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8-09-08
浓浓乡情淡淡乡愁
浓浓乡情 淡淡乡愁
浓浓乡情 淡淡乡愁
远离故乡,惜别故土,屈指一算,已将三十余载,而家乡的一草一木,田间小路,天蓝云淡,淳朴民风,夜晚满天的繁星,麦场里层层叠叠的麦草垛,深秋收获后路边留下的包谷杆,田埂上的野花,田间地头悠闲吃草的牛羊,路边参天的白杨树和夏季崖边的槐花,果园的果子,却是我永远不能割舍的美好回忆。
我的老家位于关中西府,属于宝鸡辖区的扶风县召公镇,南北东西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哪里有生我养我的的故土,有西北汉子的淳朴、厚道、善良和浓浓乡音和记忆中的童年往事,有周原遗址的宏伟遗迹和商周文化的遗俗民风,有大唐盛世法门寺晨钟暮鼓的回音缭绕。 虽远离家乡几十年,却仍然是乡音未改,习俗依旧,因为那是一方水土养育了我,哪里有祖辈的足迹,有我血脉相承的父老乡亲、亲戚朋友、儿时一起玩大的发小,还有村里父母亲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而今却残垣断壁,杂草丛生的院落和庄基地,这份浓浓乡情,淳朴的乡音永远不会让我改变。
离别家乡,是因为父亲在外工作,我们还年少,家中无劳力,无奈之下,父亲按政策解决了户口,我们有了城市户口。临走时,与村里街坊邻居告别,乡亲们依依不舍,双眼饱含热泪,握着母亲的手,千叮嘱万嘱咐送我们到村口,看到乡亲们渐渐远去的身影,当时40多岁母亲哭得最伤心动情,毕竟这是母亲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土,这里有着母亲逝去的青春时光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也有她恋恋不舍的老人和兄弟姐妹,母亲好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适应过来,真是故土难舍呀!
记忆中的老家,过去由于娱乐活动少了又少,人们整天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复着繁琐而又辛劳的农活,整天忙碌在地里,到年底却只是分得仅有的一点口粮,生活可以说是艰辛而平淡,却总是快乐着一如既往。
对我来说,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就是盼着礼拜六早点放学,相好的几个玩伴一起去村头的麦场麦垛里打闹,等着去看露天电影或者跟着母亲去村西头,村西头有一个不知那个年代的石磨,母亲每次都提前把自产的辣椒用火焙干,把辣椒放在石碾子上边,蒙布的毛驴有节奏的转圈,经过一段时间的碾扎,辣椒的香味四处飘香,玩伴们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烤锅盔,撒上盐,抹上碾好的辣子酱,那味道天然醇香,对过去的我们来说,虽然吃的满身冒汗,四肢乱晃,可那就是我们解馋的最好的美味佳肴。
夏忙秋收,是老家最忙的季节,也是乡亲们最高兴和盼望的日子,忙活了大半年,该是收获,颗粒归仓的美好季节,农家小院,处处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院中房檐下,树叉上满是堆满的包谷和红火的柿子,屋里粮仓里满满的麦子,这也是乡亲们辛苦一年的收成和结果,虽然累了,心里却全是喜悦和激动。
眼看天气转冷,冬季的脚步慢慢临近,过去似乎下雪的机会很多,一望平川,漫山遍野,白茫茫,雪皑皑,特别寒冷。乡村之间的路似乎也少的可怜,有路,也是羊肠土路。雪地中,人们仅凭借印象踏着别人走过的脚印,赶往各自记忆中的家。这一季节,对乡亲们来说,是相对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家家户户房顶冒起白烟,升起了火,烧起了热乎乎的炕,农田地里的活,天寒地冻,该好好休息,歇歇脚了。
记得小时候,这个季节,奶奶都要去姑姑家住上十天半个月的,奶奶是小脚,我就成了奶奶的拐杖,过去交通不便,十几里的地方。我和奶奶走走停停,几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姑姑所在的羊吉岭乡。在姑姑家,记忆最深的就是,村里的豆腐坊,姑姑每天早早起来舀一碗黄豆去换豆腐,领着我,去豆腐坊,刚出锅的卤水点豆腐,师傅用勺挖一碗刚出锅未成形的豆腐,就是豆花,回家放上调好的蒜汁,油泼辣子,当时,唇齿间淡淡的苦味,浓浓的老豆腐的余香,感觉那味道真是纯正呀!
冬季来临,就盼镇上赶集、过会,到了这个时期,附近周边做生意的都提前支起帐篷,占好摊位,搭起锅灶,最让我难以忘记的就是家乡集市上的羊肉泡馍。过去虽然家里不富裕,可母亲,每逢赶集过会,都要早早起来,烙好锅盔馍,去集市上端一盆热乎乎的羊肉汤,给我们姊妹们改善生活,还得悄悄吃,生怕街坊邻居说三道四,毕竟过去生活条件还是不好,还好父亲在外工作,家里还算可以接济上,那个时候,我感觉姊妹们是最幸福的,母亲是最温馨的,现在不时还想起妈妈的味道。
母亲干活是一把好手,虽是农闲寒冬,母亲却一点也闲不住,每年冬季,母亲总要点上煤油灯,不是纺线,就是织布、纳鞋底,夜深人静,老屋里总能听到纺车咯吱咯吱和母亲脚踩织布机和梭子穿梭的咯噔咯噔的声音,白布织好,每到赶集时间,几个姨都来了,谁也闲不住,都搭把手,在院子里搭锅染布,一年四季,姊妹们的内衣,布鞋、鞋底和炕上的床单都是母亲一手操劳缝好做成的,母亲也不吝啬,临走,还给她的姊妹们每人都给一些,想起来,多让人心酸呀,可惜,母亲却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只能把这美好的回忆永远埋藏在深深的记忆中,寄托对母亲不能忘记的切切哀思。
到了腊月,过了腊八,乡村四野,农家小院,处处有了新年的味道。乡村四野,邻家小院,条件较好的开始挂粉条、挂面、杀猪、炸油锅,卯足了劲,来犒劳辛苦一年的家人和自己,准备着招待亲戚朋友的年货。
终于熬到年三十晚上,年味更足了,贴窗花,贴对联,贴门神,放鞭炮,给灶王爷添供品,到了该团员的时刻,不管一年来兄弟关系好坏,到该吃年夜饭的点上,弟兄们都要各自在自己家做好一盘菜,领着媳妇、子女,哪怕是简单的猪肉冻粉条,一瓶高脖西凤酒,都要去老人那里拜年、团聚、守岁。老人发完压岁钱,兄弟们都盘腿坐上热炕,围着小炕桌,说说家里的家务事,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好年景,好收成,儿孙满堂,其乐融融,一起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村里村外祥和喜庆,街坊邻居相互祝福,拜年问好,预示着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人们开始要走亲串友去拜年,路上多了走亲访友的人流,妇女们头上的各色头巾和手中的各种灯笼格外显眼,在白雪之中显得格外喜庆。
走完亲戚,又该忙活闹十五了,家家户门挂上了大红灯笼,院子照壁也不例外,点上里边装满菜油,放上灯芯,用胡萝卜刻成的各种蜡烛,摆上各种属相造型的馒头,四处通亮,红火喜庆。十五这天,镇上组织,乡亲自发,耍社火,踩高跷,搭台唱大戏,以各种方式洗涮一年的辛劳,辛苦劳作的一年总算结束,临近开春,田间地头,乡间小路上又多了许多忙忙碌碌,日复一日与庄家为伴的乡亲们,辛勤耕作,盼望期待的新一年又开始了。
记忆中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就像旧挂历偶尔还想去翻翻,去寻找一下逝去岁月的记忆和对经过往事的回忆。而家乡的记忆更是一壶陈年的老酒,醇香可口,总是有品不完的味道。家乡记忆也是一幅永远不能描述完的心灵画卷,因为那里有我血脉相承的根,有生我养我的源,更有浓浓的乡情和记忆中的淡淡乡愁。
乡愁2
《乡愁》教学设计
翁源县坝仔中学 刘玲
【设计理念】:
文学评论家唐建新说“学生处在诗的年龄,他们应该具备诗意表达的能力。”学生对
现代诗歌这种纯美文字的渴望,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们应努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破读书写诗的神秘感,诱发出学生对诗歌之美的感悟和兴趣。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
歌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待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 :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1、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七年级学生基本具备较好处理朗读节奏、重音,想像诗歌意境,
说出自己情感体验,并初步进行语言品味的能力。
2、 在生活阅历上,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乡愁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本诗的理解。
3、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想趋于成熟,又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新生事物很敏感,正
确引导后,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能够得以表现,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4、 在欣赏诗歌比较阅读这部分,学生接触较少,所以应多引导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具
体方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
【教法、学法】:
教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四韵》和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联想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学法: 朗读——品味——想象——迁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诗运用形象化手法所表现意象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诗。
3、以《乡愁》为例,仿写诗歌。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2、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积
累思乡的对联。
情感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2、体味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2、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2、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角度】:品味欣赏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课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同学们都有过离家的经历吧?说说离家的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借用诗{乡愁的对联}.
词名句来表达。(学生自由的说,教师小结)回想以前学过的古代诗句或者现在诗歌,有哪些是表达思乡爱国情怀的?离家的感受有几多惆怅也有几多美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那浓浓的《乡愁》世界,去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回想以前诗句: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作者简介{乡愁的对联}.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现居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余光中在文章中写道:“在我离开故乡的那一天,我的乡愁便开始了。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一湾浅浅的海峡,我足足等了40年,160多海里的距离我等了足足40年!”让我们走进余光中,走进余光中的《乡愁》,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放朗读录音)
三、朗读诗歌
一枚小小的邮票传递着浓浓的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无尽的相思。同学们,请拿起你的书,齐读课文,在诵读中去体会那千百年来传唱的旋律。
1、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仔细聆听。
第一遍听,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
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注意朗诵技巧
2、全班齐读课文,教师评价,并引出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
①语速——稍慢
②感情——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的呢?
③重音
④节奏(重音和节奏以第一节为例,引导学生把握。)
朗读提示: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乡愁的对联}.
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3、教师范读
强调: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诵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
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教师总结:感情:真挚;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4、再次听录音,心里轻声跟读。
5、学生自由诵读、体会,然后指名朗读,师生互评。
四、品味语言,鉴赏诗歌
随这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我感觉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
1、在诗人漫长的一生历程中,那对故乡的绵绵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这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乡愁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明确: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也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
3、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小时候——邮票——思母亲(母子别)
长大后——船票——思爱人(夫妻别)
后来啊(中年时)——坟墓——怀母亲(生死别)
而现在——海峡——思故土(故国别)
4、想一想,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的构思特点。
明确: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形象 (意象) ,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 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5、思考: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明确: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 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 的 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6、《乡愁》这首诗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形式美令人瞩目。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
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句的外形整齐中
参差之美。
2) 音乐美令人心动。《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
3) 意象美令人赞叹。乡愁本来是人所共有的普通情感,诗人却加以提炼,从广远的时空中
截取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4) 情感美令人感怀。少年时是一枚邮票,青年时是一张船票,中年时是一方坟墓,现在是
一湾海峡,这四个方面寄寓了诗人绵长深远的思乡情。
7、拓展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理论。
(1)、 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2)、 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3)、 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五、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1、齐声朗读本诗。
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比较跳跃,读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请同学就
一、二、三、四节诗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中所想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2、学生分组想象第一、二、三、四小节的画面。想象诗人此刻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呢? 画面一:乡愁自那时才开始积聚在我心中。炎黄子孙不管到了哪里,无论距离“圆心”的行程有多遥远,他的心总是怀念故乡,难忘故土,乡思乡恋乡情乡愁绵延不绝。(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
画面二: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画面三:30岁那一年,母亲去世。
画面四: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湾浅浅的海峡,我足足等了40多年。160多海里的距离我等了40多 年。从小到老,时间愈久思乡愈切。海峡两岸虽为种种因素所阻隔,骨肉亲情、血脉流传却是无法阻隔的。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
3、思考想象:假如今年春节,你的台湾亲人将乘春节包机回乡,那是他(她)离开大陆后的第一次返乡,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呢?请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你要说的话告诉大家。
六、迁移运用
全诗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侃侃叙说着思乡的故事,同学们,你们也曾背起行囊,离开故乡,来到这里。此刻,是否也有乡愁在你们心中滋长、蔓延?
1、扩展阅读,请同学们读一读。
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 (《舟子的悲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当我死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乡愁四韵》)
2、赏析与对比席慕蓉的《乡愁》
A.这首诗中,作者是因为什么而触动了思乡的情思?
B. 作者在诗中描述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
C.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生共同完成画面创设:
清幽的月光洒进窗棂,诗人独坐窗前凝思。远处好像有人在吹竹笛,那声音清悠、渺远、若有若无。诗人的思绪不经意又回忆起遥远的故乡,可故乡的面貌,在脑中却总是模模糊糊、似隐似现,就好像那大雾里别离时挥动的双手,心中有而眼前无。可是,在心灵深处,这种思绪和情感却一直模糊不了,就像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在记忆里永远苗壮、永远繁茂、永远清晰!
3、请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你所体会到的乡愁。
例句: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园
4、用“我思念故乡,因为 „„”写一段话来说说你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七、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余光中先生的如烟似雾、如泣如诉、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乡愁--家园之恋,故国之思,领悟了诗歌之美。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希望同学们,能多读多写。祝同学们学习愉快!{乡愁的对联}.
【板书设计】:
乡愁
托物寄情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个人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主题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分离 普遍家国之思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诗时本人借助了多媒体,由于画面和声音的直观效果马上就能带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中,名家做示范朗读,边听边划分朗读节奏、划重音,注意诗人的情感,并让学生跟着试读,可以说经过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之后,通过理解诗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另外,引导学生理解“托物寄情”的写法,并加以运用。但在比较阅读环节,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对席慕容的《乡愁》说的上一二,在引导上还得下功夫。总的说来,本人认为这节课上的还是很成功的。
对联
对联
一、起源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二、基本特征
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
三、怎样确定上下联
首先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平声为第一、第二声,仄声为第三、第四声),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风吹绿门前柳,康泰一家生百福”,“柳”是仄音, “福”是平声。 其次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因为只有“百花争艳”这个“因”,才会有“万物生辉”这个“果”。 再次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最后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四、相关趣事
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堪称诗词名家,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而且生性刚直。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家丁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随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呵,这小子口气倒不小。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 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肩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那权贵却鱼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哈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那显贵听了暗想:这小子好厉害,我把他比作活哈蟆,他却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酒过三巡,尚书欲压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随后,解缙举杯祝酒道:“难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题赠一联助兴。”尚书听罢,忙叫人拿来文房四宝。解缙挥毫舞墨,然后掷笔大笑而去。众人走过来一看,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一副借物寓讽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五、各种对联
1、有关除夕的对联:爆竹声中催腊去 寒梅香里送春来 2、有关春节的对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3、有关元宵的对联:灯月千家晓 笙歌万户春 4、有关端午的对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甘冒东海浪涛激 5、有关中秋的对联:玉轮光满大千界 银汉秋澄三五宵{乡愁的对联}.
1、有关桃花源的对联: 窃怪当日仙人,独思渔夫 遍寻此中村落,不见桃花 2、有关岳阳楼的对联: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3、有关醉翁亭的对联: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4、有关洞庭湖的对联: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以言诗 5、有关西湖的对联: 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1、有关乡愁的对联:抱影无眠,唯落魄时,梦归何地 凭栏不语,最伤心处,人在天涯 2、有关亲情的对联: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3、有关求学的对联: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一) (二) (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组长:张帅辉
组员:赵梦杰、李炀炀、费丽丽、王文晓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题材与分类
对联较之旧诗词活泼自由得多,加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魅力奇妙,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内容上,对联可以分为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我们重点谈以下几种:
节令联:
我国农历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在我国对联中,以节气为题材的很精彩,有的还含着一段故事呢。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一时成为绝对。直至近代,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一样三个节气,对得十分工整。
另一副对联则更有文学性和科学性: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上联不仅指出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讲得清清楚楚,即二八月是昼夜相平。下联则换了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喜庆联:
千百年来,无论是官、是民都乐于用对联这种形式来表达不同的希冀和情感,来满足各自多方面的感情需要。喜庆联,这个对联之中的佼佼者,源远流长,且早已在我国人民群众恭贺婚禧、祝颂寿诞、
道贺乔迁、庆祝节日时,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它既可表达人们的欢欣喜悦之情,又可表达书写者的庆贺祝福之意;既能为事增加喜庆气氛,双能令人蓬荜生辉,使喜庆环境更显得优美宜人。
以春联为例,央视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出些上联,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下联,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2011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了5副对联,总是缺少其中一半,向观众征集上联或下联。把最好的发布在元宵晚会。用斜体标注的是观众所对的。
第一幅;上联: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应八方和。
下联: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第二幅;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下联:普天乐春晚,丰年瑞玉腊梅枝。
第三幅;上联:虎步腾空去 悄然兔耳听春步。
下联:鸿篇任我裁,灿矣龙章续锦篇。
第四幅;上联:百善孝为先 常回家看看。
下联: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
第五副;上联:春晚迎春春不晚。
下联:岁寒守岁岁无寒。
婚联也是喜庆联的一种,是专贴在新房门上及两厢、厅堂、门台上的。这种婚联饱含浓郁的乡土风情,寓意隽永,具吉瑞喜庆的气氛,其内容也不乏夫妇燕尔新婚,互敬互爱、琴瑟和谐、白头偕老之意。例如下面这幅,上联:“牵天上牛,截角雕梭,织
就鸾绢迎淑女”,“捉月中兔,拔毫扎笔,写成凤贴配才郎”,用夸张的手法,写得气势恢宏。
趣巧联:
古今名人嘲讽世事和可耻可笑之人,名人互相诘难答对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佳联,他们或是有一定故事性和趣味性,或是创作技巧出奇。
例如一副讥讽科举取仕的对联:“并未出房,亏得个白头发秀才; 何尝中试,倒做了黑耳朵举人。”上联说多年寒窗苦读都没有考中举人,满头白发了,还是个秀才;下联讲,秋闱又不中,皇帝老子可怜见地,赐给一个举人名额,岂不知已经是两耳昏昏的人了。传说该联为安徽无为县某钦赐举人所写,发泄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与抗议。此联文字通达,中间的停顿利于抒发情感。
再如一副言旧社会层层盘剥的对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该联采用比兴手法。上联以鱼、虾、泥依次相欺的事实说明在生物界存在着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下联直写社会现状,朝廷搜刮州府,州府搜刮县衙,县衙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民不聊生,国家危急,朝廷自然朝不虑夕。全联警示当局者不要挥霍无度、搜刮无限,同时也在哀叹百姓不堪重负、难以支撑,它是封建社会官府盘剥百姓的极好写照。下面再欣赏几副:
画上荷花和尚画;
摩临汉书翰林摩。 (此联可倒读)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草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春秋香。
千帆竞发,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笛青)怎比箫和(萧何)。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尽,割地求和。 (慈禧六十大寿的讽刺写照)
对联习俗
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春联习俗、婚联习俗、挽联习俗,等。
对联的发展前景 对脸产生后,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起初,对联的种类只有唯一的春联,到宋、元、明以后,逐渐被用于人们的装饰、交际活动之中;从起初应用于文坛、官场、宫廷,到后来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广大社会,以至于发展到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在民间,就连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真正在思想内容上获得充实与发展,真正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还是在近代、现代。具体地说,是从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开始出现,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联才迅速发展成为先进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言对对联集锦
五言对
江边三点水;秋后百虫哀。 笑容难为久;悲叹有余哀。 佛难辞斧凿;钟早落尘埃。 朱紫谁为号?青山绝点埃。 如风游虚空;所行无障碍。 人民歌大治;祖国庆长安。 德高人不矮;法肃世长安。 怀箫醉短亭;抚笛忆长安。 花为春寒泣;鸟因肠断哀。 市虎惊无据;泽鸿鸣自哀。 多情耽俗世;故意惹尘埃。 财迷沦犯法;烟瘾致生癌。 他山逢旧侣;尽日话长安。 元功滋补养;康健庆长安。 人勤春永驻;法治世长安。 政善民心顺;国强世道安。 雨前庭蚁闹;霜后阵鸿哀。 玲珑穿竹树;窈窕绝尘埃。 有情通出处;无地著尘埃。 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喜竹苞永茂;庆磐石长安。 半空分太岳;极目是长安。 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
风和新居暖;日丽甲第安。 富裕人间暖;和谐社会安。 袋鼓黎民乐;粮丰社稷安。 猪多千户富;鼠少万家安。 筑钢铁长城;保华夏久安。 宁人须息事;国泰使民安。 德禽鸣福寿;义犬保平安。 新春添福禄;华域保平安。 家家堆锦绣;日日报平安。 文章传故事;书信报平安。 荣神享喜乐;靠主得平安。 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 三阳开泰运;四季乐平安。 岁岁歌吉祥;年年庆平安。 鸡鸣春富贵;鹊报岁平安。 年年迎好运;岁岁有平安。 云闲花秀丽;风静竹平安。 无法向人说;将心替汝安。 风正民心顺;人和国事安。 君子乐其利;时人囿所安。 句法妙何逊;风流如谢安。 行修而名立;得理则心安。 子孝双亲乐;官清百姓安。 国治天心顺;官清民意安。 风正民心顺;人和国自安。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发展国当富;和谐世自安。 无私德乃大;不欺心自安。 有容德乃大;无私心自安。 邪恶从心正;气和意自安。 纵雪朱砂笔;采芹笼翠庵。 瀹茗烧枯叶;留云借破庵。 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鞍。 沽酒杏花村;垂纶杨柳岸。 风起烛光残;月出灯影暗。
夸愚适增累;守拙异怀安。 卫士一身胆;人民四季安。 风正民心顺;官清社稷安。 学识师元礼;文名比建安。 易容不容易;安居才居安。 国无宪不立;民有法乃安。 家家添好运;事事保平安。 行善增福寿;积德保平安。 片言寄心语;一纸报平安。 幽花香涧谷;春鸟报平安。 年年迎喜庆;岁岁贺平安。 花开添富贵;竹茂聚平安。 知民间疾苦;保境内平安。 花开春富贵;竹报岁平安。 金鸡歌晓旦;玉狗问平安。 春明花富贵;风静竹平安。 立身宜得地;歇足易求安。 无法向人说;将心与汝安。 晨练增康健;药监保顺安。 辟阖乾坤变;行藏否泰安。 无过方自慰;有理始心安。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 人勤三春早;圈洁六畜安。 虽有此不乐;既来之则安。 磊落心常泰;清廉梦自安。 地僻人稀到;心闲身自安。 守分身无辱;知机心自安。 有爱德行远;无欺心自安。 知足人常乐;无欺心自安。 心平欲不侵;气和意自安。 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 诗仙李白墓;医祖华佗庵。 双牛耕百亩;一马配单鞍。 猫口里挖鳅;虎头上做案。 楼兴时运旺;水激世风昂。 大治民心快;小康社会安。 春暖山河秀;风凊社稷安。 官正民心顺;风清社稷安。 能使无风浪;常存得静安。 金鸡歌国泰;义犬报民安。 如来无量寿;净土万年安。 三阳开泰运;四季保平安。 红杉献祥瑞;翠竹报平安。 人来叙雅故;书到报平安。 赖恩享永福;信主得平安。 控市场晴雨;保经济平安。 来贵人和顺;保香客平安。 年年逢如意;岁岁庆平安。 花开香富贵;竹报岁平安。 担千行风险;保百姓平安。 春浓花富贵;岁晚竹平安。 王程无地远;主意在人安。 务善行疆远;秉德问世安。 二酉五车富;千灯百岁安。 蝇蚊犹得志;簟席若为安。 无欲而名立;理得则心安。 春暖群芳艳;官清百姓安。 知足心常乐;无私梦亦安。 紫气东来瑞;贤人吉兆安。 风正人必乐;官廉民自安。 知足心常乐;能忍身自安。 为公德乃大;无私心自安。 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乖逆而心顺;荣辱以自安。 知足者长乐;能忍者自安。 明皇游月殿;武后进尼庵。 汉晋无双寺;古今第一庵。 黧牛穿木桊;白马备金鞍。 营巢燕去来;照字萤明暗。 论交吾落落;待哺众嗷嗷。
效忠甘犬马;作恶嗾鹰獒。 堪怜阮籍狂;不责陈登傲。 胡蜂叮瘌痢;蜻蜓吃尾巴。 出句凭高见;臭联删了吧! 守台驱法寇;赋诗压元白。 沓沓即泄泄;彬彬犹班班。 怀仁称足足;抱义美般般。 细细问故旧;星星数鬓斑。 驿树秋声健;行衣雨点斑。 落笔思成虎;垂纶学钓鳌。 聪明在奋勤;失败由骄傲。 猢狲搬卵子;蜻蜓吃尾巴。 春归柳色新;雪压梅花白。 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柏。 桑竹垂余荫;圭璋满清班。 江山红一色;花木美千般。 铁钵年多赤;麻衣带毳斑。 自觉丹心壮;岂忧白发斑? 池翰起金凤;平阳占玉鳌。 秋余花一二;女嫁岁十八。 瞎婆弹琵琶;歪嘴吹喇叭。 莫嫌柳浑青;终恨李太白。 灰心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拜职尝随骠;铭功不让班。 雪霜秋后白;须发老来颁。 肠为马嘶断;衣从泪滴斑。 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
池水琉璃净;园花玳瑁斑。 剑在心应壮;书穷鬓已斑。 大冔毋疾俗;吉人善宝邦。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多文肇东国;竞武服南邦。 恤民曾奉汉;睦族好荣邦。 大灾堪励志;多难必兴邦。 苟安将丧志;多难可兴邦? 勤劳能致富;安定可兴邦。 重教方治国;育才可兴邦。 比贤当自励;与友可相帮。 不与花为偶;徒思玉在傍。 葵开猩血染;笋出虎皮包。 泰岱松千尺;丹山凤九苞。 热心迎贵客;笑颜对侨胞。 勒石宜薛稷;撰文让王褒。 积步方行远;登高必自卑。 职业无高下;品流有尊卑。 歌徵金缕曲;酒泛夜光杯。 初逢花上月;几泛竹间杯。 对人传玉腕;含笑捧金杯。 竹韵迁棋局;荷香随酒杯。 懒整鸳鸯被;轻斟玛瑙杯。 北斗临台座;南山献寿杯。 云飞如织锦;鹤舞又衔杯。 酒浓春入梦;香泛雪盈杯。 其心大欢喜;于世起慈悲。 雨洒天流泪;风号地放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废墟歌大爱;奇难泄深悲。 圆时休自满;缺处莫徒悲。 一览收湖海;同心发智悲。 心静春常在;情痴爱总悲。 创新光史册;改革树丰碑。 牡丹襄百业;诚信铸丰碑。 谢公游屐折;莱子舞衣斑。 三春三月三;半夏半年半。 一剑除秦政;三章定汉邦。 忠言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神州威四海;震旦慑千邦。 一口说中日;三分贬外邦。 须尊师重教;待举栋兴邦。 和谐能造福;科学可兴邦。 勤劳能致富;科技可兴邦。 举智慧之首;开文明之邦。 结屋古松下;洗钵清溪傍。 长河落日圆;小泉丢英镑。 五音惟耳听;万虑在心包。 泰岱松千尺;鹤山桂九苞。 仁心容异己;友爱似同胞。 和峤千尺树;王惠万寻陂。 近日真烦闷;偷天不自卑。 清音盈客座;和气透茶杯。 明星花露水;美酒夜光杯。 北京传圣火;奥运夺金杯。 军魂荣国脉;铁血铸金杯。 好雨知时节;春风摇酒杯。 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 北斗临台座;南山祝寿杯。 适意琴三弄;抒怀酒一杯。 诗写武城月;酒香国蕴杯。 其心无厌倦;于世起慈悲。 秋山非自苦;枯叶惹其悲。 灭除一切苦;圆满无上悲。 宽心求渡险;变脸遂生悲。 在世人间笑;去时天下悲。 因地起行愿;果门证智悲。 写花鸟虫鱼;铸人间丰碑。 读书生乐事;济世著丰碑。 月照富春渚;雷轰荐福碑。 报国心犹赤;催人鬓已斑。 因何而得将;有信必安邦。 不怕流血汗;但求安家邦。 岭南掣汉鼎;河北耀家邦。 齐为姜姓国;鲁是圣人邦。 仇门增福寿;博学益乡邦。 德高能润物;法治可兴邦。 科技能强国;教育可兴邦。 清廉能治国;科技可兴邦。 登山敬猎户;过水揖船帮。 始辨梅花里;初来烛影傍。 效益凭改革;变化赖承包。 歪歪丝领带;酷酷布腰包。 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 月令垂王制;春秋重孔褒。 君子慎止足;达士自安卑。 职业无高下;品格有尊卑。 数日帘常卷;醉起又持杯。 独怜倾国貌;为尽合欢杯。 名师传绝艺;玉液夺金杯。 竹影侵棋局;梅香入酒杯。 衣裁合欢摄;饮共连理杯。 万家同赏月;两岸共擎杯。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清风拂两袖;明月满一杯。 法相常欢喜;禅心大慈悲。 常住于寂静;而有深慈悲。 有恨苍海怒;无语天人悲。 远离一切有;圆满无上悲。 忙中常出错;乐极易生悲。 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去国难为别;扪心空自悲。 爱国怀赤胆;强项树丰碑。 计生关大业;国策铸丰碑。 好古探周孔;嗜奇窃汉碑。
政廉德载德;官清万口碑。 政廉千载德;官清万口碑。 野花天宝相;秋雨杜陵碑。 开庭心似鉴;行路口如碑。 一吻惊寰宇;千年铸史碑。 礼著明堂位;字慕灵台碑。 花名潘子县;苔暗谪仙碑。 史立一行传;我书十字碑。 心灵方手巧;事半须功倍。 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醉墨龙蛇舞;谈论淮湖奔。 旗展千花笑;春来万马奔。 寡人思众望;公子?私奔。 国民须共济;公子?私奔。 奴才无主见;公子?私奔。 下官才上任;公子?私奔。 大哥非小气;公子好私奔。 羊祉称天狗;项王乃虎贲。 扬真主之德;立正教之本。 恭为德之基;敬为礼之本。 古柳连巢折;残莎带岸崩。 欲念股弦断;贪想盘底蹦。 日月明空曌;王白珀石碧。 南山伏虎图;北海九龙壁。 挂帅晁公武;配偶黄君璧。 我是兵一个;她开门半边。 微子城东面;梁王苑北边。
种竹北窗下;题诗芳草边。 风雪扬帆去;台隍指海边。 草堂山水下;渔艇鸟花边。 化菊东篱下;种桑长江边。 种豆清溪岸;耕田墨菊边。 最宜红烛下;拈向翠眉边。 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 文书绳两造;条约订双边。 斜阳楼阁外;芳草江天边。 和谐春不老;诚实福无边。 生财财有道;致富富无边。 几层看更上;四面却无边。 眺听声光外;徘徊翠影边。 思议莫能及;光明无有边。 汤泉同地核;剑峡倚云边。 大义用师旅;至孝实豆笾。 焚草淹轻秩;藏书厌旧编。 挥戈齐上阵;跃马再加鞭。 鹤楼仙子迹;蟹足霸王鞭。 想得寻花径;宁须动玉鞭。 射虎期穿石;闻鸡愿着鞭。 秀色一如此;菱歌本自便。 雪中飞赤兔;月下赶黄彪。 与时间赛跑;凭体质夺标。 叶落闻鸡剑;屏黑叩鼠标。 催化软实力;助推硬指标。 解扣阴阳索;连环子母镖。 巧理千方货;诚招四海宾。 笙箫奏凤凰;鼓乐迎佳宾。 从容养余日;慷慨对嘉宾。 大江自东去;遗爱在南宾。 骑青牛问道;跨赤兔迎宾。 饮马长城窟;寻芳泗水滨。 义绝甘蹈海;心坚欲抱冰。 鸟寒惊月夜;鱼暖上春冰。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 微风飘乐韵;半日醉花边。 太师传三表;孝武廓九边。 道理人间事;图书馆里边。 雪消残腊处;春到早梅边。 不离高枕上;似宿远山边。 金刹青枫外;朱楼白水边。 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 和谐春不老;廉洁福无边。 痴风情万种;忆苦海无边。 阳春真有脚;帝德实无边。 翠忆蓝光底;青思瀑影边。 心识犹如幻;色相无有边。 麦浪收天际;丰年笑嘴边。 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 春新羊得草;世盛马加鞭。 纤纤攒素指;故故坠金鞭。 文明辞旧岁;科技领先鞭。 拣匠装银镫;招人举玉鞭。 联苑春传信;草原早着鞭。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忽逢青鸟使;疑是赤城标。 凌霜持劲节;拔地树高标。 文丑对牛写;话多用鼠标。 谁解割席苦;何言用指标? 鼓震三吴地;楼迎四海宾。 笑送三江客;喜迎四海宾。 中心荟万景;山水醉佳宾。 山花蝶作竹;庭竹凤来宾。 来客皆为贵;登楼便是宾。 西京常好客;安步以迎宾。 张屋下陈尸;袁道上行殡。 烦蒸如坐甑;极冷似杯冰。 乌寒惊夜月;鱼暖上春冰。 暖意盈怀抱;清音绕耳边。 上方来政策;下面搞花边。 采菊东篱下;种桑长江边。 翰墨称双绝;屏藩重九边。 笃信行正道;发光照两边。 红树青林外;黄芦白鸟边。 唯在邦有道;奚以人实边。 寒尽函关路;春归洛水边。 山高云绕路;江满岸无边。 世清民有幸;德厚福无边。 管弦都入妙;风月平无边。 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 终日秋光里;无人竹影边。 游心天地外;补镜水云边。 青松如膏沐;白云生座边。 白云飞御藻;慧日暖皇编。 入世龙得雨;申奥马加鞭。 炼锋经淬火;驯骑试鸣鞭。 谁当共携手?何忍重扬鞭? 射虎期穿石;闻鸡愿著鞭。 华容一何冶;菱歌本自便。 明华呈绚丽;潇洒见风彪。 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 舍身摒巨寇;持节显高标。 穿垣偏号老;上网可为标。 对坐公婆椅;连环子母镖。 楼揽一湖胜;阁迎四海宾。 摘花迎淑女;采菊赏佳宾。 热情留好客;旨酒待嘉宾。 花展以色列;票检非律宾。 佳书能醉客;美酒自宜宾。 兄弟相师友;君臣迭主宾。 玄鹤丹砂顶;乌骓白玉鬓。 寒堆阴岭雪;春泮水池冰。 胡为乎中露;诞置之寒冰。
明如秋月夜;清似玉壶冰。 直如朱丝绳;清似玉壶冰。 衫薄偏憎日;钗斜只镂冰。 当窗明似镜;出厂洁如冰。 云合千山雨;霜凝万树冰。 乌声乱溪水;鹤踪上潭冰。 身田承法雨;佛日释心冰。 开时代列车;当四化标兵。 百诗吟历史;一牒息刀兵。 望宜银汉月;清拟玉壶冰。 望宜银汉月;清似玉壶冰。 直如朱丝坠;清似玉壶冰。 眼睛里出火;屁股上结冰。 神凝一捧雪;韵聚万年冰。 片云能碍日;活水破轻冰。 云浓天似墨;雨急梦如冰。 卷帘山对酒;题石砚生冰。 文章继左史;书翰符斯冰。 德行继曾闵;文翰师斯冰。 花飘万家雪;竹覆一溪冰。 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 春风利如剪;秋月洁于冰。 文人常作对;武器待鏖兵。 雷锋为榜样;岗位做标兵。 每恨陶彭泽;宜忧阮步兵。 清茶消怨恨;软语息刀兵。 祖国铁龙阵;人民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