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

管理学  点击:   2011-12-19

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篇一

2017版高中化学 1.1.2 热化学方程式课时作业

热化学方程式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 ΔH=+131.4 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CO(g)+H2(g)===C(s)+H2O(l) ΔH=-131.4 kJ/mol

C.该反应中生成1 mol H2(g)吸收131.4 kJ的热量 D.该反应中生成1体积CO(g)吸收131.4 kJ的热量

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错误;B项,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状态应为气态;D项,1体积应是“1 mol”。

答案:C

2.如图所示为25 ℃、101 kPa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变化过程,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断裂1 mol H2中的化学键时需吸收436 kJ的能量 B.形成2 mol HCl中的化学键时要放出862 kJ的能量

C.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 D.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

解析:题图表示1 mol H—H键断裂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l—Cl键断裂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1 mol H—Cl键形成会放出431 kJ的能量,由此可知A、B正确;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可知1 mol H2(g)和1 mol Cl2(g)反应生成2 mol HCl(g)的热效应为436 kJ/mol+243 kJ/mol-431 kJ/mol×2=-183 kJ/mol,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0,故C错误,D正确。

答案: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483.6 kJ 答案:C

4.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

D.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

解析: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 kJ×2=571.6 kJ,故A项的反应中ΔH应为-571.6 kJ·mol,A项错误;B项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C项中H2O的状态应为液态而不是气态,故C项错误;D项反应放热,ΔH<0,错误。

答案:B

5.CO(g)与H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1-1-1-1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

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要放出41 kJ的热量

解析: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反应的ΔH<0,为放热反应,CO和H2O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和H2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

答案:B

11-1

6.已知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则HCl(g)===2(g)+

22Cl2(g) ΔH=( )

A.+184.6 kJ·mol B.-92.3 kJ·mol C.-369.2 kJ·mol D.+92.3 kJ·mol

解析:互为逆反应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ΔH数值相等,符号相反;ΔH的大小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答案:D

7.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

5

B.C2H2(g)2(g)===2CO2(g)+H2O(l)

2ΔH=2b kJ/mol

C.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 kJ/mol

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mol

解析:此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侧重考查分析、计算、应用能力。由题设知2 mol CO2→2b kJ→1 mol C2H2,则乙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

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或C2H2(g)+2(g)===2CO2(g)+H2O(l) ΔH

2=-2b kJ/mol,故选A。

答案:A

8.已知:H2(g)+F2(g)===2HF(g) 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 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1

-1

-1

-1

-1

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所示曲线来表示

答案:C

9.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ΔH=a kJ·mol(a=-297.2)。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S(g)+O2(g)===SO2(g) ΔH=b kJ·mol,则a>b

C.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16 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吸收148.6 kJ的热量

解析:由题中条件可知:反应的热效应ΔH=a kJ·mol=-297.2 kJ·mol,可知该反应的正向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答案: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 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 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 B.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代表分子个数

C.S(s)+O2(g)===SO2(g) ΔH1,S(g)+O2(g)===SO2(g) ΔH2,则ΔH1<ΔH2

11

D.HI(g)H2(g)+I2(s) ΔH=-26.5 kJ/mol,由此可知1 mol HI在密闭容器中

22分解后可以放出26.5 kJ的能量

解析:A项,原子的能量很高,原子结合成分子时会释放一部分能量,正确;B项,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代表的是分子的物质的量,而不是个数,错误。C项,气态的硫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要比固态的硫多,因此第二个反应放出热量数值较大;但由于放热反应符号为负,因此数值较大的ΔH反而较小。因此ΔH1>ΔH2,错误。D项,这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也就是说无法进行完全的。但热化学方程式中给出的数据是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在可逆反应中,由于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这个热量是达不到的,错误。

答案:A

11.乙醇燃料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燃料。燃烧a g乙醇(液态)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放

-1

-1

-1

-1

出热量为Q kJ,经测定a g乙醇与足量Na反应能生成H2 5.6 L(标准状况),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298 K)=-Q kJ·mol

B.C2H5OH(l)+3O2(g)===2CO2(g)+3H2O(l) 1-1

ΔH(298 K)=-Q kJ·mol

2

133

C.2H5OH(l)+O2(g)===CO2(g)+2O(l) 222ΔH(298 K)=-Q kJ·mol

D.C2H5OH(l)+3O2(g)===2CO2(g)+3H2O(l) 3-1ΔH(298 K)=-Q kJ·mol

2解析:据化学方程式: 2C2H5OH+2Na―→2C2H5ONa+H2↑ 2 mol 22.4 L

-1-1

n(C2H5OH) 5.6 L

n(C2H5OH)=0.5 mol,即0.5 mol 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的反应热为ΔH

=-Q kJ/mol,C项正确。

答案:C

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

催化剂

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kJ·mol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 C.2NO2===O2+2NO ΔH=+116.2 kJ·mol D.S(s)+O2(g)===SO2(g) ΔH=-296.8 kJ·mol

12.解析:A项中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19.3 kJ的热量不是0.5 mol N2(g)和1.5 mol H2(g)的反应热;B项中HCl与NaOH的反应是一个中和反应,释放能量,ΔH<0;C项中没有注明NO2、O2和NO三种物质的状态;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52分)

13.(10分)如图所示,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

-1

-1

-1

2NH3(g) ΔH=-38.6

500 ℃、30 Mpa

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篇二

2017版高中化学 3.2.3 pH的应用课时作业

pH的应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 ) 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溶液呈现中性

C.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1.解析: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可知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D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25.21 g氯化钠 B.用10 mL量筒量取7.50 mL稀硫酸 C.用25 mL滴定管量取14.86 mL溶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4.2

2.解析:使用托盘天平、量筒时,读数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pH试纸测出的pH为整数;滴定管使用时读数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C

3.准确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0 mL量筒 C.50 mL酸式滴定管

B.10 mL量筒 D.50 mL碱式滴定管

-{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

3.解析: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应用50 mL滴定管。又因为碱式滴定管的下端有一段橡皮管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量取高锰酸钾溶液时要用酸式滴定管。

答案:C

4.如果将25 mL液体注入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则液面的位置( ) A.恰好在“0”刻度处 C.接近25 mL刻度处

B.恰好在25 mL刻度处 D.接近“0”刻度处

4.解析:注意滴定管下端有一段没有刻度,并且“0”刻度在上方。因此若将25 mL液体注入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应在“0”刻度以下。

答案:D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1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C.滴定时,眼睛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5.解析: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用标准盐酸润洗2~3次。 答案:A

6.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滴定前滴定管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B.碱式滴定管量取NaOH溶液时,未进行润洗操作 C.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锥形瓶在取用NaOH待测液前用少量水洗涤

6.解析: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读取盐酸的体积偏大,据c(HCl)·V(HCl)=c(NaOH)·V(NaOH),c(NaOH)cHCl·VHCl

V(HCl)偏大,NaOH溶液浓度偏高,A

VNaOH

项正确;B项中,导致NaOH溶液中的溶质减少,消耗的盐酸减少,使结果偏低;C项,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导致读取的盐酸体积偏小,结果也偏低,D项,无影响。

答案:A

7.用1.0 mol/L的NaOH溶液

中和某浓度的H2SO4溶液,其水溶液的pH和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变化如图所示,则原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完全反应后溶液的大致体积是( )

A.1.0 mol/L,20 mL B.0.5 mol/L,40 mL C.0.5 mol/L,80 mL

D.1.0 mol/L,80 mL

7.解析:通过分析图像知,pH=7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40 mL,可知H2SO4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据此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体积为20 mL或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体积为40 mL两者均可以。但是图中所示起点在坐标原点,即反应前溶液pH=0,则c(H)=1 mol/L,反应前c(H2SO4)=0.5 mol/L,体积为40 mL,则两者完全反应后溶液的大致体积是40 mL+40 mL=80 mL,选C。

2

{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

答案:C

8.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 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 C.⑤②③①④

B.③⑤①②④ D.②①③⑤④

8.解析:中和滴定的顺序一般为:查漏、洗涤、润洗、注液、滴定。 答案:B

9.

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 mol·L的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读数为1.00 mL。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00 mL,该同学在操作中实际取出的液体为( )

A.大于10.00 mL B.小于10.00 mL C.等于10.00 mL D.等于11.00 mL

9.解析:由于开始读数时,视线低,读数大于正确读数,而取出液体后读数视线高,读数小于正确读数,说明实际量取的体积大于他读数的体积数,故体积大于10.00mL。

答案:A

10.下图是向100 mL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图像。根据图像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1

3

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B. X为0.1 mol·L的NaOH溶液 C.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D. X为0.01 mol·L的NaOH溶液

10.解析:原来盐酸的pH=1,则c(HCl)=0.1 mol·L,n(HCl)=0.01 mol,滴定终点时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n(NaOH)=0.01 mol。

答案:A

11.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测定硫酸溶液,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等于锥形瓶中硫酸溶液的体积,这说明( )

A.NaOH和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NaOH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C.NaOH和H2SO4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氢氧化钠溶液的pH和硫酸溶液的pH之和等于14 11.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1

-1

-1

-1

-1

c(NaOH)·V(NaOH)=2c(H2SO4)·V(H2SO4),当V(NaOH)=V(H2SO4)时,c(NaOH)=2c(H2SO4),

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n(H)=n(OH)。

ca(H+)·V(H2SO4)=cb(OH-)·V(NaOH) 因为V(H2SO4)=V(NaOH)。

10所以ca(H)=cb(OH) 对于NaOH溶液cb(H)=cOH-

-14

10

所以ca(H)两边同时取负对数即:pHa+pHb=14

cbH+

-14

所以D说法均正确。 答案:D

12.以酚酞试液为指示剂,对某新制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4

A.c=0.10×(V1+V2+V3)/(3×20) B.c=0.10×(V1+V2)/(2×20) C.c=0.10×(V1+V3)/(2×20) D.c=0.10V1/20

12.解析:③样品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2CO3,用酚酞作指示剂,会造成误差,计算式中不能出现V3,应用①②的平均值,答案选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52分)

13.(16分)某学生用标准的0.20 mol·L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其实验操作如下:

A.用碱式滴定管取待测的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加2~3滴指示剂 B.用待测的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C.把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干净

D.取下酸式滴定管,用标准的盐酸润洗后,将标准的盐酸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 cm处,再把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并分别固定在滴定管夹两边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滴定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定边摇动锥形瓶,直到加入一滴酸后溶液颜色突变并在半分钟内不再变色为止,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的刻度

根据上述滴定操作填空:

(1)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填空)

__________→E→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步操作中在锥形瓶底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 (3)D步操作中液面应调节到____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

(4)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的盐酸润洗,待测的NaOH溶液浓度的测定值会__________;在D操作中尖嘴部分若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待测的NaOH溶液浓度的测定值会__________;若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的NaOH溶液润洗,待测NaOH溶液浓度的测定值会__________。

13.解析:酸式滴定管未润洗,使标准液浓度降低,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增大,误差偏高;在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会使标准液的读数变大,误差偏高;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盛装NaOH溶液,使NaOH溶液的浓度变小,消耗标准液的体积

5

-1

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篇三

2017版高中化学 2.1 化学反应速率课时作业

化学反应速率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AB+C,若A的浓度由0.1 mol·L降到0.06 mol·L需要20 s,那么由0.06 mol·L降到0.03 mol·L所需时间为( )

A.等于10 s C.大于15 s

-1

-1

-1

-1

-1

-1

B.等于15 s D.小于15 s

0.1 mol·L-0.06 mol·L-1-1

解析:v(A)==0.002 mol·L·s,若按照此速率,则

20 s0.06 mol·L-0.03 mol·L{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

由0.06 mol·L降到0.03 mol·L 所需时间为=15 s,但-1-1

0.002 mol·L·s

-1

-1

-1

-1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越来越小,速率越来越慢,所需时间应大于15 s。

答案:C

2.加热A2B5气体按A2B5(g)A2B3(g)+B2(g),A2B3(g)A2B(g)+B2(g)方式分解。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将4 mol A2B3加热至t ℃时,B2浓度为0.5 mol/L,A2B5浓度为0.7 mol/L,则t ℃时A2B3的浓度是( )

A.0.1 mol/L C.0.9 mol/L

B.0.2 mol/L D.1.5 mol/L

解析:若t ℃时c(A2B5)=0.7 mol/L,就必须有0.7 mol/L的B2和0.7 mol/L的A2B3参加反应,而t ℃时c(B2)=0.5 mol/L,就有(0.7 mol/L+0.5 mol/L)的A2B3分解,所以t ℃时,c(A2B3)=2 mol/L-1.2 mol/L-0.7 mol/L=0.1 mol/L。

答案:A

催化剂

3.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

△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 )

A.0.1 s C.5 s

B.2.5 s D.10 s

-1

-1

-1

-1

解析:该时间内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根据方程式,相同时间内O2的浓度减Δc

小了0.2 mol·L。所以,Δt==

-1

v

0.2 mol·L

-1-15 s。

0.04 mol·L·s

-1

答案:C

4.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 mol,

1

测得10 s内A的平均速度v(A)=0.12 mol/(L·s),则反应进行到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C.3.2 mol

B.2.8 mol D.3.6 mol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10 s内A减少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L·s)×10 s×2 L=2.4 mol,则物质B在10 s内减少的物质的量为:2.4 mol÷3=0.8 mol,故反应进行到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4 mol-0.8 mol=3.2 mol。

答案:C

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g)+nB(g)===wC(g),同一时间段内测得:A的浓度每分钟减少0.15 mol·L,B的浓度每分钟减少0.05 mol·L,C的浓度每分钟增加0.1 mol·L

-1

-1

-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压强逐渐增大 B.化学计量数之比是mnw=312

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D.若在前10 s内A减少了x mol,则在前20 s内A减少了2x mol

解析:由题意知,v(A)v(B)v(C)=312。根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

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mnw=312,A、C项均错误,B项正确。反应过程中,反应都不是等速率进行的,前10 s与前20 s内反应速率不同,D项错误。

答案:B

6.某温度时,浓度均为1 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生成气体Z。充分反应后,X2的浓度为0.4 mol·L,Y2的浓度为0.8 mol·L,生成气体Z的浓度为0.4 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用X、Y表示)是( )

A.X2(g)+2Y2(g)2XY2(g) B.2X2(g)+Y2(g)2X2Y(g) C.X2(g)+3Y2(g)2XY3(g) D.3X2(g)+Y2(g)2X3Y(g)

解析: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答案:D

7.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 mol/(L·s) ②v(B)=0.6 mol/(L·s) ③v(C)=0.4 mol/(L·s) ④v(D)=0.45 mol/(L·s)

2

-1

-1

-1

-1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A.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B.④>③>②>① D.①>④>③>②

解析:以物质A为标准,将其他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为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

v(A)v(B)=13,则②表示的v(A)=0.2 mol/(L·s);v(A)v(C)=12,则③表示的v(A)

=0.2 mol/(L·s);v(A)v(D)=12,则④表示的v(A)=0.225 mol/(L·s);故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④>③=②>①。

答案:A

8.在可逆反应:2A(g)+3B(g)xC(g)+D(g)中,已知:起始浓度A为5 mol/L,B为3 mol/L,C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min),2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则关于此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min末时A和B的浓度之比为53 B.x=1

C.2 min末时B的浓度为1.5 mol/L D.2 min末时A的消耗浓度为0.5 mol/L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

2A(g) + 3B(g)  xC(g) + D(g) 起始浓度 5 mol/L 3 mol/L 0 0

变化的浓度 1 mol/L 1.5 mol/L 1 mol/L 0.5 mol/L 2 min末

4 mol/L 1.5 mol/L 1 mol/L 0.5 mol/L

的浓度答案:C

9.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X(g)+nY(g)pZ(g)+qQ(g),2 s时间内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C.

0.3 m mol/(L·s),则2

s时间内,Q物质增加的物质的量为( ) 

p

1.2mB.1.2q

mol

pq

pp

1.6p

mol 0.6qD.答案:A

10.把0.6 mol气体X和0.4 mol气体Y混合于2.0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测得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又知以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min,则n值是( )

A.1

B.2

-1

-1

3

C.3 D.4{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

0.2 mol-1-1

解析:5 min末生成0.2 mol W,则v(W)=·min,根据

2.0 L×5 min

vZn0.01 mol·L-1·min-1

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n=1。

vW20.02 mol·L-1·min-1

答案:A

11.

某反应:2A(g)3B(g)的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有关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v(A)=0.1 mol/(L·min) B.v(B)=0.2 mol/(L·min) C.v(A)=v(B)=0.5 mol/(L·min) D.v(A)=v(B)=0.3 mol/(L·min)

解析:根据图像:2 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B的浓度增加了0.3 mol/L,故v(A)=0.1 mol/(L·min),v(B)=0.15 mol/(L·min)。

答案:A

12.将一定量的固体Ag2SO4置于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装有少量V2O5),某温度下发生反应:Ag2SO4(s)Ag2O(s)+SO3(g),2SO3(g)2SO2(g)+O2(g)。反应经过10 min后,测得c(SO3)=0.4 mol·L,c(SO2)=0.1 mol·L,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容器里气体的密度为40 g·L B.SO3的分解率为20%

C.化学反应速率v(Ag2SO4)=v(SO3)

D.在这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O2)=0.005 mol·L·min 解析: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涉及到连续反应,可先分析后一个反应: 2SO3(g)2SO2(g)+O2(g) 起始浓度/mol·L 0.5 0 0 转化浓度/mol·L 0.1 0.1 0.05 10 min后浓度/mol·L 0.4 0.1 0.05

4

-1

-1-1

-1

-1

-1

-1

-1

A项:ρ=

m总-1-1-1

=c(SO3)·M(SO3)=0.5 mol·L×80 g·mol=40 g·L。 V

-1

c转0.1 mol·L

B项:SO3的分解率为:×100%=-1×100%=20%。

c始0.5 mol·L

C项:Ag2SO4为固体,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

ΔcO20.05 mol·L-1-1

D项:v(O2)==0.005 mol·L·min。

Δt10 min答案:C

二、非选择题(52分)

13.(12分)某温度时,在容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

分析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 min 末,X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该反应是由________(填“正反应”、“逆反应”或“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反应的。 解析:(1)反应开始时,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 mol、1.2 mol、2.0 mol,3 min时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 mol、1.0 mol、1.6 mol。在0~3 min 时间段内,X、Y、Z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6 mol(增加)、0.2 mol(减少)、0.4 mol(减少)。即X、Y、Z转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X)n(Y)n(Z)=312。根据各物质转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Y(g)+2Z(g)3X(g)。(2)反应开始和2 min时,X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 mol、0.8 mol。即在0~2 min时间段内X增加的物质0.4 mol

的量为0.4 mol。故X的反应速率为v(X)=mol/(L·min)。(3)由图中三

3 L×2 min条曲线均未通过原点可判断该反应是由正、逆反应同时进行的。{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

答案:(1)Y(g)+2Z(g)3X(g) (2)0.067 mol/(L·min) (3)正、逆反应同时

5

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篇四

2017版高中化学 4.3.1 电解原理课时作业

电解原理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图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一段时间后,往蛋壳中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呈红色 B.蛋壳表面缠绕的铁丝发生氧化反应

C.铁丝表面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蛋壳可阻止生成的氯气与氢气、氢氧化钠溶液接触

1.解析:由题图可知,蛋壳表面的铁丝为阴极,发生反应:2H+2e===H2↑,石墨棒为阳极,发生反应:2Cl-2e===Cl2↑,故往蛋壳中滴加酚酞,溶液不会变红。铁丝为阴极,受到保护,附近H发生还原反应,故选D。

答案:D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阴、阳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体积比为21,且电解后溶液的pH增大的是( )

A.KCl B.NaOH C.Na2SO4

D.H2SO4

{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

2.解析:已知电极为惰性电极,可以通过判断溶液中离子的放电能力进行判断。A项中,电解产物分别为H2和Cl2,且体积比为11,不符合题意。B项中,电解产物为H2和O2,且体积比为21,由于实际电解的是水,故OH浓度增大,pH增大。在C、D中,电解产物也分别是H2和O2,实际电解的是水,但C项为中性溶液,pH不发生变化,D项为酸性溶液,pH减小。

答案:B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Cu不能发生:Cu+2H2O===Cu(OH)2+H2↑的反应,但选择恰当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这个反应就能实现。下列四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中,能实现该反应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1

22+2OH为阴极反应;C项电解质溶液H2SO4会与生成的Cu(OH)2中和,实际上不会生成Cu(OH)2;D项在Pt上镀铜,不会生成Cu(OH)2;而B项中Na2SO4溶液起增强导电性作用,可以发生电

电解

解反应Cu+2H2O=====Cu(OH)2+H2↑。

答案:B

4.用如图装置(X、Y是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则下表中所列各项对应关系均正确的一组是( )

24电,a管中c(H)>c(OH),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A错误;X为正极,电解AgNO3溶液时,b管中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Ag+e===Ag,B错误;Fe(OH)3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X为负极时,Fe(OH)3胶体粒子向a管移动,a管中液体颜色加深,D错误。

2

答案:C

5.在100 mL 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两极上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液中Cu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 mol·L C.3 mol·L

-1-1

2+

B.2 mol·L D.4 mol·L

-1

-1

5.解析:电解开始时,只有Cu和O2生成。当CuSO4溶液电解完全时,实质为电解H2SO4

溶液,由电解过程可知,实质为电解水,生成H2和O2。在生成这两种气体时,H2和O2的体积比为21。由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Cu+2e===Cu,2H+2e===H2↑,知Cu得电子数和H得电子数之和等于OH失电子数,应有如下关系:

2.24 L2.24 L2+

) 2n(Cu

22.4 L·mol22.4 L·mol

0.1 mol2+2+-1解得:n(Cu)=0.1 mol,c(Cu)==1 mol·L。

0.1 L答案:A

6.

2+

{2017化学作业本答案}.

2+

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a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电极是阴极

B.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6.解析:电解饱和NaCl溶液,阳极生成Cl2,Cl2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盐酸具有酸性,可使pH试纸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又可将红色漂白,故内圆为白色,外圆为浅红色,可推出a为阳极,A正确;a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B正确;电解过程中,H2O得电子,为氧化剂,C正确;b电极附近有OH生成,pH增大,D错。

答案:D 7.

3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如图所示,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铅笔端有少量氯气产生 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7.解析:铅笔端出现红色字迹,说明在铅笔端生成了氢氧化钠,所以该极应该是阴极,与此相连的a点是电源的负极;则铂片是阳极,与此相连的b点是电源的正极。

答案:D

8.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

通电

电解总反应为:2Cu+H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有0.1 mol Cu2O生成

8.解析:由总反应知失电子的为Cu,得电子的是 H2O中的H。因此Cu极为电解池的阳极,接电源的正极,石墨为阴极,接电源的负极。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应有0.05 mol Cu2O生成。故选A。

答案:A

4

9.用石墨电极电解1 L含硝酸铜和氯化钠各0.1 mol的混合溶液,当阳极上生成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B.阴极也产生2.24 L(标准状况)气体 C.阴极增重6.4 g D.所得溶液的pH大于7

9.解析:含硝酸铜和氯化钠各0.1 mol的混合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Cu 0.1 mol, Na 0.1 mol、Cl 0.1 mol、NO3 0.2 mol。阳极Cl先放电:2Cl-2e===Cl2↑,由于Cl仅0.1 mol,故电子转移了0.1 mol,标准状况下放出Cl2 0.05 mol,即1.12 L。根据题意知,阳极生成2.24 L(标准状况)气体,故OH继续放电:4OH-4e===2H2O+O2↑,放出O2的体积为2.24 L-1.12 L=1.12 L,此时电子转移了0.2 mol,消耗OH 0.2 mol,即在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3 mol电子。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u+2e===Cu,A项错误;因溶液中含Cu0.1 mol,故阴极析出铜6.4 g,C项正确;此时消耗了0.2 mol电子,还有0.1 mol电子由H消耗:2H+2e===H2↑,故标准状况下放出H2 0.05 mol,即1.12 L,B项错误;需H 0.1 mol,故消耗OH的物质的量大于H的,所得溶液的pH小于7,D项错误。

答案:C

10.如下图所示,将两烧杯用导线相连,Pt、Cu、Zn、石墨棒分别为四个电极,当闭合开关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2+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中考语文百题大过关:作文百题
下一篇:2017华科离散数学离线作业答案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