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7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一下语文作文

快速阅读题目  点击:   2012-02-22

2017~2017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一下语文作文篇一

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位学者指出,汉字与具有独特表情达意功能的汉语形成珠联璧合的和谐关系,这是其他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②他们把党和人民交给他的权利,当作经营家天下的工具,大肆挥霍国家资财,犯下了肆无忌惮的罪行。 ③我生来性格倔强,心直口快,绝不赞成你这种似是而非的态度,也不做你这样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④近日,蔡英文大放厥词,在给民进党党员的公开信中极力鼓吹要力抗中国的压力,公然与台独分子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滑入台独分裂祖国的迷途。 ⑤我实在浅陋,虽说还没糟糕到目不识丁的地步,可是这些古文献中的生僻字,又怎么能一一正确辨识呢? ⑥有人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是“生产力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来源】【百强校】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表达运用能力。可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着句子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②肆无忌惮—令人发指;③似是而非—模棱两可;⑥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所以选B。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例如,似是而非,显然不符合句子的具体语境,因此应为“模棱两可”。以此类推即可。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B.2017 语文考纲修订,增加了 5%的文字阅读量,要提高现代文阅读题的阅读速度与准确率,考生平时应该多读文章,精做习题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C.我国首座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981,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D.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机„„都难以办成。

【来源】【百强校】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成分残缺,“遭受”缺少宾语;B 句式杂糅,删去“考生平时应该”或“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D 搭配不当,“发生”改为“产生”。所以选C。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选择类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四种为结构类语病,后两种为语意类语病。考生平时要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

法,学会从主干方面梳理句子,然后再在枝叶上做文章,由面到点,逐步筛选语病。例如本题选项A就属于成分残缺的错误,选项B犯了句式杂糅的错误,选项D属于搭配不当的错误。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拍卖“状元笔记”,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炒作。 ,“状元笔记”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学习笔记是个人学习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的记录, 侧重点必然有差异, 对所有的人都有用, 还可能适得其反,并产生误导。

A、固然 但是 因此 并非 甚至

B、固然 然而 因此 不是 进而

C、诚然 但是 所以 并非 并且

D、诚然 然而 所以 不是 于是

【来源】【百强校】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结合着文段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例如本题,判断关键在于四、五两处“并非„...甚至”的组合。所以选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关联词语常见的几种关系:(1)并列关系:句子中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各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相关的情况,或表示一件事的几个方面。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面„„一面„„”。(2)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常用的关联词语有:①不但„„而且„„②不光„„还„„③不仅„„也„„④不仅„„而且„„⑤不但„„还„„。(3)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需要从中选择一件。常用的关联词有:①是„„还是„„②或者„„或者„„③不是„„就是„„④„„还是„„⑤要么„„要么„„。(4)转折关系: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的意思,和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常用的关联词语有:①虽然„„但是„„②尽管„„还„„。

(5)假设关系:句子前面一部分介绍一种假设情况,后面一部分是假设的情况实现后要产生的结果。①如果„„就„„②即使„„也„„③哪怕„„也„„。(6)条件关系:句子前面提出条件,后面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关联词语有:①只要„„就„„②无论„„都„„③不管„„总„„。(7)因果关系:句子的前一部分表示原因或(结果),后一部分表示结果或(原因),常用关联词语有:①因为„„所以„„②既然„„就„„③之所以„„是因为„„。(8)取舍关系:分句表示两种情况,选取一种,舍弃一种。关联词语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9)承接关系:句与句之间表示几个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前后承接,不能颠倒。

4.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儿时与氓两小无猜、快乐说笑的两句是: , 。

(2)《阿房宫赋》中描写秦王的“套房”多、女人多、财宝多,结果在国人的一把火里化为焦土,令人叹惋。文中揭示造成这种悲剧根源的一句: 。

(3)晋·傅玄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而《爱莲说》中的“ , ”则表明了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来源】【百强校】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秦爱纷奢(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晏、纷、濯、清、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颜竣,字士逊,琅邪临沂人,光禄大夫延之子也。竣初为太学博士,太子舍人,出为世祖①抚军主簿,甚被爱遇,竣亦尽心补益。元嘉中,太祖不欲诸王各立朋党,将召竣补尚书郎。吏部尚书江湛以为竣在府有称,不宜回改,上乃止。二十八年,虏自彭城北归,复求互市,竣议曰:“愚以为与虏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何以言其然?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辍其谋。”三十年春,以父延之致仕,固求解职,不许。世祖践阼,以为侍中,俄迁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先是,竣未有子,至是产男,上自为制名辟强,以比汉侍中张良之子。上自即吉②之后,多所兴造,竣谏争恳切,无所回避,上意甚不说,多不见从。竣自谓才足干时,恩旧莫比,当赞务居中,永执朝政,而所陈多不被纳,疑上欲疏之,乃求外出,以占时旨。大明元年,以为东扬州刺史。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每对亲故,颇怀怨愤,又数言朝事违谬,人主得失。及王僧达被诛,谓为竣所谗构,临死陈竣前后忿怼,每恨言不见从。僧达所言,颇有相符据。上未欲便加大戮,且止免官。竣频启谢罪,并乞性命,上愈怒。及竟陵王诞为逆,因此陷之。召御史中丞庾徽之于前为奏,奏成,诏曰:“竣孤负恩养,乃可至此。于狱赐死,妻息宥之以远。”史臣曰:为人臣者,若能事主而捐其私,立功而忘其报,虽求颠陷,不可得也。

(节选自《宋书》有删略)

[注]①世祖: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太祖:南朝宋文帝刘义隆。②即吉:居丧期满,古代除去丧服后才能参与吉礼。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

B.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

C.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

D.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

6.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由父亲命名,成年之后可以根据自己情趣取“字”。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取“字”也是为了便于平辈或尊辈称谓。

B.“太学”: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开始在长安设太学,是当时国家最高教育机构,主要由博士任教授,讲授儒家经典。

C.“尚书郎”:古官名。东汉时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入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D.“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若有疾患,则可提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年间,太祖刘义隆不希望诸侯王各自建立朋党,准备召回颜竣担任尚书郎,吏部尚书江湛以颜竣在府中已有职务为由,劝阻了皇帝。

B.颜竣在世祖登基后依然受到他人难及的信任。世祖得知颜竣中年得子后,便亲自为其子取名辟强,明显是希望望颜竣能成为自己的张良。

C.僧达临终交待颜竣不满皇帝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并诬陷他和竟陵王刘诞勾结叛逆,有相符合的证据。皇上免去了颜峻的官职,并赐他在狱中自杀。

D.鉴于颜峻的教训,史家认为,作为臣子如果能忠心侍主并摈弃私欲,建立功劳而不求报答,那么即使别人颠覆陷害自己,也能平安无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辍其谋。

(2)每对亲故,颇怀怨愤,又数言朝事违谬,人主得失。

【来源】【百强校】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2017~2017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一下语文作文}.

【答案】

5.B

6.A

7.C

8.(1)夷狄想要侵犯暴掠(掠夺),只是苦恼于自身实力的不足罢了。他们不曾拘守(遵守)信用道义,而停止(停用)他们侵犯的意图。(解析:译出大意给 2 分,“侵暴”“拘制”“用辍”三处,译对一处给 1 分。)

(2)每次面对亲朋故友,心怀愤恨颇有怨气,又多谈论朝廷的过失谬误,皇帝的是非得失。(解析:译出大意给 2 分,“亲故”“违谬”“人主”三处,译对一处给 1 分。)

【解析】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本题可根据“便”“又”“至”“不”“竣”来判断出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A项,古人成年之时由父亲尊长取字,号是根据自己情感志趣而自称。所以选A。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选项A则是考查古代成年时的称谓的文学常识。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张冠李戴,僧达交待是事实,但“诬陷”之事,另由他人。所以选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

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C就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本题重点词语:“侵暴”“拘制”“用辍”。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应将“亲故”“违谬”“人主”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颜竣,字士逊,琅邪临沂人,是光禄大夫颜延之的长子。颜竣起初担任太学博士,太子舍人,又出任孝武帝刘骏的抚军主簿,很是受到亲近礼遇,颜竣也尽心辅佐效力。元嘉年间,太祖刘义隆不希望诸侯王各自建立朋党,准备召回颜竣来补缺尚书郎的职位。吏部尚书江湛认为颜竣在府中已经有了职务,不宜更改,皇帝才停了下来。元嘉二十八年,胡人自彭城从北方归来,又一次请求互通贸易。颜竣建议说:“我认为和胡人和亲并没有什么好处,这早已是明摆着的。我凭什么说是这样呢?夷狄想要侵犯暴掠,只是苦恼于自身实力的不足罢了。他们不曾拘守信用道义而停止他们侵犯暴掠的意图。”元嘉三十年春天,因为父亲颜延之辞官归田,颜竣也坚持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但未被允许。世祖刘骏登基后,任命颜竣为侍中,不久又升迁为左卫将军。在这之前,颜竣还没有子嗣,到现在才诞下男丁,皇帝亲自为他取名为辟强,以比拟汉朝侍中张良的儿子辟强。皇帝自从居丧期满后,多次兴建土木,颜竣诚恳急切地直言相劝,没有丝毫的顾忌回避,皇帝的心里非常不高兴,所以颜竣的劝谏也就大都不被听从采纳。颜竣自认为自己的才能足以用事治世,与皇帝的旧交没有谁能够比拟,理应居官朝中,协助皇帝处理事务,一直执掌朝政,可是他所陈述的建议却大多不被皇帝采纳,颜竣便开始怀疑皇帝想要疏远他,所以就请求离开京城到地方任职,以此来判断皇帝当时的真实想法。大明元年,任命颜竣为东扬州刺史。颜竣所请求的事情被准许之后,便就开始忧虑惧怕,不知怎么办才好。到了东扬州后不久,又遭逢母亲丧事,皇帝不允许他辞去职务,只是准许他送殡返京,对颜竣的恩遇礼待仍然优厚,可是颜竣自己却越加无法安心。每次面对亲朋故友,很是有怨气愤恨,又多谈论朝廷的过失谬误,皇帝的是非得失。等到王僧达即将被处死时,王僧达认为是被颜竣所谗害构陷,临死的时候便叙述了颜竣前后是如何不满,如何怨恨自己的建议不被听从采纳。王僧达所说的,很是有相符合的证据。皇上不想就此把他杀死,姑且只是免去了他的官职。颜竣频频上书谢罪,并且乞求饶恕性命,皇上越发愤怒。后来等到竟陵王刘诞叛逆,于是便借此陷害他(说他和刘诞勾结)。召御史中丞庾徽之到殿前站立启奏,启奏完成,诏令:“颜竣有负皇恩,竟然会到达这样的地步。在狱中赐死,由其自毙,赦免了颜竣的妻子儿女但迁往远方(交州)。”史臣说:“作为臣子的,如果能忠心侍奉主上并且摈弃自己的私欲,建立功劳而不求报答,那么,即使请求别人颠覆陷害自己,那也是得不到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2017~2017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一下语文作文}.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②。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时货币为王莽废止,光武帝时恢复。②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9.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凭吊古迹的咏史诗,主要目的在于讥贬刘禅。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时是叱咤

2017~2017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一下语文作文篇二

福建省2016-2017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考联考 高中一年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直接将第I、Ⅱ卷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 3. 某学生在研究浙江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江浙行省”文字的资料。你认为该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4.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秦朝的太尉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朝的通判 D.清朝的军机处

5. 某兴趣小组拟写一篇有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论文,下列历史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利弊》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

6.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火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7.下面是晚清时期一首歌谣,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8.“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进,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9.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定国是诏》 D.《海国图志》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让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11.右图是一幅有关一战后一次国际性会议的漫画,这次会议的决议导致了中国哪次历史事件的爆发

A.甲午中日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12.“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

{2017~2017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一下语文作文}.

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 “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A.国民大革命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

13.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关的是: ①端午节 ②青年节 ③建军节 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某同学在学习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后,制作了一个知识结构图。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知识完全正确的是

A.《共同纲领》 中共八大 中共十五大

B.1954年宪法 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54年宪法 中共八大 中共十五大

D.《共同纲领》 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15. 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

A.民主改革 B.和平共处 C.政治协商 D.民族区域自治

16.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2017~2017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一下语文作文}.

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1981年叶剑英在全国人大报告提出

C.“九二共识”提出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十年“文革”在政治制度方面给党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是:

A.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B.必须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18.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2017~2017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一下语文作文}.

A.日内瓦会议 B.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

A.坚持独立自主 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 D.推行不结盟政策

2017~2017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一下语文作文篇三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高一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 化学 科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各2分,共44分)

1.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诺贝尔医学奖。受东晋葛洪药典启发,屠呦呦用乙醚为溶剂在低温下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青蒿素,成为目前国际高效抗疟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青蒿素是含有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B.青蒿素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5∶22∶5

C.从黄花蒿提取青蒿素发生了化学变化

D.提取过程中用到了萃取原理

2.下列对于胶体说法错误的是 ( ) ..

A.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

B.橄榄油溶于水形成的液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Al(OH)3胶体可以用来净水,是因为胶体有吸附性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m ~ 10-7m

3.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电解质分类顺序排列的是( )

A.硫酸、纯碱、明矾、二氧化硫

B.硝酸、烧碱、碳酸钙、氯化钠

C.醋酸、苛性钠、碳酸钠、氨水

D.盐酸、熟石灰、苛性钠、乙醇

4.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完成的是( )

A.BaCl2→NaCl B.KMnO4→MnO2

C.Na2CO3→NaOH D.CuO→Cu(OH)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尔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摩尔质量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C.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

D.1mol某种微粒含有的微粒数等于0.012kg12C所具有的碳原子数

6.在Fe、Fe2+、Fe3+ 三种粒子中,具有相同的 ( )

A.电荷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 D.核外电子数

1213147.下列有关6C、6C、6C说法错误的是( ) ..

A.是碳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B.是不同的原子

C.化学性质完全不同

D.其中的 14C和14N所含的质量数相等

8.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aCl2=Ca2++Cl2- B.H2SO4 =2 H+ + SO42-

C.Ba(OH)2 = Ba+ +2 OH- D.Na H CO3 = Na+ + H+ + CO3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CO、SO2均属酸性氧化物

B.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混合物

10.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标准状况下72mL水 B.80g CO2

C .标准状况下44.8L氨气 D.3.01×1023个氢分子

11.CO2、Fe2O3、Na2SO4溶液、Ba(OH)2溶液 、盐酸五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

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2.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N4和N2是互为同位素

B.N4的摩尔质量是56g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2:1

D.每个N4分子含有28个电子

13.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2H4气体,另一个装有C2H2

和C2H6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可能不相同的是( )

A.物质的量 B.原子总数

C.碳原子数 D.分子数

14.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后振荡,静置片刻后( )

A.整个溶液变紫色 B.整个溶液变为棕黄色

C.上层褪色,下层为紫红色 D.下层褪色,上层紫红色

15.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3 NO2 + H2O ═ 2 HNO3 + NO

B.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C.FeCl3+3NaOH=3NaCl+Fe(OH)3↓

D.Cl2 + 2NaOH ═NaClO + NaCl + H2O

16.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

△ 据此分析,将A和B相互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 )

A.蒸馏 B.蒸发 C.分液 D.过滤

17.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Ba(OH)2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试

液,溶液呈( )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色

1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mol氖气中含有2NA个原子

B.24g Mg失去NA个电子形成Mg2+

C.标准状况下11.2L的H2O中含有0.5 NA个分子

D.22.4LCO2含有2NA个氧原子

19.下列所给溶液,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

A.含Na+为2mol的Na2SO4溶液

B.将1LHCl溶于1 L水

C.将1 L 0.8mol·L-1硫酸和 1L 1.2mol·L-1硫酸混合

D.将4.0gNaOH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

2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

A.NaOH固体置于大小相同的滤纸上称量

B.蒸馏操作时,冷凝水的方向须与气体的流向相同

C.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溶解后直接转移入容量瓶

D.分液时,先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活塞,再打开旋塞

21.某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

的是( )

22.V L含有(NH4)2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已知NH4+浓度为a mol·L-1 ;SO42-浓度为bmol·L-1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b-2a) mol·L-1 B.(b-2a) /2mol·L-1

C.(2b-a)mol·L-1 D.(2b-a)/2 mol·L-1

二、填空题(共56分)

23.(4分)选择合适的装置分离提纯下列物质,将装置

① ② ③ ④

24.(12分)现有H 、C、O、Na 四种元素,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写出Na+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O元素的一种核素,其中子数比电子数多2,该核素可表示为:___________。

(3)A、B、C是由上述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且能实现A + B → C + H2O的转化,按要求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①酸性氧化物 → 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于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写一种含上述三种元素的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X可用于治疗胃酸(盐酸)过多,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

(1)已知AR2-电子数为18,则R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8.96L的H2X气体含有a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_____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若其质量为13.6g ,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3)含13.8g Na+ 的Na3PO4溶液100mL,P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取出1mL,Na3P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

26.(10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2SO4、Na2CO3、NH4Cl、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到足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 ..

②取①中溶液少量继续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继续向②中的溶液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取①中溶液少量,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试纸变蓝。

2017~2017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一下语文作文篇四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福清一中 长乐一中等)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 三 语 文 试 卷

命题、复核:永泰一中 陈振峰 张春娇 陈玉 完卷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两卷,全为必答题。2.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前,先要填涂姓名、准考证号等。

第 I 卷 阅读题

一、古诗文阅读(35 分)(一)

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儿时与氓两小无猜、快乐说笑的两句是: , 。

(2)《阿房宫赋》中描写秦王的“套房”多、女人多、财宝多,结果在国人的一把火里化为焦土,令人叹惋。文中揭示造成这种悲剧根源的一句: 。

(3)晋·傅玄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而《爱莲说》中的“ , ”则表明了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颜竣,字士逊,琅邪临沂人,光禄大夫延之子也。竣初为太学博士,太子舍人,出为世祖①抚军主簿,甚被爱遇,竣亦尽心补益。元嘉中,太祖不欲诸王各立朋党,将召竣补尚书郎。吏部尚书江湛以为竣在府有称,不宜回改,上乃止。二十八年,虏自彭城北归,复求互市,竣议曰:“愚以为与虏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何以言其然?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辍其谋。”三十年春,以父延之致仕,固求解职,不许。世祖践阼,以为侍中,俄迁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先是,竣未有子,至是产男,上自为制名辟强,以比汉侍中张良之子。上自即吉②之后,多所兴造,竣谏争恳切,无所回避,上意甚不说,多不见从。竣自谓才足干时,恩旧莫比,当赞务居中,永执朝政,而所陈多不被纳,疑上欲疏之,乃求外出,以占时旨。大明元年,以为东扬州刺史。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每对亲故,颇怀怨愤,又数言朝事违谬,人主得失。及王僧达被诛,谓为竣所谗构,临死陈竣前后忿怼,每恨言不见从。僧达所言,颇有相符据。上未欲便加大戮,且止免官。竣频启谢罪,并乞性命,上愈

怒。及竟陵王诞为逆,因此陷之。召御史中丞庾徽之于前为奏,奏成,诏曰:“竣孤负恩养,乃可至此。于狱赐死,妻息宥之以远。”史臣曰:为人臣者,若能事主而捐其私,立功而忘其报,虽求颠陷,不可得也。

(节选自《宋书》有删略)

[注]①世祖: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太祖:南朝宋文帝刘义隆。②即吉:居丧期满,古代 除去丧服后才能参与吉礼。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

B.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

C.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

D.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

不自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古人幼时由父亲命名,成年之后可以根据自己情趣取“字”。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取“字”也是为了便于平辈或尊辈称谓。

B.“太学”: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开始在长安设太学,是当时国家最高教育机构,主要由博士任教授,讲授儒家经典。

C.“尚书郎”:古官名。东汉时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入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D.“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若有疾患,则可提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嘉年间,太祖刘义隆不希望诸侯王各自建立朋党,准备召回颜竣担任尚书郎,吏部尚书江湛以颜竣在府中已有职务为由,劝阻了皇帝。

B.颜竣在世祖登基后依然受到他人难及的信任。世祖得知颜竣中年得子后,

便亲自为其子取名辟强,明显是希望望颜竣能成为自己的张良。

C.僧达临终交待颜竣不满皇帝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并诬陷他和竟陵王刘诞勾结叛逆,有相符合的证据。皇上免去了颜峻的官职,并赐他在狱中自杀。

D.鉴于颜峻的教训,史家认为,作为臣子如果能忠心侍主并摈弃私欲,建立功劳而不求报答,那么即使别人颠覆陷害自己,也能平安无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辍其谋。

(2)每对亲故,颇怀怨愤,又数言朝事违谬,人主得失。

(三)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6--7 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得

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②。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时货币为王莽废止,光武帝时恢复。②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这首诗是凭吊古迹的咏史诗,主要目的在于讥贬刘禅。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时是叱咤风云的英雄,有力地衬托了后文刘禅的昏庸不才。

{2017~2017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一下语文作文}.

B.颔联咏功业,对仗难度大,却自成巧思。上句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表现刘备的英雄气概;下句化用“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表现刘备的雄心壮志。

C.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这一联嘲讽刘备长于择相,短于教子,从而导致嗣子不肖,后业不继。两句词意互相抗衡、声情顿挫美妙。

D.尾联感叹后主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赐宴,命原蜀宫歌伎现场歌舞,而刘禅对此喜笑自若。尾联化用此意,表现刘禅不惜先业。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E.全诗前一半写盛德,后一半写业衰,在盛衰对比中,道出一个古今兴亡的教训。诗人咏古抒怀,借此警策开元盛世之后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

7、这首诗首联写得“突兀劲挺”,请仔细揣摩分析,说说其有何妙处?(6 分)

二、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本,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南北朝时期,政府开始在黄河下游三角洲的渡口处(津、埭)征税,到了唐代,开始在大运河沿岸调节水位的水门处征税,这显示出应运而生的“客商”和交通业者势力的抬头。客商是相对于“坐商”(定居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称呼,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因其财力和能力而出名。但是由于是通过官市中相当于批发商工会的坐商的“行”来听从政府的管制,因而他们似乎还不是都市中的主角。

759 年,开始有了“过税”(商品流通税),780 年开始在府州、县城征收“住税”(入市、交易税),782 年开始在全国的交通要道及都市征收“过税”,这两者合称“商税”,成为从宋代到清代各朝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在唐代接近中期的中宗时期,出现了全社会征收将市场交易税和过路税合二为一的“商税”的氛围。也就是说,边远地区商业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使中国全社会开始摆脱六朝时期的自然经济状态,广泛受到商业化浪潮的冲刷。

唐朝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一心追求中央集权的重生并倾尽全力完善其形式。为产生视觉上的效应,营造了南北宽 8652 米、东西长 9721 米的巨大长安城,并以此为起点修建了通往国内各地的 8 条公路、干道,还沿着这些道路设置了呈放射状分布的水路驿站。与此同时,大运河的建成标志着内陆水运时代的到来,黄河、淮河、长江被南北相连,东南地区的特产,如低地的米、盐和山地的茶、漆、染料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05福建高考作文讲解
下一篇:2017中考满分作文汕头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