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 点击: 2015-12-13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
课堂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要在课堂中进行的练习。因此设计好课堂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要通过作业来实践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进行多样的练习,采取多元化的作业设计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例如:进行同桌比赛,然后互相交换批改,全对的可以给自己画一个红旗或红星;进行小组比赛,在黑板上出题,哪个小组最先做完,就给他们组加星。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为了教学所服务的,也是能达到练习作业的目的。不一定是要每天在课堂上做多少道口算才可以的。这样的活动,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达到练习的目的,何尝不可呢。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作业的评价方式有很多,不止是单一的批“优,良,中,差”或是写一段评语,它应该是多向的、立体的、互动的。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专门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例如,好的作业可以让大家传阅,并说说他好在哪?自己有哪些不足,可以从他的作业上学到什么?或是写完同桌互相交换检查.
学生的作业评价,不仅要评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意志、品质、兴趣和习惯等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创新习惯。有优点原则地大加赞赏,有缺点则旁敲侧击,既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但是有时候由于课堂时间不够,课堂作业并没有达到一定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学会变通,把作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数学备课作业检查建议
初中数学组的备课、作业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备课
1.优点:
(1)从检查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备课认真,课时超前。
(2)大多数教师备课项目齐全、过程具体,都能在教材钻研上下功夫,书写工整,能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问题设计和作业设置。
2、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备课的重视还不够。
(2)部分教师的备课过程简单,缺乏实效性;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够全面,只是教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缺少情感价值观的体现。教学资源的运用单一,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太少,有的几乎没有。有的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深入,作业的设计还是浅层次的,没有深入钻研,精心设计。课后小结只是对教学过程的描述,泛泛而谈。有的太简单了,只写了几句套话。
3、措施和建议:
(1)要端正工作态度,务实工作,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领会其内涵,创造性地写出展示自己的亮点教案。
(2)认真研究教材,切实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吃透教材,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为备好课打好基础;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学习课堂教学策略,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
(3)个人备课要体现自己的想法,要展示自己的亮点。
(4)课后小结要写出自己教学体会,要有理论的支撑。要慎重对待每次课后小结,要把每一次小结都当做是一次业务的提高。
二、作业
1、优点:
(1)能按进度布置作业,作业量适中、次数适合、难易适度、能做到及时批改。
(2)作业批改有一定的等级评定,有些老师还有评语和激励性评价。批改严格细致,从中能反映出学生作业中 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
2、不足:
(1)少数学生作业不太认真,页面较脏,学生圈画涂改严重整体看不够整洁.作业格式要求不严格,有的图形是随手画出的。
(2)少数班级学生作业用笔不太统一,有铅笔、中性笔交替使用。
(3)存在漏改、题漏订正现象,批改的符号不规范,有的过大。
(4)作业批语较少,鼓励性语言更是有待探索。
3、措施和建议:
1.必须要求作业中字迹潦草、工整程度、作图要求、符号不规范、不同笔种混写等细节问题。
2.改正批改方式单一与批改符号不规范的问题。
3.激励性评语多半为象征性的,希望多一点鼓励性评价,便于学生更清楚知道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同时也促进师生感情的交流
初二上册数学课堂作业本(A,B)本答案
初二上册数学课堂作业本(A,B)本答案{上数学课写英语作业八百字检查}.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上数学课写英语作业八百字检查}.
数学教研组备课作业检查小结{上数学课写英语作业八百字检查}.
数学教研组备课作业检查小结
按照教导处的安排,3月25日下午对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备课,导学与训练或配套练习册的检查,现将大概情况总结如下:
备课情况:
一、整体检查情况
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按教学进度要求认真备课,且能做到超周备。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详细规范、能按模块要求备课,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现了学习方法、课后小结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教师都有教学反思,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质量较高,真实准确的记录、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存在的问题
有的教案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没有完整的体现教学活动,师生活动也没有明确的分工,文字性表述偏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且字迹不够工整。课后反思过于简单,一句话、两句话结束,没有更深的认识到反思的作用。课堂调控没有针对性,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提倡教师课后如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应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
导学与训练或配套练习册检查情况:
通过这次批改检查,我们看到了一些亮点,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亮点之处:
1、大部分班级的练习册批改详细、认真,及时复批,等级日期都很详细。
2、注重评价。有的的老师采用“优、良”来激励学生的上进欲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有的老师采用“A+,A,B”来反映学生的作业情况;有的老师采用“甲,乙”;还有的老师能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批改时用打“小红花”、“红五星”等符号来激励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3、作业严格要求。教师能严格要求学生做作业,大多数学生作业质量较高,练习册干净、整洁,书写格式正确、规范。
不足之处及建议:{上数学课写英语作业八百字检查}.
有个别老师批改作业喜欢用一个大勾,我们应该给每一道小题目都要打上一个勾,这才能体现老师的精批细改。每次批完作业要写上批阅日期,打的等级也要美观、清楚,给学生以榜样示范。有一小部分学生的错题没有改正,错题要及时要求学生改正,老师也要及时对学生改正后的习题做出判断,这是达到堂堂清的有效途径。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新昌县南岩小学 张美江
【摘 要】 新课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但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训练。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在追求轻负高质的今天,如何让课后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为此,我以新课标下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为研究,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问题,设计原则,作业布置,多样性{上数学课写英语作业八百字检查}.
一、现状点击
作业是学生学习、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课堂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对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许多教师对学生采取题海战术,求量不求质。作业容量大,思维度小,重复性强,使学生整天为完成任务而写作业,抄袭、潦草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2.作业对象全班化、作业内容统一化、大搞一刀切,这样布置的作业本身就存在着“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弊病。
3.个别教师教学中只备教材,不备作业;只布置作业,不潜心设计作业。布置作业随意性强,不能很好的考虑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实际,惩罚性、机械性作业泛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我们的反思——课堂作业的设计原则
以上的现状使我们反思,新课标下的小学生作业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设计,注重多样化,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作业设计应少而精
“少” 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份量要适中,容量不宜太大;“精”指教师设计作业时要精心考虑、精心编制,力求使每一项作业都能充分发挥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尽量避免布置思维度小,重复性强的作业,否则会迫使学生扎进作业堆中不能自拔。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孩子的健康出发,从孩子的未来出发,设计少而精的作业,将孩子彻底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
2.作业设计要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课堂教学内容广度、深度上的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则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作业的设计应与教学内容相统一,应与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孤立的分开,但它又绝对不能成为教学内容的简单复制与叠加,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差生吃得了,优生吃得饱,坚决放弃对“偏”、“难”、“怪”、“繁”等题型的训练,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化、趣味化的作业设计。这样,学生不会有压力,反倒会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自觉自愿的动脑去思考,也乐于去完成。
3.作业设计要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教师设计作业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使训练具有针对性,设计的作业要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强化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和已形成的技能、技巧,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去,使教学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会出现差异。教师可以就这一特点抓住契机,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可以引导学生温习旧知,预习新知的作业进行练习,使其在第二天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愉快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和经常不做家庭作业的学生,心理上会得到莫大的安慰与帮助,学习自信心倍增。
4.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实践应用
小学生所学的科目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的一个主要特点
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很多要靠在实践性作业、生活应用型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因此小学生作业的设计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比如要求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收集与课内知识紧密相连的各种有趣的生活知识,以此为基础去设计和编写实践应用型作业,如参观、调查、测量、统计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完成了作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注重实践、实事求是地精神和社会的协调合作能力。同时也改变了以往作业单一、枯燥无趣的现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会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三、我们的探索——一年级课堂作业的设计
1.在游戏中做作业
小学生天真活泼特别爱做游戏。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如教学“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上学到的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这种作业方式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作业。如教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天地、学习的乐园。
2.在具体情境中做作业
所谓情境,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营造的学习氛围。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在具体情境中做作业,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如学习完“10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今天我当家”的情境活动,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架,让学生自主购物,算一算“20元钱可以买什么?”“30元钱可以买什么?”“你最喜欢买什么?”“共要花多少钱?”„„ 这样,将枯燥的“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题目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学生倍感作业的有趣,进而喜爱上了作业。
3.在绘画中做作业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在学完“有趣的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校园,并涂上颜色。又如学了面积,通过画一画进行家庭装修设计;学了时间,通过画一画设计“一天的安排”;学了路程,画一画旅游分布图。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总之,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参考文献:
[1] 叶季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2]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著,《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