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 点击: 2017-06-15
2013年常州市中考作文
2013年常州市中考作文
【作文原题】
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很多时候,当我们朝着远方的目标一路奔跑的时候,常常会错过许多不该错过的风景。况且,如果你有一双慧眼,风景又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
请以“不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 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 不少于600字;④ 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命题思路】
近两年,常州市的初中作文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关注生活细节,引导阅读积淀,指向丰富经历,挖掘心灵感悟,有深度的研究课和真性情的习作不断涌现。面对诸如“熟悉的陌生人”这样的作文题时,开始尝试自我反思,让真实的矛盾、渐进的认知在一定激活的生活背景上艰难而切实地展开。但在大气候的影响下,赶节奏、争效率,在“教”和“学”两方面还是呈现出心照不宣的“和谐”,这在指向中考的时候体现得更加分明。中考前的这一段生活,老师们还能不能带着学生感悟身边的事物,学子们还能不能留点心张望一下匆匆而过的风景?为了鼓励和坚持这样的教改方向,引导相关教学活动走向深入,2013年的常州市中考作文题不求新奇,继续在真、鲜、活上做文章,在“不该错过的风景”中收获到了惊喜,也看到了继续努力的方向。
不设审题障碍,但有一定的审题要求,控制偏题,保持恰当的区分度,今年的作文题较好地落实了这一构想。
风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景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这实际上就是《汉语大词典》中的第一个意项“风光景色”,但却缺少了《汉语大词典》中的第二个意项“景况、情景”,而这是和人生的遭际、群体活动生意盎然的特定生活相联系的。能考虑到这一层面含义的考生,往往也就是联想能力、情商层次较高的学生,他们会注意把自然风物与社会众生相结合起来,也就会在取材和主旨立意上有与众不同的表现。
试卷“积累”一般总会有写景类的名句,本卷也不例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样的句子嵌入“风景”类文章,可以给文章增色。义务教育阶段背诵的内容中,大量属于写景类,但能够适量且恰当引用的考生凤毛麟角,这给我们的经典教学敲响了警钟。
语文教材八下刘心武的散文《错过》,有些句子很适合引入本文以丰富思想,如:“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 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命题组成员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特地将《错
过》原文印发给承担作文阅卷任务的高三老师,目的一是对恰当借鉴知识储备的考生予以积极关注,二是防止有考生大段引用相关文字。然而,我们多虑了,整个阅卷期间,几乎看不到《错过》里的名句引用,不过,也有少数优秀考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了对“不该错过”的人生领悟。
审题中不该错过的关键词是“不该错过”,景物的价值,生活的意义,人性的美丑,情感的深浅,总要有所涉及,但很多考生只是把文章写成一般的写景散文,画龙尚可,点睛不足,文章显得平板呆滞,找不到小作者的身影,看不到跳荡的生命历程。
(张春)
【高分作文点评】
不该错过的风景(一)
清晨,推开油墨色的大门,与院中的槐花香味撞个满怀;远远的,传来了第一声鸡鸣。 乡村的早晨永远是静谧而又美好的。微风中,白杨柳欢快地拍打着它那油亮的叶子,合欢花招摇着它那孔雀羽毛般的骨朵儿。人家院门口的树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仿佛要亲吻滋养它的大地。家家户户屋顶上平铺着粼粼千瓣的屋瓦,在曙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瓦楞中芳草青青……
我喜欢这乡村的一切。微风吹衣,短裙卷袖,晚霞中我又游云似的徘徊。湖岸崎岖,小径宜人。近处淡灰色的丝瓜藤架与远处翠绿色的山林交相辉映,在平静的湖面上垂下斑斓的倒影,偶尔有几条小鱼穿梭,溅起串串珍珠。
突然,一阵孩子欢快的笑声打破了这儿的宁静,我好奇地循声走去,穿过丛林,来到了一户人家的院门口。这是普通的篱笆小院。正当我认为没有什么新鲜时,不经意间瞥见了一位老太太与一个小女孩正坐在木板凳上低头弄着什么,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定睛细看,只见老奶奶将五颜六色的花朵细细碾成花汁,小女孩坐在奶奶的大腿上,老奶奶用臂膀挽着女孩,女孩缓缓伸出手来,奶奶将花汁慢慢涂抹在女孩指甲上。哦,原来她们在用凤仙花汁染指甲呀!我不禁为自己无意的一瞥感到高兴,这如此温暖的风景也实在难得。只见老奶奶用新鲜的绿叶为女孩包扎在指甲上,女孩不时绽出高兴而满足的笑声,她将头深深埋进奶奶的怀中,老奶奶轻轻拍打着女孩儿,口中还呢喃着阵阵儿歌。
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沉醉其中,今晚的月亮不是很圆,像是嵌在黑丝绒上的一枚象牙,但月色足以照亮每个人的心房。远处的青山如同天然的屏障,阻隔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在这份清幽中,我忽然觉得,生活中,太多人为逝去和离愁而感慨万千,只是因为拥有时未能察觉与珍惜,错过后只能将无数记忆付于似水流年。多年过去了,乡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以积聚久远的固执,保留了它风韵的核心。无论是乡间宁谧的风景,还是人们之间浓浓的情感,于我而言,都是不该错过的风景。
珍惜盘中餐,珍惜眼前人。
【点评】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本文可圈可点之处不一而足。从选材而言,小作者从丰富的生活中选取了乡村宁谧的景象和人间浓浓的亲情作为文题中的“不该错过的风景”,看似平常,实为难得。因其平常,所以我们“不该错过”,称其难得,缘于能视平淡为“风景”。平淡的选材,足见小作者的慧眼,扣题精准,切题圆润。尤其值得称赞的应是本文清新、淡雅、细腻的景物描写,不仅意象丰富,整体勾勒出乡村景色的轮廓之美和寂静之美,而且修饰得当、用语活泼灵动,细细点缀出乡间的寸土之美和生命之美。在考场那么简短而紧张的时间内,
能够绘景如此之细,如此之活,如此富有层次,一定离不开小作者过硬的语文基本素养,同时,我们也可窥出考卷前一定是位生活的有心人。因为日常细致的观察和丰厚的储备,临场时才可能厚积薄发,一气呵成。文章采用一句话结尾的方式,既是立足“风景”描写上的总结和升华,又含蓄隽永,启人深思,简约真不简单!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疏大四)
不该错过的风景(二)
栀子花,美哉,这实在是不该错过的风景。
从未注意过哥哥家楼下那一片绿油油的植物。直到那一天,那一缕奇香钻入我的鼻腔。那香气,忽浓忽淡,似有还无,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循香而出,只见那一朵朵白花藏在绿叶后,花瓣饱满,没有牡丹的繁复,没有梅花的孤傲,一如那邻家少女清甜的笑靥。夕阳西下,她们有的托腮凝视,余晖在如玉的脸庞上抹上粉色胭脂;有的仰着,似乎要与天上的云彩来比一比谁更美丽;有的领首俯视,仿佛在细数着花的心事。我惊呆在那里,我也想变成一朵与她们一样的栀子花,与清风共舞,与鸟蝶嬉乐,与虫蝉同歌。可是,在这之前,这样美妙得让人快要融化其间的景色,我不知错过了多少次啊!
站在树旁,细嗅它的香气,更觉与众不同。不如丹桂浓郁,没有兰花清幽,可那又怎样呢?丹桂之香,仿佛是为刻意迎合大众口味而生,俗艳;兰花,清幽却也固执,“空谷幽兰谁人知?”她们,都不如栀子花,这香气纯的是“一桶牛奶里勾上一点子蜜”,又好像小姑娘手里化了的雪糕,让我不禁想抓住这无形的气息,尽数吞入。
那味道,清新——好像是邻家一袭白裙的少女,在一树繁花下与时光对舞,翩若惊鸿,沉醉其中。那味道,悠远——仿佛闺阁女子的纤纤玉指拂过泛黄的丝绸,丝绸上还带有绣娘的泪痕,浸润在其中,心中总生出那几分淡淡的感伤。那味道,醇厚——一如陈年的女儿红,酒入豪肠,口齿噙香,不辛辣不轻浮,引得人无限遐想。朱唇轻启,吟出如月光般带着醉意的诗句。那味道,如高山流水的琴音,如绕梁三日未绝的昆曲,如……我实在无法形容那种夏日里清凉的美,那种活泼而不轻浮,矜持而不固执的美,为何这么美的风景,却从未留意?
我想,中华五千年文化,多少迁客骚人,咏梅兰竹菊,叹风花雪月,而为这极普通、极平凡的花而留下墨宝绝句的却不多。这大概是因为她如小家碧玉般不张扬的性格吧!
而今,在花开时节,我要告诉所有人,栀子花之形,之香,更因那恬静温婉的性格,那平凡处世的态度,绝不容错过!栀子花,美哉!
【点评】
本文切入点小,作者由“哥哥家楼下那一片绿油油的植物”入手,展示了被常人“错过”的风景——“栀子花”,写出了“栀子花”的花形与花香,饱含了作者对“栀子花”的欣赏与赞美,很好地诠释了主题。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清晰,层次井井有条。
语言灵动,作者的语言基本功非常扎实,用词非常考究。“清新”“悠远”“醇厚”三个词就勾勒出栀子花醉人的香味。作者善用修辞,“好像小姑娘手里化了的雪糕,让我不禁想抓住这无形的气息,尽数吞入”、“好像是邻家一袭白裙的少女,在一树繁花下与时光对舞”、“仿佛闺阁女子的纤纤玉指拂过泛黄的丝绸”这些精妙的比喻句用于状物,可算是入木三分,读起来清新隽永,逸趣横生,温婉清丽,充满着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但是,文中美中不足的一点在于,作者把大量的笔墨花在“花形”与“花香”的刻画上。
对“栀子花”这道风景的内涵却一笔带过,显得“画龙”有余而“点睛”不足。
(常州市朝阳中学 赵琪)
不该错过的风景(三)
“嘿,夏天来了。”周围的空气告诉了我这一点。绿叶绿得旺盛,花儿却怕了似的低下了头。
柏油马路在金黄的日照下像快要熔化了一样软趴趴的,让人不敢触及,好像一踩就要陷下去似的。在一天的暴晒过后,即使是黄昏里的亮点也十分使人厌烦。看着周围“金灿灿”的一片,我失去了对运动的信心。
既然无意运动,我也就选择了呆坐。天渐渐黑了,闷风也因失去“热情”变成了阵阵凉风。终于我起身打开窗户,开始观赏那百日不曾一变的“夜景”。照灯下更加青葱的绿树,假山上轻轻摇摆的花朵,其乐融融的一家子,无奈地望西天,“啊,多么美好的景象啊……”呵,这才是真正的美景。
那轮弯月,不像白天的日光那般耀眼,像惺忪朦胧的睡眼,像母亲会心微笑的嘴角。吹来的微风像是叮咛,像是呵护,像是儿时亲人的拥抱,不做作,不恭维。深蓝的天空下,微微飘过几朵白云,淡淡的,好像一触碰就会散开一样,那般地轻盈。星星只是亮点,只是个点缀,可是啊,过点连线便组成了许多美妙的图案。这星星点点,便成了一幅画,天空作的画,无须多言,是一幅美妙的画作,不见了白日里的烦躁,满是和谐,这一抬头,使我遇见了美好。
“这一抬头”是多么平凡的动作,“这一抬头”所见的却又是多么令人向往。那些只顾着嬉戏的人啊,观赏一下周边的美景吧,即使千篇一律,也会有新的发现;那些厌倦的人啊,抬下头吧,这是大众的美景,亦是你的呀。
我们是见过的有太多,多到忘记了是否见过。那些明艳的,美妙的,都是抓不住的错过,给我们太大的遗憾。人生路中,“珍惜”真是一个好词。
【点评】
这是一篇描写细腻而又富含哲理的考场佳作,读来发人深省。
炎阳烈日使小作者感到厌烦,也失去了运动的兴致,于是只能观赏“习以为常”的夏日夜景,可抬头一瞬的所见却不能不使人惊叹:朦胧的弯月、轻柔的微风、淡淡的白云、明亮的星星„„在小作者看来,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画作,平凡的举动中发现了“不该错过的风景”,用“平凡中能见美好”来表现“不该错过”,可谓匠心独运,构思精巧。
卒章显志,立意深远。天空的画作是那么美好,不禁让人联想到贾平凹《月迹》中那个按在“天空中的印章”,而文中的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份美好,因而小作者呼吁人们“不该错过这种风景”,要学会发现美好,珍惜美好,不仅仅是珍惜眼前的美景,更是要珍惜人生中一切平凡而美好的东西,立意凸显,主旨深化。小小的年纪,竟能有如此深刻的体悟,令人钦佩。
此外,文章的语言清新淡雅、描写细腻生动,过渡自然巧妙,结构浑然一体,都体现了小作者遣词、造句、行文等方面深厚的功底。
( 常州市花园中学 张译文)
不该错过的风景(四)
西风斜阳,枯草黄花,雨打残荷,雁鸣长空……这些风景无一不令人停下脚步细细欣赏。 然而我最钟爱的,还是看那一片黄叶落下,等待那壮观的一瞬。
大地笼罩着秋日悲凉的气氛,瑟瑟秋风唤醒了大树之下的叶海,它们欢快地唱着迎叶舞曲。我抬头仰望,那独立在枝头的黄叶与夕阳的余晖互相映照,不顾树下同伴的召唤,不知是它不舍还是大树的留恋。我似乎听到它长吁一声,声音中尽是无奈与伤感。
又一阵风吹过,它似乎蓄足了劲,轻轻地离开了它的岗位,告别它竭力贡献阳光的大树。在风中回旋,上升,回旋,下降……哦,那是生命的痕迹。落叶在用它生命的最后一丝余力,唱着绝美的圆舞曲。霎那间,天地成了它的舞台,落叶在这舞台上不怯场,不畏惧,用生命在演绎着荡气回肠。那至大至刚的浩气,诉说着它的坦荡,即使生命将要终结,也不会落泪感伤!
叶落归根,它终于躺在了母亲身边,依偎着母亲,喃喃耳语。秋风掠过,它似乎在期待着又一次的重生,然而只有母亲知道,脚下流淌着的汩汩的血液,那才是它真正的重生。落叶在尽自己最后的义务,它依旧护着自己的母亲,完成它的感恩。就这样,静静的守候;守候明天,守候着未来。
静观一切的我为眼前发生的一幕幕所震惊。人生是有许多风景,有壮观,亦有渺小。落叶用它的全部余力证明了就算渺小,也有渺小的伟大。它不做作,不奢求。这一切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的感触。
我庆幸我没有错过这一风景。我的等待也全都化作一缕风,送向了不平凡的落叶。送去了我的敬意。
一场叶落,真是不该错过。
【点评】
古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以落叶为抒怀对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落叶细腻而丰富的情愫,并成功运用散文写作中以小见大的手法,在自然规律中憬悟出人生哲理,立意深刻。文章开头运用四个四字短语构成铺排,明确地将读者的视角引向了大自然。主体部分依次撷取“枝头、半空、树根”三个镜头对落叶进行了生动形象地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更真实地抒写了落叶凋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对生命即将消逝的“无奈与伤感”、在空中回旋时“至大至刚的浩气”、以至“叶落归根”后的“感恩”与“守候”。在这过程中,作者实则是借落叶的形象展示了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面对一个即将消逝生命,既有着“此事古难全”的慨叹,但更多的却是“但愿人长久”的豁达豪情。结尾照应开头,点题利落。如能在选材的新颖和情感的自然过渡两方面多加斟酌就更好了。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 方希文)
不该错过的风景(五)
一生是一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这一路,有太多的风景。有匆匆的过客,有令自己难忘的事情,有酸甜苦辣的情感……我们是否应该走慢点,别把心抛下,用心去触碰那些不该错过的风景?
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命题解读及满分作文赏析
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命题解读及满分作文赏析
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原题
根据下列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如写成诗歌,则不少于16行)(60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季节,有的开在春天,有的开在春天,有的开在秋天,也有的则在冬天怒放.为什么非要赶在春天开放呢?只要找准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你也许会开放得无比绚丽.
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命题解读
今年的绍兴卷一改近几年全命题与半命题的形式,呈现的是一个材料作文题,设题比较开放,留给考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在写作时,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读透材料,虚实结合。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材料,每一朵花其实喻指每一个人, “开放”喻指每个人的价值观, “季节”喻指每个人的位置。透视材料的本质,我们不难读出这么一层意思: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观。 “为什么非要赶在春天开放呢?”意在告诉考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应该相信自己,去积极探索、追求。
二、抓关键句,巧拟题目。抓住关键句“只要找准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你也许会开放得无比绚丽”,可以直接拟为“寻找自己的季节” “开最美的花” “做最美的自己” “寻找心中的花” “那绚丽开放的花”等;也可以根据前面的提示语,结合春夏秋冬的季节特点,借助比喻、借代等修辞,拟为“每一朵花都芬芳” “一朵花的告白”“你是一道风景”等。紧扣主题,巧拟题目,最好能做到虚实结合。
当然也可拟为实题,如“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等。
三、题材不限,注意文体。要写好作文,关键在于寻找与自己生活的契合点,巧妙构思。如要写成议论文,则所拟题目要偏向理性,如“小议适合与绚丽”等;如写成散文,可以拟为“那花开的季节” “自己的天空”等。总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及写作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文体,写出真情实感。
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满分佳作一: 花不只在春天开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未发妙姿。”有一种花先于叶而开,它“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它在冬雪里怒放,而不赶在百花争艳的春天盛开。不是因为它不够美丽,而是因为它“无意苦争春”,吃透了自身的品性与造物的规律。它就是梅花。
梅尚且如此,何况是人?
多数人愿意趁着青春打得火热,可却不知怒放着青春的人何止千千万,正如春花不知百花皆在争春。总是觉得春光无限好,或许舂的季节并不适合自己生长,即使挤进了春的缝隙,绚丽也不属于自己。就像如今热抢的公务员岗位,人们根本不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只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岗位好,殊不知自己在这种状态下或许连开花的可能都没有。那么,何不认清自己的价值,学梅在百花皆败的季节里开得无比绚烂?
多数人喜欢安逸舒适,正如多数花愿意在安逸舒适的春风里开放。可人在安逸的环境中,往往会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训。当然也有人适合在安逸的环境中做出一番成绩,就像有些作家只有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才能写出称心如意的文字。但多数时候,人是需要风雪洗礼的,需要在逆境中让内心强大。如果“安乐”只能让你“死”,何不选择适合自己的",陇患”。
而安乐好比是春风,忧患好比是寒风,如果你不能在春风里成长,何不学梅在寒风里变得孤傲?
多数人喜欢春风细雨式的成长,而不愿接受寒冬腊月式的考验,正如多数花愿意沐浴春雨,而不愿抵抗风雪。也许有人适合温和地稳步上升,就像一只只绩优股,增幅不大却总在上升。但更多时候,温和于人只是一种原地踏步的催化剂。没有激烈冬雪的拍打,就磨不出不屈的品格。如果不能在和风中磨炼自己的品格,何不学梅在冬雪中变得格外坚韧?
花有开在春天而艳丽,也有开在冬日而绚烂。梅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冬天,人当然也应该知道“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未发妙姿”的深意。
花不只在春天开。
【阅卷简批】
文章全篇以花喻人,分条论述了“人应该如何找准定位”这个观点。以苏轼《红梅三首》中的诗句开篇,引出梅花这一意象。接着又用“梅尚且如此,何况是人”过渡到下文,采用并行的三段推进,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多数人”
与“梅”进行对比,论述每个人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找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找到磨炼自己的方式等三方面,说理清晰而充分、论述准确而严密。
【发展等级】
开篇引用苏轼《红梅三首》中的“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遗物含深意,故与施未发妙姿”,不仅增添了诗意,同时也巧妙地点出了梅开的季节和赞美了梅的品质,由此主题立显。
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满分佳作二:一朵花不是只能在春天开放
生命轮回,我在匆匆的岁月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季节,适合自己的绽放方式!
——题记当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时,我伫立湖畔,抬头凝眸,因那满树的洁白而心旷神怡。我深深吸一口气,空气竟是香甜的。“这该不会是梅树吧!”
我轻轻掸去枝丫上的雪, “哇!”我不禁叫了出来, “是梅花!”
在茫茫的白雪中,若不是闻到了它与生俱来的那股沁凉的芳香,我是绝对不可能发现它的。我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它竟像羞涩的少女一般红了脸,花瓣白里透粉,润滑透明,像琥珀雕刻而成的。
花并非只能在春季开放,难道就因为春既无夏日的炎热、秋日的凄清,也无残冬的严寒吗?其实,只要找准了适合自己的季节,照样能绚丽迷人。
正如那树白梅,风是刺骨般的冷,冰凉的空气中处处透着寂寥,冬冷峻地沉默着,将天与地带人苍茫的白色世界里。然而,她并未因此凋谢,反而在一片死寂中粲然地微笑。因为这是属于她的季节,她傲视严寒,挺立于颓圮的枝头,散发着清雅的香,以自己的方式为这寒冬添上一丝生气。
曾千百次想起,我在漫长的跑道上艰难地前行,略显肥胖的身躯成了我跨越体育中考最大的障碍。那望不到边际的跑道如同我的炼狱,铅一般沉重的脚步,如火烧一般难受的喉咙,身体不听使唤地前进。旁人的嘲笑在耳边响起,可我依然继续前进,慢慢地接近我的终点。“绝对不能放弃,我要成功。”无数次这样的呐喊在心中响起,我一脸轻松,因为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虽然这道路是逼仄坎坷的,可我正在炫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每一朵花都有适合自己的季节,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活着的方式!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没有后悔,因为我收获了许多属于自己的美丽。
【阅卷简批】
文章标题响亮新颖,夺人眼球,显示了作者对材料主旨的精确把握。文章由面到点,由树及人,抓住梅花的姿态、颜色、香气等特点来局部描绘,拟人、比喻手法运用自如,想象优美,十分传情。同时,作者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从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
【发展等级】
作者饱蘸情感,尽情地描画梅花绚丽的外形及那“与生俱来的那股沁凉的芳香”,接着通过移情,由梅花在冬季开放依旧绚烂,联想到自己也“不是只能在春天开放”,只要找准自己的季节,人生也会灿烂。文章的成功在于作者找准了两者之间的一个情感契合点。
2012年绍兴中考作文满分作文三: 原来这才是我的舞台
手心里捏出了汗,不甘心地一遍一遍翻查着,可惜希望再次落空了,愤愤地站起身。“你去干什么?”妈妈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我头也不回地答道:
“去做奥数题,我就不信我拿不到奖。”“可是……”“可是什么,妈妈?”
我转身问道。“没什么,你去吧,别做得太晚。”妈妈转过身去,无奈地叹息。
这种场面发生过无数次,无数次的名落孙山,无数次的劝说,却也是无数次的坚持,总是以母亲的叹息为结局,只因我的不认输、不肯放弃。
“知道怎么做了吗?”老师抬头望着我的脸。我一脸的茫然,就像个雕塑傻愣愣地立在那里。 “怎么,还不懂?好好想想吧!”老师带着愠气转身离去,留下我一个人,像一座石化的钟。
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呼呼地刮着,刮走了我唯一的一点自尊,吹走了仅剩下的信心。风,带走的是我的眼泪,留下的,是无尽的悲伤。
带着疲惫叩开了家门,迎接我的竟然是一张张奖状,我不可思议地上前,极力思考着何时竟获得如此多的奖状。 “女儿啊,你为什么要学奥数呢?”
妈妈缓缓问道。“我,我……”我支支吾吾的,不知如何开口。看着妈妈鼓励的眼神,我定了定神,道: “他们说,只要会做奥数题,一定会有很好的成绩……”妈妈摇头叹息道:“傻孩子,学奥数就一定成才吗?自你学奥数以来,你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奥数不是我的强项,在那一帮同学中,我就像是一只丑小鸭无意中掉入天鹅群中,消极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
“看看这一张张奖状,想想你以前写作文的时候,你快乐吗?语文才是你最擅长的,不是吗?”听着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我以为的标准只适合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我有属于自己的特长,语文才是最适合我的舞台。
放下了奥数,专心致志地学习语文,我的心被快乐溢满了,深切体会到了久违的成就感,我在文学创作中尽情绽放文采,释放着对文学的热情。
是呀,不是每一双鞋都适合自己的脚,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双,才能勇敢、舒适地跨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踏上属于自己的舞台。
【阅卷简批】
作者通过对奥数竞赛落榜的详细描写,点出奥数不是“我”的舞台;又以妈妈的精心安排和引导巧妙点出“我有属于自己的特长,语文才是最适合我的舞台”。作者选取生动可感的事例,借助对话描写和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在失败与成功的对比中,顿悟“原来语文才是我的舞台”。文章的结构合理,详简适度,条理清晰,主旨鲜明。
【发展等级】
通过“看获奖名单”“补习”“看见奖状”几个场景的切换,巧妙地架起了作者心理变化的场景,使得文章条理清晰,松弛有度,开合自如。文章结构灵动而大气,风格简约而朴实。
2010届中考语文历届满分作文解读23
中考满分作文解读第二十三章 千锤百炼出真金——修改篇 〖写作启示〗
欧阳修修改《醉翁亭记》
宋朝庆历年间,欧阳修因触怒朝中权贵被贬到安徽滁州,任滁州太守。其间,他时常带人到附近的琅玡(琊)山游玩,寄情于山水之间,跟山下的智仙和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便于欧阳太守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一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往祝贺,亲笔题名“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回到府厅,他又高点明灯,摆砚磨墨抄写了几份,吩咐衙役四门张贴,以求民众评改。
这一天,滁州城里非常热闹,人们争相阅读太守写的文章,到处一片赞扬声。欧阳修还不时派人出去。打听修改情况,但所听到的修改意见几乎没有。直到傍晚时分,才有一位老秀才登门拜访。欧阳修请他客厅叙话。秀才开门见山说:“欧阳大人写的文章令人赞不绝口,不过在下认为:开头的字似乎可以省去一些。你看:'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琊)也。’文章主要写醉翁亭,而醉翁亭在琅玡山上。其它的山,在下认为就不必一一写出了。”
欧阳修听了,连连点头说:“说得对,说得对。”说着提起笔来,将四面山名一笔划掉,只写“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欧阳修不耻下问,修改文章,成为当地美谈。他的《醉翁亭记》也以文简意美受到人们的好评。
〖密码解读〗
俗话说:“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好的文章大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得来的。 有人曾问过一位作家的写作经验,这位作家回答说:“改、改、改、改、改、改。”有的作家“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有的“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还有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直到把诗文改得”丰而不余一字(丰满而没有多余的字词),约而不失一词(简约而不残缺不全)“才肯住笔。例如,大家都熟悉的散文家杨朔,他写的散文《雪浪花》,全文仅三千字左右,却修改了三百多处,其中许多处是作了多次修改的,一字未改的只有十五句。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死后,人们发现他的一篇文章竟改写了九十多次。相传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常常把写好的文章贴在墙上,一边看一边修改,有的竟把原稿改得不留一字。这些事实都说明了要想写好文章,是要勤于修改的。
“文不厌改”。“修改出佳作。”修改文章是作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中考作文卷中常见一些文章没有标题,或文不对题、观点不明,或结构混乱,或内容不充实,或句子不通顺,或常用字都写错了„„这固然与平时训练不够有关,但若是把好作文修改这一关,很多失误就完全可以避免。
既然修改文章如此重要,那么掌握临场出现问题的修改方法,还是十分必要的。
一、首先要认真修改提纲
提纲就像建筑楼房的图纸。如果图纸有错误,有漏洞,待楼房盖好后再修改就十分困难了。写文章也是这样,提纲列不恰当,文章写完后再返工就要费很大气力,因此,动笔写正文之前,首先要把提纲修改好。
二、要查文章体裁是否合于要求。
在判定文体是否合乎要求时,首先要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如果是记叙文,要看看所写内容是否符合事实;如果是议论文,要看看观点是否正确,说理是否服人。要仔细审查试卷
题目中关于文体的要求。规定什么文体你就写什么文体,否则,就会影响你取得好的成绩。
三、查作文题目。
先看是不是漏写了作文标题。在阅卷中常常为一些写得不错的文章遗憾,因为有的考生忘记写作文题目而被扣分。这一点对试题要求自拟题目的给材料作文尤其显得重要。
四、查文章的主题
偏离题意的作文,补救起来困难较大。因此,认真、仔细审题是非常重要的。拿到试题后,应先看一下作文题,做到心中有数。如是急于行文。审题不准,出现了文不对题的情况,补救起来是很费工夫的。
五、查看题与材料是否一致
如果所用的材料不能表现主题,主题就会被架空,这就必须修改;可以抽换材料,使其能有力地表现主题;也可增加文句,使主题与材料扣合得更紧密;如果主题可以变更的话,则可以修改揭示主题的句段,使其概括出材料的本质特征。
六、要查材料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
文章如用了两个以上的材料,则要检查它们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是否表现同一主题,没有内在联系的多个材料中,就必然有游离主题的材料,这就造成多中心,多主题。对此,不要舍不得割爱,必须将游离主题的材料删除,使主题集中、突出。
七、要注意调整结构。
文章结构混乱,多是因为作文前思路不清造成的。因此,在作文前,应先根据题意把思路理清楚。如果可能的话,列一个简要的提纲,这样能从整体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万一时间不允许列提纲,也要在脑子里构想出文章的大体框架。
成文后,审查的时候,发现结构混乱,千万不要着急。先找一找原因:是缺少过渡段、过渡句,还是叙事前后顺序不对,或是议论、抒情段的位置不当,时空交代不清„„
八、要注意详略得当。
同学们都知道,能表现中心的内容要详写,必要的交代或铺垫要略写。有时在考场上写作文,写着写着,忘了要表达的中心,就把不该详写的内容写得详细、具体了。写完后,发现不必要的内容要舍得删去,需要详写的内容要展开,尽量写得具体、细致,紧紧扣住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九、要注意推敲语气。
词语运用得准确,主要靠平时的语言训练。在考场上作文,脑子里主要是靠形象推动语言的进程,不必每个词语都去斟酌。但一定要把内容表达得准确、精当、生动,合乎语法规范。 〖教你一招〗
把好修改关
托尔斯泰的《复活》对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在法院里的形象的描写,第一稿是这样写的:“她是个瘦削而丑陋的女人,她所认丑陋,是因为她那个扁塌的鼻子。”后来改为:“一个矮矮个子的黑发女人,与其说她是胖的,还不如说她是瘦的。她的脸本来并不漂亮,而且在脸上又带着堕落过的痕迹。”这“在脸上又带着堕落过的痕迹。”一句,就不单是写她脸的样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画出了遭遇摧残的痛苦经历。比初稿深刻多了。但托尔斯泰仍不满足,还反复修改,直到改到第二十次,才写成了现在小说中的样子:“这女人的面色显出长久受着监禁的人的那种苍白,叫人联想到地窖里储藏着的蕃藜所发的芽。„„两只眼睛又黑又亮,虽然浮肿,却仍然放光(其中有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跟她那惨白的脸儿恰好形成了有力的对照。”这些生动的描写,比上面两次描写都更细致、鲜明,把一个深受沙皇制度迫
害与贵族阶级侮辱的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考链接〗
2004年常州市中考作文题
1、考题展示{中考作文花开时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巴勒斯坦有两片相距不远的海,一片是话水,鱼儿在水里游,鸟儿在海边唱,充满了勃勃生机;另一片是死水,没有游动的鱼儿,没有鸟儿的鸣啭,更没有孩子的欢笑。注入这两片海的约旦河水是一样的,为什么差距如此大?原来活水接纳河水但并不保守,海里每流进一滴水就流出一滴水,接受与付出以同样的速度进行。死海则小气地把河水储存起来,一滴不放。懂得付出的,活着;只知接受的,死了。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请联系生活实际,以“接受与付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所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题目自拟(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5)不少于550字。(6)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
2、考题解析
这道题很富有逻辑思辩色彩。关于两海有趣之处是:它们的水均源自一个源头,而流入两个海中。那么,是什么使之如此不同呢?仅仅是:一个接受,然后付出;一个接受后,就会保存拥有。约旦河水流入加黎利海的顶端,然后从其底部流走。大湖用这水,然后将之传给别人继续使用。约旦河水然后流入死海,就永不再外流。死海自私地保留了水,只为它自己。这是死海致死的原因。它得到,但从不给予付出。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基本社会规律。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回报,不要气馁,一往既如地付出,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因为接受与付出成正比。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接受与索取,而不知道付出与回报,那么他的人生也同样会变成一潭死水。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谈谈自己的认识。全文内容要能正确反映“接受与付出”的关系,无须拘泥材料中“先接受,再付出”的顺序,能在记叙或议论中渗透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经历和见解。别忘了要选..
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诱人的标题。
3、失误例文
刹那芳华
常州考生
小时候便听说昙花一现的成语,觉得这花太过可惜,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流星般短促的美好时刻。直到爷爷也种起昙花,便时时观察它,总在想着,它如此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想起爷爷种的其它花,即使在含苞时,也骄傲地接受着人们的赞美,何况花开时节,仿佛众星捧月一般,美丽而长久。
然而昙花呢,它接受的是孤独。我很少见爷爷悉心照料过它,仿佛花的生死不足一提。
是因为它的渺小和不令人惊艳吗?我想是的。然而在它花开的那一晚,我却被生命所蕴含的无限能量震惊了。依然是它所默默接受的夜晚,然而光芒却是如此耀眼,仿佛集合了所有星辰的光泽,整个夜空都在为它喝彩!
第二天,它的花瓣坠落一地,然而每一片,仿佛都能听到它满足的微笑声,为了刹那芳华,它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
昙花的接受与付出让我肃然对生命敬畏。
4、升格指导
这篇文章的文笔还是比较优美的。但是字数不足,没有挖掘出生命的内涵并提炼出人生的哲理是本文明显的缺陷。修改本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可用哲理性的语言,为全文定下一个感情基调,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其次,由于文章的内容比较单薄,可在叙述完昙花的生命经历之后,围绕“接受与付出”这个主题,补充一个典型事例,来论述观点,从而提炼出富有思辨性的人生意蕴。{中考作文花开时节}.
结尾部分要及时点题,语言要力求凝炼生动。“文从改中出”,文章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或文不对题,观点不明;或结构混乱;或内容不充实;或句子不通顺„„只有经过反复修改,你的文章才能成为作文中的精品。
5、升格佳作
刹那芳华
常州考生
在无数个漫长而幽深的夜晚,它独自接受着黑暗的孤寂和清冷,然而它的内心却仿若冰山下的火种,充满着自信和希冀,因为相信有朝一日,满空的星辰都会为它歌唱。
小时候便听说昙花一现的成语,觉得这花太过可惜,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流星般短促的美好时刻。直到爷爷也种起昙花,便时时观察它,总在想着,它如此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想起爷爷种的其它花,即使在含苞时,也骄傲地接受着人们的赞美,何况花开时节,仿佛众星捧月一般,美丽而长久。
然而昙花呢,它接受的是孤独。我很少见爷爷悉心照料过它,仿佛花的生死不足一提。是因为它的渺小和不令人惊艳吗?我想是的。然而在它花开的那一晚,我却被生命所蕴含的无限能量震惊了。依然是它所默默接受的夜晚,然而光芒却是如此耀眼,仿佛集合了所有星辰的光泽,整个夜空都在为它喝彩!
第二天,它的花瓣坠落一地,然而每一片,仿佛都能听到它满足的微笑声,为了刹那芳华,它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
昙花的接受与付出让我肃然对生命敬畏。它对生命的坚韧让我想起一个人——鲍耶·雅诺什,非欧几里得学的创始人,他的一生也如昙花一样在孤独与嘲讽中度过,他的学说不被世人所认可,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却一刻也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终于,在他死后,他的学说被世人所认可,全世界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生命中,有许多人接受着孤独和寂寞,然而他们内心坚定,对未来充满自信,为了理想宁愿付出自己的一生。
接受与付出如同生命送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勇敢地接受苦难的洗礼,等待为理想付出
自己最美好的时刻,即使只是一刹那的芳华。
6、评点
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相比,内容明显充实了许多。并且从中提炼出了富有思辨性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接受与付出是生命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唯有勇敢地接受苦难的洗礼,人生之树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本文语言精练,例证翔实,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佳作平台〗
佳作1
那一次,我懂了
常州考生
流光溢彩的鲜花,它们接受了阳光的洗礼,细雨的滋润,付出了自己婀娜多姿的脸庞来点缀世界;高大伟岸的树木,它们接受了人们的浇灌,鸟儿的祝福,付出了自己参天的绿荫来回报恩者;潺潺溪流,它们接受了雨水的恩赐,鱼儿的舞蹈,付出了自己甘甜清澈的血液来感谢造就„„
驻足溪边,看溪水长流,汩汩的声响像在责备我;望绿树摇曳,高大身躯又如在鄙视我;拥遍地野花,初绽笑脸却似在嘲笑我。垂下头,我陷入迷茫。欲睡的记忆再次回闪。
母亲病了,是多年的关节炎,憔悴的脸毫无生气的样子,偶尔的疼痛总牵伴着嘴角来回抽搐。我却仍不以为然地“稳坐泰山”,怡然自得地看着动画片,巨大的声响使我将母亲的痛抛置脑后。
“××!”在广告阶段,我终于模糊地听到了母亲有气无力地呼喊。我不厌烦地走到母亲跟前,嘟着嘴,老大不高兴。“帮我倒杯水来。”我不情不愿地随手拿了个杯子给母亲,又快速溜到了电视前。正当我看得痴迷时,母亲又在叫唤了,我火冒三丈地走进卧室,劈头就对着生病的母亲叫道:“又怎么了,你烦不烦?”这一叫,母亲当即怔了,我看到她硕大的泪珠滚滚而下,苍白的脸色愈加难看。我的喉咙口就像着了火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我迟疑地拿过杯子。一看,这哪是水,是满满一杯子的山核桃,那是母亲为我准备的,是花了她整整一下午时间的„„
回想起母亲的好,回想起母亲的爱,我惭愧于自己的付出少之又少。从小到大,母亲的一个微笑是她为我付出的鼓励,一顿午餐是她为我付出的汗水,我连一个巴掌也是她为我付出的疼痛。十几年来,我只懂得接受,从来没有想过付出的辛劳。
那一次,我懂了,我懂得了只有接受的人生苍白无力,只会接受的人懦弱无能。
我去了花店,我要让母亲看到最艳丽的玫瑰。看着无数争奇斗艳的花朵,我选择了一颗花种,我要用自己的汗水养育出最美的花,用爱去倾注。这是我该付出的!
点评:只知道一味地索取,而不知回报付出的人是多么自私!这篇文章的构思是很有新意的,行文张驰有致,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
佳作2
用心付出,方能接受圆满
常州考生
2014年厦门市中考满分作文-《岸》篇数惊人
(一)望着你走远
岸,永远默默承受着惊涛,不怨不艾。{中考作文花开时节}.
——题记
在我很小的时候,你就柔柔地看着我。冲着我做鬼脸,用低沉的嗓音,故意带上欣喜的语阔,轻轻地对我说话,小心翼翼的,像在讨好我一样。
是你,在妈妈去洗碗时偷偷塞给我一颗糖,我甜甜地笑着,你眉眼弯弯,当我再讨一颗,你却又严厉的制止,说是吃多了会蛀牙。
是你,永远记不住自己的生日,却把我的生日烂熟于心,生日前一个星期就开始问我想吃什么,想要什么。
是你,在我小时候贪玩时督促我学习,在我长大后,周末认真读书时却又让我多出去走动,多放松些。
是你,在我取得好成绩时,教导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却在同学聚会提到我时嘴角止不住上扬,自豪无法抑止的涌出来。
是你,在家乡蝉鸣的夜晚,带我坐在草地上,指着家乡的河说:“你是这河上的小小的船,我就是这家乡的土地,这河流的岸,终有一天,你会离开这停泊的岸边,越使越远,而我,就会在这静静的看着你•。•”
“不,船会永远陪伴者岸的,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的不是吗?你可不能丢下我。”一时间有些伤感,我打断他。
“小船一定要远去,外面有更大的天空,你应该去闯出自己的世界,走得越远,越好。” “不过,记得有时遇到风浪,岸,永远是你停泊的港湾。”说着,你轻轻笑了一下。
我一时间有些无法接受,十五年,日日夜夜都是你平日的陪伴,这时即使闭上眼也能感受到的熟悉。想到有一天终将离开••
凝眸处,还是你初为人父的欣喜,回首间,我已经逐渐长大,离开你的怀抱确是我应面对的现实,我应该接受。
也必须接受。
偶然间看见你对着镜子整理头发,我知道,你是想把变白的头发隐藏再黑发间,可那满头的发却又如何能被稀疏的黑发遮挡?你无非是想告诉我,你还能撑起这个家,还能是那个坚实,温暖的依靠,我停泊的岸。
岸,日夜默默承受着惊涛。却还要送着小船一次次远去。
而自己,只能停留原地,渐渐沧桑。等待着小船在一次归来。
然后欣慰一笑。
(二)改变我的人是你
暗想从前阴雨天,蹒跚的步履,无声的街头,你的到来,世界赫然变得多彩。 ——题记
你是雨天当空的红日,荡涤着我灵魂的污秽,你是严寒酷暑下的清泉,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灵。你——语文,彻底改变了我。
喧嚣的舞池,跳动地音乐,灯光也起舞,朋友地出卖,友情的破裂,这里,还有一个无法承受的我„„任泪水和着音符滴落成冰。是你轻轻地劝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重新找回自我。有你温柔的诉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不再伤感。有你殷殷地劝慰:“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我用笑容把记忆扮亮。
语文,我走近你,我在变——学会珍惜,学会豁达,学会宽容和理解,学会把痛抛给岁月的风,语文,把我从伤感中拉上岸。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跟着我有面包吃„„”哼着我的调,唱着我的歌,月考第一名,我的骄傲和我的马尾辫一起大摇大摆„„此时,你悄悄走来,严肃地告诫:“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你教导我要学青竹“已到凌云仍虚心。”切不做那井底之蛙。我知道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变了。鼓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新装上阵,扬帆远航。
语文,走近你,我在变——懂得谦虚,懂得自省,要做有低头叶的虚心竹,要做无仰面花的傲骨梅。语文,把我从骄傲中拉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