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大全 点击: 2017-07-02
《中秋咏月诗词二首》赏析
《中秋咏月诗词二首》赏析
十五月望月 王建
原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之情。 常见题目: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中秋之夜,庭院中洒满月光,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一片洁白,树上安静地栖息着乌鸦。夜深了,冷露悄无声息浸润了庭中的桂花。
2.一、二句写景的作用及词语赏析。
(1)写景的作用:点明了望月的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气氛,为后两句的抒情作铺垫,衬托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2)“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营造了一个清美的意境。(3)“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乌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4)“无声”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3.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
抒情。但诗人不直接抒情,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明明是自己在对月怀人,却偏说“秋思落谁家”,这样就把自己对月怀人的情思表达的蕴藉深沉。
“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使愁思形象化、更为生动感人。
水调歌头 苏轼
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端起酒杯来向青天问候。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要内容 :这首词描写了中秋之夜月下的美景,通过作者把酒望月、问月,由幻想超脱到喜爱人间生活,由伤感离别到对离人的祝福,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
常见题目:
1.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2.《水调歌头》中的“此事古难全”有哪些言外之意?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离有聚,正如月亮有圆有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既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必抑郁寡欢呢?不如坦然对之。
3.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思想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情怀,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调查小报告精选3篇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调查小报告精选3篇
篇一:中秋节调查报告
三年级六班:刘泽中
一、中秋节的起源: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粮食和瓜果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将8月15日定为中秋节进行庆贺。从网上搜索了解到,大约从唐朝开始过中秋。
二、中秋节习俗
全家团圆一起吃月饼赏月亮
三、中秋节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四、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
1、月饼传送消息
蒙古族统治中原,对汉族很残暴。汉族老百姓想联合反抗蒙古族统治,但蒙古族管得特别严厉,一直派人检测,给每个村庄都安排了统治者,很难传递消息。最后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想了个办法,让人在月饼里包上纸条,纸条上写着:8月15日一起集合杀蒙古人,通知老百姓吃月饼时注意月饼里面。到了8月15日,老百姓真的把村里的蒙古人都杀了。计策成功了,朱元璋很高兴。-----爷爷讲得故事
2、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很早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骄阳似火,庄稼枯死,老百姓饿死很多。有个叫后羿的英雄,一箭射下九个太阳,大地又恢复了常态。王母娘娘奖励他一包神药,吃了之后可以长生不死。
一天后羿出门后,有个人拿着宝剑来抢神药,嫦娥知道自己打不过他,就一下子把所有的神药吃了下去,吃完后就飞起来了,升到月亮上。起飞的时候因为惊慌还抱了一只自己养的兔子。
后羿回来后想杀掉那个坏蛋,可是他已经逃走了。他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那天正好是8月15日,后羿就在后院里摆了一些嫦娥喜欢吃的点心纪念她。8月15日赏月的习俗就这样诞生了。
篇二: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的调查小报告
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几个对中秋节特别感兴趣,所以成立了一个小组,选择了研究子课题《瑞安民间中秋节习俗的调查研究》。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调查研究,我们查找收集了许多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对瑞安民间中秋节的习俗有了许多了解,现在,我们的调查研究活动即将结束,经我们组里成员的讨论,我们将调查研究的过程和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我们小组的成员:
组长:陈天乐;副组长:陈彤瑶;组员:缪群翔、蔡亚兴、郭舒怡、缪镇远、吴奕墨、虞舒雯、王彦超、郑林亦心、李深涵、黄瑞
荣、谢尚栋
二、我们的研究任务
了解中秋节起源;了解各族中秋节的习俗;了解中秋节饮食习俗;了解人们在中秋节期间还进行哪些其他活动;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词和传说故事。
三、我们研究的过程
第三周到第五周:确定研究子课题,确定小组人员;明确小组分工、商量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根据研究内容组成研究小小组,确立小组长。
第六周到第十一周:根据研究内容分头进行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究情况交流;小小组分头自查资料,分析不足之处,再继续研究。
第十二周到第十五周:各小小组整理资料;组员写研究活动的心得体会;各小组长写研究报告;小组在组内交流(每人都发言)。
第十六周:写小组研究报告。{中秋节伤感说说}.
四、我们研究的方法
我们小组通过上网,上图书馆、书店看有关书籍、问家长老师以及有经验的老人等方式进行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实践中,我们还用照相机记录了我们部分研究活动内容。
五、我们研究的成果
(一)中秋节的起源
经过我们组成员上网、上阅览室上书店查阅课外书,了解到了有关中秋节的起源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
2.但愿人长久21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
五(4)班演讲稿
吴岳
我是五(4)班的李卓桓,我是五(4)班的吴岳。本次播音由我俩为大家主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秋节快到了,今天我们就说说中秋节吧。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
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也有人提出,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个月中间的一天。本次播音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但愿人长久
1但愿人长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