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

热门资讯  点击:   2018-06-27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篇一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

作业一:

BBCBD、BCDCC、CADBA、ADA

ABC、BD、DE、BD、ACD、ACD、AB、ABCE

作业二:

BAABD、CABBC、DDCAD、ABC

ABCD、ABC、BCD、ABCE、ABCD、BDE、ABCDE、ABDE 作业三:

ADADC、CBABA、DDDDB、BBC

ABC、ABC、ABD、BCD、BCD、BCD、AB、BCE

作业四:

DDACA、CCACA、BBCDA、DCA

ABE、AB、ABCDE、ABCD、ABCE、ABCD、ABCD、ABCD

作业一

三、名词解释

1、嫡子继承制:

古代王位继承制度。根据嫡子继承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即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其优先考虑则是妃嫔的家世和本人素质,不考虑是否年长。

2、三省六部:

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央管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务体系,这套制度基本上为唐、宋说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省。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门下省 “掌出纳帝命”,尚书综理全国政务。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官。吏部掌管理的铨选、考课、勋封。户部管户口、田地、财政和赋税事物。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学校、贡举等事物。

3、票拟:

所谓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皇帝批示以前,先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实际上就是“票拟批答”,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

帝采纳。

4、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所谓三公即:丞相,“掌呈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所谓九卿,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列卿。九卿的设置主要有太常、宗正、卫尉等。

5、外戚政治:

所谓外戚政治,就是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利用掖廷之亲,以皇后父亲或舅父的名义,在朝廷总揽枢机之政,居兵戎之重,父兄亲族并居显要。其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外戚专权”

四、简答题

1、晚清政治变革给人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清末由朝廷主持的立宪运动是以传统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为基础的,通过传统的官僚政治手段而进行的自上而下并有限度的变革,其本身的局限性给人们留下了几点启示: 第一,官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是在世界形势的推动下进行的,原本就带有被动的性质。

第二,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中央政府集中权力,以便有效地统筹规划,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干预,这就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2、简述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权是典型的全能型权力: 皇权可以干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事务; 皇帝作为政治性权威,有权对思想文化活动进行干预;皇帝是国家一切最高权力的拥有者;皇权是一种专制,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质。

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五、论述题

试述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概况:

第一,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

第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行政管理制;

第四,公省监台卿卫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从《周礼》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

第八,“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

借鉴:

(1)行政体制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

(2)行政机构设置要合理,避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作业二

三、名词解释

1、分封制:

西周灭商,推行“封建”制度,即分封制。就是“封诸侯、建藩卫”。分封制是奴隶社会在宗法制基础上建立的主要政治制度,它通过层层分封的组织形式,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贵族政治网络。

2、二十四司

尚书省所属各部门的总称。

唐宋两朝,尚书省统领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六部下面分置二十四司处理政务,即:

吏部:吏部、司封、司勋、考功

户部:户部、度支、金部、仓部

礼部:礼部、祀部、主客、膳部

兵部:兵部、职方、驾部、库部

刑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门

工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

3、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对云贵川桂等地区少数民族的管理和改革制度,即是废除土司制度,该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由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

4、三司推事

在唐代时,每逢大案,常常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首脑(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三司推事”。

5、三司会审制

三司会审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三司会审一般由皇帝下令,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报请皇帝批准执行。

四、简答题

1、试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

要点:(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必须抓紧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3)地方基础行政组织的超稳定与人身控制。

弊端;首先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不能有效在实理治理,其次,造成地方官对君主和中央的绝对依赖。

2、简述中国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自诉:分口头诉讼和书状诉讼。在严格的程序下,必须有书状的形式。(2)举诉:是被害人以外的人向司法机关举告犯罪人,是有一定限制的。(3)官诉(公诉):官诉是以官府的名义起诉。公诉是以国家的名义将刑事嫌犯提交法庭审判。(4)自首:是犯罪人在罪行被发觉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和经过,表示愿意接受审判的行为。

(5)越诉和上诉。越诉就是越级上诉,法律有严格限制。上诉是指诉讼当事人依照审级的规定由下级审判机关申诉于上级审判机关。

五、论述题

试述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及其内容

夏商时期,各部族均称为国。西周实行分封制,各分封诸侯称为国。战国时期除少数保留分封采邑之外,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两汉在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设郡,分封地区设王国,归属地区设属国,边疆地区设都护府、校尉、中郎将。二级行政区划是县、国(诸侯封地)、邑(公主封地和皇陵区、祭祀地)、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武帝时期曾设立13州为监察区。东汉后期,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承袭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和唐初实行郡县两级制,唐后期实行道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两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明初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使司的州)——县(府属州);二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清在原明代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设立行省,东北和新疆、外蒙地区设立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西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这些都在清政府直接管辖之下。行省之下有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官制,基本上是三级行政。

作业三

三、名词解释

1、五院:

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和“权能分治”理论,在1928年10月成立的国民政府的主体和核心机构。五院包括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五院。行政院位列五院之首,是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司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考试院是最高考试机关,监察院是最高监察机关。五院长官为正、副院长。五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了国民政府组织体系的主干。

2、郡县制:

确立于战国时期而被后世广泛采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制。春秋时代中期随分封制被兼并战争破坏,大国开始将兼并小国改为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郡的设置比县稍晚,且规格比县要低,战国时出现郡管县。郡的长官为“守”或“太守”,负责一郡行政、军事和财政。县的长官称“令”或长,主管全县军政事务。汉代以后州、路、行省先后取代郡成为一级行政区,而县制则沿用至今。

3、郡县兵役制:

中国古代的兵役制之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建立在郡县在籍男子都必须为国家承担徭役的基础上,普遍征发丁役充当军兵。另一种是以郡县为单位强行征发兵役的制度。

4、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220年,三国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开始实行,亦称为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取士制度。具体做法是:任用 “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由他们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

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来评定人才等级,然后由小中正上报大中正审核,大中正上报司徒核实,再交吏部选用。

5、征辟制:征召、辟除制的简称,是秦汉时代皇帝和地方长官选拔官员和属吏的制度。(2分)征召制是由皇帝直接下诏征求士人并拜任其为官的制度,它由先秦的简任制演变而来,征召的特征是“德举”,对象多为德高望重的宿儒、名士,征召意义在于礼敬人才的示范作用。辟除制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长官自行选拔与任用属吏的制度,其中被辟为公府属吏者任职条件、地位最高,其升迁、转徙都较一般官府属吏更便捷、轻快,而地郡县长官属吏的辟除可直接从普通百姓中选用。

四、简答题

1、简述秦汉时期的宰相辅政制

秦汉时期的宰相辅政制主要是以宰相开府辅政制为主的。宰相开府辅政制是指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可以设置自己的衙署,可以自辟僚属,依照皇帝的意图,独立行使权力。宰相府根据需要,设置各种职能机构,它们各有分工,按照不同的职责来贯彻执行皇帝和宰相的指示。

2、简述中国古代监察职能中对下弹劾的目的和范围

目的:

检举各级官史的失职、渎职或其他的违法行为。监督弹劾的本意是旨在维护中央制定的纲纪。

范围:

对下监督弹劾的范围十分广泛,“自皇太子一下,无所不纠”,是以全国官史为主要对象。

五、论述题

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 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消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教委公开,教委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替,直到1905年才由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曾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总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籍,不喑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一味地扩招广大士子,全部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作业四

三、名词解释

1、临时参议院

1912年1月28日,中华民国成立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具有国会性质。同年4月29日,参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篇二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参考答案1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参考答案1

2008-12-11 9:52:00

14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注意将选择答案的代表性字母写在题干括号里)。

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 B.世袭制 C.共和制 D.皇权专制

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P59

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

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

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P88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

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P68

A.商 B.西周 C.战国 D.春秋

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P229

A.春秋 B.战国 C.秦 D.汉

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 B.《礼仪》 C.《礼记》 D.《周礼》

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P270

A.宋 B.元 C.明 D.清

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P326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

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

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P138

A.夏 B.商 C.西周 D.秦

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 B.三省 C.六部 D.一省

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 B、廷尉 C、典客 D、奉常

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审批 B.任命 C.登记 D.铨叙

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18、“秀才”是指通过( A )的称谓。

A.童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19、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荐

20、官吏主管部门在西汉是( D )。

A.尚书台 B.尚书吏部 C.文官归吏部 D.丞相御史二府

二、多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每小题正确答案2-4个,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注意将选择答案的代表性字母写在题干括号里)。

1、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从夏期至1949年历代( ABC )。

A.国家政权性质 B.政体构成形式 C.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 D.领导制度

2、在政体上中国政权存在( BD )。

A.君主制 B.邦联制 C.民主共和制 D.内阁制

3、西周早期是由( DE )执掌国家各项任务。

A.御史察 B.廷尉 C.司徒 D.卿事寮 E.太史寮

4、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为( BCDE )等级。

A.省 B.路 C.府 D.州 E.县

5、夏、商、周地方管理体制的核心( AB )。

A.封诸侯 B.建藩地 C.设郡县 D.设省

6、以下属于世袭兵役制的有( ABCDE )。

A.十六国时的“族兵” B.辽代的“宫卫御帐兵” C.金代的“猛安谋克”

D.元代的“怯薛军” E.清代的“八旗兵”

7、唐律有( ACDE )。

A.开元律 B.开皇律 C.武德律 D.贞观律 E.永徽律

8、明清的“三法司”制度,以( BCD )主管司法事务。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E.御史台

9、我国古代主要的赋役征收制度的改革有( ABCDE )。

A.均田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E.摊丁入亩

10、官吏选拔制度的途径有( ABCD )。

A.荐举制度 B.科举制度 C.征辟制度 D.荫袭制度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官僚政治

所谓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但是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

2、嫡子继承制P127

古代王位继承制度。根据嫡子继承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即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其优先考虑则是妃嫔的家世和本人素质,不考虑是否年长。

3、三省六部P236

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央管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务体系,这套制度基本上为唐、宋说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省。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门下省 “掌出纳帝命”,尚书综理全国政务。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官。吏部掌管理的铨选、考课、勋封。户部管户口、田地、财政和赋税事物。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学校、贡举等事物。

4、票拟P209

所谓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皇帝批示以前,先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实际上就是“票拟批答”,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5、三公九卿P229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所谓三公即:丞相,“掌呈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所谓九卿,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列卿。九卿的设置主要有太常、宗正、卫尉等。

6、外戚政治P174

所谓外戚政治,就是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利用掖廷之亲,以皇后父亲或舅父的名义,在朝廷总揽枢机之政,居兵戎之重,父兄亲族并居显要。其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外戚专权”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答:第一,君主专政,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也是北洋政府,国民党南京政府制度的一个特点。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权合理性的依据,悬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也影响到半殖民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四,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并一直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五,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

第六,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原则,肯定社会等级差别,承认特殊权利阶层,对不同的阶层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

第七,中国一致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

2.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五、论述题(15分)

请叙述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概况:

(1)早期国家中央政务体制的初建:尧舜时代的公共管理机构机已有一定规模和分工,出现了君臣从属关系的迹象,具备了国家雏形的特征。夏代有“六卿”,商代中央王朝的“内服”官已比较完整。

(2)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政务管理体制:西周早期由“卿事寮”和“太史寮”执掌国家各项政务。卿事寮之下设“三右”;太史寮之下设“三左”。三左三右合称“六大”。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诸侯国改革本国官制,各国君的辅臣的地位大为突出。由此出现的官僚制,在后期已确立以文武分职为重要标志,并在战国时期得到高度发展。

(3)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政务管理体制。三公九卿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汉武帝后,尚书成为政令中枢。

(4)公省监台卿卫政务管理体制。汉武帝以来的中央政务结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继续,中央官制排列顺序为:首列二相、八公、从公,其次是省、监、台、卿、卫、东宫官,诸卿地位和实际权责明显降低。

(5)以《周礼》为本的政务管理体制。西魏时按《周礼》制定六官制度,并在北周得以保留,为隋统一后的官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6)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隋代更新中央官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务体系,并为唐宋所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

(7)诸使差遣负责制的政务管理结构。在“恪守成宪”的观念下,为适应现实需要,统治者采取一些临时措施,以弥补官制的不足,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派遣具有专责的特使,处理钦命政务,出现了诸使差遣负责制。

(8)“因俗而治”的政务管理结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历代王朝在确保自己最高尊荣和主权的情况下,往往对民族地区实行一引起特别制度以实行特殊管辖。

(9)以一省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金、元时期,改三省制为一省制,一直到明代洪武十三年,一直采用一省为核心的政务管理结构。

(10)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管理体制。明洪武十三年,撤销中书省和大都督府,废除丞相制度,六部一度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最高行政机构。明中叶后又逐渐依靠内阁作为辅政部门,清代沿袭内阁制,雍正以后又另立军机处,实行双轨辅政制。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机构,基本上还是在辅政部门指导下行使权力。

(11)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鸦片战争后,晚清调整中央政务机构。1861年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901年改名外务部。1903年设商部,1905年设巡警部和学部,废除科举制。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原有军机处、内阁双轨辅政制与以六部为政务主体,寺监府院为辅传统体制长度瓦解。

借鉴:

(1)行政体制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

(2)行政机构设置要合理,避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注意将选择答案的代表性

字母写在题干括号里)。

1、晚清时期的国体是( C )。

A.领主封建制 B. 地主封建制 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处于( B )。

A.贵族君主制 B.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制的过渡 C.君主丞相制 D.君主宰辅制

3、官吏主管部门在西汉是( D )。

A.尚书台 B.尚书吏部 C.文官归吏部 D.丞相、御史二府

4、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 B、廷尉 C、典客 D、奉常

5、尚书由君主办公机构变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在( A )时期。

A、东汉 B、魏晋南北朝 C、曹魏 D、西晋

6、隋炀帝改革国家组织,增设谒者台和( A ),与御史台合称三台。 A、司隶台 B、都水台

C、殿内省 D、少府监

7、在中国历史上六部职权最大的时期是( D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8、清代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是( C )。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国子监

7、明代首创的国家组织是( B )

A、都察院 B、通政司 C、大理寺 D、六部

8、标志清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是( A )。

A、设五口通商大臣 B、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C、设总税务司署 D、设外务部

11、清代省一级主管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 )

A、布政使 B、学政 C、提督 D、按察使

12、宋代为分割转运使权力的而在路一级设立的官员是( A )。

A、提点刑狱 B、提举常平 C、安抚使 D、通判

13、中国古代君主宰辅制的萌芽时期是( B )。

A、 东汉 B、两晋 C、隋唐 D、宋

14、清末改制首先从( B )。

A.军事制度 B.行政机构 C.教育制度 D.法律制度

15、在清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C )。

A、分权 B、集权 C、督抚分寄制中央集权 D、地方军政权力一分为三

16、周代层层考核、推荐人才的制度是( C )。

A、军功、事功选拔制 B、乡举里选制 C、推荐与自荐制 D、简选制

17、我国出现“私学”教育是在( B )时期。

A.夏 B.春秋 C.战国 D.秦考试

18、明代将台院与察院合并而建立( C )。

A.御史台 B.大理院 C.都察院 D.十三道

19、在北洋政府中央监查机构平政院中,负责对平政院内部官员的监督的组织是( A )。

A、肃政厅 B、惩戒委员会 C、审察决算委员会 D、审计院

20、初创于南朝,后发展为南北朝时对州一级行政长官刺史行使监查的主要官员是( B )。

A、中书舍人 B、典签 C、司隶校尉 D御史中丞

二、多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每小题正确答案2-4个,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注意将选择答案的代表性字母写在题干括号里)。

1、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有( ABCD )。

A、帝 B、天子 C、王 D、皇帝

2、晚清时期实行“新政”时期所增设的国家机构有( ACD )。

A、商部 B、外务部 C、巡警部 D、学部

3、西周国家组织包括( A C D )。

A、周王 B、三正 C、保傅 D、太史僚

4、属唐代国家组织中的五监有( ABC )。

A、国子监 B、军器监 C、将作监 D、司天监

5、元朝总揽全国政务的中书省真正的宰辅有( BC )。

A、丞相 B、左丞相 C、右丞相 D、枢密使

6、2.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为( BCDE )等级。

A.省 B.路 C.府 D.州 E.县

7、秦汉时期的监查官员有( A C D )。

A、御史大夫 B、左都御史 C、郡监御史 D、司隶校尉{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

8、宋代地方官员有( A BCD )。

A、安抚使 B、知府 C、知州 D、通判

9、明清正规的三级科举考试包括( BCD )。

A、院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10、明清的“三法司”制度,以( BCD )主管司法事务。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E.御史台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三司推事 P323

在唐代时,每逢大案,常常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首脑(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三司推事”。

2、郡县兵役制 P402

中国古代的兵役制之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建立在郡县在籍男子都必须为国家承担徭役的基础上,普遍征发丁役充当军兵。另一种是以郡县为单位强行征发兵役的制度。

3、二十四司 P237

尚书省所属各部门的总称。

唐宋两朝,尚书省统领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六部下面分置二十四司处理政务,即: 吏部:吏部、司封、司勋、考功

户部:户部、度支、金部、仓部

礼部:礼部、祀部、主客、膳部

兵部:兵部、职方、驾部、库部

刑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门

工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

4、三司会审制

三司会审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三司会审一般由皇帝下令,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报请皇帝批准执行。

5、分封制 P138

西周灭商,推行”封建”制度,即分封制。就是“封诸侯、建藩卫”。

6、 改土归流 P298

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对云贵川桂等地区少数民族的管理和改革制度,

即是废除土司制度,该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由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及其内容。P275

答:夏商时期,各部族均称为国。西周实行分封制,各分封诸侯称为国。战国时期除少数保留分封采邑之外,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两汉在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设郡,分封地区设王国,归属地区设属国,边疆地区设都护府、校尉、中郎将。二级行政区划是县、国(诸侯封地)、邑(公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篇三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打印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8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干括号里)。

BBCBD BCDCC CADBB ADA

二、多选

ABC ADE DE BD ACD ACD ACD ABCE{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嫡子继承制P127

第二段,择立太子的标准是。。。。而不考虑其是否年长

2.三省六部

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央管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务体系,这套制度基本上为唐、宋说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省。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门下省 “掌出纳帝命”,尚书综理全国政务。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官。吏部掌管理的铨选、考课、勋封。户部管户口、田地、财政和赋税事物。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学校、贡举等事物。

3.票拟

所谓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皇帝批示以前,先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实际上就是“票拟批答”,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4.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所谓三公即:丞相,“掌呈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所谓九卿,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列卿。九卿的设置主要有太常、宗正、卫尉等。

5.外戚政治

所谓外戚政治,就是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利用掖廷之亲,以皇后父亲或舅父的名义,在朝廷总揽枢机之政,居兵戎之重,父兄亲族并居显要。其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外戚专权”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政治制度萌芽期的特点。

中国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体现在有形的记录中,并凝结到各种制度和风俗习惯中。五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进入了部落联盟,或者酋帮制阶段。他们以强权为基础,依靠宗教和军事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强权,让神权和强权有机结合在一起,对社会进行了新规范,固有的习惯逐渐被改造,有些习惯在强权的认可下,开始具有了制度的效用。政治制度在旧的习惯上发展起来的,起着调整社会的作用,具有传承性、社会性和自发性的特征

2.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五、论述题(16分)

试述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第一, 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

第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行政管理制;

第四,公省监台卿卫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从《周礼》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

第八,“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

结合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谈借鉴。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要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推进:(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合理划分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处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3)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增强法制观念;(4)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5)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6)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7)推进电子政务;(8)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一,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目标模式。服务型政府从内容上讲,就是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的基本权利,重点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完善公共服务与社会政策体系;同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第二,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政府在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公平公正、覆盖广泛、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第四,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府职能结构,在政府和部门间合理配置政府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

第五,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明确界定部门职能分工;针对权责脱节、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在配置部门职能的同时必须明确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建立对各部门履行职能情况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依法规定各类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权限,严格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行政决策责任制度,优化行政决策信息系统,健全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重大决策事项的听证和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

第六,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推行行政问责制。在科学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责任范围,使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权责规范、明确,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明确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与结果责任,完善政治、行政、法律、道德与结果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对政令落实不力的责任追究,强化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追究,强化对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强化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行为的责任追究,强化对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不力的责任追究。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完善行政问责程序,规范行政问责行为。

第七,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以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社会治安、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指标考核干部政绩。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履行职能和转变职能的情况,落实中央和国务院指示情况,部门之间互相配合情况,公共服务情况等等。建立规范的公共支出制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控制行政管理费支出,防止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过快,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优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全面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研究建立绩效预算制度和绩效审计制度,逐步形成政府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八,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强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研究,增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连续性。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战略地位,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相配套,科学确定行政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中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明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与工作重点,以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8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干括号里)。

BAABD CABBC DDCCD ABC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总计16分;每小题有2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干括号里)。

ABCD AC BCD ABC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买家须知范文
下一篇:乡镇政府工作报告决议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