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口才 点击: 2012-01-13
2002年江苏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10-25 15:12:00
一、2001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省人民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加快发展主题,突出结构调整主线,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较好地完成了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65亿元,增长2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0.4亿元,增长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批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等重大项目。技术改造投资增长较快。消费需求逐步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农业抗御了特大干旱,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多种经营稳步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乡镇企业速度效益同步提高。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运行质量有所改善。建筑业发展水平提高。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可喜亮点。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共同发展。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2.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拓展。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了一批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开。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调整南京等6个省辖市市区行政区划,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创造有利条件。乡镇、村合并调整取得新成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完成第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任务,审批、核准事项减少40%以上。开放型经济保持增长态势。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达513.5亿美元,增长12.5%;其中出口288.8亿美元,增长12.1%。实际利用外资73.5亿美元,增长11.5%,创历史新高;协议外资151.1亿美元,增长42.2%,连续3年列全国第一。开发区进入高成长期和产出期。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旅游业势头良好。成功承办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和APEC财长会议,扩大了江苏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城乡居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5元,分别增长8.5%和5.3%。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增
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中央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和提高。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继续推进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新技术园区、沿江火炬产业带和苏北星火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知识产权保护、质量监督、标准化和计量工作得到强化。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统一发放制度,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进展良好。人力资源开发和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展开,九运会上取得超八届的好成绩,成功获得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承办权。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耕地保持总量动态平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得到有效控制。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高度重视民政、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和参事工作,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了全省人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围绕建设文化大省目标,全面繁荣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组建了广电、报业、出版、演艺等文化产业集团。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双拥”、优抚安置、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取得新成绩。依法进行了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清理、修订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统计、审计和经济监督工作。“四五”普法全面启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纠风”和专项治理力度加大,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严打”整治、“扫黄打非”和同“法轮功”的斗争取得重大战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去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江苏部队指战员、公安干警,向国家机关驻江
苏各单位,向热心支持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统筹安排经济工作和各项工作。一是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求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把方方面面的工作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一起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全力夺取“十五”良好开局。二是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针对国际经济的严峻形势,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使开放型经济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保持较快增长。三是紧紧围绕结构调整主线,努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实行更加有效的分类指导,推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互动并进。四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进行其他配套改革,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五是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强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作,继续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六是加强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情况的督促检查,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抓落实的实际行动,促进各级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相对脆弱。突出的问题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村消费市场不旺;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外贸出口形势趋于严峻,拓展国际市场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工业集中度不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数量偏少;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有所扩大,创新能力和整体活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仍较突出,苏中、苏北与苏南的发展差距继续拉大,一些县乡财政相当困难;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民生活比较困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稳定方面存在不少隐忧;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入世新形势的要求,工作中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喜庆之年。做好政府工作,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势头,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跌宕起伏,对我省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境外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部分产业、企业和产品将受到较大冲击,政府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此同时,加快发展也有许多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入世后有利于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国内市场广阔,扩大内需回旋余地很大。江苏在综合实力、开放型经济、科技教育、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能否把握机遇,克服困难,赢得更大的发展,关键看我们的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正确应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克服困难,趋利避害,积极扩大和培育内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做好城镇就业工作,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
纯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
各位代表,今年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较多,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决心不能动摇。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兄弟省市快速发展的竞争态势,面对全省人民富民强省的热切期盼,我们要把率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复杂局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省第十次党代会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上来,以强烈的“率先”意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团结和依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把握大局,锐意攻坚,就一定能够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三、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扩大内需是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也是今年应对严峻国际经济形势的根本措施。要把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充实扩大内需的内容,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2002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水利、通信、能源、城市公用设施和环保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加大技改投资和产业投资力度。突出抓好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技改竣工项目和重点技改新开工项目,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330亿元,增长10%以上。抓好一批重大工业基建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严格投资目标责任制,一着不让地抓工程质量,抓建设进度,抓竣工投产。加快在建国债项目建设,力争当年全部建成。争取一批重点项目列入新的国债计划。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发展资本市场,拓宽投资准入领域,进一步活跃社会投资。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吸引更多的省外企业到我省投资创业。
培育壮大消费热点,促进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完善相关政策,为居民扩大消费创造良好环境,推动消费升级。加快住宅建设,开放和培育住房二级市场,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强化住房质量和价格监管。实施旅游倍增计划,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简化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搞好配套服务,促进汽车进入家庭。推进信息化示范小区建设,实施家庭上网工程,扩大信息消费。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建立健全农村销售服务网络,兴办专业市场,为农民提供适用商品和售后服务。加大开发国内市场的力度,积极开拓西部市场和北京奥运市场。继续举办行之有效的促销活动,扩大苏货市场覆盖面。
发挥财政、金融杠杆作用,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优先安排工资性支出和“两个确保”、“低保”等支出,增加农业、科技、教育、环保、政法、文体等投入。综合运用预算、贴息、转移支付等手段,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支出结构,加快建设公共财政框架。优化信贷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特别是科
2011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提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简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发展凝聚人心、以改革拓展空间、以正风气形成合力、以加强组织建设强化保障”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 “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超常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20亿元,五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长13.6%,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50亿元,五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60亿元,五年翻两番多,年均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85亿元,年均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0元,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5950元,年均增长10.3%。县乡经济。{2002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质量实现大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大铜业;大旅游;大物流;楼宇经济;农业经济。
——发展后劲实现大增强。“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740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总和的4.4倍。项目建设(固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外贸,园区发展);各项改革;全民创业。
——城乡统筹实现大突破。城市建设(大框架格局,城市品位,城市人口,城市化率);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大四小”;农村卫生清洁工程。
——人民生活实现大改善。民生工程(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光明微笑关心工程);节能环保;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线,努力克服特大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负重奋进,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呈现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20亿元,增长14.5%。实现财政总收入50亿元,增长34.8%;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增长3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0元,增长8.56%。农民人均纯
收入5950元,增长8%。
1.经济发展提速增效。三次产业结构比。工业经济(铜产业,非铜工业,园区经济);旅游经济;物流经济;楼宇经济;农业经济。
2.抗洪救灾取得重大胜利。今年6月中下旬,我市遭受了千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79亿元。面对历史罕见的严重灾害,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抗洪抢险决策部署,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属地管理、独立自救”的原则,坚持以县(市、区)为救灾主体,以乡镇为抗灾单元,展开乡自为战、村自为战,夺取了抢险救援、转移安置、保卫堤坝三个关键性胜利,创造了无一人死亡、无一重点圩堤决口、无一座水库垮坝的奇迹。在抗洪抢险告一段落后,我市迅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灾后创建上来,全力做好灾民救助,全力恢复农业生产,全力修复水毁设施,全力强化卫生防疫,全力开展倒房民居重建,全力争取灾后重建项目,确保了大灾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3.项目建设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完成数量、投资情况;过境及中央、省属项目;工业项目;城建项目;涉农项目;旅游项目;社会事业项目。
4.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各项改革(七大系统国有企业改革等);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重大招商项目,进出口贸易)。
5.惠民成果不断扩大。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92项民生工程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新增城
镇就业18223人。“光明〃微笑〃关心”工程取得实效,累计完成白内障手术925例、唇腭裂手术45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95例。开工建设廉租房6584套,阳光小区一区廉租房完成公开摇号,解决了676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成功举办了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大型畲族山歌戏《七彩畲乡》荣获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金孔雀”综合大奖和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综合金奖,填补了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全国综合大奖的空白。深入开展了严厉打击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秩序和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战胜困难,开拓进取,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大崛起,最核心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最关键的是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抓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硬道理、硬任务、硬要求,加速经济超常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最重要的是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把创优发展环境作为第一品牌来抓,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以开明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对外吸引力和对内凝聚力。最根本的是着力提升政府执行力,把真抓实干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推进依法高效行政,创造性开展政府各项工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2002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协委员、驻兴部队、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向所有参与和关心兴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少,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2002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根据《中共鹰潭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组织力量起草了《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这次一并提交大会审查,市政府将根据大会通过的《纲要(草案)》,认真组织实施。下面,我就《纲要(草案)》作如下说明。
“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
2002年朔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朔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
间:2002年05月01日
——2002年4月2日在朔州市第三届人民代
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阎沁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1年政府工作回顾
新世纪第一年,我们在中共朔州市委的领导下,按照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部署,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拼搏进取,集中力量办大事,解放思想扶民营,统筹兼顾抓保障,源头治理优环境,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
全市经济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主导产业和主要行业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工业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提高,
成为1997年以来的最好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1%,增幅既高出上年,也高出1997年;实现利税增长31.27%,其中地方企业增长42.93%。煤炭工业扭转了连续四年下滑的被动局面,生产、销售、价格、效益全面回升,全行业减亏70.21%,税收增长 19.99%。电力、乳品、日用瓷等主要产品也都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形成1996年以来的又一增长高峰,并首次突破7亿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总收入达到7.24亿元,增长12.07%;一般预算收入4.52亿元,增长11.23%。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断扩大,金融形势平稳。农村畜牧业和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奶牛生产基地进一步壮大,肥羔羊和肉牛养殖渐成气候;一批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结构调整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经济发展的后劲得到进一步充实。结构调整的力度越来越大,新建项目和投资规模建市以来少有。前两年共铺开调产项目100多个,基本建成64个。去年22个重点项目中,威尔二期工程、2*6万千瓦机组、安平2万吨“双90”高岭土、嘉明中高档日用瓷扩建、连顺输煤通道、狮头集团11万吨水泥、万发2万台家用微型锅炉、应县长城园、右玉汇源扩建等9个项目已基本建成。“双500万吨”水煤浆一期工程、古城3万吨学生奶等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正在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企业改革在重点难点领域有了较大突破,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下决心抓了一批困难大企业的改革,王坪煤矿、小峪煤矿和朔唯公司、市水泥厂等困难企业已起死回生,企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推进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的改革,完成了古城乳业、山梨集团和右玉矿药厂等企业的股份制改组,企业做强做大的步伐加快。大胆推进了煤炭企业的改革,143座煤矿实行了多形式的改制改组。乡镇煤矿整顿验收工作也顺利结束,复产比例和“四证”发放率全省第一,为促进全市煤炭工业回升奠定了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经济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基本完成了东环路基础工程、七里河二桥、尉迟恭雕像、体育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了万亩苗圃、市二中、市三小、师范扩建和气象科技园区等一批重点工程,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5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4000户,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1万平米,新增城市绿地54万平米。开工建设了大运高速公路朔州段,改建了山和线、平万线、井陶线三条二级公路,完成了1个乡通油路、50个村通公路工程。新增和改善水地16.6万亩,完成水保治理42万亩,植树造林18.7万亩。“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得到较好保障。4612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12442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和养老金。养老和失业保险费征缴工
作改变了落后局面,征缴率分别达到108%和112%。城市低保覆盖面扩大,50%的应保人员纳入低保范围。抗灾救灾工作扎实有效,通过政府救济、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措救灾粮款1106万元,捐助衣被12.7万件,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科技工作坚持服务于经济建设,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0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达到一个新水平。“普九”成果巩固扩大,高中教育和其它各类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考评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卫生状况不断改善。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所遏制。环境达标成果得到巩固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成为全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唯一候选城市。文化、体育活动空前活跃,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和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并积极听取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一年来,市政府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159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摸底清理工作基本完成。“三务”公开不断引深、拓展。严打整治斗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鼎力支持,全市140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朔州改革和发展的各级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经济发展速度与全省的差距仍很明显。国内生产总值由于农业严重受灾,只增长了1.5%。其它一些指标在全省的排位也比较靠后。粮、油、蔬菜大幅度减产,农民人均纯收入下降33.2%,抗灾救灾任务仍很艰巨,今年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也受到一定影响。工业运行质量还没有质的提高,煤炭行业整体亏损局面仍未得到扭转。一些调产项目未能按计划实施,投产见效的大项目不多,影响了结构调整的成效。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收入增长远远赶不上支出需求。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社会就业和保障压力加大。社会治安状况群众还不满意,不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工作效率不高,程度不同地存在消极腐败现象。对此,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高度重视,下决心予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2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 200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是我们进一步巩固大好形势、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确保调产见效、实现争先发展的关键之年、起步之年,同时又是机
2002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1月1 8 日在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贵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1年,在市委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等宏观经济政策,带领全市人民围绕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目标,积极推进改革调整,加快经济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5.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左右。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8.7%和10.2%。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产销率提高2.2个百分点;前11个月,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增长9.9%和23.2%。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亿元,扭转了净亏损局面。在秋粮严重遭灾情况下粮食总产仍达16.43亿公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9亿元,增长9.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22亿元,增长14.3%,其中市本级增长17.6%。地方财政支出35.76亿元,增长24.6%。金融运行平稳,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
57.2亿元和28.9亿元。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玉米、牡丹种植分别发展到103万亩、52万亩和6000亩,蔬菜、烟叶、食用菌等特色经济蓬勃兴起,畜牧业产值24.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1648”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有20项开工建设,总投资16.8亿元。其中洛玻超薄玻璃、玻璃加工等2项基本竣工。新安新增6万吨电解铝、2×12.5万千瓦机组和伊川20万吨电解铝一期、12万吨碳素工程进展顺利,单晶硅公司6英寸硅抛光片项目正进行设备安装,一批石化产业关联项目加紧实施,部分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化已初见成效。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11个景区进入国家首批3A级以上景点,共接待境外游客10.6万人次,国内游客12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亿元左右。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升温。新争取国债2.5亿元,国债项目当年完成投资7.3亿元,主要用于滨河路、洛卢路、集中供热和粮食储备库等项目建设。全市69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60亿元,其中小浪底南岸引水口、新安提黄一期主体工程、洛三高速洛阳段等11项完工。新建交通扶贫道路106公里。城乡电网改造进展顺利。南昌路、唐宫路等18条城市道路竣工通车,龙门环境治理二期、洛浦公园东段、亚世绿地广场、青年宫文化广场和西工体育场改造等基本完工,涧西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洛河、龙门二级水面建成蓄水。中州路、南昌路综合治理等19项“两创”工程成效明显,新增城市绿地55万平方米,城市亮化、美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造中低产田
23.6万亩,荒山造林31万亩,退耕还林15.8万亩,通道绿化2105公里,周山、龙门山绿化5300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新增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6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更新改造投资14.5亿元,增长31%。改革开放取得新的成绩。全市19户重点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10户债转股企业改制取得实质性进展。2户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中小企业改制步伐加快。以养老、失业、医疗、女工生育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3.35万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
3.3万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实现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扩大到6.7万人。1.9万人实现再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全面启动。取消了455个行政审批事项,市、区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展。市级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县级机构改革全面铺开。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进出口总额增长10.6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家。其中陶粒支撑剂项目是迄今美商在河南最大的独资项目。东引西进取得积极成果。第十九届牡丹花会经贸活动成交额达20.5亿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9家原部属科研院所改制为科技型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强,完成市级以上科研成果283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引资和创业中心、软件园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通高招再创历史最好成绩。以洛阳工学院为龙头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方案已获教育部专家组通过,洛南大学城建设正在开展前期工
作。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成功举办了市第九届运动会。唐恭陵、邙山陵墓群和潞泽会馆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和世行贷款项目进展顺利,无偿献血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计划生育圆满完成省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成果进一步巩固。坚持建设用地“五统一”管理,合理保护使用土地资源。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得到较好实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8.5%和1.6%。人事、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侨务、人防、地方志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广泛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和企业“三讲”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文明景区、文明城市和军民共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争创“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工作通过省验收。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审议通过法规3项,颁布行政规章13个。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14件,满意率96%以上。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选举,加强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政府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下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是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扩大内需等宏观政策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
市人民同心同德、拼搏奋进的结果。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洛部队和武警官兵,向中央和省驻洛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主要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结构调整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亏损面较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靠国债资金和政府投资支撑,社会投资尚未全面启动,投资增长的内在机制没有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外贸出口困难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投资软环境亟待改善,“四乱”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干部作风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2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二年。认真做好今年工作,对于洛阳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不容乐观。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低潮,对我们的影响不可低估;加入WTO后,由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市农业和传统加工业等竞争力不强的产业和产品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国外质优价廉产品的涌入,将使一些国内出口企业产品出口受阻,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市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我们也具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加入WTO,为我们真正融入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立项督查表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立项督查表
3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立项督查表
4{2002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立项督查表
5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立项督查表
6
7
鹰潭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鹰潭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1年9月25日在鹰潭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邵奇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鹰潭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本届常委会的主要工作,请予审议。
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任期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也是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的五年。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亲历改革发展的新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倍加珍惜人民的期望和重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提出的“以发展凝聚人心、以改革拓展空间、以正风气形成合力、以加强组织建设强化保障”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五年来,共召开常委会会议48次,对18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市“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03项,作出决议决定29项,为推动我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发展强市,全面融入,全员参与,全力推进“四大一新”建设,创造了人大履职服务大局的鹰潭特色
实施“大铜业、大物流、大旅游、大框架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实现富民强市,是百万鹰潭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人大义不容辞的职责。五年来,常委会注重
把整体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来谋划,来推进,年度工作按照“市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的理念来安排,紧贴全市工作重点,选好人大工作的结合点,找准具体工作的着力点,全面融入,积极推进。有关“四大一新”的内容,列入常委会会议议题28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2项,组织代表开展视察26次,有力促进了“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主动策应铜产业发展。铜产业是鹰潭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世界铜都”这一战略构想,常委会迅速将铜产业发展问题列入议题,组织代表对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2009年,我市铜产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科技进步法执法检查,组织代表对铜产业技术创新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调查,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意见建议。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制定了扶持铜企业应对困境、渡过难关的六项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推动铜产业回升向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常委会还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督促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市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人民银行等5个部门围绕“保增长,促发展”开展工作,帮助企业尤其是铜企业克服时艰,谋求发展。
全力支持大物流发展。发展现代物流,推动商贸快速发展,
是深入实施“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常委会在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大物流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组织代表视察物流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物流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促使物流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跟进大旅游发展。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可观。常委会结合我市旅游发展实际,连续3年安排议题,有重点地加强对旅游业发展情况的监督。2008年,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大旅游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2009年,就龙虎山景区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2010年,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旅游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挖掘文化内涵、拓展旅游市场,为推动我市旅游大发展、龙虎山成功申遗提供了有力支持。
努力促进大框架城市建设。建设大框架城市,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常委会积极配合“项目建设年”“项目推进年”活动的开展,精心选题,依法履职,适时审查批准了《鹰潭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连续5年组织代表先后对主城区重点建设、龙岗新区开发、信江新区建设等30多个重点工程建设进行了专题视察,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信江新区建设等情况的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市政府认真落实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不断加快拉大城市框架建设的进度,完善城市设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常委会高度重视并督促落实的重大问题。五年来,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耕地保护责任制落实、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利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专项工作报告,先后6次组织代表对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工作进行专题视察,分别提出建议意见。经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扎实向前推进。
适时督促计划和预算实施。常委会把监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摆到重要议程,通过实地调查、座谈和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全面了解情况,客观分析形势,先后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阳光支出、强化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了年度计划和预算的圆满完成,为“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在审查和批准每年决算的同时,对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维护了财经纪律。开展了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工作,审查批准了“十一五”规划部分指标调整方案,并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提出意见和建议。围绕铜精深加工、旅游、物流等重点招商产业和重点招商企业及进出口贸易,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开放型经济工作情况的报告,促进了外资、
外贸、外经工作的发展。
尽力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参与中心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是市委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光荣使命。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任期的五年,是市历届人大常委会承担中心工作最多、任务最为繁重的五年。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常委会领导牵头或协助做好第四届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联建共创、园区招工、城区绿化、信江新区建设、数字鹰潭建设、龙虎山申遗、沿江小区前期拆迁等重点工作,牵头负责胜利西路延伸工程、环城东路改造一期工程、320国道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入一线,加强调度,通过多方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挂点督导乡镇的七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帮助挂点联系的7家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挂扶的3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达标。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向纵深推进,自然村和集镇垃圾处理的经验得到全面推广。人大机关招商引资(楼宇经济)工作,连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被评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牵头组织34个单位开展片区联建共创工作,被评为全市联建共创工作先进单位。选派人员参与龙岗新区建设、鹰西棚户区房屋拆迁、信江新区房屋拆迁等工作,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有力推动了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的落实。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面对2008年突如其来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常委会迅速反应,积极应对,将抗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