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点击: 2012-02-05
出师表 一 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第六单元 二十四课出师表(一)
【学习目标】
1.能知道“表”这种文体的特征。
2.能流畅地朗诵全文,并能背记文中的重点语句。
3.重点掌握1-5自然段的实词和虚词,并能翻译句子。
【体验学习】
朗读交流
1.读准字音。
崩殂( ) 疲弊( ) 恢弘( ) 陟罚( ) 臧否( ) 费祎( ) ......
倾颓( ) 危难( ) 庶竭( ) 驽钝( ) 攘除( ) 斟酌( ) .......
妄自菲薄( ) 以塞忠谏( ) 以遗陛下( ) 裨补阙漏( ) 遗诏( ) ......
性行淑均( ) 行阵和睦( ) 猥自枉屈( ) 夙夜忧叹( ) .....
咨诹善道( ) 以彰其咎( ) 郭攸之( ) 二十有一年( ) ......
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
a教师配乐朗读《出师表》,学生听读文章,注意生字词及朗读节奏。
b学生评价教师朗读,明确应用怎样的语气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文章,然后自由朗读。
c展示朗读
新知探究
重点研读1-5自然段,完成探究知识。
探究一:熟读课文后,掌握重点词句。
崩殂: 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引喻失义: 性行淑均: 宫中府中: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恢弘志士之气: 内外异法: 论其刑赏: 悉以咨之: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优劣得所: 探究二:结合课文注解翻译全文,重点翻译以下句子。
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九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我所任教的2 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教本分析
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下两册书,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 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 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 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 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 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7、 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曰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 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坚持写曰记。{2017九年级上语文作业本二十四课出师表答案}.
五、 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 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 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六、 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四步教学法:
1、明确目标,自主研讨——初读。明确目标,对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目标明确,学生才能有攀登高峰的激情,初读才能定向思维,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果。因此,我要根据课文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目标。
2、激趣导疑,合作探讨——促思。不明确目标,自主研读的基础上,教者要进一步创设与目标指向相关的良好氛围,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唤起情感,集中反馈。阅读方式将采用小组合作研读,师生交流研读,或互助竞争研读。方法是:读一读,问一问,议一议,品一品,写一写。引导学生求异求新,主动发展。
3、巧设促想,自能解题——深化。自能解题目的过程,就是发展思维,学会创新的过程。因此,这一环节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疑问,捕捉“焦点”巧问促思,激发矛盾引起冲突,迸出思维的火花,调动感情参与,达到自能解题的目的。
4、点评深化,模拟拓展——创新。点评要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深度和创新思维的广度入手,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联想、想象进行多向思维,拓展延伸,模拟仿用,迁移创新,从而开发潜能,学会创新。
七、教学进度
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 课时 教学进度
第1周 ------ 第4周 24课时
1、沁园春 雪 2课时 2、雨说 2课时 3、星星变奏曲1课时 4、外国诗两首2课时 出师表3课时5、乐业与敬业 3课时 6、纪念伏乐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2课时词五首 3课时 7、傅雷家书两则 2课时 8、致女儿的信 1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课时
第5周 ------ 第8周 15课时
9、故乡 3课时 10、孤独之旅 1课时 11、我的叔叔于勒 3课时12、心声 1课时 写作、一二单元综合复习测验3课时21、陈涉世家 4课时、月考2课时
第9周 ------ 第12周 15课时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3课时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课时 15、短文两篇 2课时 16、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3课时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2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2课时月考 2课时
第13周 -------- 第8周 28课时
综合复习 2课时 17、智取生辰纲 3课时 18、杨修之死 1课时 19、范进之举 3课时 20 香菱学诗 12、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课时 22、唐睢不辱使命 3课时 23、隆中对 2课时 中段考试 2课时
柴集职高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根据班里的学生情况、使用的教材、本学期的教学时间等,特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整体来看,部分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课外阅读)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没有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看出,与其他平行班级还有差距。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册及部分下册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口语交际,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认真探索、实践其它新的教学模式。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6、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7、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统一安排,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8、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欠交作业。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小辩论,锻炼能力,提高兴趣、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总结及反思
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进行“双思”,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好“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实践,做好课堂的定向、内化、发展;认真提供资源、了解学情、弄清疑难、点难拨疑、反思教学、引导实践。努力建立起“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
五、教学进度表: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初三语文教学计划
初三是学校的窗口,是检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能否提高人气的最重要时期。为了让学生毕业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三教师面前的课题。为此,新学期伊始,认真地思索和总结了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特
制定初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1、时间方面:初三教学时间短,上学期要结束一学年(上下两册)的新课任务。从多年经验看,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2、学生方面:初三3、4共有100个学生左右,由于是重新分班,所以两个班的水平应该没有差距。另外,从上学期县里的水平测试来看,整体水平处在全县的的前列,基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依据以前的惯例,语文视野狭窄,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等等现象还是存在的。
3、教材分析: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全册书分六个单元,包括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一个文言文单元,它们构成了“学会读书”系列,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综合性学习和诵读欣赏三部分。
4、自身方面:思想守旧,未能紧跟教改步伐,总是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课内忽视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总是想偷闲,幻想让学生不做题就能提高。
二、教学设想
总体要求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教学的重点准备放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宏观上要活,是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微观上要实,就是在具体的每一堂语文课上,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精选各类练习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力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素养,在毕业时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上好课。
2、采用“整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进行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3、选好、用好有关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自己要精心筛选。
4、注重培养学生其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的提高, 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演说,举行演讲大赛等。
5、重视阅读训练,加强写作训练。
6、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解决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
7、实施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积极性。把每一项活动都列入小组的评价之内,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总结评比,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承蒙领导的信任,从本学期开始,我担任九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我对这个班的学生了解较少,而且本学期这个班共调换了六位教师,变动很大。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在上个学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成绩起伏很大,在月考中成绩不理想,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成绩也不理想。当领导把这个班级交给我时,我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自己和其余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能够
九年级语文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1.给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昳丽( ) 朝服( ) 衣冠( ) 数月( ) ....
窥镜( ) 朝于齐( ) 间进( ) 期年( ) ....
2.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 通“ ”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 ” 通“ ”
3.指出下面加黑体词的古今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今义:
(2)明日徐公来 古义: 今义:
(3)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4)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 今义:
4.翻译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填空
(1) 《战国策》是一部 体的历史著作,相传为西汉末年 (人名)编订,共33篇,记录了 。
的道理。第二自然段写邹忌以 方法委婉进谏。第三自然段写 。 (2)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而是从中悟出
6.课文的故事情节处处与“三”有关,请你加以概括
(1)三问:
(2)三思:
(3)三比:
(4)三赏:
(5)三时:
课后练习
1.请用“∕”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
(1)窥 镜 而 自 视,又 弗 如 远 甚。
(2)今 齐 地 方 千 里,百 二 十 城,宫 妇 左 右 莫 不 私 王。
2.下面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于 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朝 ①于是入朝见威 ②朝服衣冠
C.之 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
D.若 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②门庭若市
3.对下面句子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格式:“„„也”。)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与城北徐公”后置。)
C.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应为“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D.王之蔽甚矣。(被动句,“之”相当于“被”。)
4.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5.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他通过比美终于悟出直言不易的原因是: , ; , ; , 。
(2)齐王纳谏后采取了“三赏”的措施,即“ ”,受上赏:“
”,受中赏:“ ”,受下赏。
(3)齐王纳谏后,国内外都引起了一系列变化。国内的变化是:令初下, ,数 月之后, ;期年之后, , 。
6.学习本课之后,语文老师给出了上联,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邹忌反省自身进巧言 下联:
二、阅读理解
(一)(2014·江苏苏州)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9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委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于是入朝见威土 才美不外见(《马说》) ..
C.受上赏 . B.皆以美于徐公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
D.闻寡人之耳者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
8.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 )(2分)
A.能谤讥于市朝 B.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灭寺夜游》) D.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9.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0.《邹忌讽齐土纳谏》一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⑤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释]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1)臣之妻私( )臣 .
(2)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3)吾知所以亡( )矣 .
(4)侍御数百人,被( )服以立 .
12.翻译下面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1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14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15.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小练笔
16.张晓明就餐后,餐厅服务员见他剩了很多东西,就好心地问他:“小同学,剩这么多饭菜,你不打包吗?”张晓明一边抹嘴,一边满不在乎地说:“那多没面子!”假如你是张晓明的朋友,请借鉴文中的劝谏艺术,劝说一下张晓明改正这个缺点。
第二十四课 《诗经》两首 同步训练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 ) 窈窕( )( ) 好逑( )( )
寤寐( )( ) 溯洄( ) 坻( ) 荇菜( )
2、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 、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能力提高
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4、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选取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
课前预习{2017九年级上语文作业本二十四课出师表答案}.
1.Yì zhāo guān shù kuī cháo jiàn jī
2.(1)有 又(2)孰 熟
3.(1)委婉地劝 讽刺(2)第二天 明天(3土地方圆 地点(4) 指责议论 诽谤嘲讽 (5)国君身边的近臣 方位词(6)批评 用尖锐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4.(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3)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5.(1)国别 刘向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2)人容易受蒙蔽或直言不易 类比推理 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6.三问:问妻、问妾、问友;
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妾畏我→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课后练习
一、基础训练
1.(1)窥 镜∕ 而 自 视,又 ∕弗 如 远 甚。
(2)今 齐 地∕ 方 千 里,百 二 十 ∕城,宫 妇 左 右 ∕莫 不 私 王。
2.A [解析]“于”都是“在”的意思;B“朝”分别解释为“朝廷”“早晨”;C“之”分别解释诶“的”“无意义”;D“若”分别解释为“比”“好像”。
3.A[解析]B是“孰”作宾语前置;C“与坐谈”应为(客)与(邹忌)坐谈”;D属于正常句式。
4.C [解析]此题考查敬辞与谦辞,一般称自己都用谦辞,称对方都用敬辞,称第三方用中性词。
5.(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
6.示例:齐王鼓励群臣献良策
二、阅读理解
(一)
7.C[解析]A第一个“见”为“拜见”,第二个“见”通“现”;B“以”分别解释为“认为”“来”;C“受”都解释为“接受”; D第一个“闻”“让......听到”,第二个“闻”是“出名”的意思。
8.D
9.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
10.示例一:面对邹忌“与俆公比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
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同情况及效果,表现了期望从谏如流,{2017九年级上语文作业本二十四课出师表答案}.
(二)
11.(1)偏爱(2)当面(3)灭亡(亡国)(4)通“披”穿
12.(1)这样看来,大王被蒙蔽太深了!(2)所以宋昭公亡了国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13.(1)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2)使用排比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3)语气委婉,使对方受到启发。(4)处处为国着想,晓以利害。
14.齐威王有邹忌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宋昭公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案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助学方案
一、文学资讯
第二十一课 《陈涉世家》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第二十二课 《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第二十三课《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第二十四课《出师表》 《出师表》选自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作者诸葛亮。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第二十五课《词五首》 《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还学过《苏幕遮》,碧云天。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北宋败亡后,李清照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南宋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二、知识总结
第二十一课 《陈涉世家》/
知识梳理
二、翻译句子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2017九年级上语文作业本二十四课出师表答案}.
翻译: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翻译: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翻译: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8.此教我先威众耳。翻译: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9.固以怪之矣。翻译: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翻译: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1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翻译: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1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翻译: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13.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4.且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1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翻译:(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6.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翻译:几天后,(陈胜)下令着急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7.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翻译: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18.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翻译: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
三、问答探究
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史记》;司马迁
2
3、陈胜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1丹书鱼腹;2篝火狐鸣
4、陈胜是怎样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
7、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8、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舆论准备包括:(1)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2)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做“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这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一同起事。
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既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其次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第三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1激尉杀尉2分析形势,指出出路3指出策略,筑坛盟誓)
9、“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10、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12、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 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13、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1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请根据第二段内容作出回答。
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15、陈胜能成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原因:
(1)陈胜年轻时便有“鸿鹄之志,所以当遇雨失期,900戊卒面临“法皆斩”的命运时,他便与吴广谋“举大事”,宁可“死国”而不“亡”
(2)
“天下苦秦久矣”
(3)强,都把复楚希望寄托在楚名将项燕身上。于是果断提出:“诈称扶苏、项燕”这最有号召力的口号,吸引广大民众投身到起义队伍中来。
(4)
神的力量“威众”,又以“大楚兴,陈胜王”的狐鸣大造舆论。
令徒属,晓以利害,并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当徒属皆曰“敬受命”时,又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举起了农民起义的大旗,率众进攻大泽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