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 点击: 2015-08-25
不深不浅种荷花
不深不浅种荷花
1、寓言《杰米扬的汤》中,杰米扬用鲜美的鱼汤招待客人,客人最终却逃席而去。当然杰米扬没有错,只是少了度。
2、 度,其实也就是找准一个合适的位置。纵贯历史长河,多少人因度成功,又有多少人因度失败。
3、汉武大帝继任,七国之乱仍在不时的骚动,匈奴又不时进扰,黎民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可他在这混乱的时期中找到了度:推恩令的颁布,霍去病的重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崇,诸侯、匈奴、百姓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大天朝恢复了稳定,汉室子弟得以衍衍不息。
4、我们伟大的邓小平同志,在全面掌握了中国实际情况后,开始了改革开放:农村改革在前,城市改革在后,沿海开放在前,内陆发展在后,一项又一项计划顺利实行,中国人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走上了高水平生活的道路。今天我们的祖国如此繁荣富强,也正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在那一刻看准了度,也抓紧了度。
5、当然,滚滚长河也深藏着累累白骨。
6、明清时期的君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对本朝的读书人加上了文学的枷锁。八股取士的僵化科举制度,使莘莘学子被束缚在了文学的牢狱之中。
文字狱的出现,扼杀了人们探究创新的萌芽。明清的君主因为没有把握好应有的度,将这个时代推向了尾声。
7、 让人痛心的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倒退了三十年,十年文革不仅是文人的浩劫,更是知识的灾难。这场对民主法治践踏的大动乱也是因为领导人没有把握好应有的度。
8、 时代马不停蹄地前进,我们的社会也在慢慢变成快餐社会,欲望被无限放大,人们一心想要去追求那根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想要用尽一切去实现那遥不可及的幻想,于是将人生很多的“度”抛之脑后,置之天外。 “存天理,灭人欲。”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只是一张纸上的六个字,但“致良知”“知行合一”却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度。
9、尘内世俗纷纷扰扰,自思量“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不深不浅种荷花
不深不浅种荷花 犹记以前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梦中都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了株樱花来,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 谁想不几日,那花竟死了。老农听着我的叙述,微微地笑:樱花怎麽能那麽养呢?它有自己的种法。 那一刻,我猛然间开悟,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惟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否则生且不易,又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想来又有多少人沉迷於仿效他人的热潮,丢了自我?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大街上戴鸭舌帽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一时自杀又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尚的潮流席卷於世,当喧哗与骚动潮水般涌来,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坚持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蝶翼翩翩,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便深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 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人活於世,不求随波逐流,便如一朵墨梅,可静静绽放於生命的绢帛。 再想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竟是痴了。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求如徐霞客,遍览名山大川,一仆一驴,一笔一绢,任他世事烦扰,我自有天枕地床﹔更无需黄袍加身,便如蒲松龄老於世情乃得巧,昧於世情则得拙,他秉持一拙所自安的生命准则,在野狐鬼妖间荷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给无数士子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 天籁自鸣,不择好音。为人处世,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荆棘满生,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也痴了,且让那花睡去,明朝醒来,又可开得一片春天。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最全)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汇编最全)
目录
1. 晚晴里智慧的灵碟
2. 生活智慧的城市景象
3. 智慧之光
4. 左手粪叉,右手笔杆
5. 智慧,就藏在房间里
6. 写作的智慧
7. 瞳孔之内
8. 农之月令
9. 王大爷的早餐店
10. 逃离“智慧”的周庄
11. 智慧的境界
12. 大智若愚
13. 维也纳的智慧
14. 智慧三境
15. 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
16. 庄子的智慧
17. “倔”和“笨”的力量
18. 中国,咱们慢慢来
19. 老爹
20. 皱纹中的智慧
21. 小巷面条香
22. 境由心生
23. 鸡婆
晚晴里智慧的灵蝶
在乌镇,一只灵蝶款款飞起,飘洋过海,又缓缓停留在历史的扉页上。
这扇动轻盈翅膀的,便是木心先生。他自甘平淡,随缘而适,淡然处世而又执着不屈,活出了自己的境界,凝成了智慧的诗篇。
他的一生,怎可用“传奇”二字草草概括?木心先生走出乌镇,踏上美利坚的土地,又决意返回,投入故乡的怀抱,自乐于慢速的生活,自得于“车、马、邮件都慢”的日子。 然而,狂风暴雨砸向先生。“文革”期间,他被捕入狱十八个月,惨遭三根手指的断截。先生的眼中该是写满了后悔吧?可是没有,他在狱中用本该写交待的纸洋洋洒洒留下了六十多万字的狱中笔记。每一字,都汇聚了先生的坚毅、隐忍与智慧。
灵蝶扇动着翅膀,他的眼睛依旧云淡风轻。先生,将自己炼成了一块璞玉;闪光中,其魂魄神游于文学与艺术的天地。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木心如是说。手里夹着一支烟卷,面对自己残缺的手掌,先生百感交集但又分外沉静,仿佛这一切风雨与自己无关。是灵蝶,即使被折断翼翅,也要努力地飞翔。
就这样,拿起一支笔,飞速沉游,木心在卷页上绘出属于自己的智慧的江山,将生活涂抹得色彩斑斓。在外部条件极其黑暗的那个年代,先生不曾因沿途巉岩而退去了步伐。 “我本该放手,可我未曾停止痴缠”。这一“痴”字,便是先生内心的精神境界吧。偏执地追逐,将一生的智慧和风骨写成了诗。
智慧是一种境界,先生用手绘的黑白琴键奏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乐章。笔耕不辍,宛如灵蝶,翩翩起舞,无拘无束,自得于人生之乐。
如今细想来,先生曾于《从前慢》中提及“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然而,在先生八十多岁的漫长时光里,却始终孑然一身,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了艺术与文学。超脱而又不受牵绊,做一只自由的灵蝶;潇洒而又不放纵,被文学与艺术的红线牵引着。先生内心,安于这一份充实和自我的感动。
素心花对素心人,先生之“素”,化为飞动的风景,袅袅间进入人的心底,成为永恒的传唱。
生活智慧的城市景象
很奇怪不是,现代人一提及生活智慧,往往是指那些归隐自然的“居士”。 那些饱览浊世鄙陋的文人雅士,看破红尘,收束杂念而遁入山林。东篱把酒,荷锄而归,荒径的草木掩映下,一位衣带飘飘的自得之人,构成了“田园之乐”的景象,仿佛成了“生活智慧”的代名词。至于城市,好像只剩下充满铜臭味的贪婪与疲惫,智慧之景象无处可觅。
人们常误认为那种享受天然的生活智慧只能在野外寻得,将其与遁入林泉直接等同。于是,有人放弃高薪隐入南山,有人将书店开到偏僻乡村并名曰“碧山计划”,无一不
想借青山绿水的景象将自己的生活智慧示众。城市的车水马龙中,真的没有其所求吗?与其说城市忙,不如说人心空。“一个人看了一夜雨,谁也没告诉,是孤独;只告诉了一个人,是爱;发了个微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矫情,也是我们的时代„„”我们耽溺于一呼百应的互动,享受他人的关注和点赞,实际是为了掩饰内心空虚,掩饰梁文道所说的“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此乃假借微博求取呼应与共鸣。若问为何往郊野跑?一种是借助外力,用山的厚重、水的澄澈唤起心底的本真,觅取对生命的最初体悟;另一种则是找个没有无线网的地方,强行节欲。
想想,窗外淅沥下着雨,朦胧了霓红灯的色彩,一个人,在窗边听雨。多么诗意美好的景象啊!可那人心里却想着:把这个人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可获多少个赞?呜呼,在城市里找不到生活的本色,迸不出智慧的火星,怪谁?
至此,不由然想起龙应台,她在台北的“紫藤庐”与友人品茗谈心,看身边“紫藤花闲闲地开”。台北有58家星巴克,可龙应台独独青睐这间茶馆,与其说是她明白“紫藤庐清楚这个城市的身世”,不如说她明白如何在城市中寻觅激发生活智慧的景象。一人一茶,清香缭绕,此情此景,惟有真正悟得生活的人才能享受。
不是所有的景象都能激发人们的生活智慧,如林清玄所言:“心境好时,处处开莲花。”究其根源,乃是善于假物,随心吐纳,以填补内心之空缺。那么,读书吧!和古人交流,与学者辩驳,同春花冬雪同呼吸,偕夏蝉秋月共忘机。内心充实的人,无需过度的信息来弥补孤独,积淀的智慧擦亮了他的双眸。如此而来,弘一法师所讲的“华枝满天,天心月圆”之境,就不仅能在城市中觅得,更能与芸芸众生的生活愿景相融合。
下次再将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归咎于城市时,请反观一下自己吧。因为,对于真正领悟生活智慧的人,人流如潮、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也可以带来春江潮水、明月清风。
智慧之光
作为一名学子,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过,究竟何为智慧,难道试卷上那鲜亮的分数就是智慧的象征吗?
我听到过许多的回答,其中不乏振振有词、摄人心魄的那个字:“是”!
于是乎,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成了我们奋斗不懈的战时回忆录,因为有着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理当向社会索取那印着“智慧”的一纸契书。可反观现实,我们真的成了智慧之人吗?过度地追求智慧反而使我们落入了俗套,本来明亮的眸子被蒙上阴翳,再也看不到存在于生活中的那些闪着智慧之光的点滴小事。
古人曾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真真是把深浅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深也罢,浅也罢,妖娆多姿的荷花,凌波盛放的菱叶,蛙声一片的稻田,均以最适宜的水土来保障,等待那个收获的季节,粮仓俱满,菱藕飘香。
对比于时下许多人的汲汲于名利,古人越发显示出可爱的智慧:让万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少几分强求,多几分天然。可见,智慧不是用来攫取,而是渗透在我们血液中、引领我们去适应世界的信念。明乎此,则可觅得“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禅意悠境。
我从不艳羡登上诺贝尔峰巅却弃家中老母于不顾的人,我向来鄙视那些只顾读研而不理会家中贫寒的学子。无疑,他们是聪明的,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们却是十足的愚夫。相比较而言,那些生性愚钝却兢兢业业养家糊口的农民工,那些成绩平平却为父母分担生活艰辛的学子,更应当令人尊重,他们早已爬上了人性的塔顶,全身上下迸发着智慧光芒。
孔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如此才算是渐入人生之佳境,使人生处处闪烁着智慧之光。
就我们高中学子而言,尚未到达而立之年,然而,我们追寻智慧的途径却数不胜数。不要再用那一纸成绩单去衡量自己智慧与否吧,以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这其间所体现的智慧,绝非那“不忘营营”的心思可比。
左手粪叉,右手笔杆
爷爷的手,拿得起粪叉,舞得了笔杆。
爷爷是一个农人,他常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爷爷便背一竹篓,操一粪叉,游走于村头巷尾,捡拾牲畜秽物。及至天一放亮,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飘来的炊烟裹住,爷爷就回家。奶奶摆好了早饭,小米粥、馒头、青椒、拍黄瓜!呼噜呼噜喝完汤,顺便踢走死缠脚下的巴儿狗„„偶尔奶奶也夸一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老头老太太对视一眼,笑了。
爷爷曾是个大学生,当官的,有过出息。太爷爷共有六子,本来都该安安分分做个小农民,但爷爷不。他天分异常好,私学,中学,及至大学,都是一路直上。后来当了小官,虽不大,但在镇上也算是有头有脸了,在村里更是红极一时。眼看升官在望,爷爷却收拾行囊,携家带口,回了村里。村里人都表示理解:“对喽,农民好嘛,看看庄稼看看草,啥都不愁。”
村里人称赞爷爷的农活,还敬佩爷爷的书法。逢年过节,红白大事儿,都找爷爷来写字儿。不必狼毫,不必端砚,更不必宣纸——乡下人也不懂欣赏这个,但他们都知道爷爷见多识广,高文凭,有技艺。对于求字之人,爷爷总是来者不拒,放下粪叉,洗手执笔,挥洒而下。当淳朴的邻人拿到字后,喜悦之情全溢于脸上,总想夸一夸这字儿——就像汪曾祺笔下的乡亲们一样:“这字儿好,真黑!” 我是爷爷的长孙,却去之远矣!常问爷爷:“您咋就愿意做个农民呢?”他总会拿他喜欢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老汪这人写文章写得好。俗而不厌,多而不滥。为啥?他虽是文人,却也近于农人。勤恳、淳朴、达观。”我点头:“是啦,他也掏过粪,而您是叉粪。又都是执笔之人,又都上过大学。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爷爷很得意我的说法,却仍摆手不赞同:“有一点不一样,他种地不如我。”奶奶看我们爷孙俩笑闹,总是很无奈,叹道:“这老头子。”
我不知道我何时会有这种高度,更不知道爷爷眼里的世界是怎样,但我深知,爷爷表现的那些,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粪叉和笔杆共存的境界。
平淡而知足,是爷爷的智慧。
点评:
本文有着淡淡的传奇色彩,爷爷的“夫子气”和“农人味儿”天然融合,妙趣横生。有些笔墨十分精彩,如奶奶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又如邻里夸爷爷的墨宝:“这字儿好,真黑!”
智慧,就藏在房间里
妈妈对爸爸的评价:平时挺精明,一到钱上就犯浑,只知道乱花钱,败家。 可不是?打我记事起,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若家底殷实犹可说,可咱家却刚达小康。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
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跟客户谈账目时几百万的数目也得精确到个位,如此细致的人儿怎会连家中的存款、经济状况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外精细了,对内就糊涂?我有些不明白。
不过细细想来,爸爸几次一意孤行决定买下的房子,其位置都有点名堂。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虽然位于中心,却拥有罕见的静谧,大概是与喧嚣马路隔着几幢楼房和一片树林的缘故吧。看着远处人来车往纷杂不已,耳畔却时常闻见群鸟啁啾似在欢腾。年纪尚小的我,不懂得“大隐隐于市”,却在这明媚的阳光中领略到静的美好,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价格却出奇地高。大概把家里百十平米的老房子卖了,再垫点钱,才换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那关口,爸爸打开家里的存折算了一下,又带着笑容对外借了点钱,就轻飘飘地将钱交给了房主,全然不顾一旁闪着噬人目光的妈妈。后来的日子,我们一家度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时光。但多亏了这一决定,每逢冬季,我不必在寒风中赶远路,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平安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让我不满意的新居,便是高中时代的房子。为了延续初中的传统,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但我搬进去一看,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网络、电视全没有,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高中三年的色调,变得乏善可陈。听着我倾诉满腹牢骚,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说:“现在啊,还是艰苦点吧。”说来也怪,一些过去的朋友遇见了我,却惊讶往日颇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稳,啊,兴许真的长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终于迎来尾声。一日,我与爸爸闲聊:“爸,以后还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长地答道:“你走了,就不搬了。”我默然。忽地明白,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
我想,妈妈评价爸爸“花钱发昏”,可能有些道理。但是,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只不过,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
点评:
纯然是小学子的切身感悟。孟母曾经“三迁”,老爸为孩子求学也来了个“三迁”,迁出了性格,迁出了无声的大爱。这种智慧,旁人难悟,只有小作者悟到了:它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的某处罢了。
写作的智慧
这大概是最后一次,在方格纸上写下规定字数的文章。
已经太久了:不曾在横条纹的周记本上,写下或两三行的只言片语,或动辄两三页的恣意文字。
还记得考前,语文老师用黑板擦敲打着黑板,不厌其烦地再三强调“作文拿高分的智慧”。无非是开头引用名人名言,观点鲜明,事例翔实,等等。
是的,这样的“智慧”我都懂,能让我拿高分的“智慧作文”也不应排斥。毕竟,经验和能力也是智慧的起点。
然而,我总是不屑。不要真情实感,不需形式创新,只需把大段捣烂如泥的“王开岭”、“史铁生”、“周国平”们注入固定模板,便会催生大批身穿统一制服的克隆军团。此乃应试教育下的集体分泌物。
在作文纸上,索尔仁尼琴已将古拉格群岛控诉了千万次,“全俄国最好看的霜”已成为令人作呕的白色凝结物。屈原已拒绝再投江,海子思索还要再卧轨多少次。
这样的智慧,不要也罢!
真正的写作智慧,应拥有大自然般的天然气象,是超越了经验和能力的升华,是“我手写我心”的了然境界。这智慧,是汪曾祺式的“士大夫清韵”,是张爱玲市井小民的絮叨,是余光中式的精巧瑰丽,是优美字句背后的郁郁文气、坦率心性。
时间不多了。我周围的考生,应该在进行最后一段说理了吧?若我一开始便选择了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此刻,理当安心而又机械地援引着最后一个例证了„„
可惜今天,在高考考场上,我没有。
我不后悔。我想写幼年的玩伴,夏蝉歌咏的少年梦,白衣黑裙的青春悸动,高考重压下偶尔的灰心失意,噙泪微笑的坚强。我想写平凡生活里的细微感动。就算是议论文吧,我也想拒绝炫目的名言和事例,静静地用质朴的语言说清内心的所思与所悟。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汇编(23篇)
目录
1. 晚晴里智慧的灵碟 2. 生活智慧的城市景象 3. 智慧之光
4. 左手粪叉,右手笔杆 5. 智慧,就藏在房间里 6. 写作的智慧 7. 瞳孔之内 8. 农之月令
9. 王大爷的早餐店
10. 逃离‚智慧‛的周庄 11. 智慧的境界 12. 大智若愚 13. 维也纳的智慧 14. 智慧三境
15. 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 16. 庄子的智慧
17. ‚倔‛和‚笨‛的力量 18. 中国,咱们慢慢来 19. 老爹
20. 皱纹中的智慧 21. 小巷面条香 22. 境由心生 23. 鸡婆
1.晚晴里智慧的灵蝶
在乌镇,一只灵蝶款款飞起,飘洋过海,又缓缓停留在历史的扉页上。
这扇动轻盈翅膀的,便是木心先生。他自甘平淡,随缘而适,淡然处世而又执着不屈,活出了自己的境界,凝成了智慧的诗篇。
他的一生,怎可用‚传奇‛二字草草概括?木心先生走出乌镇,踏上美利坚的土地,又决意返回,投入故乡的怀抱,自乐于慢速的生活,自得于‚车、马、邮件都慢‛的日子。 然而,狂风暴雨砸向先生。‚文革‛期间,他被捕入狱十八个月,惨遭三根手指的断截。先生的眼中该是写满了后悔吧?可是没有,他在狱中用本该写交待的纸洋洋洒洒留下了六十多万字的狱中笔记。每一字,都汇聚了先生的坚毅、隐忍与智慧。
灵蝶扇动着翅膀,他的眼睛依旧云淡风轻。先生,将自己炼成了一块璞玉;闪光中,其魂魄神游于文学与艺术的天地。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木心如是说。手里夹着一支烟卷,面对自己残缺的手掌,先生百感交集但又分外沉静,仿佛这一切风雨与自己无关。是灵蝶,即使被折断翼翅,也要努力地飞翔。
就这样,拿起一支笔,飞速沉游,木心在卷页上绘出属于自己的智慧的江山,将生活涂抹得色彩斑斓。在外部条件极其黑暗的那个年代,先生不曾因沿途巉岩而退去了步伐。 ‚我本该放手,可我未曾停止痴缠‛。这一‚痴‛字,便是先生内心的精神境界吧。偏执地
追逐,将一生的智慧和风骨写成了诗。
智慧是一种境界,先生用手绘的黑白琴键奏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乐章。笔耕不辍,宛如灵蝶,翩翩起舞,无拘无束,自得于人生之乐。
如今细想来,先生曾于《从前慢》中提及‚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然而,在先生八十多岁的漫长时光里,却始终孑然一身,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了艺术与文学。超脱而又不受牵绊,做一只自由的灵蝶;潇洒而又不放纵,被文学与艺术的红线牵引着。先生内心,安于这一份充实和自我的感动。
素心花对素心人,先生之‚素‛,化为飞动的风景,袅袅间进入人的心底,成为永恒的传唱。
2.生活智慧的城市景象
很奇怪不是,现代人一提及生活智慧,往往是指那些归隐自然的‚居士‛。
那些饱览浊世鄙陋的文人雅士,看破红尘,收束杂念而遁入山林。东篱把酒,荷锄而归,荒径的草木掩映下,一位衣带飘飘的自得之人,构成了‚田园之乐‛的景象,仿佛成了‚生活智慧‛的代名词。至于城市,好像只剩下充满铜臭味的贪婪与疲惫,智慧之景象无处可觅。
人们常误认为那种享受天然的生活智慧只能在野外寻得,将其与遁入林泉直接等同。于是,有人放弃高薪隐入南山,有人将书店开到偏僻乡村并名曰‚碧山计划‛,无一不想借青山绿水的景象将自己的生活智慧示众。城市的车水马龙中,真的没有其所求吗?与其说城市忙,不如说人心空。‚一个人看了一夜雨,谁也没告诉,是孤独;只告诉了一个人,是爱;发了个微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矫情,也是我们的时代……‛我们耽溺于一呼百应的互动,享受他人的关注和点赞,实际是为了掩饰内心空虚,掩饰梁文道所说的‚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此乃假借微博求取呼应与共鸣。若问为何往郊野跑?一种是借助外力,用山的厚重、水的澄澈唤起心底的本真,觅取对生命的最初体悟;另一种则是找个没有无线网的地方,强行节欲。
想想,窗外淅沥下着雨,朦胧了霓红灯的色彩,一个人,在窗边听雨。多么诗意美好的景象啊!可那人心里却想着:把这个人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可获多少个赞?呜呼,在城市里找不到生活的本色,迸不出智慧的火星,怪谁?
至此,不由然想起龙应台,她在台北的‚紫藤庐‛与友人品茗谈心,看身边‚紫藤花闲闲地开‛。台北有58家星巴克,可龙应台独独青睐这间茶馆,与其说是她明白‚紫藤庐清楚这个城市的身世‛,不如说她明白如何在城市中寻觅激发生活智慧的景象。一人一茶,清香缭绕,此情此景,惟有真正悟得生活的人才能享受。
不是所有的景象都能激发人们的生活智慧,如林清玄所言:‚心境好时,处处开莲花。‛究其根源,乃是善于假物,随心吐纳,以填补内心之空缺。那么,读书吧!和古人交流,与学者辩驳,同春花冬雪同呼吸,偕夏蝉秋月共忘机。内心充实的人,无需过度的信息来弥补孤独,积淀的智慧擦亮了他的双眸。如此而来,弘一法师所讲的‚华枝满天,天心月圆‛之境,就不仅能在城市中觅得,更能与芸芸众生的生活愿景相融合。
下次再将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归咎于城市时,请反观一下自己吧。因为,对于真正领悟生活智慧的人,人流如潮、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也可以带来春江潮水、明月清风。
3.智慧之光
作为一名学子,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过,究竟何为智慧,难道试卷上那鲜亮的分数就是智慧的象征吗?
我听到过许多的回答,其中不乏振振有词、摄人心魄的那个字:‚是‛!
于是乎,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成了我们奋斗不懈的战时回忆录,因为有着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理当向社会索取那印着‚智慧‛的一纸契书。可反观现实,我们真的成了智慧之人吗?过度地追求智慧反而使我们落入了俗套,本来明亮的眸子被蒙上阴翳,再也看不到存在于生活中的那些闪着智慧之光的点滴小事。
古人曾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真真是把深浅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深也罢,浅也罢,妖娆多姿的荷花,凌波盛放的菱叶,蛙声一片的稻田,均以最适宜的水土来保障,等待那个收获的季节,粮仓俱满,菱藕飘香。 对比于时下许多人的汲汲于名利,古人越发显示出可爱的智慧:让万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少几分强求,多几分天然。可见,智慧不是用来攫取,而是渗透在我们血液中、引领我们去适应世界的信念。明乎此,则可觅得‚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禅意悠境。 我从不艳羡登上诺贝尔峰巅却弃家中老母于不顾的人,我向来鄙视那些只顾读研而不理会家中贫寒的学子。无疑,他们是聪明的,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们却是十足的愚夫。相比较而言,那些生性愚钝却兢兢业业养家糊口的农民工,那些成绩平平却为父母分担生活艰辛的学子,更应当令人尊重,他们早已爬上了人性的塔顶,全身上下迸发着智慧光芒。 孔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如此才算是渐入人生之佳境,使人生处处闪烁着智慧之光。
就我们高中学子而言,尚未到达而立之年,然而,我们追寻智慧的途径却数不胜数。不要再用那一纸成绩单去衡量自己智慧与否吧,以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这其间所体现的智慧,绝非那‚不忘营营‛的心思可比。
4.左手粪叉,右手笔杆
爷爷的手,拿得起粪叉,舞得了笔杆。{不深不浅种荷花高考作文}.
爷爷是一个农人,他常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爷爷便背一竹篓,操一粪叉,游走于村头巷尾,捡拾牲畜秽物。及至天一放亮,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飘来的炊烟裹住,爷爷就回家。奶奶摆好了早饭,小米粥、馒头、青椒、拍黄瓜!呼噜呼噜喝完汤,顺便踢走死缠脚下的巴儿狗……偶尔奶奶也夸一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老头老太太对视一眼,笑了。 爷爷曾是个大学生,当官的,有过出息。太爷爷共有六子,本来都该安安分分做个小农民,但爷爷不。他天分异常好,私学,中学,及至大学,都是一路直上。后来当了小官,虽不大,但在镇上也算是有头有脸了,在村里更是红极一时。眼看升官在望,爷爷却收拾行囊,携家带口,回了村里。村里人都表示理解:‚对喽,农民好嘛,看看庄稼看看草,啥都不愁。‛
村里人称赞爷爷的农活,还敬佩爷爷的书法。逢年过节,红白大事儿,都找爷爷来写字儿。不必狼毫,不必端砚,更不必宣纸——乡下人也不懂欣赏这个,但他们都知道爷爷见多识广,高文凭,有技艺。对于求字之人,爷爷总是来者不拒,放下粪叉,洗手执笔,挥洒而下。当淳朴的邻人拿到字后,喜悦之情全溢于脸上,总想夸一夸这字儿——就像汪曾祺笔下的乡亲们一样:‚这字儿好,真黑!‛ 我是爷爷的长孙,却去之远矣!常问爷爷:‚您咋就愿意做个农民呢?‛他总会拿他喜欢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老汪这人写文章写得好。俗而不厌,多而不滥。为啥?他虽是文人,却也近于农人。勤恳、淳朴、达观。‛我点头:‚是啦,他也掏过粪,而您是叉粪。又都是执笔之人,又都上过大学。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爷爷很得意我的说法,却仍摆手不赞同:‚有一点不一样,他种地不如我。‛奶奶看我们爷孙俩笑闹,总是很无奈,叹道:‚这老头子。‛ 我不知道我何时会有这种高度,更不知道爷爷眼里的世界是怎样,但我深知,爷爷表现的那些,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粪叉和笔杆共存的境界。 平淡而知足,是爷爷的智慧。
点评:本文有着淡淡的传奇色彩,爷爷的‚夫子气‛和‚农人味儿‛天然融合,妙趣横生。有些笔墨十分精彩,如奶奶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又如邻里夸爷爷的墨宝:‚这字儿好,真黑!‛
5.智慧,就藏在房间里
妈妈对爸爸的评价:平时挺精明,一到钱上就犯浑,只知道乱花钱,败家。
可不是?打我记事起,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若家底殷实犹可说,可咱家却刚达小康。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
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跟客户谈账目时几百万的数目也得精确到个位,如此细致的人儿怎会连家中的存款、经济状况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外精细了,对内就糊涂?我有些不明白。
不过细细想来,爸爸几次一意孤行决定买下的房子,其位置都有点名堂。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虽然位于中心,却拥有罕见的静谧,大概是与喧嚣马路隔着几幢楼房和一片树林的缘故吧。看着远处人来车往纷杂不已,耳畔却时常闻见群鸟啁啾似在欢腾。年纪尚小的我,不懂得‚大隐隐于市‛,却在这明媚的阳光中领略到静的美好,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价格却出奇地高。大概把家里百十平米的老房子卖了,再垫点钱,才换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那关口,爸爸打开家里的存折算了一下,又带着笑容对外借了点钱,就轻飘飘地将钱交给了房主,全然不顾一旁闪着噬人目光的妈妈。后来的日子,我们一家度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时光。但多亏了这一决定,每逢冬季,我不必在寒风中赶远路,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平安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让我不满意的新居,便是高中时代的房子。为了延续初中的传统,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但我搬进去一看,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网络、电视全没有,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高中三年的色调,变得乏善可陈。听着我倾诉满腹牢骚,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说:‚现在啊,还是艰苦点吧。‛说来也怪,一些过去的朋友遇见了我,却惊讶往日颇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稳,啊,兴许真的长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终于迎来尾声。一日,我与爸爸闲聊:‚爸,以后还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长地答道:‚你走了,就不搬了。‛我默然。忽地明白,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 我想,妈妈评价爸爸‚花钱发昏‛,可能有些道理。但是,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只不过,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 点评:纯然是小学子的切身感悟。孟母曾经‚三迁‛,老爸为孩子求学也来了个‚三迁‛,迁出了性格,迁出了无声的大爱。这种智慧,旁人难悟,只有小作者悟到了:它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的某处罢了。
6.写作的智慧
这大概是最后一次,在方格纸上写下规定字数的文章。
已经太久了:不曾在横条纹的周记本上,写下或两三行的只言片语,或动辄两三页的恣意文字。{不深不浅种荷花高考作文}.
还记得考前,语文老师用黑板擦敲打着黑板,不厌其烦地再三强调‚作文拿高分的智慧‛。无非是开头引用名人名言,观点鲜明,事例翔实,等等。
是的,这样的‚智慧‛我都懂,能让我拿高分的‚智慧作文‛也不应排斥。毕竟,经验和能力也是智慧的起点。
然而,我总是不屑。不要真情实感,不需形式创新,只需把大段捣烂如泥的‚王开岭‛、‚史铁生‛、‚周国平‛们注入固定模板,便会催生大批身穿统一制服的克隆军团。此乃应试教育下的集体分泌物。
在作文纸上,索尔仁尼琴已将古拉格群岛控诉了千万次,‚全俄国最好看的霜‛已成为令人作呕的白色凝结物。屈原已拒绝再投江,海子思索还要再卧轨多少次。 这样的智慧,不要也罢!
真正的写作智慧,应拥有大自然般的天然气象,是超越了经验和能力的升华,是‚我手写我心‛的了然境界。这智慧,是汪曾祺式的‚士大夫清韵‛,是张爱玲市井小民的絮叨,是余光中式的精巧瑰丽,是优美字句背后的郁郁文气、坦率心性。
时间不多了。我周围的考生,应该在进行最后一段说理了吧?若我一开始便选择了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此刻,理当安心而又机械地援引着最后一个例证了…… 可惜今天,在高考考场上,我没有。
我不后悔。我想写幼年的玩伴,夏蝉歌咏的少年梦,白衣黑裙的青春悸动,高考重压下偶尔的灰心失意,噙泪微笑的坚强。我想写平凡生活里的细微感动。就算是议论文吧,我也想拒绝炫目的名言和事例,静静地用质朴的语言说清内心的所思与所悟。 对不起了,老师!您教的那些智慧法宝,我今天一概没有用上。 因为,我已明白了何为真正的写作智慧。
真正的写作,是在高考考场上掷下没有退路的崛傲开头的勇气。 真正的写作,是抛弃成规通法,以真情入文,以实感动人的自觉。 真正的写作,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烂漫才华。 真正的写作,是捧出一颗至诚之心的赤子纯真。
谢谢你,智慧自身的大景象。这最后一次写800余字,我终于没错过你。现在,交卷。 点评:此文是考生临场就地取材之作,颇为自信,相当潇洒。对缺乏智慧的高考作文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卓见,巧妙地融进了考场上的起伏思潮。作者估计到今年高考作文‚周国平‛们会纷纷注入固定的模板,甚有先见之明。我们阅卷时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故戏言:‚今年大唱‘三国志’——周国平、汪国真、王国维!‛
7.瞳孔之内
现在,离我两米之外,监考老师低着头不知在做啥。但我知道,本人的一举一动都进入了他的瞳孔。原先就紧张的我,手心变得更湿。
我的双眼紧盯着题目,大脑却不配合,本来尚算平稳的呼吸突然滞了一秒。然后,我如同一个快要窒息的人突然又被松开脖子,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怎么办?
想起老师在考前给我们鼓励,说高考语文卷的设计,一定能充分展现考生的智慧。可我觉得可怕的并非眼前这张正反六页的卷子,而是一双眼睛,就在我的前后左右:抬头时,但见它平静地扫描;只要一低头,它就隐隐约约地向我投射表意不明的目光。
我成了楚门,只是遍布在我四周的,不是针孔摄像机,而是由成千上万个细胞构成的眼,它才是最复杂的监视器。
我胆战心惊,却还要装作无事的模样。抖着手做完论述类试题,目光转投到了作文。 智慧?智慧的景象?智慧的境界?
那个监考老师,又在窥视我,他该看出了我的无措,给我的焦虑加了一剂猛药:‚同学们,要规划好作文的时间啊!‛
就在我觉得快要爆炸的时候,另一个监考老师将窗推开了一个小缝,风丝丝地飘进来。我眯了下眼,她的瞳孔里,有一线和煦的光。兴许我冷静下来,他,他那双眼并不怎么可怕了。 好像,背后的那些眼一时间已经隐去。 十次深呼吸,我要与自己对话。
其实,我本就知道,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瞳孔里,虽然不像楚门的世界,每个表情,每句话都有剧本,可我们真真是在别人的瞳孔里演着人生的电影。
更何况,我不可能像楚门那样,走出这些瞳孔的所见范围之外。 你的焦虑是无用的!静下心来,好好考完这场试吧…… 我吼向自己,在心里。
再看作文题,也不再觉得毫无头绪。何为智慧?何为智慧的境界?我大概有些明了。 愚蠢的人,拼命地想逃出人们的瞳孔;智慧的人,知道自己永远活在别人的瞳孔之内。
前者,从内而外地苦着脸;后者,自始至终安然地笑。 我写下此文,总算知晓:活于别人的瞳孔之内,却能淡定自若,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这么写,不算‚跑题‛吧?
点评:与《写作的智慧》一样,为考生临场就地取材之作。从监考老师的‚眼睛‛里感悟到人生的某种状态,萌动了智慧之思,十分机智。
8.农之月令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 惊蛰了。
‚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春耕开始了(也有春分的说法)。
从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蚕种,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村中,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这种发现,谈不上智慧,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不要着急,也不必时不时去看。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们都会溜出来。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
踩死它?哪能呢!庄稼人讲求佛性,相信生死来去自然,打扰不得。奶奶年纪大了,却不忌惮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耕作了一辈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黄澄澄、红扑扑、紫莹莹,变得晶莹透亮,乌紫乌紫的,像黑玉。桑叶伸伸展展,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凉着偷乐。小孩真馋!一个孩子像猫一样攀上树,吊弯树枝,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吃到嘴唇发紫,被妈妈拖着去河边洗。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 夏至来了。
田里要浸水。不大会儿,蚯蚓摇头晃脑地爬上田埂。又不大会儿,你再回来看看,田埂就满了。这些蚯蚓也聪明得紧呢,这是一种本能。水汽泱泱。
庄稼人将脚探入水中,凉丝丝的。田里有些许零星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紧,庄稼人脚底的老茧厚着呢。还有水蛙,我们这里称‚蚂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红的枫林漫天舒卷。 这是怎样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浇粪。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钝,我却不这么想。二十四节气,吃桑葚的孩子,还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又何尝没有智慧?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
点评:清澈、活泼、优美,是一篇礼赞农家智慧的晶莹剔透的叙事性散文。可赞!
9.王大爷的早餐店
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小区里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
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
王大爷的小店里总是挤了很多人。远远的只能看到雾气把小屋子填得满满的,溢到外面来。也分不清朦胧中哪些是人,哪些是桌。 ‚王大爷!老样子来一份儿!‛
进门的人大多要喊这么一句,就像打招呼一样点一份早饭,然后就坐下来跟经常碰面的‚早饭友‛开心地交谈。等到王大爷把东西稳稳地放在他面前,他就开始边吹边吃,满脸幸福的样子。不消几分钟,他就要向在座的告别‚你们慢吃‛,再给王大爷来个预订:‚我明儿还来啊,您忙!‛然后快步走了——去上班。
王大爷性格特别好,讲话和气还很爱聊天。笑眯眯的,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他的店面小,装修也比不上别处的快餐店,桌椅因长年的油灰显得发黑,墙也因水汽好些地方脱了墙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爱在这吃粥吃茶叶蛋。好像有了王大爷在,早饭就该好吃,卫生就能保证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吃客们有周末不肯做饭的,也跑来吃早饭。这时就少不了王大爷爽朗的笑声了。 ‚王大爷,店面不租大点我们要站外面吃饭啦!‛
‚哈哈,我给你们搬个小凳坐外边吃!哈哈……钱全给你们做粥吃了,哪有闲钱啊?‛ 对,王大爷的粥里头有肉,价格还不贵哩!难怪,难怪! ‚那你提个五毛一块的价,我们还能不来啊?‛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这吃的老邻居了!我老王别的不敢说,良心还是有的啊。多亏你们养着我哩!哈哈,我老头子亏得有你们陪着解解闷呢。‛
‚那大妈呢?‛我这个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没忍住就问了出来。我发现周围似乎过分的安静。我也看到王大爷似乎笑容僵了下来。
‚你大妈啊,陪着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们来陪陪我嘛。我这就够啦!有吃有喝,有人说话,干啥不满足?想这想那,争来争去的人还没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会知足!你往后长大了还像他们来我这小店陪大爷讲话,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说我这傻不傻?‛
我听了,眼睛忍不住眨巴了两下,多亏店里雾气重!‚这粥真烫!‛我大声地说,‚我以后得等粥冷点再喝!‛
周围的人都笑了,王大爷也笑了,这种没有任何做作的笑真好听。
王大爷,你一点也不傻,你就是心里敞亮才过得好啊!我不管长多大,都会时常来看你的,陪你说说话,就像这些陪你的人一样!我心里想。
周末的早上总是让人放松的,阵阵谈笑声从街角这家小小的早餐店里传出……
点评:本文写小区里一位卖早餐的老人。老人多年来支撑一间简陋的早餐铺子,全心全意地为邻居们服务(善)。文章写到后来忽然点出这位老汉早已失去老伴,贫寒而又孤寂。他没有消沉,而是用精心制作早餐来‚团结‛邻居们的欢声笑语和质朴真情,他活得有滋有味了。这种‚圆通‛和‚豁达‛,乃是‚活‛用小经验、小能力而展示出来的小智慧,富于启示,全文也就静悄悄地与‚智慧‛水乳交融了。
10.逃离“智慧”的周庄
这是一张双程景点票:‚周庄‛,‚千灯‛。周庄与千灯相隔不远。
远远便看见大红的‚周庄欢迎你‛张牙舞爪地雄踞着一爿天地,死死咬着你的眼,躲不掉的。 心怀忐忑,步入周庄。这是一场肉与肉的摩搓、绝杀,裹挟着汗味、水汽与浓郁的咖啡香,我逃到了一艘游船上。
商业化的市镇气息扼住我的喉,叫人,噤了声。 周庄‚智慧‛,周庄人更为‚智慧‛。在这里,即使是一棵树也可成为拍照牟利者的招财工具;即使是转角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周庄人也不遗余力,将它开发成西式咖啡馆;宣传手腕更是…… 游船驶过一座桥,我怔了怔 ——是陈逸飞画中的双桥!只是,我看得到:桥上的游人压得它不堪重负;我听得到:那苟延残喘中有低低的呜咽……
岁月斑驳,侵蚀着石桥。双桥横亘着,像一块开合的‚伤疤‛——那是,整个周庄的伤疤。 ‚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只青筋虬劲的手直逼眼前:‚小费。‛
那一刻,我比三毛哭得更像个孩子。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周庄,‚我还会来的。‛我却是,‚周庄……我不再来了。‛ 这样的‚智慧‛,我,有些反胃。
千灯与周庄相隔不远,千灯与周庄相差甚远。
与‚智慧‛的周庄一比,千灯就显得有些驽钝。商业的气息尚未染指这座古镇,明清最长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语。
古戏台上,一群昆曲票友启口轻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来‛字潺潺泻出,声歇处,‚姹‛以去声的破竹之势将曲调引入高潮。‚似‛,也是去声,却隐去了‚姹‛的振聋发聩,一路陡然直下,悲戚处,叫人落泪。像悲叹昆曲,像哀叹千灯。 诚然,千灯在周庄面前,显得那样矮。但,在千灯,你能感受到水纹处千灯肺叶的呼吸、开合。在千灯,时间就像一只摇橹的小船,咿咿呀呀,你还未曾留意,它已穿过水域,到那边去了…… 直到延福寺钟声响起,我才觉知天色已瞑。 碎碎的历史尘埃含着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为之争‛,古镇的智慧,千灯的智慧,于此,悄然散发。
我,愿逃离,逃离‚智慧‛的周庄。
点评:可视为小游记,有讽有赞,精选细节,于对比中展示诗情哲理,不同于泛泛的‚周庄游‛。
11.智慧的境界
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多寡,知识的乏与盈。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它与知识或有关系,却并不等同。王熙凤身为刚出阁的少女,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于藉藉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都还未来得及拨开心头的迷雾。
‚什么是智慧‛的争辩绵延千年,智慧的内涵无限地拓宽。今人窥古人的书卷以收获智慧,成了一种时尚捷径。殊不知这样的体悟或许只是入门。智慧早已超越了文字,它事关心灵,事关生命,它瞄准的是一个圆足的灵魂。
12.大智若愚
智慧大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系苍生,积极入世;另一种则是超然物外,高蹈世界,潇洒
出世。
但此两种,都要有‚愚‛。这里的‚愚‛,并非愚钝,而是老子所言的‚大智‛,乃是要求人们忘记一些东西,让智慧成其为智慧。 这几年来,网上涌现许多‚大V‛,粉丝也是动辄上百万。其中有如孔庆东,时常与人掀起骂战,粉丝皆叫好,称其为‚犀利‛、‚智慧‛。要我说,这并非智慧,充其量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智慧者,首先着眼于大事,从不拘泥小事;其次,心中须无杂念。像那些左顾右盼者,心中其实充满了‚欲‛,实在难以称之为智慧。 不免有人要说,要人心中无‚欲‛,岂不是个个都去当和尚吗?非也!我所谓的‚无欲‛,乃是专注心中所思,摒除杂念,笃定地行己,抑或是坚持人生的某种信念。
我们中国人历来是讲究中庸的,而当下却戾气不少。于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争吵乃至网络骂战时,若能平和以待,坚守‚中庸‛,这便是智慧。这种智慧,本于我们对传统道德的坚守。 智慧也是一种‚欲望‛,是一种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中的欲望。这便是入世的智慧。孔子一生风餐露宿,周游列国,只为传播‚仁‛,恢复礼制,乃至被农夫嘲笑‚其愚不可及也‛。孔子愚吗?他确实有点愚,愚就愚在‚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永远像箭一样,一往无前;愚就愚在明知会失败,却尽力一搏。‚天不生孔子,万古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