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2-02-29
大连市沙河口区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区十五届人大一次
会 议 材 料(17)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2年12月21日在大连市沙河口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 长 卢 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从1997年12月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到现在,本届政府已历时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与时俱进,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两个文明建设跨上新的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全区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速度不断加快,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发展跨入我区历史最好时期
——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跃升。五年来,我区主要经济指标每年跨上一个新台阶,增长率位居我市各区、市、县前列。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分别为18.8%和15.5%。特别是近三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2002年,预计实现财政收入3.5亿元(老口径4亿元),同比增长32.6%,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9亿元,同比增长25.6%,均比1997年翻了一番。
——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来,区域内总投资204.5亿元,共发展大项目85个。特别是西安路的开发改造,对提升沙区地位,扩大沙区影响,振奋沙区人的精神,营造沙区的商业氛围,发挥了有力的牵动作用。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长兴购物中心、18万平方米的和平广场、7万平方米的五一广场家居大世界等一批经营规模在全市领先的商业设施已开始营业;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的大连商业城正在兴建中;新希望花园、星海国宝等一批纳税额超千万元的项目已见成效;圣亚海洋世界的上市、奥丽安娜号游轮的引进,不仅推动了我区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大连市的旅游功能。2002年,我区确定大项目39个,总投资117亿元,总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目前,全区年纳税额超千万元的企业有9个,大项目实现税收对全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五年来,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以年均增长18.9%和15%的速度迅速发展,个体工商户已达22627户,私营企业已达1565家。新型、绿波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坚。2002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455户、私营企业267家、股份制有限公司800家,分别比上年增长18.4%、18.7%、220%。最近,我们成功地举办了非公有制企业推介会,成立了沙河口区企业联合总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各项改革成果丰硕。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区972家区街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接近尾声。2002年,完成企业改制77家,民勇集团整体改制正在顺利进行。通过精简机构和改革用人制度,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财政体制改革调动了街道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街道财政收入五年增长了2.16倍,街道在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实行政府采购、成立结算中心、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用油和维修统一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每年节约财政资金100多万元。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五年累计利用外资1.82亿美元,出口创汇额2.96亿美元,协议外资3.4亿美元,新办外商投资项目153个,引进内资3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6600个,各项外经指标在全市居领先地位。2002年,预计完成合同外资7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20万美元,出口创汇7500万美元,是我区五年中招商引资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年。
过去的五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五年来,共开发房地产面积381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增加4.17平方米,分别是1997年的13.82倍和1.2倍。一批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相继落成,一批居民辞别了棚户区喜迁新居。2002年,房地产开发势头仍然强劲,新开发面积43.26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净增0.7平方米,极大地满足了辖区居民的居住需求。
——生活环境全面优化。五年来,累计投资1.4亿元用于环境绿化,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比1997年增长了6.2%和增加了1.63平方米。累计投资22.83亿元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共修建道路572条,新建改造公园、游园和广场36处。2002年,投入4875万元,加大了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造整治了70多条路街、80多个小区。特别是中山公园改造,思路新、手笔大、品位高,在全市公园建设上首创人与自然更加融洽的人文风格,得到居民的称赞。
——城市管理力度加大。五年来,城区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区治安、交通秩序持续好转。环卫改革、爱国卫生、争创“十佳”街道活动等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果,先后有8个街道获“十佳”称号。2002年,成立了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执法大队,加大了依法管理力度,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环卫扫保、爱国卫生、区街委三级管理网络及社区联防等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城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过去的五年,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统筹兼顾,适度超前,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以激励发展为核心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工程;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的评价和督导体系。成功地创办了格致等“公办民助”、“民办公助”中学各1所。先后投入1.2亿元,新建、扩建了8所学校,整修了16所学校操场,为全区中小学配备了4000多台电脑,教学设施得到全面加强,学生发展的各项可测指标在全市居领先地位。我区教育的发展已成为环境建设的一大优势。2002年,成功创办了软件园双语学校,实施了七十九中学文教学园区整合,新建和创办了3所学校。开展了“三名”工程,培育出了全省唯一的全国十佳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董大方,提高了区域教育影响力。实行了首席教师交流制,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国家课改试验区工作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
——社区建设态势良好。五年来,区街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了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13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改善了137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形成了区、街、委三级服务网络,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活动室由原来的平均29平方米增至119平方米,总面积净增9886平方米。在全市率先注册了“胖嫂”服务品牌,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社区服务品牌。在全国率先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和双拥共建进社区,首开外勤民警在社区居委会任职的先河。圆满完成了两
2002年大连市环境状况公报{2002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大连市环境状况公报
关键字: 发布日期: 2003-6-5 0:0 点击数: 13
2002年,大连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第五次环境保护会议精神,
以“蓝天碧海绿地”工程为主线,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城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
好,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相对稳定。近岸海域污染得到控制;海水浴场水质基本稳定;
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等饮用水水源水质良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
准;市区交通噪声均值符合国家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有所下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
善。
1.水环境
1.1近岸海域
2002年,大连市近岸海域发生2次小范围赤潮。海域水质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
和石油类。
南部沿海、大窑湾、小窑湾、红土堆子湾、普兰店湾及瓦房店、庄河、长海海域
水质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大连湾海域无机氮、石油类年均值超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它监测指标年均
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与上年相比,无机氮年均值有所下降,石油类年均值
略有上升。该海域二类、三类功能区无机氮年均值符合相应功能区海水水质标准,四
类功能区无机氮年均值超标,其它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相应功能区海水水质标准。
金州湾和旅顺海域石油类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它监测指标年均
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长海海域水质最好,其余依次为:大窑湾、小窑湾、南部沿海、庄河海域、旅顺
海域、红土堆子湾、瓦房店海域、普兰店湾、金州湾、大连湾。
1.2海水浴场
2002年,棒棰岛浴场、傅家庄浴场水质良好,各项监测指标符合国家二类海水
水质标准。海之韵浴场无机氮年均值超标,凌水湾浴场粪大肠菌群年均值超标,星海
公园浴场、星海湾浴场粪大肠菌群和大肠菌群年均值超标。与上年相比,海之韵浴
场、凌水湾浴场无机氮污染有所减轻;星海公园浴场、星海湾浴场大肠菌群污染略有
加重。
棒棰岛浴场水质最好,其余依次为:傅家庄浴场、海之韵浴场、凌水湾浴场、星
海湾浴场、星海公园浴场。
1.3河流
2002年,碧流河、英那河、庄河、大沙河水质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均值符合国
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和国家环保总局推荐标准。复州河、登沙河污染仍然严重,复
州河石油类等七项监测指标超标,登沙河化学需氧量等六项监测指标超标。
大沙河水质最好,其余依次为:英那河、碧流河、庄河、登沙河、复州河。
1.4饮用水源
2002年,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饮用水水源水质良好。除总氮外,31项监测
指标全部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1.5废水排放
2002年,全市废水排放量43,185万吨,比上年减少4.4%,其中工业废水排放
量 30,205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量的69.9%,生活废水排放量12,980万吨,占全市
废水排放量的30.1%。
工业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2年,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挥发酚14.02吨,比上年增加
45.1%;氰化物3.94吨,比上年增加2.9%;化学需氧量 18,596吨,比上年增加
4.9%;石油类 361吨,比上年增加15.0%。
地区分布 工业废水主要排放区域是甘井子区,排放量24,628万吨,占全市
81.5%;其次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放量3,883万吨,占全市 12.9%。
海域分布 工业废水主要排入海域是大连湾,排放量24,911万吨,占全市82.5%;其
次是大窑湾,排放量3,452万吨,占全市11.4%。
行业分布 工业废水主要排放行业为石油加工业和化工业,其中石油加工业排
放量13,972万吨,占全市46.3%;化工业排放量12,785万吨,占全市42.3%。
2.大气环境
2.1城市空气
2002年,大连市空气污染特征为煤烟、扬尘与汽车尾气混合型污染,首要污染
物是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 API)Ⅰ级(优)天数 58天,Ⅱ级(良)天
数 290天,Ⅲ级以上(污染)天数 17天,分别占全年天数的 15.9%、 79.5%、
4.6%。春、冬季空气污染较重,夏季污染较轻。
2002年,市区自然降尘年均值为 17.1吨/(平方公里·月),超过辽宁省定标
准1.1倍,与上年基本持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 0.090毫克/立方米,二氧{2002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化硫年均值 0.03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 0.023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
年均值0.54毫克/立方米,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可吸入
颗粒物有所上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无明显变化。
2002年,大连市共受到5次外来沙尘天气影响,每次持续时间在 10~70小时之
间不等,全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最大值达到5.53毫克/立方米,平均浓度在 0.18
~1.20毫克/立方米之间,是正常情况下的 2~15倍。受外来沙尘影响,三、四月
份大连市区每平方公里自然降尘量高于正常年份同期近20吨。
2002年,金石滩地区空气质量最好,其它地区依次为:旅顺、七贤岭、傅家
庄、开发区、金州、星海三站、周水子、青泥洼桥、甘井子。
2002年,全市未出现酸性降水。
2.2废气排放
2002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10.52万吨,比上年减少7.1%;烟尘排放量6.96
万吨,比上年减少6.6%;粉尘排放量2.04万吨,与上年持平。
工业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2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1,125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分别为:二氧化硫 6.23万吨,比上年减少 11.0%;烟尘 3.31万吨,比上年减少
5.7%;粉尘 2.04万吨,与上年持平。
地区分布 工业废气和污染物主要排放区域是甘井子区,废气排放量604亿标立
方米,占全市53.7%;二氧化硫排放量2.70万吨,占全市43.3%;烟尘排放量0.70万
吨,占全市21.1%;粉尘排放量0.38万吨,占全市18.6%。
行业分布 工业废气和二氧化硫主要排放行业是火力发电业,废气排放量354亿
标立方米,占全市31.5%,二氧化硫排放量3.3万吨,占全市53.0%;烟尘、粉尘主要
排放行业是非金属矿物业,排放量分别为1.0万吨、1.6万吨,分别占全市排放量的
30.2%、78.4%。
3.声环境
3.1功能区环境噪声
2002年,市区功能区噪声昼间均值 58.7分贝,比上年下降 1.1分贝;夜间均
值 51.0分贝,比上年下降 0.7分贝。各功能区昼间均值超标的有1类、2类和4类标
准适用区,分别超标 2.0、0.7和0.4分贝;夜间均值超标的有1类和4类标准适用
区,分别超标4.5和 9.7分贝。
按各功能区噪声标准评价,昼间声环境由好到差排序为:3类标准适用区、0类
标准适用区、4类标准适用区、2类标准适用区、1类标准适用区;夜间声环境由好到
差排序为:0类标准适用区、3类标准适用区、2类标准适用区、1类标准适用区、4类
标准适用区。
3.2交通噪声
2002年,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均值为 70.0分贝,与 上年基本持平,符合国家标
准。市区道路交通噪声主要在 66~75分贝之间,其中超过 70分贝的干线长度为
67.09公里,占道路交通干线总长度的 43.2%。
3.3区域环境噪声
2002年,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 54.7分贝,比上年下降1.2分贝。
4.电磁辐射
大连市沙河口区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2002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材料()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1月9日在沙河口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卢 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发展、民生、创新三条主线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围绕中心,加快发展,经济增长实现历史性突破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财政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8.6亿元,同比增长47.5% ;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出口创汇1.8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2005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以星海湾为龙头的金融、保险、会计
审计、法律服务、广告设计等各类生产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以西安路为中心的消费型服务业不断壮大,其作为大连西部商业中心的地位已经确定;春柳、黑石礁、马栏、南沙、锦绣五个区级商业副中心已经形成;星海湾地区商务餐饮、同泰街地区健康美食、泉涌地区婚庆文化主题广场等特色商业街已成规模。现代服务业对区财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引办百万元以上的企业353家,其中千万元以上的企业63家,注册资金累计16.1亿元;新发展各类民营企业1900余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097户。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税基税源进一步夯实和扩大。制定出台了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了君安大厦、天兴·罗斯福国际中心等总部大厦,正在吸引各类企业总部入驻,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经济效益,均创我区历史最好水平。
二、心系百姓,促进和谐,民生工程得到全面推进
我们把就业再就业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号工程。全年出资1740万元用于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创建了巧媳妇就业服务广场,各街道均建立了再就业工作协调委员会,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创新扩大就业渠道,区政府购买公益岗位1500个,建立了三条再就业一条街和一个再就业市场;发放了231万元无偿创业资金,用以扶持新生劳动力、享受低保待遇的失业人员和
失业的复转军人自主创业,在黑石礁街道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首批扶持8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有60多名大学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确保全区已认定的298户无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扶持扩大再就业基地,目前每个街道都有两个以上创业品牌和多个创业带头人。全年共安臵失业人员就业36507人,完成市下达就业指标的165.9%。被评为省就业再就业“优质服务窗口”单位。
我们把扩大保障面、提高救助标准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全年共投入2392万元,为8464户、18164人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人均月保障额达到101元;为138户接近低保的困难家庭全年提供每户2000元的救助;为56户无暖气的特困家庭免费安装塑钢窗;为全区132户特困无彩电家庭免费赠送彩电;为全区165名“三无”老人和无子女遗属老人办理慈善医疗卡;免费为全区1026名大龄失业下岗妇女体检;为669户、960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占有需求服务资源的40%左右;区慈善总会资助366名特困学生;区教育助学联合会资助2880名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免收8000余名农民工子女借读费。
我们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提高民生质量的重要基础。全年完成了182条市政道路维修改造,新建了25万平方米的环卫公园,修建了62处、9.6万平方米的市民健身广场,居民出家门平均不超过200米就有健身场所。各街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对楼院实施硬覆盖和绿化,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历时40天圆满完成了石门山棚户区1347户、占地24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在拆迁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文明拆迁,受到群众
好评,先后收到26 面锦旗和多封表扬信。在物业管理薄弱的桃山等5个社区进行了“标准化社区”建设,全面提升了社区的硬件建设、服务功能和文化建设水平。
我们把快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新建、改扩建学校11所,中小学全部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和教育信息化“班班通”;骨干教师交流率达到20%,教师全面交流率达到18%,每所学校的每个学科都有一名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005年中考,我区全科及格率87%,考入重点学校人数占全市重点招生数的42.9%。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和关心。境外培训教师70名,给每位教师每月300元的区政府津贴,出资300万元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发放住房补贴。荣获省“依法治教示范区”、“艺术教育示范区”等称号,为“双高普九”打下了良好基础。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广泛开展了防治艾滋病工作,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负0.99‰,连续10年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繁荣社区文化生活,开展了百天百场系列文化活动,每个街道都配备了一台电影放映机,放映电影200多场。获大连市第十届体育运动大会总成绩、金牌数等四项第一。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招聘90名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为网吧协管员,监督网吧守法经营。双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军嫂进社区工作经验被军委总政治部在全国推广。圆满完成了全区经济普查工作任务,并获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区慈善总会
全年募集社会善款188万元,用于慈善救助支出128万元。养老产业快速发展,我区被国家民政部定为“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进入社区取得实效,荣获“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称号。圆满完成了征兵工作任务。
三、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政府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行政管理能力在改革中提高。实施了综合行政执法属地化改革。在9个街道和西安路商业街各成立一支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为各中队配备了车辆,招录了160名协勤人员充实到各执法中队,综合行政执法属地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实施了城市环卫管理属地化改革。充分调动了街道和环卫部门两方面的积极性,区街两级投资新建环卫工人休息点28处、面积1543平方米,改善了环卫职工的休息条件,进一步激发了环卫职工的工作责任心,辖区环境卫生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推进了劳动保障监察进社区工作,较好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强化了安全生产属地化管理,有效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社区居委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实施了“选聘结合”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在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各街道、政府各部门、市局各驻区分局,密切配合,团结奋战,创新工作,为文明城市创建成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
公共服务能力在创新中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新建了2个社区预防保健所。各街道办事处
大连政府工作报告2006
夏德仁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5年和“十五”时期工作回顾
2005年是我市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大大连”建设的关键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就,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已全面完成。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0亿元,增长5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1.4亿元,可比增长18.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亿元,增长13.5%;完成自营出口124.3亿美元,增长22.4%;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增长36.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00元,分别增长15%和15.6%。
2005年,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提速。按照《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加大投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比上年增长66.8%。50个港口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大窑湾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2个泊位投产、2个泊位主体工程完工,三期工程开工建设;“一岛三湾”核心港区海上养殖清理工作全面展开;大窑湾北岸围堰提前合龙;大连湾、大窑湾航道改扩建和大窑湾港区北防波堤工程顺利推进;大连湾通用杂货泊位、保税区汽车码头等项目进度加快。区港联动试点稳步推进,保税港申办工作开始启动;沈阳、通辽、满洲里内陆干港建设进程加快,新开通了2条集装
箱班列。大孤山国际物流园已基本具备国际中转、配送、采购和转口贸易功能。航运交易市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大连港东部港区搬迁全面启动。大连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亿吨,增长17.6%;集装箱吞吐量268.6万标箱,增长21.5%。完成了长兴岛开发总体规划和三个专项规划编制,公共港区建设全面开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快速推进。烟大火车轮渡铁路、码头主体工程竣工,土羊高速公路、大窑湾疏港高速公路、沈大与丹大高速公路连接线和金窑铁路复线开工建设。周水子机场军转民工作取得突破,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完工,与南方、东方航空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开通国际航线12条,空港旅客吞吐量达到541万人次,增长17.2%。数字口岸建设步伐加快,港检、关检联动合作进一步加强,“大通关”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突出重点,扶优做强,现代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推进产业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四个基地”、八大产业集群和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工业经济后劲增强。重工起重铸钢扩容改造等373个项目竣工,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6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大连石化和西太平洋石化扩能改造已基本形成3000万吨炼油能力。国家战略储备油基地部分储罐开始安装。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进展顺利,国家级动漫游产业基地、光产业园55万LED芯片用外延片等项目开工建设。又有8家世界500强软件企业落户大连。丰田工机创新汽车部件、德国FEV发动机研发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一汽大众30万台轿车发动机、大柴道依茨汽车发动机等项目开工建设。承担了大型隧道掘进机等12项国家重点工程的装备研制,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有新提高。造船重工和新船重工整合重组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成为中国造船工业的“旗舰”。中远30万吨修船坞基本完工。十大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引进外资项目40个,内资项目112个,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大钢、大化搬迁改造工作全面启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491亿元,增长23%,增加值增长21.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20亿元,增长30.7%;软件销售收入100亿元,出口3亿美元,分别增长43%和50%。“四个基地”产业带动作用强劲,完成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
重达74.5%,增长23.4%。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有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大连产权交易所成为省级交易中心。
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建设全面推进,期货大厦建设进度加快。特色便民商业建设和“千村百镇”市场工程全面展开,城乡流通现代化体系不断完善,我市成为全国“三绿工程”样板城市。全年接待海外游客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亿美元,旅游总收入210亿元。举办各类展会123个,成交额323亿元。
三、抢抓机遇,强化招商,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我市充分利用国办36号文件的优惠政策,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承办了“WTO小型部长会议”等20多个大型国际会议,举办了“韩国重点工业园区招商说明会”等30多个大型经贸活动,接待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经贸团组400多个,客商10多万人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058家,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35家,跨国公司投资明显增加,德国大众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连新办了19家企业。新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投资性公司24家。服务业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新批服务业外资项目421个,合同外资18.5亿美元。先导区带动作用增强,新批外商企业数、合同外资数、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占全市的47.9%、59.5%和58.1%,引进大项目占全市的72.3%。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出口分别占出口总值的44%和24%,有4个出口品牌被评为国家名牌。对外经贸合作步伐加快,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820项,合同金额3亿美元;新成立境外企业19家、办事处4家。
四、积极扶持,优化结构,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向“三农”投入16.6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7%。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总产值340亿元,增长15%。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大优势产业所占比重提高到90%,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抵御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扩大,新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
4家,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农村造林绿化生态建设全面推进,新增加林木1亿株。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积极扶持县区工业园区发展,安排软贷款26.7亿元,搭建了11个政府投融资平台、3个中小企业平台,有效带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农村工业化程度、发展后劲大幅提升,县域经济出现了多年未见、多项指标大幅增长的好形势,有3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跻身全省百强乡镇行列。全年新办民营企业1万多户,引进内资150亿元;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增加值、实缴税金分别增长23%、21.5%和28.1%,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1.2%。
五、加快建设,改善环境,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按照《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综合功能全面提升。全市安排城建重点项目162项,完成109项,实现投资额200亿元。泰山热电厂建成并投入运营,世界博览广场、市游泳馆竣工投入使用,庄河电厂开工建设,红沿河核电站实施“五通一平”建设。“西拓北进”战略成效明显,甘井子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旅顺口区、金州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八线瓦房店段、海皮路三期、大窑湾海鲇路、盖亮线改扩建、鹤大线大修及黑大线样板路工程竣工;城区西部通道、椒金山隧道改扩建工程、快轨金州线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了解放路等10条干路的拓宽改造,胜利桥等三座跨铁路桥开工建设;完成村通油路1080.4公里,又有218个行政村通油路。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力度加大,启动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老虎滩和泉水2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凌水河等4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凌水河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大化棉花岛渣场治理工程稳步推进。继续加大烟尘综合整治力度,拆除锅炉203台、烟囱165根,并网供热面积增加202万平方米。新建星级公共厕所150座。城区新增绿地9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3%。我市连续第五年荣获全国畅通工程评比第一名。
六、注重民生,促进和谐,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做起,使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实现城镇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全年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8亿元,有5000余人实现了自主
创业;2361户无就业家庭达到了每家至少有1人就业。全年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59亿元,救助城乡困难居民127万人次。全市募集慈善资金9630万元,实施援助项目20余个。出台了《大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108万农业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国内率先将1.3万名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我市医疗救助经验在全国推广。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拆迁改造了石门山、春华山等9个旧居民区,为4.35万户市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开工建设54.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以廉租方式解决了840户“双特困”家庭住房问题;解决残疾人困难住房309户;为1.8万户家庭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22亿元。完成街巷路改造804条、151万平方米。甘井子区50条摸黑路全部安装上路灯。市区改造、新建煤气管网43.2公里,解决居民住宅煤气配套3万余户。新增供热面积396万平方米。接收管理二次加压泵站318处,完成居民室内供水管网改造和水表出户5万户。投资2200万元购置机械化环卫清扫设备,城区道路机扫率由13%提高到40.3%。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79项,解决了20.3万人饮水困难。设立50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建立起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生产监控体系。
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过去的一年,各级政府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62项,申请专利5573件,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54项。首次设立了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科学技术功勋奖。清华光洋数控技术工程化联合实验室成立。我市成为全国首家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城乡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有新提高,高中阶段新生入学率达到91.5%。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拨款2300万元专项补助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投入8000万元,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的远程教育网络,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取得重要进展。盲聋学校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旅顺大学园配套工程基本完成,辽师大新校区、沈阳音乐学院和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开工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引进海内外人才1.6万人,完成国家引智项目94个,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万人次。文
大连市沙河口区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区十五届人大二次
会 议 材 料(17)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02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1月13日在沙河口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 长 卢 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3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全区人民战胜前所未遇的困难、经受严峻的考验、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区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两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区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喜人形势。
2003年,我们以“发展、创新、服务”为政府工作的主题,统领各项工作,科学计划,精心组织,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开创了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局面。
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9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财政收入40988万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税收完成38873万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亿元,同比增长91%。
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认真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紧紧围绕“三圈两带”(以西安路为中心的商业圈、以五一广场为中心的物流圈、以星海湾为中心的金融圈,南部沿海旅游带、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产业布局和“五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外引资金,内摆项目,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全年新上重点项目64个,总投资103.8亿元,同比增长65.2%,大项目建设对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大连商业城已完成主体工程的50%;民勇商场项目已完成净地;长兴购物中心业态调整后新成立的大连电子城是目前我市较有影响的IT产品销售中心;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和平广场已全面营业;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大连(中国)五金机电城已全面招商;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圣亚二期已如期投入运营;投资5240万元、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大连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主体。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254户,同比增长15.39%;新发展私营企业265户,同比增长15.4%;新发展股份制企业41家,同比增长13.8%。大连新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连顺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天河房地产开发集团、大
连现代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广,发展的层次越来越高,对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外向型经济成效显著。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同比增长44%;协议外资额14533.4万美元,同比增长97.3%;出口创汇1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加大了招商力度,全年新上外资项目53个。
二、坚持以创新为主线,与时俱进,敢于争先,主要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更加清晰。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着眼发展,谋势布局,制定了《做强沙河口,建设“大大连”规划纲要》,确定了“三圈两带”的产业发展布局和今后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提出了“全面建设现代服务业发达的经济强区、基础教育超前发展的教育特色区、宜商宜居的现代居住区,到2020年,努力把沙河口建设成为现代商贸金融服务区”的宏伟目标;明确了“在经济总量上五年再造一个沙河口,到2020年翻三番”的发展要求,为我区描绘了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宏伟蓝图。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效更加显著。在全市率先调整了街道行政区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调优调强调大”的原则,将原有的16个街道调整为9个街道,人员编制由343人减至290人,领导职数由96个减至63个,内设机构由80个调整为54个。通过调整,优化了结构,整合了资源,为街道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全年共完成企业改制53家,累计完成949家,改制面达97.6%。我区最大的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拥有4000多名职工的民勇集团改制工作基本完成。
行政工作领域进一步公开透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建立了政{2002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向社会公开发布了两个政府公告,借助媒体,将我区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举措和重点工程招标及进展情况及时公布于众,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创建了街道创业服务中心体系,已建成街道创业服务中心16个,总面积4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420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建立了纵联区、街、委,横联政府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办公网络,加强了网上文件发放、信息传递、资料查询,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被评为大连市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先进区。采取“民办官助”的形式,完成了天河创业中心二期扩建工程,科技企业孵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创办了大连旅游超市,增强了行业聚集效应,已入驻旅游企业52家,对推动我区旅游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民办实事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区政府投入2590万元并吸引大量社会投资,新建改建了教师进修学校、79中、华才中学、知远小学等8所学校校舍,总面积达47000多平方米。启用银行卡收费,规范了教育收费范围,有效地防止了乱收费行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募集200万元助学资金,成立了沙河口区教育助学联合会,先后资助困难家庭学生2000多人次,保证了弱势群体子女的义务教育。学校操场向市民开放,实行教育资源社会共享,为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创造了条件。实施了校级干部资格聘任制,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被评为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劳动就业卓有成效。投入400万元,为大龄失业人员购买了1005个公益性岗位;投入100万元,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投入1000万元,为自主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贴息和担保。构建了社区“家政服务、生活服务、手工产业”三大社区就业体系,共安臵失业人员30460人。在继续打造“胖嫂”、“帮妮”、“巧媳妇”品牌的基础上,又涌现出“绣红
编织行”、“好月嫂”等社区自主创业新品牌。建立了区、街、委三级培训网络,区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新增3000多平方米,全区各培训基地共培训失业人员11762人,其中8351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建管理扎实有效。市区投资5000万元,改建公园1处,新建广场2处、游园3处,新增绿地面积11.3万平方米,新建西安路、黄河路绿化带13600平方米,新修道路4万平方米,高标准完成了中山公园二期改造,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健身、观赏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创建了公共场所、绿地养护等社会认养机制,开辟了公益设施管理新途径。加强了环卫力量,新增环卫工人300余名,新增扫保面积60万平方米,在全区实施“垃圾不落地”清运,卫生保洁质量明显提高。民政工作注重实效。成立了沙河口区慈善总会,共募集资金273万元,先后向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投入51万元,扶助1198人次。全年发放社会保障金1432万元,保障面达到3.45%,发放临时性救济865.08万元。加大了“居家养老”推进力度,各街道都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发展“居家养老”129户。政府和社会各界共投入900万元,全面实施“星光计划”。兴建了大连“同泰老年休养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了老年福利服务体系。连续五次获得“省双拥模范城区”光荣称号,夺得双拥共建“五连冠”。加大了社区建设力度,各街道均建立了街道服务中心,居委会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被评为省社区建设示范区。
三、坚持以服务为根本,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全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增强政府活力,提高行政效率,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目标,从提高服务本领入手,对处以上干部和新调入的大学生进行了能力测试,对公务员进行了有计划、有
政府工作报告2002年3月5日(英文版)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02)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
(Delivered at the Fifth Session of the Ni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March 5, 2002) ——2002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Zhu Rongji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Fellow Deputies,
各位代表:
Now, on behalf of the State Council I submit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for you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nd also fo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from members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First, I would like to report on our work in 2001.
首先报告2001年的工作。
In the face of complex and volatil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surmounted difficulties, strode forward, and made significant new achievements in reform, opening up and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the new century.
新世纪第一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克服困难,阔步前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The national economy maintained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Despite a noticeable slowdown in the world economy, China's economy grew fairly rapidly. China's GDP in 2001 reached 9.5933 trillion yuan, an increase of 7.3% over the previous year due to our continued stimulation of domestic demand and our unswerving implementation of a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and a stable monetary policy. Economic restructuring made headway.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s improved, and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and special-purpose crops increa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and other high-tech and new industries developed rapidly. Considerable progress was made in upgradi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in eliminating outmoded
production capacity. Notable achievements were made i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a number of key projects were completed - highways, railways, projects to reinforce the main dikes along major rivers, water control projects, and projects to upgrade rural power grids. The program for developing the western region was initiated successfully, and major projects including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and the diversion of electricity from the western to the eastern regions were launched in successio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mproved. Total profits of large state-own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large nonstate-own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reached 465.7 billion yuan for the year, an increase of 8.1% over the previous year. Tax revenue increased by a large margin, and national revenue reached
1.6371 trillion yuan, increasing by 240 billion yuan in calculated terms. Financial operations were stable. The general price level rose by 0.7%. The total volume of imports and exports exceeded US$500 billion, with exports accou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