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 点击: 2016-07-23
晚上辅导11班14班一起作业号
一年级四班和一年级一班一起作业号
一年级数学《分类》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㈠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㈡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六单元1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教材73至83页)
11~20各数的认识,掌握2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数字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做准备。
分两段编排:(1)11-20各数的认识;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
(1)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认识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3教学写数(具体说明三个例题的是什么),序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没再安排例题,只在练习中巩固。
虽然仍然是从这些方面认识,但由于数的范围不同,数的特点也不同了,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了。如数数,10以内是1个1个地数,11-20不仅要以“个”为单位数数,还要以“十”为单位数数。11-19计数的结果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20是2个十。所以这里数数要从认识计数单位“十”开始,由此了解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借助计数单位“十”认识11~20各数。
教材在认识11-20各数时,就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单位十来认识11~20各数的。
◇结合数的组成按数位写数。
1
教材把用小棒计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教学写数。还通过11中两个1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
◇丰富数数的经验。
为了丰富数数的经验,本单元在练习中安排了2个2个、5个5个地数的习题(这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数数方法)。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楱)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这里通过在计数器拔珠计算,使学生看到,这里的加减法实际上是相同单位(个)在进行加减。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学生背下来,随着老师的使用,让学生熟悉。
(3)解决问题
这里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前面是用列式的方法,这里用数数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
教学中老师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乘车要坐几站、要爬几层楼、再过几天是小朋友的生日的问题。 课时安排:
4课时
2
一年级数学新授课教案
3
4
5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课题:海底世界
——数数
第1课时 新授 9.2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为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做准备.
2.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数数.
教学难点:数数的各种不同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实物投影仪 海底世界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祝贺小朋友从今天起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谁能说一说幼儿园的生活与一年级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2.知道数学是讲什么的吗?
自由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情景引入,直观观察。
1.“小朋友们喜欢大海么?”
“在海底有很多的生物,今天我们就到精彩的海底世界看一看。”
课件出示,动态的海底世界。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蓝鲸、海豚,海马······关注学生的听课习惯,让其他学生说出不同的事物,即不要重复前者的问题。同时,一个学生在回答时,提醒其他学生给予最大关注及评价。
三、 投影出示海底世界图,指导学生观察。
这么多的海洋生物,到底有多少个呢?想不想知道?(想)那我们来数一数,好不好?
1.自由数一数,同桌两人交流。
跟同位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及时评价做得好的学生)。 留心学生是怎样数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2.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
“刚才同学们数的很好,但是有的学生数的不全。我们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一数。” 从左往右:花纹鱼有11条,水母有6只,海豚有5只,龙虾有9只,蓝鲸有 1,只,海马有10只,海蟹有 4只······
从上到下:水母有5只,蓝鲸有1只,花纹鱼有11只······
按数量从少到多:1只蓝鲸,2条红尾鱼,3个潜水员······
3.以海马为例,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数的?
一个一个的数:1、2、3、4、5、6、7、8、9、10
2个2个的数:2、4、6、8、10
5个5个的数:5、10
4.让学生数全班人数。
数每排人数、每组人数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哪些方面比较满意?
五、实践作业
数一数你有几只铅笔,几本书?
教学反思
数数这一节课,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其次,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课题:信息窗1—快乐的校园
第2课时 新授 9.4
信息窗1——快乐的校园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5各数。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掌握2~5的数的组成。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5各数。
教学难点:2~5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科快乐的校园”的投影片
一、导入
前几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同学们有兴趣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授
出示信息窗1——科快乐的校园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我也想和图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因为他们玩的很开心。
我数出了天上有5架飞机。
我知道了天上有1个太阳„„
你们真了不起。想一想,能看着图提出你喜欢的问题吗?
放火箭的有几个同学?
这个同学真棒,能大胆发言,提得问题又好。同桌互相找一找,看发射火箭的有几个同学?
(学生认真而有趣的看图){一起作业一年级数学}.
一个。
1、2、3、4,四个。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不一样呢?
我数的是正在发射火箭的同学。
我数的是所有发射火箭的同学。
(下面的同学意见不一致,对这个问题议论纷纷)
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已发射火箭的上一个同学,但如果看所有发射火箭的就是4个同学。
你们看得范围不同,数的人数也不同,说得都很有道理。
1、2、3„„可以表示什么呢?
谁愿意回答?
1可以表示1个太阳,2可以表示2架火箭,3可以表示3个小朋友,4可以表示4棵树,5可以表示5架飞机„„
这些数怎么写呢?
谁能教教大家?
1像„„,2像„„,3像„„,4像„„,5像„„
三、巩固练习
1.写1~5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可引导学生先让学生独立的分,然后进行交流,最后整理出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教师可以以此题的练习形式为线索,扩展到其他数的分与合。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信息图,很能吸引刚入学的小学生,图一出示,就吸引住了孩子,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这一点,作为一年级的教师,应该鼓励、保护。这也说明了,其实每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此时对自己都有足够的自信心,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但同时,我也发现,孩子对图的观察缺乏细致性和系统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去观察,力求观察得全面。数数时,我注意发现,有的孩子们能够利用实物有序地去数,我就请这样的同学上讲台做示范,给别的孩子树立榜样,这样别的孩子就会跟着学,帮助孩子们准确地数数。经过这样的努力,孩子们对看图、数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我也体会到,孩子们还小,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从小孩子处着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
写数字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我在备课时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有一定的书写基础,因此在本节课中把1至5五个数字的书写在一节课中全部讲完,在练习时发现学生书写并不理想,对书写要领掌握不到位。对少数学困生来说,更是困难。课后想想,在本节课中让学生掌握1至3三个数字的书写应比较合适。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课题:1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
第3课时 新授 9.7
教学内容: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数出10以内的数,并渗透有关统计知识与思想。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熟练的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不仅会数数,而且知道数表示的意义,我们一起做个游戏。
做伸手指游戏
1.老师伸手指,学生说数
2.老师说数,学生伸手指
3.同桌间做游戏
二、教材第六页第一题
投影出示
让学生说说都有什么?然后把每一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这样说一说:2个文具盒、3块橡皮、4把铅笔刀、5支铅笔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
三、第二题
1.先指导学生数数,说说每组种物品的个数,想一想分别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2.学生写数,教师指导
四、第三题
1.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说,摆了几个?再添上一个是几个?
2.指导学生看课本,一组组进行数珠子、画点子、写数字练习。
通过此题,由实物到点子,再到数字,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五、第七页第六题
提问
1.图中画的是什么?
2.下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数出相应的个数涂上颜色
六、第八题
1.先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
2.分别数数,各有多少?
3.讲给同学们说一说(按顺序说)
从上到下
从下往上
从左向右
从右往左
七:谈一谈本节有什么收获?
八、实践作业
1.和爸爸妈妈做手指游戏2.写一写1——5各数
课题:快乐课堂
第4课时 新授 9.9
教学内容;第9——1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含义,能正确书写0.
2.让同学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理解0的含义及正确书写0.培养学生动口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能正确书写0.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能正确书写0.{一起作业一年级数学}.
教学准备:苹果树,数字苹果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现在各种各样的苹果都已经丰收了,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颗结满丰硕果实的苹果树,请同学们看一看(出示苹果树)你都看到了什么?和你见过的苹果一样吗?{一起作业一年级数学}.
(苹果树,数字苹果)
这棵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要求用完整的话说出。
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呢?
你想不想来摘这些苹果?那看谁能听清老师的要求,表现得好,那就给谁。学生上台, 请你摘下最大的苹果和最小的苹果。
请你摘下比1大,比4小的数字苹果来。
请你摘下比3大比6小的数字苹果来
请你摘下比5大比10小的数字苹果来
摘下苹果之后师把数字苹果贴到黑板上。
同学们,光摘苹果可不行,老师还有个要求,请把苹果按一定的顺序来排一排
从小到大:1、2、3、4、5、6、7、8、9、10
从大到小;10、9、8、7、6、5、4、3、2、1
师生一起来读一遍
现在同学们看苹果树上还有没有苹果?树上怎样了?
一个苹果也没有了
一个也没有了,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呢?你能创造一个符号或图形来表示吗?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然后介绍给大家。
二、合作探究
1.0的认识
刚才同学们创造了这么多的符号表示没有,真是了不起,在使用的时候如果用那么多,有点乱了,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0”来表示没有。
2.0的应用
同学们看老师又带来什么了?(一杯水)老师今天上了两节课,现在有点渴了,老师喝点水可以吗?
(把水喝完)同学们又发现什么了?(杯子了没有水了)
杯子里没有水了,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活中除了一杯子水没有用0表示,还有那些事物可以用0来表示?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用“0”表示没有的事例。
3.0的写法
(1)我们知道了0表示没有,你会写0吗?我们一起写一个吧!教师范写,书写两遍,其实我们已经写过带0的一个数字了,还记得那是几吗? 10 ,请同学们在田字格里写两个0
(2)现在我们数字大家庭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0,同学们看这一行数,按照数的大小我们该把他排在那里?为什么?
(3)我们一起读这些数,分小组读。
4.游戏: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几你拍几下手,好吗?
4,0,6,0(注意拍的时候要有节奏,看谁反应快)
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1单元
课题:数一数
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 讲述 :小朋友们,暑假里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玩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思索探究
1、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
2、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看小图与之下面的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
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一起作业一年级数学}.
4、 第七、八、十这三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交流共享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一起作业一年级数学}.
3、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四、检测完善
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课堂作业。
第2单元
课题:比一比 第2教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课前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
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一、情境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思索探究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5)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
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结合图对学生进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检测完善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3.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导学案
花所乡中心小学导学案
花所乡中心小学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