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 点击: 2017-09-26
小学作文:草原游记
草原游记
星期六,我和妈妈一起去了杜尔伯特草原。这次旅游让我贴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喜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东岸,松嫩平原腹地。总面积 6176 平方公里,人口 24.9 万。200 多个湖泊宛若珠玑,散落在辽阔的草原上,是中国罕见的百湖之县。
汽车在路上颠簸着,我们度过了漫长的4个小时,来到了杜尔伯特草原,车停在令我向往已久的芦苇荡旁,竹筏刚下水,我就闻到了一种从未闻到过的芳香。啊,是这群热情的芦苇散发的独特清香。它们正在争先恐后地和我们“握手”呢!呀,水路都被好客的它们挤小了、拥窄了。不仅是它们在静静地欢呼,连水中的水草也在寂静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我们这些“水外来客”。竹筏静静地走着,水悄悄地流着,鱼缓缓地游着——好一个世外桃源!
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了解到:这芦苇荡属于“湿地”,是嫩江水没有河道的限制,蔓延开,形成了这 205万亩的湿地,湿地对生态环境很有好处,称为“地球之肾”。
离开神奇的芦苇荡,我们乘车去赌马场。在车上,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了解到:这是我们大陆内部唯一的一个合法的赌马场。这里一场10匹马,一张票10元钱。妈妈让我挑选2匹马,但它们个个精神抖擞,充满活力。我都不知怎么挑了。最终,我选了5号和9号。比赛开始了,马儿们飞驰着,个个伸着脖子争第一,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我选的9号马,已经名列第二名,但它怎么也赶不上第一名,我
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了,不停地喊着:“9号加油!”最后,4号马第一个到达终点,其他马紧随其后。我虽然没有获胜,但却依然高兴。 告别了骏马,我们去往寿山民俗村,住进蒙古包。
刚刚下车,几个穿戴独特的叔叔阿姨就满面春风地迎上来,手中拖着几条白色的“哈达”,“哈达”上乘着一个大碗、一个小碗、一个牛角杯。这是当地的风俗——喝下马酒。三个叔叔自告奋勇上前,代表我们这一车人喝酒。喝前,要用五名指点一下大碗里的酒,向天上一弹,代表敬天,向地一弹,代表境地,向脑门一抹,代表敬祖,然后一饮而进。当地人会向你献一条洁白的哈达。草原人特别热情,一直在歌唱,如果你不喝干净,他们还会生气呢。
吃饭喽,这的饭菜当然与家中的不同。——全羊宴。吃饭时,草原的朋友还会为你唱歌,他们的歌声非常辽阔,又一次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善良、豪爽、热情的品质。这时,我发现一个叔叔手里拿着一个马头琴,那低沉、悠扬的声音令我陶醉。我仗着会拉二胡的优势,大胆地上前请求叔叔让我试一试。在拉空弦时,声音还可以,但手指一上弦,就立刻变得十分难听。看来拉马头琴并不容易。
晚饭过后,我们组织了篝火晚会,我们在草原叔叔的带领下,跳起了蒙古族舞蹈和草原的士高。
在22时左右,我们回到了蒙古包,和另外两个阿姨住在一起,渐渐进入梦乡……忽然,我被呼号的大风惊醒,才夜里十一点钟。草原的天气说变就变,在篝火晚会时还晴空万里,现在却刮起了大风,狂风呼啸着,掀开了我们住的蒙古包的顶棚,我心爱的小白裤子也被
刮跑了。最后我们同导游叔叔换了蒙古包,我的裤子也被导游叔叔找回来了,有惊无险!当晚,狂风掀了两个蒙古包呢。
第二天,我们祭祀了敖包,了解了敖包的来历:敖包,又称"鄂博"、"脑包"、"堆子"、"石堆"、"鼓包"。指的是在自己游牧的区域内,选择一个幽静的地方,用石头堆起的圆形堆。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草原的保护神 。 祭奠礼仪 分为:1、酒祭2、 火祭 3、玉祭 4、血祭 。我们采用的是由火祭演化而来的,手拿石块,排列成队绕“石碓”转三圈,将手中的石块抛向石碓中央。了解了“敖包相会”的来历,求了平安符。
看我多神气,骑上了骆驼,摸了“沙漠之舟”的肉乎乎的驼峰,还穿了民族服装,骑上骏马奔驰,当然,有牧民牵着。
随后,我们参观了五马沙驼岭-电视剧《张作霖》的外景地。那里有一百多年的榆树,由于沙漠化,那里沙丘起伏,榆树长的又小又矮。根本看不出有一百多年。
终于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我真舍不得离开这里,因为这里山美、水美、草原人的心更美。
我们这里的大草原作文
[我们这里的大草原作文]
小北大作文辅导中心 四年级 韩振宇 草原碧绿,长着很多小花,小草,我们这里的大草
原作文。小草小花在一起,唱着歌跳着舞,非常和谐,小学四年级作文《我们这里的大草原
作文》。 蓝天湛蓝,云洁白。云形成了一只画笔,在大地上画起了图画,把大地画得
的绿绿的,蓝蓝的,白白的,她为大地增添了很多色彩。 远处的小山上许多的松树,
是她画出的绿绿的宝塔。草原边上的湖水,是她画出的一块无暇的碧绿的翡翠。更远处水天
相接的地方,是她那画笔引来的潮水,在翻着巨浪奔腾而来。绿油油的草地,是她画的一幅
巨毯,草地上的羊群,是地毯上的勾勾云。一弯一弯的勾勾云,映在绿草上。草地上的羊仨
一堆,俩一伙,有的像一个三口之家在散步,有的像一对老夫妻在遛达。在羊群的边上,有
一只挺胸抬头傲视着一切的家伙,大概是群羊的首领。 这就是我们这里的大草原。 指导老师:赖国宾
草原
东关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电子导学案
东关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电子导学案
草原
《 草原》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篇文章,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出了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首先描绘了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文。全文层次清晰,行文流畅,语言优美而简练,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文中的优美词句值得学生积累,是一篇优美的习作例文。
二、说教学目标:
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着训练重点,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美景,品味、积累优美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想像,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第一段,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感染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 学习第一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激发对草原风光的热爱。
四、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以及启发式法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之前,我将会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印象,唤起学生对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深层次的体味美的意境。 2、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3、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有一时回答不上来的题,我将采用启发的方式,步步引入,让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
五、说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放手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把听、说、读、写相结合,以读为主,让学生边读边想,不断通过读去揣摩和体会文中的句子含义,并说说自己的见解,最终水到渠成,轻松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创造美的氛围
在导入新课时,我边播放音乐边和同学们一起欣赏草原风光片,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到了那广阔无边、蓝天碧野的大草原。又适时地导入:“看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听着蒙古族歌手浓厚、嘹亮的牧歌,老师的心和你们一样,也飞向了那广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了……”
这里的导入,以美的氛围,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
2.比较分析,感受语言美
在交流自己认为写的最美的句子时,有一句优美的句子: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悦。我运用了换比和删比这两种方法,把“清鲜”换成“新鲜”,把“明朗”换成“晴朗”,并把“那么……那么……”删掉,让学生和原句比较。学生比较后感到:草原无污染,青草净化了空气,泛着芳香,空气特别清爽、新鲜,正因为空气清爽新鲜,草原的天空才格外明朗纯净。
3.启发想象,体会意境美
《草原》中写羊群在小丘上“上上下下”,真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老舍,你能不能也用上比喻句描述这样的美景。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说的非常形象。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会了美的意境。
4.巧设活动,增强美的趣味
在交流优美的句子中,同学们对于“渲染”和“勾勒”两个词语很不理解,这两个词语都是美术上专有名词。“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我先让学生体会这两个词语的不同含义,再让学生动手合作来画画小丘,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活跃了起来,让学生再来展示下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对于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就理解的更深刻了。
5.感情朗读,抒发美的情怀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最后,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美的意境,抒发美的情怀,让那外在的自然美与内在的心灵相互迭印,赞美草原热爱草原,之情油然而生。
六、说板书设计 :空气(清鲜)
天景美
小丘(绿) 一碧千里热爱
草原 地 翠色欲流
平地(绿) 羊群
人美
我的板书力求体现简单明了,从板书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草原的景美和人美,
总之,我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积累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恳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草原教》学设计
长堡镇中心完小:张华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内容,感受草原的美。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风景优美,令人神往的地方。你们想去欣赏吗?请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那美丽的草原风光吧!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
1:同学们,听了这首歌后,你们觉得草原是什么样子呢?给你们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齐)景色美丽,辽阔无边。
2:大家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正确,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课。(师板书课题《草原》),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内蒙古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一起听老师朗读课文后,再谈谈你的感受。
二、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读了课文,请大家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感觉草原很大。
生:我感觉草原很美。
生:草原上的人很热情、好客。
生:草原上蒙古族的风俗很独特。
2、大家说得很好。让我都很想马上去草原看看,马上感受一下草原的乐趣。你们想去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充满激情)请同学们自己把心带到草原中,去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
3、(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五年级草原作文}.
1、请同学们再次把课文仔细读读,然后回答问题。
(1)、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谁能说一说。
生:天空、小丘„„
生:羊群、骏马和大牛„„
(2)、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写草原,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下面,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读这一段,同学们脑海里想象作者描写的景物,结合你平时所见的这些景物形象,让它们在你的脑子里展开一幅幅画面,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3)、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草原天空的?
生:“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4)、为什么说“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生:草原上的空气,非常清新,又没有污染,不象我们城市,受工厂废气浓烟污染,都看不见天空了。(掌声响起)
生:说明草原上的空气非常干净清新,所以感到清鲜。
(5)、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体会说得太形象了,而且说明大家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关注生活,老师认为我们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中来,让我们这里的空气也变得清新些,同学们能做到吗?
生:能。
(6)、好,但愿如此,那作者为什么要在“清鲜”和“明朗”这些词前加上“那么”呢?能否换一个词语?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生:“总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
(7)、是啊,作者初到草原,面对草原的明朗天空、清鲜空气,真是 ,看大家能用什么词来形容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神清气爽。
(8)、好,非常好!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9)、“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你从“一碧千里”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碧”是形容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一碧千里”是说“整个草原全是青绿色的,一眼望不到边。”我体会到整个大草原都是绿的,而且辽阔无边,很大。这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生:整个草原就像是铺满了绿色的地毯。
(10)、你们认为谁体会得最好?说得最具体?
生:第一个同学。
(11)、为什么又说“而并不茫茫”呢?
生一时接不上来。师引导:我们可以利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去试试:他是怎样理解“一碧千里”这个词的呢?请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吧!
生:老师,我是通过查字典来理解的。
(12)、对啊!我们也可以学学他吗?{五年级草原作文}.
生:“茫茫”是“模糊、朦胧的样子”那么这句是说“草原虽然很大很大,但是并不模糊。
生:也可以说站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而且很清楚。
生:与上文的“明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连起来,使我想到草原很洁净,没有什么东西遮挡视线,所以作者才看得清,看得远。(掌声响起)
(13)、说得真好!我们就是应该这样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羊群、大地和小丘呢?
生:作者把草原的大地比喻成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喻成绿毯上绣着的白花。 生:小丘像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14)、大家读得很仔细。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一幅图画(师出示图画,指认“羊群”和“小丘”。点拨“绿色渲染”就是“用绿颜色涂画的”,“墨线勾勒”指“用墨线把物体的轮廓勾画出来”)依据图画及文中内容,请大家谈谈,“绿色渲染”和“墨线勾勒”分别指什么?
生:“绿色渲染”说明草原这幅画的基本颜色是绿的。
生:“绿色渲染”还是说草原上都是绿的。
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草原上的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草原{五年级草原作文}.
《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利川市团堡镇
永兴小学 杨玲华
一、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2011版的要求、农村学校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时要求我制定了一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百度笔画笔顺软件具体化生字的书写训练;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六、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五年级草原作文}.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通过所学知识,说说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根据学过的诗歌和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谈谈对草原的映像)
今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看看草原,看看他在那里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二)走进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1大声的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的读音,请将你不熟悉的字词注上拼音;
○2把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多度几遍,直到读通顺,把你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注意结合课文。
2、自学检查:
○1大屏幕出示本课的生字,点名读生字。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对学生多次出错的地方作强化训练。
○2用“百度笔画软件”对“襟”、“貌”、“羞”、“涩”这几个字的笔画笔顺作示范,强调书写)(笔画软件演练,学生在草稿本上模仿)
○3大屏幕出示本课词语,点名读词语,相机指导学生读错的部分。针对本地学生对平翘舌音以及“h”和“f”分不清的情况对“柔美”、“回味”、“洒脱”、“疾驰”、“拘束”、“羞涩”、“翠色欲流”这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4小组间比赛读新词
3、初步感受草原的魅力: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然后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的映像。(广阔、碧绿、草原人民好客等)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3)交流、展示:
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根据作者的行踪所写)
板凳
发表于 2014-12-10 12:39:13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五年级草原作文}.
(二) 最近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魅力。
师:上次课,我们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这节课我们跟着老舍先生具体的去感受一下草原的魅力。
1、 请你们结成小组,一起去草原旅游。注意不要走马观花,要用心,用情感细细的去品味。然后选择一种你认为好的方式来回报你们的学习。(比如:朗诵、画画、吟诗、唱歌、跳舞等)
2、 小组学习。
3、 学习结果汇报,交流。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结合多学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理解“茫茫”的意思。并且体会“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原因。
○2体会“羊群无论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的妙处。 (大屏幕提示:体会句子的妙处的方法有: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尤其是动词的
妙用;句子表现的意境美)
○3小丘的美:
请学生朗读有关描写小丘的部分;
反复朗读,读出小丘的美妙之处。重点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翠色欲流”意境美。 用“渲染”法根据课文描写画画你心中的草原。(请学生快速作画,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4“这种境界••••••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你有没有想到关于草原的一首小诗或者即兴将你的感受用几句诗一样的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呢?
○5草原风光组图欣赏,多媒体展示根据课文描写展示组图,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和图片提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小结过渡:是呀,多美的草原呀。那里会居住着什么样的人们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访问陈巴尔虎旗
师:陈巴尔虎旗是作者和朋友们访问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和我们土家族苗族聚居区的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你们想知道吗?(生答)
1、 我来当草原旅游小导游: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现在要带着大家去草原游玩,你需要给大家介绍有关草原的哪些内容呢?
根据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描写,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结合你们预习课文时准备的资料,为你的导游工作做准备。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2-10 12:39:18 |只看该作者
2、 小组合作学习
3、 展示、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位发言人,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去草原游玩,介绍那里的风土民情。班上其他同学作文游客可在导游介绍时随时提问,当导游有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忙回答。若有大家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老师将把它记录下来。等待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
(三)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升华主题。
师小结过渡:好一个能干的小导游呀,给我们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美,让我们体会到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那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梦汉情深”四个字,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找出来,好好读读。
1、 根据提示自学。
2、 汇报,朗读。
师小结:是呀,多美的草原,多热情的蒙古人民,多么与众不同的待客方式。关
于西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呢?(根据预习时在图书室查找的资料,向老师、家长了解的资料介绍祖国美丽辽阔的西部 )
(四) 让我们再来一起探索课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吧!
师: 课文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生:对草原的喜欢,对蒙古族人民的赞美)
师:是的,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情感的呢?请你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
生1:直抒胸臆,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在直接描写草原的美,从中很容易感受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生2:细致的描写,课文中作者细致的描写了草原的美景,如果不喜欢怎么能看得这么仔细,写得这么细致呢?
生3:对事情的记叙,很自然,不做作,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好客、热情、大方,蒙汉情深。
师:是呀,归纳得很好。让我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五)结束
请大家跟着《美丽草原我的家》和一段有关草原的视频一起去欣赏草原的美丽和与众不同吧!
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我们介绍了草原的美丽,草原人民与众不同民俗风情,给我们展示了一顿西部文化的大餐。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入情入境的学习,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突破了山村孩子眼界狭窄的瓶颈,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确实有收货。同时激起了学生了解探索西部文化的兴趣,为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学习的基础没有打牢,在本课的学习中略显吃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多关注后进生。
草原
《草原》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