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点击: 2014-07-24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3500字)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缪 丽 平 主报告执笔 缪 丽 平 承担单位 江 山 市 彭 里小 学立项时间 2009年
7月
立项编号 jz10042 结题时间 2010年
10月
二0一0年十月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收集作业信息、关注作业过程 (二)作业分层设置、学生自主选择 1、分层——课堂作业 2、细化——课后作业
(三)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 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策略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四)改变作业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变?×?为?﹨? 2、变符号为批语 3、变手批为表彰
七、课题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通过课题研究,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数学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1.学生获得全面的个性的发展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合作与交流 4.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通过课题研究,达到了轻负高质的目的1、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2、学生数学学业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三)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八、课题研究成效分析 九、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材料(详见附件材料)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江山市彭里小学课题组
「摘要」:本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的,本文就小学数学个性化设计与应用两方面,对本课题组成员一年多的学习、研究及实施的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着重阐述了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实施方面的一些做法及实施个性化作业后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个性化、数学作业、 设计、应用
学生作业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指导后的练习和巩固,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形式之一,同时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作业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作业,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让人人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常见诸网络、报刊,相关研究的成果大部分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涉及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形式、技巧、评价。但仔细看来,都是对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没有从个性化与发展性这方面对作业的设计、实施、完善、批改、评价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个性化作业设计包括教师对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设计。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是通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实施、完善、批改、评价进行较为全面的尝试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 使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组其他成员:王晓笑 王绍友 王炳雅 吴康勤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创新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总结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作业形式。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数学作业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作业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开展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内容的研究,以从收集学生的作业信息为前提,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为设计个性化作业做好准备。
2、开展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内容的研究,以从分层设置作业,细化课后作业,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和评价方式为研究切入点,在实践过程中,让数学作业目标更多元化,内容更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根据作业量、作业难度、学生年级进行分层次作业的设计,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1、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
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学习一些与本课题相关的作业设计等理论知识,据各课题组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工,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缪丽平负责)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书目:刘兼孙晓天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教师》、华应龙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等书籍。
此外,在课题研究阶段,我们还要求课题组成员随时阅读各教育教学杂志,如《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等杂志,及时捕捉前沿信息,帮助课题组成员开展复备与反思的研究工作。
2、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10年6月底各成员根据课题组预先安排好的分工有机结合、分工合作地进行尝试与探索。
①初步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家长对作业设计看法和学生“我的作业”的做法及学生作业记录本信息,讨论分析,进行小结。
②小结检测阶段(2010年1月—2010年4月)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实行个性化作业情况下学生学习情况的改变,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记录,及时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并通过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③深入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
按修正的方案继续实施,收集各项课题相关材料,讨论分析,进行小结。
3、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
整理分析收集的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收集作业信息、关注作业过程
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
为了了解每个学生的作业信息,我在课题研究之初,每评讲完一道习题,就在作业登记本上记录做错学生的姓名和没有得到落实的问题,查看很方便但写名字花的时间太多,后来又改记特殊符号,如①、②、③??这样,记录的时间就减少了许多。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自己的不断探索,“个性”信息收集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个习题”为“一组习题”或“多组习题”,变“单向思维”为“多项思维”,变“单一关注习题的解答”为“多向关注与之相关思想、方法、过程等多种信息问题的处理”。同时,开始要求学生自己写好作业记录本,着重写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得特别好的内容,二是自己经常犯错的内容,三是纠正的问题,四是自我小结。该本子每三天上交一次,教师每检查一次就可深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更好地发现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的缺陷,从而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附每三天上交的作业记录本: (用文字表达出来 )
学生姓名日期特别好经常犯错问题纠正自我小结(二)作业分层设置、学生自主选择
1、分层——课堂作业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据此课堂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课堂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后,笔者出了一组这样的题目:
(1)算一算,对于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给出其中的两个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b
b
(属于1星题,由“学困生”完成。)
(2
(3a
((2)、(3)小题属于
2星题,由“中等生”完成,同时鼓励“学困生”也尽可能掌握)
(4)说一说,判断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大于90度;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度;等腰三角形沿着高对折,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度,这些说法是否正确?由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对吗?
(第(4)题属于3星题,由“优秀生”完成。)
2、细化——课后作业
真正的个性就体现在课后作业中的细化。起步时,只让学生做练习中发生错误的习题与发展变化题。也就是说,谁错谁做,错得多,做得多,错得少,做得少,不错不做,以让学生体验到因“认真作业、提高正确率”而减负的快乐,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起步后,将课后作业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为“分层性作业”即附加上一定的星级标志或特别说明(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三角形的内角和》)的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适合自己的习题,有效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杜绝同类学生抄答案的现象,使学生间的讨论深入到本质中去。
第二类为“个别化作业”即纠错作业。这一部分是构成个性化作业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学生经常做错的习题并进行整理编辑,而后打印成册发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纠错中掌握知识、发展进步。例如:学习了四年级下册一单元后,我将易错题整理如下:
(1)读出下列各数:
200046 读作: 。
573000004 读作: 。
32780601 读作: 。
(2)组组看:
用5、6、8、9、0组成一个四位数。
a、最大的四位数。 ( )
b、最小的四位数。 ( )
c、最大的单数。 ( )
d、最小的双数。 ( )
(3)判断:
a、最大的五位数与最大的六位数相差1。 ()
b、万级包括个、十、百、千位。 ()
c、808008中,左起的第一个零不读。 ()
d、数位就是计数单位。 ()
e、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
f、近似数比准确数都要小。 ( )
(4)23□807≈24万,□里最小能填( )。 6□998≈6万,□里最大能填入( )。
(5)小马虎读数时,把一个数的千位与万位、个位与十位的数交换了位置,读成了:四千零八十五万零七百零四。 正确的读法是( )。
(三)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
实施个性化作业是一个关键环节。如何应用更有效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一些策略: 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和研究》结题报告}.
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我在“寓做于兴趣之中”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我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就跃跃欲试,这样,才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如:学生学习了“植树问题”后,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唐僧一行四人来到一座寺院,寺院主持决定考考唐僧的三个徒弟。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寺院从山门直至大殿大道两旁共植树316棵,每两棵都间隔10米,那么从山门到大殿的距离是多少米?”猪八戒的算式是:316÷2×10=1580(米);沙僧的算式是:(316÷2+1)×10=1590(米);孙悟空的算式是:(316÷2-1)×10=1570(米)。到底谁的算法对?为什么?这样,把知识寓于故事之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
策略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比如在作业布置时,利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a类1星题是基础题,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b类2星题为基本题,这是针对大部分学生布置的,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有利于他们巩固新知,增长智慧; c类3星题及思考题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在“作业超市”里,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自主申请增加或减少作业,以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不断挑战自己。
另外,实施“个性化”作业,并不仅仅是完成作业而已,而是要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因此,“小组合作”和共同承担“责任”,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有效手段。例如:每组中只要有一位学生作业没完成或者做错了,那么这一组的同学就有责任帮助这位同学完成作业。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四)改变作业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更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学习和做作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评价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评估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1、变?×?为?﹨? 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生做题的思维过程太过笼统,也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更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甚至会间接地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绪。由此,在数学的作业批改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分析,重视过程,不要随意画下你那犹如被判了死刑的红色叉叉。可以采用对题打“√”,错题打“﹨”订正对了打“ /”,整个页面给人统一的红色,再也没有刺眼的“×”了。这是师生双方最愿意看到的。批改符号的变化,带给学生的心理体验是很不一样的。
2、变符号为批语
作文批改往往“批”、“评”相结合,教师除了使用作文批改符号,还常常运用眉批和旁注,以强化评价效果。我们以为,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批改,也同样应该以“批”、“评”并重,不仅要发挥“批”,即评价学生的作业对不对的作用;更要注重“评”,即评价学生的作业做得好不好、解得妙不妙、态度认真不认真等的功能。如在批改错题“12+8×2=20×2=40时,可在第一步“=20×2”旁加上批语“想想先算什么”,以引导学生在订正时想一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又如“班上原有学生21人,每7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又来了14人,现在共有几组?”学生在解答第2个问题时大多采用“21+14=35(人) 35÷7=5(组)”的方法,这时可通过批语“想想还有其他巧妙的算法吗?”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原来还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用3+14÷7=5(组)的方法来解答。这样点拨,兼顾了不同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差异,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活跃。
3、变手批为表彰
贯以常理,一位教师拿着一支红笔在作业本上从头“画”到尾便是批改作业。学生对此也是司空见惯了。即使有的教师偶尔也会运用一些评语来激励一下学生,但是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它原来应该有的实效。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妨考虑用怎样的方式既能完成作业的批改又能更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语式的提点之后,不妨考虑在学生的作业本的后面设计一张表格,(如表) 附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和研究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葛利
一、 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美国学者哈里斯·库帕从事家庭作业功效的研究已有两年。他认为家庭作业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改善他们对学校的态度,让他们明白学习是没有时间、地点限制的,能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责任心,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这些是积极的一面。而消极影响也存在,如造成学生生厌,漠视学生享用闲暇和进行集体活动的权利,家长的参与变成干扰,也可能引起欺骗行为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性,如抄袭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而作业的改革如果仍是仅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视野,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新课程论的作业必将成为教学与课程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良
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
(二)课题的界定:
“家庭作业”是指学生在课后所完成的作业 。“设计”是指作业布置的形式与方法,“有效性”是指确实起到效果并得到更好的作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是指调查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的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在此
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包括语言智力、数理智力。
2.元认知理论。以培养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管理、调节和监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有些家庭作业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有些家庭作业则可以考虑家长的参与和同学的合作,这样有
助于学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3.新课标关于作业的新理念。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
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四)课题论证:
1.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切实做好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对学生来说,好的家庭作业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收获是有益
的补充,从而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切实做好家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的好习惯。
(3)切实做好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使学生积极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更好的与他人搞
好团结协作关系。
2、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学生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其意图是想通过选择性、拓展性、趣味性的教学策略,改革课内外作业,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个性化的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从而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促进学生的全
面健康的发展。
3.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构筑各学科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家庭作业设计体
系。
(2)通过研究,突出情感性,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3)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
的学业成绩。
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开展“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专题研究,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场景中“用数学”,使数学课后作业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之上。通过多方面的作业设计和探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方
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本校六年制一年级三个班为实验班,研究过程在教学常态下进
行。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的方式,综合以下研究方法进行:
(1)调查法:按照事先制订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有关事项的调查,得出某些实验
的结论。
(2)观察法:在自然常态下观察学生对待新型作业及评价的行为反应,采用描述
性记录法,收集一定的事实资料和依据,并加以整理。
(3)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
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4)个案研究法:选取班级中1-2名有代表性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连
续观察,并按时间进程记录其发展变化情况
3.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1月)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
2.调查了解有关于数学家庭作业的现状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年2月—2009年11月)
1.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体系。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4.以点带面,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在全校其他班级实验。
(三)总结阶段:(2009年12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对课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自2008年12月至今,在实际操作中,我边学习边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
践促进认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三、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研究,我认为好的作业设计应至少具有以下“六性”。
1、差异性。
俗话说:十个手指,长短不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承认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分出层次,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仿例作业能让学困生吃得了,变式练习能让中等学生得吃饱,应用提高题可让学
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
2、趣味性。{《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和研究》结题报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理应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如:一位一年级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设计了一道“帮助小鸭子找家”的游戏题,即:把写有数学题的小房子贴在绒板上,小鸭子的头上都是得数。教师把题目要求编成儿歌讲给学生听:一群小鸭子,外出找食吃,回家迷了路,谁能做向导,给鸭找到家。学生一听都争先恐后的做向导。一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都积极动脑筋算题。一道计算练习,因其有了趣味性,而
活跃了学习气氛,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3、自主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作业设计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这样两层含义:一是要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二是要充分留给
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
4、实践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何为有价值的数学,我想简言之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好的作业就应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
成。
5、合作性。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有很多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或多个部分合作才能完成,新的数学课程目标中已明确要求“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在作业中应十分注重这一目标要求。如《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测量校园内各个草坪的面积,并计算出我校
生均草坪面积占有量。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量的量,记的记,算的算„„,忙得不亦乐乎。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与他们交流
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着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6、延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的方法。
因此作业设计要具有延伸性。
作业设计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
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针对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形式呆板的矫正策略研究
通过研究,我总结出以下数学家庭作业的形式:
①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如《认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和研究》结题报告}.
②创作类作业 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是数学设计、数学小论文、数学故事等不同形式。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55-01
1.选题缘由
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
当前,社会上、教育部门谈论最多的就是"减负"一词。尤其是在小学,"减负"所指的是小学生没有作业、不布置作业?做为我们教师来说,没有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智慧水平得不到相应发展,课堂教学得不到及时反馈与评价。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实施有效备课中,只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着迷于习题集,作业形式单一、陈旧,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中,作业内容枯燥乏味,缺少个性化。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适当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得不到真正的体现。故我们决定将提出"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的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标
2.1 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师布置作业的量、难易度、形式等进行研究,使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既巩固知识,又对教学进行延续与补充。
2.2 为了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应面向全体,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3.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重点在1所1600余名学生的小学中进行。本次实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同时还采用观察法、调查问卷法、实验法等。组内研究人员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边实验、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经验,获得研究数据,得出结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再修订计划,再研究,再反思,最终得出有效的措施。
4.课题研究的过程
4.1 准备形成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
4.1.1 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优化课题研究的内容。
4.1.2 确立启动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成立课题研究组: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本课题主要以本组成员为主研,个别数学教师参与。
(2)通过看、听、访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前期调研,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4.1.3 理论学习。通过自学、集中学习的形式,查阅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为课题研究做好知识储备。
4.2 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
4.2.1 实施问卷调查,在一-六年级学生中各抽60名学生对作业布置的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
4.2.2 针对调查问卷与组员进行研讨,寻找问题的关键,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课堂中实验。
4.2.3 采取边实验、边研究,不断改进方法,总结经验,认真撰写研究心得。
4.2.4 在三、四、五年级中全面实施数学作业有效设计活动,变枯燥的作业为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4.3 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
4.3.1 课题组成员对一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将积累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和研究》结题报告}.
4.3.2 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认真反思。
4.3.3 收集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准备。
4.3.4 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认真做好实验结题验收与成果鉴定工作。
5.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围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积极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
5.1 研究总结出了有效的实施方法。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亲自"实践--研究--反思--再实践--再研究"总结出了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实施方法,即优化作业量、作业题型、作业类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变得"想做"、"会做"、"爱做"、"乐做"。
5.2 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也就要求我们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们研究目的明确,积极性高,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不断实践、反思、研究,总结经验,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组内成员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感想及时整理并发表于相关杂志、报刊上。
5.3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得到了创新,学生也从过去单一、枯燥的"题海"中解脱出来,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性作业,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的作业,变封闭性的作业为开放性的作业,变回家完成的作业为校内完成的作业,将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同时,学习热情也得到了转变,已经由以往看到数学题就不想做、不愿做,转变成为"想做"、 "爱做"、"乐做"。
5.4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课题研究以来,在区级组织的"我爱学数学" 手抄报比赛、"数学日记"征集评比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制作的"手抄报"有创新,有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高;撰写的"数学日记"能从数学学习中去发现、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显著。
5.5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原来由于教师设计的题型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参与作业练习的兴趣不浓,导致作业完成质量不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在不断研究、创新的过程中,学生参与意识增强,作业完成质量提升,学生成绩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我们的教师也不需要整天忙忙碌碌,加班加点去"补课"、搞"题海"战术,而是可能利用剩余的时间去潜心研究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学生们也有充足的时间去活动、去交流、去学习,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石屯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概述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业的练习设计研究:
①学生提高作业练习的设计;
②学生实际应用作业的设计。
3、课堂练习中,对学生评价的研究:
①学生情感体验的研究;
②学生练习实效性的研究;
4、课堂练习中教师的地位和怎样辅导。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原因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11年9月至2011年10月
承担人:王明芹
主要工作:1、拟写工作计划
2、制定实验方案{《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和研究》结题报告}.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
承担人:王明芹、王桂香
主要工作: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12年4月至2012年9月
承担人:王明芹
主要工作: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通过研究,从各个环节摸索了练习设计的有效方法。从精心设计练习,改革批改作业的方法,对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策略,上好作业讲评课,以及练习后做好反思和总结等,基本上实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练习环节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如作业批改与否以及批改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进步有密切相关,为后进生转化和临界生的管理找到了一种合适的途径。
3、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练习的有效性既体现在量上,也体现在质上,而且是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但最终应反映在学生身上。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成绩上有所提升,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从而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4、初步形成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一个特色。通过研究与实验,全体教师和学生对练习环节的管理由理解到支持,由被动完成到主动参与,同学校集体备课活动一样,已基本形成了一种习惯,也初步成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个特色。
5、提炼并撰写出了相当数量的案例、心得和论文等。参与课题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我们对当前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剖析,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不感兴趣是因为教师布置作业实行一刀切,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我们汲取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教育学、心理学成果,力求更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总结方法,探寻规律,为一线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作业设计 优化 基础性 开放性 实践性 拓展性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这些现象,即模仿作业多,创造性作业少;封闭训练多,开放作业少;机械练习多,探究体验少;脱离实际练习多,联系生活实际少;限制思维作业多,解题策略多样化少;个体独立练习多,合作探索练习少;课内练习多,课外实践少;简单划一多,分层要求少。这样的作业设计,背离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从作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出手,采取问卷调查对我校的小学数学作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有81%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形式基本不变;79%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上现成的。90%的家长希望作业是教师自己设计的不同层次的习题等。我们对当前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剖析,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不感兴趣是因为教师布置作业实行一刀切,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我们汲取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教育学、心理学成果,力求更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总结方法,探寻规律,为一线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提供借鉴
二、国内外数学作业研究动态
1、从国外看,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1)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
回答简答题、抢答题、设计题、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2)口头、听力作业;(3)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4)表演作业。这些作业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作业,
2、从国内看,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特别是自从实施新课标以后,很多教师对作业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如广州国际实验学校杨辉在《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初步尝试》一文中介绍: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作业不成为学生的包袱,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即“关注学生兴趣,注重作业多样化”、“鼓励学生创新,注重作业分层”、“拓展学生思维,注重课内外作业相结合”。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的实施。
3、从取得的成效看,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