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 点击: 2012-01-07
专家分析2016年泉州中考语文试卷
专家分析2016年泉州中考语文试卷
来源:泉州晚报(6月22日教育专栏)
中考首日(6月21日)上午举行了语文、英语科目的考试。此次考试的难度如何?体现了怎样的命题特点?记者采访了中考命题组专家就语文科目进行点评分析,还邀请了一线
名师点评作文。 □本报记者陈玉珍 曾聪虹
作文 联系生活寓意深刻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禁不住”,意思是“承受不住”,“抑制不住、不由得”。
的确,总有一些人或事,让人不能承受;总有某种情绪或感悟,让人无法抑制而难以自持。可是,“禁得住”往往才是人生常态。
请结合生活经历或就所领悟到的意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学生有话可说 但说好不易
■点评人:泉州实验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长全志刚
好的作文题,都能“有话可说”。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来看,好的作文题能辐射到每个考生的生活,让考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考生的生活再单一,可谁不曾有过“承受不住的重压”、“抑制不住的思念”和“不由得想起的瞬间”呢?又有谁不是经历过这样的情形才终于“禁得住”成长中的凄风苦雨、岁月无情地碾压甚至于“天将降大任”的深重?
再从记叙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看,今年的作文题可谓不偏不倚,几乎没有“分别心”。擅长记叙的,可诉说生活里的真实,以诚挚的情感唤起共鸣;偏爱议论的,能纵横捭阖,展开论述。
最后,今年的作文题,毫无悬念地再次以材料的形式来命制,并且沿袭了近几年来“远与近”、“问与答”和“个性与共性”此类思辨色彩较强的关键词设定形式。因而考生调动已有的经验,在审题立意上大多能轻车熟路。
然而,考生要“把‘话’说好”,却并非易事。一方面,考生在大家都有话可说之时,要平中见奇、静水流深,是要有较强功底的。选择新颖的角度或是挖掘深层的意蕴,与考生的生活累积与自我反思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如果单就“禁得住”一个角度来构思,而完全忽略“禁不住”,文章的层次就会显得单薄。而要两个层面兼顾,且以“禁得住”为重心来谋篇布局,又需要更周全的思考、更妥帖的剪裁和编排。
另外,材料中的关键词虽然还是思辨,但命题人选用的这一对,几乎完美地避开了宿构。作文之时,如若考生想要毫不费力就将准备好的素材套用其中,是有风险的。
展现真实自我 反思自身成长
■点评人:泉州一中初三年段长何松茂
今年中考作文题仍然延续去年和前年的命题思路,采取材料作文的方式,命题导向具体体现新课标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材料精炼,指向明确,寓意深刻。 这个题目要求的文体非常明确: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贯彻了初中阶段训练的两种主要文体,而不是像很多地区的中考作文,标明“除诗歌外”;材料作文还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审题与拟题能力,审题设置陷阱,很多粗心大意的学生,没耐心看完题目,就简单地将中心定为“禁不住”,忽略“可是”这个转折连词。实际上,也可以从“禁不住”到“禁得住”去构思和立意。但是,“禁得住才是人生的常态”这句话才是作文立意的正方向,弘扬了正能量:“禁得住”,给学生正面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或磨难,把“禁得住”作为每个人应该有的人生常态,能坚强面对每一个困难和挫折,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价值;作文命题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停留在写清一件事情的能力上,还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与反思,要求学生对一件事情有自己的价值取舍和判断;此外,这样的材料还可以防止套题或宿构,对一些学生喜爱或普遍滥用的亲情、友情的事例,能从题材选择上加以规避。
学生取材范围广,写记叙文的话,可以从家庭生活或校园生活入手,表现个人是如何承受、挑战生活中的压力或困难,或如何抑制生活中的情绪情感,走向人生彼岸。写议论文的话,可以在历史长河中截取名人事例来分析论证“禁得住才是人生常态”这个论点。 语文 稳中求新 有乡土气息
■中考语文命题组专家:
整份语文试卷导向性好,注重双基考查,注重非连续性文本考查,注重综合性学习考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全卷无偏题、怪题、难题,体现了近几年中考“维稳”特点。试卷的总题数19题,总阅读量5500字左右,总答题量1400多字。试卷命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重视导向,体现“以德树人”思想。全卷思想性与科学性紧密结合,对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是力求创新,凸显“稳中求新”理念。试题在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在阅读的选文、题目的形式和内容探究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三是立足地域,散发“乡土语文”气息。试卷语基文段及文言文文本将泉州的人和事纳入试卷,呈现了泉州异彩纷呈的艺术形式和晋江人柯焕为国为民、誓死杀敌的英雄事迹。将传统文明与地方特色共同渗透,让试卷充满泉州乡土气息,为试卷增添了一道道亮色。
四是注重整合,强化“时代生活”结合。试卷综合性地将学校文学社团和中国当代文坛曹文轩的获奖与陈忠实的辞世巧妙整合,其实就是将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结合,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的大语文观。
互动PK问答题
1、 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是在哪里?A、公园 B、酒吧
2、 新娘最喜欢吃什么?A、巧克力 B、绿茶
3、 新郎偏爱的颜色?A、蓝色 B、白色
4、 新郎为新娘买的第一件东西是什么呢?A、手套 B戒指
5、 成就美满姻缘的两个人认识了多久才走上红毯?A、三年 B两年
6、 美丽的新娘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A、睡觉 B游泳
7、 最浪漫的求婚时刻是在哪里?A、世纪广场 B家里
8、 新娘最害怕的动物是什么?A、小强 B蛇
9、 新郎在一天之内曾给新娘最多打过多少次电话?A、32次 B27次
10、 两个在恋爱过程中的人难免羞涩,那是谁先向对方表达爱意的呢?A新郎 B新娘
11、 新郎在第一次登门新娘家时,为将来的岳父、岳母大人送上的什么?A、大闸蟹 B
烟酒
12、 在遇到难解的事情时,难免会有分歧,新娘在和新郎赌气的过程中,最长曾多久没
和新郎说话?A、半天 B、一小时
13、 新郎让新娘最喜欢的地方(优点)是什么?A、聪明 B、老实
14、 新郎在陪新娘逛街时曾遇到过最尴尬的一件事情是什么?A、忘记的带钱包 B、穿
了不同的袜子
15、 两人一同观看的电影是哪部?A、甜蜜蜜 B,男儿本色
16、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两人是谁烧饭比较好呢?A、新郎 B、新娘
17、 新郎觉得新娘身上什么地方最美?A,手B,眼睛
18、 两人在第一次领养的宠物是什么?A,猫 B,狗
19、 新郎最爱玩的网络游戏是什么?A,彩虹岛 B,魔兽世界
20、 新郎新娘第一次旅行的地方是哪里?A,无锡B,杭州
1.B 2.B 3.A 4.B 5.B 6.A 7.B 8.A 9.A 10.A 11.A 12.B 13.B 14.B 15.B
16.A 17.B 18.A 19.A 20A
如何解答中考中的综合开放性试题
如何解答中考中的综合开放性试题{2017中考作文问与答}.
河北 许海军
近年来,中考中历史综合开放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它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综合开放”。“综合”它有材料的综合,有图、文、表的综合,有各类题型合一题。“开放”它有材料的信息新颖,发问的讨论式、开放式,答案的灵活性。其模式有图表综合型、文字综合型、图表文综合型。
题型一:此类题型集填空、选择、材料题型于一体,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和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一般是在题干部分提供图表,要求学生填图填表、识图识表、回答所提示问题,最后联系教材发表自己的观点、感想或启示。
【例题】(2007·河南)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2017中考作文问与答}.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并茂型综合开放性的选择题。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认真阅读题干和图片,从题意中获取解题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试题。从题干和图片中可以得出,本题所示的废墟是圆明园遗址,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最后,分析选项可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圆明园,造成了图片中的废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题型二:这类题型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能力,既是闭卷考试的压轴题,又是开卷考试的必考题型。题型的特点是给出图表材料和文字材料,多种形式、多方面发问,综合性极强、灵活性大。解这类题型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仔细观察图表,认真阅读材料,找到有用的信息,把所学知识和图、文、表有机结合起来,依次答题。
【例题】(2007·河北)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抗击。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如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黄继光、邱少云„„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了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
(1)总结历史,完成表格。
(2)在近代史上抗击外敌的事件中,中国军队往往付出重大代价,却大多以失败告终,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请综合上述问题,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综合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的分析、归纳、应用能力。本题的三个问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第一个问题是利用历史知识完成表格;第二个问题分析原因,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第三个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并带有政史结合的色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利用所学知识一一解答。
【参考答案】
(1)林则徐:鸦片战争爆发后,在广东积极防御英军;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口。共同意义:捍卫了国家主权或维护了民族尊严。
(2)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弱;装备落后;政府当局腐败等。
(3)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继承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
尊严的光荣传统等。
历史列举题的解题技巧
河北石家庄市少年素质教育报 许海军
历史列举题的题型功能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能力。它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基本能力。它相对问答题语言要简洁明了一些,几乎与中考历史材料题处在同一层次的考试区分度上。
历史列举题是命题的好方式,许多省区的中考历史试题都沿用此种方式命题。
历史列举题的命题结构形式一般表现出: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归类形式的列举,有合并同类相异的列举,有结合概括综合性的列举,有比较对比型的列举,其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具有很强的明彻性。
历史列举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是:①认真审题。审出范围,审出类别,审出具体内容,方可作答。②作答时,按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展开,点到为止,即做到简洁明了。③答题时要求规范、系列化、条理化。
【题型一】横向列举题
横向列举题主要以考查某单元、课的系统知识为主。横向列举题的答案要点分布在知识“块”中,跨度不大,答案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或是前后相承关系,或是因果关系。横向列举题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组织和识记能力,类似问答题中的简答题。
解答横向列举题要求在平时复习时,要认真地逐单元、逐课逐段地阅读教材,牢记知识点,掌握每个单元、课的知识结构和层次要点。
【例题】(2007·江苏宿迁市)今年是我党建军8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本色,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与时俱进。
(1)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2)请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
【分析】本题以时政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了我军的名称历史演变和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战役。
【答案】(1)中国工农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2)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辽沈战役(或淮海战役或平津战役)。
【题型二】纵向列举题
纵向列举题以考查学生的知识“点”为主。答案散见于各单元、课中,甚至所有教材中,跨度较大。纵向列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是否分门别类,融会贯通。考查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尤其是联想能力。
解答纵向列举题要求先对历史知识进行综合归纳,然后提炼要点。纵向列举题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加强综合训练,提高自己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后的运用能力。
【例题】(2007·湖北十堰)写出下列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年代、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1)设计京张铁路
(2)1912年元旦
(3)《天演论》
(4)《海国图志》
(5)袁隆平
(6)两弹元勋
(7)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分析】本题纵向地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知识,考查方式以人物为中心,实质上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答案】(1)詹天佑。(2)中华民国成立。(3)严复。(4)魏源。(5)籼型杂交水稻。(6)邓稼先。(7)邓小平。
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技巧
河北石家庄市少年素质教育报 许海军
一、解题方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两大步骤:一是读懂材料;二是审清题目。
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
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说了几层含义,或材料对什么历史事件发表了见解,并归纳出有几种见解。这是解题的基础。
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
(1)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
(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作出系统的归纳。比如:材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发表的观点,就要弄清观点发表者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观点的正误及其历史进步性和落后性,等等。
审清题目,就是抓住关键词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如:
(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若针对观点提问,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
(3)若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历史、现实、主观、客观、政治、经济等关键性词语。
总之,审清题目对于正确答题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和范围。
二、实战练习
【例题】(2007·湖北恩施州)据史分析,回答问题
记叙文阅读问答大全
第一部分
[基本文体常识中的规律]
一 、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看本质(贯穿全文,串联材料) (2)看题目
(3)看反复(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人物情感和时空的词) (4)看抒情议论句
1.顺叙(A-B-C-D):
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2.倒叙(D-A-B-C):
造成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
3.插叙(B-A-B):
基本作用是补充说明,据补充内容的不同又产生以下效果:1、使读者更好的了解故事情节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烘托主要事件,拓展丰富主要内容。
二、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真实感亲切感。 2.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交流。一般多是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3.第三人称: 用“他、他们”的旁观者身份叙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三、记叙的线索及判断方法 1.线索类型: 人、事、物、人物情感或情感的变化、时空的转移
2.判断方法:
四、记叙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1)规律性常识 --------------------见表一-------------------
(2)分类解说 ①描写
1.描写作用(人物) 体现人物性格、情感 体现人物身份
反映社会环境
2.描写作用(自然环境) 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象征和暗示 为下文作铺垫 烘托人物形象 3.描写作用(正面、侧面)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指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作用是给人以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更容
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2.是对直接描写的有益补充,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使形象鲜明突出。
②议论
1.文首议论作用:
开篇点题,揭示主题,统领全文 2.文间议论作用:
承上启下,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 3.文末议论作用:
揭示或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③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作用:真切强烈;震动人心;节奏明快;感情直露,容易把握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与理)
作用:表达婉转含蓄,蕴涵深厚,收到情与景(事、物)交融、情浓意深的效果,感染力极强
五、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对比 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象征 如《白杨礼赞》 托物言志 如 《石榴》 借景抒情 如 《春》 欲扬先抑 如 《白杨礼赞》 夸张讽刺 如《范进中举》 六、记叙文层次划分方法 1、按“总-分-总”结构特点划分 2、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 3、按地点的转移划分 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七、记叙文段意概括方法
1.摘句法:
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2.概述法: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
八、记叙文中心提炼与表述方法
》明晰概念
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①、提炼方法
1、分析文章标题 2、研究文章开头结尾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语句
4、分析文章层次和人物事件
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隐含在人
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进行综合归纳,才能准确把握中心。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分析文章的时代背景 如《故乡》 ②、表述方法
1、记叙文的中心包含记叙文的主要内
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两方面。
2、归纳中心时常用“通过„„表
达„„”的句式来表 达。“通过„„”就是概括文章所写的内容,语言要简明;“表达„„”就是总结出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铺垫(行文中)、总结全文或上文(文末或段末)
第二部分 2、结合内容分析,内容上的作用主要
包括点题,揭示或升华主题等
[常见试题解答规律] 3、结合修辞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分析 表述格式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修
辞效果
一、关键词语的含义 ①.解题方法
(1)结合特色语言环境,落实到文章所指
(2)注意词的感情色彩
(3)注意修辞手法,区分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2017中考作文问与答}.
(4)注意词的言外之意,区分一词多义
②.表述方式:
语境中的释义+作者所表达情感、目的
二、关键句的含义 ①.解题方法
1.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背景。
2.要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 3.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起的表达作用。
②.表述方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三、关键(句)段的作用 解题方法
1、结合结构分析:结构上的作用主要
包括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在开头)、承上启下 或引起下文(行文中)、照应(首尾照应为典型)伏笔(行文中)、
四、修辞句的作用
①解题方法
1、分析其艺术效果,常用修辞方法的艺术效果如下:
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 :强调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 :增强语势,节奏鲜明,富于感 染力和说服力
对比 :反衬突出,使事物性质、特征
鲜明突出
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
考;激发读者共鸣或留下鲜明的印象。
反问:加强语气,表意坚定。 拟人:生动形象。
对偶:句式整齐匀称 ,节奏感强,语
言凝炼,言简意丰。{2017中考作文问与答}.
2、分析本句所表达的内容、情感 ②表述格式:
艺术效果+本句内容、情感
五、
标题的作用和含义标题的作用
线索 《风筝》 一语双关 《心声》《勇气》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骆驼寻宝记》 揭示中心 《白杨礼赞》 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 《山中避雨》
六、 “这”的指代作用
解题方法——就近就前原则
七、材料的详写、略写
表述格式
材料的详略取决于中心的需要,某材料能 (或不能)突出本文××中心思想,所以详写(或略写)
醉翁亭记中考问答题{2017中考作文问与答}.
理解填空。
(2)写“醉翁”别号由来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
“醉翁亭”命名的由来:太守自谓也。
(3)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是山间之四时也。
(4)文段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暮也。 (1)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5)写出众人归时的情景的句子是: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
(6)写出众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
(7)体现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表现太守与众宾出游,不事铺张,不事排场的句子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从而通过“ 醉 ”字来表现
太守之乐。
(9)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也 。
(10)文段写琅玡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 醉翁亭 ,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
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全文的主旨句是: 醉能同其乐
(12)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8.问答题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人有别的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水落石出(形容事情
真相大白)
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作
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生活愁绪
的复杂感情。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5.第四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先用之乐衬托,再用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__与民同乐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写了“乐”的几种情境?
答:(1)禽鸟之乐(2)游人之乐(3)太守之乐
7.综观全文,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4. 第三段向我们展现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
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序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8.试从思想内容及艺术技巧等方面比较《岳阳楼记》及《醉翁亭记》的异同。
相同:二者都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和情怀,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异:①结构技巧有别《岳》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最后精
辟议论,《醉》以“乐”提挈全篇,环环相扣 。②语言表述有别:《岳》骈散结合,四字短
9.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写作特色。(可从句式或内容方面分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答:(1) 句式:采取骈散结合的句式,使句子富于音乐美。
10.文中连用21个“也”字,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其作用?
答:全文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章转折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再如,除第一段每段一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
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11.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的“乐”与甲段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12.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
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分)
13.《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
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从内容上理解:在他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或者答;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高兴,
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2分;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与民同乐,
追求生活宁静祥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l分,答出“积极人生态度”或“和谐社会”的理想的其中一方面即可。
14.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15.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美丽的山间景色和_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2
分)
16.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共4分。共两个要点,
每个要点2分)
17."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一种是"太守把大家
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理由。
18.“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民同乐
19.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句成双成对。《醉》则多用长句。③主题深度有别:《岳》直抒胸臆。《醉》含蓄深沉。 (2)内容:抓住了一天内景色的变化和四季的不同景色来写。
20.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21.“至于负者歌于途„„滁人游也”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绘了男女老幼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的场景,构成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出游图。
22.何理解“醉翁”的“醉”的? 作者醉心于山水,醉心于政治清明、百姓和乐,醉心于与民同乐。写醉是为了写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23.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6分)
24.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25.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26.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7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28.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的远近上下构成了一 幅山水画。请简要描述画的构图。(4分)
群山是背景,一泉山间出,林深路曲,亭临泉上;林映山秀,山衬水清,亭添泉趣。彼此辉映生色,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思路分析:作者采用了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缩短头”手法,由“群山一西南诸峰一琅琊山一泉一亭”,这些优美景色构成生动画面。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和表达能力,要点明山林、泉、亭的关系。
29. 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0. 《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
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从内容上理解:在他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或者答;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2分;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与民同乐,追求生活宁静祥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l分,答出“积极人生态度”或“和谐社会”的理想的其中一方面即可。
31. 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为山水之乐做铺垫,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2. 醉和乐的关系如何?
①醉和乐是统一的 ②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③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互为表里,④突出太守与民同乐。
33. .欧阳修与范仲淹有何共同之处?与其他的迁客骚人有何不同? 欧阳修与范仲淹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他们都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以天下为己任,都有旷达的胸襟和政治报复。而其他的迁客骚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他们的胸襟没有欧阳修与范仲淹的胸襟旷达。
34.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后天„„
35.下面两小题,分值相同,请任选一题作答。(2分)(如两题都答只评第一题)
(1)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段(林尽水源„„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主要写 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
乙段(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选自《醉翁亭记》)
主要写 太守与民同乐。
(2)在描写的重心上,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 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的活动。
36.(甲)《岳阳楼记》写登楼所见,(乙)《醉翁亭记》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3分)(2006新疆中考题)
(甲)文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文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答对1点给1.5分,答对2点给满分)
37.【甲】(桃花源记)【乙】(醉翁亭记)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小桔灯问答
1.小桔灯的理念是什么?
小桔灯的理念有两个,理念之一:以思维训练为主体,为技法为手段,以心理训练为辅助,以提高实战能力为目的。理念之二:让每个孩子在作文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会作文。据调查,目前在校的中小学生有80%的学生都害怕作文,不喜欢作文。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产生这种想法呢?经过大量的调查,我们认为,主要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制约了孩子的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孩子们心中形成了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孩子们都是好学习的,但他们的自律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那么小桔灯正是对孩子们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之后才提出了以上的教学理念。
2、小桔灯是什么意思?
小桔灯是我们的作文品牌,也是经过国家商标局正式注册的教育品牌,小桔灯这个品牌在全国独此我们一家。
3、小桔灯品牌的由来?
小桔灯的名字,取自我国著名儿童作家冰心的散文名篇《小桔灯》。意思是用我们小桔灯的光亮给孩子们照亮人生的前途,给孩子接受生活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很多人一提到冰心就会想到作文,所以,小桔灯品牌是一个充满文化意蕴的教育品牌。
4、为什么取名阶梯作文呢?
小桔灯作为一个全国知名的教育品牌,我们承担着对社会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职责,我们负责地对您说,每个孩子真正要学好作文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是简单地上一个班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因此,我们在对孩子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讲究的是思维训练的系统性和学习目的分阶段达标。您的孩子在小桔灯来学习,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明显的变化,但要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目标,则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是顺着阶梯不断地提高,直至最终实现小桔灯的培训目标即:参加比赛和考试能取得好的成绩。这就是我们取名阶梯作文的缘由。
5、小桔灯开班每班人数是多少?
小桔灯的教学是非常讲究质量的,所以在开班的时候将严格实行小班授课,每个班最多不超过30人。
6、小桔灯作文用什么教材上课?
小桔灯上课全部用的是自己开发出来的教材。这套教材是我们集中了一批长期从事语
文教学的专家、学者、儿童作家并经过对家长、老师、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之后开发而成的,教材的成型经过了调查、研发、试行、推广几个阶段。
7、 灯目前在哪些地方办班?
小桔灯是全国的一个教育品牌,在全国各省市都有我们的分校,比如黑龙江的佳木斯、浙江的宁波,江苏的淮安,河南的开封以及湖北省的武汉、黄冈、荆沙市、襄樊、枣阳等等,教学效果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8、小桔灯的教学特点是什么?与其它的作文培训有什么区别?
小桔灯的教学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套符合学生们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的全
新的教学法。小桔灯的课堂教学不是老师一个人讲,整个教学过程是老师的讲与学生的全面参与和互动相结合;就是真正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具体说就是四个字:讲、练、评、改。讲——老师讲,这个讲是启发式地讲,老师通过故事、游戏、谜语等一连串学生们喜欢的方式来将作文的知识、作文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并传授给学生,全面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由怕作文到不怕作文,由厌作文到喜欢作文,由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练——作文是一个实战性很强的东西,光有老师的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像学游泳,光学理论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一样,学生必须不断地进行练习,巩固老师当天所讲授的内容,所以我们每次上课后,都安排了学生进行作文当堂练习。评——小桔灯的评不同于传统的评,传统的评是老师一个人评,这样对学生的思维会有局限性,我们的评,是指的老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改—光有讲、练、评是不够的,学生必须要有一个改的过程,以此加深学生对正确知识的认识和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