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题目 点击: 2012-03-09
广州市2016届高三历史1月模拟试题(含解析)
广州市2016届高三历史1月模拟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 (48分)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
A.扩大了地方权力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巩固了西周统治 D.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分封制。根据材料“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AB不符合材料意思;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25.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加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唐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人口增加
26.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宋佛道盛行,程朱理学初创,只有狠批才能让自己的学问被人认识,到了南宋时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
27.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 “直接由皇帝军机处”,毫无疑问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28.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
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C.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 D.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在华销售不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使西方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C不正确;D项不符合材料。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9.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
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可以得出,这时期向西方学习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主要内容,从而得出这一现象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AB不学西方的政治制度;D项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所以答案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时期
30.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937年8月”“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中可以看出,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9月;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31.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C.“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1963年”这个时间点可排除BC项;B.“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 D.“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
从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一直存在,C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所以答案选A。{2000美国政府工作报告}.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八字方针
32.随着雅典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
A.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
C.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些公共空间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说明了雅典在逐渐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33.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由此,英国
A.颁布了《航海条例》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B.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 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D.组建了垄断性贸易公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17世纪;B是18世纪初;C项19世纪中期;D项19世纪末。根据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可知,C项符合材料。所以答案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34.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答案】B
【解析】
D.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重视与苏联对抗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这体现了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所以答案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 35.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1966年,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三大上指出苏联正在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这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
A.否定了改革的必要性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苏联正在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赫鲁晓夫改革还是勃列日涅夫改革,都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A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所以答案选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第Ⅱ卷 (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5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B.坚持以农业改革为重点 D.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
论美国政府的特点和启示
美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和启示
论文摘要:美国的公共管理制度有其显著特点,分析并揭示美国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主要方式和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借鉴美国经验,是促进我国政府公共管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美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
公共管理,是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一套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安排。从基本要素看,包括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和管理的方式三个方面;从内在关系上看,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三个利益关系的管理与协调。具体把握美国公共管理的特点,应该从美国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非赢利组织等四个方面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政府与政府的关系:分权管理、自主管理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实行三级政府架构: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其中地方政府包括县、自治市、乡镇、学区及各种特区共5种类型。美国政府与政府的关系具有三个特点:
1.联邦政府的分权管理。美国政府权力一分为三,即立法、司法和执法,并用宪法这一国家大法将各自的权力定义下来。立法权力被赋予国会。国会有铸造钱币,维护军队,对外国宣战,规制洲际和国际商贸,联邦税收和支出政策等权力。行政权力被赋予总统。总统是武装部队的三军总司令,有权否决国会的有关提案,在获得参议院批准的条件下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联邦法官或任何国会设立的政府官员,每年对国会作年度工作报告,给国会提交议案,监督法律的忠实执行等等。司法权力被赋予联邦最高法院和它的下属法院。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在对宪法精神有争议时提供对宪法的权威解释,裁决政府的法律或行为是否违反宪法的精神。它是美国政府各个分支,包括州与地方等之间争端的裁判员,是许多重大问题的终审决定机构。在这样一个三权分立的体系内,每一个权力分支都按照给定的功能独立运行,但同时,又在权力的使用方面受制于其它两个体系,形成互相制衡的格局。
2.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分权管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是联邦关系,这种联邦关系有这么儿个特点:一是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州政府不得已而让渡出来的,其权限分配由宪法明确界定,采取列举制,把联邦拥有的权限一一列举出来,凡没有列举的权力都不是联邦的。联邦政府主要负责以州政府无法单独行使的职能,如国防、外交、货币银行、出人境管理、对外贸易、邮政及有关国家经济社会管理有关事务。二是州政府的权力宪法也有明确界定。宪法中没有明确赋予联邦政府但也没有被明文禁止的政府权力,归于州政府或者人民。三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各自在其管理的领域拥有最高权力,都拥有自己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地方政府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联邦政府对州政府、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控制是通过联邦法律和公共财政拨款的附加条件来实现的。四是州政府大致按照联邦政府的构架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州政府基本上都设立了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州长有权任命州政府各部的首长等高级官员,但州的一些重要官员如检察长、州务卿、州司库、审计长等,却不是由州长任命,而是分别由选民选举产生。因此,他们不对州长负责,而是与州长分享行政权,从而限制了州长的任命权和免职权,大大削弱了州长对行政的控制力。
3.地方政府的自主管理。美国地方政府数量庞大,有3千多个县、2万多个市、1.7万个镇(在行政上不属于某一市或县管辖而作为综合管理的地方政府),1.5万个校区(校区的职能就是提供公共教育主要是小学和中学教育),3万个特别区(如灌溉区、公园区、消防区、水管理区、土壤保护区、公墓管理区、卫生区等等)。地方政府它们都是相互独立的自治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主管理。一是经州宪法授权享有更大的决策权和灵活性。有的州还把地方白治的原则写进了州宪法,限制州议会和州官员干预地方的权力,形成所谓立宪地方自治。二是在组织运行方面普遍采用公司制管理。美国政府的治理结构几乎是复制了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美国的市大多实行市议会经理制,县也模仿市经理制实行县议会—行政经理体制,特区、学区更是实行董事会制或委员会制。在美国地方政府中,选民、市长或市政经理(行政长官)、市政理事会(立法机构)也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由此形成了合理的政府治理结构。三是居民广泛参与地方政府管理。在地方政府,有一套决策参谋班子,他们是不拿报酬(或只有少量补贴)的市民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理事会和委员会,他们对政府决策起参谋和咨询作用。如得克萨斯州库帕斯克里斯蒂市实行的“市政议会十市政经理”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市政议会和市长一起制定政策和决定什么事情要做,由市政经理及其行政机构来执行。在市政议会下面,设有51个专门的理事会和委员会,共有500多名市民作为志愿者为立法机构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二)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创造环境,引导发展
1、扶持中小企业培育市场主体。美国拥有大量的小企业,其产出占美国除农业以外全部产出的一半,雇用了政府以外约一半的劳动力,创造了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包括政府部门)的60-80%。为扶持小企业发展,解决资金、技术等诸多的制约,政府于1953年专门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mallBusiness Administration),对小企业的利益给予保护、援助、指导和扶持,政府拨出专款予以支持。1953年以来,通过发放贷款、研发资助、政府采购等措施,有 2000万家小企业得到过小企业管理局的帮助。
2.反垄断维护自由竞争。1890年,在平民主义者的强烈呼吁下,美国国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谢尔曼法》,并作为母法,与1914年国会通过的《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一起,构成了美国反垄断法的基础,对维护经济自由和自由经济体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11年,美最高法院宣布,美国烟草公司和标准石油公司因“欺行霸市”,违反了反垄断法,命令两公司立即解散,各自拆分为若干独立的公司。1984年因AT&T几乎垄断了美国的州内、州际和国际电话业务,为打破垄断,美国政府将其一分为八。1994联邦政府指控微软公司以其技术优胜与PC机厂家签定了特殊合同条款,伤害了
计算机市场上的竞争机制、消费者的利益以及技术创新活动,把微软告上了法庭。这种反垄断,很好地保护了竞争,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3.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企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些领域如水电煤气和交通运输等大都耗资巨大且私人资本不愿涉足,于是,美国政府对这些领域进行了巨额投资。比如:在电力方面,美国政府投资建设了大量的核电站;在交通方面,美国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投资补贴加快了高速公路的建设;在跨区域大型基础设施方面,联邦政府则采取统一规划、直接管理的方式,组织兴建了田纳西流域综合治理的跨区工程;在区域开发方面,联邦政府组织了阿巴拉契亚山区的开发,打破了行政区划,实现区域综合治理;在科研方面,有资料显示,在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研发投资中,1997年以前联邦政府占50%以上,美国政府对于研发这种投资量大、风险高、私人顾虑多的领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三)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保障权利、激发活力
1.保障基本权利。美国人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公民让渡出来的。1891年通过的((公民权利法案》规定人身自由、言论 自由、信仰自由、拥有财产的自由等与个人自由相关的基本权利是不可让渡的,政府不能剥夺。
北京二中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试卷
北京二中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试卷
政治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要求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之同步进行。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又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认识是
A. 政治对经济有决定作用 B. 政治根源于经济,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
C. 经济对政治起决定作用 D. 政治与经济不可分割
2、我国人民之所以享有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归根到底是由于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人民在政治上真正实现了平等
C.人民在经济上实现了平等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3、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人民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提请代表讨论、审议并通过。这一情况表明
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
B.全国人大是法律监督机关
C.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与最高行政机关之间分工协作
D.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在近代国家中,一般说都没有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暴力机关,国家机关设置的依据是
A.国家在不同范围的职能 B.国家权力集中的程度不同
C.国家行使职权大小不同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5、我国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森工企业变砍树为种树。135个重点森工企业和长江、黄河上游重点地区、地方森工企业的近百万职工转产。这表明我国政府在
A.保护自然环境,维护国家的安全 B.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生态平衡
C.调整经济结构,管好国有资产 D.安排下岗工人,利于安定团结
6、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能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下面属于人民直接管理社会或国家事务的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③信访制度④职工代表大会制度⑤城市居委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表明我国的{2000美国政府工作报告}.
A.国家主席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B.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国家主席可以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D.国家主席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重要地位
8、“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制度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的改变而改变。”上述这“两个不改变”说明
①要按法律工作,而不按领导的指示工作②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权威③“法”大于“权”④制度和法律确定后,领导人就不应该改变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9、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住澳门部队正式担负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防务。这说明
A.国家防务权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B.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的钢铁长城
D.国家的统一,必须有人民军队做保障
10、据国家教育部有关官员透露,今后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科目实行3+X制。国家将先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国家教育部对高考科目进行重大调整属于
①国家对内职能②国家权力机关履行的职能③国家行政机关履行的职能④国家社会管理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人民代表受人民的委托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按照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是 ①立法权②发言、表决权③任免权④质询权⑤提案权⑥决定权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⑤④ D.①③④⑤
12、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整顿基层组织,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逐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突出进展。村务公开制度
A.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B.是农村村民实寿自治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有效形式
C.说明在我国农村人人都有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D.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
13、英国是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这种政体特点是
A.政府由君主产生但对议会负责
B.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有时有实权
C.政府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14、今年8月底至9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赴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城市居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这表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代表人民当家做主的机关
B.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代行其职权
C.人民代表大会对法律的实施有监督权
D.关心基层民主建设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
15、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攸改公路法的决议草案在投票表决时,因一票之差没有被通过。其原因是人大常委会普遍赞同交通和车辆实行“费改税”的改革,但对草案中的实施方案感到不够完善。这件事表明
A.全国人大可以行使立法权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的监督
D.人民当家做主都是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16、公民在依法纳税的同时,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这表明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根本一致的④公民应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17、“政党是当代世界较为普通存在的政治现象,现代国家一般都由政党来领导国家政权。”
这说明
A.任何国家都存在政党 B.政党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C.政党与国家政权有密切的联系 D.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18、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前提是
A.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必须以宪法为活动准则 D.坚持共产党领导
19、江泽民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会上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持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中国共产党人把治党与治国联系起来是因为
A.政党与国家政权关系十分密切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
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D.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我国国家的性质是一致的
20、“法令行则国治过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在依法治国中,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搞好立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B.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摇摆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D.公民要遵纪守法
21、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这是因为
A.我国是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
B.宪法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制定的
C.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
D.宪法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22、美国政府在一份世界宗教报告中,把中国依法惩治犯罪分子说成是“干预宗教信仰自由”和“压制宗教团体”。美国国务院在中国宗教问题上的荒谬在于
A.不懂得中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个人私事{2000美国政府工作报告}.
B.不懂得中国的宗教采取自主、自办的方针,宗教是中国的内部事务
C.不懂得宗教的信仰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D.把宗教信仰与司法混为一谈
23、我国在政治上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的同时,一直致力于缩短他们与汉族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遗留下来的差距。目前通用的30多种少数民族文字以全部实现电脑录入,并与汉字、西文混合编排。这一事实说明
A.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高度自治权
B.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差异即将消失
C.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与政策得到了真正的贯彻
D.我们坚持民族平等原则,落实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
24、2月18日国务院发表《中国人权发展50年》白皮书指出:“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各种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院校74所。各教都各自出版经典、书刊,其中仅《圣经》的印数即达2000万册。”这说明
A.我国国家保护宗教活动
B.我国鼓励和支持群众的信教活动
C.我国的宗教组织可以向社会出版和发行宗教刊物
D.国家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27分)
25、恩格斯说: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君主制下差。这说明
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2000美国政府工作报告}.{2000美国政府工作报告}.
B.国家的产生和存在同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分不开的
C.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着国家性质
26、必须在议会竞选中获胜才能上台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是
A.总统共和制 B.议会共和制 C.民主共和制 D.议会君主立宪制
27、经过三年的努力,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过去庞大的部门已经缩减,全国50%的机关干部已待岗分流。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角度看实行机构改革有利于
A.国家机关反复倡廉,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B.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铲除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28、自我国194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由于第四套人民币在纸质、防伪与机读性能等多方面均有不足之处,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建国50周年的时候,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从政治常识的角度上述情况表明
A.国家在行使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
B.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C.新纸币的发行说明科学技术已进入到货币发行领域
D.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9、1999年1月5日,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察局挂牌成立,着标志着我国专门打击走私犯罪的执法队伍――海关缉私警察正式成立。这说明
A.经济越发展,经济犯罪越严重
B.依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是我国国家的重要职能
C.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D.维护社会的稳定是深化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0、1999年1月2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通过有关“居住权”问题的判决,其判决违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5月2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请求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有关基本法中的有关“居住权”问题做出解释。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提交的关于香港特区政府请求对香港特区基本法中的“居住权”问题的解释。根据这个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民,包括香港永久性的居民在内地所生的子女,进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如未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应的批准手续,是不合法的。这表明
A.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B.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我国实行“一国两制”,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受中央政府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机关
D.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
3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活动的政治基础”。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有共同的纲领和奋斗目标
B.民主党派的一切活动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共同任务是实现共产主义
D.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
32、我国每年3月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商讨国家大政方针。两会的共同本质是
A.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是民主选举产生
B.都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C.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
33、列宁说:“如果不保证每一个民族在经济上、生活上具有较大特点以及具有特殊的民族成份区域享受这种自治(即区域自治),那就不可设想有现代的真正的民主国家”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A.在民主制的国家里各民族都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保证每一个在经济上和生活上有较大特点的民族实行区域自治是民主制的重要内容
C.实行民主制的国家,应该保证每个民族有平等的权利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用和平方式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决不是对付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结合政治常识的有关内容说明我们党和政府为什么既要努力促成和平统一,又不承诺放弃和使用武力?
35、据统计2000年我国人口将接近13亿,国家每年用于新增人口的费用占当年国民收入的25%,给资源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我国的各类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人均占有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水资源为便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而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已下降到1.19亩。
近年来由于二氧化硫过度排放和人为破坏使生态环境恶化,江河泛滥、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行使那些国家职能?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仅做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6、民主就意味着平等。
37、在我国,人民代表都是每个公民直接选举并出来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题16分,39题19分,共35分。其中第38题设置2分综合评价分,用于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8、对于腐败,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坚定不移,毫不手软。早在1926年,中国共产党就颁发了《关于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此后从未停止过铲除腐败的斗争。执政之后,从开国反腐第一大案――对刘青山、张子善处以极刑,到刚刚结束的对成克杰的审判,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把反腐倡廉作为治党立国的根本。
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久除不尽、甚至愈演愈烈的新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再三告诫全党:“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从严治党。如果治党不严,纪律松驰,组织涣散,发展下去不是没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啊!„„”。
日前结束的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传来消息,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等五部委从明年起将组织力量进行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任审计试点,以从更高层次遏制腐败,打击经济犯罪。
结合政治常识有关内容联系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从立国根本和亡国的高度认识反腐败的重要性。
从党的建设的角度谈谈你认为当前应如何从严治党,反腐倡廉。
39、材料一: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西部大开发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东南沿海要较快地发展起来”和“拿出来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向第三个战略目标迈进的时候,党中央提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美国政府有多大
马欣原:美国的政府到底有多大
——兼与陈志武教授商榷
马欣原
在当前中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诸多积弊和问题有待解决,但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论证应建立在正确的数据基础之上,否则讨论将被带向一个错误的方向,不利于揭示本质问题,不利于公共财政改革的顺利开展
2月23日《经济观察报》刊登的陈志武教授的《我们的政府有多大》一文中,陈教授将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的规模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了中国政府规模“相对远大于美国政府”的结论,但其所引用的几个关键的美国方面的数据均有误。在3月6日发表于《南方周末》的《新形式的“国进民退”不利经济转型》和3月24日发表于《上海证券报》的《国民财富纵横谈》两篇文章中,陈志武教授再次引用了这些错误的数据。而正确的数据显示,中国政府规模“相对远大于美国政府”这一结论并不能得到支持。
美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高于中国
首先,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07年三季度,美国政府财政收入(年化数据)为
4.2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应为30%,而不是陈教授文中计算出的“18%”。其文中忽略了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仅以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作为中国财政收入的参照,这不够准确,因为中国“5.1万亿元”的财政收入是包含了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总财政收入。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三季度,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入为2.7万亿美元,占GDP的19%,州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为1.9万亿美元,占GDP的13%(由于联邦政府对州和地方政府存在转移支付,因此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要稍小于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加总)。因此,相对于中国财政收入占GDP21%的比重,美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其实是高于中国的,而不是相反。
美国财政收入占可支配收入之比为41%
其次,陈教授文中在计算美国财政收入占可支配收入之比时,分子和分母数据均用错,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07年三季度,美国的可支配收入(年化数据)为10.2万亿美元(2007年四季度为10.3万亿美元),陈教授文中所引用的“8.4万亿美元”可能是误用了实际可支配收入数据(2007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年化数据均为8.7万亿美元)。由于实际可支配收入是以2000年价格统计的,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因此是不能和以现价统计的财政收入进行比较的,这样,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正确比重应该是41%,而不是陈教授文中计算出的“四分之一”,中国和美国这一比重的差距只有7个百分点,而不是陈教授文中所暗示的19个百分点。按美国总人口3亿计算,美国政府开支需要1.23
亿美国人的可支配收入来支持,而不是“8500万”。
如果考虑到美国和中国人口产业结构的巨大差异,使用家庭可支配收入计算政府规模,并不具有建设性。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领先于中国,农民的家庭收入也远高于中国。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07年美国农户的平均家庭收入为8.4万美元,连续11年超过全美平均家庭收入。同时,尽管美国农业发达,但农业人口却很少。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2006年,美国农业人口仅仅210万人,占总人口的0.7%。 因此,不论是从人口产业结构还是从农业生产效率看,中国与美国都存在巨大差异。陈志武教授选用家庭可支配收入,尤其是用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与政府财政收入之比这一指标来比较中美两国政府的规模,忽视了这些差异。在这种前提下进行的比较,得到的必然是悬殊的数据,但对于论证政府规模谁大谁小没有实质意义。
使用不可比的指标进行政府规模的比较,在2005年曾有过先例。当时选用的指标是“官民比”,即政府就业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对于美国1:94的“官民比”,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政府规模大于美国,支持数据是1:26、1:34等中国的“官民比”;另一派学者则计算出中国“官民比”为1:198,并据此认为中国政府规模小于美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计算结果的不同,根本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不同:美国的“官”不仅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雇员,还包括公共服务部门的就业人员,如教师、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警察、消防员等;而我国,不论是国家公务员,还是国家统计局指的“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从业人员”,还是国家财政部指的“财政供养人口”,都与美国的统计口径不统一。数据的不可比,最终导致在中美“官民比”谁更高、政府规模谁更大这些问题上,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财政支出比率是衡量政府规模的国际通用指标
实际上,在公共经济学中,衡量政府规模的国际通用指标是政府支出与GDP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比率。与财政收入指标相比,财政支出更能反映政府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资源规模;与“官民比”指标相比,财政支出比率更合理,因为政府就业人员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工作效率的变化或人员素质的变化引起的,用它来衡量政府规模并不审慎。
那么,按照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一国际通用指标,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谁的规模更大呢?
根据中国财政部的数据,2007年,中国财政支出近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0%,这一水平是自1994年财税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而美国2007财年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约32%,其中,仅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就达到20%。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占美国财政支出的近三分之二。白宫预算管理办公室2008年2月4日发布的《2009财年政府预算》预测,2008财年和2009财年美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还将继续上升,分别达到20.5%和20.7%。 因此,从财政支出与GDP的比重来看,美国政府的规模远大于中国。然而,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美国的政府规模并不算大的。
根据经合组织(OECD)2007年发布的数据,如果将2006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那么,在构成经合组织的30个国家中,美国与希腊并列倒数第6。高福利国家,如瑞典、丹麦和法国,2006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5.5%、51.4%和53.4%。对于政府规模的差异,OECD曾在1991年将其归因于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不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并不是一个恰当的参照系。
总之,按照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一国际通用指标,美国的政府规模大于中国。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政府规模是大还是小:美国政府比中国政府规模大,财政开支远比中国多,但政府只负责预算的起草、提交和执行,另有专门机构负责修改、批准预算并监督预算执行,政府的权力因而被有效地制约;与之相比,我国政府虽然规模较小,但财政收支的权力没能受到有效的制约,而不受制约的权力是最有“规模”的。
固然,在当前中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诸多积弊和问题有待解决,但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论证应建立在正确的数据基础之上,否则讨论将被带向一个错误的方向,不仅不利于揭示本质问题,反而可能会导致一些深层次的话题,如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财政支出结构的转变、预算管理透明化等被掩盖,不利于公共财政改革的顺利开展。(作者为经济学博士。作者单位: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来源日期:2008-3-25 本站发布时间:200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