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大全 点击: 2015-11-24
对联九忌
对联九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比如: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二忌重】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请看: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三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例如:
奥运精神传友谊;
圣火辉煌映和谐。
此联中用“辉煌”对“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
【第四失替应留意】
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
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五为乱脚】
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比如:
九州迎圣火;
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律了。
【六孤平】
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第七切记三平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语病。
比如:
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觉得读起来很别扭吗?这也就是对联为什么要求联律,没律的句子就不能给人美感,没有昂扬顿错的节奏,就不能算对联了。
【八忌上重下边轻】
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比如:
听铁马声声关山入梦;
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
此联立意很好,可以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副对联的美感。
如果上联的气势很低,用下联来补倒是可行的。
比如:
南邦庙死个和尚;
西竺国多一如来。
上联就没一点气势,如果下联不能补上,就很尴尬。
【九忌初学用癖典】
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使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亦称“楹联”,常称“对子”、“门联”、“门对”,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的应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对联的效用
对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从古到今,人们在新春佳节、婚丧嫁娶、乔迁住宅、庆贺祝寿等庆典活动中,都要张贴对联,宣柒气氛。对联,从它的应用价值来说,有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对联像号角,催人振奋;像清洗剂,净化人的心灵;像美妙的歌舞,创造吉祥的气氛;像诗歌图画,吸引人们欣赏;像情感的黏合剂,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友谊,启迪智慧;像警钟、利箭,抨击黑暗,抑恶扬善。例如,辛亥革命时期湖南的黄兴,在武昌起义一周年的纪念会上,奋笔直书:
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
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
这是歌颂辛亥革命的佳联,至今还传为美谈。又如在教师节期间,有人写道:
做红烛为后代点燃智慧烈火,
化甘露浇桃李催放理想鲜花。
显然这是尊师重教,赞扬师德师风的对联。
2005年春联欢晚会,为喧柒盛世迎春的热闹气氛,安排了新春对联专题节目,以各个省市的特色为题,进行联对,如吉林与辽宁贯对:
吉林:车轮飞转 东西南北追风去
辽宁:钢水奔腾 春夏秋冬入眼来
河北:万里长城 山海关 龙头为首
河南:独门绝技 少林寺 天不无双
北京:三海九门 京华迎奥运
上海:一江两岸 世博靓申城
这些对联寓意深远,同时为当年的春晚添姿添色。
再如在抑恶扬善,扶正劫邪方面,也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北宋时期的奸臣秦桧墓前有这样一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奸臣
人从宋后羞为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些对联能使人们爱憎分明,伸张正义,贬斥邪恶,弘扬美德。
总之,对联这种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喧柒气氛,传播智慧,陶冶心灵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二、对联的结构及张贴方法
(1)对联的结构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三个部分构成。上联是出句;下联是对句,横批与上、下联紧密相连,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上、下联的思想。比如有两幅对联: 遍地牛羊六畜旺 自力更生创千秋伟业
满山花果四季香 励精图治开万代宏基
横幅是:春光明媚 横幅是:奋发图强
(2)对联的张贴。张贴对联的口诀是:“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意指对联的出句(上联)贴在人的右手边,即门的左边;对联的对句(下联)贴在人的左手边,即门的右边。因为古代文体行文是竖排,是从右至左行文的。现代文体是横排,是从左至右行文,
对联是竖写,要遵循古代文体的规则,所以要右至左张贴。
三、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的基本规则,或基本法则,基本要求,概括地说,是八个字:“对仗工整,平仄协 调。”
(1)对仗工整。对仗工整的要求是四点: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一幅对联出句字数的多少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六字、七字,甚至几十个字都可以,但两边的字数必须相等,决不能一多一少,否则就不叫对联。二是两边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介词对介词、„„。三是两边的句式结构相同。如主谓桔构式、动宾结构式、复句结构式等,上下联的句式结构必须相同,不能更改。如有一对联:
人生不满君今满
世人难逢我竟逢
这是一位年逢百岁的老人写的一幅对联,从字数来讲,是七言句,两边都是7个字,字数相等;从词性来看,“人生”与“世上”、“君”与“我”都是名词,“不”与“难”是副词、“满”与“逢”是动词(满可作形容词,也可作动词,这里作动词用),可见两边的词性相同;再从句式结构来看,上下联都是用两个句子压缩而成的,用通俗的话来说:上联是:人生是不容易满百岁的,您今天却满百岁了;下联是:世上很碰到百岁人,我却碰到了。上下联都是将两个分句,运用转折关系组合成一个复句,是包含转折关系的复句相对,且两个分句的句型也是一致的。
(2)平仄协调。平仄协调是对联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即平声对仄音,仄声对平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对联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情形,例如七言句,
平起式为: 仄起式为:
上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上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 仄仄|平平|仄平平。 下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仍以(1)中的对联为例,
上联: 人生不满君今满
下联: 世人难逢我竟逢
从平仄来分析,这是一幅平起式对联,
上联的声韵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的声韵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
对联的平仄协调还有一条重要规则,那就是:不论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上联的句脚必须为仄音,下联的句脚务必为平音。
四、汉语音韵平仄区分
(1)何谓平仄? 要了解平仄,首先要从声调谈起。所谓声调,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按传统的说法,“平”是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这种叙述虽不够科学,但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2)古代汉语中四声的演变。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3)现代汉语拼音四声与古代汉语四个声调之间的关系。
在普通话四个声调中: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与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但也有不少类似之处。现代汉语拼音一字四声,即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因此,古代汉语四种音调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就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即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简单地说,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就是平音,三四声就是仄音。
这可用声调表对应如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 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平声,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例如:骑,骑马,平声,动词;骑兵,去声,名词。思,思念,平声,动词;思想,去声,名词。 誉,称赞,平声,动词,名誉,去声,名词。数,上声,动词,计算;数目,去声,名词。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4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讨论平仄问题。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 "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
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5)平仄在诗词和联律中的交错。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交错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五、对联的欣赏与评价
对楹联进行评价和欣赏有利于我们提高作联水平,现以湖南专家对2005年春晚对联评赏为例进行分析,从中可得许多教益。如广东、广西两省的对联是:
广东:南海风清 讲述春天故事
广西:漓江水碧 飘来三姐新歌
专家点评:“春天故事”是讲深圳特区的发展,“三姐新歌”展示广西的新面貌,都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除“春”与“三”有点失对之外,其余都对得工整,但“三姐”是一个专用名字,不好更改,视为一个整体与“春天”专用名字相对。仅管有点缺陷,但不必苛求。深圳在南海边上,是广东的一个重要区域,用它代表广东;漓江是广西的一条重要江河,用它代表广西。从平仄看,上联为仄起式,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仄
下联为平起式,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又如山东与山西两省的对联:
山东:孔子仁 关公义 人文典范
山西:泰山日 湖口烟 天地奇观
专家点评:这幅对联从内容上讲上联讲人文典范,下联讲天地奇观,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外,但仔细琢磨,有匠心之意。孔子是山东人,关公是山西;泰山在山东,日出是一大景观;湖口在山西,瀑布为一大奇观,上下联并非一个讲山东,一个讲山西,而是在讲山东时将山西的人物和景观拿来并联,反之亦然,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选取的人物和景观又极具代表性,突出该对联的特色。可异的是,“义”与“范”都是仄声,“烟”与“观”都是平声,虽然不算破律,但读起来略显单调。
再如湖北与湖南的对联是:
湖南:八百里洞庭 凭岳阳壮阔
湖北:两千年赤壁 览黄鹤风流
专家点评:上下联对仗工整,如不细心琢磨,意境也不错。湖南的景点选洞庭湖和岳阳楼,因两相邻一体,顺理成章。湖北的景点选赤壁和黄鹤楼,则有可商之处。因赤壁不在武汉,与武汉的黄鹤楼不可能隔江相望,若改武汉当地的风物,如将晴川阁省略为“川阁”取代赤壁,像上联的洞庭湖与岳阳楼一样相邻一体,“览”起来顺理成章,这样就更好一些。此外,“岳阳壮阔”怎么去“凭”?“ 黄鹤楼”如何“风流”,这种风流又如何去“览”?这也是有些费解。
谐音对联大全
谐音对联大全
上联:和尚过河,手掣荷花何处插
下联: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
上联:先生磨墨,墨溅先生两脉墨
下联:枚香烧煤,煤爆枚香双眉煤
上联: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霜降降霜,谁怜孀妇双脚冷
下联:谷雨雨谷,我惜姑娘孤身寒
上联:宝塔六七层,中容大鹤
下联: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
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上联:娃挖蛙出瓦
下联:妈骂马吃麻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游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
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
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行行行行行行行
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媳妇提锡壶,锡壶漏,媳妇怒
上联:饥鸡盗稻童筒打
下联:暑鼠凉梁客咳惊
上联: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下联: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刘伶饮酒不留零
上联: 雨打沙滩,沉一渚,阵一渚
下联: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上联: 指挥烧纸,纸灰飞上指挥头
下联: 修撰进馐,馐馔饱充修撰腹
上联: 牧童伐木,木打牧童双目木
下联: 梅香烧煤,煤抹梅香两眉煤
上联: 移椅倚桐同赏月
下联: 点灯登阁各攻书
上联: 千古流,千古楼,千古楼上望千古流,流楼共千古 下联: 人月印,人月影,人月影里合人月印,印影同人月
上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上联: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下联: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上联: 黄黍地中走黄鼠,鼠拖黍穗{不好的对联}.
下联: 白杨树下卧白羊,羊啃杨枝
上联: 冰冻兵船,兵打冰,冰开兵去
下联: 泥泞尼鞋,尼洗泥,泥尽尼归
上联: 无山得似巫山好
下联: 何水能如河水清
上联: 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下联: 路边宿鹭,露落鹭惊,路难惊
上联: 闲人免进贤人进
下联: 盗者莫来道者来
上联: 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 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上联: 和尚法正,提汤上塔,大意失手,汤淌烫塔
下联: 裁缝老徐,与妻下棋,不觉漏眼,妻起弃棋
上联: 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下联: 鹦鹉洲,州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
上联: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下联: 妞妞轰牛,牛拧妞妞拧牛
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上联: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不好的对联}.
下联: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上联: 师姑田上担禾上
下联: 美女堂前抱绣裁
优秀对联
(一)现代经典对联
1.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2.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3.三月韶光,常忆花明柳媚; 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
4.海高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5.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6.一屋一椽,一粥一饭,檀越膏脂,行人血汗,尔戒不持,尔事不办,可惧,可忧,可嗟,可叹;
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流水易度,幼影非坚,凡心未尽,圣果未圆,可惊,可怕,可悲,可怜。
7.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二)古代经典对联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 原对:盗者莫来道者来。
新联:捞者莫来劳者来。 吾联:罪客勿来醉客来。
此联为【明】担山和尚所作。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原对: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古对:渴鹤汲漈,令奴响枪击渴鹤。
此联又作‘暑鼠量梁’。 上联:暑鼠凉梁,笔璧描猫暑鼠惊竟沿檐,撞桩斯死,老猫食尸。 原对:缺!
吾对:饥鸡盗稻,同童拾石饥鸡逸亦飞扉,碰棚彼毙,矢石落箩。 此联为网友改上联而出之新联,余勉而对矣。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不好的对联}.
上联:今宵消夏。 下联:明晌赏花。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吾联:铝铜金钼(木)水火土。{不好的对联}.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行。我的铝铜金钼为四种金属,金木水火土为五行。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 做边幅, 捉蝙蝠, 蝙蝠撞边幅, 贬负蝙蝠。
原对:古对: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吾联: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吾联: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
(九畹:三峡的九畹溪。)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削发又犯法。 下联:出家却带枷。
此联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不好的对联}.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画庙庙画妙化庙。 下联:名园园名圆明园。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此联为【明】王洪所对。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为绝代佳句.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此联相传为【清代】钟耘舫之岳父下雨时挽留女婿的话,看似平常,实则用心良苦,绝妙异常。因为它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全联皆是古代人名。为:夏大禹:【夏】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周】武王之名;杜甫、刘禹锡:【唐】诗人;子莫、颜回:孔子的弟子。因难度太大,据说至今无人能对。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
吾联:伤足跟,惧侵身,无医、没药安期生。(因为原对无下联,本人尝试一对)
此联为上联的另一版本。我的谐音【商】祖庚:【商】王名;姬寝生:【春秋】郑庄公之名;吴懿:【三国〃蜀】大将;梅爻:《封神榜》里的人物;安期生:
【汉】仙人。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 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
此联为【清】吴进三所对。其友出此上联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铜仁那里去,谐音:思男女子同人去;进三指着上菜的厨师而对,原来此厨师祖籍上蔡,后住会理,经常在两地来往,谐音:上菜厨师烩鲤来。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下联:是时肆市始失史诗,仕识世失时势,实似石狮,誓蚀。
上联:狗啃河上骨 下联:水漂东坡诗
此联为一日东坡和佛印乘船游玩,看见一条狗在啃河岸上的骨头,东坡出此上联,谐音:狗啃和尚骨。佛印立刻把东坡写的诗丢进水里,对此下联,谐音:水漂东坡尸。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
上联:扬子江头渡杨子。 下联:焦山洞里住椒山。
此联为【明】杨继盛(字椒山)题镇江焦山联。
上联:空中一朵白莲花,风捧奉佛。
下联:峡里几枝黄栗树,月远怨猿。
上联: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下联: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风景对联: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
福州西湖开化寺 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 福州乌山琵琶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我从接触对联、了解对联,到爱好对联乃至创作对联,已经有若干年月了,最近出于求精的考虑,借了甚至买了对联方面的书籍,先把梳理总结的有关对联最核心的部分,即“对联的特点和要求”归结如下,以作为对联爱好者借鉴之用。
我把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联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对联的要求。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对偶,此外它还具有以下几点:
(一)民族艺术
对联是只有中华民族,确切的讲,只有汉语语言才有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世界上其他民族和语言所没有的。
这种独特性又源于两点,一是形式上的民俗,即挂桃符过春节:二是本质上的汉语,即汉字是不同世界上其他各国各族的文字,是方块字,具有象形会意等特征,每个字能单独成立,且多数字只有一个音节,代表一种意思;这种特性,为对联能够形成方正、整齐、清楚、成双成对的对偶字数、章节、句式、声调、内容提供了条件,举本人拙作为例: 碧天新月穿云出,
沧海征帆破浪来。
父望如天,期望儿孙揽日月;
母恩似海,施恩血脉泽乾坤。
喜相逢,把酒擎杯,应谢明月清风解人意;
兴感慨,登高望远,还劳浮云飞雁寄我情。
再举前贤名作为例
三间东到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弟忠信礼义廉。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开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奈何之运,缺憾还诸天地,是破格完人。
由于对联最早起源于民间风俗习惯,最终又回到群众中,因此对联既是文坛看重的高雅文学,又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他还会长久流传发展下去。
(二)实用艺术
对联是一种应用艺术、实用艺术,是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以及工作学习的实践而产生的,所以不同的活动有以之相适应的对联。
如春节有春联:
一年复始,
万象更新。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又如表明行业特征使用的门联:
谷乃国之宝,
民以食为天。(粮店联)
巧缝千家衣,
美化四季春。(服装店联)
未晚先投宿,
鸡鸣早看天。(旅店联)
再如布置住室、客厅、书房的堂联: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而在交际活动中用应酬联;庆吊活动中用贺联、挽联;风景区、纪念地用名胜古迹联……总之,对联在不同的场合都能够派上用场,加之它又以艺术形式出现,所以它是一种应用和实用艺术。
(三)文字艺术
对联的文字艺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用字灵活,整齐优美,字数不限,短则几字,长则千言,如天下第一长联,清人钟云舫的狱中联;二是以汉字的某些特色,构成对联艺术;三是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互相增辉。
(四)声律艺术
对联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诗词歌赋的影响,在声律上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讲究用字的平仄;二是在上下联之间,讲究平仄相对;三是在上联或下联内部讲究平仄交替;四是常常用到叠韵、双声、谐音等修辞手法。对这些的要求,目的是达到音乐美。
二、对联的写作要求
对联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要求,最主要表现在他的“对偶”,因此,创作对联时必须做到以下六点,即: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句式相似、内容相关、平仄相对。
(一)字数相等
上联和下联用字数目完全相等,是对联成立的首要条件。作为字数较少,或句式结构单一的对联是较容易做到的。例如:
乾坤抱丽日,
龙凤竞祯祥。(本人自撰)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作)
而对于长达数十字以上的长联,要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就要难一些了。另外,还有一些用字用语险奇的对联,就更需要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汉字词汇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了。又如: 三光日月星,(辽国使臣出句)
四诗风雅颂。(苏东坡对句)
四德元亨利。(苏东坡对句)
这里的对句,难就难在上下联字数很难相等上。上联是“二三”结构,后面的三个字,分别为三种类似的事物;下联也须是五个字,“二三”结构,且第一字的“三”不能重复,必须是其他数字,而即使与“三”相邻的“二”和“四”,结果各指两种或四种事物,对上去也会少一字或多一字。苏东坡的对句,妙就妙在化解了这个问题,因为“雅”是《诗经》中的“雅”,它包括《大雅》和《小雅》;“四德”本来包括“元亨利贞”,但是,由于当朝皇帝的名号中有“贞”字,应回避圣讳,故可以略去了。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苏东坡撰广东真武庙联)
上联连用了“焉”、“耳”、“矣”三个文言虚词,下联也同样用了“云”、“乎”、“哉”三字来对,险奇佳绝,没有深厚的语言、文学、写作的功力,是难以办到的。
(二)词性相同
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即同类词对同类词。以往强调的“实对实,虚对虚”,不准确,应纠正。例如:
花 外 子规 燕市 冷
(名) (方位) (名) (名) (形容)
柳 边 精卫 浙江 潮 (浙江温州“文信国祠”联)
下联句脚的“潮”字,本来是海潮的潮,应为名词,但这里用“借对”的形式,即借形容词“潮湿”的“潮”的意思,与上面的形容词“冷”相对,除了这个字,其余的都是完完全全的同类词相对。
随着汉语言文字对偶艺术的丰富发展,对联词性相同的对偶要求,不但体现在同一大词之间的相对,还体现在同一小词之间的相对了。因有些词下面的小词繁多(比如名词又可分十四种小类),这里就省略不提。
(三)结构相应
对联的结构相应,是指上联与下联在句法结构上必须互相照应,互相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
(1)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例如,阳朔画山的一副对联:
水 作 青罗带,
(主语) (谓语)
山 为 碧玉簪。
(2)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例如,阳朔九峰山的一副对联:
系闷 岂无 罗带水,
(动) (宾)
割愁 还有 剑芒山。
(3)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例如,西湖“湖心亭”的一副对联:
四季 笙歌, 尚有贫民悲夜月;
(偏) (正)
六桥 花柳, 浑无隙地种桑麻。
(4)复句对复句。对联的上下联如果联系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复句,这里指的仅是,上联内部的复句与下联内部的复句要互相对偶。例如,四川灌县离堆公园有一副对联: 两千年好事,车同轨,书同文,天府百流同灌;
数万顷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华一大有洲。
联中的“车同轨,书同文”对“水有源,禾有本”,就是并列复句对并列复句。再如下面两副对联,也是这种类型:
学好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何必读尽圣贤书,能全孝友便为实学;
纵然周知天下事,不知进退总是愚人。
在大的句法结构上要求对称的同时,在小的词组上,对联的对偶也要求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4)句式相似。
所谓句式,就是指构成句子的词组和节奏,在“五言”诗中,一般句式是“二,二,一”或者“二,三”;在七言诗中,一般句式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骈体文的句式是“四,六”节奏,所以又叫它“四六句式”。对联,因为字数多少灵活,篇幅不拘一格,所以没有固定的句式。但是,就一副对联来讲,上联的句式和下联的句式却必须一致,否则,就造成“失对”,也就是说,不能算作对联。举例如下:
不雨 山长润,
无云 水自阴。
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三”句式。
帆远 浮天 阔,
江空 得月 多。
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二,一”句式。
流水 当年 怀往事,
桃花 依旧 笑春风。
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二,三”句式。
此地 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