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语录 点击: 2014-10-02
九下课内 默写
一、《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体现鲁庄公把作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左右的一些臣子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的句子是:(1)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对应文中的句子是: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论战》中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分析,其原句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论战》揭示了曹刿请见鲁庄公原因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含有“辙乱旗靡”这一成语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8、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暮寝而思之”的具体内容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句“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其中“此”指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延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和王。
3、文中叙述齐王纳谏的方法三谏、三赏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文中叙述齐王广开言路、纳谏如流,表明齐国的政治逐渐修明的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义重于生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同义的句子是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四、《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1、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文中阐明人才经受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文中从正面论证,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从反面论证,治国需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磨练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文中指出“国恒亡”是由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五、《愚公移山》
1、文中表明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文中表明愚公移山的好处的句子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文中表明愚公移山的办法的句子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文中表明愚公移山的结果的句子是: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文中表明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六、《出师表》
1、《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语句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自己身份、籍贯的句子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高洁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叙述了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的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出师表》中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作者愿意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yyf语录}.
(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出师表》文中“由是感激”句中的“是”指代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yyf语录}.
6、《出师表》中表达作者愿意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出师表》中明确出师伐魏的条件的句子是: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
明确出师伐魏的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明确先帝托付作者的大事的句子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正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10、《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 运用景物描写,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诗歌中一纵一收,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3、诗歌中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诗歌中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句子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所表达的情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基本一致,其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歌》中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一代诗圣的宽阔胸怀及其对民生疾苦的关心。表现了诗人舍已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句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反面推论治国要靠人和的句子是: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的结论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 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哪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图为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的宣传海报。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
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房屋 B、掘井饮水方便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
3、《 舌尖上的中国 2 》 种类已大大丰常,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A.水稻 B.小麦 C.粟 D
4人物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共同
的人文始祖是
A.蚩尤与黄帝 B.尧与舜 C. D.炎帝与禹
5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6、“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山西简称“晋”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D.郡县制
7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8
①甲骨文 ③小篆 ④隶书
A、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9,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0、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当时数百年的兴衰荣辱。下列成语与春秋时期人物对应的四组,错误的一项是
A. 退避三舍—晋文公 B.一鸣惊人—楚庄王
C、问鼎中原—吴王夫差 D、卧薪尝胆—勾践
11、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
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2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秦国是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
的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13、《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仁”和“礼”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14、《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
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15、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下图是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权”,
他上面文字的文体是
A.大篆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16、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7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8
A、班超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辟后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后 D、昭君出塞后
19、《史记• 损失,他们悲伤地唱道:“”你认为这一现
象应该发生在
A汉高祖时期 B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
20、”诗中的“胡”在这里是指:
A.匈奴 B C.氐族 D.羌
21轴。
A B、西汉的长安 C、汉代的成都 D、元朝的大都
22、“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
”。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23、下列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 蔡伦 C.祖冲之 D.贾思勰
24、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
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东汉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是
① 造纸术 ② 地动仪 ③ 麻沸散 ④ 水排 ⑤对日食、月食的记载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④⑤{yyf语录}.
26、少林寺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寺庙。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27、《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8、三国时,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一万多名官兵到达“夷洲”。这里的“夷洲”就是今天的
A 、朝鲜半岛 B、台湾岛 C、日本群岛 D、海南岛
二、非选择题(共2个题,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秦朝与汉朝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分)为加强思想控制,他们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材料 “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七年级历史上册
(2)依据2分)
(3样的统治政策,(22分)
32
,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
图一 耒耜 图二 铁农具 图三 战国墓葬出土的牛尊 图四 耧车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请回答:(1)最早使用材料一中耒耜进行农耕生活的我国原始居民有哪些?(2分)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2分){yyf语录}.
(2)材料一中 :图二的农具最早出现什么时期?哪项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分)
(3)材料二中江南地区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时期江南的开发对后世有什么深远影响?(2分)
(4)今天我国要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你认为政府该怎样做?(2分)
一、选择题
二、材料题{yyf语录}.
古代文学史一 权威版
1、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引申来说,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赋比兴:是前人总结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或是艺术技巧。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3、风雅颂:《诗经》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周王朝以外各地区、各诸侯国音乐的总称。雅: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按音乐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它们大多是宫廷宴飨的乐歌,大部分是西周时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祭神的歌曲,边唱边跳舞。
4、四家诗:指汉代研究诗经的四位名家,即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
5、《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原名《书》,汉以后尊称《尚书》或书经,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是记言文之祖,主要内容是记录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词、讲话、文告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6、春秋笔法:孔子在编写《春秋》时所采用的创作手法,即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这种鲜明的倾向性的笔法。也称作“春秋书法”或“微言大 义”。
7、《春秋》三传:指《春秋公羊传》(齐人公羊高)《春秋谷梁传》(鲁人谷梁赤)《春秋左氏传》(鲁人左丘明),其中《公羊传》和《谷梁传》是解经之作,《左传》是补叙史实的故经。
8、楚辞:A、诗歌体裁: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作家创作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新诗体。B、作品:战国时一些楚国人及后代汉人用上述诗体创作的一批作品。C、作品集:西汉后期刘向辑录屈原、宋玉及汉人作品编成的《楚辞》
9、“香草美人”:屈原创造的诗歌象征手法,《离骚》中两类意象,美人一般解释为比喻,或比喻君王或自喻为弃妇,以夫妇喻君臣关系。香草作为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与恶草相对,象征政治斗争的双方。有时还象征人才。二者构成复杂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诗歌蕴藉生动。
10、散体大赋:又叫体物大赋或汉大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采擒文,体物写志”,在形式上大赋一般铺张扬厉,汪洋恣肆。在艺术表现上它想象丰富,语言奥博,描写细密,结构宏丽,在结尾往往有所讽谏。枚乘《七发》是“七体”开山之作,标志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11、骚体赋:模仿楚辞写成的赋,内容侧重抒情,篇幅短小,多用“兮”字语句。代表作家贾谊,代表作品《吊屈原赋》《鵩鸟赋》
12、抒情小赋:侧重于咏物、抒情,篇幅短小精悍,不用问答体,句式多样,文辞清丽,多用韵语。主要有纪行赋和述志赋两类。代表:张衡《归田赋》标志汉大赋向抒情小赋的转变。
13、汉赋四大家:指汉代创作赋的四位名家。司马相如《子虚赋》《大人赋》、杨雄《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4、互见法:司马相如在《史记》中创造的一种手法,又叫旁见侧出法,即塑造人物时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把其他方面的特征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15、汉乐府:汉代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构收集、保存、流传下来汉代诗歌。
16、《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初载于萧统编的《文选》中,一般认为作者是东汉时期的一些失意诗人,它不是一时一地所做,其产生大约在东汉顺帝末年到献帝间,内容主要为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共同特点:饱含生命意识觉醒之初对人生易逝的感伤。
17、九体:贾谊之后出现的一系列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尤其是《九怀》《九叹》等作品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不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
18、七体:自《七发》问世后,后世仿作以“七”,张衡《七辨》傅毅《七激》等,故萧统《文选》和刘勰《文心雕龙》于赋体之外別立七体。
1、先秦文学是指从_远古传说时代__到_秦朝建立_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文学。
2、上古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_远古歌谣_和_神话传说_。
3、我国一第部诗歌总集是《_诗经_》,它原名《_诗_》或《_诗三百_》,收录了从_周初_到_ 春秋中叶_的诗共_305_首。诗经以四言诗为主,章法是章叠句。
4、《诗经》的搜集与编订成书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_采诗_、_献诗_和_删诗_之说。
5、古人采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_观风俗,知得失_。
6、春秋时期,外交场合常常“_赋诗_言志”,但多是_断章取义_而非真正采用诗文本义。
7、汉代传习《诗经》的共有鲁国申培、齐国_辕固_、_燕_国韩婴和赵国_毛苌_共四家。
8、孔子非常重视“诗”的作用,他曾说:“诗,可以兴,可以_观_,可以群,可以_怨_;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9、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_王逸_的《_楚辞章句_》。
10、《_橘颂_》是屈原早期之作,也是一首较早的咏物诗。
11、屈原之后,楚有宋玉、_唐勒_ 、_景差_皆以赋见称。
12、宋玉的《_高唐赋_》和《_神女赋_》写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的故事。
13、“帝子降兮北渚,_目眇眇兮愁予_。_袅袅兮秋风_,_洞庭波兮木叶下_”是屈原《_湘夫人_》里的句子。
14.逃之夭夭,《__灼灼其华_》。
15、《左传》是编年体,而《国语》则是_国别体_。
16、《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_语录_体散文,全书共_20_章。
17、孟子善用比喻说理,例如“_缘木求鱼_”、“_揠苗助长_”等都是著名的比喻式寓言。
18、《庄子》现存_33_篇,全书全为《内篇》、《外篇》和《_杂__》篇。
19、被称为能“寓言十九”的先秦著作是《_庄子_》。
20、《子虚赋》和《_上林赋_》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这两篇赋合起来又名_天子游猎赋_。
21、东方朔善辞赋,以散体赋《_答客难_》为最有名。《洞箫赋》是_王褒_的名篇。
22、张衡的《_四愁诗_》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
是第一部由文人独自创作的完整的七言诗,奠定七言诗的基础。
自张衡起,五、七言诗形成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
23、汉代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_历史散文_ 、_政论散文_和游记散文。
24、鲁迅评价贾谊和晁错的散文是__西汉鸿文_,“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25、《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是_贾谊_的长篇政论散文名作,它被称为“_万言书___”。
26、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是_王充《论衡》_、_王符《潜天论》_和_仲长统《昌言》_。
1、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韬:文、武、犬、豹、龙、虎 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六艺:礼、乐、射、驭、书、数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书
2、儒:孔子《论语》,《孟子》,《易传》《礼》 道:《老子》《庄子》(老子又称道德经,前37为道,后44为德) 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 墨:《墨子》
杂:《吕氏春秋》 兵:《六韬》《孙子兵法》《吴子》
3、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 墨子,名翼,鲁国人; 老子,名耳,字聘; 庄子,名周,字子休; 屈原,名平,字原。自称名正则,字灵均。 杨雄,字子云,蜀都成都人,世人尊称“杨子”; 张衡,字子平,东汉文学家,自然学家 司马迁,字子长,其父司马谈,西汉史学家。
1、《吕氏春秋》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著作 4、《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大事纲要,至今流传的是孔子编订的鲁国史书,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27年(前722-前481)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比春秋多14年,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前722-前468)
5、《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12国之事),又称《春秋别传》,作者相传为左丘明
6、《战国策》国别体史书(12国之事),西汉刘向定名为《战国策》。战国末年到秦统一天下约240年的历史。其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及其精神风貌
7、《周易》又称《易》。汉以后称《易经》,是一部占卜辞汇编,包括《易经》和《周易》。又称“十翼”或《周易大传》
8、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巫觋—史官—贵族—士(原始宗教文化—史官文化—礼乐文化—士人文化)
9、《墨子》的议论最讲究逻辑 10、对“楚辞”影响最大的是楚地文化,特别是民家巫风。
11、屈原主张“美政”:君臣契合,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对内实行改革,对外连齐抗秦,开创了诗歌由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局面。
12、宋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平民诗人,屈宋并称,其为千古赋体之祖。 13、秦汉文学:前221-220,即秦统一中国到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元年的文学,秦汉是中国文学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开始自觉的时期。 14、李斯是“碑铭之祖” 15、中国理记发展的基本线:先秦文学—西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 16、司马相如三个第一:官怨、大一统、斤秦
17、张衡的《二京赋》创汉赋长篇之极轨
18、《吴越春秋》是编年体 19、马第伯《封禅仪记》是迄今为止能见到的游记。
20、汉乐府诗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实现四言向五言和杂言的转变
楚歌是五言诗的前奏,东汉以后,五言诗取代了四言诗
班固《咏史》—现存东汉文人中最早完整的五言诗 21、秦嘉的《赠妇行》三首是东汉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22、士是几千年来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是人类的基本价值(理性、自由、公平)的维护者
23、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宗教文化向理性文化转变的过程,先秦诗歌按生产年代先后不同,大体经历了一个由宗教颂赞祷祝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成熟的文学作品,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诗歌的创造规范。
24、《诗经》包括: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公卿到士所献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留下来的宗教等的乐歌,最后经过王朝乐官的整理而成。
25、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儒道互补
26、《过秦论》开创了中国古代散文中“史论”体裁的先河
27、汉乐府:郊庙歌辞,相合歌辞,鼓吹歌辞,杂曲歌辞
28、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萌芽(甲骨卜辞,散文的最早源头),雏形(商周铜器铭文),初步成熟(尚书、春秋),完全成熟(左传、国语、战国策)
1、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始祖神话(女娲补天)、洪水神话(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帝擒蚩尤)、发明创造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简述《诗经》的思想内容
①史诗、政治诗: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颂歌(包括宴飨诗)《丰年》《鹿鸣》,怨刺诗《陈风·株林》《邶风·新台》;②农事诗:后世家事诗、田园诗的先河,反映周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及周繁荣的农业经济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七月》《丰年》;③征役诗:后世边塞诗的先河,展现周初诸侯的武功,表现人民的自豪感及乐观精神,如《无衣》、《江汉》,更多表现对徭役兵役的厌恶及对和平的向往,如《采薇》④婚恋诗:A热情奔放的情歌,如《静女》《关雎》B深沉执着的恋歌,如《君子于役》C痛苦哀伤的怨歌,如《氓》⑤描写故国之思,抒发爱国之情,如《黍离》《载驰》
3、简述先秦说理、叙事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说理:A以儒道为代表的先秦说理散文,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确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作品的审美风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石之一B它以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风格,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语言范式。
(2)叙事:①直接为史传文学祖述。在体例、思想、叙事技巧和写作艺术上对后世创作影响深远。②散文创作的楷模。《左传》《国语》《战国策》被视为散文创作的范本③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A先秦叙事散文直抒其言,褒贬鲜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影响。B奠定小说的基本叙事结构,即五部创作法。C提供了写人的基本写法,如重言行细节、轻外貌心理。D我国古代戏曲小说对历史题材的再现也是受其影响。
4、简述《战国策》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1)善用虚构和想象:如苏秦夜读自叹之语。(2)波澜起伏的情节:如《荆轲刺秦王》(3)个性化的言行:如苏秦刺股之语、衣锦还乡时的感慨,家人前倨后恭的反应(4)传神的描写:如苏秦为秦所拒后的狼狈样(5)大量运用寓言故事及对偶排比手法。
5、简述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历程
(1)《论语》(语录体)《老子》(韵散结合体),奠定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特征。(2)《墨子》(向专论体过渡)《孟子》(对话体的论辩文)《庄子》(寓言抒情说理文),形成说理文体制,向专论体过渡。
(3)《荀子》《韩非子》(专体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成熟,此后,专体论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6、试举例分析《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1)奠定抒情诗的传统。如《绿衣·邶风》对元稹《遣悲怀(其二)》和苏轼《江城子》的影响。自《诗经》起,就显现出我国抒情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我国的抒情诗就沿着其开创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诗经的风雅精神,即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及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后世诗人的创作,并被作为文学革新的标准及口号。如《诗经》中个人为主体的抒情发奋之作为屈原所继承。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陈子昂、李杜等人呼唤以风雅精神进行改革等。 (3)必行的典范。《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的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其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如屈原在《楚辞》中,后代民歌和仿民歌作品中,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中都有比兴的影子,比兴的运用形成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特点。 (4)诗歌的体裁结构语言艺术和表现技巧等的影响。如后世四言诗的创作就直接继承诗经四言句式。(5)感伤诗的奠基。 7、试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1)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屈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具有崇高理想,俊洁人格和充满着爱国热情的“可与日月争光”的伟大诗人的典型(2)《离骚》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如香草美人的譬喻(3)结构宏大完整、夸张大胆、想象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