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审题

管理学  点击:   2017-06-12

中考语文作文审题篇一

九年级语文写作专题之审题与立意

新课标中考语文写作专题之审题与立意

【要点概述】

考试就像体育比赛。

作文就好比是体育比赛中的一个项目。而“题意”正是这个比赛项目中竞争的“规则”。只有按照“规则”作文,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因此,要想夺得这“半壁江山”,首先要学会审题与立意。本专题我们要认识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并努力通过作文实践去体验写作的艰辛与快乐,从而产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本专题主要内容如下:

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题型:即辨明是命题作或话题的内涵及外延审题范围题意:作文题目、材料要求”等方式在立意、文体、题提示:以“注意”、“目、字数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审题切合题意符合题意评分标准审题立意基本切题偏离题意、贴切、深刻基本要求:准确、集中中心模糊立意中心基本明确评分标准中心明确立意新颖

【考点解读】

一、“审题”方面的评分标准

在具体操作中,“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审题”方面的要求常常可以分为“偏离题意” 、“基本切题”、“符合题意”、“切合题意”四等。

“偏离题意”,即对题目意思、写作范围理解有误或出现偏差,从而使文章的内容与题目无关,或与题目要求背道而驰,风马牛不相及。

“基本切题”,在中考阅卷中常见两种情况:一是文章部分偏题,又有部分切题;二是考生“只抓一点,不及其余”,不能够准确理解作文题目的内涵和外延。

“符合题意”,要求作文内容、中心与作文题目相吻合,没有严重偏题或思想不够健康的段落。

“切合题意”,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立意能体现一定的新意或高度,给人丰富深刻而有益的启示。

二、“立意”方面的评分标准

在具体操作中,常常把对“题意”方面的要求分为 “立意新颖”、“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模糊” 四等。

“中心模糊”,即文章中心思想(主题、中心论点)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要表达什么

思想、阐明什么观点、抒发什么情感,难以让读者有一个鲜明的认识。

“中心基本明确”,常见以下几种情况:材料不够典型或与中心不能紧密吻合;思想观点模糊,某些段落脱离或偏离中心;抒发情感,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或说明事物特征时,笔墨不够集中,表达不很鲜明,只能让读者“基本上”了解文章的中心。

“中心明确”,即文章始终围绕一个具体而又鲜明的中心选择并组织材料,旗织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立场。

“立意新颖”,即作者能在普通的材料中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东西,表达出别人未曾表达的思想或观点。

三、话题作文审题要求

第一步,读懂材料指向。

“材料”,是指命题者提供的材料,也是话题作文给出的“引子”,可以引出话题;或是“例子”,帮助考生理解话题。

第二步,把握提示信息。

“提示语”,是在材料之后,扼要分析,明示或暗示审题的方向,以降低审题的难度。 第三步,明确话题范围。

“话题”,是在材料和提示语之后,明确提出作文的话题范围。审读话题范围时,要注意抓关键词。

比如“新世纪的中学生形象”,其中有两个关键词语,一是“新世纪”,要写出新世纪的特点;二是“中学生形象”,写作的对象是“中学生”。如果只写其中任何一点,就会导偏离题意,只能算是“基本符合题意”。

第四步,尊重注意事项。

“注意”,是在作文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提出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对于这些要求,考生必须一一遵照执行。

【金题解剖】

1、(鄂州2004年初中升学语文考试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别人的成功,你是不屑一顾,还是横加挑剔„„学会为别人喝彩,这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胆识。请以“为别人喝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学生名)

为别人喝彩,在哪个行囊里

跋涉在人生之路上,你我都背负着许许多多的行囊。有“智慧”行囊,“美德”行囊,“健康”行囊,“美丽”行囊„„而“为别人喝彩”在哪个行囊里呢?

在“智慧”的行囊里

打开“智慧”行囊,你会发现“为别人喝彩”。{中考语文作文审题}.

啊!原来,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

智者之智在于时刻发现他人之美。为别人喝彩说明你能够发现他人之美。在欣赏别人的时候,自我也会不断地提升、完善。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没有以圣人自居。他称赞郯子精通官职名称而向其请教;他称赞老聃精通礼仪之道而向其询问。孔子称赞别人,为别人喝彩,进而谦虚学习,使自身不断完善,终成一位圣人。

所以说,如果智慧是宝石,而用为别人喝彩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高超的智慧!

在“美德”的行囊里

打开“美德”行囊,你会发现“为别人喝彩”。

啊!原来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

之所以成为一种美德,是因为你付出了赞美,显示了你的大度,你的纯洁。

曾经有一对好朋友,共同爱上了一个女孩,两人默默地展开了竞争。当其中一个博得了女孩的芳心后,另一个心灰意冷,心生不平,甚至萌生了破坏他们爱情的念头。他将意图透露给长辈,长辈说:“你该为人家喝彩。”他终于做到了,把私心抛之脑后,以美德赢得亲朋好友的称赞。

“无私”、“无我”是美德的至高境界,为别人喝彩能去“私”忘“我”。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在人格修养”的行囊里

打开“人格修养”行囊,你会发现“为别人喝彩”。

啊!原来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

其实,赞美别人的过程,也是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郭沫若与茅盾两位文学大师相聚时谈到鲁迅先生。郭沫若诙谐地说:“鲁迅愿做一头为人民服务的“牛”,我愿做这头牛的“尾巴。”说完,他豪爽地笑了。茅盾笑了笑说:“那我愿做牛尾巴上的毛,把“苍蝇”和“蚊子”扫掉。”

两位大师称赞别人,让我们更见其大家风范,更见其人格修养。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深厚的人格修养。

其实,在每一个人生的行囊中都有“为别人喝彩”。因为人生即是提高与完善自我的过程。而“为别人喝彩”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中考语文作文审题}.

[解析]本文切合题意,为一类文。全文处处扣紧题意来展开,侧重揭示为别人喝彩的意义;共分三部分,每部分中的例证都比较恰当、到位,评说也没有闲笔,首尾呼应,也切近话题。

2、(江苏省南通市2004年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倾听,爱的号码牌

张爱玲说: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磨难!

其实任何人都有着许许多多无奈与坎坷,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让别人的倾诉如江河般滚滚不绝,让我们的倾听如海洋般容纳百川。

倾听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无奈的人发出那一声长长的叹息;它能使心烦意乱的人感受到湖水的宁静与淡泊。做能够倾听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了爱!因为有爱,所以能倾听人生的无奈,倾听灵魂深处的挣扎。

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因病即将失去双腿,面对众人的鼓励,她无动于衷。

黛安娜王妃的一句“想哭就哭出来吧”让小女孩倒在王妃的怀里哭了了痛快。

王妃知道,一个舞蹈演员失去双腿意味着什么,她也知道人的痛苦需要别人的倾听。 王妃的倾听正如大海包容了小女孩的痛苦。正是王妃的爱心在慢慢扶平小女孩内心的创伤,也正是王妃的爱心燃起了一个痛苦的小女孩生命中的希望之光。

让我们一起认真地感受这个故事吧,你会懂得:快乐与人共享可以增多一份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则可以减少一份痛苦。

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倾听,不论他是痛苦还是快乐!

“智者无言”,在我们生命的角角落落里,很多时候就是需要这种能够倾听的“智者”,他们总是能用自己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人,包容整个世界!所以,不要扔了自己爱的号码牌。

[解析]本文“切合题意”,为一类文。文章先用富有哲理和文采的语言引出“我们要学会倾听”的原因及意义,然后以黛安娜王妃的故事非常贴切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进一步地升华文章的中心,回扣文题,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3、(江西南昌市2003年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采;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遭人冷落,被人揭短„„请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中考语文作文审题}.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600字以上。

尊重自然,尊重世界

窗外,鹅黄隐约,新绿悄绽。登高远望,湖面光滑如镜,映着淡蓝的天,淡绿的树。湖面浮着几只鹅,偶尔红掌翻上青天。哦,多么令人惬意的春天。沐浴着春风,我感受着自然!突然,我的心中飘来了几丝忧虑:尊重自然,我们才得以享受自然,不尊重自然,我们还会有这迷人的春天吗?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在星夜幽蓝的雪夜里,星子们向我讲述冬的神奇:在潇潇雨浓的故园中,带雨的芭蕉叶向我讲述夏的丰腴;在涌动着蓝色忧郁的大海边,风向我讲述海的伟岸;在满山金黄的山顶上,秋虫向我述说山的峻峭„„

我把这一切都收藏在记忆中,因为我怕有一天„„

高入云天的烟囱向我夸耀工业的发展;污浊的小河向我哭诉严重的污染;夹杂着刺鼻气味的春风向我央求:带我去寻找一个没有二氧化硫的春天!

我不想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看到人们用失去的一切换来四个沉如泰山的大字:尊重自然。

科索沃贫铀弹的爆炸声在耳边还未散开,我又看到伊拉克油井燃烧的滚滚浓烟。不知你看到没有,伊拉克小女孩的眼中充满了恐惧,美国士兵的脸上写满了无奈。我知道,此时的上帝也正肝肠寸断,他创造了一个起初人人互相尊重、充满爱和欢乐的世界,而此刻,不同地区的人民却在互相残杀,留下了浓厚的血腥和滚滚的硝烟。

尊重世界,人类才能永享和平。真希望有一天,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小朋友拉着手一起做游戏的欢乐场景能驱走我心中伊拉克小女孩那噙满泪水的双眼的记忆;奥林匹克山上燃起的熊熊火炬,能取代我心中有过的战火与硝烟。

尊重自然,我们双手捧起秋日憔悴的黄花,在醉人的春风中抛洒,尊重世界,我们把和平与希望的曙光换下沉寂的黑夜。有了尊重,我们体味到了大自然甘露的甜美,体味到了人世间真正的幸福。

[解析]这道考题中话题中材料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无论是“尊重他人”还是“受人尊重”,“尊重”的对象都必须是“人”,而不是“自然”或“世界”。本文显然“偏离题意”。但,鉴于考生在作文中有“尊重”这方面的内容,而且文笔非常不错,因此,该文被判为四类卷,23分(满分60分)。

【技法解析】

一、准确全面理解题意

1、咬文嚼字,准确立意

咬文嚼字,即对作文题目认真辨析,抠出题眼,准确立意。

有些作文题目是一个词,有明确的意义,必须按照字典或人们约定俗成的解释来把握。 如2003杭州中考要求以“自信”为话题。“自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释为“相信自己”,与“自立”(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自强”(自己努力向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等话题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

有些作文题目中有关键词,即题眼,我们要善于捕捉、推敲这些关键词。

如《我终于学会了___》,“终于”表明文章内容应写“经过了不止一次或经过曲折后才达到某种目的。”

有些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某一个词,其意义在特定的语境下可能会有变化,我们在注意它本意的同时,要关注其象征意义、比喻意义或引申意义。

如2003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题目《心中的太阳》,中心词“太阳”应该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或比喻意义的。

还有一些题目或话题是短语,如果是并列短语应注意考虑并列的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偏正短语,则要“抓正重偏”,侧重对其修饰限制成分的解读。

如2003年浙江宁波市话题作文“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我们要重视对“用美好的心灵”这一状语的解读。“美好”的意思显而易见,“心灵”一词则是指人“内心”、“思想”、“精神”方面的东西。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必须体现出一种内心的纯洁,思想的高尚,精神的美好。

2、不错不偏不曲解。

错解、偏解、曲解题意,可能是审题能力所致,也可能是考生的自作聪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如2001年湖南怀化中考以《读书真好》为题,要求写“读书”对人成长和生活带来的好处,但不少同学明知如此,偏偏大谈“读书未必好”,结果显然是出力而不讨好。

二、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受篇幅限制,考场作文一般都要尽快入题,以尽量发挥每一个字的效力。有经验的考生都非常注意自己文章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的写作,其作用往往是“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梁启超),给人深得命题之“三味”的感觉。

而好的结尾可以总结文章的观点,升华作者的情感,给人简明、清晰的印象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令人回味。但一些考生由于时间不充分、语言不简炼等原因,使文章虎头蛇尾,出现了不应有的“硬伤”。因此,考生应重视收尾,做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给人以结构严谨,始终紧扣题意之感。

三、纲举目张,段意鲜明。

一般来说,在应试作文中,要力求各段能有较突出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或在句首,提纲挈领;或在句尾,总结上文;或在段中,承上启下。这样,各段表意集中,全篇自然也就显得紧凑,不致文章思路散漫,不着边际。

【读写平台】

抉 择

牧 风

人的一生常处于抉择之中,如:念哪一间大学?选哪一种职业?娶哪一种女子?„„等等伤脑筋的事情。

一个人抉择力的有无,可以显示其人格成熟与否。

倒是哪些胸无主见的人,不受抉择之苦。因为逢到需要决定的时候,他总是求询别人说:"嘿,你看怎么做?"

大凡能够成大功业的人,都是抉择力甚强的人。他知道事之成败,全在乎已没有人可以代劳,更没有人能代你决定。

中考语文作文审题篇二

中考作文审题攻略

中考作文审题攻略

广州市东圃中学初中语文组 刘列娟 曹惠兰 邱健南 李中秀 吴春梅

简焕明 黄卫兵 麦永红 吕红斌 彭慧芳 戴妍菲

关键词:中考作文 评分标准 审题技巧 分类指导 审题例析

文章摘要:

本文针对新课标作文教学和中考作文评改的新要求,明确了作文评分的标准,探讨了学生考场作文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中考作文的各类题型进行了例析,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以求提高学生的考场作文审题技巧。

前言

在语文学习中,最能显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就是作文能力了,而且中考语文成绩的总分150分里作文总分60分,也占了举足轻重的分量,是我们语文教学当中的“重头戏”。作文能力的高低,无疑是衡量考生语文素养的风向标。除了做好平时的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我们也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按照新的作文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写好考场作文。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1.内容: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篇章: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3.语言:得体、流畅;

其次,虽然考场作文一样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反映,真情实感的表达,作文能力的体现,但是考场作文和平时写作又是有所差异的,平时擅长写作的学生在考场上铩羽而归的事例并不少见。考场作文不仅检阅考生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平时积累,更考验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应试技巧,如果学生一开始就在审题方面出了问题,那往下的写作即使是妙笔生花那也是南辕北辙离题万里,一定会自乱阵脚损失巨大,所以要加强学生在审题技巧方面的点拨;

另外,近几年来,广东及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基本上保持了课改区试题追求的方向,继承了取材及内容的生活化、情感体验的内在化、思维的多向度化、表达的自由而个性化等特征,各地市的命题者对作文命题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内容上更重视关注精神世界与自我体验,注重心灵、情感、感悟、反思、想象、内在素养等“本我”领域,题型则稳中有变,坚持顾及考生的生活积累与能力储备的多样化,坚持尊重考生的写作个性,主要题型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提示作文、看图作文、续写等等,我们也要针对主要题型进行训练。

综上所述,本文将根据新课标理念和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介绍一些考场作文的审题应试技巧,并针对主要题型进行分类指导和审题例析,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

全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我们依据所给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写出符合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文章。写作时只能按照要求题目写作,不能另取题目。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有利于写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在对作文能力的考查中仍具特殊价值。随着“选题作文”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命题作文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又开始逐渐升温。

一、纵观近三年的命题作文,其命题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1、“直接命题”,即题目简洁明了,要求所记的事,所写的人,所说的理,所状的物,一目了然,如作文《美好的回忆》、《我有一个梦想》等;

2、 “比喻命题”,即题目有一定的喻意,考生必须先明确题目的喻意,然后才能紧扣主旨作文,如作文《脚印》,“脚印”比喻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3、 “配提示语命题”,即提供材料或者提示语,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后,再按要求作文;

4、“选择命题”,即同时提供两个或多个作文命题,选择命题作文,留有选择余地。

在中考试题中,命题作文这四种命题方式大致表现为两种题型:一是只提供题目和要求;二是提示语+题目+要求;两种题型比重大致相当,各占半壁江山。

二、学生易错点分析:

1、自作主张,另写文题。一些考生不注意作文类型,随意更改文题,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这类题形要求考生必须以所给命题写作,不得私自换题。这点望考生切记!

2、不辨题义,匆忙动笔。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因此动笔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如《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其象征义是丰富的。

3、东拉西扯,入题太慢。考场作文时间性要求特别强,字数上一般五、六百字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虽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虎头”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最起码的要求。一篇以《感激》为题的中考作文,一位同学用四个自然段,写了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到结尾时才出现一些让人感动的画面,这样,文章就显得主次不分,情节不集中,这类文章一般只能评为三类或四类文。

另外,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一篇题为《享受家庭的乐趣》的中考作文,第一段就用了200多字的景物描写,语句虽美,但由于没能抓住重点,文章还是落入了三类文的行列。

三、全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

{中考语文作文审题}.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一部分的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的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对学生来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从结构形式来看,半命题作文的题型大概有以下几种:

1、命前半题:如《____是一把双刃剑》(2005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题),(2006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作文题),《____需要我》(2004年北京高中招生题)。《____触动我的心灵》(2004年江西省中考题),《____的我》(2003年广东省高中招生题),《____的力量》(2003年宁夏高中招生题)等。

2、命后半题:如《走近____》(2005年湖北省黄冈中考作文题),(2006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珍惜所拥有的 》(2004年安徽省中考题),《永远的 》(2004年甘肃省中考题),《我好想 》(青海省湟中县中考题)。《这里有 》 (2004年西宁市高中招生题)等。

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_的一封信》(200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文题),(2006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作文题),200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等。{中考语文作文审题}.

4、命首尾部分:》,。

5、命规定词语:如:2003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自拟题目,但题目中必须含有“泥土”二字。

二、学生易错点分析:

1、拟题俗套,重复雷同。

这种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当我面对 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大多数同学的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等,好像大家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又如,以《人生路上 多》为题写作时,大家拟的题目不是《人生路上朋友多》,就是《人生路上坎坷多》。不难看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学生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这岂能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

2、拟题过大,难以下笔。

以《感悟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这类范围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脱离文题,我行我素。

半命题作文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于一篇命题作文了,因此文章的内容就应围绕题目来表现,但有些同学却抛开题目,任意为文。如半命题作文《我____,因为我____》,有位同学拟题为《我美丽,因为我独特》,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文题,但这位同学在文章里却大谈一些名人的独特,显然与文题相距甚远,造成失分。

三、半命题的作文审题方法:

1. 仔细审题,辨清题意。

有不少同学写作文时为了抢时间,赶速度,对题目提示语句匆匆一瞥,粗略一想,就马上下笔,结果往往出错。其实,只要我们对题目认真进行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用什么词语表达最贴近自己的生活,就能准确地将题目补充完整。

例如,《我迷上了____》这个题目,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了宾语。补上宾语就行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干扰因素。对这些关键词语,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准确理解。把握住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以上例题中“迷”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迷”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迷上了语文》、《我迷上了打篮球》等。

2.从自我生活实际出发,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来拟题。{中考语文作文审题}.

有的人喜欢世界杯,有的人钟情NBA,有的人对乒乓情有独钟,有的人痴迷网球、赛车、田径等等,有的人喜欢历史,有的人喜欢文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而补题。也就是说,补题时可以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使所补题目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具体说来,就是充分挖掘第二资源,展示自己的文化积淀,历史风云、名人轶事、体育赛事、政治文化、文学形象、传媒信息等等都可以打开我们补题的思路。就2006年荆州市中考作文是半命题作文《 ,是 》和《 是 》,一考生的题目是《诗意的散步,是心灵的享受》,该考生对古诗词十分熟悉,把他熟稔的春夏秋冬的诗文逐一倾泻在文章中,倍增了文章的文化含量,是脱俗出新的一个典范。

3.关注细节,以小见大。

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以《拥抱____》为题,不少考生贪大求全,用散文的笔法,写自我拥抱阳光、拥抱梦想、拥抱春天„„只要是文题所提示的,全都“拥抱”了,可是文章没写一件具体生动的事,使得文章空洞无物。其实,作文之时,可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以此来写活拥抱它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4、从与众不同的视角下手。

当你拿笔构思时,不假思索马上就想到的内容,千万不能写!因为别人也可能一下子就想到了。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内容,最好也不要写!正确的做法是:你花上3—5分钟,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估测一下,自己要写的题材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发明。比如“我真想____________”是个开放性的文题,就是让考生写自己心底最大的渴望,让考生尽可能随意地、自由地抒发心中的愿望。有些考生马上想到的就是“我真想睡觉”“我真想哭”“我真有”“我真想和老师好好说说”“我真想去NBA”“我真想成为总统”等;最后想到“我真想说考试真好”,反弹琵琶,明显就会超出别人。

5、从众人关注的热点下手。

平时要关注时事,观看地“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如果把这些“热点”引入自己的作文,文章肯定能够出彩。比如,2005金华中考半命题作文“想起了___________”,有的考生积累了2004年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材料,以“想起了任长霞”为题目,谈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这篇文章抓住了热点,因而获得了满分。

所以在补题时,必须全面分析了解作文要求,注意题中有无说明性提示,写作限制及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应反复比较权衡,选取自己最有把握,最熟悉的材料补题,做到“新”、“奇”、“稳”;注意语法准确,语意明白,语感强烈,尽量避免“长”、“涩”、“险”。 填题运思应当谨记: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巧而伪是不足取的。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

一、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7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二、学生易错点分析:

1、目光短浅,浅尝辄止 这种情况往往是只看到材料的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意识到材料间潜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2、舍本逐末,误解寓意 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重要细节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据此立意,偏离了材料的中心。

3、瞻前不顾后,偏离题旨 找准了关键语句、重要细节,却没有整体把握,而只是孤立的片面的解读,曲解了材料透露出的重要信息。

4、偷换概念,曲解寓意 没能严格的依据材料概括信息,而是加入了自己先入为主的一些判断、认识,因此,据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偏离材料旨意的

5、另起炉灶,抛开材料

6、笼统含混,泛泛而谈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既然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

1.因果推断法。材料作文,从呈现形式上看,一般由材料(故事、情景设置或图画等)和写作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有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旨和要求是很明确的。请看2008年浙江绍兴中考作文题:

仔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情景:小文远离父母在外地读中学,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想把由父母替他储蓄的500元压岁钱捐给灾区。小文知道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觉得必须说服父母取出这笔钱,献出他的爱心。

尝试:请你以小文的身份,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这种心愿。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预设的生活场景:小文欲将父母替自己储蓄的500元压岁钱捐给灾区。文题要求以小文的身份写信给他的父母,说服家境并不富裕的父母将此钱捐出。虽然上面这道作文题题意和要求很明确,但是如何准确立意,还是值得思考的。在这里,我们可采用“因果推断法”,即由材料的结果找出原因,最终得出材料的中心。写信的结果是要说服父母将钱捐出,用什么理由(原因)说服父母,让他们心动呢?这很关键。因为涉及到文章的立意问题。有同学从灾难的严重,到灾民的无助;从抗震的艰辛,到救灾的感人等;结合自己家境的实际情况,从现状分析入手,陈述自己作出此举的理由,其立意显然胜人一筹。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五年级山海关作文
下一篇:二年级作文我的十一长假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