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家过年的说说

热门资讯  点击:   2014-12-12

不在家过年的说说篇一

说说过年

冬去春来,又一年过去了。 过年是什么味道,就是亲人们辛苦一年了,大家约定到一起吃个年饭,叙叙旧,话话家常,畅谈一下生活的理想;就是大家相约走走亲戚,看望一下长辈,向长辈拜一个年,围在一起吃一个新年饭;就是三五朋友相聚在一起打一打麻将,搓一搓骨牌,斗一斗地主,搞一点输赢活动;就是去祖坟山上给长眠在地下的先人燃放一挂鞭炮,叩几个响头,祈求先人的保佑;就是大家匆匆地奔忙在路上,年前为回家奔忙在路上,无论你走得多远,总要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和家人团聚,年后为去工作地奔忙在路上,无论你多么富有,总是要做工作的,你不能不离开你的亲人,这就是今天人们的过年。 今天人们的过年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忙。 忙着回家,忙着离家,忙着聚会,忙着吃喝,忙着发红包,忙着走亲访友,忙着斗地主,忙着发酒疯,然后一个个叫着,我累啊,我累啊! 过去的过年就不是这个味道。 过去大家都在家里,一家人或者就在一个城市里工作,或者就在一个队里做工,大家都很淡定,用不着奔忙,也没有四十天的春运。过去的过年就很从容,从小年起,大家都开始从从容容做着准备,淘糯米,做糍粑,然后是扫扬尘,做清洁,口里念念有词:先扫扬尘二十一,后扫扬尘二十七,再不扫就三十日。到了腊月二十五就开始杀年猪了,猪叫声在村子里此起彼伏,白白胖胖的猪躺在猪案上任人们的宰割,小孩子将手放在刨猪毛的盆里洗着,盆里是热水,这样的水可以洗干手上的油垢,洗去一年的晦气。除夕到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没有外人,其乐融融,吃饭的时候,点着蜡烛,房门紧闭,吃着可口的饭菜,等到吃完了年饭才开门,然后就去给自己的长辈辞年。 正月初一到了,一早晨起来是不开门的,要等到吃完面条后才能开门,然后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到了人家的家里,见了长辈就喊某爹或者某伯拜年,见了同辈就问新年好。拜年活动一结束,全村的人就开始做游戏活动,踢毽子、跳绳、搭高高、打钱碑,捉迷藏、工农兵抓强盗,男女老少快快活活地玩一天。 从正月初二这天起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段时间有分工,白天专门走亲戚,晚上专门看耍狮子。走亲戚先去外公家里,然后是三姑六婆七大姨;晚上看耍狮子是一个个屋场看,有时候等得人焦心,你上床睡觉了,已经半夜了,锵锵的锣鼓声将你敲醒,你穿好衣服瑟瑟地站在外面看耍狮子,听唱赞词。 亲戚走完了,

狮子看完了,元宵节就到了,年也就过完了。 过去的过年就是淡定快乐!

不在家过年的说说篇二

说说如今的过年

说说如今的过年

说说如今的过年

中国是一个有着像咖啡一样浓的民俗的国家,节日自然也不少,什么端午节,元旦节,等等等等。但是,在这些各具特色的节日中,最令人期盼的节日就是春节了。

随便在街上问一个人:“你喜欢春节吗?”回答肯定是喜欢,再问“为什么”,这要放在几年前,回答可能是“图个热闹,图个喜庆,图个团圆”,可现在,回答却大有转变,变成了“能抢红包”,这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小孩拿红包是理所当然的事,陪自己的爷爷奶奶也一样,不过转过头来看看那些刚步入社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二十多岁的那种,就是现在被称为“手机党”的那几亿人。

科技慢慢发达,这是好事,可总不能让好事变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吧。咱们照这个思路看,每个年轻人都有手机,这是必须的,手机很高级,这也是必须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其实手机是一样利大于弊的东西,但主要看你如何使用它,比如手机是个炸药,你只有把它扔到敌人那里去才能对敌人造成伤害,可如果在自己附近引爆,那后果不堪设想。

最近,网上可能是为揽人气,开发了个什么“网上抢红包”的“好”活动,这可把那些手机党高兴坏了,这个活动就是一把打火机,直接把炸药在自己跟前引爆了,怎么说呢,这些手机党回家陪父母过年,过年就变了味儿,引用网上的话来说:“不少人发现,抢红包正从消遣的“伴奏曲”演变为春节长假的“主题歌”。游子千里归家,依旧没有跳出方寸屏幕,抱着手机抢得不亦乐乎,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老同学的微信群里,旧友说话无人应答,丢个红包立刻“炸锅”;有的微信群玩红包接龙,“你方发罢我登场”,不分昼夜抢得昏天黑地。更有甚者,洗漱、做饭、开车等红灯时都有人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红包。”

这可是网上的原话,可以说红包毁了春节,但是这还是主要怪没有自制力的人们。

什么抢红包,什么刷微信,虽然我只是小学生,但这一切着实使我愤怒,

网络不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宰,只有亲情才能感动天地,创造奇迹。

不在家过年的说说篇三

今年,我又不能在家过年。送给不能回家过年的朋友们

【一】

天空的太阳在离山顶一丈的地方挂着,有洗脸盆那么大。淡淡橘红色的云霞将黄昏如约的邀请过来。家家户户冉冉升起的炊烟,就意味着黄昏的开始。

{不在家过年的说说}.

初冬的黄昏很压抑,很深沉。风似乎也不再温情,也不再与人贴心贴肺。

路边,依稀可见几株紫色的小野花还开放着,那么弱小,却又如此醒目。在清冷的寒风中,微微摇曳,顽强的想去装扮这暮色。寂静笼罩下的山谷的暮色。

路一直还是这条路。从未改变过。只是,当我回头看时,母亲没有在路的起点上站着。这是唯一一次。只看见随风摇摆的浓浓的炊烟,拧成一股,带着热度,像一根转动着的钻头,直冲云霄。

今年又不在家过年了。

记忆中,山里年的气息是从山南边、夜晚蓝色星空中的烟花里透出来的。看见那华丽的色彩,就知道,年,就要来了;就知道,我又长大了一岁。

于是,山里的集市顿时喧闹起来。小伙穿得干干净净的,姑娘穿的漂漂亮亮的。就像山里的无数的山泉,从不同的地点,慢慢的交汇,最后变成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集市不大,确切的说,只是一段从镇子中央穿过的公路。集市东边是买米买糠的地方,单独的。接着就是摆在地上的“摊铺”。有山里的山货,有小商小贩的日用百货,有从广西运过来的甘蔗,有从据说是从西藏弄来的虎骨,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山里人没去过西藏,也不知西藏有没有老虎。

山里人最喜欢去吃的,就是集市最热闹处那个米粉店里的米粉。米粉当然用大米做的。细细的,长长的,白白的。斋米粉,一块五一碗,肥猪肉的二块五一碗,瘦肉的三块。米粉很好吃。先把煮好的米粉再在热水里烫软,加上红辣椒末,酱油,葱花,胡椒粉,再淋上些许菜油,搅上一搅,满碗红油油的,香喷喷的,热腾腾的。吃的人满头大汗。吃上一碗,就是寒冬也不觉得冷了。有时吃也能吃暖。

集市最西边是牛市。牛,猪,羊,狗混杂在一起。诸多的嘶喊声交杂在一起。穿着已露出棉花的土布棉衣的大爷,

双手插在袖子里,正在和猪仔的主人侃价。穿着旧西装的大叔,正围着那头大水牛转,这里摸摸,那里拍拍,一副懂行的派头。我家的那头老黄牛,就是从这卖的。

每年的腊月初八之后,山村里就回荡着猪的凄喊声。山里人过年富裕点的就会杀猪。杀猪时,会叫上亲朋好友,一来可以帮帮忙,二来大家一起吃顿年猪饭。不是很丰盛。年猪饭只是猪血和猪杂碎混在一起,拿一口大锅,架在火塘上,下些青菜,围着火塘,喝着笑着。整条猪先不能动,放在院子的中央,用门板垫着。猪头向外。在猪头的前方烧些香纸,滴上酒水。还年初时许的愿,也祭拜一下天地和先祖。祭拜完,猪肉才能一块一块的分开,用盐腌制着,七天过后就可以挂在火塘上熏成腊肉。山里人评判一家人的日子是否殷实,就抬头

看看火塘上面腊肉的数量。当然,越多就越好,看的人往往也露出羡慕惊叹的神色。这也是山里人选姑爷的重要的依据。

【二】

其实山里真正年的味道是从贴门神时散发出来的。山里人喜欢喜庆,木板门上刷上些米汤,再把镇魔去邪的门神覆盖其上,门框两旁对称的贴上红红的对联。预示着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娃娃们嬉笑着,手里拿着炮仗追赶着。大人们忙碌着,喜悦着,开怀着。有些从城里打工回家的年轻人,总是忙着给碰到的男人们发烟,山里人很少看见的好烟。往往这些好烟都是拿在手上的,标签向上,待你看清楚了,再慢慢给你一支。也许是在传递着一种信息,他出息了,在城里混得不错。

大年三十就等着吃母亲做的一桌子好菜。不吃早饭的。山里年夜饭比谁家吃的早,谁家的鞭炮响的早。一大早就起来,男人们带着祭品、纸钱、柴刀、锄头,上后山坡的祖坟场。去看看先祖们。把通向坟地的路砍砍,日子久了就荆棘密布。路就淹没了。可路,一直在哪,也一直醒着。看看坟上是不是长草了,是不是有老鼠洞了,把那些野草梳理干净,再覆上厚厚的新土。让先祖坐的暖和些,舒适些。当鞭炮声响起,我想祖先会听见的,会安心的。

除夕夜,被灯火照得透亮。家家户户点燃所有的灯火。这个时刻是不串门的。一家人围着火塘幸福的坐着,交谈着,商量着,总结着,计划着。只是这个时刻,我的母亲总是站在门口,遥望着深深的夜的深处,她并不知她的孩儿身处何方,此时,她多么想她的孩儿出现在她身边。是她用她的眼神告诉的。直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钟声响起的时候,万炮齐鸣,在贫瘠的山野上空散播开来。炮声里,有母亲的牵挂,也有我的祝福。

因为睡得晚,大年初一都睡懒觉。都赖着被窝,大人们,媳妇们,老人们都不干预。任你睡到啥时候,饭也不用做,吃去年剩下的。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洗衣服。女孩不能去别人家玩。我的邻居,是一位传统的山里女人,每每这时总是站在她家门口,看见路过的男娃,就眉开眼笑,拉到家中,塞些糖果糍粑什么的。也不知道为什么,此时她是如此的大方起来。年的味道一直在延续,在继承。

路就是这条路,唯一一条通向外面世界的路。身后的村庄慢慢被暮色里的炊烟包裹了。模糊了,却又如此清晰。吐了吐气,耸了耸肩,看着前方,我再一次踏上征程。

风此刻也温柔起来,或许,明年我会在家过年。

好读者吧祝福在外的游子们,蛇年快乐。你们辛苦了。

不在家过年的说说篇四

2015春节个性签名 羊年的心情说说短语

1.跟着鸟叔起舞,身体健康如虎;看着甄嬛过活,心情快乐如鼠;跟着节奏忙碌,财源滚滚而来;问问元芳新年,该怎么过?唱最炫名族风,让幸福走起!新年快乐!{不在家过年的说说}.

2.一马当先好运为你开道,二话不说甜蜜让你拥有,三阳开泰顺意自然来,四面八方财气向你袭来,一五一十数着喜气来,眼观六路福气尽收眼底,七步成章才气伴你,九九归一幸福随你。新春快乐!

3.春节喜庆大拜年,祝你合家幸福添,孩子聪明如骐骥,老人健康青春返,生意红火财源广,爱情甜美鸳鸯羡。祝你大吉大利大富大贵。

4.美酒香飘万里,遍邀朋友知己,畅叙离后别情,酒醉浓浓情谊。水饺色美味鲜,家人围坐桌前,珍惜团圆时光,享受幸福流年。春节近在眼前,短信表达祝愿,愿你年年健康,开心岁岁平安!

5.烟花,绽放吉祥的色彩;鞭炮,驱除一年的晦气;灯笼,照亮幸福的大道;春联,贴出新年的味道;笑声,充斥热闹的街巷;祝福,则传递无限的美好:祝你春节快乐,新春大吉,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6.新年到,送你五个愿望:愿快乐像假货一样越来越多,烦恼像利息一样越来越少,工资像油价一样越涨越高,身体像牛犊一样越来越棒,友情像股市一样越套越牢,新年快乐!

7.爱情的基础,是勇气;友情的基础,是义气;亲情的基础,是和气;生活的基础,是喜气;祝福的基础,是豪气;新年到,愿你事业有财气,快乐有福气!

8.春节气氛真是好,吉祥追着和顺跑,发财拉着福寿闹,美满润着快乐苗,好运不停把门敲,成功悄悄咧嘴笑,希望默默在升高,幸福当空把你照。祝你春节愉快。

9.一场大团圆,两眼皆欢喜,三十过大年,四处鞭炮响,五彩烟花飞,六弦奏欢歌,七天尽逍遥,八方来祝福,酒(九)醉人不知,十分快乐年,百姓同举杯,千家庆春节,万事都如意!

10.喜庆的歌儿唱起来,欢快的音乐动起来,火舞的青春舞起来,美好的生活颂起来,张灯又结彩,财源滚滚来,举杯共欢庆,生活更幸福。期待龙年的你像这律动的音乐,凑出生活美好乐章。

11.阵阵炮竹辞旧岁,声声祝贺迎新春,片片窗花送如意,字字祥联带好运,欢聚一堂人喜乐,喷香水饺开口笑,新春佳节,祝您万事如意,笑口常开!

不在家过年的说说篇五

说说过年那些事

说说过年那些事

说说春节那些事,那都不是事,是事也就咱一会,一会儿就有事!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的,不禁还让我想起了去年姐姐的那一鞭炮事故——过年啦!妈妈和姐姐一起去买了一堆烟花,这年不知该有多喜庆,多热闹!姐姐手里突然拿起一个圆柱形的东西,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姐姐先左手拿着圆柱形烟花,右手拿着一个打火机,然后“喀嚓”一声,一缕小小的火苗就诞生了,像一个小宝宝,在慢慢地慢慢地生长,从原来小小的身子,生长到一个小伙子,那么活泼,那么可爱,那么开朗。之后,姐姐缓缓地把打火机伸向圆柱形烟花的“头”,然后姐姐就把打火机放到一边,双手那着圆柱形烟花。一秒,两秒,三秒……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嘭嘭嘭”天边滑过一缕缕烟花。夜空的烟花,像一朵朵秋日的金丝菊,花瓣美丽妖娆,在空中尽情地绽放稍纵即逝的美丽。妈妈过来凑热闹了,幽默地讲到:“举高点,别打到电线杆啦,过年可不能突然来个停电呀,要是别人责骂在咱家身上,这个年头可得多„难受‟呀!"听妈妈讲这一番话,我突然笑了起来,笑得我前合后仰,一时半会儿合不拢嘴。姐姐把她自己手中的烟花拿给我时,我的心突然悬挂起来,生怕我自己一不小心就吓得把烟花丢在地上。看着黑夜被这几颗“星星” 点缀着,心不由得开心起。之后,接二连三,我们把这几个烟花用完了,只剩下最后一个了,姐姐就开始点了。这次,大家都静悄悄的,可这快过了一分钟它怎么

还没有呢?是不是被大家的静,吓得缩在了一头,不出来了呢!大家又等了一会儿,它终于有了,却朝姐姐握手的地方发射,“嘭”姐姐的手被烧伤了。一家人八九口子都为姐姐操心着,姐姐更是手忙脚乱,把手里的烟花丢一旁,急急忙忙脱掉大衣,拎起袖子,冲向洗手间,我看见了姐姐的手,有一块红红的,蔓延到了手臂上。姐姐的衣服更是不得了,好一大部分都是黑黑的,还有一股烧焦味,可真难闻。姐姐开始叨咕了,说这件衣服三百多,妈妈也叹了一口气,说:“人没事就好了,衣服再拿去店里洗洗干净,修修剪剪不就好了吗?” 欢欢喜喜过大年,那些事就让它们随着风一起飘走吧!

不在家过年的说说篇六

关于过年习俗的作文5篇

关于过年习俗的作文5篇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习俗了。同学们可以从下面的作文中了解不同地方的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过年习俗的作文一:过年习俗{不在家过年的说说}.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新春佳节。

春节,同学们都知道,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所有的人都认为“春节很热闹,因为它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一个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经常吞食过路的人们,可把人们害苦了。后来,出现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们为了防止“年”再跑下来,就用放鞭炮、贴红纸来吓“年”,所以就有了现在过年的习惯。

我的家乡?桂林过春节有几“怪”,如果你想听听,我就给你讲讲吧!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各家各户都会做上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还有许多小吃,有糍粑、有糯米饭、有粽子、还有年糕等许多美食。第一“怪”就是饭菜都摆上桌了可是大人们就是不让我们先吃,而是先在神kan上祭拜后才能一起上桌吃饭,但是吃饭的时候鱼还不能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们这叫“年年有余”。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各家各户都会同时点燃鞭炮,大家都互相问候“新年好”,睡觉前我们都要吃一碗汤圆,它代表着各家各户美满幸福。

深夜,家家户户的灯渐渐地熄灭了,整个桂林市进入了梦乡,这时,一股浓浓的雾包围了桂林,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更加迷人。

关于过年习俗的作文二:过年的习俗

因为我的家乡在东北所以我今天来给大家说说东北过年的习俗。{不在家过年的说说}.

1.包好运饺子:过年的时候家家都包饺子,可是咱东北的饺子不同,据说、以前时候的好运饺子是在包饺子的时候把1个①元的硬币包在几个普普通通的饺子里面,现在人们为了卫生常常用水果硬糖来代替硬币,据说、谁吃到了好运饺子在新的一年里就会有好运。(在我们家常常都是我吃到的,因为硬糖是会化的,只要看那个饺子的外皮有糖就行了。)

2. 年夜饭后吃冻梨:因为东北的冬天很冷,有零下13~20度,所以有的时候会吧秋梨和柿子放到外面去冰冻,冰冻后的梨和柿子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而为什么要在年夜

饭后吃冻梨呢?因为冻梨又能解酒、解油腻。

3.年三十点长寿灯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5..正月不剪头

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6.初一初二不扫地

在东北,上了年纪(65)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这就是我们东北过年的规章制度,怎么样很有趣吧。

关于过年习俗的作文三:春节的习俗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不在家过年的说说}.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

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

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关于过年习俗的作文四:家乡过年习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不在家过年的说说}.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不在家过年的说说}.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关于过年习俗的作文五:过年习俗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习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房子,贴对联,购买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花草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丰富的团年饭。人们吃完团年饭后,就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红红火火一片。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习俗。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与昆虫有关的谚语
下一篇: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