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点击: 2012-01-18
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201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根据一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的提纲}.
(一)不少于800字。
(二)不要写成诗歌。
(三)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1985~2013)
1985年《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
1986年《2000年回母校》
1987年《关于报考历史学科的意见》
1988年《清流与活源》
1989年《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
1990年《时间啊时间》
1991年《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
1992年《遥望星空》
1993年《机遇》
1994年
(一)写作第一题
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写—篇200字以内的说明性短文。
(二)写作第二题
题目:父辈
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②全文700字左右。
1995年
(一)写作第一题
请就学校里最近举行过的一次活动(运动会、艺术节或主题班会), 写一则简短的消息。
要求:①标题自拟。②150~200字。③如文中需出现区县名、校名、人名,一律用“XX”代替,否则扣分。
(二)写作第二题
题目:责任
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②全文700字左右。
1996年
(一)写作第一题
初夏时节,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时令特征请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题目:初夏的时令特征
(二)写作第二题
题目:我的财富
要求:①全文700字左右。②不要写成诗歌。
1997年
(一)写作第一题
推荐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剧作品)
要求:①注意突出作品的特色;②250字左右。
(二)写作第二题
阅读下面材料,以“我看课外阅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据调查,目前在“考分”压力下,不少青少年阅读面狭窄单一,无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材料二:在一项“您最希望孩子买的书”的调查中,90%的家长都选择了“辅导读物”。
材料三:许多青少年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读得最多的是漫画卡通、言情武侠等“休闲”作品。这类作品位于青少年图书消费量的榜首。
要求:①全文700字左右。②不要写成诗歌。
1998年
一、根据下面这首小诗的诗意,展开想象,从周围环境、花的性格、全诗寓意等方面着手,将该诗改写成一篇短文。不要超过250个字。(20分)
春水(之一)冰心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二、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副标题为“读报有感”,正标题自拟。(50分)
一部美化日本头号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今天在此间日本记者俱乐部试映。
这是一部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影片。编导者出于反动的“自由主义史观”,否定侵略史实,极力鼓吹“太平洋战争是民族解放之战”的谬论。他们蓄意策划该片,目的是想通过电影误导日本国民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唤起所谓的日本民族的“自尊”。
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对28名日本战犯开庭审判为主线,由始至终宣扬这一公正的、历史性的审判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并公然宣扬“日本无罪”。影片极力粉饰东条英机,否定“南京大屠杀”,通过一系列情节,全面歪曲史实,否认和美化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
这部影片一出笼立即遭到日本各界有识之士的愤怒谴责。4月20日,由几百名赞同者和许多赞同团体支持的“批判电影《自尊》会”正式成立,并一致主张严厉声讨这一歪曲历史事实的影片。(摘自“新华社东京1998年5月9日电”) 题目:——读报有感
1999年
写作第一题:
请以“开考时刻”为题,写一篇250字左右的短文。提示:(1)“开考”的“考”指的是1999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2)适当描写场景,着重写出自己的心情。
写作第二题:
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700~800字的文章。 回声
有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才!”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才”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2000年
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博览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埃菲尔铁塔就是1889后世博会的主题塔,它至今仍是法国巴黎的象征。1970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博会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的主题是“新的起飞之路”;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未来的财富”;新千年第一届世博会今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主题是“人类?自然?技术”,我国也将参加。
最近,我国政府宣布支持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请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2001年
近年来,我国的泰山、长城、苏州古典园林等已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并自觉地为保护这些遗产作出种种努力。今年在上海举办的重大国际会议还将周庄等江南古镇介绍给各国来宾,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
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即“具有特殊的文化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今年5月,我国古老的艺术品种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我国的文化遗产除了世界级的,还有各级各类的,它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就在我们身边。你注意过这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文化遗产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02年
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003年
“杂”的含义很广,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科学、文化、艺术,以“杂”{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的提纲}.
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004年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1000字左右。(3)不要写成诗歌。
2005年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06年
《我想握住你的手》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2007年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年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一)不少于800字。
(二)不要写成诗歌。
(三)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9年
根据一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10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2011年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2012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3年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作文范文版)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范文版)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没,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①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⑪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有删改)
【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1.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
指 。(2分)
2.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 B.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
C.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D.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
3.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3分)
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②~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第⑪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
B.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
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5分)
【答案】
1.考据学对作者生平也很重视。
2.B
3.(1)用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2)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是一种反省的理解;预存美丑的标准,把自己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
4.C
5.B
6.相同点:注重自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欣赏的态度忌杂有任何城建,把自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
不同点:印象派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欣赏的态度全凭直觉。作者认为内行与外行的印象得出的价值未必相同,除直觉外,还要能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题目明确要求:“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什么?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本题根据上下文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B项“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其中“无意义”理解有误,从后文可以看出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回原文进行比较,辨识细微差别之处,再做取舍。C项:第⑨⑩段不是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ACD说法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找准范围,挑选出相关段落,即⑤⑧⑨⑩四段。然后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8分)
湖殇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7.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3分)
8.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
是 。(3分)
9.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4分)
10.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3分)
11.以第⑫~⑮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5分){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的提纲}.
【答案】
7.这个比喻,将“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的”感觉比喻为“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的感觉,十分形象逼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不光是疼痛的感觉,还有因为是自己的骨头而有痛心悔恨的心理;而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同样不仅有脚底的疼痛,更有因为这湖的干涸是人类自己行为造成的而产生的悔恨心理。
8.①同眼前所见形成强烈对比,巨大的反差能给读者心灵造成震撼;②很好地印证了文章的开头,使开头的比喻更真切,更有说服力;③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情,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旨。
9.①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年份之间却间隔较短,②这就能让读者能具体地感受到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之深和速度之快,③从而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之深,④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共鸣。
10.①“殇”的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②“湖殇”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亡而感到的悲哀遗憾。③本文以“湖殇”为题,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内涵,飙到了作者的感情。
11.这几段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下列特点: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悲痛、更强烈,使文章的语气更通畅,更流利;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艾比湖比拟为人,从而让读者将心比心,更真切地体会环境遭受破坏的严重性,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破坏环境者愤怒;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那些盲目赞美艾比湖的文章比喻为“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委婉地对这些文章进行批评;④运用联想的方法,由此及
彼,由人联想到鸟,联想到鸟面临的灾难,使环境被破坏的恶劣影响更加具体可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⑤运用设问的手法提出鸟要“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这个让人惊心动魄的问题,让读者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使文章能更好地打动读者。(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能紧扣文本也可)
【解析】
7.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辨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然后再根据比喻修辞的特点,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欣赏这样比喻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各个年份之间相隔的时间长短,从而发现问题,然后再分析这样写对表现作品主题和抒发作者情感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题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题目的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此题目对作品的作用。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11.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等角度出发分析题目指定的段落,再逐条列举;列举时,应该先指出方法,再列举例句,最后指出作用。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默写。(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非独贤者是有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______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3)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夕阳下,酒旆闲,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5)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知足不辱,_________________。(《老子》第四十五章)
(7)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
(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
【答案】(1)贤者能勿丧耳(2)青海长云暗雪山(3)水随天去秋无际(4)两三航未曾着岸
(5)山河破碎风飘絮(6)知止不殆(7) 疑义相与析(8)夜深千帐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整体上说课外的偏多,但是2.3.4.7几题比较简单,而题目要求又只要求选6空作答,这就提示学生先完整把握比较大的题目,然后再做其他题目。需要注意的是别超出6空,否则,得不偿失。解答是需要注意以下关键字的写法。复习时要注意积累,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16年上海高考作文,满分作文(机密)
2016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读:作文的写作中心非常明确,就是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种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立意为:①评价他人生活,应保留底线;②评价之前,先了解真相;③拒绝人云亦云;④重温慎独。①网络的发达,使得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发表评价他人的生活,这是我们的权利,只是,我们在使用这种权利时,也必须恪守底线。我们可以评价他人的生活,但不能侵犯对方的隐私,不能伤害对方的人格。②网络中屡屡发生的“反转”事件,已经一再给我们在评价他们生活时敲响了警钟,西方一句谚语说,“说话之前,先将舌头转三圈”,那么,我们在评论之前,也不妨让子弹先飞一会,急于发声,往往伤人又害己。③评价他人的生活,应该建立在自己对他人生活的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之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在评价他人生活时,应该拒绝人云亦云,为了评价而盲目跟风的做法,必须摒弃。④慎独,这是古训,重温慎独,在今天更为必要。因为,稍不注意,我们就会成为他人评价的对象,而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满分作文(机密):
君子议人之美,不议人之恶
“陈赫离婚!婚内出轨!”“好男人今非昔比!”,“十三年爱情长跑毁于一旦!”不久前,点开互联网,总能看到这一条新闻不停的跳着。
每每看到这一类专门在背后说别人这不好那不好的言论时,我总会皱一下眉头,因为君子议人之美,不议人之恶。此处的“议”在此的含义是“在背后小声的议论”,而不是当面指出别人的错误,因而君子是不会议“人之恶”的。
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下,省时高效的4G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因此,评论他人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便捷。然而试听爆炸的网络并不是一片净土,相比于正能量的广播更多的是社会的“阴暗面”,所有人似乎都热衷于别人的负面新闻。
以黄晓明迎娶杨颖而言,有网友“义正言辞”的说:“黄晓明结婚居然花费两个亿!”又因为婚礼时间和屠呦呦获奖时间“撞车”,于是有一群“忠贞爱国”之士“大声疾呼”;“这年头救命的比不上唱戏的了!”凭良心说,我只从这话中看到了嫉妒。再者说,为什么看不到美好爱情的甜蜜与温馨而只看到所谓的“铺张”呢?为什么就不能对其线上祝福而偏偏要用看似“高尚”的言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妒火呢?
又如文首的陈赫离婚一事,陈赫通过正常的法律手段与其妻离婚。原本再正常不过的一起民事纠纷,却被无聊的人“曝光”,瞬间
不明真相的“正义者”在各大论坛,贴吧里痛诉陈赫,给其贴上“渣男”的标签,且不论陈赫离婚是对是错,为什么这群人要捏着这不是污点的污点不放,忽视他在《爱情公寓》和《奔跑吧,兄弟》里的成就呢?
其实,那些灰暗的言论就是某些“小人”打着“君子”的旗号,以自以为“光明磊落”的方式做下的苟且之事。这些人以为自己曝光了所谓的“丑”,殊不知君子不议人之恶,以这样不光彩的行为去评论其他的不光彩最终获得的结果定也是不光彩的。
以所谓的“言论自由”去说一些不合时宜而且有点暗箭伤人味道的话总是不道德的,社会的行为不仅有法律的规范,还有道德的调控,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但没有说长道短的能力,笔者认为一个人说出的话犹如他的品行一样,应当是浩然而堂堂正正的,所以,多说一些赞美之词,少一点贬低之语。
倘若我们看到的是美,说出来的话定也是美,这样的人方才称得上“君子”,这样的社会才称得上是最美好的人间。
2016年全国高考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
2016年全国高考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
李召峰
★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佳作欣赏(2 篇)
以人为镜,审视自。
一考生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引用巧妙,富有意蕴,开篇夺目。)“评价他人生活”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道风景,我们往往都生活在“评价”和“被评价”之中。有些人极力反对这种做法,认为评价他人生活,会使被评价人受到伤害。但我认为,只要秉持客观、公正、公平的态度来评价他人生活,就不会那么容易伤害他人。同时,评价他人的过程,也是审视自身的过程。(结合材料,直言观点,言简意赅,值得学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课内素材,活学活用,足见作者思维的灵活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孔夫子主张见到有贤能的人要向他看齐,见到没有贤能的人要反省自己,这不正是对“评价他人”的肯定吗?“吾日三省吾身”,通过评价他人,总是可以找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与不足,从而改正,完善自我。 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我国唐代的魏征因正直谏言而被君王称作自己的一面镜子。正是因为有了魏征这一面镜子,唐太宗才能够审视自我,改变不足,从而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居里夫人更是在别人的评价甚至误解中发现了镭元素。(运用简例,短小明快,直击论点。)不管是纵览历史,还是通晓海内外,对他人生活的评价,总是有助于自己思想和价值的定位。
近日,内地女演员袁姗姗登上全球最大的演讲平台TED,发表了主题为《在网络评价中捍卫自己》的演讲。深受网络评价之害的袁姗姗在被网友恶意辱骂、评价之时,鼓励自己“谁都可以说我不好,但是自己必须接纳那个心安理得的自己,让别人的评价更好地促进自己进步。”她为自己做心理建设,无畏别人的肆意评价,而是用最积极的方式来迎接这些评价,用最积极健康的言论引导网络评价的正能量,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以人为镜,审视自己”的可贵品质。(运用详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且素材新颖,贴近大家生活,很有说服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评价他人生活的过程中,每个人所持观点不同,因此,我们以善意,宽容的态度,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在对他人的评价中产生共鸣和交集。(总结较好,辩证地对待“评价他人生活”。论证更加严谨。) 对他人生活评价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审视的过程,一个自我再教化的过程。通过公正的评价他人生活,在点赞与贬低之间就会无意中找到思想的归宿,找到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坐标。
★名师解读
◎学引用:名言警句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巧妙引用,增添文章的意蕴和亮点。本文三处引用,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见证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
◎学详略:详略得当是写作的一种重要技巧。本文在素材的选择上很好的运用到这一技巧。居里夫人这一素材可以一笔带过,而袁姗姗这一素材则用了一个段落。有详有略,轻重有别,急缓得当。
◎学语言: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辩证色彩,文辞优美亦为这篇精彩的议论文增色不少。
心有绿茵地,何羡百花香
一考生
泰戈尔有言“你只管走去,一路上鲜花自会开放”。在这纷扰而繁华的世界里,有太多的“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追逐别人生活的脚步,受别人评价的左右。回头想想,苦心经营的一生,别人的影子竟占了大半。可为何不能独酌美酒,享受自己的幸福?心有绿茵地,何羡百花香。(语言优美,照应材料,回应题目。) 陶潜心有一片绿茵地,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下文“林逋”句构成并列,句式整齐,别具一格。))
不去想那万里封候,不去争夺那功名利禄,一身潇洒毅然而去,不回头,不留恋。南山下,田园上,一座竹房独一人。他却不觉孤独,黄昏里,邀山对酌,畅酣一饮;白日里,以菊为伴,轻弹小曲。在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世界里,少了一些“对他人生活的评价”,陶潜自是乐在其中。曾几时,他只守护心中的那片绿茵地,忘掉功与名,曾几时,他为了守护绿茵地,忍住孤独,就这样,没有妄评、没有争夺,没有羡慕。南山下,他自平凡中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假如陶潜没有守护心中的那片绿茵地,受他人评价左右,去追逐名和利,去攀比官位之高,徒劳半辈,心中自是伐累,又怎能享受得到南山田园的恬静,独酌美酒的逍遥?心有绿茵,何羡百花香!(巧妙地运用了假设论证,角度新颖,起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林逋心有一片绿茵地,便有了“梅妻鹤子”的美妙。(与上文文“陶潜”句构成并列,句式整齐,别具一格。){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的提纲}.
品一壶美酒,以梅为妻,以鹤为子。静守河畔,静静地享受着“梅妻”“鹤子”的美妙。云淡风轻之日,与梅倾诉心事,与鹤对饮一杯,这是多么超凡入圣的境界啊!在这个“梅妻鹤子”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