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化学假日作业第一单元

管理学  点击:   2018-08-13

九年化学假日作业第一单元篇一

九年级化学第九周假日作业

九年级化学第九周假日作业

班级____姓名____家长签名____

1.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

,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 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O2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产生 2.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发现人体心肺血管中存在微量的硫化氢(H2S),它对调节心血管功能有重要作用。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称为氢硫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硫化氢由两种元素组成 B.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氢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氢硫酸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3.(2011·陕西副题)稀盐酸、稀硫酸是初中化学常用的酸,对这两种酸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pH都小于7,加水稀释后pH会变得更小 B.都能与大理石反应并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用于除铁锈时,可能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D.都能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4.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 C.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D.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6.(2009·陕西副题)用NaOH、Ca(OH)2和稀盐酸做完碱和酸的性质实验后,取废液样品分为两份,向一份中滴加Na2C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向另一份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废液中一定不会同时存在的一组溶质是( )

A.NaCl CaCl2 NaOH B.NaCl CaCl2 Ca(OH)2

C.NaCl CaCl2 HCl D.NaCl CaCl2 NaOH Ca(OH)2

7.(2012·陕西副题)下面是四个实验相关量的图像,其中对应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I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ΚNO3溶液中加ΚNO3固体 B.Ⅱ是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Ⅲ是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水稀释 D.Ⅳ是实验室加热一定量的ΚMnO4制取O2

8.图示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甲和丁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丙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乙和戊都是氧化物 C.丙与丁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D.丁和戊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9.(2011·盐城)柠檬酸(C6H8O7)是一种常用于制汽水、果冻、水果糖的添加剂。柠檬酸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11.(2011·苏州)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12.(2011·南昌)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 ( ) A.浓盐酸 B.铁粉 C.生石灰 D.石灰水

13.(2011·滨州)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二、填空及简答题

1.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它们水溶液的pH都___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________________反应;

(3)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__;

(4)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将导致其质量__________;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将导致其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5)请写出把硫酸转变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显__________性,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呈_______ 色; (2)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_____________ (填“强”或“弱”);

(3)测量苹果汁pH时,pH试纸是否需要先用蒸馏水润湿 ___________(填“是”或“否”)。 3

(1)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即可)。(3)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小明生活的环境所降的雨水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酸雨。 4.(2011·陕西副题)下图是有关Ca(OH)2的知识网络。

(1)遇氢氧化钙溶液变红色的酸碱指示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非金属氧化物为CO2,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在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反应④制取NaOH时所用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2010·陕西)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右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 类物质。 (2)写出一种能与盐酸反应的金

属 。

(3)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 (写离子符号)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H2O。 (4)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6.(2011·武汉) 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____;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_______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7.(2012·陕西副题)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能证明A中反应发生的现象 。

(2)写出上述实验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 (写一种即可)。

(4)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 种(溶质不计指示剂与气体)。 三、实验与探究

1.某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的药品中(见图),有一试剂瓶的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的成分是什么? 【设计实验】(1)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2)小明认为它是Ba(OH)2溶液,小俊认为它是Ba(NO3)2溶液.要进一步确定它的成分,小俊认为只

①有白色沉淀的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之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发现NaOH和H2SO4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溶液中的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 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填离子符号)也不能大量共存。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______________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澄清溶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________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 3.(2008·陕西副题)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过程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后,对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是否恰好中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碱与酸恰好中和; 猜想二:酸可能过量;猜想三:碱可能未被完全中和。 经讨论,大家认为猜想三十错误的,你认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事实】(1)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向内滴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未变色。 (2)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锌粒和碳酸钠溶液,均有气泡产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解释】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分析: (1)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成立。

(2)甲同学的实验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说明碱与酸恰好中和。 【反思与交流】(1)滴加盐酸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中和更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与分析

{九年化学假日作业第一单元}.

(2010·陕西副题)某同学对实验室一瓶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取10g稀H2SO4样品,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时用去NaOH溶液16g。 (1)该同学应用_____________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计算这瓶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

九年化学假日作业第一单元篇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

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

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

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 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 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m) -9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

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

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

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

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

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

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

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

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器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1、 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

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 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用途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

皿容积的2/3

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 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 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

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

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

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① 不能加热 ② 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 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 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九年化学假日作业第一单元}.

16、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17、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九年化学假日作业第一单元篇三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中考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中考模拟试题

{九年化学假日作业第一单元}.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

5.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花香四溢

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B.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C.用100mL的量筒量取10mL液体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9下列初中常见实验操作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10.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 其它不同的是

A.消化食物 B.焚烧垃圾 C.冰块融化 D.食盐水

11.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B.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九年化学假日作业第一单元}.

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

D.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右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23.g B.27.4g

C.32.3g D.32.6g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铜丝作导线B.用石墨作铅笔芯C.用粮食酿造酒 D.用干冰作制冷剂

1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A.向有少量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中加水,所得溶液呈紫色

B.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红色

C.将烘烤过的木炭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 红棕色消失

D.红色的铜在潮湿的空气一段时间后,逐渐变绿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铝作导线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16.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取用液体药品

17.下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1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闻气体的气味 B.量液体时读数 C.取用液体试剂 D.取用固体粉末

19.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A B C D E F G H I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

(2)实验操作要规范化。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和 ▲ 。(填序号)

A.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纯度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润湿,然后再测定

C.释然浓硫酸,将浓硫酸沿杯壁慢慢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搅拌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20实验室欲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不溶性杂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 ▲ ;② ▲ ;③ ▲ 。

(2)上述三个步骤中都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 ▲ (填下列有关序号)。

A.烧杯 B.漏斗 C.蒸发皿 D.玻璃棒

2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B.用苛性钠干燥O2、H2

C.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22.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B.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

C.选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8mL液体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2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B.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

C.熔化玻璃吹制仪器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4.下列物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烧碱 D.食盐

25.能用于实验室制取H2,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 )

26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

C.向50mL小烧杯中倒入约20mL蒸馏水

D.用pH试纸(即广范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为2.5

27.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28..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铁杵磨成针 C.火烧赤壁 D.凿壁偷光

29.、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30..下列气体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A.CO2能还原铁矿石B.O2能支持燃烧

C.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H2是最轻的气体

3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闻气体气味 检查气密性 读取液体体积 稀释浓硫酸

A B C D

32、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于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4..下列实验的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九年化学假日作业第一单元篇四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作业题(人教版)

第一单元作业题

绪 言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是在 层次上研究其 。

2、化学的作用:衣→合成纤维制衣服;食→ ,使粮食增产;住→利用钢筋

水泥建造高楼大厦;行→汽油、柴油作交通工具的燃料;医→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化学的危害: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使 受到污染;废弃的 ,会造成“白色污染”。

3、绿色孔雀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 色的铜生成;纳米铜具有 性。

4、①春秋 ;②战国 ;③商朝 。(填字母:A炼钢B冶铁C制造青铜器)

将以上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 (填数字序号)。

5、填写化学家的成就(选填字母序号):道尔顿( );门捷列夫( );阿伏加德罗( )。

A.分子学说 B.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C.原子论

(从上面选项中选择)在 指导下,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

律可循。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是 的创立。

6、元素有 种,但组成的物质(迄今为止发现和合成的物质)有几千万种。

7、鱼和鸟同在鸟笼中,制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具有的性质有 ;小猫在“玻璃”上烤火安然无恙,该

“玻璃”具有的性质有 。

A.隔水 B.耐高温,熔点高 C.透气 D.隔热

1、区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水和酒精 (2)厨房中的食盐和白糖 (3)铁丝和铜丝 (4)铁和汞(俗称水银)

A.看颜色 B.闻气味 C.尝味道 D.观状态

2、下列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的是( )

A.物质用途 B.开发新能源 C. 研究地震的发生 D. 创造自然界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

3、物质由[选填下列字母,下同]( )组成,物质由( )构成;( )中( )

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4、填写对应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

氧 He Mg N H 氖 钠 F C

氯 铝 P Si S 钾 钙 锰 Ar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反应的待征是 。 2、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 等改变,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变色、产生沉淀、放出气体和能量的变化(放热、吸热、发光)等现象,产生这些现象(填写“一定”、“不一定”) 都由化学变化引起,化学变化过程中 (填写“一定”、“不一定”)会发生物理变化,如点燃蜡烛时,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受热熔化是 变化,燃烧生成 是 变化。蜡烛燃烧的变化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 3、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变成了二氧化碳、氨气和水蒸气三种气体的变化是 变化;干冰升华变成气体的变化是 变化。所以某固体受热变成气体的变化 (填写“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金属活动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都属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物质 表现出来的性质。 5、在变化的语句中加入“能”、“会”、“不易”等这些字眼会变成相应的性质,如铁生锈是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是 。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A.能量变化(发光、吸热、放热) B.新物质生成 C.沉淀产生 D.气体放出 E.颜色改变 2、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钢铁生锈 C.燃放礼花 D.消化食物 E.铁铸成锅 F.水结成冰 G.食物腐烂 H.霓虹灯闪烁 I.酿酒制醋 J.胆矾研碎 3、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化气作燃料 B.铜丝作导线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铁铸造铁锅 4、选择字母序号填空: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酒精燃烧是 ,酒精易燃烧是 ,酒精挥发是 ,酒精易挥发是 。 5、酒精学名叫乙醇:①无色透明;②有特殊气味;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率互溶;⑤易燃烧;⑥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 ,化学性质有 ,物理变化有 ,化学变化有 ,用途有 。写出酒精燃烧的变化表达式: 。 6、填写对应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 铁 铜 Zn 银 铂 Au Hg I 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是以 为基础,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关于古代炼金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能使普通金属点化成金银 B.发明了合成和分离物质的有效方法(如过滤、蒸馏)

C.积累了大量化学知识 D.发明了许多实验器具

3、蜡烛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说明其 。火焰分 层, 部分温度最高

(使火柴梗最先 而变成 色), 部分温度最低。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

壁出现 现象(说明蜡烛燃烧时有 生成),罩在火焰上方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

的烧杯出现 现象(说明蜡烛燃烧时有 生成)。写出蜡烛

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熄灭时

产生的现象是 ,其成分是 ,能否燃烧? 。这个探究活动

体现了关注物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考意料之外的作文
下一篇:五年级作文父与子400字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