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谚语

快速阅读法  点击:   2016-12-17

世界各国谚语篇一

美国谚语

美国谚语:要让鹿群强壮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狼群与他们住在同个草原。

那小兵记者:俄国与美国都是中国潜在对手,我希望德国人能够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探讨一下中国的

军事发展战略,我们依然记得德国在二战中曾经帮助过中国制定

军事战略,请您谈谈这方面看法。

伯格教授:“你知道我是个陆军历史专家,谈到海军的时候并不多,因此就我目前所了解的简单谈谈。的确中国军事学者的观点大多出于美国提供的观点与研究结果,其中当然有许多是美国人有意释放出来的,这造成了中国学者跟着美国意图思考的弊病。德国军事教育一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与德国的民族主义与民族性有很大关系,这也让德国在二战中付出了惨重代价。

我父亲直到去世那天还戴着当兵时的手表,而且时间指针永远停在当年进攻苏联的那一刻,这种情结让德国与美国和俄国都保持着某种距离。德国人承认二战罪行,但不承认自己比苏联人或美国人差,而日本人表面不肯承认罪行,但内心对美国、俄国乃至中国有深刻恐惧感。中国军事学者不但与西方军事教育脱节,而且也与中国老一辈军事家思想脱节,其中明显一点就是缺少必胜精神,顾忌太多,自己吓唬自己。

如今中国学者们在思考国际力量对比时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学会从对手的角度看问题,一味强调自身的弱点而畏惧对抗,这本身就是中了对手的讹诈之策。就保卫钓鱼岛战略而言,中国人并没有看清美日对中国的恐惧,处处强调韬晦,这导致丧失战略主动权” 。

那小兵:“ 您很理解这种状况。您研究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非常有成就,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是整个西方军事思想的基础,请您从战略与战术层面给中国读者谈谈如何运用西方军事思想保卫钓鱼岛与南海吧。

伯格教授:“首先,应当了解中国的对手战略意图,然后评估对方的战斗意志与方式,再然后评估敌我实力对比,之后才能制定战略战术。我们明白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战争看成独立的东西,而要看作是政治的工具,是为政治服务的。战争爆发之后,并未脱离政治,仍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是打仗的政治,是以剑代笔的政治。美英两国在二战中就建立了所谓“ 围堵欧亚大陆” 的战略同盟,那时对手是德国,德国与苏联交火让英美趁机攻入,最终德国失败。

在二战后,那时的假设敌人包括了俄国与中国这两个潜在超级大国,一旦其中一个大国与其他一个大国开战,美国就将选其中一个联合制服另一个,从而用最低成本掌控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对于俄国和中国的经济与军事战略围堵计划依然有效,但其中外部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有些不知所措。这个战略弱点有两个:一是伊斯兰国家的崛起造成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冲突升级,这带来了从来未有过的新挑战;二是欧盟、俄、中三国相互依赖加强,美、英、日联合向心力减弱。 美国十分担心俄国与中国会因为发生动乱而走向伊斯兰式极端主义,故此并不敢相逼太甚,而且会继续制约日本与韩国的军事冒险。很大程度上,美国不敢真正触动中国的霍姆斯海峡与马六甲海峡生命线,担心中国背水一战造成美日韩战线彻底被摧毁。美国从中国历史中得出一个结论:每次中国打仗就会促进民族大团结,同时解决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中央集权相应大大加强,相比之下,美

国日本韩国这些民主国家主动发动战争将极大的激怒国民。因此美国希望中国继续和平演变而对美国有利。

中国对于保卫钓鱼岛不必担心美国真正介入,但可以适当选择时机给美国面子出来调停。从经济学角度讲,战争恢复能力比打赢战争本身更重要,看看德国与日本就是这样崛起的,再看看那些没有参战的南美洲国家,一个都没崛起,因为他们被既得利益集团拖住了” 。

那小兵:“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政治目的即是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必然要通过武力决战,通过战斗才能达到,它是一种比其他一切手段更为优越、更为有效的手段。消灭敌人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两个方面。他还认为,进攻和防御是战争中的两种基本作战形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整体为防御,局部可能为进攻。您可否能谈谈中国能从中采用什么战术战略?”

伯格教授:“我读过一些中国现代军事著作,但觉得像《超限战》之类的作品都缺少军事战略思想格局的,太过拘泥于技术层面,显然受到了西方武器制胜论影响。就目前美俄中平衡的格局看,中国相对最强的战争要素就是武器,尤其是核武器,这就是不怕打输的底牌,这让对手们明白无论战争如何发展中国都不会输,更不会割地赔款。

中国最弱的是缺少实战经验和军事思想训练,在常规武器系统中缺少某些关键技术,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实践迅速取得。因为中国对这些方面过多的顾忌,因此南海各国对中国不断讹诈,比如,越南每次向中国要钱之前必定先在南海制造事

端,强化姿态,而后从中国把钱拿走,这和从前匈奴人逼迫中国提供物资钱粮有何区别?

菲律宾也在试图用同样的方式从中国得到好处。其实,我预料今后在钓鱼岛和南海更多出现的武器是“ 冷兵器” ,也就是装甲舰艇相互冲撞,这属于心理战范畴。日本人也在试图对中国实施心理战,他们正通过媒体与巡逻强化一个假象,那就是“ 日本对于钓鱼岛掌握实际控制权” ,我到想问问日本人在那茫茫大海上凭什么实际控制了钓鱼岛?难道中国船去和日本船去有不同吗?难道日本建立的岛上海防吗?日本人使用这个心理战术的原因是他们认定中国人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往往误用陆地划分的思维划分海洋,让中国人心理上接受日本的战略主动权。 伯格教授:日本债务深重、韩国惧怕朝鲜、越南经济依赖中国、菲律宾是个变相美国殖民地、印度本身陷于民族与社会危机,故此中国相对是形势最好的国家,仍在上升之中,没有必要惧怕他们。

美国越是打压中国就越造成中国冷战思维加剧,这对于美国非常可怕。中国最可怕的就是畏惧本身,没有听说一个13亿人的国家整体怕失去朋友的,中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就是最牢靠的盟友,比北约加上华沙国家人口更多。只要有“ 以战止战” 的决心,没有那个国家敢得罪中国,谁也不敢与永远无法消灭的中华民族战斗到底。 今天的世界局势处于这样一个极其敏感的时间点:西方资本势力以利比亚模式解决叙利亚的计划被中俄连续双否阻止之后,以叙利亚时间陷阱为支点推进其微调后中东战略,也即水淹南方的经济金融攻击计划。由于俄罗斯面对其叙利亚重大显性利益的得失造成其决策犹豫,使叙利亚时间陷阱延续至今,国际社会的战略环境已经恶化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

国际社会有必要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下决心外导叙利亚局势引爆冲击波引导中东全面破局,或者推动伊朗核爆,打破西方资本水淹南方的邪恶计划,也到了必须在西方实质解除对伊朗制裁层面划下时间红线的时候了,而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之中的俄罗斯是真正需要迅速作出正确决策的。

为了进一步造成国际社会的决策困难,西方资本拿出了乌克兰

美女总统,以俄罗斯的重中之重--乌克兰加入欧盟的问题极力敲打俄罗斯,试图阻止俄罗斯推动叙利亚冲击波外导的决心。

日本妄图复活军国主义并利用中美等大国之间的碰撞实现其“国家正常化”,以避免被中国打残提前解决西方资本问题、在中东实现全面破局时作为西方金融断尾而被抛弃引爆东亚经济金融危机以及被中东破局之后的全球主导利益三家分晋的三种命运。安逸倍增明智选,坐享其成翻一番

西方资本势力为加大对中国的战争威慑,近期于中国周边海域进行美日韩联合军事演习,安倍更是全力配合,提前放出将于10月18日拜鬼的风声,中国则连续于17、18日展开贴近实战的实弹军事演习反威慑。

面对在中国占据军事优势的中国周边美国无法对日本提供有效战争支援的现实,安倍放弃了参拜,但却放任其右翼政府成员以创纪录的规模进行了参拜。 日本严重依赖中国的经济界长期保持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对极右路线的不敢公开的暗中支持。而在中国经济或者军事打击面前必然崩溃的日本经济则是安倍不敢亲自拜鬼的最现实、最致命的因素。

世界各国谚语篇二

世界名人名言精选

世界名人名言精选

2009-09-01 09:1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佚名{世界各国谚语}.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 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

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

——达尔文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韩愈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

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

——泰戈尔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长歌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

是看他在知道没人看见的时候干些什么。 ——孟德斯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世界各国谚语}.

——李白{世界各国谚语}.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林则徐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 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

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

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世界各国谚语}.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 罗丹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 雪莱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

要沉着!

—— 朗费罗

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 —— 高尔基

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 谢觉{世界各国谚语}.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 曹操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 巴尔扎克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 爱因斯坦

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 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 华盛顿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 都 德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刘向

人生是一场赌博。不管人生的财博是得是损, 只要该赌的肉尚剩一磅,我就会赌它。

—— 罗曼·罗兰

呵!高尚的风度!多可怕的东西!

风度乃是创造力的敌人。

—— 毕加索

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

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

—— 莎士比亚

人生就象弈棋, 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 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 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沉默较之言不由衷的话更有益于社交。

—— 蒙 田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

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思而后行,以免做出蠢事。

因为草率的动作和言语,均是卑劣的特征。 —— 毕达哥拉斯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

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

—— 屠格涅夫

你在两个仇人之间说话要有分寸,

以免他们和好后你将无地自容。

—— 萨 迪{世界各国谚语}.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

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

但要谨慎而坚定。

—— 德谟克里特

心胸开阔:

不要为令人不快的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 悲观失望。

—— 富兰克林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

一 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

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 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

精锐的队伍了。

—— 鲁迅

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 —— 伏尔泰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

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

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 拿破仑

为了争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

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

—— 伏契克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世界各国谚语篇三

英汉谚语的比较

毕业论文

题目:英汉谚语的比较

Title: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2009 年5 月25 日

Acknowledgements

First and foremost, my appreciation goes to my affectionate parents, and the rest of my family.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aper, they have been there always giving me continuous support, encouragement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love and support encourage me to pursue progress all the time.

I would also like to extend my sincere thanks to all other teachers who gave me lectures during the past three academic years. I have benefited so much not only from their courses and lectures but also from thei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Finally, my deepest gratitude and respect go to my supervisor, Liu Qiaoyun. It is for he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critical instructions, her great care and precious advice and suggestions that this paper appears in the present form.

Abstract

Proverbs are the cream of a language. They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Human beings‘ common social activities are similar in many aspects, so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have similarities.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have differences in their detailed contents,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author compar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also proposes that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will break the boundary and accomplish interfusio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have similar origin and similar linguistic characters. They both originate from folk life, mythology, and literary works and from other languages.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also exist. That is different geography; different history customs; different religions and different value concepts.

Key Words: proverbs;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interfusion

摘 要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语言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谚语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由于人类的普遍社会活动和心理思维过程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英汉谚语也存在着相同之处。但由于各国具体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英汉谚语又存在着差异。本文分析了英汉谚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提出英汉谚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渗透与融合。英汉谚语有着相同的起源和语言特点:都来自民间生活,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和外来语。英汉谚语的语言具有简炼和生动形象的特点。但从具体内容来看,英汉谚语表现了不同的地理、历史、宗教和文化价值观念。最后本文指出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谚语逐渐打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英汉谚语在互相渗透与融合。

关键词:谚语;相同点;不同点;融合

Contents

Introduction………………………………………………………...1{世界各国谚语}.

I. The definition of proverbs.................................................................2

II.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3

2.1 Similar origins……………………………………………………..3

2.1.1 Originating from folk life……………………………………….....3

2.1.2 Originating from mythology…………………………………….....4

2.1.3 Originating from literary works………………………………….…5

2.1.4 Originating from other languages……………………………….….6

2.2 Similar linguistic characters…………………………………….…7 2.2.1 Conciseness……………………………………….………..…..7 2.2.2 Vividness……………………………………………………... 8 III.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10

3.1 Reflecting different geography……………………………...…....10

3.2 Reflecting different history customs……………………………...11

3.3 Reflecting different religions………………………………...…...12

3.4 Reflecting different value concepts…………………………...….13 IV.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5

Conclusion……………………………………………………………...16 Bibliography……………………………………………………………17

世界各国谚语篇四

开题报告---中西方谚语的比较研究

一、选题依据

注:1、表格不够可加附页。

2、审核小组意见应开题领导小组填写。

世界各国谚语篇五

从中西谚语中浅析中西人际关系的差异

从中西谚语浅析中西人际交往的不同

肖丽丽

商务英语 商英111 11931129

指导老师:王文渊

摘要:本文从中西谚语的不同点出发,剖析中西文化中人际交往取向上的差异,以期帮助人们认识到这种不同,尽可能地避免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文化冲突。

关键词:中西谚语;人际交往;差异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n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orientation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ces in proverbs. It aims to help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so as to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proverb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discrepancy

一、引言

世界各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其固定的表示方式-熟语。而谚语是各个民族语言中熟语的一种, “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经验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的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点和态度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朱益平,2009:120)

由于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语言、人际交往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本文将从谚语的角度来探讨中西人际关系的差异。

二、谚语的定义与特征

{世界各国谚语}.

各个民族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记载文化,反映文化,交流文化。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是从人民口语和经典著作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关丽芳,2010:43)是人类文化最古老和最有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

(一)谚语的定义

谚语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由语法和词汇两个部分组成的符号。词汇包括词和语两部分,其中语是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不可随意改变其组织结构的固定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等。作为熟语中的一种,谚语是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现成语句,是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固定

句子。“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习语,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刘红英,2010:186)。

(二)谚语的特征

谚语在内容,社会功能,形式等方面都有其特点。在内容方面,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状态。在社会功能方面,谚语往往起到传递经验,反映现实的作用。在形式方面,谚语往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三、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人际关系就是人和人之间产生的各种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又被称为“人际交往”。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社会学把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二)特征

直接性: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交往中形成的,个体可以切实的感受到它的存在的。没有直接的交往和接触不会产生人际关系。

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成分。人们间的情感倾向有两类: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排斥分离的情感;另一类是使人彼此接近,互相吸引的情感。

个体性:在人际关系中,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想亲近或喜欢的人成为主要因素。

四、汉英谚语体现中西人际关系取向的差异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系统,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对个人言行的期望、辨别美丑、好坏、分清爱憎。各个民族不同的历史、经济、地理、政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价值观念。语言反映文化,各个民族的谚语也体现了本民族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本文只选取人际关系进行研究,并从汉语两种语言的谚语中来看中西方人际关系取向的差异。

(一)中国文化的“群体取向”在汉语谚语中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长期以来占据着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和“礼”,“仁”是其核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思想要求人们卑己尊人,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以达到与人和谐相处的目的”。[童修文,2010:55]仁者爱人。一个人必须对别人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礼”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是行为的尺子。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人要做到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从而达到“仁”,克己复礼为仁。“仁”是由“人”和“二”组成,即从人从二,是人和我的关系。“一人独自难以为“仁”,要达到“仁”就必须把自己和集体融为一体。“仁”可以使人成为“内圣”,而“礼”可以使人成为“外王”,两者一起构成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罗明燕,2010:191]

群体取向主要表现为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集体利益重要于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甚至是牺牲个人利益来成全集体利益,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是如此。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家庭和朋友的利益比起来都是小利益,个人利益只能在满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满足。这种“群体取向”表现在很多强调集体重要性的谚语中,比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齐,泰山移、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一人计短,百人计长、孤雁难飞,孤掌难鸣、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等。

“他人”取向表现为:中国人无论做什么事前都会特别在意他人会怎么看,怎么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得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举手投足间都要严格遵守人伦道德,遵守自己的本分。这种“谨言慎行”、“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思想反映在汉语谚语中有:人贵有自知之明、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为朋友两肋插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当“他人”取向变得严重时就演化成“人言可畏”了,这就是中国人重面子和注重面子功夫的原因,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有面子的表现,因为自己的言行失当而受不到别人的尊重是丢面子的表现。有关重面子的谚语有人要脸,树要皮、死要面子活受罪、人活两张皮、声誉比金子更可贵等等。还有很多谚语是关于害怕失去面子的,比如:谣言可以杀人、榜棍伤皮肉,恶语伤人

心、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害人的舌头比魔爪还厉害等等。

群体取向在强调“仁爱”的同时,还要求爱有差等,即付出的爱要有等级的尊卑和先后的次序。“儒家思想强调以伦理为本位,以“忠孝节义”为道德核心,来调整人际关系”。[童修文,2010:55] 汉语中这方面的谚语极为丰富: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

(二)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取向”在英语谚语中的体现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西方人及其崇拜“个体”和“个人主义”,这是因为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和哲学思想尤其是基督教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它本身就只是一个个体,基督教认为上帝恩赐给了人以超越万物的地位,主张为了个体而牺牲“类”,“即使是单独的一个灵魂,即使它没有一个亲邻,只要他自为地享受到上帝,那他还是幸福的。”[罗明燕,2010:191]除了上帝以外,人不会有其他的崇拜偶像,除了上帝和人的差别外,人和人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人际关系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中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更是使得西方社会大胆的冲破封建牢笼的枷锁,注重人的自身价值,鼓励人追求现世的幸福。而思想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更是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这种思想的英语谚语有: jack is as good as his master(杰克和他的主人一样好)、Man is the soul of the universe(人是宇宙的灵魂)、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西方的人道主义也注重自我,英语谚语中有不少反映人们注重自我的谚语,比如:Self comes first(自我第一)、Every man is nearest himself(每个人都最亲近自己、Self-preservation is the first law of nature(自我保护是自然的第一法则)等等。虽然汉语中也有不少体现利己主义的谚语,但它们多用于贬义,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等。

与中国人的“重面子”、重名誉相比,西方人也很注重名誉,但只要自己的言行不危害他人及社会,不触犯法律,他人的评价就不会那么重要。西方人不像中国人那么害怕流言蜚语,他们觉得无所谓,体现在谚语中如:Hard words break no bones(难听的话不会伤筋动骨)。但西方人非常重视他们的个人隐私,认为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他们也不愿议论别人。英语谚语中有不

少把搬弄别人的是非看做是可耻的事情,比如:A tattler is worse than a thief(搬弄是非的人比贼还坏)、Who chatters to you,will chatter of you(对你说是非的人也会说你的是非)。

结语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人们的人际交往准则也各不相同且常常引发误解,从而阻碍了中西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从汉英谚语的角度对中西方人际关系取向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西方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西方人的价值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从而消除中西方人际交往时所产生的误解和冲突。可以使学习者更方便地了解中西语言和文化的魅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学习西方文化,正确对待西方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我们避免与解决文化冲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合作。

参考文献

[1].关丽芳.从英汉谚语中看中西文化差异[J].考试周刊,2010,(22):43-44.

[2].朱益平.从汉英谚语对比看中西价值观差异[J].理论导刊,2009,(12):119-121.

[3].罗明燕.从汉英谚语看中西人际关系取向的差异[J].时代文学(下月刊),2010,(11):190-192.

[4].刘红英.从谚语看中西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J].社会科学,2010,(3):186-189.

[5]童修文.从中西谚语看中西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的差异[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6):54-63.

世界各国谚语篇六

中西谚语不同开题报告

XXXXXXX外国语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A View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学生姓名 XX 学 号 XX

专业班级英语XXXXXX班

导师姓名 XX 职 称 XXX

2011年9月

2

3

4

5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三年级第四单元作文下册
下一篇:三年级作文小马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