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法 点击: 2018-10-13
花圈挽联写法
花圈挽联写法 <发布日期:2008-2-28 上午 11:19:59> 1 ) 、挽联一般都是左侧一条写词,右侧一条写 XX 敬挽,等等。没有在挽联下方 落款的。如:左 悼念 XX 千古;右 友 XX 敬挽。 2 ) 、千古一词,一般用于对社会有功绩的人。普通挽联上款下面应写上;男的、 灵佑、女的、仙逝等词。下款还要写上挽、敬挽、拜挽、泣挽、顿首拜挽等 3 )、1.挽联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去世者所写的对联(可贴在门口、骨灰盒两 侧、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 格式:要求上联与下联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 。 要对偶,字数相等。 2.面朝门立 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上联常用\"悼念 XX\",下联常用\"XX 敬挽\"。 3.范例: (上)称呼 XXX 先生千古 (下)辈分 XXX、XXX 敬挽 如何书写殡葬挽联 一般采用什么格式 发布时间:2011-06-26 15:08:35 摘要:现联署名有三种,一种是单位署名。第二种是个人署名,也可以在个人名字前些明与死者的关 系,如“您的学生 XXX”、“外甥 XXX”。殡仪馆免费提供花圈底稿纸给家属填写,并有“亲属关系称谓表” 供参考 挽联的书写,一般上联是悼念用语,包括死者的姓名,对死者的评价和祝福等。下联是落款署名。上 联的用语取决于下联落款者的身份,必须因人用语。恰如其分。上联的写法多种多样,一般有“沉痛悼念 XXX 同志”,“XXX 千古”等,也可以更具体,更亲切些,如“安息吧,敬爱的爸爸”、“XXX,你安息吧”等。 现联署名有三种,一种是单位署名。第二种是个人署名,也可以在个人名字前些明与死者的关系,如 “您的学生 XXX”、“外甥 XXX”。第三种是集体署名,几个人一起送一个花圈,署名时同时署上几个人的名 字。如“同事 XXX、XXX、XXX、”、“妻率子 XXX、XXX、XXX”等。挽联字的大小和间隔根据字数的多 少来确定。我馆的花圈分大、中、小三种,几个人一起送一个的,只宜写大花圈。 殡仪馆免费提供花圈底稿纸给家属填写,并有“亲属关系称谓表”供参考。 鲜花种类 称呼死者 自 爱夫(妻)*** 妻(夫) 父(母)*** 子、女 胞兄(姐)*** 弟、妹 胞弟(妹)*** 兄、姐 堂兄(弟姐妹)*** 堂兄、弟、姐、妹 内兄(弟)*** 妹夫(姐夫) 襟兄(弟)*** 襟弟(兄) 姐(妹)夫*** 内弟(内兄) 表兄(弟姐妹)*** 表弟(兄) 称 姨姐(妹)*** 妹(姐)夫 表姐(妹)夫*** 姻亲 *** 姻亲 亲家 *** 亲家 *** 同志 ***先生(女士) ***伯父(母) 祖父(母) 孙、孙女 *** *** 外祖父(母) 外孙、外孙女*** *** 岳祖父(母)*** 孙女婿 伯祖父(母)*** 侄孙、侄孙女 家翁(姑)*** 儿媳 契父(母)*** 契子、契女 岳父(母)*** 女婿 岳
伯父(母)*** 侄女婿 伯(叔)父*** 侄、侄女 伯(婶)母*** 侄、侄女 姻伯父(母)*** 姻侄、姻侄女 姑丈*** 内侄、内侄女 姑母*** 侄、侄女 姨丈(母)*** 姨甥、姨甥女 舅父(母)*** 外甥、外甥女 。 (以上信息来源于:友情提示:沃华殡馆培训学院是国内第一家以殡葬行业培训的专业机构,学院依托沃华企业管理咨询 公司强大的师资团队,开发了一系列的殡葬管理服务课程,截止目前服务过的客户超过100余家,覆盖殡仪 馆(所) 、墓园及相关单位。 挽幛、挽幅、挽带和挽联 2008-12-08 21:54 挽幛和挽幅,是用以为悼念死者而撰写的一种区别于挽联的挽书,是一种哀悼的礼品,被用来悬挂 于死者的家庭、灵堂、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的场所等。 1、挽幛 、 挽幛多是独立成幅的,也称"礼幛"。挽幛通常用整幅绸布作成,也有用纸糊装裱成轴的,称为"礼轴 "。为了便于悬挂,挽幛一般为竖式,上面的文字为直写。 2、挽幅 、 挽幅,也是挽书的一种,它与挽幛的不同在于挽幅多是横挂的,挽幛则都是竖挂的。挽幅上面的文 字一般为横写。 挽幛、挽幅的题辞不拘形式、不限字数,有只写一个"奠"字的,也有多字的,但是常以四字句为多。 挽幛、挽幅用语可用固定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撰写合适的词句,但应注意挽幛、挽幅属哀悼送礼之用,在文 字措辞上,要直抒胸臆、真挚凝炼,颂扬而不过褒、哀痛而不凄惨,应具有褒扬悼念之意。 挽幛、挽幅的制作 挽幛、挽幅的制作没有一定的程式,可大可小,因地制宜;字体可楷可行可草,完全由送挽者自己 决定;白字黑纸或黑字白纸,也可以布代纸。挽幛是竖挂直写方式,文字必须从右向左分三部分书写;挽幅 是横挂横写方式,文字则应从上而下分三部分书写。 例: 挽幛实例 挽幅实例 第一部分,面向挽幛右手边(挽幅上顶边)顶头写上死者的姓名加颂词(亦称上款);第二部分, 正中间写上祭悼语,祭悼语一般不要超过上款和下款,且字距要一致。也可不要这一部分;第三部分,面向 挽幛左手边(挽幅底边)顶尾写上送挽幛、挽幅人的姓名、身份称呼和时间。 3、挽带 、 挽带,也有叫"花圈挽联",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敬仰、哀思而敬献花圈、花篮时撰写的联语。挽带 也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成。 在实际应用中, 挽带的写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 书写时要慎重选择挽语的用词, 尤其是上半联,对死者颂词称呼不能搞错,因人用词,恰如其分。上半联、下半联的写法因用词的不同而多 种多样,常用的上半联有"悼念"、"哀悼"、"追悼"格,也有"千古"、"安息"格;下半联有"敬挽"、"泣
挽"、" 同挽"格,"率子"格和"叩拜"、"泣拜"、"哀献"格等。 挽带的长短、宽窄要视花圈、花篮的大小裁剪,挽带的下端要剪出二个尖角,挂在花圈、花篮上呈 八字型。书写挽带的字体可以是行书,也可以是楷书,但必须是同一种字体,通常是白底黑字。在书写格式 上,一般下半联的第一个字要比上半联的第一个字低1-2个字的位置。 例: 沉痛悼念 ×××同志 友×××敬 挽 ××恩 师 千 古 学生 ×××拜 挽 悼念×××仙 逝 邻里×××哀 挽 敬爱的 爸 爸 安息吧 女儿 ×××泣 挽 哀祭文是专门用于治丧过程中的应用类文体。虽然内容单一,形式也不多,但是,在写作上和形制 上却有较高的要求,不能马虎敷衍。 4、挽联 、 挽联,是古时候挽歌的变体。挽歌是古时哀悼死者的丧歌。《晋书·礼志》中"魏汉故事,大丧及大 臣之丧,执绋者挽歌。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古丧歌有《薤露》、 《蒿里》两章"使挽柩者歌之,世亦呼为挽歌"。 挽联作为悼念死者的一种文体,是汉民族民间的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起初多以诗、词、歌 等韵文体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 后渐渐形成一种对联的形式来表达。 历代文人多以五言或七律等形式写作 挽联,以寄哀思,但不用于歌唱。相传在宋代就写挽联了。陆游《老学庵笔记》载,赵元镇(鼎)承相被谪 朱崖,病亟,自书铭旌云:"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现在的丧葬活动中,挽联仍被普遍应用,成为丧家治丧时的必备之物。 ).挽联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1).挽联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 挽联属专用联,是专为哀悼死者而写的对联。因此,写挽联不仅要求感情真挚,还要注意挽联的写 作特征。 挽联的时代性。挽联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随时代的变迁,挽联的内 容也会起相应的变化,如:"宝瑟无声弦柱绝,瑶台有月镜奁空",是旧时丈夫哀悼妻子的挽联,用在现代夫 悼妻就多了点陈腐气。 挽联的针对性。做挽联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 思想感情也要切合事物与场合。挽联不能换用,也不能通用,这应该是挽联的写作灵魂。 如挽丁玲 剪柳春风,节见穷时,一曲桑干传广宇 凝尘瑶瑟,情伤雪夜,百年有女耀高丘 即使是有些"通用联语",其通用范围也是非常有限的。 ).挽联的基本形式特点 (2).挽联的基本形式特点 ). 挽联是属于对联中的专用联,因此,撰写挽联,一定要掌握对联的本质特点和形式特点,这是写好 挽联的关键。 对联的形式特点。 对联的形式特点。一
般的挽联(对联)是由两句组成一联,上句叫上半联,下句叫下半联。挽联不 管多么长(有些长联,上、下半联是由十几个字甚至几十个字组成的),多么短,总是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 成,而且,上半联和下半联要搭配好,次序不能颠倒。挽联的长短要视悬挂场所而定,太长字小不醒目,太 短空洞不美观,应大小适中、美观大方。 对偶的形式特点。 对偶的形式特点。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成双作对地排列组合。严格的挽联, 不但要求字数相等、句法相同,还要求词性也一样,对仗非常工整。 例: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戴素冠。 联中"雨"对"雪"、"竹叶"对"梅花"、"泪"对"冠"是名词相对;"珠"对"素"是形容词相对;"中"对"里"是 方位词相对 现在撰写挽联,能做到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就可以了,若进一步还能做到词性相对就更好了, 做不到也不必强求,因词损意,总是不好的。 平仄相对的形式特点。 平仄相对的形式特点。 对联要求平仄相对,这是就声调、节奏和韵律而讲的。虽然对联只有上下 两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很严格一定要押韵脚,但是,对联必须注意分节奏、调平仄。好的挽 联概莫能外。 节奏本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是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的。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要合乎 一定的规律。节拍就是乐曲中的节奏序列,每一序列包含两拍或三拍、四拍。所谓分节奏就是要求对联不管 是长联还是短联,朗读起来要顺口,有音乐节拍,可以咏唱。即使不念不听,只是看,由于看的时候也是按 照节奏进行的,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愉悦感。因此,挽联中的这种节奏感是很重要的,也是创作挽联不可忽 视的一个重要要素。反之,长短、强弱各不相同,节拍错乱,就不是对联了。 例:毛泽东挽蔡元培 学界 |泰斗 人世 |楷模 例:郭沫若挽鲁迅 平生功业|尤|拉化 旷世文章|数|阿 Q 撰写挽联的字数应多少是没有一定程式的,多少长短各随己愿,但联语及节奏的构成方法有许多, 运用起来变化多端,重要的是音组等长、强弱等量、繁疏缓和、轻重抑扬鲜明,掌握住"两两相等"的原则, 就可以组织联语了。 调平仄是句讲节拍、字调平仄,是对联音乐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汉语有四种不同的声调,古 代分平、上、去、入四调,现代汉语没有入声字,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以平声对其它声调而言, 就分为平声和仄声。古代以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现代以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去声为仄声。古 人做挽联很讲究平仄,用平用仄,平仄交错;字有定声,律有定格,形成
了挽联特有的艺术风格。现在做挽 联用字讲平仄,上半联和下半联的相对字的声调有绝对相反的,也有大体相反的。能做到严格相反而不损害 内容当然好,做不到严格相反,做到大体相反也可以。用做律诗的方法硬去调联语的平仄,不仅没有必要, 而且也难做到。 (3).挽联的一般修辞手法 挽联是用方块汉字两两相对组成的整齐优美的联语,是独特的具有中 国作风的文字样式。一般的实用文体不要求有文学性,而挽联却不同,其文学性与实用性是合二为一的。古 往今来, 有不少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俱佳的挽联作品得以流传, 其原因之一, 就是十分讲究联语的修辞手法。 镶名。 镶名。是把死者的名字镶嵌在联语中。镶名格式有许多种,可以镶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也可以拆 开姓名镶在首尾。 例一:挽古龙 古道失神剑 龙爪留江湖 这是鹤顶格,把"古"、"龙"分镶在句首。 例二:挽叶圣陶 天地永留圣著 泉台亦复陶然 这是蜂腰格,将"圣"、"陶"分嵌在句中。 用典。是在挽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有出处的警语。挽联用典,可以使联语凝炼生动、意 用典。 味隽永。 例一:康有为挽戊戌变法死难者: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 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 睛看越寇飞来。 此联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以比干、岳飞之冤杀,写六君子横遭昏君惨害;以方孝孺问成王之典故, 怒斥慈禧;以"汉室党锢,晋代清谈",写清王朝的残暴与腐败;末尾以伍子胥悬头国门的故事,抒发作者极 其悲伤愤恨的心情。康有为的这副六典联,内容复杂而丰富深刻,不是一般的直陈联语所能比拟的。 联语用典变化多端,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单用合用、可各随己愿,但要熟事化新、融化不涩,切 忌堆砌"掉书袋"。 比喻。是用某些有相关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 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比喻。 例一:挽周总理 心血操尽,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耸寰宇 骨灰撒遍,深海恩情如滴滴甘露润人心 此联以泰山之高耸寰宇来比喻领袖革命伟业的高大,功垂千秋,又以甘露滋润人心来比喻领袖的无 产阶级革命感情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比喻恰当,读来震撼人心,久久不能忘怀。 (4).挽联的制作方法 挽联和对联的书写形式是一样的,先书写上半联,再书写下半联,上、下半 ) 挽联的制作方法 联都要顶天立地书写。字的大小,依联幅的长短和联语的多少而定。有些长幅联语一列书不完,可分为两列 书写,但第二列必须比第一列短出许多,象龙门一样,又叫"龙
花圈挽联大全
花圈挽联大全
■挽联:挽母亲联 疾劳早夺慈母命 悲风难诉儿女情
莫报春晖伤寸草 空余血泪泣萱花
滋竹当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不留香
宝婺云迷妆癌冷 萱花霜萎乡帏寒
未报春阵伤寸草 空余血泪泣萱花
忆慈颜心伤五内 抚遗物泪流双行
去岁慈言常在耳 今春于请再无言
椿树早凋悲未已 萱花才殒泪何穷
冰霜高洁传幽德 圭壁清华表后贤
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长记慈惠传后世 永留典范在人间
严父子逝恩未报 慈母别世恨终天
生前记得三冬暖 死后思量六月寒
未盗仙桃调味口 空悲黄土覆慈容
去岁慈言常在耳 今春于请再无音
终天唯在思亲泪 寸草痛无盖母灵
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忆慈颜心伤五内 抚遗物泪洒两行
良操美德千秋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
严父早逝恩未报 慈母别世恨终天
惊春花染杜鹃血 倚门深得子规啼
世上痛无救母药 灵前哭煞断肠人
慈母一去杳无影 怜儿千声呼不回
但愿此境成梦境 怎奈哀情是真情
心想慈母心有效 月临中秋月不圆
支覆巫山人不见 月明仙岭鹤归来
慈竹光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仍留芳
平生性善慈母泪 今日疾病悲儿情
山颓赐也将安放 琴在微之不忍弹
宝婺云迷闰阁冷 萱花霜萎绣帏寒
花落萱帏春去早 光寒婺宿夜来沉
直骨尤超古鹤上 慈教仍存青云中
莫报春晖伤寸草 空馀血泪泣萱花
守孝不知红日落 思亲常望白去飞
挽联大全
挽联大全
通 用 挽 联
音容宛在 浩气常存 秋风鹤唳 夜月鹃啼
恩泽四海 功高九天 花凝泪痕 水放悲声
教诲永记 风范永存 常怀典范 寄托哀思
秋日鹤唳 夜月鹃啼 寿终正寝 鹤驾西归
寿高德望 子肖孙贤 千秋忠烈 百世流芳
流芳千古 光启后人 情怀旧雨 泪洒凄凉
严颜已逝 风木与悲 精神不死 风范永存
功德无量 青史永垂 名流后世 德及乡里
留芳百世 遗爱千秋 花凝泪痕 水放悲声
花落水流 兰摧玉折 悲歌动地 哀乐惊天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功德国标彤 史芳依白云
欲祭疑君在 无语泪沾衣 哭灵心欲碎 弹泪眼将枯
典型如在目 悉思向谁宣 疼心深似海 愁绪密如罗
提耳言犹在 扪心齿欲寒 淑德标彤史 芳踪依白云
天下皆春色 吾门独素风 星离成恨事 去散奈愁何
女星沉宝婺 徒饮千行泪 天不留耆旧 人皆惜老成
鹤梦归何处 猿啼在此间 百年三万日 一别几千秋
魂魄昭日月 肝胆映山河 正气留千古 丹心照万年
政绩今犹在 清名终古留 忧国身先殉 游仙梦不回
星沉处士里 月冷瘐公楼 学子失师表 老成有典型
知君以忧死 愧我犹独醉 美德垂千古 忠魂上九霄
痛心伤永逝 挥泪忆深情 刚正炳千秋 丹心照日月
高风传梓里 亮节昭后人 雨洒天流泪 风号地放悲
门外奠云聚 堂中悼念多 户听凄风冷 楼空苦雨寒
芳名垂千古 丹心照汗青 苍松长耸翠 古柏永垂青
花为春寒泣 鸟因肠断哀 落花春已去 残月夜难圆
玉梅含孝意 金柳动哀情 天不遗一老 人已是千秋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一生树美德 半世传嘉风
安危谁与共 风雨忆同舟 欲祭疑君在 无语泪沾衣
哭灵心欲碎 弹泪眼将枯 陇上留芳迹 堂前仰遗容
画荻踪难觅 扶桐泪欲倾 遍地皆春色 吾门独素风
一生行好事 千古流芳名
素心悬夜月 高义薄秋云 直道至今犹存 清名终古常留
音容笑貌依旧 亮节高风长存 青山永志贤德 绿水长咏雅风
浩气长存天地 英灵含笑九泉 门外红梅绿竹 室内白衣素袍
赤心光照日月 清名永世长留 终身辛勤劳作 一世淳朴为人
友思今成永别 笑绪已为悲端 一生刚直无邪 终身清白光明
身逝音容宛在 风遗德业长存 一夜顶风堆白雪 三年泪水滴红冰
那知别意随波去 无复诗魂入卷来 白马素车挥别泪 青天碧海寄离里
万里云天归落日 一门两泪洒麻衣 事业已归前辈绿 典型留在后人模
春雨梨花千古恨 秋风桐叶一天愁 绿水青山悲陈迹 落花啼乌泣化身
蓬门日影高轩过 蒿里歌声白马来 热泪常濡春雨湿 愁容暗逐白云飞
风号万树子规啼 雪积重门白马咽 人间未遂青云志 天上先成白玉楼
守孝不知红日落 思亲常望白云飞 想见音容空有泪 欲聆教训杳无声
情凝雪片皆飞白 泪洒枫林尽染红 千山不语齐俯首 万水呜咽共吹萧
祖国山河埋忠骨 神州十亿颂英雄 情深风木终天恸 泪点寒梅触景思
三更月冷鹃犹泣 万里云空鹤自飞 流水夕阳千古恨 秋霜春雨万人思
人皆贺节双眉喜 我独思亲一片悲 终生俭朴留典范 一世勤劳传清风
山耸北郊埋忠骨 泽留乡里仰遗风 秋草独怜人去后 空林只见日斜时
泪滴千行大地湿 哭声一片墓云低 热血一腔化春雨 壮志千秋泣鬼神
明月清风怀旧貌 残山剩水读遗诗 三径寒松含露泣 半窗残竹带风吟
英灵已作蓬莱客 德范犹薰政乡人 生前爱国勤劳支 临终嘱儿多节俭
眉间爽气无由见 座右清言不再闻 忠节似松凌霜雪 高风如水照苍天
犹似昨日共笑语 不信今朝辞我别 彩落萧辰悲夜月 芳留梓里已青风
白马素车挥别泪 青天碧海寄哀思 犹执兼恭延后代 尚留名望忆旧人
伤心难禁千行泪 哀痛不觉九回肠 良操美德千秋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
万里山花凝血泪 一溪流水作哀声 有中皆碑留遗范 无言敬奉寄哀思
桃华流水杳然去 清风明月何处寻 凄凉云树愁千里 惆怅春风恨隔年
流水夕阳千古恨 凄风苦雨百年愁 九泉有泪流知已 万户同声哭善人
地下又添高士伴 生前原当古人看 从今不复闻謦亥 此后何堪忆笑容
老泪无多哭知已 苍天何要丧斯人 回忆田园欢乐会 不堪樽洒故人稀
悼念不闻亲教诲 情怀仍忆旧音容 相逢至今犹可忆 旧游何处不堪愁
千里吊君惟有泪 十年知已不因文 终生俭仆留模范 一世勤劳传好风
往事昭昭传乡里 精忠耿耿在人间 月霁风光人共仰 山颓木朽天添愁
雨霖杏蕊流红泪 雪压松枝着素装 有灵为子孙成材 多德让后代继业
挽 男 性 联
天不留耆旧 人皆惜老成 此日骑鲸去 何年化鹤乘
壮梁悲落月 鲁殿圯灵光 海内存知已 云间涉德音
庾公楼月冷 处士里星沉 寿终德永在 人去范长存
哀慕有余恸 瞻依无尽时 百年三万日 一别几千秋
读礼悲风木 吟诗废蓼我 天下遗一老 人已足千秋
化悲痛为力量 继遗志写春秋 以正气还天地 将身心献人民
正喜春园共把盏 奈何南渍正销魂 鹤唳三更空月冷 鹃啼午夜咽风寒
鹤驾已随云影杳 鹃声犹带月光寒 平生壮志三更梦 万里西风一雁哀
翠色和云悲夜月 鸿雁声哀月一轮 事业已归前辈录 典型留与后人传
碧水青山认作主 落花啼鸟总伤神 称觞沿忆登堂事 挂剑难为过墓情
流水夕阳千古恨 凄风苦雨百年愁 何日一梦飞蝴蝶 竟使千秋泣杜鹃
一趄风烛红霞敛 万古仪型碧草埋 大雅云亡梁木坏 老成凋谢泰山颓
龙隐海天云万里 鹤归华表月三更 明月清风怀旧宇 残山剩水读遗书
遗世文章多灼见 平生业绩足千秋 扶桑此日骑鲸去 华表何年化鹤来
堪嗟驾鹤归华表 深痛骑鲸赴玉楼 箧里诗文疑谢后 梦中风貌似潘前
春花正浓人已老 华年刚尽岁方新 公去大名留史册 我来何处别音容
秋水蒹蔚溯回往哲 青风桃李想象斯文
秋色荒凉乔阴莫仰 愁云黯淡仙驭难回
客燕思归悲添秋士 宾鸿信断梦杳仙乡
梅蕊开时噩音忽至 蔚灰动处大梦难回
蒲剑斩邪魔高千丈 榴花照眼血染双行
高风送秋飞霜迎节 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如此韶华青犹未老 何来噩耗人竟云亡
功勋盖世为举家同悼 精神不殒与事业长存
貌杳音沉身归静府应无憾 儿悲女泣泪洒江天恸有余
驾鹤难回终隔云山家万里 骑鲸采石五百年明月重圆
时事伤心风号鹤唳人何处 哀情惨目月落乌啼霜满天
忆杖履追随直节清严犹在望 怅老成凋谢名贤言行未终篇
挽女性联
音容宛在 懿德长存 南柯梦里 望云思亲
慈颜已逝 风木与悲 寿终内寝 鹤驾西天
烛剪西窗 梅残东阁 花凝泪痕 水放悲声
情怀旧雨 泪洒凄凉 梅含孝意 柳动倭情{丧事花圈对联}.
落花春已去 残月夜难圆 白云悬影望 乌鸟切思遐
女星沉宝婺 仙驾返瑶池 淑德标彤史 芳踪依白云
蓬岛归仙驾 萱帏失母仪 画荻踪难觅 扶相泪欲流倾
日碧魂依蔓草 雪红泪洒桃花 户外红梅绿竹 室内白衣素袍
慈竹当风空背影 晚萱经雨不留芳 径扫丹枫皆丧礼 门临白马尽佳宾
西竺莲翻云影淡 北堂萱萎月光寒 花落萱帏春去早 光寒鹬宿夜来沉
倚门人去三更月 立杖儿悲五夜风 雨飘翠竹垂红泪 云压青松带素冠
香消夜月梅花寂 韵冷苍天鹤构寒 雨泣黄花应有恨 风凄翠竹更堪悲
画地曾传贤母荻 引刀谁断教儿机 白马素车挥别泪 青天碧海寄离言
风吹蕙帐萱花落 月冷吴江杜宇悲 女宗靡依痛深戚里 母范何恃泪滴慈帏 绮阁风寒伤心鹤唳 兰阶月冷泣血萱花
洒昔言欢犹忆风姿磊落 慈容今已杳只余梅影横斜
愁思千缕朵朵梨花含血泪 离情万种声声哀乐悼芳魂
梦断北堂春雨梨花千古恨 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青鸟传来王母归时环佩冷 玉箫声断秦娥去后风楼空
风动帏空青鸟降时魂不返 潭深波咽乌雅啼处梦难回
华月光寒韵满庭前含孝意 愁去寂寞旌飘户外痛哀情
泣杖子凄其中夜慈乌三鼓月 断机人远去北堂萱草五更霜
陟怙痛前年方祝萱帷长白发 辞尘当此日忽悲菽水隔黄泉
夜景写凄清满院寒风声倍惨 云容归缥缈空庭落月痛何如
家有诗仙惜到处名山未能偕隐 身常礼佛觉往生净域确有明证
相夫挽鹿课子丸熊淑德早标彤史范 佛座拈花慈闱摧竹仙纵空溯白云乡
仙去难留望三晋云山德曜未尝偕隐愿 神伤已甚怅一官露冕安仁更赋悼亡诗
忆蟠桃熟时生来多子多孙竞秀阶前承膝下 悟木稚香后此去成仙成佛乐应天上胜人间
花圈挽联怎么写
花圈挽联怎么写
一,灵堂门联:
1、父亡选用:
难忘手泽,永忆天伦
继承遗志,克颂先芬
2、母亡选用:
难忘淑德,永记慈恩
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3、灵堂通用:
音容已杳,德泽犹存
精神不死,风范永存
灵魂驾鹤去,正气乘风来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
二、通用联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 音容宛在,浩气常存
陇上犹留芳迹,堂前共仰遗容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泣人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似留芳
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
三、挽男联
前世典范,后人楷模 名留后世,德及乡梓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丧事花圈对联}.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
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在晤言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
四、挽女联
秋风鹤唳,夜月鹃啼 独剪西窗,梅残东阁
慈颜已逝,风木与悲{丧事花圈对联}.
白云悬影望,鸟鸟切遐思
花为春寒泣,鸟因肠断哀
女星沉宝婺,仙驾返瑶池
花落胭脂春去早,魂销锦帐梦来惊
西地驾已归王母,南国辉空仰婺星
宝婺光沉天上宿,莲花香观佛前身
蝶化竟成辞世梦,鹤鸣犹作步虚声
鹃啼五夜凄风冷,鹤唳三更苦雨寒
魂归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忆春风
绮阁风凄伤鹤唳,瑶阶月冷泣鹃啼
慈竹临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芳
慈竹霜寒丹凤集,桐花香萎白云悬
情操白如银,洁净晶莹光如雪
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
五、通用联横批
永垂不朽,流芳百世,遗爱千秋,含笑九泉,天人同悲 永垂千古,功业长存,孝慰忠魂,举世同悲,留芳千古 浩气长存,千古长存,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六、挽丈夫
夫妻恩,今世未全来世再
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今宵杵捣蓝桥去,何日笙吹白鹤来
挽联选汇(附称谓)
五、挽联
含义: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一般分上下联,表示逝者的生平、成绩和美德,以及他的死亡对后人的影响等。
特点:写挽联应该是立意积极的、与时代精神合拍、对人民起正面作用。在写作中要求有针对性、真实性,不能把挽联写成通用联,既适用于张三,也适用于李四;并要有艺术性,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讲求技巧,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做到言简意赅,一语千韵,使人过目难忘。
书写: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可贴在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门口、骨灰盒两侧。
挽幛又叫祭幛,是用以悼念死去亲友的祭品。用挽幛比送挽联要隆重。一般情况下,挽幛用素色绸布或其它较好的布料制成,一般为代表庄重色彩的深色布料,不得用花布料或象征喜庆色彩的布料。其尺寸大约长2米,宽1米。
挽幛的格式一般采用竖排竖写,右侧为对死者的称谓,中间为挽幛词,左侧为署名部分,一般用笔在纸上写好后,再缝帖在幛子上,也有人用白色笔直接写上的,对死者的称谓一定要和送挽幛的身份与内容完全符合礼仪要求,如:某某内兄千古 妹夫王某某敬挽 某某父亲大人千古 某某哀挽 某某伯父千古 侄儿某某哀挽 某某舅父大人仙游 外甥某某敬挽
某某恩师千古 学生(弟子)某某敬挽 ;
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条分上下两条,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 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
字体: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行草,也可以是隶书和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 男女通用挽幛: 奠 千古 恩如海 古道照人 南极光沉 心哭泣血 铭恩 悲难却 鹤游天 长相思
天人同悲 梦入华胥 音容宛在 德高望重 壮志常存 梓里同悲 精神常在
青史永垂 福寿全归 勤劳一生 毕生忠厚 功业长存 松柏常青 悲失典型 厚德犹存 楷模宛在 流芳千古 风范永存 德传梓里 德范长在 百世流芳 典型安仰 典型尚存 典范常存 硕德流芳 硕德永垂 一别千古 光明磊落 名流后世 功高德重 千古流芳 长辞盛世 雅训永存 邻里楷模 悼男性:一别千古 蓬岛归真 功业长存 老成凋谢 鹤归华表 松柏长青 精神永驻 含笑九泉 流芳百世
灵安 清且白 慰忠魂 沉痛悼念 悲作古人 音容宛在 大雅云亡 英灵随鹤 硕德长存
悲恸早逝 德厚堪思 名远德高 良操美德 仙驭难回 泪洒西洲 哭奠中堂 乾德嘉风 德高望重 大德流芳 忠厚楷模
悼女性:哲人其萎 殿圯灵光 清白一世 管鲍遗风 痛失知音 浩气长存 女史留芳 彤史留芳 温恭淑慎
淑德常昭 芳容永存 懿德永昭 懿德遗风 慈颜不泯 驾鸾瑶池 母仪千古 母道犹存
凤落长空 品高德厚 德媲仉欧 芳容永存 平易近人 慈竹风凄 慈容宛在 慈颜宛在 淑德一生 慈帏摧竹 贞操美誉 宝婺星沉 母仪足式 壶范常存 光寒宿婺 瑶池赴召 萱花凋谢 高风亮节 悼祖父:风摧祖竹 祖杖仙游 遗训长昭 驾鹤蓬莱 祖训在耳 祖德留后 祖德永垂
悼祖母:懿德传世 孙兰痛心 慈恩如山 痛失慈爱
悼外祖父:遗训昭后 寿高德重 善训永聆 德泽永存
悼外祖母:难纾母戚 痛失含饴 婺宿沉芒 吊母舅 西州恸然 西门泣别 痛深渭阳 渭阳顿杳 终成宅相
泪倾西州 鸾骖顿杳 悲读陈表 典型莫仰 驾鹤云游 如失重闱 骑鲸归西 蟠桃添座 王母赐位 夫、妻丧挽幛词:痛失良人 失仰终身 断机人去
兄弟丧挽幛词:雁行失翼 痛失手足 如折我手
岳父、母丧挽幛词:痛失东床 泰山云寒 半子无依
老师丧挽幛词:桃李含悲 教诲犹闻 痛失师表 绵机声寂
好友丧挽幛词:友谊长存 痛失知音 痛殒知心
吊兄弟:雁行失序 永隔人天 折翼伤怀 抱痛鸰原 如折吾手 我泣仲田(挽襟兄弟) 痛伤襟怀 (挽襟兄弟: 桃园失一 (挽义兄弟) 东官怀韵 (挽内兄弟) 伤感西州 (挽内兄弟)
吊姐妹:大雷书杳 萎枝伤心 莺夫燕泣 (妹挽姐) 莺燕难分 (姐挽妹) 棠棣花萎 悲同季路 顿伤吾心 (弟挽姐)阿甥谁鞠 (兄挽妹) 吊姐丈妹夫 痛姐失爱 帐寒几冷 致奠挥泪 葬雪情切 吊 月冷东床 婿 恸深乡水 痛萎连枝 春苑燕杳 燕逝莺悲 (姐挽妹) 替姐分悲 遗爱归心 情同半子 泪浸东床 痛失半子 吊甥儿:吾女失依 宅相谁成 对题生悲 痛哭云昙 痛袭宅相
吊师长:余情何极 恸杳甥容 桃李含悲 痛失师训 蒿里作赋 教诲铭心
吊朋友 水清永怀 德文载誉 风雨永怀 愧乏麦丹 甘苦同尝 桂枝痛落 吊文朋诗友 玉树凋残 情若手足 书香千古 悲失椽笔 人品如诗 文章传世 遗墨飘香 锦绣一生
吊同事 清白一生 痛切怀旧 一代风范 浩气长存 功德永昭 哲人顿杳 亮节高风 正德清风 吊晚辈 怅汝早逝 乘鹤早去 风摧雏翥 冬梅早殒 残花伤神 早登仙界 痛深失爱 花萎黄泉 凄风折桂 水清辞世 芹香玉宇 (以下女性) 芙蓉凋谢 光明磊落 梦萦君容 遗愿化锦 含笑九泉
(一)灵堂门联:
1、父亡选用:难忘手泽/永忆天伦 继承遗志/克颂先芬
2、母亡选用:难忘淑德/永记慈恩 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3、灵堂通用:音容已杳/德泽犹存 精神不死/风范永存 灵魂驾鹤去/正气乘风来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
横批(挽男):驾返蓬莱 骑鲸西归 哲人其萎 鹤归华表 古道照人 遗风长驻 永作古人 松柏长青
流芳千古 万古长存 南极星沉 和邻睦族 一别千古 一代英豪 英灵永吊 音容宛在
气贯如虹 含笑九泉 浩气长存 功业长存 含笑九泉 遗训长存 何日能忘 五福全归
壮志长存 教子有方 忠厚待人 德及梓里 名留后世 永垂不朽 千古流芳
(挽女):宝婺星沉 宝鹜沉光 凤落长空 驾返瑶池 淑德可风 闺阁名扬 巾帼名流 巾帼英雄
女中君子 女史流芳 母仪可则 母仪千古 德配孟光 驾返遥池 巾帼丈夫 遥池赴会
和睦妯娌 悲随鹤泪 久迎芳规
(通用):福寿全归 勤劳一生 俭朴家风 长辞凡界 浩气长存 永作古人 天鹤归华表 天人同悲
功业永存 百世流芳 何日忘怀 一别千古 万古流芳 远近同悲 风木悲伤 松柏风凋
典型宛在 典范长存 挥泪含悲 苦雨凄风 五夜风凄 音容宛在 返魂无术 夜月鹃啼
鹤驾西归 碧落黄泉 含笑九泉 痛切五中 德集梓里 千古流芳 千古长存 骑鲸西归
宝婺星沉 淑德可风 名留后世 名垂青史 教子有方 松柏长青 风落长空 楷模宛在
驾返蓬莱 驾返瑶池 永垂千古 永垂不朽 遗爱千秋 功业长存 孝慰忠魂 举世同悲
留芳千古 流芳百世
挽长辈联:寂寞乾坤邈笑一公何所在/凄迷风雨哀哉两字弗堪闻 辞尘祖去空留像/投笔人口不见颜 风起云飞室内犹浮诫子语/月明日黯堂前似闻弄孙声
祖父辞尘深痛音容难再睹/嫡孙承重回思教诲怎能忘
挽曾祖父母联:
继体赖先人有子有孙四代凄然推嫡嗣/藐孤当大事我祖我父九原可否见慈颜(此为父祖皆已逝世) 挽曾祖母联:酷暑痛伤心八秩余年首妣已先乘鹤去/新秋垂泪眼一堂五代群孙于此效鹃啼
挽祖父母联:风起云飞室内犹传诫予语/月明星黯堂前无复弄孙声
奉杖几何时方期爱日长绵歌笑欢颜承百岁/含饴今不再从此悲风陡冷凄凉血泪哭重闻
挽祖父联:一夜秋风狂摧祖竹 严君干逝心犹痛/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大父旋亡泪更枯(父已死)
寂寞乾坤邈笑一公何所在/凄迷风雨哀哉两字弗堪闻 一夜秋风狂摧祖竹/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寂寞乾坤邀矣一公何所在/凄迷风雨哀哉两字不堪闻 严君早逝心犹痛/大父旋亡泪更枯
勤劳本质儿孙永志/耕读传家世代不忘 一夜秋风狂摧祖竹/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英姿爽飞归图画/雄心壮志留儿孙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朋清风何处游
事实已归民世有/高风犹共后人昭 祖母仙游千载去/诸孙洒泪几时干
堪叹落花流水去/肯教明月送魂归 懿德合应传后世/遗型从此望前贤
良操美得千秋在/亮节高风万古存 春雨梨花千古恨/秋风桐叶一天愁
祖德难忘/风凋祖竹 哀号王父/燕贻恩深
挽祖母联:祖母云亡未报深恩徒涕泪/嫡孙承重还从何处觅音容 懿德传诸乡里口/贤慈报在子孙身 慈竹风摧鹤唳一时悲属纩/西山日落鸠扶只影恨含饴 祖母仙游千载去/诸孙泪洒几时干 无病而终想是生平修到/含饴未极忧从何日能忘 抱孙昔日恩如海/孝服今朝痛彻心 慈竹风摧鹤唳一时悲属纩/西山日落鸠扶只影恨含饴 祖母永别千载去/诸孙泪洒几时干
孙枝洒泪/含饴难再 陈情无地/忍泣桐孙
挽外祖父用联:厚谊附饴含从前雅嗜枣梨辱赐宠言蒙眷爱/深恩承岳戴此后傥闻丝竹缅怀往事益欷歔
当年随阿母归来德泽常叼幸与兰枝齐绕膝/此日痛外祖仙去典型莫仰空教宅相负虚名 灵鹊若传声纵属铁石亦为洒泪/骑鲸向何处凡兹外孙怎不伤悲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子孙 曾随慈母归来昔日教言犹在耳/痛悉外公逝去当年德泽永难忘 寿高德望/子肖孙贤
典型莫仰 如失重闱 难纾母戚 龙门绝笔 捧砚同哀
挽外祖母用联:属纩恨来迟宅相怀惭空自陈诗歌祖德/抚棺叹逝速利行忝附还应掩泪慰慈亲
萱幄喜长春视外孙如孙慈恩未报/莲台已仙去随老母哭母悲泪难干
带去暮年残岁/留来厚德芳名 美德常齐天地永/嘉风久伴山河存
挽父母联:倚门人去三更月/杏渺双亲无复见 泣杖儿悲五夜寒/孤哀两字不堪闻
挽父联:严父匆匆逝尘想当年克俭克勤甘苦备尝今已矣/棘人切切饮恨痛此日弗闻弗见与世长辞竟何如 鲤对方殷竟将大事付儿惨目灵椿生意老/乌私未遂犹念小人有母伤心慈竹泪痕多
齿德产推尊月旦有评慈惠常留众口颂/斗山今安仰风流长往典型堪作后人师 难忘手泽/永忆天伦 樽酒昔言欢烛剪西窗犹忆风姿磊落/人琴今已杳梅残东阁只余月影横斜 难见父亲面/痛煞儿女心 慎终不忘先父志椿影已随云气散/追远常存孤子心鹤声犹带月光寒 严容顿杳杳/泪眼苦茫茫 沧海慨横流跨鹤空山归上界/少微惊隐曜啼鹃清夜哭先生 人间未遂青去志/天上先成白玉楼 挂剑若为情黄菊花开人去后/思君在何处白杨秋净月明时 明月清风怀入梦/残山余水读遗诗 常若音容在一天雨雪凋椿树/永怀风木悲满目云山惨棘人 思亲泪尽情难已/怀父恩深泪更多 愁思向谁宣空想胪欢承菽水/终古成永诀枉教涕泣进羹汤 思亲泪尽情无尽/望父春归人未归 严训难忘椿庭日黯父魂何之/椿难傲雪风摧椿萎云掩大椿 劳苦一生今可息/滋味红尘有悲欣 父归西土几辈儿孙同洒泪/亲梦南柯合家老幼尽悲哀 空对秧波哭我父/哀陈麦饭款宾朋
有子擅书法之长风追颜柳/骑鲸别水口而去云黯冬桃 屋内儿如差父逝/门前客吊履霜来
情切一堂痛泪相看都是血/哀生诸子斑谰忽变尽成麻 屋外迎春多乐事/堂中忆父动哀思
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未弭前思顿成永别/追寻笑绪皆为悲端 烟雨凄寞万里名花凝血泪/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 海阔天空忽悲西去/乌啼月落犹望现归 情切一堂红泪相看都是血/哀生诸子斑襕忽变尽成麻 倚门人去三更月/泣杖儿悲五夜寒
追悼暂停桑拓社/含悲怕听蓼莪诗 泣父悲声羊束语/致儿哭废蓼莪诗 哭父你去哪/问天我靠谁 陟古回看无父面/趋庭失训痛儿心 春风有恨垂疏柳/晓露含愁看早梅 父逝山垂首/儿悲水失声 嗟余家父今朝去/累尔亲朋此日来 静听风声聆教诲/悲观月色想严容 父灵驾白鹤/儿泪洒黄泉 音容未远悲畴昔/杖履空存忆老成 念遗言垂为家训/悲去日适隔春风 祭父泉为酒/思亲梦作真 胜日偏遭椿树萎/和风难拂棘人悲 雾掩椿庭千古恨/云迷岵岭一天愁 继承遗志/克颂先芬 守孝不知红日坠/思亲唯见白云飞 泪洒夕阳三月雨/哀随晚景九秋霜
径扫丹枫皆血泪/门迎白马尽嘉宾 有客来临徐孺子/无财深愧郭林宗
劳苦一生今可息/滋味红尘有悲欣
心泣血泪 蓼莪抱痛 哭尊高尊 陟岵空嗟 哭失严亲 呜呼哀哉 悲恸欲绝 椿影顿杳
挽母联:母本是德人在昔年勤于耕织受尽百般辛苦/儿享先慈福当此日唯用金钱难报万种恩情 寿享七旬方期菽水承欢慈荫满门蒙母训/病终腊月哪料萱堂遽冷凄风绕地断儿肠
平生未享半日福都只为养儿育女/满目但见一天愁却原来断肠伤心 望断九泉路/更思三春晖
终天唯有思亲泪懿德难忘流痛泪/寸草痛无益母灵慈恩未报结愁肠 萱草萧条悲夜月/梅花冷落泣春风 莫报春晖伤寸草无路庭前重见母/空馀血泪泣萱花有时梦里一呼儿 跪拜不忘祝哽日/奠献常思断机时 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含蘖全贞清名永著/断机教子遗训长存(寡母) 查暖间寒言方犹在耳/怀胎哺乳恩岂忘心哉 世上痛无救母药/灵前哭煞断肠人
玉洁冰清归泉路/孙贤子肖哭灵台 慈竹光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仍留芳 慈恩尚未报/福寿已全归 玉洁冰清归西去/子孝孙贤慰灵台 慈母一去杳无影/怜儿千声呼不回 一堂泣雨/六月寒风 终天唯有思亲泪/寸草痛无益母灵 莫报春晖伤寸草/空余血泪泣萱花 云封萱阁/泪洒慈帏 口泽犹存恩罔报/音容顿杳泪横流 思亲有影青云驻/怜子无人白鹤飞 南柯梦母/望月思亲 天涯芳草留晖远/海角哀鸿洒泪多 忆慈颜心伤五内/抚遗物泪流双行 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七四慈颜成幻影/两行儿泪涌泉流 去岁慈言常在耳/今春于请再无言 难忘淑德/永记慈恩 六月凄风天有恨/五更冷月子伤心 严亲早逝恩未报/慈母别世恨终天(父先母逝)
世上痛无救母药/灵前哭煞断肠人 去岁忘方常在耳/今春欲请再无音
宝婺云迷妆台冷/萱花霜萎乡帏寒 疾劳早夺慈母命/悲风难诉儿女情
宝婺云迷闰阁冷/萱花霜萎绣帏寒 奉母欠情空作子/负亲长望愧为儿
未报春阵伤寸草/空余血泪泣萱花 梅叶王容含孝意/柳拖金色动哀情
未盗仙桃调味口/空悲黄土覆慈容 空悬月冷人千古/华表魂归鹤一声
椿树早凋悲未已/萱花才殒泪何穷 守孝不知红日落/思亲常望白云飞
春江桃叶莺啼湿/夜雨萱红蝶梦寒 守孝不知红日上/思亲惟见白云飞
长记慈惠传后世/永留典范在人间 冰霜高洁传幽德/圭壁清华表后贤
生前记得三冬暖/死后思量六月寒 终天唯在思亲泪/寸草痛无盖母灵
良操美德千秋在/亮节高风万古存 惊春花染杜鹃血/倚门深得子规啼
心想慈母心有效/月临中秋月不圆 但愿此境成梦境/怎奈哀情是真情
心因父逝心滴血/月窥吾悲月无光 无路庭前重见母/亮节高风万古存
恸望三江皆血泪/愧为寸草报春晖 花落萱帏春去早/光寒婺宿夜来沉
山颓赐也将安放/琴在微之不忍弹 平生性善慈母泪/今日疾病悲儿情
直骨尤超古鹤上/慈教仍存青云中 支覆巫山人不见/月明仙岭鹤归来
想见音容家万里/欲听教诲月三更 美德常与乾坤在/英名永同天地存
绿水青山悲去迹/落花啼鸟终伤心 无路庭前重见母/有时梦里一呼儿
疾劳早夺慈母命/悲风难诉儿女情 莫报春晖伤寸草/空余血泪泣萱花
母仪千古 女史流芳 慈颜难再 风荡慈云 慈竹霜摧 白云望断 萱堂风冷 无母何恃 慈爱难忘 哭断肝肠 彤管流芳 慈恩难报 哭亲泪枯 鞠我恩深 严慈双颓(父母双逝)
挽太岳父联:姻奸附孙枝当午空瞻千丈荫/节操同祖竹未秋先陨一庭霜
挽太岳母联:甥馆朅来时每拜重闱稔知祖德/慈轩归去后那堪一恸忝附孙行
挽岳父母联:半子无依何所赖/东床有泪几时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