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点击: 2017-03-02
一个故事引发的多个思考
一个故事引发的多个思考
文/时寒冰
(一)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考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
(二)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贪官。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纣为虐。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于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思考2:如果人们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对农夫身怀敬意,爱心或会茁壮成长。反之,则在势利、戒心等等的影响下,爱心会丧失。
(三)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抱歉地说:“我没有吃的了。”于是,全村的人都仇恨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说:“我只有半个馒头了。”于是,全村的人都鄙视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思考1:对于有爱心者,人们的标准会不由自由地抬高。
思考2:对于自私者,人们对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会失望。
思考3:超道德是驱逐爱心的强大力量,直到所有的人在面对饥饿者时都关上家门。 (四)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对于农夫的任何行为,他都不问善恶,全力支持。农夫失去镜子,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后来,因犯大错破产。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对于农夫的行为,支持其善,直言其错,农夫辛勤耕耘,并不断改进,渐渐兴旺,广施爱心。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思考2:正常的思维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评往往是更好的方式。
思考3:其实,吃完馒头、喝碗水后,转身离开,也是一种感恩。很多时候,帮助人的人,只是怀着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在做,并不刻意希望得到赞美或者回报。
(五)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村里人逢人见到农夫就夸他,做了一件善事。后来,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农夫也主动伸手相助。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有人怀疑农夫作秀,甚至怀疑这个饥饿者就是农夫自己找人扮演的。于是,农夫遇到求助者,就躲得远远的,恐怕再遭诋毁。
思考1:赞美或者诋毁,往往会影响一些人的行为——一些心智不够成熟者的行为。 思考2:如果祈求某种行为得到一致的评价,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思考3:遇到诋毁就逃避的人,永远只能当懦夫。
思考4:农夫应该迅速忘记那个馒头和那碗水,并忘掉人们所说的,平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农夫。
古汉字中的神奇智慧: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让孩子听听!
有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千百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汉字从形态到内涵,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是一种形象生动,有社会文化背景、生命意识、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走进汉字的文化宝库,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方能领悟中国古汉字的神妙话语。今天,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二。
1、國(国)
甲骨文中的“國”(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國家。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國”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國”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國家。
在古汉字中,“國”字的组成中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意思是不一样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國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要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國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因素,构成为國家的“國”字。这是任何一个國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可以说,古汉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刻地解释了國家的几个基本特征,或者说构成國家的几个基本要素——边境、疆域、土地、人口、军队等。
2、家
家是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豕”,猪的象形字。“家”字的本义是: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甲骨文“家”
古时中国以男子耕田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整个生产力低下,农业很重要,同时又必须有饲养业做补充,人们才能够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钱的人,比较富裕的人,养殖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家畜对于家庭的经济影响很大,是家里的重要财产之一。因此,家家户户都会饲养牲畜,特别是猪(豕)。那么怎样饲养呢?就是养在家里,一来猪等家畜不会被人偷走;二来可以防止猛兽吃掉家畜,遇到猛兽来,人们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驱逐猛兽,使家畜免遭损害;三来,房子下层饲养家畜,虽然猪屎马尿等味道臭点,但是对家庭卫生无根本性大碍。这种房屋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做法,即使在当代,在中国一些贫穷山村里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见。
在古代,养猪成为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养猪的家庭是令人惊讶的。家以是否养猪,而不是以是否养羊来标识。这也表明中国中原地方已经摆脱了以往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彻底地进入了农耕社会。
“家”字。《说文》:“家,居也。”《新华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学术流派。”
3、善
不论在甲骨文中,还是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善”字都与羊、与羊的嘴巴相关。在隶书、楷书中,善:羊+口+廿。“善”,羊头加上羊嘴。试想,羊的嘴巴只吃草,不会咬人,也不会咬其他动物。羊嘴,善之极矣。
“善”字揭示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羊对于人类有着众多方面的“美”的本质:羊吃进去的是草,但是挤出来的是羊奶,提供给人类的是浑身的宝:肉是鲜美的食物,羊毛可以纺成毛线做衣服,羊皮可以做成皮衣,连羊粪蛋也可以肥田。羊对人类是完全奉献,真是善莫大焉!羊不象牛马猪等大型的、比较凶恶的动物那样,对人有时有生命危险,羊对人最为温顺,因此,羊最早被人类驯化,对人类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也最大。
牛马猪等大型牲畜,也有许多善,但是,牛会抵人,马会踢人,有时还会致人死命;而羊即使偶尔发点脾气,也很难致人死地。因此,中国古代先民把善与羊联系在一起,是最准确、最科学的造字方法。
4、惡(恶)
亞(亚)+心。“惡”字本义:鳄鱼在心中,或者是心如同鳄鱼般残忍。
惡字的上半部分是“亞”字,“亞”是鳄鱼头部的象形字。“亞”字的中间部分是鳄鱼张开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两点,是鳄鱼眼睛,此外部分则是鳄鱼头部上下沿的样子。
“鱷”(鳄):鱼+噩。“噩”字是鳄鱼的头部象形字,代表鳄鱼。在中国古代,人们因鳄鱼的肆无忌惮和疯狂而深受其害。因此,古汉字中,对鳄鱼的描写都是与丑恶、凶残、疯狂相联系的。
5、貧(贫)
分+贝。一个“贝”(钱)几个人来分,自然贫了;贫是缺乏钱财,拥有很少量钱财的意思。“贫”字本义是:缺少钱财,家境贫寒。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贝壳都是最为原始的钱币。因此,古汉字中“贝”就代表金钱。
古汉字中许许多多的与“贝”字相联系的字,也都与金钱的交往相结合。比如,账目,就是金钱来往的记录。寶:宀+玉+缶+贝。能够称为宝的东西里面,贝就是其中之一,而贝就是钱。實:宀+贯。“贯”指的是被串起来的铜钱等货币。
6、窮(穷)
穴+身+弓。“穷”繁体字是“窮”,这个字上方是“穴”,下方是“身+弓”。
中国古代历史传说指出,我国先民经历从树上居住(“有巢氏”就是那些在树上筑窝居住的先民),到洞穴居住 (“穴居氏”),而后到住房居住的转变历史。
在古汉字形成时期,人类生产力已经比起远古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平原地方居住的人们,已经不适应穴居生活,因为,平原地方雨水下来就直接奔向挖出的洞穴里,不仅洞穴里的东西会被淹没,而且,洞穴也会被浸软垮塌。这样,人们就从穴居转变为盖茅屋居住了,有势力的部落酋长还居住在大房子里,那里干爽,生活的舒适程度远远好于居住于洞穴之中。人
们的生活好坏的主要标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住房,因此,用房屋来说明人们的贫穷富裕,是一个最为简便易行,并且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居住在洞穴里的“穷”字,就成为了穷人的标志了。{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小说}.
即使是当代,住房问题也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家像个家的样子,才能够摆脱“穷”的形象。{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小说}.
7、富
宀+一+口+田。“富”字的甲骨文、金文与隶书、楷书是不同的。在甲骨文、金文中,有两样东西,房屋和房屋中的酒坛子,讲的是房屋和酒坛子这两样静态的、具体的财富。而隶书和楷书的“富”字,既有静态的财富,如房屋和田地;同时,主要的是动态的财富:这主要是人口(“口”)和田地(“田”)结合后,就能够创造出新的、更多的财富来。“富”字与“穷”字相比较,富字的上边不是“穴”字头,而是“宀”(宝盖)头了。富了以后,就可以离开“穴居”生活,在平地上盖起房屋,这是一种上方有了房顶居住比较舒适的家。富字上面的“宀”加上“一”,表示不用“穴居”了,已经有大屋顶的房子住了。
总之,“富”字的含义是三者合一: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断繁衍的人口(劳动力),有可耕种的田地。{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小说}.
8、思
田+心。汉字告诉人们,思想的思,心中有田就是“思”。这种思很纯正,不是叫人痴心妄想的思,不是歪门邪道的思,而是干正经事情的思,即务农的思。
在篆文中,“思”字,上有人头部的“囱门”,下有人的“心脏”。古代人把握住了人的头脑和心都有思想、思考的功能。诚然,现代医学只承认头脑才有思考的能力。在隶书、楷书中, “思”字的上部 “囱”被 “田”取代。篆文的 “思”,解释的是人的什么器官有思考的功能;而在隶书、楷书中的 “思”,则告诉人们什么叫做“思”,通过人们耕田的实践及其整个思索过程来揭示 “思”是什么。
9、貿(贸)
卯+贝。什么是卯,在中国古文化中,有十天干、十二地支之说。在十二地支中的第四位是卯,卯代表乙木,乙木指的是荆棘、灌木丛,而荆棘、灌木丛不是可以做栋梁之材的参天大树,而是一些低矮的枝枝丫丫 (卯的象形字)的、难以做成大材的木材,只配砍下来做烧柴。在古汉字中,与“乙木”相对应的是“甲木”,“甲木”就是那些伟岸、高耸的乔木。灌木绝大多数只能够用来做烧柴 (或者做小型的家具、生产辅助用具),而乔木则主要用于做房屋、桥梁等建筑的栋梁之材或者板材。
“贸”字是由“卯”和“贝”组成,其含义是用烧柴(卯)来换钱,或者用钱(贝)来买烧柴,这就是贸,也叫贸易。中国这个 “贸”字,是十分传神的,紧紧地抓住了事情的关键——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贸易行为及其基本表现。
如何创作一个故事
一、主题:
在创作故事之前,首先应该确定的就是故事的主题。意即你的故事是站在谁的立场上讲述的,你对这个故事的判断如何?是导人向善?还是将生活的显示展现在你的剧本之中,不做评价?
故事的主题相当于在做饭之前确定要吃什么一样,可以主导我们的行动和思考,更决定了我们的故事的走向。
二、如何写故事:
写故事之前,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故事是怎样的,是励志?爱情?亲情?友情?如果确定了故事的主线,那么在写作故事的时候就变得简单的多了。
首先,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故事构思,它包括了的完整故事,这是一个扼要的说明,标明谁是故事的主角,包括构成故事的冲突 -----发展-------结局。接下来,再将基本的故事构成扩展成一个叙事大纲,需要含有大量的细节,并能清晰地表明故事情节的发展。
就一个故事而言,开端是引出问题,中部是在各种复杂情形中发展它,而结尾则是解决问题。开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卷入新展开的故事,制造紧张并引起我们对故事未来发展的期待心理。我们认识了主要人物并卷入他们纠葛中。
中部保持并加深我们的兴趣,通过一系列错踪复杂的故事、危机、冲突、副剧情以及类似的困难增强我们的期待,这一切都使我们对问题能否解决表示怀疑。
结尾就是故事及其问题、冲突的解决。它包括故事的高潮,有时还包括收场,收场就是对次要线索作一了结,将我们从紧张参与中解脱出来。结尾解除我们的紧张结束我们审美体验。
三、剧本的种类:
剧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文学剧本;文学剧本包括基本的故事构思,即人物,场景描述、对白、故事的冲突等。文学剧本的写作较为简单,也没有统一的格式要求,只需要标注场景即可。主要是根据作者自己的特点进行写作。
如:
下雨了,张宇没有带伞,他匆忙的跑进了一家超市内。他在货架前转了转,并没有买东西的意思。售货员看着他,他低下头,手伸进自己的裤兜里摸了一下。拿起一根火腿肠往柜台走去。他把火腿肠放倒收银处,收银员看了他一眼。“一块钱。”他掏出一个硬币,扔在柜台上,抓起火腿肠跑进了雨里。
第二种是分场景剧本,在这类剧本中。创作者需要细分场景,标明故事发生的场景,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意即,是在内景还是外景,具体是在什么位置,是在客厅还是在公园,故事发生在白天还是黑夜。
格式为在剧本的第一行标注故事发生的地点,用空格或者“—”标注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户内或者户外,可直接用“内”和“外”进行标识。
在分场景剧本中,必须要详细的写出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意即:主人公正在干什么,是在走路,还是躺在沙发上看报纸等),如果作者觉得必要的话,也可以写出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和情绪的变化。
如下:
1.单身公寓 晚上 内
肖磊用迷你电热锅烫着豆腐,边喝啤酒边看电视上的搞笑节目。
电话响起。
肖磊(拿起无绳电话):喂?
陌生男子:喂
肖磊:你是哪位?
陌生男子(笑了一阵,然后开口):不好意思,我不能告诉你。
肖磊(不耐烦地):到底什么事?要是骚扰电话我就挂了,我没空。
陌生男子:哎呀,别这么着急挂嘛,反正电话费是我付的。我有事情和你商量,你听一下。
肖磊:什么事?
陌生男子(刻意咳嗽了一下):老实说,我绑架了一个小孩。
肖磊(笑了起来):你想说你绑了我家的小孩?我还住在单身公寓,连对象都没有。哪来的小孩?
肖磊准备挂电话。
陌生男子:无所谓,你有没对象,有没结婚,有没小孩,都无所谓,并不会影响我的计划。
肖磊(烦躁地):那你打电话来干什么?
陌生男子:你别急,我绑了这个小孩,但我并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所以我随便拨了个电话号码,现在我要你来付赎金。
肖磊(挂了电话):神经病。
肖磊从锅里捞起豆腐,往酒杯中倒酒,刚把酒杯送到嘴边,电话又响了。 肖磊(生气地):喂?
陌生男子(阴险地):你要是再挂我电话,你会后悔的。
肖磊:什么意思?
陌生男子:很简单,如果你不交赎金,我就撕票。
肖磊:这不关我的事。
陌生男子:你这么肯定?要是你不付赎金,一个小孩就会被杀,这样你也能心安理得吗?到时候你也成了杀人凶手,因为你见死不救。这个孩子这么乖巧可爱,被杀了多可惜啊,他的父母该多可怜啊!{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小说}.
肖磊(准备挂电话,但是又拿了起来):你真的绑架了一个小孩?还是在开玩笑? 陌生男子(笑了):看吧,你已经在犹豫了,说明你很善良,即使是别人的孩子你也不会不管的。这是是真的。我可是个很专业的绑架犯,所以你别想着去报警,一旦我发现什么可疑的动静,我就会马上撕票,那样你这辈子都要活在愧疚当中。
肖磊:你要多少?
陌生男子:300万,钱准备好以后,就在《新闻早报》上登一条寻人启事“开开,请速回家,我们都在找你。”我给你三天时间。
肖磊正准备开口,陌生男子挂掉了电话。
肖磊拿着电话准备报警。按了1、1,正准备按0的时候,他取消了。
第三种是分镜头本,也被称作完成台本。完成台本一般由导演根据自己的影片构思写出。多为表格形式。在完成台本之中,导演许标注出没一个镜头的场景,镜头序列号,摄影机的拍摄方式;拍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景别,画面的内容。在这个画面之中需要出现的对白,音乐。以及画面的时长。
场景号:表明故事发生的顺序和场地(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略去);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
技巧/拍摄方式: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对白: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效: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导演因为时间的关系,往往会和副导演或者执行导演商讨自己的初步想法,而由副导演或者执行导演执笔写出分镜头/完成台本,再交由导演审核。 四:剧本三大忌
1.写剧本变写小说
剧本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你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够实时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
小说就不同,他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描述。 例:小说: 「 今天会考放榜,同学们都很紧张地等待结果,小明别过父母后,便去学校领取成绩通知书。老师派发成绩单,小明心里想:如果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担心,害怕考试失败后不知如何面对家人„„』
剧本:「 在教室里面,学生都坐在座位上,脸上带着紧张的表情,看着站在外面的老师。老师手上拿着一叠成绩通知书,她看了看面头的一张,叫道:「陈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领取成绩单。小明在课室的一角,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看出教室外面,画面返回当日早上时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厅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备出门,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他们严肃的看着小明。小明的父亲说:「会合格吗?」小明说:「会„„会的。」
「陈小明!」老师宏亮的声音把小明从回忆中带回现实。老师手上拿着小明的成绩单看着他,小明呆了一会,才快步走出去领取„„』
2.剧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缺乏动作,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沉闷无比。
3.<<故事太多枝节>>
意即一个故事尚未讲的清晰完整,第二个或者第三个故事已经开始了,也只在剧本中过多的对其他行为进行描述(如,表情,环境等)。
一个故事的结构和悬念+(2)[1]
故事的结构和悬念
——记叙类作文技法
延津县初级中学 郑素霞
学习目标:1、掌握记叙文一波三折的结构模式
2、学习巧设悬念的方法
课前准备
续写民间故事《王小放羊》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民间故事《王小放羊》: 附《王小放羊》
从前,王小家乡遭了荒旱,他到外乡去逃荒。他走啊,走啊,走到一座山边,看见个白胡子老头儿在那儿放羊。他说放羊大伯,俺家乡闹了饥荒,我能在你这儿找个活儿干吗?大伯说你跟我放羊吧。
故事呢,没讲完,余下的情节由大家续写,我们比一比谁的故事生动有趣,我们将授予他“故事大王的美誉”。
课堂活动
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我们猜一个:漫画自相矛盾——打一作家;百年老屋——打一作家;一片草地,旁边树一牌子,禁止放羊——打一唐朝诗人。真棒!猜完谜语我们听故事,猜情节。
一、 听故事,猜情节 民间故事《王小放羊》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民间故事《王小放羊》:
从前,王小家乡遭了荒旱,他到外乡去逃荒。他走啊,走啊,走到一座山边,看见个白胡子老头儿在那儿放羊。他说放羊大伯,俺家乡闹了饥荒,我能在你这儿找个活儿干吗?大伯说你跟我放羊吧。
故事呢,没讲完,余下的情节由大家猜,我们比一比谁的思维活跃,我们将授予他“故事大王的美誉”。
1、听故事,猜结局——王小过上了好日子
2、听故事,猜经过——怎么过上了好日子
(以下四个段落分四步展示,每展示一段故事,都让学生分组议一议,猜一猜,派一个同
学站起来说一说,最后再看原作品是怎么写的,让学生逐步体会作品的创作思路,领会结构的特点,悬念的妙处。)
1、王小跟大伯放了一年羊,大伯给他一只羊。他说,你把羊牵回家,到半夜的时候对它说,羊,羊,屙屙,尿尿,羊就会给你屙金尿银,你以后的日子就不用愁了。
2、王小高高兴兴牵着羊回家,走到半路,住在客店里。他对店老板说,夜里你可不要对我的羊说屙屙尿尿。店老板听了心里生疑,他半夜起来对羊说,羊,羊,屙屙,尿尿。一看,羊屙的是金蛋尿的是银汁,他赶忙用另一只羊把王小的羊给换了。王小把羊牵回家,无论咋说,羊也不会屙金尿银,他很生气,回去找放羊大伯说,你咋骗人哪大伯,你给我的羊根本不会屙金尿银。大伯问了他回家的经过,说,好吧,你再跟我放一年羊吧。
3、王小又跟着大伯放了一年羊。到了年底,大伯把身上的斗篷给他,说,你把斗篷拿回家,夜里对它说斗篷斗篷抖抖,斗篷里就会往下掉元宝。王小拿着斗篷,走到半路,又住进那家客店。他说,老板,夜里你可别说斗篷斗篷抖抖。店老板心想,这小孩又得了宝物。夜里他把斗篷拿出来一试,果然是个宝贝,他把斗篷又给调换了。王小把斗篷拿回家,说了无数遍斗篷斗篷抖抖,斗篷也不会掉元宝。他再去找大伯,大伯说你是不是又住了那家店里?王小说是。大伯说,好吧,你再跟我放一年羊吧。
4、王小又放了一年羊。到了年底,大伯把他的羊鞭给了王小,对他说,你回家说鞭子鞭子甩甩,想要啥就有啥。王小拿着羊鞭,走到半路还住这家客店。他对店老板说,夜里你可别说鞭子鞭子甩甩。店老板暗暗高兴,心想这小孩今年又得了宝物。半夜他拿出鞭子说,鞭子鞭子甩甩。那鞭子甩开打他,他躲到哪儿鞭子打到哪儿,打得他抱头哭叫:别打了!别打了!你的羊、斗篷,都是我偷换的,我现在还给你。王小得了羊,得了斗篷,回家过起了好日子。
二、析故事,明结构
1、想一想,说一说,听到的故事,标题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故事在结构上的特点。
《王小放羊》,这是个传统的民间经典故事,体现了劳动人民惩恶扬善的善良心愿,也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基本模式——一波三折。
这个小故事是民间故事常用的三段式,三段式看起来简单,其实是文章结构的基本模式。试想,如果第一次丢了羊,大伯马上给他鞭子让店主挨打,把羊找回来,这故事是不是太简单,少了点曲折,少了点趣味?相反,如果斗篷丢了之后第三次再给他宝物。到第四次才给鞭子,听故事的人会不会耐不住劲儿?最后的效果会不会被削弱?读者的情绪是在第二段里被调动起来的,丢了两次宝物,读者心里很窝气,觉得王小太傻、太冤,店主太贪、太可恶,就想知道最后咋结局,咋整治坏人。如果第三段还让王小丢宝,读者就会失望,
兴趣就淡薄了,结尾的喜剧效果就不强烈了。三段式的奥妙就在这儿,两段不过瘾,四段太拖拉,三段正好。
2、列举你所知道的三段式的故事情节
三、知悬念,学技法
1、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悬念法一般运用于叙事性作品中,通常在叙事过程中有意结下一个“扣子”,以引起读者对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急切关心。这种写法容易引人入胜,形成波澜。
这个故事看似平常,他却处处给我们制造悬念,有了悬念故事就有了起伏曲折。试分析文中悬念的设置。
文章没有悬念,即使有三段,也不过像三根空心的纸筒接起来,一眼就看穿了,不能吸引人。
2、悬念的设置一般要有三个环节:
设置悬念有三个环节:
一、预设结局,出人意料。
二、加重渲染,吊足胃口。
三、拨开疑云,揭示谜底。
3、悬念应该贯穿于写作的整个过程,写文章要善于卖关子,不能实话直说。
江西卫视《金飞传奇故事》讲过一个故事,我说给大家听听
一个夏日的午后,王亮正在睡午觉,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谁在这时候打电话呢?王亮一边嘟囔这一边拿起了电话。“你是王亮吗?我是**医院,你父亲在我们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生命垂危,请你马上来一趟”王亮一听,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早在两周前父亲意外身亡,王亮一家披麻戴孝,刚把父亲葬入了祖坟,人死不能复生,又怎么会出现在几百里以外的医院呢?虽然不敢相信,王亮一家还是决定前去看一看,结果躺在重症监护室果然是父亲。虽然状况不容乐观,毕竟度过了危险期,一家人沉浸在死而复生的喜悦之中。
与此同时,医院里还发生了一件怪事,念过半百的杨素花在医院苦苦守侯了二十四天,丈夫终于苏醒了,她细心地用毛巾擦拭脸上的血污,突然发现眼前的人耳边长了个拴马桩,自己的丈夫可没有这个特征,她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这不是自己的丈夫,自己花了十几万元,苦苦守候了24天,救醒的竟是别人,那自己的丈夫哪里去了,他还活着吗?
原来呀,王亮的父亲和杨素华的丈夫是一对儿女亲家年龄,相貌,身材长的差不多。
两人一起出去打工,乘车出行时出了车祸,都被送进了一家医院,都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在忙乱中挂错了病号的牌子。
杨家愤怒的找医院讨要说法。医院也很委屈,你们家人这么多天都没发现,又怎么能全怪我们。杨家无奈只想讨回垫付的医药费,医院说医药救回的是王亮的父亲,医药费应该由王家出。王亮一听就急了:我的父亲生命垂危,我不能在跟前尽孝,我们全家披麻戴孝,下葬的别人的父亲,我们还没向你们讨要精神损失费呢。
三方打起了官司,这官司一时半会也没个结果。杨家就想让死者入土为安,把老人迁入自己的祖坟。这时王亮的家族不干了,农村有百日不动土的习俗。说是百之后才准许杨家动土迁坟,两家人闹得是不可开交……
四、学以致用,当堂写作
1、续写《北风起处》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
2、展示习作内容,老师适当点拨。
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似看山不喜平,悬念就是大家最想知道的结局,三段就是一直在卖的关子。想好悬念,设好关子,平常的事情就不平常了。
教后记:
这是一节作文指导课。这节课我上过两次,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次是新安中学,那是全县的A卡验收课,听课的是教研室的领导,和南教研协作区的二十多位老师,课上老师学生都被我设计的三个故事深深的吸引住了,课堂上没有一个人分神。课后虽然没有集中评课,张主任却兴奋的对我说:这节课上的很成功,你上的轻松,学生学习的愉快,听课的老师也有很大的收获,刚才下课,我和另一位老师还在议论,你最后一个故事的悬念,你还可以这样设„„
还有一次,是在全县的骨干教师教研活动上,我所做的也是这一节课,用的是魏邱初中七(一)班的学生,听课的是全县的语文骨干教师和魏邱协作区的二十多位语文老师。
课后孩子们围着不让我走,七嘴八舌的说:老师你教我们语文吧;下一节你还给我们讲作文吧;你再给我们讲一节课吧„„毕业后好久没有这样的感动了。评课期间老师们评价也不错,有一个老师说:我第一次听作文指导课,没想到作文还可以这样教,太有意思了,这样上作文课孩子们怎能不爱上作文!魏邱初中的王秀欣主任激动地说:郑老师的这节课上的怎么样,孩子们最有发言权,我比你们走的晚,眼看着孩子们围着老师不让走,我都激动的热泪盈眶!局领导的评价也不错。
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这节课例的成功,有我们语文组好几个老师的功劳。首先要谢的是林主任,对我的课件他一张张的过目、订正,从措辞到字体;从图片到字体行间距;从教学思路的调整到教学目标的设置都手把手的指导。再有就是我们学校的才女张晓燕老师,晚上十一点了还在和我讨论,从学生的角度启迪我的思考,毫不保留的教我上公开课的经验,第二天一大早就问我准备咋办,是不是在他们班试一遍„„要谢的还有杨家峰老师,帮我研课论课,走后还发短信祝我马到成功!另外还有赵晨霞老师,晚上十一点多还问我做道具用不用他女儿的娃娃„„为我操心的还有齐敏老师,李继民老师,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推荐一个故事《聋哑人“四发”的故事》
推荐一个故事《聋哑人“四发”的故事》{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小说}.
【序言】
这是关于一位早逝聋哑男人“四发”生前的故事,事情过去了十多年了,支离碎片的记忆贯穿着我的头脑,我极力把记忆的电波穿回到十七前,把一点点回忆拼凑起来,怎么也想不到,我今天会突然敲动键盘为他写点什么,或许心中真的没有什么素材可写的了吧,又或者是突发的一个念头......我常常为自己突发的念头而去付诸行动,这样一种思维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已然成为了一中惯性,第一念头往往就决定了我要去付诸于现实,我不知道这样好不好,至少在某些事情上,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会想尽办法得到,不然我心里那颗悬着的石头一直处于半空中,悬着的心会促使自己去做,当然,也包括这篇叙事文章。
早逝的聋哑人“四发”的故事
文/邱秋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题记
写在前面的话
他是一位先天性聋哑人,名叫:“四发”,名字的由来其实很简单,由于在家排行最小,也是排行老四,在他前面已有三位兄长了,兄长的名字包括他的,都是以“发”字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起名字,家里人藉此“发”字的含义,希望日后人生道路上兴旺发达,这在中国博大精深
的文字里颇有讲究,而起名字,向来讲究吉祥和寓意或者蕴藏着别有一番意义所在。四发,出生于1965年,四十岁不到就早逝了,我记得,那年的那个早上,霏雨涩涩,噩耗传来时,我幼小的心灵竟不敢相信。昨天,我们还一帮小朋友,朝他扔小石子,在背后取笑他讨不到老婆,嘴里嚷着在村里流行甚广的,嘲笑他的台词:
“四发、四发,哑巴、哑巴,讨不到老婆的四发”······
每每念到此句时,他又似乎明白了点什么,转过头来,目光狰狞,从喉咙发出间歇性地“嗷嗷”声,做着一个小跑姿势,无数次见过此情形,我们都知道他不会来追打我们这群小屁孩,但是我们又不确定,真要被他捉住,非得被整死,往往见此状,我们早已各自沿着屋角四窜溜走了,留下一连串的嬉戏声音。不亦说乎地耍着他,他也从来没有抓到过我们。而在我们这群小屁孩心里,根本不懂去考虑他的感受,他的难受和痛苦无法表达,年迈的父母无暇去关照他。一年四季衣着单薄,形单影只,孤零零地穿梭在村中的屋檐角下,遭村里人唾骂,唾骂他偷人家的东西吃,人性在嘲笑的对象面前,显露无疑,毫无情面,满足了内心的快乐,却把快乐建立在一个聋哑人身上。
雨水侵蚀着屋檐瓦片,岁月俯视着世界起落,噩耗传来······
《一》
上周,闲暇之余点动了鼠标,逛了下某电商平台,工作之余没事,经常点击进去漫无目的瞅瞅,最近疯狂地买书,似乎要把毕业这十年时间没看的书,统统弥补回来一样。在下单某本书的时候,在网页中部显示推荐其它的几本书籍,其中有一本叫《摆渡人》,书名一下子就吸引着我,给我的第一印象让我想起了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老船夫靠着摆渡把村这边人摇到村那边的街道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翠翠的爷爷,是一个真正的老船夫,老摆渡人。
当然,这本书给我还有一种感觉就是科幻、惊悚小说,于是我好奇的点击进去,看个究竟,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书的介绍大致是这样的:
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凯迪,因为其父母看不顺迪伦和迪伦的妈妈琼,也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
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
男孩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
(笔者补充的添加内容:然而偶然出现的路人其实是一个引领过几十万个灵魂的摆渡人,在摆渡人的讲述中,其实迪伦已经死去,而跟随摆渡人的迪伦其实是她死去的灵魂,迪伦的躯体还在火车上,灵魂只是躯体的一个影像)
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克莱儿·麦克福尔所著的《摆渡人》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
我被书的介绍深深地吸引,于是我果断下单,当书到手之后,我又迫不及待地利用闲余时间,品读起来,虽然阅读至一半,但是故事情节的跌宕;和故事主人公情感的碰撞、和对人性的思考,震撼着我的心灵。虽然我知道人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但是在《摆渡人》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笔下描写死去的人都是有灵魂的,而灵魂是需要一个守候着他的领路人,这个领路人,称之为灵魂的摆渡人,需要这个摆渡人带着死去的灵魂,一路步履,经过荆棘丛林、陡峭山坡,石子路、河流沼泽,中途还会遇到纠缠恶杀他们的鬼魔,他们经过重重阻碍,期间的对话和情感达到了一个空前状态,甚至产生了感情,他们为了避开魔鬼,要在黑夜前,达到一个个中途暂时避难的栖息点——“山中小屋”,屋中长满了蓟、荆棘和杂草,屋子里有壁炉,那是迪伦和摆渡人崔斯坦取暖、感情升温的安全栖息点。他们如西游记一样,经过重重阻碍,方可达到灵魂栖息安放的地方。从这本书当中,让我想到村里十多年前逝去的 “四发”......
《二》
四发,五尺个头,换算成公分,则为1米65左右,长得肥头大耳,黝黑又壮,以至于常常让我翩想到《西游记》当中的二师兄,胃口甚好,经常路过他家门口,看见他端着一个菜碗吃饭,低着头,两根筷子随着手势,触及着碗壁,发出呯呯的声音,动作很快,吃得狼吞虎咽的,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吃的那么急促,没有人跟他抢食,也没有人催促他快点吃,可能是本性使然,习惯成性吧。从小生活在饥不择食的年代里,饿怕了。
吃归吃,他做起事情来,能顶两个成年人,一两百斤的谷子尼龙袋不是问题,马步站好,一个手甩势,就能把谷子包甩到肩膀上。吃与做事形成了正比,可是,家境不好,摇摇欲坠的瓦房,斑驳的墙壁写满了沧桑,年迈驼背的父母靠着那一亩几分薄田,相依为命地过着贫穷的日子。这也导致“四发”经常吃不饱,然后饥肠辘辘时,去人家厨房锅里盛放着的一些盛食残菜,或者堂屋的桌上,趁没人在时,溜进去,手一抓,往口上塞,然后一溜烟消失在屋子的拐角处出。
就因四发有这个不良的毛病,为此,遭到全村人唾骂、冷眼、防备,也成了小孩子取闹的乐子。几乎除了他老父亲会对他吼几声,没有人会正眼看他一下,哪怕一下,哪怕他帮你推了下板车,你也会觉得理所当然,所有的功与劳,在村里是不屑一顾的。就是这样一个人,迄立于大人们眼中谈笑风生和茶余饭后的乐滋。
四发,是不傻的,要不怎么知道溜进人家厨房、堂屋偷食时,会知道趁人不在,吃了就溜。四发,智商不低,当你拖着板车拉着一车尼龙装着谷米时,你吆喝一声,他会眼疾脚快地跑过来,在后面使劲地推,直至你说可以了,他才会袖手离去。他身上弥留着憨厚、忠实、吃苦的品质,他只是一个听不到声音,不会说话的地地道道聋哑农民,挨饿也是被身体的机体枯竭现象逼着,偶尔犯些小枝叶的错误,不足以抹杀其优秀品质,你们不需要他,并不代表没有人需要他,年迈的父母需要他,扛起家中所有的农务春耕活。《摆渡人》一书中,有句话让我刻骨铭心:“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就算这个世界人都不需要,但总有我存在的意义,我就是为父母而存在的,我需要为他们尽绵薄之力,为他们送终。
上个月,我也拜读了李开复老师在他癌劫后的新书《向死而生》中有一段话:
“我是一个搞科研的人,生病之后,我越来越觉得生命之中有很多东西完全无法用科学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一例。我提醒自己要珍惜跟每个人的每次相遇。因此,对于素不相识,但有缘见面的陌生人,也越发怀着珍惜、感谢之心。我不再紧张兮兮地斤斤计较利害得失,我更愿意倾听内心的声音,做没有任何目的的付出。”
我对这段话深以为然。《摆渡人》中的“摆渡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贵人,有时我们感觉是在帮助弱者,按理说强者是弱者的贵人,但命运的无常,常使强弱位置对换,弱者在时空的某个节点反而会成为强者的贵人。所以英国《卫报》评价这本书时,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忽略人生中每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时刻,那是你的灵魂摆渡人在向你告密”。同时,我也告诉每一个人,不要忽略你身边的每个一人,哪怕他是哑巴、是个傻子,关键时刻他还是能为你做点什么。
《三》
有一年暑假,晌午时分,骄阳似火,我们一群小屁孩三五成群,奔奔跳跳奔赴村里郊外的那条河里准备去游泳,每到这个季节,村里的比我年长很多的年轻后生仔,就会把弄来的茶子饼,打磨碎,用个桶装着,然后还会添加些什么元素,或者不添加,我已经忘记了,我没有闹过鱼,只是知道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方法,然后把茶子碎料,往河里抛洒,鱼儿吃了这个混着茶子味道的水,就会晕死过去,浮在水面,白漂漂的鱼儿浮在水面,景象蔚为壮观,有大的,有小的,捡完了河里的鱼,才允许我们这群娃幺子下水游泳、嬉水,偶尔还会熙熙攘攘地俘上一两条鱼上来,此时,我们最欢悦了,像看见战利品一样,眼冒绿光,嗖地一个侧翻倒转蛙泳地游过去握在手中,那一刻,不是有鱼吃的喜悦,而是捡鱼过程和最终到手的那个过程让人兴奋。
在水中戏耍有一个小时了,我们都上了岸,穿好衣服,准备撤时,目睹了一个老头,为了捡一条四个手指大的一条鱼,起先离岸边并不远,他手中正好有个扁担,他想用扁担,把鱼划过岸边来,可是越划鱼越离得远,索性老头也不管了,下水去捡,但是河底深浅不一,一不小心就踩空,陷入在泥沙中,我们都以为老头会游泳,可是出乎我们的意料,老头在水中沉下去,头又冒出来,我们惊慌失措,难道就这样看着这条生命在我们眼中陨落吗?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四发,像个救世主一样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二话不说,跳入水中,扑地划过去,牵住老头的手,此时的老头已经喝饱了水,出于半虚脱状态,四发一只手揽着老头,另一只手则划动水域,向不远的岸边艰难地游过来,像个老练的摆渡人,娴熟、顺利地游上了岸边,老头躺在岸边的草丛中,许久才缓过神来。
此刻,四发在我们这群小屁孩子心中,顿时,彻底,从头到脚,由外到内,那些偷食的境像,与此刻显得格格不入,又是那么刺痛着我的幼小的心灵,此刻颠覆着我对他的认识,惊愕之余,我才回过神来,而四发的身影却消失在田埂的那一边。如果不是他先天性聋哑,如果不是他偶尔犯下小错误,他一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农民。他的大度和包容之心、以及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