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热门资讯  点击:   2012-01-10

2002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06-11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2006年2月16日在南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南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黄兴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及“十五”工作回顾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6.8%、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亿元,增长5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8亿元、增长30%,一般预算支出76.9亿元、增长34.7%。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466万吨,粮、油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植树造林126万亩,年度造林面积首次突破百万亩。南阳黄牛等8个土特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468.2亿元,增长17.2%。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分别增长23.6%、39.2%、100.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78.5%,提高4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亿元,增长14.4%。旅游综合收入24.1亿元、增长20.6%,内乡县衙、鹳河漂流跻身4A级景点行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国家评审,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全市城镇以上施工项目1413个、增长55.8%,完成投资292亿元、增长50.4%;年初确定的55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其中13个项目建成投产。

基础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城市规模扩大,面貌明显改善,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品位不断提升。交通建设共完成投资75.5亿元,呈现高速、干线、农村公路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南邓高速建成通车,“村村通”工程完成3765公里,新增1299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电力建设步伐加快。总投资64亿元、总装机162万千瓦的鸭电二期、南阳热电项目被国家批准开工,抽水蓄能电站等7个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内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开关站定址南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旱涝保收田10.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平方公里,解决了10.4万人饮水问题;新一代天气雷达天线吊装成功。固定电话号码升为8位。有线数字电视在全国地级城市率先实现整体平移。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全市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改制任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乡镇机构改革如期完成。交通、水利、供销、城市公用事业等行业改革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改革迈出新步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6%。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组织参加了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一系列经贸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两节一会”、第二届“黄牛节”和“农机展销会”等节会活动。

全年到位市外资金33亿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4809万美元、增长26.2%。外贸进出口总额3.03亿美元、增长13%。5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出口重点企业。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330家。新批三资企业35家。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共实施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31项,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功举办了“院士南阳行”活动。高新区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省级高新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2所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学校,8所中学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南阳一师并入南阳理工学院,投资1.4亿元的南阳教育城域网一期工程竣工。人文南阳建设迈出新步伐,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荆紫关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阳板头曲、内乡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又有6个县市区被确定为省2006年“新农合”试点。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目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创新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充分肯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2‰。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1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2894元,增长16%,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并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68.5亿元,增长18.1%。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两个确保”得到巩固,城镇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稳步推进,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下岗职工出中心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9万人。劳务输出全年新增30万人,总量达170万人,务工总收入115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416个,全年解决和巩固温饱人口9万人。省、市承诺办理的落实惠农政策、农民工培训、中心城区建设、住宅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等十件实事圆满完成年度任务。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景区、文明新村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公民道德进万家活动,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发生新的变化,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政府工作民主化、法制化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依法治市迈出新步伐。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7件、政协委员提案532件,办结率为100%。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质量技术监督等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完成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平安南阳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再次荣获“全省综治先进市”称号;信访工作、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其他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2005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胜利完成,标志“十五”计划的圆满实现。五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奋力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战略起点,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这五年,是南阳综合实力提升幅度大、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受益大的五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共同进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回首“十五”,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与“九五”末比均实现翻番。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高于计划目标和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提前一年实现超千亿和“十五”计划目标,成为全省3个经济总量超千亿大市之一。人均生产总值在前年突破1000美元基础上,去年达到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九五”末增长2.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1.04

倍。

———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九五”末增长1.18倍,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倍、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46倍、利润总额增长3.1倍。6家企业被列入全省百户重点企业,7种产品被评为河南名牌。五年新上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38个,共完成投资120.6亿元,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在传统农区工业化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农村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4%。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部免除农业税,延续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2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驻地人口由52万人增加到70万人;人均绿地、住房面积分别增加2平方米、4.2平方米。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市城镇化率突破30%,五年提高10个百分点。宁西铁路投入试运行;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通车2条158公里,在建3条359公里;新建改建干线公路1576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63%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新开通了京、沪、深航线,民航线路达到4条。

———对外开放实现突破。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两节一会”,组织了赴苏、浙、沪、港等地招商引资活动,南阳经济开放度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五年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3家,实际利用外资1.67亿美元,完成外贸出口7.2亿美元。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达到44.6%,五年提高5个百分点。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南阳理工学院实现专升本,中原机校、南阳卫校等学校升为大专。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管理明显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6‰以内。

———各项工作全面加强。人事、民政、统计、审计、监察、物价、工商、税务、药监、海关、检验检疫、农机、烟草、盐业、新闻出版、档案、保密、史志、气象、地震、消防、侨务外事、民族宗教、残疾人、群团等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国家安全、国防教育、人防、民兵预备役、“双拥”等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回顾“十五”发展历程,总结五年工作实践,我们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具有南阳特色的发展路子,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主要体会是: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咬定发展不放松,不断丰富完善和实施符合南阳实际、代表群众意愿、体现时代要求的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用好政策,发挥优势,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南阳加速振兴;必须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大事,突出工业主导,加强项目建设,抓好重要载体,明确目标,强化责任,锲而不舍,狠抓落实,务求突破,以此带动整体工作的快速提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群众满意是硬标准,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社会;必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努力形成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取得的重要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宛单位、驻宛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南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实力大而不强。我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但人均水平在全省仍处于靠后位次;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现有产业多以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初低级加工为主,终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份额小。三是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部分领域改革滞后,经济外向度低,软环境不优,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四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作风不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及今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为支撑,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宛、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中心城市、县域经济两轮驱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致力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一是加快经济转型,建设富强南阳。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巩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向“二三一”格局转变;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努力扩大消费和出口,促进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与消费、出口拉动并重转变;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致力建设综合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的富强南阳。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南阳。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加快城镇化步伐,致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统筹发展、协调联动的新城镇体系;坚持铁路、航空、公路建设统筹推进,加快构建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现代交通体系;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致力建设城乡繁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美好南阳。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南阳。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更加关注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致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南阳。《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

案)》已印发给各位代表,请予审议。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2002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搞好试点,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端。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布局,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粮食、棉花、油料、烟叶、蔬菜、中药材、畜产品、林果花卉、食用菌、水产品等十大农产品基地。粮食、棉花、油料、蔬菜产量分别稳定在450万吨、15万吨、80万吨和800万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集中培育50家龙头企业,创建5—10个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积极实施农村流通“万村千乡”市场建设试点工程。加快科技长入农业步伐,以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深化院市合作,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立体型、循环型、节约高效型农业生产模式,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抓好南阳市、新野县、西峡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配套完善和内乡、社旗、桐柏等县检测中心申报、新建争取工作;加强8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5个省级示范县、20个市级示范乡镇建设,力争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面积30万亩。

{2002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培育壮大劳务经济,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积极发展“订单培训”和“订单劳务”,全市外出务工人员总量达到180万人。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做好“一免三补”工作,扩大良种补贴和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范围。着眼兴县富民,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简政放权,完善政策,扶强促弱,引导县市区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特色经济、集群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加强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继续开展县域经济观摩活动,调动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大监测考核力度,探索建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以“文明新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大美化绿化力度,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完成投资8.9亿元,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工程大头落地。实施以5个县为重点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加快沼气入户步伐。扶持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的村发展成为村级小集镇。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加大农村科技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巩固、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制度,扩大农村义务教育“两

2002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市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的一年也是我们迎难而上、开拓奋进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四个带动”抢抓机遇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态势和气势。

(一)保增长调结构经济发展提速增效。预计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56亿元增长11.6%。财政总收入122.9亿元、增长2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1亿元、增长23%。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34亿元增长22.4%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利润130亿元增长66.8%创近年来最高水平。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达116.8亿斤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3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9亿元增长1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6亿元增长37.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27.5亿元增长18.4%。民生、中信、郑州银行和中航、中信证券相继入驻南阳与天津市合作设立的南阳村镇银行及2家支行挂牌营业开创我国总行加支行设立村镇银行新模式。

(二)两轮驱动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区加速发展鸭河、官庄工区成立运行南阳新区获省政府批准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超过30亿元是历年来投资强度

最大、施工项目最多的一年。6条道路和仲景大桥建成通车62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顺利完成光武大桥、雪枫大桥、南阳大桥加宽改造、零级橡胶坝和邕河整治试验段开工建设内河治理启动实施白河城区段确权划界实现突破。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中心城区土地收储力度加大。新投放出租车400辆、公交车100辆。实施“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工程”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亮点纷呈。深入开展“六创一迎”城镇品位和形象明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完成了100个试点村、100个示范村等新农村年度建设任务再次夺得全省农建“红旗渠精神杯”。交通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改建干线公路36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1430公里新增南阳直飞北京航班和到上海始发列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植树造林83.7万亩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三)集中精力抓大事重点工作进展顺利。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14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43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8个集聚区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跻身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大招商活动成效显著。与央企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防爆与平安集团、天冠与首钢控股成功合作全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73亿元、增长一倍实际利用外资超2亿美元、增长51.2%出口总额6.47亿美元、增长50%。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工作全面展开。面对拆迁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工期时间紧等困难我们负重奋进只争朝夕确保了各项任务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主体育场、综合训练馆、游泳馆等主体工程完工新建、改造提升了15个场馆和一批接待设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安和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1.1万试点移民后续生产生活保持稳定库区第一批6.08万移民实现平安、顺利、和谐搬迁第二批移民迁安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中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移民搬迁的难度之大、强度之高、速度之快创造了{2002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的新记录受到国家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在中国移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移民干部任劳任怨的责任意识谱写了新时期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四)谋长远打基础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四个带动”初见成效。实施项目带动年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完成1130亿元、增长21.6%内邓高速、南阳机场二期改扩建等省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南阳核电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共筛选确定“十二五”重大项目2733个、总投资14000多亿元其中进入全省重大项目库1981个、总投资8600多亿元。实施品牌带动新创建国家级品牌57个、省级品牌363个。实施创新带动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卧龙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晋升为国家级荣获“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称号。实施重点改革行动计划国企改革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19家改制企业焕发生机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公安警务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启动实施医院用药阳光集中配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积极推进“421”企业上市计划新纺公司股票实现定向增发西泵公司成功上市。实施服务带动扎实开展“企业服务行动计划”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注重科学规划的引领和提升作用聘请名院大家汇集民智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现代产业规划、城市重点区域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为南阳未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致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围绕解决就业、就学、就医、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投入资金50亿元顺利完成了“十项民生工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7%和14.9%。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失业

人员再就业近3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农保全国试点县达到5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7.7%。建设经济适用房56.8万平方米新增廉租房8980套。解决农村47.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户用沼气3.15万户11.2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抗洪抢险、救灾重建工作取得重大胜利。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职教园区被确定为全省5个示范性职教园区之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7%。。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坚持依法行政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提高。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703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5.6%。开展“夏季亮剑”百日会战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平安建设位次大幅提升。认真实施安全发展行动计划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信访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工商、税务、司法、海关、检验检疫、人事、统计、审计、广电、新闻、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残疾人、气象、人防、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

一年来面对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压力面对史无前例的移民迁安重任面对异常艰巨的农运会筹备任务面对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全市上下咬定发展不放松加快转型不懈怠深入实施关系长远的“四个带动”全力抓好事关全局的“国字号”工程办成了一批大事办妥了一批难事跻身中国城市竞争力百强在困难中保持了较快发展在拼搏中铸就了新的辉煌!实践证明我们南阳人不仅会干事、能干事而且能干成大事!2010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实现。过去五年是南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按可比口径计算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升级为“二、三、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均翻一番多。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引进省外资金年均分别增长26.2%、27.8%。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600亿元超出规划目标1300亿元。鸭电二期、1000千伏特高压南阳开关站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先后被确定为新能源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70平方公里增至100平方公里人口增至100万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8.5%提高8.5个百分点。宁西铁路建成通车南阳机场新航站楼建成启用公路通车总里程增长3.7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53公里、居全省第一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解决了160余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3万户累计造林422万亩。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两基”工作通过国检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2.7%提高至49%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创新力度加大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之一。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

2002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2012年南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南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2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1月31日在南阳市第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

{2002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南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穆为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工作回顾

2011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围绕“四个突破”加快“五区”建设大力推进两大“国字号”工程启动实施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深入开展“四个带动”圆满完成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加快转型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财政总收入155亿元增长2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7.1亿元增长26.1%。财政总支出307.8亿元增长24.6%。工业强市实现新突破。全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10亿元,增长21.8%实现利润180亿元,增长50.4%。106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29亿元。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1%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0亿元。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快14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858亿元投资总额跃居全省前列。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左右。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粮食总产达118.7亿斤连续8年增产。高效特

色农业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个改造中低产田28.5万亩鸭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如期完成石步河水库建设顺利推进。植树造林94.2万亩。第三产业逐步壮大。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亿元增长17.8%。镇平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社旗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全年新增4A级景区3个接待游客2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73亿元增长18.6%。南阳市商业银行成功更名为南阳银行南阳村镇银行县市区网点布局实现全覆盖。

统筹城乡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中心城市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年城市建设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元相当于过去10年投资的总和。新建改建城市主干道40余条、跨白河大桥3座顺利完成75条背街小巷改造开工2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邕河治理试验段整治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供水、供气、供热和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步伐加快。深入开展“两争一迎”活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形象和品位大幅提升。南阳新区管理机构组建运行。鸭河、官庄工区规划建设有序展开。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县城建设力度加大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一批特色镇建设品位明显提升。全年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8.6亿元26个省级示范村规划建设全面铺开。城乡交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南阳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开通南阳直飞杭州航线和直达上海始发列车。宁西铁路新增二线工程征迁前期工作启动。内邓高速建设和312国道、333省道改造顺利推进三淅高速开工建设建成干线公路235公里、农村公路808公里。

奋力攻坚克难两大“国字号”工程谱写新篇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移民迁安任务顺利完成。丹江口库区第二批8.6万移民实现平安、顺利、和谐搬迁如期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6.5万移民“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南阳速度”、“南阳经验”被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誉为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的奇迹!移民后续稳定发展工作统筹推进。141个移民新村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水质保护稳步推进。总干渠征迁安置工作和谐高效10.15万亩工程规划建设用地提前移交。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渠道开挖成型已达40%以上。渠首地震安全项目高质量完成。实施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103个库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3%。农运会筹备全面提速。主体育场、游泳馆、综合训练馆等硬件建设大头落地新闻中心、接待宾馆、通信、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吉祥物、会徽、主题口号揭晓“即开型”体育彩票在全国发行。李宁体育公园开工建设。全民健身活动掀起热潮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市试点城市”。深入开展迎农运主题教育活动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升。赛事组织工作全面启动全市迎农运氛围日益浓厚。

在服务保障两大“国字号”工程建设中广大移民和征迁群众顾全大局甘于牺牲惜别故土各级干部和建设者迎难而上负重拼搏任劳任怨很多同志为此积劳成疾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付出的牺牲和奉献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南阳不会忘记!他们的崇高精神将永载史册成为加快南阳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巨大动力!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改革不断深化。市属企业脱钩改制完成年度目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推行医院用药阳光集中配送新模式。公安警务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完成。盘活政府资产资源创新融资模式融资平台实力不断壮大。积极推进“421”企业上市计划西泵公司、淅减公司

成功上市。开放合作持续扩大。全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5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9亿美元分别增长93.7%、35.1%。成功举办第九届玉雕节和第十届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与富士康的战略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数码投影机、LED等项目竣工投产。尤其是从烟台等地转移的五条LED生产线从搬迁到达产仅用10天时间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富士康的到来将强力拉动我市光电产业发展更将产生巨大的“鲶鱼效应”对南阳扩大开放、转型发展、企业经营、社会就业等方面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与央企新签约的8个合作项目总投资333亿元居全省第二。中石化拟投资300亿元用于河南油田扩能改造和新项目建设南阳产油、外地炼油的局面即将改变!

持续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23.7亿元增长33.4%。“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基本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289元和6776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改扩建中心城区中小学校12所改造维修农村中小学校舍39.9万平方米。全市普通高招取得10年来最好成绩。职教攻坚稳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通过考评验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圆满结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县市区增加到9个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和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实现城乡全民医保。全年向上争取各类社会保障资金27亿元惠及551.4万群众。新增各类就业2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开工建设2.47万套保障性住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85万户。解决59.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08万户实现10.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食品药品监管有力信访工作扎实有效。严打整治行动持续开展网上追逃“清网行动”{2002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在全国保持领先位次综合打防效能全省第一人民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792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5.7%。坚持制度、教育、监督并重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加强。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同时工商、质监、税务、司法、海关、检验检疫、审计、物价、民族宗教、史志、外事侨务、邮政、通信、电力、残疾人、气象、人防、对台、国防教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注重谋划运作强化“四个带动”跨越发展的势能和后劲不断积聚。谋划全局获得重大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点到南阳9处、涉及南阳29处诸多事关南阳未来发展的重大事项上升到国家层面。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南阳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省政府出台文件支持单个省辖市发展的先河。24个省直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南阳发展的具体政策。项目、资金争取卓有成效。全市纳入省“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2034个、总投资1万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居全省第一、第

二。郑万铁路、蒙西至华中铁路列入国家“十二五”建设规划。南阳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范围。市县(部门)联动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实现财政支出由200亿元到300亿元的跨越。“四个带动”带出新局面。实施项目带动省市24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7.7亿元,增长25.4%。实施品牌带动坚持质量兴市全年新创“国字号”品牌21个、省级品牌129个评选首届南阳知名品牌100个。实施创新带动启动实施中英低碳技术合作项目成功创建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突破50%。实施服务带动“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市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取消行政许可项目6

2002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2002年江苏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10-25 15:12:00

一、2001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省人民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加快发展主题,突出结构调整主线,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较好地完成了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65亿元,增长2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0.4亿元,增长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批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等重大项目。技术改造投资增长较快。消费需求逐步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农业抗御了特大干旱,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多种经营稳步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乡镇企业速度效益同步提高。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运行质量有所改善。建筑业发展水平提高。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可喜亮点。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共同发展。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2.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拓展。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了一批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开。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调整南京等6个省辖市市区行政区划,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创造有利条件。乡镇、村合并调整取得新成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完成第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任务,审批、核准事项减少40%以上。开放型经济保持增长态势。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达513.5亿美元,增长12.5%;其中出口288.8亿美元,增长12.1%。实际利用外资73.5亿美元,增长11.5%,创历史新高;协议外资151.1亿美元,增长42.2%,连续3年列全国第一。开发区进入高成长期和产出期。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旅游业势头良好。成功承办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和APEC财长会议,扩大了江苏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城乡居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5元,分别增长8.5%和5.3%。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增

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中央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和提高。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继续推进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新技术园区、沿江火炬产业带和苏北星火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知识产权保护、质量监督、标准化和计量工作得到强化。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统一发放制度,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进展良好。人力资源开发和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展开,九运会上取得超八届的好成绩,成功获得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承办权。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耕地保持总量动态平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得到有效控制。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高度重视民政、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和参事工作,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了全省人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围绕建设文化大省目标,全面繁荣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组建了广电、报业、出版、演艺等文化产业集团。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双拥”、优抚安置、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取得新成绩。依法进行了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清理、修订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统计、审计和经济监督工作。“四五”普法全面启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纠风”和专项治理力度加大,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严打”整治、“扫黄打非”和同“法轮功”的斗争取得重大战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去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江苏部队指战员、公安干警,向国家机关驻江

苏各单位,向热心支持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统筹安排经济工作和各项工作。一是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求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把方方面面的工作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一起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全力夺取“十五”良好开局。二是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针对国际经济的严峻形势,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使开放型经济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保持较快增长。三是紧紧围绕结构调整主线,努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实行更加有效的分类指导,推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互动并进。四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进行其他配套改革,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五是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强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作,继续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六是加强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情况的督促检查,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抓落实的实际行动,促进各级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相对脆弱。突出的问题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村消费市场不旺;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外贸出口形势趋于严峻,拓展国际市场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工业集中度不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数量偏少;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有所扩大,创新能力和整体活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仍较突出,苏中、苏北与苏南的发展差距继续拉大,一些县乡财政相当困难;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民生活比较困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稳定方面存在不少隐忧;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入世新形势的要求,工作中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喜庆之年。做好政府工作,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势头,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跌宕起伏,对我省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境外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部分产业、企业和产品将受到较大冲击,政府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此同时,加快发展也有许多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入世后有利于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国内市场广阔,扩大内需回旋余地很大。江苏在综合实力、开放型经济、科技教育、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能否把握机遇,克服困难,赢得更大的发展,关键看我们的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正确应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克服困难,趋利避害,积极扩大和培育内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做好城镇就业工作,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

纯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

各位代表,今年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较多,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决心不能动摇。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兄弟省市快速发展的竞争态势,面对全省人民富民强省的热切期盼,我们要把率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复杂局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省第十次党代会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上来,以强烈的“率先”意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团结和依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把握大局,锐意攻坚,就一定能够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三、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扩大内需是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也是今年应对严峻国际经济形势的根本措施。要把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充实扩大内需的内容,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水利、通信、能源、城市公用设施和环保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加大技改投资和产业投资力度。突出抓好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技改竣工项目和重点技改新开工项目,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330亿元,增长10%以上。抓好一批重大工业基建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严格投资目标责任制,一着不让地抓工程质量,抓建设进度,抓竣工投产。加快在建国债项目建设,力争当年全部建成。争取一批重点项目列入新的国债计划。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发展资本市场,拓宽投资准入领域,进一步活跃社会投资。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吸引更多的省外企业到我省投资创业。

培育壮大消费热点,促进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完善相关政策,为居民扩大消费创造良好环境,推动消费升级。加快住宅建设,开放和培育住房二级市场,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强化住房质量和价格监管。实施旅游倍增计划,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简化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搞好配套服务,促进汽车进入家庭。推进信息化示范小区建设,实施家庭上网工程,扩大信息消费。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建立健全农村销售服务网络,兴办专业市场,为农民提供适用商品和售后服务。加大开发国内市场的力度,积极开拓西部市场和北京奥运市场。继续举办行之有效的促销活动,扩大苏货市场覆盖面。

发挥财政、金融杠杆作用,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优先安排工资性支出和“两个确保”、“低保”等支出,增加农业、科技、教育、环保、政法、文体等投入。综合运用预算、贴息、转移支付等手段,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支出结构,加快建设公共财政框架。优化信贷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特别是科

2002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政府工作报告2002年3月5日(英文版)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02)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

(Delivered at the Fifth Session of the Ni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March 5, 2002) ——2002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Zhu Rongji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Fellow Deputies,

各位代表:

Now, on behalf of the State Council I submit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for you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nd also fo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from members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First, I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农资对联
下一篇:199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