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点击: 2014-07-02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阅读指导课
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刘蕾 (2015.3.23)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
2.教师讲述成语故事《洛阳纸贵》。
3.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讲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成语故事,(板书 成语故事)。
二、简介成语的来历
1.师:刚才这个成语故事是来自前人左思的故事,因为这件事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所以才有了洛阳纸贵这个成语。那么成语都是这么来的吗?
2.简介成语的来源
师:关于成语的来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点资料。
成语粗略的分析,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源于历史事件
《三顾茅庐》、《负荆请罪》
2.源于前人故事
《洛阳纸贵》、《胸有成竹》
3.源于寓言传说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4.源于谚语俗语、名言警句等
(俗语)《亡羊补牢》、(名言)《舍生取义》
师:因为这些人这些事儿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所以人们把他们整理成了成语故事。
三、阅读成语故事
1.学习成语的重要意义
师:同学们,成语已伴随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所以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作为小学生,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要学好成语,要用好成语。
2.走近成语故事
⑴那么如何阅读成语故事呢?请大家打开成语故事书,轻轻翻到224页,小声读
一读《凿壁偷光》这个故事。
⑵哪个同学能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讲故事。
他讲的对吗?讲的好吗?掌声鼓励。
⑶谁能说说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指名说道理。请同学们拿起铅笔和直尺,在你的书上划下来。
师:有的同学可能想:学习成语原来这么容易!成语故事学到这里是不是就算学会了呢?不,同学们,我们应该把每一个饱含民族文化的成语最大地限度地应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3.提出阅读要求
师:所以要真正阅读成语故事,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⑴读(读通故事,读正确、流利)
⑵说(讲明白故事,说明白道理)
⑶划(划出好词好句,划出不明白的地方)
⑷用(积累语言)
4.阅读成语故事
⑴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来读读122页《囊萤夜读》和166页《水滴石穿》。
出示自主阅读要求:(任选一个故事)
①读通故事,读准每个字的读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简单讲讲这个故事,想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③用“ ⑵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要求开始任选其中一个故事进行阅读。
⑶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划出的好词好句,简单讲讲故事,说说道理。 ⑷指名交流学习收获。交流不明白的地方。
⑸做一个小练习。
囊萤夜读 水滴石穿
A遇到困难不要灰心,只要我们有( )的精神,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B同桌这几天不用心学习,我就给他讲了( )这个成语故事。
5.小结
师:看来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阅读成语故事。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成语故事只是我们阅读长河中的一滴水,要想成为一个有修养、有作为、有思想的人,必须坚持阅读,坚持广泛阅读,坚持永久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小诗。
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
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
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
学习再忙也要看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感情至深更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
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附: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
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后来他更是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写成了文学巨著《三都赋》。
《三都赋》受到了很多文学名人的好评。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飞涨,变得特别的贵。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后来就有了成语“洛阳纸贵”,用来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一个成语的故事
依旧的难眠,少了烟,也没有酒;对着电脑玩着手机,玩手机的时候看着电脑。。。。。。 听着歌,一些不知名的音乐偶尔的飘着,若是没有,那边耳畔响起的不知道是耳鸣还是虫鸣,唯一真实的是窗外有车的发动机声音,和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
家中一次又一次的催促,无奈我那善良的谎言露出了端倪。我还是笑笑,再笑笑,回答道:油菜花开了,春天来了,我的春天也不会太晚了。细想我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哪符合我现在的年纪呀!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笑。
上回送了个小礼物给了儿子学校的老师,老师和我简单的聊了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又说起了孩子他妈的状况,重点是据说她还没找,还问了下我的状况,我的回答是有了目标,好几个在选!老师又好心的说为了孩子,“我还是为了我自己吧!我自己好好的过活了,才能养育我的孩子!”孩子的老师诧异的望着我,在想为什么我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也感觉到了可能我回答的是有些不当,但又不知道说些什么了,以后我和老师的交谈也不那么重要了,我用了一个成语来描述了我如若再和孩子妈妈一起生活的情景,老师听后不由的打了个冷颤! 我们相互注视了对方,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给儿子老师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
儿子的奶奶,我的母亲,一直张罗着我个人的事情,估计老师和我的谈话,也是受她之托,他知道我的脾气,从未在我当面说儿子他妈的事情。可能她在问老师的时候,老师说我说了一句成语,把她吓一跳,我和儿子他妈不可能了。但老师也没有把那个成语告诉我的母亲。
我不能光为了儿子而活着,我必须得为自己活着,只有我过活好了,才能养育我的儿子。我告诉了母亲我说的成语
不寒而栗
成语故事(一年级下)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海龟。
青蛙自豪地对海鬼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鬼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
掩耳盗铃
春秋末期,晋国有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在我国古代,钟和铃都是乐器。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钟太笨重了,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长的响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钟。这样,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钟声再响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 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当然还会听见钟声。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
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一个成语故事}.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叶公好龙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好,其实私底下什么都不会!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一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不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广为流传开来。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 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一个成语故事}.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一个成语故事}.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后来居上
汉武帝的时候,有位大臣叫汲黯。他为人正直,对皇帝也敢当面提出意见,所以汉武帝虽然不太喜欢他,但又不得不尊重他。
汲黯是位老臣,当汉武帝还是太子时,他的职位就比较高了,可是后来他再也没有得到升迁,而他手下的人却一个个不断得到提拔,超过了他,这使汲黯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终于忍耐不住,对汉武帝说:“你任用大臣的办法,就像堆放柴禾一样,越是后来的就越放在上边呀!”(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帝知道他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也就默默地听了。“后来者居上”这句话经过演变,成了“后来居上”这句成语。“居”是在的意思。汲黯的原话是对汉武帝的批评、讽刺,意思是资格
浅的、后来的人尽管缺乏才能,但反而超过了资格老的人。现在这句成语的意义有了变化,而是用来形容和赞扬后来的人超过了前人。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庄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后来山戎败退到孤竹过境内,齐军深入,最终灭了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不翼而飞
《战国策·秦策三》记叙了这么一个故事:战国时,有一年秦王派大将王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一连攻了十七个月,也攻不下城池。
王稽非常烦恼,有个名叫庄的人向王稽献计说:“你如果犒赏部下,就可以鼓舞他们的斗志,邯郸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烦地说:“我是统帅,只知道服从国王的命令,别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庄并没有被王稽的不耐烦而吓退,他继续说道:“你这样讲不太对。即使是父亲给儿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独断专行,轻视士兵已经很久了。我听说,假如有三个人谎称老虎来了,那么听的人就会信以为真;如果有十个人合力弯一个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弯;如果大家都口传消息,要求你改变指挥方法,这消息没有翅膀也会飞得很远。这说明众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还是赏赐一下你的将士们吧!” 可是,王稽还是听不进庄的意见。几天之后秦军果然发生叛乱,严重地影响了战事的顺利
进行,秦王很是恼怒,就把王稽处死了。
“不翼而飞”本意是不必宣传而自会迅速地传播。现则用它比喻消息传播极迅速,或指一件东西突然不见了。
一鼓作气
据《左传·庄公十年》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有一个名叫曹刿(guì)的人,面见鲁庄公,直截了当地问庄公:“您拿什么跟强大的齐国军队作战呢?”鲁庄公答道:“凡是衣服、食物这些使人安乐的东西,我都不敢占为己有,都是与别人共同享用。”言下之意自己没有私心,百姓会拥护自己。
曹刿说:“这小小的恩惠只有您身边的人才能够享受,百姓绝大部分都不能得到。”
鲁庄公想了一想,又说:“祭祀用的牛、羊、丝帛、宝玉等,我都没有虚报,我对天神也是非常诚实而又讲究信用的。”意思是会得到天助。
曹刿很直率地说:“您对天神很虔诚,只是小信用,不是大信用,天神决不会凭此一点就保佑您打赢齐国的。”
鲁庄公最后说:“国家许多案件,我总是谨慎对待它们,力求处理得合乎情理。”
曹刿听了鲁庄公这一段话,高兴地回答道:“很好!这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一定能够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凭这能够打败齐国!”曹刿自告奋勇请求与鲁庄公共同指挥作战。他和鲁庄公同坐一辆战车,带领军队在长勺与齐国军队交锋。
双方的阵势刚刚摆好,鲁庄公就急不可耐地要击鼓进军。曹刿阻止他道:“时机未到!”一直等到齐军阵中击了三次鼓,发了三次进军的号令之后,曹刿才对鲁庄公说:“现在是击鼓进攻的时候了!”于是鲁军阵中鼓声震天,士兵们像离弦的箭,把积攒了半天的勇气施展出来,猛冲进齐军阵中。齐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战争结束之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何要等齐国军队击三次鼓后,我军才能击鼓进攻呢?”曹刿答道:“打仗主要靠的是足够的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士气正旺,勇气百倍;第二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勇气没有第一次那么旺盛,而且开始衰落;到第三次击鼓进军时,士兵们的勇气几乎全部消失了。齐军开始击鼓进攻而我军不同时击鼓,正是为了保持士兵的勇气。等齐军击了三次鼓,他们的勇气接近衰竭时,我军的勇气正旺盛,因此一鼓作气,将勇气处于衰竭的敌人一举击败。”
“一鼓作气”在这个故事中指战斗开始时鼓足勇气。后来用作成语,指锐气足时一举成事。
【成语】一鼓作气 【注音】yī gǔ zuò qì
【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原指作战时擂第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比喻在劲头正盛时,一下子完成。【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往直前。{一个成语故事}.
画饼充饥
曹睿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第二代君王。他有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yu)。《后汉书·卢毓传》载,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选拔人才不要单凭他有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从曹睿的这句话,后来就产生了“画饼充饥”这句成语
胸有成竹
北宋时有一位学问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细节以及在四季中的变化。他对竹子非常熟悉,闭上眼都能想出竹子的样子,一有时间就在家里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远近闻
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讲《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成语的由来,希望大家能喜欢!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始终没有一件事能做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听到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一个美。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绝对不能像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贬低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这是一个成语故事
这是一个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
第一课 水滴石穿
一、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⑴ 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 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 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
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 “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 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这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竽 腮 俸禄 奏
开火车读,讲生字词读及写的时候的注意点,齐读,组词扩词
2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问题。
小黑板上的问题是:
(1)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 他为什么要充数?
(3) 他为什么能充数?
(4) 他充数的结果如何
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1) 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2) 他想得到俸禄,但又不会吹竽,所以他要充数。
(3) 齐宣王在世时总是喜欢大家一起吹给他听,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一个成语故事}.
重点讲“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师:这里的居然能换个词吗?
生:竟然。
师:从居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南郭先生蒙混骗人,不该得到俸禄。
(4) 充数的结果是:当齐宣王在世时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湣王在位时他只好逃走了。
师:通过南郭先生命运的转变,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人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混一时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他们往往冒充有真本领的人混饭吃。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装模作样的语气。
师:你能说说你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吗?
生: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在黑板上写出寓意。
四、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今天的作业是:
(2) 搜集与我们课文类似的成语故事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
第三课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了解成语中的故事及意思。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3、情感目标: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了解成语的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成语中的故事。
2、教师: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1、小朋友,你们有什么爱好呢?(学生自主回答)这么多爱好啊,老师今天要考一考你们,请你们猜动画片的名字!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的动画。
2、教师导语:小朋友们真厉害啊!今天,我们要认识很多更有趣的成语,因为,每个成语里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板书课题:有故事的成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20分钟)
1、小朋友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成语,如果你在读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娃娃,就拼一拼它头上的章节。要特别注意平、翘舌,前、后鼻韵,鼻边音的字。等会老师还要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呢!
2、师生赛读成语。
3、课件出示生字娃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每出示一个字娃娃,就让一个小朋友说,其他的认真地听他说正确没有。
4、小组合作探究:(每小组讨论4个字),哪个字你容易叫错,是怎样记住它们的样子的?派代表说一说。
5、做识字游戏:将字娃娃贴成一座山的样子,学生搬山,认识一个生字,扩词后,就搬掉一块,直到搬完为止。
三、精读课文,领会感悟。(14分钟)
1、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说名字。
2、小组活动:先读一读成语,边读边想成语的故事,再在小组内把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小伙伴听,派代表在班上讲。
3、我会猜,教师出示课件《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学生猜。
四、拓展延伸。(3分钟)
1、回家后,把你领会到的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积累成语,并阅读有关成语的课外书籍,准备开展一次讲成语故事的比赛。 字等字数不等的成语。
教学反思:
学生知道了坐井观天所蕴含的寓意,明白了看事情不能以偏概全。
第四课 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