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点击: 2012-01-21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留白”写作指导及范文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留白”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即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纸之上,是中国画。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真正有分量的人,只讲有分量的话。一个敢于少讲话的人,必定是对自己话中传达的威力有信心的人。衣若素雅,能凸显你的脸庞;妆若素淡,能映衬出你的气质。着墨少一点,否则它会抢了要害之处的风头。
人生需要留白。那些人生的留白,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解题指导】
这是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这种模式的审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从材料内容看,“水墨留白”,留的不是毫无意义的“空白”,而是为了以“无”衬“有”,以突出那寥寥数笔丹青的神韵;留的也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白”,而是为了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以品味以无胜有的“丰富”。另外,“敢于少讲话”“衣若素雅”“妆若素淡”,也都是这样的情况。由此不难推知,人生的“留白”也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不是留下人生的“空白”,而是要凸显你“要害之处的风头”,“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其姿态是积极进取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便可以概括材料的中心含意:“留白”,让艺术更丰富,让人生(生活、生命)更精彩。要注意的是,这里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审美)的层面,一是人生(生命)的层面。明确了“内容”和“含意”,接着就是“角度”的选择了。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可以有: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都运用想象、联想,写作要考虑以“无”写“有”、以“虚”表“实”、以“少”总“多”、以“微”见“著”等。从生活的角度,可以有:与人交往应“留白”,朋友之间保持必要的空间能使友谊更显珍贵;忙碌的生活应“留白”,在紧张的工作中留给自己一点私人的空间,发展兴趣爱好、享受闲情逸致,这样劳逸结合的生活才精彩等。从人生(生命)的角度,可以有:人生追求应“留白”,给自己的追求留下调整的空间;量力而行,不要把固执当执着,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之路更顺畅;自己的心灵应“留白”,抵御了蜗角虚名的入侵,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凸显崇高的人格魅力等。当然,“留白”既可以是外在时空的,也可以是内在心灵的,根据“角度自选”的要求,只要选择恰当都是可以的。但如果不能整体理解材料“内容”和正确把握材料“含义”,而是断章取义地从“自信”“实力”“气质”“分量”“说和做”“内美和外美”等方面进行立意,就不符合题意了。
经 典素 材
1.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画筌》
2.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林语堂
3.南宋画家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常在画面中留出许多空白,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达到以少许胜繁复的艺术效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寒江独钓图》,只在尺幅中央画一小舟,一渔翁坐于舟之一端举竿垂钓,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以示江面,却给欣赏者以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之感。
4.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宋庆龄称她为“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然而她死后却立了一块“无字碑”,碑上没有一个字,所有的功过得失留待后人评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大智慧。
5.1994年,杨澜已经获得了“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等。当人们惊叹于她的巨大成功时,杨澜却在自己事业最明亮的时候放弃了已经拥有的一切和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急流勇退,辞去了央视的工作,去美国留学,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异常艰苦,但杨澜正是借这一段艺术人生中的留白岁月,实现了从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1997年回国后,杨澜加盟凤凰卫视,并很快成为《杨澜工作室》的当家人。
【学生习作】
智慧留白,人生至境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白宣纸上聊聊数笔丹青之外,便是大片留白,但正是这留白,使中国画有了无尽的张力,给予我们无穷的想象,展现出朦胧而丰厚的美感。 笪重光于《画筌》中有语:“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见竹林桃花便想见有茅庐草屋隐于其中,见蜂蝶逐马蹄而舞便想是踏花归来。宋朝郭熙云:“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其理一也。
文学作品中的欲言又止或言之不尽亦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那日,黛玉斜卧在塌,焚了诗稿,断了痴情,只吐了半句:“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黛玉想说什么?戛然而止而生的无穷意蕴,令后世多少文人为之啧啧,却无人敢作续貂之举,这,便是留白艺术的魅力。
而戏曲中那个简单的舞台更是将留白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唯一案一椅一空地,千军万马可走过,洞房花烛已点燃,长亭相送十八里别过„„这些,皆因留白而生想象,因想象而丰富。
人生如艺术,亦需留白。留白,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林语堂曾动情地讲:“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在这个孩子为了“美好前程”而撑着沉重的眼皮挑灯夜读,大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削尖自己的脑袋左冲右突的忙碌尘世中,我们的神经已经过于紧绷,若不适时松一松,恐怕一粒微尘便能将我们摧毁。到时便是白流了血汗,亦消磨了斗志。放慢自己匆匆前行的脚步吧,甚至可以停下来看一看沿途的风景,给心灵放个假,抛却生活的烦扰,惬意地呼吸自由的空气,你会发现,原来人
生无需塞得太满,若无蜗角虚名的羁绊,轻松快乐竟是如此简单。慧开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给心灵留白,做到心无旁骛,便能于得失之间,宠辱不惊,这实在是智慧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然,为生命留白并不是消极懦弱的逃避主义,更不是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与前行的智慧之举。都说孩子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便成为什么。于是,焦急的父母便忙着在上面规划他未来的生活蓝图,从学习到娱乐,从家庭到工作,甚至兴趣爱好„„这些都将这张纸填得满满的,但父母往往觉得这还远远不够。为何不留下一段空白,等孩子有了人生经验和阅历,由他自己慢慢书写?自己书写的人生,不管酸甜苦辣,那都是“我”的创造,而非他人安排。其实,这样的空白,我们真的很需要。
懂得给生命留白,腾出一片空地来播下自己的花种,用心地浇灌,开出一片灿烂的花田。
【总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是审题准确,立意深刻。命题材料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要精准把握中心含意不大容易,而本文无论是阐述艺术中“留白”的功效,还是阐述人生中“留白”的智慧,都契合材料中心含意,全文思路清晰,见解深刻。本文的又一亮点是妙用引证,全文四处引用,不仅引得贴切,而且评得精当,有文采,有说服力。此外,本文语言凝练,表意精准,显示了较深的表达功底。而本文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入题太慢,论证不够集中,本文是从“人生”的角度阐述“留白”的意义,所以用来阐述“艺术留白”的内容偏多了;第二是论证思路不够清晰,如倒数第二段的旁逸削弱了文章的说理力度;第三是论证方法不够丰富,本文引证精彩,“黛玉”一例精当,但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经典论据,也没有比喻、类比这些能使文章更显才情的论证方法。
【提升方略】
针对上述分析,要提升本文需针对性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要以“人生”的“留白”为重点集中论述,可以先删减再增强——删减合并二到四段,增加后文论述中心观点的内容;二要紧扣标题“智慧留白,人生至境”,突出“智慧”和“至高境界”,这样就可以强调“留白”的意义;三要改写倒数第二段,可以从“留白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与前行”的角度来说明“留白是人生至境”,要更换所举事例,如可举杨澜人生中的两次“留白”和“飞跃”(1994年从央视辞职到美国留学,1998年成凤凰卫视《杨澜工作室》当家人;1999年退出凤凰卫视,一度沉寂,2000年成“阳光卫视”当家人)。另外,恰当运用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也能为本文锦上添花。
留白,让人生更美好
紧绷着神经,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容片刻的放松与懈怠,就像一台机器一般麻木地运转着,这样的人生,太满!太累!对于人生,我们不能把它塞得太满,而需要留白。
人生留白不是懈怠,不是偷懒,更不会影响我们人生的质量,相反,它是一种自我丰富,自我完善。我们的人生就如一张画纸,聊聊数笔丹青于白宣纸上,是中国画,中国画的最高
境界,就在于水墨留白,因此,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便是人生留白。
留白是一种人生享受,它让我们舒缓身心,收获一份安适。龙应台说:“人生的跑道上,有人在五千米赛跑,有人在百米冲刺,而你却在清晨散步,你会害怕自己被淘汰了吗?”不,不会。欲速则不达,只要懂得布局人生,一样能成功。给人生留白,停下忙碌的脚步,散会儿步,赏赏风景,我们的心境会变得平和安适,紧绷着的肌肉也将得到舒缓,这份豁达安适,是一味塞满人生、庸庸碌碌的人无法体会的。
留白让我们安适却不会使我们落后,反而能让我们的生活学习更有效率。身处高三,面对着屈指可数的高考,每个人把时间的海绵挤了又挤,每天的时间都被学习塞得满满的,脑海中被大段大段的课文填满。我们需要充实学习生活是毋庸置疑的,但过度甚至完全将读书塞入人生,却容易适得其反。不妨给自己的时间留些空白,放下手中的笔,看看窗外的景致,呼吸几口室外新鲜的空气,去外面走一走或是绕着操场跑上几圈,再去学习,劳逸结合,你会发现思绪更加明晰,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留白不仅让我们有高质量的工作与学习,更能让我们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产生幸福感。世界上最具幸福感的都市,往往拥有激情而又惬意的生活方式。匆忙高节奏的生活过后,每个人都懂得放松自己,K歌,购物,喝下午茶„„在这片“留白”里,把工作的繁杂和生活的琐碎抛到九霄云外,尽情陶醉。
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留白,让人生更美好。
【总评】
这篇文章的优点比较突出,首先是审题准确,立意得当,这一点从文章标题上就可以看出;其次是观点鲜明,思路清晰,文章标题即中心观点,第二段到第五段,每段首句都为一分论点,表述时又兼顾了上下文的过渡衔接,值得肯定;再次是结构完整,文章总体采取总分式,首尾照应,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步步推进,使全文严丝合缝,浑然一体。不足之处首先在于逻辑思维不够严密,第二段中的强加因果,第五段相比第四段的“似进实退”,都暴露了思考和表达的随意性;其次是缺乏经典论据,用自己的学习生活为例固然能使文章贴近生活,但经典论据因其权威性而更具说服力;再次是语言表达有欠缺,具体表现为叙述性语言较为啰唆,说理性语句语病迭出。
【提升方略】
结合上述分析,提升这篇文章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理顺主体部分的层递逻辑,紧扣“留白,让人生更美好”,可以按“留白让我们舒缓身心”“留白有利于自我完善”“留白让生命更精彩”的顺序重新结构文章,并用经典贴切的论据加以论证,就能更好地体现严密的思维和深刻的思想;二是修改第二段,简要阐说“留白”作为绘画艺术和生活艺术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使话题转换自然,文意转换合乎逻辑;三是改变语言表达随意草率的习惯,使文章文从字顺,表意清晰。
199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价报告
199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价报告
1997年高考语文试题,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1997年《考试说明》命题。全卷六个部分涵盖了中学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重视基础知识测试的同时,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1997年《考试说明》提出了语文能
力层级的划分,将语文能力划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5个层级。试题中的33{1997年高考作文}.
个题目分别
体现出五个能力层级的不同要求,而且各个能力层级都有不同难度的测试。全卷主、客观题目的比例恰当,赋
分合理。试题整体上立意准确,情境设置严谨,设问科学,具有对考生的语文素质较好的评测功能,有利于高
校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对中学教学的正确导向。
试卷的内容、结构、长度、题型等均与近年保持大体一致,总体难度0.53,略高于往年。
1997年语文试题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例如Ⅰ卷的“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Ⅱ卷实用语言部分(31题)的试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所选多是中学生学习中常见而又易混易误的语言材料,也适当的选用社会(含各种
传媒)的不规范用语,如“不尽人意”(应为“不尽如人意”)。这部分内容考查了考生辨析“活”的语言的
能力,对于评测考生实际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较高的信度;鉴赏题由一首诗改为两首诗的关联测试,加大
了“鉴赏”“评价”的力度;改错题变“指定”改错为“自选”改错,同时增加了倒扣分的规定。这些都对语
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强
这一点比较突出的体现在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上。例如对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准确理解,对文章和要
点的恰当把握,对文章所传递的新信息的精细筛选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较往年力度有所加强。Ⅰ卷科技文阅读的
四道题中有三道题需要不断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前后照应,才能完成题目的要求。Ⅱ卷社科短文阅读的考查
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点。例如27题,只有把握了全文的内容,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答案,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这样的题目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对“题海
战术”的应试训练
,有某种“纠偏”作用。
“文言文阅读”选材平实、典型,在坚持“阅读能力”考查的同时,注意兼顾课内知识,注意词语、句子
的理解与文意把握之间的联系,设题顺序由低能力层级到高能力层级,体现了一般认知规律以及阅读的综合性
的特点,给考生作答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体现了较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意识
综观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时代感比较强,思想性突出。全卷33个题目除了体现本学科内容以外,始终贯
穿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主线,作文题特别反映出这个特点。大小两个作文题不仅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寓思
想教育于试题之中。不少大学的教师说,考生还没有进大学,就在考场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
1997年试题也有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难度过高。今年试题难度较往年有所提高,分析原因,大致有这样一些:有的客观性试题的选项干扰过
大;有的试题选用的测试词语不够稳定(如“不孚众望”),或高频误用(如“万人空巷”)。试题意在判别
正误,导向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是“错在社会,打了考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多数学生得分,
而使试卷难度提高。建议今后高考命题对这样的语言材料最好避开。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的难度较大,答问涉及
的“要点”多,综合性过强。有的题目赋分强调了“整体性”,实际上考生的完整答对率极低,“自然流失分
”(无效分)占的比例较高(如24、26、27题),从而导致分数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分度。
2.区分度不理想。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个别题目区分度不好,主要原因是试题难度过大。从高考语文的
实践来看,难度过大时,区分度往往不好,难度适中则标准差较大,区分度较好。从教学实际来看,某些测试
内容(如“现代文阅读”)具有一定的超前导向作用,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目前的教学还有一定的相
对滞后性,不能很好的适应。所以,适当降低难度,既是从现实出发,又不失为对教学的引导,有利于激励师
生。
3.进一步加强题目设置的科学性和答案的唯一性。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看具有较强
的科学性,但
是个别题目在表述上还欠严谨,例如9题A项。个别试题的答案应推敲得更加严密, 具有唯一性,
例如13题。
199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顶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来源于
A.《秋水》 B.《寡人之于国也》{1997年高考作文}.
C,〈论贵粟疏》 D.《季氏将伐颛臾》
2.在盛唐诗坛上,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A、王昌龄 B.王维 C.岑参 D.杜甫
3.下列作品中属于记游散文的是
A.《故都的秋》 B.《往事》
C.《香市》, D.《爱尔克的灯光》
4.下形作家中,参加“创造社”的是
A.冰心 B.巴金 C.茅盾 D.郭沫若
5.下列作品中,采用了倒叙方式的是
A 《门槛》 B,《米龙老爹》
C.《苦恼》 D.《麦淇的礼物》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夸张 B. 比喻、借代
C.模拟、夸张 D。比拟、借代
7.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是
A.吾归破贼,必火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B.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C.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D.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8.下列诗歌中,属于格律诗的是{1997年高考作文}.
A.《泊秦淮》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杜陵史》 D.《短歌行》(对酒当歌)
9.唐代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10.《与友人论学书》一文的作者是
A.欧阳修 B,韩愈 C.顾炎武 D。梁启超
11.鲁迅小说《风波》的背景事件是
A,“长毛造反” B。 1917年张勋复辟
C. 1911年辛亥革命 D. 1919年“五四”运动
12.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个空,每空:1分,共5分.把答案
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的《_________》中的第一篇。.
14.建国后老舍戏剧的代表作是《龙须沟》和《_________》.
15.王维《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_________ .”
16.李烃《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
17.苏拭《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三、解释题:解释句中加()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8.姜氏何(厌)之有?
厌:
19.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固:
20.九斤老太„„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
伊:
21.我有嘉宾,(鼓)瑟吹笠.
鼓:
22.(援)玉袍兮击呜鼓.
援:
23.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倩:
24.[商贾](因)其富贵,交通王侯,力过吏势.
因:
25.燕昭王收破燕后,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币:
26. 孔子日:“求,(元乃)尔是过与?”
元乃:
27.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兴:
四、翻译题:将下列备小瞩中划()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8.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谏逐客书》
却宾客以业诸候:
29.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卒将军列传》
苦程不识:
30.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答李诩书》
遗乎今:
31.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石崇与王恺争豪》
世罕其比:
32.民贫则好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 《论贵粟疏》
不足生于不农:
五、筒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33.“后叙”是一种怎样的文体?韩愈为什么要写《张中丞传后叙》?
34.(麦琪的礼物)采用了“双线并行”的结构方式,请说明它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35.《秋水》写了哪两个神话人物?他们对话的主旨是什么?
36.指出《石崇与王悄争豪》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石崇怎样的性格特征?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阅读《香市》第三自然段,回答37题、38题.
①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②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瓷.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③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④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1997年高考作文}.
37.本段文字分为①.②.③.④四层,请概括出各层的大意.
38.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一种描写方法?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答吴充秀才书》第四自然段,回答39题.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苟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注:汉扬雄,字子云;隋未王通,字仲淹.)
39.该段中哪句话是中心论点?全段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下列诗句,回答40题.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0.A.前两句诗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这两句诗的寓意是什么?
B,后两句所用典故涉及到哪两个历史人物?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长亭送别》[朝天子]一曲,回答41题.
暖溶溶玉醋,自冷冷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41.“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比喻什么?这样比喻表现了崔茸茸什么思想?
七、作文: 40分.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2.题目:学然后知不足
1997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专升本)参考答案
评卷说明:本试卷为100分制,考生分数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评阅后,将各大题得分及卷面总分填入表中相应各栏.此卷面总分即为师范类考生该科成绩.非师范类考生的成绩须转换为150分制,即用卷面总分乘以1.5,并将转换后的分数(0.5分按1分计)填入非师范类考生分数栏,作为非师范类考生该科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A 2.B 3.A 4.D 5.B 6.A
7.B 8.A 9.D 10.C 11.B 12.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3.永州八记 14.茶馆
15.清泉石上流 1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月有阴晴圆缺
三、词语解释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8.厌:满足 19.固:坚决
20.伊:她(他) 21、鼓:弹;弹奏
22.援:拿;拿起 23.情:请(请求);央求
24.因:凭借;依靠 25.市:礼品;礼物
26.无乃:恐怕;大概 27.兴:起床;起来
四、翻译:每小题1分,、共5分.
28.却宾客以业诸侯:拒绝宾客而使诸侯成就功业.
29.苦程不识:以跟随程不识为苦(或“苦于跟随程不识”).
30.遗乎今:不被当世人看重(或“被当世人所抛弃”).{1997年高考作文}.
31.世罕其比:世上少有能和它相并列(等同)的.
32.不足生于不农:不富足(富裕)是由于不从事农业生产.
五、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8分.
33.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叫后叙.(1分)
因为作者认为《张巡传》对张巡等的记叙有所缺漏,所以写“后叙”对张巡.许远等人的事迹作出补充(或“为弥补《张巡传》的缺漏”).(1分)
34.明线:德拉卖头发买表链.(1分)
暗线:杰姆卖金表买发梳.(1分)
35.河伯(河神)和北海若(海若、若.海神).(1分)
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和作为是有限的.(1分)
36.石崇用铁如意击碎珊瑚树(或“石崇击碎珊瑚树”).(1分)
表现石崇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狂做性格.(1分)
六、分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7.第一层,总写香市活动内容;(1分)
第二层,写社庙前广场上的热闹景象;.(1分)
第三层,写庙里的热闹景象;(1分)
第四层,写庙里庙外的声响.(1分)
38.场面描写.(2分)
以昔日香市的热闹景象对比反衬今日香市的萧条冷落,突出全文主题.(2分)
39.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2分)
例证法和对比法.(2分)
40.A.象征(或“比喻”.“比兴”).(1分)
以路途艰险比喻仕途(或“世路”、“人生”)的艰难.(1分)
B,吕尚(或“姜大公”).伊尹.(1分)
借古人事例,表明自己对前途(或“仕途”.“人生”)的希望(或“信心”).(1分)
41.比喻功名利禄.(2分)
表现崔茸莺莺蔑视功名利禄的思想(答“表现崔莺莺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也算对)(2分)
七、作文: 40分.
42.题目:学然后知不足
199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价报告
1997年高考语文试题,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1997年《考试说明》命题。全卷六个部分涵盖了中学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重视基础知识测试的同时,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1997年《考试说明》提出了语文能 力层级的划分,将语文能力划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5个层级。试题中的33 个题目分别 体现出五个能力层级的不同要求,而且各个能力层级都有不同难度的测试。全卷主、客观题目的比例恰当,赋 分合理。试题整体上立意准确,情境设置严谨,设问科学,具有对考生的语文素质较好的评测功能,有利于高 校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对中学教学的正确导向。 试卷的内容、结构、长度、题型等均与近年保持大体一致,总体难度0.53,略高于往年。 1997年语文试题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例如Ⅰ卷的“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Ⅱ卷实用语言部分(31题)的试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所选多是中学生学习中常见而又易混易误的语言材料,也适当的选用社会(含各种 传媒)的不规范用语,如“不尽人意”(应为“不尽如人意”)。这部分内容考查了考生辨析“活”的语言的 能力,对于评测考生实际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较高的信度;鉴赏题由一首诗改为两首诗的关联测试,加大 了“鉴赏”“评价”的力度;改错题变“指定”改错为“自选”改错,同时增加了倒扣分的规定。这些都对语 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强 这一点比较突出的体现在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上。例如对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准确理解,对文章和要 点的恰当把握,对文章所传递的新信息的精细筛选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较往年力度有所加强。Ⅰ卷科技文阅读的 四道题中有三道题需要不断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前后照应,才能完成题目的要求。Ⅱ卷社科短文阅读的考查 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点。例如27题,只有把握了全文的内容,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答案,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这样的题目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对“题海战术”的应试训练 ,有某种“纠偏”作用。 “文言文阅读”选材平实、典型,在坚持“阅读能力”考查的同时,注意兼顾课内知识,注意词语、句子 的理解与文意把握之间的联系,设题顺序由低能力层级到高能力层级,体现了一般认知规律以及阅读的综合性 的特点,给考生作答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体现了较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意识 综观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时代感比较强,思想性突出。全卷33个题目除了体现本学科内容以外,始终贯 穿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主线,作文题特别反映出这个特点。大小两个作文题不仅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寓思 想教育于试题之中。不少大学的教师说,考生还没有进大学,就在考场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
[!--empirenews.page--] 1997年试题也有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难度过高。今年试题难度较往年有所提高,分析原因,大致有这样一些:有的客观性试题的选项干扰过 大;有的试题选用的测试词语不够稳定(如“不孚众望”),或高频误用(如“万人空巷”)。试题意在判别 正误,导向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是“错在社会,打了考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多数学生得分, 而使试卷难度提高。建议今后高考命题对这样的语言材料最好避开。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的难度较大,答问涉及 的“要点”多,综合性过强。有的题目赋分强调了“整体性”,实际上考生的完整答对率极低,“自然流失分 ”(无效分)占的比例较高(如24、26、27题),从而导致分数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分度。 2.区分度不理想。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个别题目区分度不好,主要原因是试题难度过大。从高考语文的 实践来看,难度过大时,区分度往往不好,难度适中则标准差较大,区分度较好。从教学实际来看,某些测试 内容(如“现代文阅读”)具有一定的超前导向作用,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目前的教学还有一定的相 对滞后性,不能很好的适应。所以,适当降低难度,既是从现实出发,又不失为对教学的引导,有利于激励师 生。 3.进一步加强题目设置的科学性和答案的唯一性。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 是个别题目在表述上还欠严谨,例如9题A项。个别试题的答案应推敲得更加严密, 具有唯一性,
例如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