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题目 点击: 2017-12-02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雪
1. (1) 蜡(2) 裹(3) 烧(4) 逊2. (1) 宋 题目 词牌名 北方的雪景 历代的英雄人物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成吉思汗 (3) 《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文学才华(这里用文学才华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文采(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望。长城、黄河、群山、高原等景观。表达了词人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时的豪迈情怀。 5.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惜”字定下了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包含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惋惜之情,为后文引出“今朝”的“风流人物”设下铺垫。 6.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表达了词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7.形象传神地写出冰封雪盖的北国雪景以及这些景物的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势,并赋静态的景物以动态。 8.虚景。示例:等到天晴了,红红的太阳照耀着白白的雪色,就像一身红装被素白裹着,两相映照,格外艳丽! 9.雪里行军情更迫雪中行军红军战士行军的昂扬斗志和雄壮军威 10.风卷红旗过大关实 11.略 12.示例:词中的评论既肯定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又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历史书上的表述略。
2雨说
1. (1 ) 圃 (2) 锢 (3) 嚷 (4) 蓑 (5) 膏 (6) 概 2. (1) 指说话时声音、语气很轻很细,温柔亲切。造句略。
(2) 如同油膏一样湿润。造句略。 3.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4.它展示着获得了思想解放的胜利的姿态,显示着饱满的力量,尽情地闪耀着独立自主意识觉醒后的光芒。 5.在这棵向日葵胜利与自信的姿态背后,在它的不为人留意的脚下,是浸透着血的泥土。诗人在歌颂争取自我解放的抗争者的同时,还向人们揭示了抗争者所付出的血的代价,更加衬托出这棵向日葵的崇高与神圣。 6.示例:一个成长着的孩子的象征。一个想要摆脱父母过于专横的爱,寻求独立自主的生命规划,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孩子的象征。(或: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饱受历史惨重折磨的人们,奋力抗争,去争取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独立自由的人格的象征。) 7. (1)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子。(2)田圃里的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抽发忍冬的新苗,鱼塘里鱼儿欢快地跳跃,小溪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流水潺潺)。
3星星变奏曲
1. (1) 柔 (2) 烁 (3) 胧 (4) 寞 (5) 颤 (6) 僵 2. 凝望 安慰 疲倦 3.示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七八个星天外。 4.实际上要表现的是诗人对早晨的热恋与眷念。 5.暗喻人生的早晨—青春年华。 6.几多遗憾,几多哀怨。 7.“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有舒婷、梁小斌、北岛、顾城、田晓青等。
4外国诗两首
1. (1) 晕 (2) 逝 (3) 栖 (4) 嚷 (5) 撒 (6) 浸 2. (1) 英国 济慈 乐音 歌儿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2) 俄罗斯 叶赛宁 图画 音乐 梦境 3.略(言之有理即可。) 4.自由。 5.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悠闲快乐而又高傲的姿态。 6.海鸥是作者思想观念的象征,也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7.略
单元复习
1. 宰 畅 颤 惮2. (1) 妆一装 (2) 慢一漫 (3) 陇陇一胧胧 (4) 彩一采 (5) 孙一逊 (6) 班一斑 3. A
4. (1)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 人有悲欢离合 (3)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4)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略 5.强调竹的志向专一与执著。 6.新颖别致,给人以无限的历史遐想,使诗句抒情更为含蓄。句子:穿好一袭墨衣/去郑板桥画里;即使最冷的朝代/你仍然笔直坚持/站在雨里。7.显得更直接、亲切,有利于更好地抒发感情。 8.沿途所见的自然美景 9. (1)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果实的丰硕和色彩的热烈;化静为动,准确地表现了在行进的火车上,看到窗外果实在枝叶间闪现的情状。(2) 一方面表现火车行驶之快,另一方面表现雪野范围之广。 10.人被眼前美景所陶醉,脸上荡漾甜蜜的微笑,心中充满青春的活力。 11.略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1. 咽 搁 淘 费 2. (1) 悔 诲 (2) 密 秘 (3) 睹 赌 3. A 4.因为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凡是职业都是神圣的。5.说明用心专一,就可以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的道理。 6.做事要忠实、专一,不分心,只做分内的事,不做分外之事。 7.对自己现有职业要持敬业的态度。 8.示例:引用林肯的话,以类比的方式突出居里夫人发现镭在科学界和哲学界的革命性意义。/引用苏轼的文句,以突出镭的发现具有的哲学意义和居
里夫人短暂的生命历程所具有的永恒的价值。 9.比喻。以自然科学知识作为喻体,形象地突出了居里夫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10.证明她不为“尘世给的美誉”所累。 11.示例: (1) 您是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2)您是如何帮助孩子读课外书的?(提示:此题应结合生活实际,对老师提问可从“做法”上人手,对家长提问可从“态度”上入手。关键是所提的问题要得体,语言要简明。答案不求统一 。)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 肃 鞠躬 熄灭 朽 2. C 3. (1) “A市的”移至“一栋”前。 (2)“化为”改成“成为”。(3)删去“从”或在“从外表上”后面加“看”。 4.微笑代表着平静,而平静是伏尔泰伟大的一面。 5.伏尔泰的微笑代表着他的为人和思想,而这种思想具有统治力。他睿智的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从而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与和平。 6.突出了伏尔泰鲜明的爱与憎,突出了他对权贵的藐视和对人民的热爱。7.睿智的、宽厚的、热爱和平的等。 8. (1)坚忍顽强; (2)奉献牺牲; (3) 甘于忍受寂寞。9.作者高度赞美了腊梅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也不论人们是否留恋,都一如既往地展示自己的风韵和清香,实现自己的价值。作者在写腊梅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写我们的人生。10.借腊梅吟咏人生,启迪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11.略
7傅雷家书两则
1. 慰 谈 丧 谦卑 2.略 3.示例:没有泥土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江河的聚积,就没有海洋的博大
4.指父母因为知道了孩子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5.做人、做事要求心理平衡,不能太紧张,也不能太颓废,要控制好情绪。 6.由过去想到现在,由古人想到自己,感触万端,思绪万千,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7.傅雷没有烦恼不安,没有大惊小怪,而是以过来人的经验,安慰、鼓励儿子,并指点儿子如何正确地对待成长中的烦恼。 8.以此来说明傅雷做事、为人很严肃,也很认真。 9.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知道自己不善于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 10. (1)不轻易笑,有幽默感,同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严父; (2)对朋友一片至诚,但满头棱角,脾气急躁; (3)固而不执,有时很随和,能从谏如流 ;(4)做事、为人很严肃认真。 11.略
8致女儿的信
1. 略 2. B 3. 示例:在春天,滋长的,不只是小草,还有我们的理想。 4.因为这表明女儿不再幼稚,正在跨越从幼稚到成年的界限,将要成为一名成年女性。 5.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6.因为“我”心灵中所获取的一切美好的、智慧的、诚实的东西都应该归功于她;是她在“我”面前打开了童话、祖国语言和人类美德的世界;她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 7.因为:(1)这是一个很难用童话来解释的问题; (2)这个问题的提出,表明“我”已不再是一个幼稚的孩子了,这出乎奶奶的意料之外,也让奶奶有些激动。 8.饱含母爱的“真味与厚味”。 9.写这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能更好地让人体会到母亲摆出的爱的盛宴的具体含义。 10.“忐忑”、“大惊失色”、“绝望至极”、“得意”等。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和神态描写,把一个十分在意儿子口味、充满母爱的母亲形象刻画得十分感人。 11.略
单元复习
1. 睿 蕴 抚 悯 2. C 3. (1) 天涯若比邻 (2) 劝君更尽一杯酒 (3) 不畏浮云遮望眼 (4)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4. (1)略(只要紧扣“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关键词并富有文采即可。) (2) 示例:①无臂青年 您是如何战胜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取得学术上的成就的? ②援藏教师您是如何理解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的? ③民警面对凶徒您为什么能这么英勇顽强?(提示:采访的问题应该适合采访对象的身份与实际。) 5. 8岁时伤感于人鱼公主变成水泡;28岁时读出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6.这里的灵魂是指一种能支撑人生命的精神。 7.承接上文年龄阶段,使线索贯穿始终,使文章结构完整。篇末点题,突出了“常读常新”的主题。语言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8. A C 9. C 10.(1)我十日前已写过这个题目的赋,有草稿还在,请您另外出题。(2)皇上当面讲了之所以授他官职的原因。 11.故事一:御试进士时,晏殊一见试题就说“十日前已作此赋”。故事二:晏殊被皇帝选为东宫官后,告诉皇帝自己不参加宴游的真实原因。表现了晏殊诚实不欺的性格。 12.末句中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13. (1)全诗由春天的景物写起,“春”触发乡思,引动乡愁,吹送归梦,无往不在。(2)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原本带有伤感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3)在诗人笔下,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14.略
第三单元
9故乡
1. (1) A (2) B (3) B 2. (1) 瑟缩 (2) 隔膜 (3) 鄙夷 3. (1)列举的省略,说明还有很多希奇的事,表现出少年闰土的活泼热情。(2)表示语意未尽,有很多话想说但不知从何说起。(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出中年
闰土的迟钝、麻木和生活的痛苦。 4.因为故乡的现实与“我”记忆中的故乡和憧憬中的故乡都相去甚远,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 5.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6. (1)闰土的“偶像”是指菩萨。(2)“我”的“偶像”是指对新生活的希望。 7.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的执著追求,对实现新生活的坚定信心。启示: 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只要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8.将抽象的思念与回忆具体化、可感化,形象地传达了作者对故乡回忆的渺茫、思念的真切和内心的痛苦等复杂感情。 9.瑞士男孩向“我”述说歪枝樱桃树的来历。 10.父亲给“我们”讲故乡的风光,“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拼凑出可爱的故乡,“我”在全家人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中成长。 11,略(提示:抓住年龄、性格、身份、工作等特点,要能通过语言,再现人物形象,显示人物性格。)
10孤独之旅
1. 略(提示:开放性题目,注意按要求描写。) 2. ③ ② ④ ① 3. ①“广泛”移至“听取”前;②“在这个问题”改为“对这个问题”或“在这个问题上”;③“赔偿方案”后加“的过程中”。 4.表现了他对这次旅行的恐惧和对回家上学的渴望。 5.把芦苇比作浪潮,把芦荡比作万重大山,写出芦苇荡的宽阔无边,给人一种压迫感,反映了杜小康胆怯、害怕和恐慌的心理。 6.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在这些长大了的、变漂亮的公鸭们背后,可以看到杜小康的身影:他也长大了,坚强了,成熟了。 7.杜小康和父亲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放鸭,要战胜很多东西,要忍受生活的艰苦、对亲人的思念、对读书生活的渴望,尤其是要战胜孤独。最后,杜小康终于战胜了这一切,因此他长大了,坚强了。 8.盼望独立,要求分隔空间,并贴“闲人免进”的纸条;向往毛姓孤女的独立生活;坚决要求与家人分食。 9.因与亲人有隔阂、怄气而感到十分凄楚,又有一股碍于面子不愿屈服的倔强。 10.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1.示例: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悄然地,我们就长大了。/成长是色彩的变幻。不见了童话书上多彩的封面,看到的是教科书一脸的严肃。
11我的叔叔于勒
1. (1) 饯 栈 (2) 具 俱 (3) 懒 赖 2.在某种意义上,次贷危机是华尔街“泰坦尼克号”看到的第一块浮冰,但是,看到这块浮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船底触到了美国社会十几年来逐步形成的三座冰山,最终导致华尔街这艘“泰坦尼克号”搁浅。3.略4.表现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不认于勒的困惑及不满。
5.提示:指出母亲的冷酷、无情和自私即可。6. D 7.提示:可以从姐姐的婚姻、菲利普夫妇的关系、其他人对他们家的态度等角度展开合理的推理。由此可以看出这件事情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8.因为儿子死了,她失去了精神寄托,感到生活没有了意义。9.守墓人想告诉老妇人死去的已不可能复活,希望她从失子的痛苦中走出来,做一些对活着的人有用的事。10.亚当夫人意识到要从哀痛中挣脱出来,她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需要的人,并因此而感到快乐。 11.示例: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12.示例:金钱有时是一剂剧毒的猛药,财迷心窍者无不中毒。古谚有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多少贪官污吏为了满足对金钱的欲望,以身试法,最终将自己送上断头台。/金钱有时是生活的黏合剂,有了它才有稳定的生活、幸福的家庭和完满的人生,但建立在金钱之上的生活也是脆弱的,随时都会有大厦倾倒的危险。
12 心 声
1. (1) 孤单 (2 )孤独 (3 )领悟 (4) 领略 2. C 3.示例:犹如黑暗之于光明,苦难之于成功,对手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绚丽 4.《万卡》中小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与京京相似,引起了他的共鸣,所以他特别喜爱这篇课文,很想能得到一个朗读机会,以宣泄自己的感情。 5.表现了京京对自己家庭的强烈不满和对乡下生活深深的怀念。
6.表现了京京对老师的意见和难受的心情。侧面表现了现在的教育重视“优秀学生”,不关注像京京一样的“问题学 生”,漠视孩子的心声的现象。 7.提示:要抓住当时真实的心理感受,并加以具体化。 8.孩子希望小瓜苗能长成大苗苗,结出西瓜给他吃。 9.表现了孩子失去小瓜苗的痛苦和对紫罗兰的讨厌之情。 10.忽略了对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心的呵护。这位母亲无意间粗暴地扼杀了孩子纯洁的希望。 11.略(提示:注意书信的格式与口吻,还要注意表达京京的激动、兴奋和对爷爷的思念之情。)
单元复习
1. (1) 恨别鸟惊心 (2) 带月荷锄归 (3)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4) 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2. 煦 霜 尴 迪
3. A 4.示例:家人生活的地方吃饭、睡觉、休息的场所相互信赖、相互依存的心灵港湾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演绎的舞台 5.幸灾乐祸/漫不经心 6.因儿子需要零花钱而使母亲地位改变的时候。 7.示例:听不见叫他干活的声音,却听得见在角落里小声谈论他的成绩单的声音。听不见早上闹钟的声音,却听得见口齿不清的解说员在风暴中悄悄的评论。 8. D 9. C 10. (1) (他)而且四处告知同乡和平时经常来往的亲友(与他们告别)。
(2)(大家)才知道(他)前一天就出城迎拜元军了。 11.赛材望是假忠假义、卖国求荣的卑鄙小人。 12.空明、澄静、素洁等。 13.示例:宁静的夜晚,寒气与桂香袭人。 14.略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 (1) 汲 (2) 孜孜 (3) 行 (4) 恒 (5) 渊 (6) 喻 (7) 锲 (8) 蒂 2.素材 创造性探求 3.示例:师范生既然享受了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就要对得起国家的培养,所以他们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教书育人。 4.这里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既提醒读者,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又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晰。 5.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6.不行。去掉“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后就变成“在所有的情况下”,那就太绝对了,从而使说理不严密。 7.提示:可以举文学方面的事例,如我国唐朝诗人李贺,外出时总是在驴背上置一锦囊,有了灵感,就立即写在纸条上,扔进锦囊里,回家后再细细整理,最终创作出许多著名诗篇;也可以举自然科学方面的事例,如著名的万有引力学说的创立,就是牛顿留意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结果。 8 (1)不被理解的寂寞;(2)失去友谊、亲情的寂寞;(3)虚假繁荣之后的寂寞;
(4)醉心功名、追求荣华富贵者的寂寞。 9.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孔子的例子说明圣贤需要什么样的理解,哥白尼等的例子说明圣贤需要什么人的理解。 10.为了论证甘于寂寞与不甘于寂寞的人们之间要互相理解也颇为不易。
11.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断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第二问略。例子略。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 仿徨 拘 堕 2. B 3. (1)“就是”改为“而是”。 (2)“因为”改为“所以”。(3)“而且”改为“但是”。
4.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5.作者举自己学习的亲身体验,证明仅靠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从而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6.不能互换。这两个方面先交代寻求真理的途径即探索,然后指明应该怎样探索,两者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7.第一层:开头至“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第二层:“这意义有两个方面”至“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第三层:结尾一句,提出了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希望。 8.生活、爱、学习、思考、给予、欢笑、尝试和追求。(关键是前面三个词。) 9.指的是“使自己不是幼稚地而是成熟地逃离自我禁锢”。10.比学校的学习范围要大,人类一切求知、求生存的活动都是学习。比如婴儿学语。 11.示例:伽利略为驳倒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物体下落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曾在比萨斜塔同时抛下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同的铁球,结果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个实验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其下降速度与重量无关。
15短文两篇
1. (1) 此一疵 惯一贯(2) 灌一贯 烂—滥 (3) 辛辛—萃萃 费—废2. B 3.示例:母爱是灿烂的阳光,当我失去信心的时候,拨开我眼前的迷雾 母爱是美丽的彩虹,当我失意孤单的时候,驱散我满腹的阴霆 4.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洁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 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5.怡情、傅彩和长才。第二问提示:可以如周恩来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可以为了让人生变得有价值而读书,等等。{九上语文作业本23课隆中对答案}.
6.“用读书”指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7.示例:“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该句运用排比的句式进行说理,这样写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8.中心论点是学贵质疑。 9.第二段中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学贵有疑,第三段中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10.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使社会无法发展,人类文明停滞不前。 11.略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1) 玄 (2) 渺 3) 讴 (4) 脊 (5) 仆 2. (1)“授牌”改为“授予”。(2)“正式”放在“向游人”前。 3.示例:无论是怒斥元酋、经历九死一生的文天祥,还是力守孤城、留得万世英名的史可法;无论是力图改良、用鲜血警醒世人的谭嗣同,还是投身革命、抛却亲情救民于水火的林觉民,.(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感天动地的正气歌,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从古至今,很多中国人有确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继地战斗。
5. (1) A (2) B (3) A (4) A 6. (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2)把并列成分分开叙述,将“有”、“的人”重复了四次,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7.文中的“他们”是指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以及党所领导的文艺战士、同情革命的进步分子。“他们”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在白色恐怖之中,或被无端地指控,或被凶残地杀害。 8.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 9.示例:与少数“先进”相比,普遍落后肯定是世界的常态。落后者不把争先作为生活的标准,能够按生命的本来形态生活,所以更能用平和的心态体验和领略生活的美好,世界也就成为他们
的乐园。10.略(提示:无论同意与否,只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并且观点的价值取向正确合理即可。)
11.示例:赫尔岑反驳道:“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好的了?”
单元复习
1. 戟 勿 殆 2. D 3. C 4. (1) 示例:书画精粹(书画展览)/丝竹悠悠(乐器演奏) (2) 示例:丰富业余生活,造就多彩人生/展示个人风采,铸就团队精神 5.示例:在不堪磨难的煎熬时,内心多是惶恐的,磨难使他好比黄花更显憔悴。 6.吸引读者,引出议论的话题。 7.示例:下一辈还放羊。提示:触动可以是瞬间的震惊、继之难过等,再适当生发,或结合自身对放羊娃的生命形态表示同情,或对不能进化的生命链表示自己的担忧等。表达要完整,感受要合乎情理。 8.“成长无书”—缺少教育。 9. D 10.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钦! 11.略(提示:在威武面前只要不惧怕,就不会输。能紧扣第二段作者的议论发表见解,言之成理即可。举例要符合自己的理解。) 12.乡村傍晚的景观。 13.淳朴自然,悠闲自得。 14.略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
1. (1) 嗔 (2) 怄 (3) 膛 (4) 诺诺 (5) 赌 (6) 尬 (7) 觑 (8 )呕 2. (1)嘴里嘘气 (2)明白,懂得 (3)反正
(4)计策 3. (1)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施耐庵(2)毛泽东(3)吴用智取生辰纲 4.反映了北宋末年劳动者和享乐者严重对立,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作用:点明了好汉们劫取生辰纲的原因,也为下文利用天热诱骗杨志等人上当埋下了伏笔。 5.杨志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和前程,日后“封妻荫子”、建功立业,在押解生辰纲的过程中小心谨慎,惟恐出差错。但他脾气暴躁,不善带兵,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对下层军士凶狠,非打即骂,反映了他不同情劳动人民疾苦、一心加官晋爵的一面,暗示了他的悲惨命运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6.好汉们巧扮枣贩,枣可下酒,载枣的车可运金银财宝;用酒设计,却被杨志怀疑酒中有药时,又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假假真真演了一场戏,不露半点破绽。作者的思想倾向:赞扬起义者的智慧和力量,揭示人民群众同统治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 7.杨志本人身份低微,性格暴躁,加之他人事事掣肘,难以有效管束所有部下;吴用计策高明,不露破绽,几位好汉“演技”出众,团结一致。 8.示例:不会。杨志有着强烈的功名心,希望能有一官半职,所以他尽心尽力地押运生辰纲。落草为寇,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可以认为杨志会坦然接受,言之有理即可。 9.因为“镇关西”强骗了民女金翠莲,鲁达想为金氏父女报仇除恶。 10.三个比喻句分别是: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拔儿、饶儿一齐响。三拳所打部位不同,感觉也就不同。三个比喻句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上加以渲染,以表现打的效果,衬托出了鲁达爱憎分明、武艺高超的特点。 11. 语言、心理、行动描写等方面。鲁达有勇有谋,随机应变,粗中有细。12.示例:我佩服杨志的为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好汉;我也赞赏鲁智深的做法,他深知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言之有理即可。)
18杨修之死
1. (1) 肋 (2) 绰 (3) 摩 (4) 佯 (5) 讫 (6) 犷 (7) 恃 旷 2.(1) 出征的军队回朝 (2) 守候 (3) 假装 逃跑 (4) 原因、缘故3. (1) 长篇章回体 魏 蜀 吴 统治集团罗贯中 (2) 赤壁之战 示例:三顾茅庐 刘备三请诸葛亮 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4.杨修为曹植做了三件事:告发吴质,教曹植斩门吏而出城,为曹植作答教。 5.略(言之有理即可。) 6.一方面,杨修深知曹操的一些习惯和想法,从而能准确地预测一些事的走向,知道曹操的“肺腑”;另一方面,他未能真正认识到曹操心胸狭窄、生性多疑的特点,过于放肆,不能说“真知魏王肺腑”。 7.示例一:应该杀,因为他泄露了军机,并乱了军心。示例二:不该杀,君王应大度,要合理任用人才。8.刘玄德三顾茅庐 9.兴复汉室 10. (1)求贤若渴,礼贤下士。(2)稳重,顾全大局。(3)鲁莽,直爽。 11.示例:《龟虽寿》突出体现了曹操远大的抱负、阔大的胸襟和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后一问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9范进中举
1. (1) 相 (2) 斟 (3) 腆 (4) 梓 (5) 掣 (6) 讳 (7) 解 (8) 锭 2. (1)儒林外史 讽刺 吴敬梓 (2) 范进封建科举 3.(1) 规矩 (2) 家乡 (3) 恳请,请托 (4) 结交 4.范进中举后,周围的人前来逢迎和献媚。 5.范进乡试的阅卷者汤公,是张乡绅先祖的学生。张乡绅跟汤公可以说是师弟兄辈,而范进则是张乡绅的师侄辈,他实际上是张家门生的门生。 6.突出了胡屠户对金钱的渴望,并和他假装客气的表象相对照,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丑态跃然纸上。 7.科举取士的价值引导:一旦高中就名利双收;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8.提示:或者训斥儿子无能,夸赞范进能干;或者教导儿子亲近范进等。(言之有理即可。) 9.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表现出严监生极其吝音。 10.如此反复,使故事情节更有味,更具讽刺意义。
11.略 12·原文更好。仅仅让范进屡试不第而潦倒终生,只能说明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在生活上的影响。而《儒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同步练习(3)(含解析) 新人教版
23 隆中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陇亩( ) 屏人( ) 倾颓( ) 度德量力( ) ....
吴会( ) wǎng( )驾 wî( )野 存xù( ) .
猖jué( ) 帝室之zhîu( )
2.解释句中加点词。
(1)此人可就见 (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3)国险而民附 (4)益州险塞 .(5)总揽英雄 (6)内修政理 ..(7)先主器之 (8)因屏人曰 ..
(9)帝室之胄 (10)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
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将军宜枉驾顾之 古义: 今义: .
(2)遂用猖蹶 古义: 今义: ..
(3)此可以为援 古义: 今义: .
4.翻译下列语句。
(1)时人莫之许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此诚不可与争锋( ) .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 .
(2)遂用猖蹶( ) .
贤能为之用( ) .
此用武之国( ) .
(3)然志犹未已( ) .
自董卓已来( ) .
已历三世( ) .
(4)因屏人曰( )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
(5)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 )( ) ..
6.填空。
(1)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 ”,最终的策略目标是 ,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外交方面的
方针是“ ”,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
是“ ”,另一路是“ ”。
(2)“时人莫小池中水,何妨浅处有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被称作“卧龙”,而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也有“ ”的诗句。
7.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荆州是驰名于世的三国鏖兵之地,有着深厚的三国文化积淀。
下面以“说不尽的三国风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1)【吟三国华章】阅读下面语段,填写诗文。{九上语文作业本23课隆中对答案}.
昔魏武挥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其志宏阔如宇;武侯临表,“受任于败军之际, ”,其情沛然如注;孙权劝学,蒙曰,
“ ,即更刮目相待”,其事流芳千古。太守出猎,狂书“ ,亲射
虎,看孙郎”,托古以言志;英雄梦回,忽作“马作的卢飞快, ”,用
典以抒怀;书生论史,偏说“ ,铜雀春深锁二乔”,借题以讽今;
诗仙饯别,且吟“ ,中间小谢又清发”,激赏建安文风;稼轩登临,笑
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总论三国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
三国多少事,都在诗文中!
(2)【说三国俗语】三国人物和故事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形成了众多的口头俗语,如“说
曹操,曹操到”“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能再说出一个吗?
(3)【品三国人物】在荆州这个群雄角逐的大舞台上,各路豪杰俊秀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文韬
武略、胆识才智和思想品格,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现在荆州举
办“三国文化节”,要选择一位三国人物作为“形象大使”,你认为选谁最合适?说出你
的理由。
阅读“自董卓已来„„汉室可兴矣”,回答后面的问题。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挟天子而令诸侯( ) .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9.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0.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他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
分别是什么。(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1)曹操: (2)孙权:
(3)荆州、益州: (4)诸戎、夷越:
11.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
么?请简要分析。
12.下列对文章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
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
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段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
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
①②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
③④⑤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
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节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
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
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1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划两处)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2)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16.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17.(日照中考)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隆中对》与这段文字刻画的诸葛亮形象的异同。
文言文对照翻译
亮躬耕陇亩,好(hào)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yuè)毅,时人
诸葛亮亲自耕田种地,喜爱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拿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
当时的人们
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 友善,谓为信然。
不承认这点。只是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亲近友好,说是确实这样。
[实词]躬:亲自。陇亩:田地。好:喜爱。《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
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
建立霸业。乐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
余城。许:承认,同意。博陵:东汉郡名,现在河北蠡县一带。崔州平:汉太尉崔烈之孙。
颍川:东汉郡名,包括现在河南中部一些地区。徐庶:字元直,曾当刘备的谋士,后为曹操
诓骗至曹营。善:友好。然:这样。
[虚词]每:副词,常常。于:介词,与,同。信:的确。
[句式]莫之许也:即“莫许之也”,宾语前置句。
①时 先主 屯 新野。徐庶见 先主,先主 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当时刘备正驻扎在新野。徐庶去谒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
明,是卧龙啊,
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 与 俱来。”庶曰:“此人 可 就 见,不 可 屈
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呢?”刘备说:“你跟他一块儿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登门求见,
不能委屈(他),致 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召(他上门)来。(你)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实词]先主:指刘备。屯:驻扎。器:器重,重视。谓:对„说,告诉。就:接近,
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枉驾:屈尊。顾:拜访。
[虚词]之:①代词,代徐庶;②代词,代诸葛亮。岂:句中语气词,表商询。与:和,
跟。俱:一起。宜:应该。
[句式]君与俱来:省略句,即“君与(之)俱来”。
①由是先主遂诣(yì)亮,凡 三 往,乃见。 因 屏(bǐnɡ)人 曰:“汉室倾颓,奸臣窃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
朝覆亡,奸臣窃命,主上 蒙 尘。 孤 不 度(duï)德 量力, 欲 信 大
① 义 于天下,
国,皇帝遭难出奔。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在天下人面前伸张正义,
②② 而智 术 浅 短, 遂用猖蹶, 至于今日。然 志 犹 未 已,君 谓
可是我才识浅陋,缺乏谋略,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
计将安 出?”
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实词]诣:拜访。屏:命人退避。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窃命:盗用
皇帝的政令。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东汉的京城本来在洛阳,董卓强迫汉献帝刘协迁都到陕西长安,曹操又强迫他迁都到河南许昌。度:衡量。量:估计,估量。信:通“伸”,伸张。智术:才智和谋略。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志:志向。计:计策。出:产生。
[虚词]由是:因此。遂:①就;②于是,就。凡:总共。乃:才。因:于是。于:
①介词,在;②介词,到。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用:因此。然:表转折。犹:仍,还。安:疑问代词,怎么。
[句式]欲信大义于天下:状语后置句,即“欲于天下信大义”。
亮 答 曰:“自 董卓 已来, 豪杰 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
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专权)以来,豪杰一齐起兵讨贼,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也数不
① 完。曹操和袁绍绍,则 名微 而众寡, 然 操 遂 能 克 绍,以 弱 为 强 者, 非{九上语文作业本23课隆中对答案}.
惟 天相比,诚然是名声小,兵力薄弱,但是,曹操最终能够打败袁绍,由弱变强的原因,不仅时机好,而且也时, 抑 亦 人 谋 也。 今 操 已 拥百万之众, 挟(xié)天子 ② 而令 诸侯,是人筹划(得当)。现在 曹 操已 经 拥 有 百 万 大 军,(他) 挟 持 皇
帝 来 号 令 诸 侯,(曹操)
③ ① 此 诚 不可 与 争 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 三世,国 险 而民附,贤能为之
这(方面)实在是不能和他争强斗胜。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心归附,人才得到他
② ④ 用, 此 可 以 为援 而不可 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 尽 南
任用,(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中下游一带,一直到南海的物
⑤ 海, 东 连 吴 会(kuài), 西 通 巴、蜀,此 用武 之 国, 而其主
资都能得到,(它的)东面毗连吴郡和会稽郡,西部沟通巴郡和蜀郡,这(正)用兵的地方,但 它的 主人
不能 守,此 殆天 所以 资 将军, 将军 岂 有意 乎? 益州 险塞, 沃野镇守不住,这大概是老天爷拿(它)来资助将军的,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肥沃的
①千里, 天府 之土, 高祖 因 之 以成 帝业。
原野(方圆)千里,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高祖凭借它来成就了(汉朝的)帝业。
⑥刘璋(zhānɡ)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ù), 智能之士 思 得 明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边,人口众多,地方富足,却不知抚慰爱惜(民众),有才能的人盼②
望遇上贤明的
君。将军既帝室之胄(zhî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 英雄, 思贤 如渴, 若 跨有君主。将军既是皇族后代,信用和道义都闻名于天下,(又能)招纳英雄,思慕人才如饥似渴,如果同时占荆、益, 保 其 岩阻,西 和 诸戎(rïnɡ),南 抚 夷越, 外 结好有荆州、益州,镇守住那险要的地方,西面与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南面安抚夷越各族,
①①②对外与孙权缔结孙权, 内修 政理; 天下 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②以向宛、洛,友好关系,对内修明政治;天下(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就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部队杀向宛、洛二郡,
③将军身 率 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 不箪(dān)食壶浆 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
将军自己亲领益州的部队从秦川出击,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浆来欢迎将军呢?真能像这
② 是, 则霸业 果 可 成, 汉室 可 兴 矣。”
样的话,那么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汉朝帝室就可以复兴了。”
[实词]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豪强地主和大军阀。公元189年,乘汉灵帝死,他带兵入京(洛阳),杀死少帝刘辩,拥立献帝刘协,自封为太师,独揽朝政,纵兵作乱,史称“董卓之乱”。后受到关东各州郡割据势力的联合讨伐,他挟献帝迁都长安,后为王允、吕布所杀。豪杰:指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州、郡:汉末行政区域,郡属州管辖,郡下设县。胜:尽。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中扩大了势力,后又借讨伐董卓之名,占据中原,逐个消灭群雄,终于独专汉朝大权,成了北方的实际统治者。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克:胜。谋:谋略。挟:挟持,控制。拥:拥有,掌握。诸侯: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争锋:争强、争胜。孙权:他继父亲孙坚、哥哥孙策之后,据有江东(长江下游)一带地方。据:占据。国:地区的地势。附:归附。用:任用。援:外援。图:谋取。汉、沔:指汉水中下游一带。汉水,古代通称沔水。南海:泛指南方近海的地方。利:物资。吴会:吴郡和会稽郡的合称,现在江苏长江以南部分和浙江北部。巴、蜀:巴郡、蜀郡,在现在的重庆和四川。守:镇守。资:资助,给予。意:意图。益州:汉代州名,在现在四川。险塞:指四周有险可守。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区。成:成就。刘璋:字季玉,当时为益州牧。暗弱:昏庸懦弱。张鲁在北:张鲁当时据有汉中,在益州北面。殷:兴旺富裕。富:富足。存恤:爱抚、爱惜。智:才智。胄:后代。信:信用。义:道义。著:闻名。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思:思慕。贤:贤能的人。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和:和睦相处。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抚:安抚。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外,内: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结好:缔结友好关系。政理:政治。变:事变,指政局变化。将:①将领;②率领。宛、洛:宛郡和洛郡。宛,今河南南阳市。洛,今洛阳东北。身:亲自。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成:成功。兴:复兴。
[虚词]已:通“以”。并:一齐。胜:尽。而:①③连词,表并列关系;②连词,表承接关系;④⑤⑥连词,表转折关系。然:表转折关系。非惟:不仅。抑:而且。诚:副词,确实。为:①介词,被;②当作。尽:全部取得,用做动词。所以:表凭借,用来。其:代词,它的。殆:大概。岂:难道。因:凭借。以:①用来;②③连词,来。既:既然。于:介词,在。若:连词,如果。则:①就。②那么,就。孰:谁。者乎:语气词连用,相当于“呢”。如是:像这样。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句式]不可与争锋:省略句,即“不可与(之)争锋”。贤能为之用:被动句式。出于秦川:状语后置句,即“于秦川出”。
先主曰:“善!”于是 与亮 情 好 日 密。
刘备说:“好!”从此刘备与诸葛亮的感情就一天天深厚起来。
①②③关羽、张飞等不悦, 先主 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 鱼之有水 也。愿 诸 君
关羽、张飞等很不高兴,刘备向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就好比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各位
勿 复 言。” 羽、 飞 乃 止。
不要再说什么了。”从此,关羽、张飞就不再说什么了。{九上语文作业本23课隆中对答案}.
[实词]情:感情。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密:亲密。悦:高兴。解:解释。愿:
九年级上语文第23课《隆中对》同步练习
《隆中对》同步练习2
一、基础识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梁父吟》( ) 因屏人( ) 猖蹶( )( ) 屯新野先( ) 主遂诣亮( ) 倾颓( ) 陇亩( ) 不可胜数( ) 乐毅( ) 欲信大义( ) 存恤( ) 帝室之胄( ) 颍川( ) 殆( ) 刘璋( ) 北据汉沔(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每自此于管仲、乐毅( )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⑤谓为信然( ) ⑥此人可就见( )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 自董卓已来
C 故患有所不辟也 B 欲信大义于天下 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4、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 时人莫之许也 高可二黍许
C 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5、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