节送礼也草草了事,根本起不了交流感情的作用,并且自己疲于奔命,这明显是得不偿失的。这毕竟不是工作任务,没有必要一味求快。现代社会更需要用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来调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过节送礼可以成为人们生活的享受元素,大家彼此关照,有利于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亲属关系。不能只关注物质层面的,而忽略精神层面的深沉内涵,每个人完全可以在节日里获得精神愉悦和物质满足的双丰收。
3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措施
面对文化全球化挑战,应加强对青年人过传统节日的引导可以说,某些洋节,
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现代青年人的情趣,满足了宣泄某种感情的需要,对加强青年人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起着积极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基督教节日的流行,会成为基督教在青年人中传教的突破口,不利于对青年人进行无神论和唯物论世界观的教育;其次,“愚人节”之类以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为内容的节日有违我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德;再次,如果大量民族节日从生活中消失而代之以“洋节”,必然会导致青年接受民族文化上存在着褪色、扭曲和蜕变。青年人过洋节这一现象,对它完全否定是不正确的,也是办不到的。对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引导:
3.1拓宽社会传播渠道,优化社会环境,为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空间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13亿人口激增的消费能力,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资源优势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加强大众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引导。不要再对青年人过洋节大做文章、推波助澜。要时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青年,培育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娱乐观。同时应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抵制不良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市场的冲击,为青年人成长提供一个健康有序、活泼向上的,有利于实现自我的宽松环境。
3.2对民族节日的建设,引导青年继承优良文化传统
加强民族节日的建设,既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介绍,适时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过节的形式和内容、蕴含的深意等,又要从宏观上加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使传统节日变成“法定节假日”,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们有时间过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可以增加清明、端午、中秋节为法定节日,以充分重视和发挥传统节日在今天的作用。他认为,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偏少。他建议春节在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再增加1天,即增加除夕这天;清明、端午、中秋节各放假一天。元宵节和重阳节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虽然不一定要将其设为法定节假日,但通过强调并适当注入新的内涵,可以达到家庭和睦、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目的。同时要依据时代要求完善传统节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增加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3引导,克服青年人过洋节的盲目性
西方许多国家把某个宗教作为国教,这样西方人过他们自己的宗教节日是有法定休息日的,而我们拿着西方的感恩节、万圣节等津津乐道,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过节假日。即使是圣诞节,从任何角度来说都和我们没有关系,中国的圣人不是一个洋人,他的诞生,即使是真的有其人也和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没有什么关联。接受西方的思维方式,不见得是接受西方的信仰,更不意味着接受西方的宗教节日。对此,我们必须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和娱乐观,对一些含有不利于青年人身心健康、有损民族尊严因素的洋节,有关部门要采取引导、限制,甚至制止。
4高对保护我国传统节日意义的认识
4.1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具有浓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节日,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已牢牢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土壤中,是维系海内外华人认同感的重要纽带。每逢春节、清明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海内外华人华侨、中华儿女,无论是国家首脑还是普通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普天同庆。这些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成为我们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传统、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契机。每年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都能通过电波感受到节日气氛,此时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无疑能得到最深刻的强化。再如,清明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缅怀先贤的传统节日。谚语说的好:“清明无客不思家。”每当清明来临,台湾、东南亚和其他区的炎黄子孙、华人华侨纷纷回祖国大陆省亲,祭祖扫墓,无形之中就增强了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可见,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面,节日文化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4.2升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铸造“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缅怀屈原,龙舟竞渡,正如民谣所唱:“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屈原是我国伟大的诗人,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端午期间怀念他的高尚情操,朗诵他的《离骚》、《九歌》,怎不令人顿生美感?“七夕”从古到今,无数的诗人骚客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蓝本写下不朽诗篇。《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动人描写,杜牧的《秋夕》却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清新秀丽让读者遐思不断,秦观的《鹊桥仙》以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不俗胸襟令无数有情人互为勉励。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上,如果能剔除其中的糟粕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有用成分,就能起到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素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4.3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春节、中秋等汉族传统节日外,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雪顿节,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那达慕”是蒙古族盛大的传统节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体现着蒙古民族勇猛、强悍、进取、奋发的民族精神。每当“那达慕”盛会举行时,草原上的牧民身着节日盛装,赶着勒勒车,载着蒙古包,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到一起,人数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还有很多其他民族的佳宾、游客一起参加。这样的盛会怎能说不是一次民族团结的盛会呢?雪顿节是藏族人民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雪顿节期间,必演藏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藏戏剧目之一的《文成公主》。众所周知,唐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结为百年之好,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史上的一段佳话。藏戏《文成公主》的上演,能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凝聚力,在促进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4高抵制西方不良社会思潮侵蚀的免疫力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思潮对我们的冲击越来越大,其中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占领了我们的思想阵地,对青少年危害甚大,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陶冶性情,树立正气,弘扬美德,表现智慧,分辨善恶,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就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从中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吸取营养,增强他们抵制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免疫力。当端午节来临时,全社会都在缅怀、歌颂屈原那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时,我们的青少年怎能不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情操教育呢?当重阳节登高远望,感受到秋高气爽的舒畅,缀饮着沁人心脾的菊花酒,吟诵着陶
渊明、王维的千古名句,我们的青少年又怎能不培养高洁的人格品质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当他们打开电视时看到的画面不再是凶杀暴力镜头,而是这些高雅的传统文化节目时,他们怎会成为精神堕落的“垮掉的一代”?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我们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重要手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在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然落后;而失去了民族文化固有的血脉,国家和民族也就没有了根基。事实上,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强化文化的民族性,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全球化。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它民族。”我们要维护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在全球化中被“化”掉,必须保持民族文化和民族的独立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保护,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根基。中华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法宝,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如能辩证的予以继承、发展、改革、创新,必将使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塑造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文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y150319
英语口译班王金羊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也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传统节日的形成,更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大部分现有的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也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与原始崇拜、生活禁忌、神话传奇故事都有关系,比如除夕放炮,清明节的祭祀等等。随着朝代的更迭,一些对历史人物永恒的纪念也渗入节日,比如端午节吃粽子等。所有的这些都融合在了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到了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当时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更多的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至今,经久不衰。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的几大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
1.春节
春节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过年,一般从阴历腊月二十三开始至次年正月十五,常用新春佳节或过大年来形容。是我国民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全家人团聚一直,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相互祝福欢庆盛大的节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各个民族过年的风俗也略有不同。那么春节期间的民间习俗主要有下面几种:
扫尘,有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四,掸当扫房子”。扫尘就是大扫除,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年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扫除屋内外灰尘,干干净净地迎接新春。
贴门神是我国各地过年都有的风俗。古代的门神是用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后来画成门神像张贴在门上,为了驱逐神鬼,保护宅屋安宁。
贴春联,春联又叫“对子”、“春贴”,是对联的一种。史料也有记载,贴春联是从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后来写在纸上,大都用红纸书写。过年家家户户门口贴春联也是春节的重要习俗。
放爆竹,春节的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燃放爆竹始于汉代,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发出“噼噼啪啪”响声,以此来避邪驱鬼,祈盼新的一年吉祥安康,到了唐宋时代,发明了火药,制成鞭炮,后来的春节家家都要燃放鞭炮,以示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
吃年夜饭,指的是大年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吃团圆饭。年夜饭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在大年夜,即使不会喝酒的人,也多少喝一点,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氛围。
拜年一般是在大年初一到初七,大人和小孩穿上新衣服,拎着礼品探新访友,登门拜年,互敬问候。小辈给长辈拜年,也从长辈那里收到压岁钱,人们贴福字、吃年糕,也开展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它是人们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祝福的一种礼节,也是感情沟通,联络关系的一种方式。
春节还有其它习俗,如洗浴 、贴福字、贴年画、贴窗花、聚财、给压岁钱、守岁、祭财神等。
2.清明节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不仅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这个节日既有祭扫坟墓的悲泪,又有踏青娱乐的欢笑,是一个丰富有趣的传统节日。除了讲究禁火、祭祀,还有踏青、荡秋千、植树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扫墓又叫上坟,清明节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先祖、亲人的墓地,将食品供奉墓前,焚烧纸钱,为坟墓培上新土,在坟上插上几枝新枝或在墓周围栽几株柏树,是祭祀先祖,缅怀亲人的一种方式。
踏青又叫春游,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大自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好时节。人们也会在这天到野外去踏青,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三月春风习习,人们在迷漫泥土草香的放风筝,也是强身健体的举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剪断拉线,任风将风筝吹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也是清明时节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的习惯。清明时节春光普照,气温升高,加之降雨增多,树苗成活率高,所以人们都爱在清明节植树。
3.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端五、端阳。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十分盛行的传统习惯,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由于我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所以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粽子又叫“筒粽”,源于汩罗江边的渔夫,将糯米丢入江中以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将屈原吃掉。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棕子,其形状、馅料繁多,品种丰富。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韩国、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到洞庭湖不见踪迹,后来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水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一习俗也先后传入日本、越南以及英国等,现已被列入国际性体育赛事。
悬挂艾叶也是端午重要习俗之一,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叶插入门眉,挂于堂中。
4.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因而称为中秋,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它月份更圆、更亮,所以又叫“月夕”、“八月节”。在这月满月圆之夜,人们面对明月都会期盼家人团聚,因而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各样,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主要的习俗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赏月在我国古时就很流行,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夜赏月、玩月非常的盛行。随后,历代赏月的风俗也就经久不息。在中秋夜,家人团聚一起,一起庆祝美好生活或遥寄对他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吃月饼,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从明代起我国人民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祭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吃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团圆圆。时至今日,月饼也成为走访亲友、联络感情的礼品。
5.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家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在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来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节日来过。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吃冬至米丸子、长线面的习俗,北方在这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具的食品,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可以用来祭祖,也可馈赠亲友。古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在周代,把冬至当作新年元旦。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全国都要放假。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要在这天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向父母尊长祭拜。如今在今天江南一带仍然有“吃了冬至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此外,传统节日还有七夕节,重阳节等等,它们都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的人文观念,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更对传承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节日与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长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清明节节日谚语
清明节节日谚语
◇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 清明暖,寒露寒(湘)
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中国的所有节日用英语怎么说{中国传统节日谚语}.
元旦(1月1日) New Year's Day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the Spring Festival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the Lantern Festival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 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植树节(3月12日) Arbor Day
邮政节(3月20日) Postal Day
清明节(4月5日) QhingMing Festival ; Tomb-sweeping Festival 国际劳动节(5月1日) 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中国青年节(5月4日) Chinese Youth Day
护士节(5月12日) Nurses' Festival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中国传统节日谚语}.
国际儿童节(6月1日)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7月1日) the Party's Birthday
建军节(8月1日) the Army's Day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Mid-autumn(Moon)Festival
教师节(9月10日) Teachers' Day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Double-ninth Day
国庆节(10月1日) National Day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New Year's Eve
一周 一年
周日 Sunday January 一月 July 七月 周一 Monday February 二月 August 八月 周二 Tuesday March 三月 September 九月 周三 Wednesday April 四月 October 十月 周四 Thursday May 五月 November 十一月 周五 Friday June 六月 December 十二月 周六 Saturday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China Ancient Four Inventions
Compass , 罗盘(指南针) , gunpowder , 火药 , papermaking skill , 造纸术 , typography , 印刷术
英语小谚语
A chain is no stronger than its weakest link.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 A child is better unborn than untaught. 养不教,父之过。
· Art is long, life is short. 生命短暂,艺术长存。
· A friend is best found in adversity. 患难见真情。
· Although the sun shine, leave not your cloak at home. 未雨绸缪。
· A light heart live long. 心情开朗寿命长。不恼不愁,活到白头。
·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日吃苹果一只,身体健康不求医。 · All covet, all lose. 样样垂涎,样样失落。贪多嚼不烂。
· A good winter brings a good summer. 瑞雪兆丰年。
· 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殊途同归。
·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All time is no time when it is past.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A baker's wife may bite of a bun, a brewer's wife may bite of a tun. 近水楼台先得月。 · A short cut is often a wrong cut. 欲速则不达。
· A staff is quickly found to beat a dog with.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A prophet is not without honor save in his own country. 远来的和尚好念经。 · All feet tread not in one shoe. 众口难调。
· A uncut gem does not sparkle. 玉不琢,不成器。
· 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A crow is never the whiter for washing herself often.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A little spark may kindle a great fire.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 uncut gem does not sparkle. 玉不琢,不成器。
B
· Beauty is but skin-deep. 美丽只是外表罢了
·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言以简洁为贵
· 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 民以食为天。
·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re are people to be found.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 Better die standing than live kneeling 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中国传统节日谚语}.
· Better be envied than pitied. 宁被人妒,不受人怜。
C
· Cats hide their claws. 知人知面不知心。
· Cast an anchor to windward. 未雨绸缪。
· Care and diligence bring luck.
D
· Deliberate slowly, execute promptly. 慎于思而敏于行。
· Diamonds cut diamonds.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 Danger past, God forgotten. 飞鸟尽,良弓藏。
· Dreams are lies. 梦不足信。
· Do not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
· Do not have too many irons in the fire. 贪多嚼不烂。
· 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己所不欲,勿失于人。
E{中国传统节日谚语}.
·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实践出真知。
· 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r artificer) of his own fortune. 自己幸福自己创。 · Evening red and morning grey are the sign of a fine day. 晚霞行千里。 · Every bean has its black.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Even wood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 Enough is better than too much. 过犹不及。
· Every tub must stand on its own bottom. 人贵自立。
· Experience teaches. 吃一堑,长一智。
F
· Full vessels sound least. 大智若愚。
· First impressions are half the battle. 先入为主。
· Faith moves mountains.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Fact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 Fire proves gold, adversity proves man. 烈火识真金,逆境识英雄。
· Fire and water are good servants, but bad masters.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G
· Give everyone his due. 一视同仁。
· Good (or Great) wits jump. 英雄所见略同。
· Go while the going is good.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Great weights hang on small wires. 千钧一发。
· Good wine needs no bush 酒香不怕巷子深。
· Greatest genius often lies concealed. 大智若愚。
· Grasp all, lose all. 贪多必失。
· Go to the sea, if you would fish well.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H
· Honour to whom honour is due. 论功行赏。
· He travels the fastest who travels alone. 曲高和寡。
· 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求人不如求己。
· He sits no sure that sits too high. 高处不胜寒。
· He who would hang his dog gives out first that it is mad.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 He who laughs at crooked men should need walk very straight. 正人先正己。
· He who would climb the ladder must begin at the bottom.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He that respects not is not respected. 欲受人敬,要先敬人。
· It is a silly fish that is caught twice with the same bait. 智者不上两次当。 · Humility often gains more than pride. 满招损,谦受益。
· He is eloquent enough for whom truth speaks. 事实胜于雄辩。
· He that promises too much means nothing. 轻诺者寡信。
· He who would hang his dog gives out first that it is mad.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 Hard words break no bones. 忠言逆耳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