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

热门资讯  点击:   2014-12-11

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篇一

2012年有关龙的谚语、歇后语、关于龙的谜语

2012年有关龙的谚语、歇后语、关于龙的谜语

一、龙的谚语

1. 二月二,龙抬头

2. 千万不要去招惹龙,无论你是什么

3.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4.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5.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二、龙的歇后语: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于互不了解发生了冲突、误会)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a扬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叶公好龙:怕是真的

龙门石窟里的佛像——老实(石)人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

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三、关于龙的谜语

1、有耳听不见 这是一个字迷 迷底是:龙

充耳不闻 龙 汤政良

个个入笼 龙

尤带佩剑见君子 龙 潘培生

尤有眉月相伴 龙

布上残花一点 龙 申世中

斜雨纷乱忧心生 龙 黄秦奇

白首丹心再显现

布上残花一点

人先要虚心一点

白头尤是目蒙眬

腾云驾雾非等闲; 施恩布雨在人间; 家有珠宝寻常事;统领兵将皆海鲜。

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篇二

关于二月二的民间谚语

关于二月二的民间谚语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二月二”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较严重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所以又有农谚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在北京民间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二月二在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前后此时各种昆虫包括毒虫的活动开始频繁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如用棍棒、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床炕等以避蛇蝎、蚰蜒、老鼠等虫物。通常还要念吟唱歌谣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天津、“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个瞎。”江苏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

“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 “二月二”还是一个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所以民间又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 关于二月二的谚语还真不少 “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大丰收大囤满、小囤流家家吃粮不用愁”。

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篇三

谚语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二,有关风向和天气的谚语

东风急,备斗笠。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三、有光,电、声现象与天气的谚语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四、有关生物反应与天气的谚语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鸡进笼晚兆阴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

柱石脚下潮有雨。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四、有关生物反应与天气的谚语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鸡进笼晚兆阴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

柱石脚下潮有雨。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二,有关风向和天气的谚语

东风急,备斗笠。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三、有光,电、声现象与天气的谚语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1、时季有早晚,逐年无相看。----每年各季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有变化。

2、正月套昭君,二月雨纷纷,三月青草埔,四月芒种雨,五月无乾土,六月火烧埔,七月 水流芋,八月秋风返,九月九降风,十月小逢春,十一月霜雪降,十二月寒又冻。

3、春占冬十日。

4、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冻脚手。

5、二八乱穿衣,三九褴糁穿;三月穿三样,四月穿蚊帐。---指春季天气多变。

6、二八好行船。

7、春寒雨那溅,冬寒叫苦旱。

8、春天囝仔面,一日变三变。

9、春稻十八难。

10、三月三月,一日剥皮,三日盖被。

11、三月半,寒得勿会 足百 田岸。

12、四月初八太子尿。

13、五月走山

14、五月初五龙船水,五月十三关刀水。

15、未吃五月节粽,破裘呣甘放。

16、六月无风台,有雨无路来。

17、六月十九三盘新。

18、六月无善北。

19、六月天,七月火,石磨会焙粿。

20、六七月西风过午变作虎。

21、西北雨落勿会过田岸。

22、西北雨,连落三下哺。

23、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

24、七月厚台风。

25、无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

26、七月半,秋风返一半。

27、八月初关雨门。

28、八月飐,无人知。

29、八月十五,关门闩户。

30、秋西北,半瞑沃。

31、一阵秋雨一阵冷。

32、三日风,三日霜,三日炎日光。

33、十月小阳春。

34、冬无三天雨。

35、十二月南风现报。

36、(十二月)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37、未惊蛰先耳真 雷,四十九日乌。

38、春分豆仔伸。

39、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40、立夏小满,潭窟都满。

{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

41、夏至未过勿会热,冬至未过勿会寒。

42、立秋处暑,热死老鼠。

43、过了处暑,夜冷白天热。

44、白露台,无人知。

45、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

46、干冬至,澹年兜;澹冬至,干年兜。

47、大寒小寒,无内自寒。

48. 白天狼叫唤,雪大要变天.

49.半夜闻鸡闹,是个风雨兆

50.黄羊向南跑,风雨马上到.

51.江鱼跳水面,当天雨就见.(鲤鱼河面跳,大雨就要到)

52.乌鸦成群叫,短期风雨到.

53.荧火飞高,风雨飘飘.荧火飞低.晒死鲤鱼.

54.萤火虫飞如波,下雨一定多.

55.早上云霞走,午后晒死狗.

56.蝉搬家,水(雨水)浇瓜

57.今夜蚊子恶,明朝有雨落.

58.久雨闻鸟声,不久天转晴.

59.老鹰来临,晴天无云.

60.蚂蝗沉水,天气晴,蚂蝗浮水,天下雨.

61.猫喝水,天要晴,狗喝水,天要雨

62.猫打喷嘁天不晴.

63.蜜蜂不进窝,明日有雨落.

64.蜜蜂收工早,明日要大牢.

65.日落猪相斗,大雨就要到.

66.夜间布谷叫,大雨就要到.

3通过雷观天气

雷打东,一场空,雷打西,披蓑衣

雷打夏,无水来洗耙

{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

西方雷声隆隆响,大雨马上就要到

夏雷有雨雨不猛,秋雷有雨雨不长

先雷后雨不长久,先雨后雷下不停.

上昼雷,下昼雨,下昼雷,三日雨.

雷声急,雨点小,雷声慢水满漾.

立夏无雷动,包谷皆成空.

4通过星星观天气

半夜无星星,大雨快来临.

六月多星,天必晴.

星星眨眼,大雨不远.

星子密,雨滴滴,星子稀,晒死鸡.

5通过风观天气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不刮春风,难下秋雨.(春风秋雨)

五月南风张大水,六月南风干死鬼.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早风有雨晚风晴.半夜吹风被雨淋.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腊月南风吹,有雨后面追.

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篇四

民俗谚语

1.民俗谚语

热在中伏,冷在三九。

一九二九伸不咧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六十三,行路君子把衣宽,八九燕归来,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败,李子开花做买卖。

三月怕三攻,四月怕初一;三七四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要打水里捞。(指下雨)

杨叶拍巴掌,脱掉棉衣裳。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花生到立夏。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指白天时间)。

头伏萝卜二伏芥,过了三伏种白菜。

八月十五下大雨,正月十六雪打灯。

过了八月节,夜寒白日热。

天河南北,小孩不跟娘睡;天河掉角,小孩捞娘的被窝。

立了秋,挂锄钩。立秋熬热十八天,寸草结籽,立秋三天遍地红。

云朝南,水涟涟;云朝北,晒干土坯;去朝东,晒干坑;云朝西,观音老母披蓑衣。

麦熟一晌,蚕老一时。

锄头有水,叉头有火。

扫帚响,粪堆长。

家里土,地里虎,人勤地不懒。

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头耧。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枣干。

2.节日风俗及意义,传说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节”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月二这一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3.婚姻寿诞

驻马店西平有迎亲和送亲两种

迎亲就是男方到女方家去接新娘,新郎不去有新郎的哥哥去,用罗圈椅把新娘从家里抬出来,中途不能下地椅子也不能触地.女方的嫂嫂可一站在椅子上,也可以拉着不让走.表示娘家人舍不得闺女,女方到婆婆家到床上都不能下地,到婆婆家有新郎抱到床上,表示新娘出嫁前一尘不染.新娘盖头四角要缀上古钱,到婆家拜完天地后要扔上房上,扔的越高越好.钱是孝敬月老的.新娘从娘家到婆家遇到路口,桥,井都要放炮和撒钱那是孝敬路神和鬼魂的祈求路神指路和安慰鬼魂的.新娘从娘家出来一定走大路,并且不能走西门,和相西的方向出了村子就随便了.表示走的是阳关到出的是正阳门寓意着将来日子平平安安.向长辈脸上涂上颜料其他地方也有,一般是黑色的,要长辈向

包公一样,处理家里的日常问题.

送亲和迎亲都差不多只不过迎亲女方不去亲朋好友到男方去.送亲就向反了其他的都差不多西平一般送亲比教多,迎亲只有五沟营龙泉寺和龙泉寺东才有.

光信阳这个地方婚俗就有非常多种.

1.一般来说,结婚是中午的正席,头天晚上女方正席.但也有一些地方是晚上男方正席.中午女方正席.比如谭家河乡和柳林乡西部.

2.彩礼的下法有两种,一是对月礼.就是在结婚那天前一个月的时间下的礼.通常是双数.有四彩六彩八彩十彩(一彩必须有两样.也就是说四彩就是八样,六彩就是十二样,以此类推)/然后就是接亲的那天,男方要下礼.和对月礼差不多.除了物礼,还得多多少少有点礼金.1000-数万不等.

3.接亲的时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参加,只派一队人马去.大多数地方新郎必须参加.

4.闹房,全国的习俗差不多.

5.红包:新娘将红包放在身上每一个角落.除了撒出去的,就是让别人在身上摸到的.

6.团圆饭:洞房前的一顿饭.大伙聚在一起给新郎新娘出难题,通常都有点带色的.小儿不宜参加.

7.回门.结婚的第三天,女方带着男方回娘家.这时男方还得准备些礼品,当然会少得多.但有一点,不能走新娘出嫁时走的那条路,必须想其它办法走另外一条路回门.

民间,人过50岁即称寿,有的以年际花甲为寿,有的以见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作为称寿的开始。小寿为自家人相祝,10年1次的大寿较为隆重。若老人的父或母在世则不敢庆寿,只可作生。有的为了尊重高龄父母,在生日之前外出,躲避祝寿。若老年夫妇同庚,以男的生日为准,一同庆寿,称庆双寿。大寿之前,家中子女准备好酒菜、长寿面。寿桃或生日蛋糕。光山,潢川一带,寿日前夜儿女为老人办暖寿酒,老人吃长寿面,称为暖寿,以期益寿延年。

4.家乡庙会

濮阳县舜帝故里庙会是很有特色的。一年一度的舜帝故里庙会吸引了方圆百里的万余群众前来参加,每位赶庙会者只需掏出7元钱,便可在同一大锅里吃饭。据了解,作为舜帝后裔,“万人同吃一锅饭”的庙会传统已沿袭了一千多年。根据国家及我省著名史学专家论证,濮阳县就是4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舜帝的出生地和早期活动地,《史记》中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就时于负夏”的记载,而负夏就是今日的濮阳瑕丘村。目前,舜裔在世界各地有两亿多人,主要涉及陈、袁、胡、孙、王、鲁、田、车、姚、虞等十大姓。由于历史传统,该瑕丘自然形成了庙会并沿袭至今,庙会日期为舜帝的出生日(每年正月十八)。多年来,每逢舜帝庙会,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及海外的舜帝后裔们纷纷前来朝拜先祖,台湾学者陈守仁教授还专门在瑕丘遗址处立下了“舜帝故里”纪念碑。10多年来,瑕丘村民还自发捐款40余万元在瑕丘遗址上建成了仿古式建筑,并自发轮流进行守护。为向后人弘扬团结精神,该庙会一直沿袭着古人同吃一锅饭的习俗。

郑州商城民俗庙会充满现代气息。来自四川自贡一条长达365米的“天下第一巨龙”蜿蜒盘踞在大众生态健身园内,农民画展、灯笼会、得胜鼓、九莲灯等突出民俗特色的京味庙会将融入其中。同时,来自贵州的“天下刀王”将在庙会上摆开“擂台”,与中原英雄“切磋技艺”。走在庙会中间,你可能会突然遇到“神仙”给您拜年问候,体验民间神话真人秀。热闹的庙会,离不开地方美食。这里汇集了烤全羊、灶王饺子、长桌宴等各地风味小吃,供游客尽情享受。。

洛阳民俗文化庙会每年4月14日——25日举行。每年精心组织众多民间艺术团体和社火团队进行大规模表演,有龙灯、狮舞、排鼓、秧歌、斗鸡等民间艺术节目这些民间艺术活动既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色彩,还处处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光临。洛阳民俗文化庙会的成功举办为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丰富城乡文化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河南桐柏县的盘古庙会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浓郁的神话色彩。庙会上的每一种祭祀活动,都有相关的神话传说在当地流传。每年春天,盘古山一带的人们都要祭祀盘古,祭祀盘古的时间是农历的三月三日,俗称盘古会,一般持续5天。大会期间,各路善男信女以响器为前导,抬着贡献给盘古爷的整猪整羊等供品,一路焚香燃表,吹吹打打爬到山顶盘古寺。庙会期间,盘古大殿前人们用砖砌了一座大约有一间房大小的"香炉",专供善男信女焚烧香表。香炉根部,留有数十个方孔。方孔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通风,使香火更旺;二是可以从孔中扒出香灰,供人们烧鸡蛋和烤馍用。当地风俗:吃了盘古爷殿前香灰烧熟的鸡蛋,可以治百病,辟邪恶,去灾祸。上山祭祖

的人,除带香表、鞭炮、供品外,还要用布兜或提篮带上一些鸡蛋。鸡蛋烧熟后,有的当时剥皮食之,有的小心翼翼地拾入篮子,带回家去。据说盘古爷把灵气附在鸡蛋上,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健身,在人们看来,既然盘古爷能够开天辟地、繁衍人类,那么驱除疾病、保佑福禄等区区小事更不在话下。盘古庙会祭祖活动一般是有组织进行的。盘古山周围分为四大域,各有域长。每年三月的朝祖会由四域长轮流主持,担任会首。会首负责会期的治安秩序,香火收入的使用、戏班安排等重大事情。盘古山周围群众之所以将盘古奉为至高无上的神灵,除了盘古有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伟大功业以外,还因为盘古是庇护他们安居乐业的保护神。他们祭奉盘古的主要目的不外乎是祈雨、求子、保平安。传说中盘古爷有行三场私雨的权利。所以,百姓需要雨水的时候,只要向盘古乞求,盘古就能满足人们的心愿。当地山民中还有一种说法,盘古爷爱干净,三月三庙会以后下一场洗山雨,冲冲人们留在山上的污秽。庙会期间人们之所以向盘古求子,也是因为盘古爷盘古奶捏泥人繁衍了人类

• 5.戏曲

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因为这里有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丰富多采的戏剧种类,在河南戏剧园地争奇斗妍。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有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这些剧种都有属于戏曲大家族,它们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细细品味,又风格各异,迥然有别。大体上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地方大戏和地方小戏。所谓“大戏”,就是较多地上演反映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这类社会重大问题的剧目,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均有,而又往往以黑脸、红脸、为主,豫剧、越调、大平调、怀梆、怀调、大弦戏等就属于此类。这类戏,都有热烈、红火、激昂、明快等特点。

说地方大戏多演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等社会问题的剧目,并不能否认它同样也上演一些反映家庭生活情趣的剧目。而且随着社会生活中民主意识的增长,反映普通人悲欢离合的剧目还在不断增加。而地方大戏在上演此类剧目时,也往往行当较全,矛盾冲突较为尖锐,情节较为复杂,场面也较为庞大。

所谓地方小戏,是多演表现家庭纠葛、生活情趣的戏。它以小生、小旦为主,或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称为“二小戏”或“三小戏”。在河南,曲剧、二夹弦、道情戏、

豫南花鼓戏等,都是地方小戏。

河南的地方戏剧种近80%是产生于清代。大家知道,清代的乾隆、嘉庆年间,中国戏曲的发展进程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原来风靡全国的大剧种昆曲,逐渐出现了衰败趋势,而产生于民间的各种地方戏剧种,在与昆曲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戏剧史家们称这段历史为“花雅之争”。“花”就是“花部”,指地方戏剧种;“雅”就是“雅部”,指昆曲。河南为数众多的地方戏剧种正是在“花雅之争”的风雨中产生、发展、成熟的。1956年底,河南举办了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这是一次河南地方戏的大展览、大检阅。23个剧种,演出93个剧目,真可谓百花争妍,一片繁荣。多年来,尽管河南地方戏的发展也曾遇到过不少曲折和艰难,但它是扎根于民众的艺术,一直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

河南人向外地人说起豫剧,往往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外地人对河南人提起豫剧,也大都跷指称赞。可以说,豫剧是河南人的骄傲。

豫剧具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诞生之后,不断向外拓展,不仅生根开花于河南全省的城镇乡村、平原山区,而且流布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居全国360多个剧种之首。《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无处不有“豫剧迷”。

6.名人事迹贡献 哲学大师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亦叫李聃,春秋晚期楚国(今河南鹿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志行高洁的庄子原名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人物,后人称“老庄哲学”。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早期代表。

医圣张仲景名和,字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医圣张仲景

任长霞,河南省睢县

1964年2月8日生于河南省睢县。1983年加入公安队伍,作预审工作13年,在郑州公安系统、市政法战线及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均夺取过第一名,协助破获大案要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1998年被任命为郑州市局技侦支队长后,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装侦察,亲自抓获了中原第一盗窃高档轿车主犯,先后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0多名,被誉为警界女神警。

李準,男,1928年生于河南洛阳孟津县,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53年,他在《河南日报》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轰动文坛,《人民日报》等全国四五十家报刊转载了这篇小说,《文艺报》等刊物也纷纷发表评论。1954年调河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此几十年中,不断发表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如《一串钥匙》、《李双双小传》、《两匹瘦马》、

《两代人》、《耕耘记》、《清明雨》、《大河奔流》和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黄河东流去》于1985年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李準还以极大的热情进行电影剧本创作。他于1958

年创作的电影剧本《老兵新传》拍成电影后获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之后又创作了《冰化雪消》、《小康人家》、耕云播雨》、《李双双》、《龙马精神》、《壮歌行》、《

大河奔流》等电影剧本。他根据长篇小说《李自成》改编了《双雄会》,根据小说《灵与肉》改编了《牧马人》,还改编了高山下的花环》等电影剧本。李準是我国解放以后成长起来

的第一代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7.民歌⑴大别山,桐柏山区的民歌风格。这个地区的山歌、田歌,调子高亢嘹亮,灯歌、小调及其种类的民歌,曲调则是活泼跳荡,轻盈明快。

⑵伏牛山区和和南阳地带的民歌风格。这个地区的民歌风格敦厚朴实,新颖酣畅,中州韵味浓郁,像淅川的锣鼓曲,镇平、南阳一带的灯歌,曲调中更多的保持了中州的音韵。

⑶豫西山区的民歌风格。这个地区以卢氏的劳号尤为突出,其曲调粗犷朴质,声腔浑厚有力,多在田间劳动时吆劳号。

⑷平原地道的民歌风格因小调较多,旋律多为五声音阶,曲调平缓流畅,柔和优美。

⑸和劳动结合最紧密的中原劳动号子号子的风格上,除各个河流上的船工号子稍有差异外,其他如夯歌、拉板车号等等,他们都是以中州语言形成的曲调,其更个基本上是一致的。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来看,河南民歌的风格,就是将河南范围以内,把各地不同的风格的民歌,回催在一起的民歌风格的总汇。这就好比把许多色彩鲜艳的花朵聚集在一起,簇拥成一束五彩缤纷的大花束。此外还必要说及一点的是:河南边缘有一些地方的民歌和临近省的民歌有相通和相似之处,甚至还有完全相同的,我们也都慎重的把它们收入其中,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珍贵的遗产,也是民歌“隔山隔水不隔音”必然存在的结果。

【来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

河南民歌代表作

编花篮

歌名:编花篮

演唱:彭丽媛

编编编花篮

编个花篮上南山{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

南山开满红牡丹

朵朵花儿开得艳

银个丹丹银牡丹

银牡丹那个哪哈依呀嗨

摘摘摘牡丹

三朵两朵摘一篮

牡丹花儿多娇艳

姑娘见了好喜欢

哎嗨哎嗨好喜欢

五彩缤纷齐争艳

齐争艳那个哪哈依呀嗨

编编编花篮

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开满红牡丹

朵朵花儿开得艳

银个丹丹银牡丹

银牡丹那个哪哈依呀嗨

摘摘摘牡丹

三朵两朵摘一篮

牡丹花儿多娇艳

姑娘见了好喜欢

哎嗨哎嗨好喜欢

五彩缤纷齐争艳{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

齐争艳那个哪哈依呀嗨

8.旅游景点及导游词

少林寺

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是在驶往少林寺的途中,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少林寺的概况。

想必大家都看过《少林寺》这部影片吧?片中少林弟子精湛的武艺及少林寺庙古朴的风味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从这部影片一炮打红,少林寺名声大振,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我们河南以武为媒,大力发展旅游,每两年还举办一次“少林国际武术节”,不仅吸引海外众多武术团体前来参加,还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约13公里处的嵩山西麓,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传播佛教而建此寺,因为它坐落在少室山的密林从中,所以得名“少林寺”。32年之后(527年),另一位印度高僧达摩到少林寺,他信奉大乘佛教,主张普渡众生,他在少林寺广集信徒,首传禅宗,后来,禅宗播及全国,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隋末唐初,少林寺因13棍僧救助唐王李世民有功,收到朝廷推崇,少林武术从此名扬天下,寺院也发展很快,号称“天下第一名刹”,这些就是少林寺出名的原因,如果用两个自来概括,就是“禅”和“武”。

禅宗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派别,他是融合了中国本土的宗教和儒家思想而形成的,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禅”就是平常心,情不附物,排除一切杂念,不执着的意思。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赵州禅师一生去游天下,传播禅法,他自己说:“小孩子如果能胜过我,我便拜他为师,老人如果不如我,我便教诲他。”一天,一批僧人前来礼拜,赵州问其中一位“你到这儿来过吗?”“来过”。赵州说:“吃茶去。”又问第二位,回答说:“我还没来过.”赵州也说:“吃茶去。”院主就不明白了,问师父,来过的没来过的,你为什么都叫他们吃茶去?赵州禅师仍说:“吃茶去!”这就是说,禅在日常生活之中,禅不是学来的,是悟出来的,挑水砍柴,吃饭喝茶,无不有禅机。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心,淡泊宁静的情怀,才是人生的真谛,这时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好,刚才我们所讲的是禅的意思,那么禅宗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呢?对,是静坐修心,就是面壁静坐来排除杂念,传说禅宗初祖达摩经面壁9年,以至他的影子深印在对面一块石壁上。可是一个人坐的久了自然会很疲乏,精神不振,于是达摩就创造了一套体操,教给徒弟们锻炼身体,当时少林寺地处深山老林,野兽出没,所以又加进了一些实战招术来防身,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又融进了中国各大武术门派的精华,就行成了独一无二名震天下的少林武术了。咱们今天到少林寺,一是领悟“禅”,二是欣赏“武”,相信在游览之后大家不但会了解佛教禅宗,也会来个三招两式的

好,少林寺的概况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关于少林寺常住院的情况待会到了之后,少林寺的导游将为大家作详细的讲解

龙门石窟导游词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

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篇五

二月二

{与龙抬头相同的谚语}.

二月二,龙抬头

童年的节日是最好的,最天真的,最纯洁的,她没有任何杂质。

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在我国北方二月二有叫龙抬头日。也叫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

记得小时候,我们会早早起床,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然后再打着灯笼照房梁。一边照,一边念:“二月二照梁房,蝎子蜈蚣无处藏”还要念:“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剪头发,因为这意为着“龙抬头”走好运,妈妈在这一天也不会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还有的人不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

这一天,大人小孩都会忙点,小孩怎么会忙呢?因为这一天还要炒豆子呢。二月二吃炒豆的习俗是相传唐代武则天篡唐称帝后,惹怒了玉皇大帝,他传渝东海龙王三年不准下雨。不久江河干涸了,土地干裂了。九州大地一片民不聊生的景象。龙王不忍生灵涂炭便违抗圣旨,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勃然大怒,将龙王打入凡界,压于泰山之下,说:“若想重登灵霄殿,金豆开花方可归。”

天下黎民百姓感激龙王的降雨之恩,便处处设法拯救龙王,四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那有开花的金豆呢?太白金星便托梦给人们说:“只须在二月二这一天炒黄豆,摆进院子。秉香祭拜天地。玉帝闻讯金豆开花了,只好将龙王释放,于是龙王有抬头来耕耘播雨,滋润禾苗,造福人们,

怎么样?二月二的习俗是不是很好呀。

百百尺河镇盆渠小学 郎百娟 电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万州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与昆虫有关的谚语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