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点击: 2018-02-19
医学综述论文范文
医学综述论文范文
·综述·
矫形器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陈 建1
1 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体育保健与康复教研室,430079
作者简介:陈建,男,硕士,讲师
矫形器是装配于人体外部,通过力的作用以预防、矫正畸形,补偿功能和辅助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患的体外使用装置的总称。矫形器(orthosis)一词最早由美国Vernon Nickel在1953年提出,是希腊语中“ortho”和“statikos”二词组合的略写,曾被称为夹板或支具。最早的夹板用于固定治疗肢体的骨折,18世纪以后薄铁制造工艺高度发展,欧洲已有大量精巧的夹板、支具生产。在我国,明代已经应用了木制围腰,中医骨伤科应用小夹板治疗骨折的历史久远。近年来,随着矫形外科、康复医学及现代高分子材料学、生物力学的发展,矫形器的研发、制作、装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欧美发达国家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科、矫形外科及康复医学科,而且已经成为运动创伤外科和骨外科制动、固定、治疗、康复训练等主要的辅助装置。在我国,虽然矫形器的优点已逐步被临床骨科、康复医学科和矫形外科医师所认识和接受,主要应用于临床神经康复和骨科康复领域,许多报道对此都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1—3],但缺乏足够的基础理论机制和临床实践研究。矫形器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何有效地发挥矫形器在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治疗及运动训练中的作用,已成为国内广大运动康复医学专业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引起相关专业人员注意认识差距,积极开展矫形器的临床实践应用和基础性理论研究,促进矫形器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为各类运动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有力的保障。
1 矫形器的分类
199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确认并公布了矫形器的统一名称和分类。具体分类方法可参阅文献[16]。Rovere等根据矫形器的作用将矫形器分为三大类:康复性、功能性和预防性矫形器[4]。康复性矫形器主要应用于运动损伤或手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以保护受伤部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功能性矫形器是在运动损伤或手术后确保运动员能够重返比赛避免受伤部位再次受伤而使用;预防性矫形器主要用于保护正常部位避免发生运动损伤。另外,有些专著和文献根据制作材料将矫形器分为软、硬和半硬(semirigid)矫形器。
2 矫形器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历史
通过MEDLINE PUBMED搜索引擎输入“orthosis in sports injury”共搜索到相关文献251篇,最早的文献报道是Roser LA等1971年研究比较了支具和胶布应用于不稳定膝关节的效果[5],Rovere等
[4]1989年在《临床运动医学杂志》发表了“支具和胶布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略)
3 矫形器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李敏杰[11]曾对目前运动创伤康复治疗中常用的矫形器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Decoster LC[12]等2003年在美国运动医学骨科学会会员中对ACL功能性矫形器的使用处方模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的骨科医生从来没有给ACL重建的患者矫形器处方,从来没有给ACL缺损患者处方的骨科医生仅占3%,免负荷矫形器更多地应用于ACL缺损的患者,但由于缺少理论基础,大多数骨科医生是根据临床经验和判断来开矫形器处方。在国内,尚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报道。目前,在运动损伤康复中常用的矫形器主要有上肢、下肢和脊柱矫形器。
3.1 下肢矫形器的应用
常用于运动损伤康复的下肢矫形器有数字卡盘调节式膝关节矫形器、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矫形器、充气式踝关节矫形器、动态踝关节矫形器等。数字卡盘调节式支具可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治疗和术后康复、韧带损伤的治疗和术后制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以及膝关节滑膜病变、滑膜炎的治疗和术后康复。王予彬等成功地将数字卡盘调节式矫形器应用于各类膝关节外伤与重建手术后康复计划的临床研究中[13]。著名运动员姚明(略)
3.2 上肢矫形器的应用
常用于运动损伤康复的上肢矫形器有肩外展矫形器、肘部护具、腕部及指关节护具等。肩外展矫形器主要应用于三角肌瘫痪、肩关节(略)
3.3 脊柱矫形器的应用
常用的脊柱矫形器有颈椎矫形器、固定性脊柱矫形器、脊柱侧凸矫形器等。脊柱的运动创伤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就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这类损伤也有增加的趋势,在我国著名运动员中遭受脊柱损伤的有桑兰、汤淼、王艳等。颈椎及脊柱矫形器主要用于伤后保护脊柱、限制脊柱活动,是伤后运动康复训练必要的辅助用具。脊柱侧凸矫形器主要适用于Cobb′s角在20°—40°的脊柱侧凸患者,运用生物工程力学原理的三点力系统,改变脊柱及骨盆、胸廓、肩胛带的力学和运动学特征,达到矫正脊柱畸形的作用[16]。
4 矫形器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作用机制
Knutzen等[17]1983年即对膝关节术后穿矫形器患者跑步中的动态关节活动范围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去旋转矫形器能限制术后膝关节内外旋活动,但同时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也降低了11%,而弹性矫形器不能降低动态关节活动范围。Albright JP等[18]1995年在“膝关节矫形器在运动中的应用”一文中描述到:从生物力学方面研究显示当时应用的预防性膝关节矫形器可提供给侧副韧带20%—30%更大的阻力,故预防性膝关节矫形器能够相对于内侧副韧带更多地保护前交叉韧带。无论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预防性膝关节矫形器,关键是要有足够的硬度预防外侧副韧带在关节线处导致矫形器铰链关节(略) 5 小结{临床综述范文}.
目前国内外对于矫形器的应用能够促进运动创伤的康复已持较为一致的观点,但大多数临床医师、康复治疗师等都是根据临床工作经验在使用,如何因人而异、科学正确地开出矫形器处方已经成为相关专业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此外,建立科学的运动功能评定体系、从机械生理学角度研究和开发矫形器产品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方向[30]。在体制上,应该采用大学和研究机构与大企业密切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促进学校的研究成果通过企业强有力的中试能力顺利的实现产业化[10]。同时,应该加强国内矫形器生产企业研发中心的科研能力,随时跟踪本领域科技和产品的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及时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推动矫形器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请注意各项标注齐全!)
[1] 赵辉三.矫形器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7,4(6):517—518.{临床综述范文}.
[2] Rovere GD, Curl WW, Browning DG. Bracing and taping in an office sports medicine practice[J]. Clinics in Sports Medicine,1989,8(3):497—515.
医学综述范文
医学综述范文-幽门螺杆菌检测的进展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等首次从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一种螺旋弯曲杆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由于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提高了临率诊治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水平,更新了人们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1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现状
该菌从形态学上看,在体内呈螺旋杆状,在体外培养呈弯杆状,故被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1990年8月的悉尼国际胃肠会议肯定了Hp与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实验证明,此菌的存在与病变程度有密切联系。在一些胃十二指肠疾病中Hp感染率很高,检出率为58%~100%。有人通过对胎儿、新生儿、婴幼儿、正常人免疫学及细菌学的研究认为,人体胃粘膜出现Hp是外源性感染方式,人与人及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染是Hp的可能传播途径。城市人口感率高于农村人口,澳大利亚土着人的Hp感染率显着低于随机挑选的献血员。揭示密切的社会接触有利于Hp感染的流行。Hp感染的致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贾博琦认为,可能是隐性感染过程,即在Hp浸润下,胃粘膜充血、水肿造成Hp生长的适宜环境,Hp借机侵入粘膜下层生长繁殖,并逐渐发展为慢性炎症或溃疡。张振华等认为,Hp对人感染过程分为3个价段:①Hp借其螺旋状菌体及其结构的特征,穿透粘膜表面的不溶性粘液层;②借Hp表面菌毛样网状结构与胃粘膜上皮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在胃壁稳定持续地定居;③再由Hp的LPS或其它的细胞毒素引起胃粘膜非特异性炎症。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造成炎症或溃疡。Morgan通过对Hp的流行病学、细菌学、病理学、病因学、临床诊断学与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证实45%的Hp有细胞损害作用。Hp含有多种生物化学损伤因子:①Hp含类脂多糖脂肪酸A,它具有Gram阴性菌的内毒素特性;②有丰富的尿素酶活性,它分解尿素成NH4 与CO2,而NH4 可破坏粘膜屏障,使跨膜电位发生改变,引起细胞通透性增加,H 逆相扩散,产生糜烂和溃疡。③Hp有蛋白分解酶,将高分子的粘液分解为低分解为低分子物,使粘度减低,不能阻止H 逆相扩散。④Hp感染染致免疫反应,在急性活动期,局部出现炎症细胞浸润(中性多核为主),在慢性期,局部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SIgA
及SC为主。⑤Hp增强活性氧的生成而介导粘膜损害。从组织学观点看Hp感染加重了洗动性胃炎、中性粒细胞浸润、破坏腺体导致萎缩性胃炎。也可损害胃排空而促进溃疡形成。总之Hp的存在及其致病性已不容置疑,关键在于提高对Hp的检测水平,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治疗并通过对Hp的临测指导临床治疗。
2.4 直接涂片染色
Pinlard用相差显微镜直接检查涂于玻璃片上的胃粘膜查Hp,敏感性达100%。
2.5 13C14C呼吸试验
有人利用Hp产生的尿素酶能分解尿素的原理,将胃内用核素标记的尿素分解产生CO2和NH2,CO2被吸收后经肺排出,如果胃粘膜有Hp存在,则呼出气中就有核素标记的CO2出现。检测H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100%和88%,Hp清除后14CO2呼出减少。Ormand等发现收集服用核素标记的尿素后20min的呼气体即可有效地检测Hp感染。
2.6 免疫学方法
佐贯等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血中抗HpIgG抗体,并与组织培养法和镜检法进行对照,血中抗Hp抗体与粘膜内Hp检出一致率为73.1%,特异性为60%~100%,敏感度为81.3%,对Hp感染的筛选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Rathbone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3例经胃镜检查并活检确诊的患者血清Hp抗体,发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3%和97%。Engstrand等建立了检测Hp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为诊断Hp感染提供了更为特异的方法。张启波等利用初步纯化的Hp的尿素酶为抗原对120例病人的血清抗Hp抗体进行了ELISA测定,对照细菌培养等方法显示敏感为95%,特异性为91%。吉林市第222医院用
血清免疫荧光方法诊断Hp感染,显示很高的敏感性。浙江医科大学用亲和素一生物素(ABC)法检测活检组中的Hp抗原,可显着提高诊断的灵敏性。
2.7 其它
Sehneider等报道,让患者吞入系线胶囊以收集胃内粘液,再通过涂片和尿素酶试验检测粘液内的Hp,发现其特异性、敏感性也很高。郎大裕等用一种添加了尿素的pH指示剂的酚红,使Hp染色,通过内镜观察Hp在人胃内的分布情况,应用本法的30例胃溃疡患者中26例色素撒布后立即可以见到发红现象。全部病例都可在发红的部位检出Hp。
3 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展望
为克服Hp检测中的假阳性结果,中山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学者合作探讨了血清学与尿素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的价值,在血清学试验中对接近界限值的阳性血清再增加一个空肠弯曲菌吸收试验,可提高血清学诊断的特异性,呼气试验的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97.1%,并能准确测定Hp阴转及复发或再感染,可望成为抗Hp治疗的药物筛选及疗效监测的重要手段。Megraud等用DNA杂交技术检测Hp,从理论上讲其特异性好,有发展前途,但目前尚不能应用于活检标本的Hp检测。
综上所述,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已证明,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Hp的检查方法也将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医学综述论文范文汇总综述医学论文范文
医学论文写作技巧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医学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从事医学科研究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医学论文,不仅可以扩大视野,掌握国内、外医学动态,而且能提高科研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反过来,如果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提高了,工作成绩显著,又能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论文一经发表,即被社会所承认,也是该项目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 由此可知,医学论文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医学科学水平和工作风貌,更能反映出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摆在每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大家的医学论文咨询水平,本文重点介绍医学论文咨询必备的五个方面。
第一:思想性 医学论文是专业性、探索性很强的文章,它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具体讲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然而,医学论文同样要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科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 同时,在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要遵守国家法令,执行著作权法、保密和技术专利等有关规定。做到尊重科学,讲究道德,反对作假,反对剽窃。让医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如其人”;所以,医务工作者有了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主题,有了好的主题才会有好的结论,最后才会有好的论文发表。
第二:创新性 科学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会进步,医学科学也不例外。 所谓“创”,是指医学论文所报道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的“发明”、“创造”,而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 所谓“新”,是指医学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的,即指医学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 此外,即所谓推广性课题研究:在此类研究当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他人课题或研究,应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作者应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产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技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才会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成就。如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以及老药新用,古方今用等项目,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的推广应用性课题。
第三:科学性 衡量医学论文水平的首要条件是论文的科学性。在评价医学论文时,主要看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资料是否完整可靠,依据是否准确并符合统计学要求,结果是否科学严谨,结论是否妥当并有充分依据等等。 医学论文咨询的科学性,具体包括“三严”和“五个体现”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撰写医学论文,必须贯彻“三严”精神。 众所周知,按医学论文来源分类:
(1)、分为原著(包括论著、著术及短篇报道)和编著(包括教科书、参考书、专著、文献、综述、讲座、专题笔谈、专题讨论等)两类;
(2)、按论文咨询目的分类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
(3)、按医学学科及课题性质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康复医学等四类;
(4)、按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实验研究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实验研究论文、资料分析论文、经验体会论文五类;
(5)、按论文的论述体裁分为:论著、文献、综述、述评、讲座、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和医学科普论文等。
所以,作者必须根据自己研究工作和研究资料的内容,选择相应体裁的论文表达形式。1、坚持严肃的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医学工作者只有思想端正,对待科学严肃认真,不夸大其词,不掺杂水份,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2、坚持严谨的学风:如果没有严谨的学风,心浮气躁,沉入不到你所从事的研究当中去;或者被别的议论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实验过程,均难以得出正确的3、坚持严密的方法:每一项实验或者临床观察,均应有严密的计划和步骤。在应用严密的操作和相关的程序当中,更不允许随意更改自己的科研设计和论证。 所以,一篇好的医学论文诞生,既要有好的选题,好的设计,又要有具体的实施和认真的总结,作者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到“严肃、严谨、严密”。有的人临时想写一篇论文,平时没有选题、没有设计、没有素材、更谈不上积累,怎么能临时写出论文呢?所以,医学论文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来不得半点虚假。 第二方面:撰写医学论文必须具有“五个体现”
1、体现真实性 医学论文必须取材可靠,有原始资料和记录,实验结果务必忠于事实和主题,无夸大之处,更不能因实验数据与设计有出入而轻易改变程序和操作方法。当你做出的实验失败了,只要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你同样可以总结出有价值的论文,同样可以发表。你的论文告诉后来的研究者,在此课题研究的某一个方面上道路不通;它的意义也就是为后来的研究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宝贵的时间。
2、体现再现性 医学论文报道临床或实验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其所采用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以及得出的结果,都必须经得起他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同条件下的重复,并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例如,我国有的医学论文虽然发表了,但别人重复不出你论文当中的结果,这样的医学论文没有任何价值。再如,我国医学工作者的医学论文寄到国外医学杂志发表时,其杂志社均有严格的审编过程,必要时有相应的机构再现你的论文结果,考察其可靠程度,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发表。
综述范文
学校代码:{临床综述范文}.
学 号:
毕业论文
题目: 中药抗病毒的研究与应用
作 者: XXX
专 业:
班 级:
指导老师: XXX
年 月 日
目 录
摘 要„„„„„„„„„„„„„„„„„„„„„„„„„„2 关键词„„„„„„„„„„„„„„„„„„„„„„„„„„2 前 言„„„„„„„„„„„„„„„„„„„„„„„„„„2
1 作用机制„„„„„„„„„„„„„„„„„„„„„„„„2 2 常用抗病毒中药„„„„„„„„„„„„„„„„„„„„„2
2.1 金银花„„„„„„„„„„„„„„„„„„„„„„„„2
2.2 黄芪„„„„„„„„„„„„„„„„„„„„„„„„„3
2.3 连翘„„„„„„„„„„„„„„„„„„„„„„„„„3
2.4 黄芩„„„„„„„„„„„„„„„„„„„„„„„„„3 3 临床应用„„„„„„„„„„„„„„„„„„„„„„„„3
3.1 抗肝炎病毒„„„„„„„„„„„„„„„„„„„„„„3
3.2 抗呼吸道病毒„„„„„„„„„„„„„„„„„„„„„4
3.3 抗艾滋病病毒„„„„„„„„„„„„„„„„„„„„„5 4 小结„„„„„„„„„„„„„„„„„„„„„„„„„„6 5 参考文献„„„„„„„„„„„„„„„„„„„„„„„„6 6 致谢„„„„„„„„„„„„„„„„„„„„„„„„„„7
中药抗病毒的研究与应用
XXX
( XXXXXXXX)
摘 要 病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病的病原体,一旦感染。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药抗病毒的研究一直是药学界瞩目的课题之一。目前,已从中药中筛选和寻找到了一些高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发挥着独特的疗效。
为此对中药抗病毒的研究与应用进行论述和探讨。
关键词 中药 抗病毒 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
前 言
随着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大,证实一些中药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对病毒具有多重作用、很少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优势。从传统功效看,以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居多,如板蓝根、柴胡、黄芪等;从有效成分看,有生物碱(如黄连、苦参),黄酮(如黄芩),有机酸(如金银花),挥发油(如连翘),多糖类(如红景天)等,尚有含有蛋白质、酚、醛、氨基酸等有效成分的药物,在临床使用中证实都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临床综述范文}.
1 作用机制
目前据各种资料及临床使用证实,中药抗病毒疗效显著,抗病毒谱广,毒副作用小(主要指全身用药无明显的组织细胞毒性,无致畸、致突变作用,无免疫抑制、骨髓抑制作用),无耐药产生,且大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其抗病毒机制有如下几点:一是直接杀灭抑制病毒;二是抑制和阻止病毒的复制;三是延缓病毒所引起的细胞病变;四是提高宿主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抵抗病毒能力;五是诱生干扰素和加强干扰素诱导作用。
2 常用抗病毒中药
2.1 金银花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主治温病热入气分或营血,身发斑疹,热毒痈肿疮毒。现代研究发现,其所含成分氯原酸等有机酸及黄酮类物质,是其主要的抗菌有效成分。金银花水煎剂(1∶20)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培养上,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发生,并有一定的抗炎解热、抗内毒素作用。此外,尚能促进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表明本品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目前,除作汤剂应用外,其主要制剂银翘散、银翘解毒丸、抗病毒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针临床多用,效果显著。
2.2 黄芪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1984年候文德等报
道黄芪水煎液对VSV、Sindbis病毒、流感病毒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VSV在鸡胚细胞培养上的繁殖平均可抑制10倍。现代研究认为,黄芪抗流感病毒作用,系能提高机体诱生干扰素能力,可促进小鼠对病毒诱生干扰素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繁殖。易患感冒者,在服用黄芪后,可明显提高白细胞对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对提高抗流感病毒能力,减少感冒次数,有一定作用[1]。
2.3 连翘
连翘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治温病初起发热恶寒,热入营血致高热烦躁,及热毒痈肿疮毒等。连翘提取物具抗科萨奇B5、科萨奇B3V及埃可等病毒作用。科萨奇B组病毒是引起心肌炎的原因之一,张炜等[2]比较连翘、寸冬、双花、山豆根4种中药的水煎剂抗科萨奇B组病毒的活性,以连翘为最佳。另外,鸡胚体外试验证明,连翘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鼻病毒17型等也有抑制作用[3]。
2.4 黄芩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其所含黄芩苷,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纯度可>99%。黄芩素具有广泛抗病毒作用,进来研究认为可以抗艾滋病病毒(HIV)[4],能诱导感染HIV的细胞凋亡。黄芩苷在低于细胞毒浓度时可抑制T细胞和艾滋病病毒,在HIV-1被细胞吸附之初,可阻止其复制。 3 临床应用
3.1 抗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高发病,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中药制剂有用五味子、丹参、灵芝、柴胡等药研制“五灵丸”,由木鸡、核桃皮等组成的“复方木鸡冲剂”等,而已经研制与开发的中药制剂有积雪草、黄芪制成的肝康口服液,由苦参、大黄等经提炼而成的苦黄注射液,由虎杖、手参掌等30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抗乙肝散等临床疗效确切,抗病毒作用强的一系列药物[5] 。朱宇同[6]等提到苦味叶下珠具有明显的抗肝炎病毒的作用,并提出了确定其有效抗乙型肝炎病毒(HBV) 单体以及联合用药以提高抗HBV疗效,可能为乙肝防治发挥更好的作用。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疏肝化瘀中药对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为调
节机体免疫系统,改善免疫功能,依靠机体自身的抗病毒能力而达到治疗目的。如人参、党参、灵芝等具有免疫促进作用,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诱导干扰素的生成增加;香菇中的香菇多糖和猪苓中的猪苓多糖,可激活NK细胞,增强抗体依赖性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诱生干扰素,并对表面抗体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冬虫夏草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肉桂、仙茅,菟丝子、锁阳等都有增加B细胞功能,提高免疫球蛋白活性等作用;玄参、天冬、麦冬等则可延长免疫球蛋白的T1/2;黄芪、柴胡等可影响细胞因子,提高白细胞介素的活性[7]。
3.2 抗呼吸道病毒 目前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仍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抗原变异是流感病毒最显著的生物学特征,与流感周期性爆发和流行,以及流感的预防和治疗密切相关。银翘解毒片、复方银黄口服液、清开灵、双黄连、板蓝根冲剂、大青叶口服液、抗腮腺炎针等中成药和复方制剂,经过临床及实验室观察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8],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体外抗病毒实验,表明其对流感病毒和RS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9]。喉肺清口服液具有显著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型作用,可显著减轻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病变,分别降低流感病毒A1型及A3型的肺指数[10]。
朱宇同[11]等以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小鼠为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筛选出有效防治流感病毒的中草药,对云南省的34种中草药提取物得抗病毒作用进行筛选,发现平盖灵芝提取物对感染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已经分出灵芝菌丝,以备大规模发酵生长,可望对人与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防治发挥作用。胡克俭[12]等在经过提取的连翘酯苷的抗病毒研究显示对合胞病毒。腺病毒3型、腺病毒7型、科萨奇B组病毒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石钺[13]等报道银翘散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从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分离得到6种黄酮类成分,提出黄酮类成分可能是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在蟾毒内酯抗病毒的实验研究[14]中显示蟾毒内酯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尤其对呼吸道病毒的抑制作用最强,可能对急性咽喉炎等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3 抗艾滋病病毒
医学综述格式
年硕士研究生综述格式要求
一、综述内容(5000字左右)
1、立题依据
2、目前国内外研究背景及趋势
3、通过综述,你认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4、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二、格式
1、封皮格式见下页
2、A4纸,除封皮外一律双面打印,装订线在左侧,装订要整齐
3、中文为宋体,西文为times new roman
4、字体大小如综述格式演示中所示(见下页),正文及参考文献正文小四号字
5、多倍行距,设置值选1.25(格式——段落——行距、设置值)
6、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近五年的文献不少于25篇,外文文献不少于1/3,文献格式见下页
7、参考文献在文中以上标形式标注(格式——字体——上标)
********第*临床医学院
研究生综述
题目:
姓 名
班 级
专 业
导 师
综述
*****************************
**************(小二)
*****综述 *******审校(小四)
1.********(小三)
1.1 ********(四号)
1.1.1 ********(小四)
1.1.2 ********
1.2 ********
1.2.1 ********
1.2.2 ********
2.********
2.1 ********{临床综述范文}.
2.1.1 ********
2.1.2 ********
2.2 ********
2.2.1 ********
2.2.2 ********
参考文献
例如:
[1] Keamey PM,Whelton M, Reynolds K,et al .Global burden of hypertension analysis of
worldwide date.[J]Lancet,2005,365:217-223.
[2] 麦劲壮,刘小清,邓惠红等.广东省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J].岭南心血管病
杂志,2003,9(1):9-13..
注:
第一版应省略
护理学综述论文范文
姓名:
学校:
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 ]
【摘要】深静脉置管以其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是一条安全、可靠的血管通路等优点,在输液、输血、血液透析、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控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护理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临床应用、并发症及护理
临床应用
1.用于重症抢救或大手术患者 此类患者,治疗时间长、输液量大、使用药物种类多,3-5天血管即变硬成条索状,点滴不畅。深静脉血流量大、药液很快被稀释,避免了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而至的静脉炎,且液体滴入顺畅。金永红等报[1]告用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股静脉压力,对于判断慢性右心功能不全和血容量不足提供可靠依据;马龙等[2]采用深静脉置管直接注入大量液体进入血循环,满足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的治疗需求。
2.作为血液透析的通路 林晓燕[3]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置管管腔的无菌和皮肤隧道开口的清洁干燥,可使其保留时间延长,加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血流量大、不增加心脏额外负担等优点,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过度肥胖等难以耐受内瘘或内瘘失败者有很大的优势;黄新武用[4]深静脉留置套管针取代近年采用Quinton-mahurlar双腔导管,留置深静脉进行血液透析,
血流量充分,取材方便,无血流动力学紊乱,不易发生堵管、血肿及感染,且拔管易止血,可反复使用,是紧急血液透析时较好的选择。
3.用于癌症化疗 肿瘤患者由于反复化疗、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反复穿刺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药物外渗、静脉穿刺困难、静脉炎。段小芳等[5]对25例肿瘤患者行PICC穿刺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了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邱萍等[6]采用经锁骨下路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1.8%,低于以往报道23.6%.
4.用于各种引流 留置导管质地柔软、组织兼容性好、刺激性小、操作简单、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亦可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并可多次腔内直接给药[7]。王翔等[8]以类似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留置钢丝,循导丝置入16G深静脉留置导管约15cm,退出导丝。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导管纤细、柔软,刺激性小,即使碰到心肌,也不会损伤心肌,不会引起心律失常,并能及时排除心包积液。黄新武[9]采用深静脉留置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方法简便,血管损伤小,导管弹性好,患者改变体位或离床活动不引起起疼痛,不影响引流。解志贤等[10]报道,应用静脉留置针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放水,治疗效果较满意。
5.用于静脉高价营养 深静脉置管与周围静脉穿刺比较,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注速度快、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等优点,可适用于无法从胃肠道吸取食物者或大量液体丢失需要补充高浓度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高热量、高营养以及电解质者。
6.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心脏临时起搏 梁金华[11]报道深静脉
留置导管可沿导管插入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直接测定各个部位的压力、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计算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协助诊治,还可用于各种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在心脏停搏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沿套管插入临时起搏器进行临时起搏,挽救生命。
并发症及护理
1.穿刺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
a.心律失常 是深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引导钢丝进入血管过深、钢丝远端刺激心房、三尖瓣环、心室所致。蒋逸风等[12]报道在行锁骨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导引钢丝进入10cm即成功置管,一般不会出现心律失常。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回抽钢丝后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张兰菊[13]认为是置管后导管刺激窦房结诱发心律改变,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置管因路径较头颈脉短,在测量置管长度时,应考虑不同穿刺血管的因素。
b.误穿动脉 误穿动脉是锁骨下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由以下原因引起:技术不够熟练经验不足,进针角度过大或过深;患者肥胖;穿刺部位手术史或疤痕;同一部位再次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均有可能增加误穿动脉的风险。张海燕[14]采用上位穿刺法以胸所乳突肌锁骨头与锁骨所成夹角之角平分线距角顶点1.0~1.5cm处,针与额平面为10°~15°角,进针方向指向同侧胸锁关节,进针深度2~4cm,置管成功率高,易固定。另外,中心静脉解剖位置异常也是造成误穿动脉的原因之一。梁莉等[15]的经验是,如考虑可能存在血管畸形,应该在
B超引导下置管,了解中心静脉是否变异,5%-10%的患者可能出现颈内静脉位置和结构的异常,反复盲目穿刺容易损伤静脉及邻近的颈内动脉和股动脉。
c.气胸 进针角度过大或过深,则易刺入胸膜和肺组织,导致气胸。少量气胸(肺压缩少于20%)可在几天内自行吸收,不必处理,量多时应行胸腔闭式引流[16]。曾成[17]认为发生气胸后,患者采取半卧位、吸氧,并稳定患者情绪,床边射片,如气胸量少,可自行吸收。
2.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
a.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如无不明感染灶而发生的高热、寒战或导管置入部位红肿、触痛,应考虑由导管引起的感染。王俊英等[18]认为感染的途径是细菌通过导管外、导管内、经管输入的液体及血液进行传播;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是预防,操作前严格培训,严格消毒,备皮时为防止剃须刀划伤皮肤,采用剪刀剪除毛发。林风辉等[19]报道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高龄、营养不良、危重病、糖尿病、免疫抑制疾病等内在因素及医生操作水平、操作环境、入住危重病房时间长、置管时间、置管后护理等外在因素;并表明,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低于颈内静脉及股静脉。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应做到如下几点: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经皮肤隧道侵入;尽量选择经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股静脉置管;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细菌侵入;导管定期用肝素液冲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缩短重症病房的住院时间;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使用透气的辅料覆盖,保持局部干燥。潘斐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