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点击: 2012-02-04
1980年政府工作报告
1980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
——1980年8月30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姚依林 各位代表: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在向大会提出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请予审议。
关于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副主任李人俊同志,于今年4月8日向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作了报告。1980年计划正在顺利执行,预计工农业总产值可以超额完成。这个报告已经印发大会,请审议,我在这里不再说明了。鉴于过去年度计划制定得比较晚,不利于各地区、各部门早日安排工作,国务院确定,今年提前制定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提请这次大会审议。经大会批准后,再组织各地区、各部门编制各项具体计划。
现在,我着重报告1979年以来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情况和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
一、国民经济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决实现工作着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转移,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经过一年多来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张努力,团结奋斗,在调整国民经济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第一,重大的比例关系正在朝着协调的方向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有所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在农村落实了一系列政策,国家在资金和物资上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援,大幅度地提高了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减免了贫困社队的粮食征购任务,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1979年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8.6%。粮食产量33,212万吨,比上年增加2,737万吨,这是在1978年粮食丰收的基础上实现的,1978、1979两年共增产粮食4,900多万吨。两年这样大幅度的连续增产,是建国以来没有过的。1979年油料产量644万吨,比上年增加122万吨;肉类产量1,062万吨,比上年增加206万吨。增产的幅度都很大。棉、麻、丝、茶等经济作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多年来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的状况开始有了变化。
由于采取了在原料、燃料和动力供应等方面优先保证轻工业生产的措施,1979年轻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4.2%,都超过了重工业的增长速度。轻工业主要产品,如棉纱、棉布、化纤、纸、合成洗涤剂、自行车、缝纫机、表等的产量,都有较大的增长,许多产品的质量和花色品种有显著改进。今年上半年,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3.6%。
在重工业方面,对长线产品的生产进行了控制,增产了一批适销对路的产品,关停并转了一批消耗高、质量差、货不对路、长期亏损的企业,在调整中继续前进。1979年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7%,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6%。煤炭、石油工业,由于调整采掘、采储比例关系,生产增长速度减慢。电力工业,在发电量增长的同时,加强了管理,改变了多年严重低周波、低电压
运行的状况。钢铁工业,1979年钢产量比上年增加270万吨,而能源消耗总量(按每公斤发热量7,000大卡的标准煤计算),比上年降低了100万吨。每吨钢的综合能耗,由上年的2.51吨煤,降低到2.28吨煤。机械工业,在调整服务方向、改变产品结构上,做了许多工作,仅一机部系统就试制成功了重要的新产品945种,是近十年来新产品品种增加最多的一年。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的许多重要产品,如化肥、塑料、水泥、平板玻璃等的产量都有较大的增长。国防工业在整顿提高军品质量方面取得了成绩,同时在军民结合方面有所前进,1979年生产的民用产品已占国防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交通邮电、地质勘探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有所改善。1979年国民收入比上年增长7%。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为1,120亿元,用于消费的部分为2,211亿元。积累率由1978年的36.5%,降为33.6%。根据1980年计划,积累率可能进一步降到30%左右。积累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提高了城乡人民消费基金,控制基本建设规模和节约流动资金。这对正确处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在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提高投资效果方面,取得初步成效。1979年国家预算内和预算外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完成500亿元,停建、缓建了大中型项目295个。计划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118个,实际建成128个,改变了多年来投产项目完不成计划的状况。1980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控制在500亿元,进一步停建、缓建大中型项目238个。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提高了职工住宅、科学文教卫生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比重。这个比重,1978年为17.4%,1979年达到27%,1980年将达到29%。
第二,在经济上开始采取了一些新的政策,开始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某些改革,整个经济比较活了。
农村在放宽政策、发挥优势方面,开辟了一些新的路子。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各地区在尊重社队自主权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进一步落实按劳分配政策,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发展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开放集市贸易,使农村经济大大活跃起来。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许多地区对农业内部结构和生产布局开始进行了调整。在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注意了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在种植业内部,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1979、1980两年都有增加。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结构和布局的不合理状况开始有些变化。 工业在组织联合、按需生产方面,有了良好的开端。各地在不改变所有制和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开始试行兼顾各方面经济利益的多种形式的联合,有的成立专业化协作总厂,有的打破行业界限实行联合投资,有的加工企业和原料产地实行跨地区联合经营,等等。通过联合,发挥了潜力,创造了新的生产力,开辟了原料来源,提高了经济效果。许多地方和企业加强市场调查,开展各种形式的展销、自销、代销等活动,促进了工商结合、产需衔接,使适销对路的产品逐步增加。钢铁工业根据市场需要,增产小型材、线材、薄板、焊管等短线钢材200多万吨。机械工业1979年计划任务不足,实行按需生产,自找门路,打开了销路,全年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1%,出口额增长30.8%。
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积极稳重的方针进行了试点。实行扩大自主权试点的工业企业,到今年上半年有6,600个左右,产值约占全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5%左右。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对于调动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增加经营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和竞争观念,改善经营管理,发展生产,提高质量,增加盈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试
点企业的产量、产值和上缴利润的增长幅度,一般都超过试点前的水平,也高于尚未试点的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水平。据四川省试点的84个地方企业的统计,1979年比上年产值增长14.9%,利润增长33%,上缴国家的利润增长24.2%。今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实行了全行业利润留成的试点,上半年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4.1%,上缴国家的利润增长16.3%,都高于全市总产值和上缴利润的增长幅度。在农村,在一百多个国营农场和一些县试办了农工商联合企业,情况一般也是好的。财政体制实行了中央和地方“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管理办法,调动了地方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外贸体制开始进行了一些改革的试验,适当扩大了地方和一部分工业部门的进出口经营权,实行了外汇留成办法。所有这些改革的试点,都是为了体现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中央、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利益统筹兼顾的原则,体现把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同企业经营的好坏密切联系起来的原则,激发企业和劳动者改善经营管理、增产节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的说来,这些试点的效果是好的。试点中发现了不少新的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解决。
第三,随着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调整、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整顿的进展,各方面的经济效果提高了。
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基本建设中,瞎指挥和无效劳动有所减少,不计工本的情况开始有了改变。1979年全国农业生产各项费用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长期亏损的国营农场,1979年有了盈利,由上年亏损9,000万元转为盈利3亿多元。在工业生产中,节约能源的工作开始取得成效。1979年在能源增长不到3%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8.5%。今年上半年,在能源增长较少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6%。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新增加的产值中,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的产值占62%。每百元工业固定资产净值提供的税收利润,1977年为31.5元,1978年为
新中国历届主席与总书记
新中国历届主席与总书记
备注:
1968年-1972年宋庆龄、董必武副主席代行主席职权。 1972年-1975年董必武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 1981年5月16日授予宋庆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
中 共 中 央 主 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叫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主席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前的叫法,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叫法。
邓小平建国至去世的官位是什么?
特别是76年以后{1976年政府工作报告}.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进军大西南,迅速消灭盘踞在云、贵、川三省的国民党反动武装。在西南期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
1952年7月,到中央任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后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还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
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同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受到错误批判,被撤消一切领导职务。 1969年10月,被下放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 1973年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1974年4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在会上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他主持起草了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1975年1月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
1976年4月,由于“四人帮”的诬陷,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1977年7月,粉碎“四人帮”后,恢复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1977年8月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
1978年3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央军委主席。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主任。
1983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
中国当代史
中国当代史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时期: 1.过渡时期:1949年建国——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
1966年文革前 3.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4.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1976年文革结束——今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9月,我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率西藏代表团进京,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
统一。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6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
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年表及大事件
1949-1956年
政治: 1 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使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2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1953) 3
镇压反革命运动
4 “
三反”“五反”运动
1 没收官僚资本, 2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 合理调整工商业 4 政府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5 1953年,中共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制定“一五”计划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1953-1957年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954年秋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文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 ;杨沫的长篇;
1956-1966年
政治: 1.中共八大 2.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反右倾”斗争 经济: 1“大跃进” (一次错误) 2 人民公社 (一次错误) 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提出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1962年初,中共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领导人自我批评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一次严重错误) 导火线:1965
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全面发动:1966
全国动乱:以1967年初的上海“一月夺权”为开端;二月抗争(又被
坚决反对这种行为 调整整顿:
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调整、整顿
1976年10
“四人帮”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达5000亿元,但社会还是有缓慢发展
1977-1978年
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徘徊”:
”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没有改变,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前进”:教科文事业面貌一新,国民经济较快恢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978年—今{1976年政府工作报告}.
1978年底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史的伟大转折 1980年,平反冤假错
1979
1981
,彻底否定了文革.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80年代初,”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伟大构想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阐述这. 1984
1997年7月1 1987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80但由于台湾岛内分裂倾向发展和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严重阻碍了和平统一的进程 文
(1949年10月—今){1976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历史,故又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此期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1956年底至今)两大历史时期。
一、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此期从1949年10月 —1956年底,是由新民主主义社
主义社会形态的两次历史性转变。此时期又分为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
:此阶段最主
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
务完成,新民主主义秩序初步建立。具体而言:(1
(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
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经济上为了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党和政府又在经济战线上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没受官僚资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年初—1957年底):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及超额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但三大改造后期及“一五”计划后期出现急躁冒进倾向,为以后“左”倾思想、急于求成的错误埋下了伏笔,因如此的高速度给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中共党人尤其是毛泽东以错觉,因为他们要急于摆脱落后,在中国迅速建成社会主义,超英赶美,一旦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良好的心愿有可能发展成盲目冒进的“左”倾思想。
二、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至今):分为三大时期: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时期(1956年底—1966年5月):又称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主题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呈现出曲折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理性探索与实践阶段(1957年1月—1959年6月):
式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阶级变化及主要矛盾变化、任务,提出经济发展的正确方针,也作出党内民主生活决议;
②1957
理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正确政治方针,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政治生活主题,但由于反右扩大化,使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述,“左”
倾思想开始抬头,而且一开始就形成具有一定理终是社会主要矛盾,这就在认识上脱离了中国国情,成为党在以后的阶级斗争问题上屡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③在政治理论上的反右的“左”倾思想发生,势必对中共八大作出的经
济建设的正确方针产生右倾保守的认识,从而导致在建设中不顾国情、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
总的来说,此阶段基本上执行了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国家工作的指导方面基本上是正确的,尽管这一时期“左”的指导思想开始抬头,出现了政治上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经济上
运动的严重错误,但党和国家仍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纠正实际工作中的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总的来说呈上升趋势。 (2)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严重受挫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严重受挫阶段(1959年7月—1961年12月):庐山会议本为纠“左”,但
主义的迫切心情,不能从思想深处认识“大跃进”产生问题的严重性,又不能从现实失误中检讨思想深处的“左”
己作为真理正义的化身,很少听进不同意见者;组织路线以个人专断代替党内民主,故错误地发动了反右倾斗争,践踏了党内民主,使“左”倾错误继续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的发展、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最终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3) 国民经济调整和恢复阶段 国民经济调整和恢复阶段(1962—1966年)纠“左”、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全面贯彻,国民经济得到调整与恢复,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取得了新成就。但未从思想深处认识“左倾”
级斗争扩大化错误进一步扩展,并逐步演变为全局性的“左倾”错误,终于导致新中国历史上最大悲剧十年内乱序幕的出现。
2、“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文革”十年动乱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此时期主要有发动原因、主要概况、性质、危害及教训。
(1)原因:
①除了国内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即“左倾”思想的继续发展和错误理论形成及付诸实践; ②国际形势恶化及过于严重的估计; ③还有深层原因:a、就制度
政,决定重大决策的无限权力。b{1976年政府工作报告}.
象,这是家长制作风产生的历史基础;二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但在几千年来唯心英雄史观的熏陶下的中国工农群众,容易将此功归于毛泽东个人,导致对毛泽东的崇拜到个人迷信,在当时中国人心理上认为毛泽东的言论就是真理,这是产
遇到过重大挫折,毛泽东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戴,随着革命胜利,新政权建立,毛泽东越来越认为自己的地位及思想、言论的权威性只能加强,不容质疑,对此也使一些党的领导人物形成一种错觉:首先混淆了毛泽东的个人思想与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形成一个毛泽东个人言论指示作为其真理与正义的化身;其次混淆了党的主席与党的概念,认为反毛泽东就是反党;再次混淆了党、国家、政府的概念与区别,认为既然中共是中国的执政党,故国家政府权力就是党可以随意支配的,就有以党代政、以党代法。总之这是产生家长制作风需要个人崇拜的心理因素。如上就是形成个人专断、党内民主屡遭践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深受破坏,文革得以轻易发动和被利用的原因。
(2)性质:
从文革所有概况来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物质生产到意识形态、从党的传统到
社会风气、从文教科技到外交政策,无不给予重大的破坏,所以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3)概念: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而是文化上的广义面,它是毛泽东亲自发动领导、由中共中央正式作出决定,号召全国人民参加,重点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发动亿万人民自上而下进行。
(4)危害:
是中共党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时期(略)。
(5)教训: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分析社会主义阶
集体领导,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正确认识教育、文化科技在建设国家中的作用,
和平的有利环境,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1)伟大转折是新时期到来的前提条件,而为转折奠定基础的为关于真理标准讨论,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折,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它初步具备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党的基本路线的雏形。
(2
完善与发展;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外开放是在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下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技术交流、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先进的
(3)继续探索是新时期保持常新的保证,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①关于初级阶段:a、起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需要上百年时间;b
c、象征:生产力相对落后,生产关系、
商品经济与国内市场很不发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
对立;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不能满足需求间的矛盾;d、主要任务:要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由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通过深化改革与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体制;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腾飞。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