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 点击: 2015-05-17
作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继红;;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浅探[J];魅力中国;2010年04期 王平香;;激励成功心理是提高写作质量的关键[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4期 蹇红;;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9年27期 刘树萱;柳雁;;从知识的传授到能力的培养——试谈作文教学的关键一环[J];语文教学通讯;1987年10期 常青;;談“說文”——成人作文教学經驗[J];人民教育;1957年03期 ;面向三大革命 改革作文教学[J];四川教育;1966年02期 刘连达;;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J];天津教育;1984年10期 陈晓保;作文教学 重在激励[J];安徽教育;1990年12期 朱厚荣;;我怎样进行愉快作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1991年07期 陈庆玉;作文教学的尝试[J];安徽教育;1996年Z2期
关于论文写作的参考文献
References
[6] Chen X. The Role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Text-based Interest in L2 Writing[广州: 广
东外语外贸大学,2012.
[10] Dobao A F.Collaborative dialogue in learner-learner and learner-native speaker interac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2012,33( 3) : 229-256.
[24] Mandell P B. On the reliability of grammaticality judgement tes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9,( 1) : 73-99.
[31] Swain M & Lapkin S. 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wo adolescent French immersion students working together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8,( 3 ) :320 -327.
[32] Tyler A. Usage-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0,(30): 270-291.
[33] Wang C&Wang M. Effect of alignment on L2 written production [A].Unpublished manuscript, 2012.
[4]Brown, H.D. (2002).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5]Breetvelt,I.,H.Van Den Bergh,& G.Rijlaarsdam Relations between writing processes and text quality: When and how? [J].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2:103-123,1994.
[7]Carrel,P.L.,Devine & Eskey,D.E.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es,1988:158.
[8]Cherry Campbell 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Interacting with text[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51-65.
[13]Flower L , Hayes G. 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J].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981 (32/4): 365-387.
[15]Hoey, Michael. 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M].George Allen & Unwin (Publishers) Ltd. 1983.
[21]Keh Claudia L.. A Design for a Process-approach Writing Course. English Teaching
Forum.1990.1.
[22]Kroll, B. Second Language Writ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5]Mitten, D. M. Eight Approaches to Teaching Composition [M]. Urbana.
[28]Raimes, Ann. Techniques in Teaching Writing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11] Daly, J. A., & Miller, M. D. (). Apprehension of writing as a predictor of message
intensity [J].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75, (89) 75-177.
[9] Cheng, Y. A Measure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nxiety: Scale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 13 (4) 313-335.
[14] Fayer, J. M. Writing apprehension among Puerto Rican university stud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72nd, Chicago, IL, November 13 -16).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280283, 1986.
[16] Hollandsworth, L. P. How personality and background affect writing attitud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71st, Boston,MA, November 20 -25).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296336, 1988.
[26] Masny, D. and Foxall, [J]. Writing apprehension in L2.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71st, Boston, MA, November 20 -25).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2844, 1992.
[17] Hassan, B. The Relationship of Writing Apprehension and Self -Esteem to the Writing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EFL University Students [J]. Mansoura Faculty of Education Journal, 2001 (39), 1-36.
[12]Ellis, R. & F. Yuan. 2004. The effects of planning on fluency, complexity and accuracy in
second language narrative writing[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6: 59-84.
[18]Hakuta, K. 1974. Prefabricated patterns and the emergence of structur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Language Learning 24: 287-297.
[19] Hillocks Jr., G. 1986. Research on written composition [D]. Urbana.Ill:NCRE/ERIC.
[20] Jacobs H L., Zinkgraf S. A, Wormuth D. R, Hartfiel V. F & Hughhey J. B. 1981.Testing
ESL Composition: A practical Approach[M]. Rowley, MS: Newbury House
[23] Ken Hyland. 2003. Genre-based pedagogies: A social response to proces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2:17–29.
[27] Nunan, D. 2001.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9] Raimes, A. 1983. Techniques in Teaching Writ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0] Robinson, P. 2001. Task complexity, task difficulty, and task production: 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a componential framework[J]. Applied Linguistics 22:27-57.
[34] White, R. & V. Ardent. 1991. Process Writing[M]. London: Longman.
[1] Altenberg, B. & S. Granger. 2001. 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Make”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J]. Applied Linguistics 22(2):173-195.
[2] Bohn, O. S. 1986. Formulas, frame structures, and stereotypes in early syntactic{三年级作文参考文献}.
development: some new evidence from L2 acquisition[J]. Linguistics 24: 185-202.
[3] Brown, J. D. 1998. Understanding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2] 韩金龙. 英语写作教学. 过程体裁教学法[J]. 外语界, 2001, (4): 35-40.
[43] 韩金龙, 秦秀白. 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 外语界, 2000, (1):11-18.
[46] 王初明 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 外语界,2012,
(5):1-7
[47] 王初明.学相伴 用相随 [J]. 中国外语, 2009,( 5):53-59.
[48] 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4) : 297-299.
[49] 王初明.外语教学三大情结与语言习得有效路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4) : 540-549.
[39] 郭燕 2011.大学英语写长法对写作焦虑和写作能力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J].外语
界,( 2) : 73-81.
[38] 高一虹 李莉春 吕王君. 1999. 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 外语教
学与研究,( 2) :8-6.
[41] 郝玫 郝若平.2000.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状态焦虑的相关研究 [J]外语教学与
研究,( 2):111 -115.
[45] 石运章 刘振前.2006.外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及性别的关系[J] 解放军外国语
学院学报,(2):59 -64
[50] 王天剑.2010. 焦虑和效能感与口语和写作技能关系的 SEM 研究[J].外语与外
语教学,(1):27 -30.
[51] 王银泉 万玉书.2001.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
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 (2) : 122-126.
[52]文秋芳 王立非.2004.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 外国语言文
学,(1):39-45.
[53] 徐锦芬 曹忠凯.2010.国内外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J]. 外语界,(3) : 51-59.
[54] 张宪 赵观音.2011.外语听力焦虑量表的构造分析及效度检验[J]. 现代外
语,(2) : 162-170.
[55] 周丹丹.2003.二语课堂中的听力焦虑感和情感策略[J]. 国外外语教学,(3) : 22
-29.
[35] 陈立平, 李志雪. 1999. 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66-69.
[36] 陈玫. 2005. 教学模式与写作水平的相互作用—英语写作“结果法”“过程法”对
比实验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6):460-464.
[37] 郭锦辉. 2008. “预制语块”在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法”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
教育研究(8):96-98.
[40] 郭燕. 2011. 大学英语“写长法”对写作焦虑和写作能力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J].
外语界(2):73-81.
[44] 李森. 2000. 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新举措:过程教学法[J]. 外语界 77/1:19-23.
三年级作文指导论文大赛
引领学生走进作文的殿堂
------关于三年级写作训练的研究
柳絮
摘要:写作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而三年级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应该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本文深入分析了作文写不好的三个原因:“仿作”与“创造”的冲突、“写”与“说”的冲突、“理论”与“情感”的冲突,建议在实际教学与学生写作训练中应该重视阅读,要求学生多观察,注重写作过程,淡化写作技巧,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呵护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能力 阅读 兴趣 评价方式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也是刚刚才跨进写作的大门,是写段训练到写话训练的一个过渡。那怎样让学生将一件完整的事说清楚而不是记流水账,怎样按照顺序对景物进行描写,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习作提出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思索的问题。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领着它们稳稳地走进写作的殿堂,扎扎实实的打好写作的基础。
可是我们总在强调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却一再忽略因为长久以来的教育体制而形成的一些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才是打开解决问题之门的钥匙,才能更好地实施自己的策略。那问题有哪些呢?
一、“仿作”与“创造”的冲突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范文进行认真模仿和记忆,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让学生形成对词语应用能力的熟练掌握。但是,一旦条件改变,习惯于范文模式和套用规范成语、现成语言环境的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内心情感流露是自然的,不能从形式上模仿、套用,作文要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才能应付各种各样的作文。
二、“写”与“说”的冲突
“语”指的是口头语言,“文”指的是书面语言,合起来才是“语文”。而当前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文”而不是“语”,只重视“写”而轻视“说”,写作和说话是相互结合的,让它们统一才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年级作文参考文献}.
三、“理论”与“情感”的冲突
语文教学崇尚理论教学,特别是写作,有其固定的模式与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会比较重视文章的格式、体裁,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比较枯燥。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注意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学生写出的东西只会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东西。我们对待这种冲突除了要“晓之以理”外,还要“动之以情”。尽可能的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生活,快乐地表达,将情与理结合才是用心写的作文。
作为领路者的我们怎样带好他们一步步往下走呢?
首先,阅读与观察一个都不能少。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在于平时的积累,而阅读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学习的基础,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在新开学的时候我就明确规定了平时的课外阅读量不应少于5万字,为此我购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籍,利用早自习、班会课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童话周„„同时我会明确阅读的要求和任务,并及时对朗读的内容进行反馈,摘抄好词好句,做读书笔记。在教室里我和学生共同开辟了图
书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图书角借阅图书,学生阅读兴趣浓厚,时常可以在教室里、操场上看到学生认真读书的身影。同时,我还在班级的墙壁上粘贴学生的优秀作文、多次举行“作文擂台”大赛,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家长,我倡导共同学习的原则,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有些学生在家读书欲望不强烈,家长的施压政策往往让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家长会上我与家长交流意见,提出了“亲子阅读”的概念,即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交流积累。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读书面越来越广了,作文里涉及到的课外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同时,我还能时不时地看到家长们的点评以及建议。
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因此我也十分重视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在学习、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帮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积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父母做教务,把劳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一写。同时在教学中我也会给与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如,观察事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或按时间先后顺序观察,先看见什么,再看见什么,然后看见什么„„还告诉他们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看,还可以用手去摸,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等等。让他们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积累写作的素材;让他们留心观察和分析身边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在作文中写出更真实的东西。{三年级作文参考文献}.
其次,在写作中注重写作过程,淡化写作技巧。
1、调动学生感官,打好写作基础
在接触作文的初期,我借鉴《快乐作文与阅读》上的一篇写作指导,要求学生学写“火车日记”,格式如下(见图一):
“火车日记”所要写的内容比较简单,每个空格只要用一两句话完成,虽然是零零碎碎的记录,但学生每天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并及时将所看、所听、所做、所想记录下来,串成一个整体。一段时间练习下来,我还要求学生在每个车厢之间加上一些用来串连的词或短句,这样就能成为一篇简单但内容充实的作文或日记了。
2、兴趣是学习之源,有趣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在作文课堂中将一些“趣味”带到课堂中,让学生与“趣味”一起共度一节课,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记得指导过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在课前我说到:“秋天在哪里呢?其实秋天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我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双灵巧的双手,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秋天的美,用你们的手来留下秋天的美。”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去搜集秋天的落叶、凋落的花瓣、植物的果实„„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一幅贴叶画,将秋天留在了我们身边。整个活动开始后学生兴趣十分浓厚,争先恐后地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去寻找秋天的踪迹。学生在观察秋天,在品读秋天,在和秋天做游戏,在秋天中找乐趣,等到写作的时候我便读到了这些句子:“秋天在哪里呢?秋天在我们的学校里,秋天在果
园里,秋天在田野里。”“菊花并没有因为秋姑姑的到来而落下花瓣,反而开得更加鲜艳”“菊花竞相开放,有的像绽放的礼花,有的像洋娃娃的头发„„”还有很多发自学生肺腑的好句子。他们体验过,有了兴趣,自然有话可说,文思如泉。
3、说写相结合,教师细致指导写话训练
在之前说到,以往的课堂上“写”和“说”有一定的冲突。但从语言发展的顺序来说,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走在书面语言的前面,“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内部语言的发展并不完善,需要先用外部的口头语言来代替内部语言,因此,在习作课之前,我会要求学生在家打打草稿、练习说话,在第二天的课上,将准备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听,或是讲一讲准备怎样来描写,全班学生共同学习交流。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写一篇内容完整、清晰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他们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因此我交给了学生列提纲的方法。提纲形式一目了然,把需要描写的东西、这些东西的特征以及顺序作了简单的列举,学生对着提纲进行写作,思路清晰,顺序明了,学生写作比较顺畅。
习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养成重新阅读检查自己习作的好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提倡“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种自学能力是语文训练的最终目标。
最后,作文的评价方式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小学生的作文评价应遵循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特点,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真正呵护小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写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赏识性评语,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我的评价叫做“老师寄语”,在寄语我会写道:“你的文章是越写越好了,老师十分爱读,加油!”“为什么你的作文让老师读的留连忘返呢,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啊!”等等之类的话激励、鼓励我的孩子们,每次作文本发下后,交流评语成了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事情。
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要让他跑是不现实的,就像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一样,需要我们教师手把手扶着、领着,一步步往前走,或许前进的道路会比较艰辛,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便是那些在路边绽放的花朵,激励着我们用心指导,用爱领路,直至带领他们稳稳地走进作文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 《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年第六期小学教师资源网.
[3]方成.在游戏中架起写作桥梁[J].创新教育,1999(5).
作者简介:
柳絮: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三年级起步作文浅谈
三年级起步作文浅谈{三年级作文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 蓝田县泄湖镇中心学校 谭岳维
【内容摘要】:三年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大转折点,也是写作文的起步阶段。习作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们最害怕做的作业就是习作,往往觉得自己无事可写,无从下笔。那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一直头疼的问题。所以要教会学生写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推动力,不仅要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要勤于观察,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还要有一种乐于表达的强烈欲望;积累生活经验,从而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兴趣 观察 表达 积累 经验
【正文】:我从教小学语文虽已整整十年,但一直以来教的都是高年级语文。去年九月份,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跟岗学习,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我任教三年级语文。由于以前任教的都是高年级学生,从学情上分析,高年级学生已经在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在作文教学方面略显轻松。而这次面对的是三年级学生,起初我认为城市孩子见识广,家校的和谐教育也能与时俱进,但半学期下来,在习作中,我发现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害怕写作文,尤其是孩子在二
年级启蒙作文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到三年级就要写一篇文章,学生难以适从,此时的我,迷茫了。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大转折点,也是写作文的起步阶段。经过这半学期的摸索和实践,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他们学习的过渡阶段,才开始写作文,不要急于求成。首先要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在上第一次作文课时,我就告诉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会看到、听到很多新鲜事,经历了这些事,你还会有一些感受和想法,作文其实就是把我们看到的、提到的、想到的等五官的感受写出来。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生活,这是多么有意思呀!学生听了,消除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写作的欲望,从而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 勤于观察,乐于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生活。”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观察生活是获取写作素材的主渠道,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在指导他们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
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两个人的对话等。如指导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时,让学生看一看它的样子,摸一摸它的身体,听一听它的声音。如春天来了,引导学生去找春天,观察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刚开始时可以先从一个小的景物开始,比如,春天树叶的变化,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变绿了?形状、颜色的变化。春天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呢?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并及时记下来;在教学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时,我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你从哪儿感受到春天来了?学生都能说出一两句自己看到的,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这几句记录下来。这样,写作的材料就源源不断。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每一节课的前三分钟,我都用来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昨天你在学校看到了什么事?在上放学的路上是否看到了新鲜的事?或者是在报纸或课外书中看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事等,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有一双洞察事物的慧眼,即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再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学生就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就容易多了。
三、从教材入手,让学生有的放矢。
难的作文,长的作文,学生们怕写,那我们就从简单的短的开始练习。比如句子、段落的仿写;循序渐进到篇章的仿写。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章不仅义辞精妙,内容丰富,而且其中的许多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1.句式仿写。比如在教学以“奇妙的石头”为主题这单元的语文天地“读一读”中,我先让学生读,再观察这个句子运用的写作方法,接着我说了一个例句,然后,同学纷纷举手发言,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2.段落仿写。三年级的课文都写得很美,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灌输一些写作的技巧,或者让他们把自己喜爱的内容背诵下来。比如《风筝》一课,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是如何放风筝,写得多么具体多么生动。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当中,若是写放风筝,就可以模仿这一段来写。结果一个星期后,在有关春天的习作中,有学生写了自己在春天放风筝,并且恰当地运用了这一自然段,从而让学生们把所学文段与实际生活更好的结合起来。
3.篇章仿写。特别是典型的例文,让学生深入理解例文,掌握例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指导写作。如学习了《松鼠》一文,我要求学生按“先描写动物的外形,再写生活习性的写作方法,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仿写。在仿写过程中实现从抱到扶、从扶到放手的过程。其实学生学那么多知识,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学会运用。有些学生就会把自己从课文中学到的
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但很多学生还是不会运用,那就需要我们去点拨了。
四、阅读中积累语言、生活中积淀素材。
1、阅读中积累语言
其实,我们的作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多写多练之外,还要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才行。小学生读书的特点往往是看的时候兴致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却很弱,当时记得快,转眼也忘得快。因此,培养小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尤为重要。当然,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难,但要看什么书,该记录哪些内容,怎样归类,这些都需要我们详细的布置。
一般,我把读书笔记的内容归为这样几类:(1)词汇积累。如美丽、美不胜收、景色迷人、风景如画„„如果能摘抄相应的段落或背诵相应文章则更好。(2)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3)名言警句。比如自己所看到的名言,趁热打铁记录下来。(4)诗歌摘抄。文中学过的诗歌中优美的诗句的摘抄。
(5)书籍记录。记录阅读过的书籍和简单的感想。
读书笔记一般不作硬性的时间规定,过多的要求易成学生负担而适得其反。一般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互相抄阅,比较谁积累的量最大,力求从学生自身的求知欲上激发学生积累知识的乐趣和兴趣
参考文献
1. 林菲 《朱自清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2. 吴宏聪 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二版
3. 杨昌江《朱自清的散文艺术》北京出版社1983年3月第一版
4. 陈孝全 刘泰隆 《朱自清作品欣赏》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第一版
5. 冯雪峰 周扬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选》福建教育出版社 1979年11月第二版
6. 罗成琰 《朱自清絮语》岳麓书社 1999年8月
7. 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选》吉林出版 2009年9月
8. 朱金顺编 《朱自清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年8月出版
9. 陈孝全 《朱自清的艺术世界》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一版
10. 单承彬编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年 第四期
11.<论朱自清散文> 余光中著《中外文学》月刊1977年9月
12.<朱自清对学术研究的贡献> 于维杰著《今日中国》 月刊 1981年6月
13. 陈孝全 《朱自清传》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1年3月一版。
14.廷敬理 徐行《朱自清散文》(上、中、下)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4年8月一版。
15.佘树森 《散文艺术创作》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8月一版。{三年级作文参考文献}.
16.刘锡庆 张继缅 编写 《写作文鉴》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85年10月一版。
17.王光明 《中外散文诗精品赏析》 花城出版社 1990年12月一版。
18.许秀祯《朱自清及其散文》,台弯师大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1年5月
19.<朱自清的比喻理论> 宗延虎 《中国语文》月刊1977年9月
20. <浅谈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 郭旭东 《殷都学刊》 2005年 第四期
21.<浅谈朱自清散文叠字运用的艺术魅力> 董正锋《阅读与鉴赏:下旬》 2010年 第九期
22.邱贵芹 《朱自清散文语言探微》 邢台学院学报 2008,23(3)
23.戴永课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诗意美》 长沙大学学报 2001,15(1)
24.《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王纪人/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5.《作文大师》(朱自清·卷),海南出版社2002年3月第2版
26.《名作欣赏》,文学鉴赏双月刊 2002年4月
27.《名作欣赏》,文学鉴赏月刊 2003年8月 2003年10月
28.《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0年第11期
29.《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语文期刊 2002年4月
30.《名家散文精选》(中国卷)李朝全 凌玮清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2005年5月北京第2版。
三年级作文指导论文大赛_4
引领学生走进作文的殿堂
------关于三年级写作训练的研究
柳絮
摘要:写作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而三年级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应该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本文深入分析了作文写不好的三个原因:“仿作”与“创造”的冲突、“写”与“说”的冲突、“理论”与“情感”的冲突,建议在实际教学与学生写作训练中应该重视阅读,要求学生多观察,注重写作过程,淡化写作技巧,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呵护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能力 阅读 兴趣 评价方式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也是刚刚才跨进写作的大门,是写段训练到写话训练的一个过渡。那怎样让学生将一件完整的事说清楚而不是记流水账,怎样按照顺序对景物进行描写,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习作提出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思索的问题。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领着它们稳稳地走进写作的殿堂,扎扎实实的打好写作的基础。
可是我们总在强调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却一再忽略因为长久以来的教育体制而形成的一些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才是打开解决问题之门的钥匙,才能更好地实施自己的策略。那问题有哪些呢?
一、“仿作”与“创造”的冲突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范文进行认真模仿和记忆,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让学生形成对词语应用能力的熟练掌握。但是,一旦条件改变,习惯于范文模式和套用规范成语、现成语言环境的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内心情感流露是自然的,不能从形式上模仿、套用,作文要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才能应付各种各样的作文。
二、“写”与“说”的冲突
“语”指的是口头语言,“文”指的是书面语言,合起来才是“语文”。而当前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文”而不是“语”,只重视“写”而轻视“说”,写作和说话是相互结合的,让它们统一才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理论”与“情感”的冲突
语文教学崇尚理论教学,特别是写作,有其固定的模式与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会比较重视文章的格式、体裁,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比较枯燥。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注意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学生写出的东西只会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东西。我们对待这种冲突除了要“晓之以理”外,还要“动之以情”。尽可能的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生活,快乐地表达,将情与理结合才是用心写的作文。
作为领路者的我们怎样带好他们一步步往下走呢?
首先,阅读与观察一个都不能少。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在于平时的积累,而阅读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学习的基础,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在新开学的时候我就明确
规定了平时的课外阅读量不应少于5万字,为此我购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籍,利用早自习、班会课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童话周„„同时我会明确阅读的要求和任务,并及时对朗读的内容进行反馈,摘抄好词好句,做读书笔记。在教室里我和学生共同开辟了图书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图书角借阅图书,学生阅读兴趣浓厚,时常可以在教室里、操场上看到学生认真读书的身影。同时,我还在班级的墙壁上粘贴学生的优秀作文、多次举行“作文擂台”大赛,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家长,我倡导共同学习的原则,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有些学生在家读书欲望不强烈,家长的施压政策往往让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家长会上我与家长交流意见,提出了“亲子阅读”的概念,即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交流积累。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读书面越来越广了,作文里涉及到的课外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同时,我还能时不时地看到家长们的点评以及建议。
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因此我也十分重视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在学习、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帮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积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父母做教务,把劳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一写。同时在教学中我也会给与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如,观察事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或按时间先后顺序观察,先看见什么,再看见什么,然后看见什么„„还告诉他们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看,还可以用手去摸,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等等。让他们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积累写作的素材;让他们留心观察和分析身边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在作文中写出更真实的东西。
其次,在写作中注重写作过程,淡化写作技巧。
1、调动学生感官,打好写作基础
在接触作文的初期,我借鉴《快乐作文与阅读》上的一篇写作指导,要求学生学写“火车日记”,格式如下(见图一):
“火车日记”所要写的内容比较简单,每个空格只要用一两句话完成,虽然是零零碎碎的记录,但学生每天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并及时将所看、所听、所做、所想记录下来,串成一个整体。一段时间练习下来,我还要求学生在每个车厢之间加上一些用来串连的词或短句,这样就能成为一篇简单但内容充实的作文或日记了。
2、兴趣是学习之源,有趣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在作文课堂中将一些“趣味”带到课堂中,让学生与“趣味”一起共度一节课,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记得指导过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在课前我说到:“秋天在哪里呢?其实秋天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我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双灵巧的双手,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秋天的美,用你们的手来留下秋天的美。”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去搜集秋天的落叶、凋落的花瓣、植物的果实„„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一幅贴叶画,将秋天留在了我们身边。整个活动开始后学生兴趣十分浓厚,争先恐后地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去寻找秋天的踪迹。学生在观察秋天,在品读秋天,在和秋天做游戏,在秋天中找乐趣,等到写作的时候我便读到了这些句子:“秋天在哪里呢?秋天在我们的学校里,秋天在果园里,秋天在田野里。”“菊花并没有因为秋姑姑的到来而落下花瓣,反而开得更加鲜艳”“菊花竞相开放,有的像绽放的礼花,有的像洋娃娃的头发„„”还有很多发自学生肺腑的好句子。他们体验过,有了兴趣,自然有话可说,文思如泉。
3、说写相结合,教师细致指导写话训练
在之前说到,以往的课堂上“写”和“说”有一定的冲突。但从语言发展的顺序来说,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走在书面语言的前面,“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内部语言的发展并不完善,需要先用外部的口头语言来代替内部语言,因此,在习作课之前,我会要求学生在家打打草稿、练习说话,在第二天的课上,将准备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听,或是讲一讲准备怎样来描写,全班学生共同学习交流。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写一篇内容完整、清晰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他们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因此我交给了学生列提纲的方法。提纲形式一目了然,把需要描写的东西、这些东西的特征以及顺序作了简单的列举,学生对着提纲进行写作,思路清晰,顺序明了,学生写作比较顺畅。
习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养成重新阅读检查自己习作的好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提倡“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种自学能力是语文训练的最终目标。
最后,作文的评价方式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小学生的作文评价应遵循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特点,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真正呵护小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写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赏识性评语,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我的评价叫做“老师寄语”,在寄语我会写道:“你的文章是越写越好了,老师十分爱读,加油!”“为什么你的作文让老师读的留连忘返呢,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啊!”等等之类的话激励、鼓励我的孩子们,每次作文本发下后,交流评语成了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事情。
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要让他跑是不现实的,就像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一样,需要我们教师手把手扶着、领着,一步步往前走,或许前进的道路会比较艰辛,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便是那些在路边绽放的花朵,激励着我们用心指导,用爱领路,直至带领他们稳稳地走进作文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 《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年第六期小学教师资源网.
[3]方成.在游戏中架起写作桥梁[J].创新教育,1999(5).
作者简介:
柳絮: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