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点击: 2014-06-08
工作情况汇报(书写格式)
工作情况汇报
一、报告的概念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属上行文,一般产生于事后和事情过程中。
二、报告的种类
综合性报告:是将全面工作或一个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综合起来写成的报告。它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写作难度较大,要求较高。
专题性报告:是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活动写成的报告,在内容上具有专一性。
回复报告:是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人的查询、提问作出的报告。
三、报告的写作格式
(一)综合性报告的写法
标题:事由加文种,如《关于2003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单位、事由加文种,如《——(单位)关于2003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
正文:把握三点。
(1)开头,概括说明全文主旨,开门见山,起名立意。将一定时间内各方面工作的总情况,如依据、目的,对整个工作的估
计、评价等作概述,以点明主旨。
(2)主体,内容要丰富充实。作为正文的核心,将工作的主要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经验、效果等,分段加以表述,要以数据和材料说话,内容力求既翔实又概括。
(3)结尾,要具体切实。写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具体意见。最后可写 “请审阅”或“特此报告”等语作结。
(二)专题报告的写法
标题:由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工作有关政策的报告》。有的报告标题也可标明发文机关。标题要明显反映报告专题事由,突出其专一性。
正文:可采用 “三段式”结构法。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和意见;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经验,有的还可略写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因工作失误向上级写的检查报告主要写错误的事实、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造成错误的责任、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等。结尾通常以 “请审核”、 “请审示”等语作结。
(三)回复报告的写法
标题:与前两种报告大体相同
正文: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的查询、提问,有针对性作出报告,要突出专一性、时效性。
四、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写综合报告应注意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
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列出若干观点,分层次阐述。说明观点的材料要详略得当,以观点统领材料。
(二)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体现其专一性,切忌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项和问题。
(三)切忌将报告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或批准。
工作情况汇报的格式
【工作情况汇报】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的基本格式:
总结一下向上级汇报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的基本格式。
前缀:表示欢迎+总体情况(概括一下上级的工作要求的纲目都一一对照落实)+取得成效第一部分:落实情况=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学习文件+建立领导机构+提高员工认识)+主管部门精心组织协调工作(制定落实工作要求的具体方案+组织全员培训+落实文件细化标准结合实际+其他根据工作要求做了的工作都一一列出)+各基层部门落实方案(统一认识+稳步推进)
第二部分:取得成效=(思想转变认识提高+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使工作更规范、效率更高+其他上级要求达到的目标)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认识仍有差距(特别是基层的认识)+旧的工作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的矛盾冲突+其他不太紧要的问题) 这部分要体现总体符合要求、细节有待提高
第四部分:下一步打算=(做好上级交办的后续工作+努力解决前期工作中存在问题+其他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工作) 注意不要自爆问题
第五部分:建议=(客观困难+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后缀:对上级的关心表示感谢+工作有进步但仍有差距+下一步会争取做的更好
报告的格式与范文
报告的介绍、写作格式与范文
一、报告的定义和类别
报告是机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汇报工作、报送文件、报告查询事宜时所写的汇报性文件。
在机关中,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重要工作,一般都要向上级机关写报告,用以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送、报批文件,回答上级查询的问题等,有时也使用报告。
报告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类:
1.呈报报告。这是直接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告。根据具体内容和性质又可分为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两种。
综合报告用来向上级汇报本单位、本部门一个时期内全面工作或几个方面工作的综合情况,往往有一文数事的特点,例如《关于××市九五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专题报告是向上级汇报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或某一方面情况的报告,往往有一事一报、迅速及时的特点,例如《关
于元旦春节市场安排情况的报告》。
2.呈转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并请求将该报告批转有关部门或地区执行的报告叫作呈转报告,例如林业部《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报告》。
3.回复报告。用于答复上级询问或汇报所交办事情办理结果的报告,称作回复报告。回复报告往往是对一些重大事项的答复,对一般性事项用函作答即可,例如××市民政局《关于拥军优属情况的报告》。
二、报告的主要特点
1.汇报性。凡报告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一般都是将做过的事情报告给上级,让上级掌握基本情况,以利于心中有数或对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大特点,这是报告同请示的根本区别。这一特征决定了报告一般事后行文。
2.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这项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些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等,所以在行文上一般都用叙述的笔法,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陈述其事,而不是象请示那样祈使、请求。陈述性是报告区别于请示的又一大特点。
三、报告的结构和写作要领
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个部分组成。
1.标题。报告标题通常由事由和文种组成。事由就是报告所针对的问题,也就是报告的内容;文种即“报告”。
2.主送机关。主送机关就是受文机关,报告的主送机关一般是发文机关的直属上级机关。
3.正文。正文由报告缘由、报告事项、报告尾语三部分组成。报告缘由主要交待报告的起因、理由或注明目的、意义等,是正文的开头;报告事项即正文的主体内容,如基本情况、措施与办法、成效与问题或者是经验与教训、意见与建议、打算与设想等;报告尾语根据类别而定,呈报性报告往往以“特此报告”或“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等语作结。呈转性报告则会提出“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的要求。
4.落款。正文结束,在右下方署名署时并盖公章。
在报告的写作中,经常犯的毛病是:事实不具体,言之无物;表述不清晰,缺乏对材料的认真组织与安排;综合性报告常犯堆砌材料的毛病,重点不突出;例行报告往往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来;有时在报告中带请示内容;请示性报告,所报请审批意见,有的缺乏可行性。这些常犯的毛病,
在写作时应注意避免。
范文:{专题工作报告范文}.
关于寨下乡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
用地申请的报告
宜春市国土资源局袁州分局:
为了发展我乡集镇建设及工业,我乡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需用地139.439亩。集镇建设用地39.049亩,用地性质为林地,其中农贸市场10亩,商业用地29.049亩;工业用地100.39亩,用地性质为林地,其中寨下车站4亩,宜春市伟业化工15亩,福鼎五金20亩,名爵服饰50亩,宜春市强宏实业11.39亩。
特此申请,请批准!
寨下乡人民政府 2008年4月28日
情况报告格式
情况报告格式
>情况报告格式
一、报告的概念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属上行文,一般产生于事后和事情过程中。
二、报告的种类
综合性报告。是将全面工作或一个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综合起来写成的报告。它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写作难度较大,要求较高。{专题工作报告范文}.
专题性报告。是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活动写成的报告,在内容上具有专一性。
回复报告。是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人的查询、提问作出的报告。
三、报告的写作格式
(一)综合性报告的写法
标题事由加文种,如《关于20**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单位、事由加文种,如《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关于20**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
正文把握三点:(1)开头,概括说明全文主旨,开门见山,起名立意。将一定时间内各方面工作的总情况,如依据、目的,对整个工作的估计、评价等作概述,以点明主旨。(2)主体,内容要丰富充实。作为正文的核心,将工作的主要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经验、效果等,分段加以表述,要以数据和材料说话,内容力求既翔实又概括。(3)结尾,要具体切实。写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具体意见。最后可写“请审阅”或“特此报告”等语作结。
(二)专题报告的写法
标题由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招商工作有关政策的报告》。有的报告标题也可标明发文机关。标题要明显反映报告专题事由,突出其专一性。
正文可采用“三段式”结构法。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和意见;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经验,有的还可略写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因工作失误向上级写的检查报告主要写错误的事实、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造成错误的责任、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等。结尾通常以“请审核”、“请审示”等语作结。
(三)回复报告的写法
标题与前两种报告大体相同
正文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的查询、提问,有针对性作出报告,要突出专一性、时效性。
四、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写综合报告应注意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列出若干观点,分层次阐述。说明观点的材料要详略得当,以观点统领材料。
(二)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体现其专一性,切忌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项和问题。
(三)切忌将报告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或批准。
情况报告>范文(一)
根据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的决定,由农业部牵头,会同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等部局,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十月份,对全国14个省进行了联合督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农资打假工作的总体情况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下发后,农业部、公安部等五部局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业生产资料打假联合行动的通知》,就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在全国范围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农资打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对14省的统计,今年农资打假共出动检查人员33.1万余人次,检查各类农资市场1.3万多个,检查各类农资经营网点、门市部27.2万个,检查各类农资生产企业2.46万家,捣毁各类农资制假售假窝点1342个。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1326起,涉案货值5.01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案件190多件。查处不合格种子398.1万公斤,劣质肥料2.5万吨,假冒伪劣、禁用和过期不能使用的农药36.85万公斤,伪劣兽药1万多公斤,各种无证冒证和伪劣农机及其零配件16万台/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
工作中有以下比较成功的做法:{专题工作报告范文}.
(一)领导重视,组织工作得力
各地参与农资联合打假部门的领导都较重视农资打假工作,大多数地方成立了农资打假协调小组,设立了农资打假办公室,明确了专职人员,公布了举报电话,将农资打假列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各省农业厅把农资专项打假作为重点工作抓,以此来促进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发挥行政监督职能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形成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农资打假的局面。
为了确保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顺利开展,各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部局关于农资打假工作的精神,及时将有关精神传达下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联合发文,召开会议等方式安排农资打假工作。
(二)综合执法,农资打假工作逐步规范
近年来,许多地方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探索农业行政执法新的运行机制。福建、江苏、贵州等省农业厅成立了农业执法总队。湖南省农业厅今年从厅内各有关执法单位抽调了16名执法人员组成农资打假队伍。全国有77个地(市),815个县(市)成立了农业执法支队、大队。在今年的农资打假专项斗争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山西省为了加强农业执法机构建设,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以晋办发〔2001〕9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市(地)、县机构改革,按照“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步骤,力争三年内在全省全面实施集中综合执法,使农资市场的监管经常化、规范化。
四川省成都市编委专门发文组建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落实编制20名,市政府发文进一步明确了编制、人员管理(按公务员管理)和经费问题(纳入财政预算)。该市执法大队成立后,2000年就查处违法案件650起,比1999年增长60多倍,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32.4吨,是1999年的6倍;2001年1-9月,查处违法案件1086起,比2000年同期增长30%;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94.9吨,比2000年增长192%。
(三)广泛宣传,营造农资打假氛围
为使农资打假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各地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农资打假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少地方在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开设了农资打假专栏,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资方面法律规章的普及和宣传,报道农资打假活动信息,并对大案要案、典型案件进行跟踪报道,对制假售假窝点进行曝光。
浙江省农业厅召开了三次农资打假工作新闻发布会,各新闻单位多次派员参加省执法检查组,赴各地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河南省共出动宣传车3865车次,悬挂条幅760个,张贴标语53670条,在广播、电视、报刊上播放、刊登农资打假信息849次,举办大型咨询活动87次,印发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27.91万份。福建省执法总队在省电视台制作了7个农资打假专题节目。广东省农业厅召开了由省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供销社领导与执法人员和新闻记者参加的销毁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现场会,公开销毁查获的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近100个品种,共25吨,货值100多万元。
(四)突出重点,抓好关键时段的整治行动
江苏省农林厅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专项整治行动,在春播期间,开展了以春播用种、夏季作物用肥、春季畜禽用药、饲料为重点的春季打假护农大行动;夏季与省质监局联合开展了肥料专项整治行动;7月至9月开展了农药市场专项整治;8月至10月部署了全省畜牧行业生产资料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秋季开展了以小麦、油菜为重点秋播种子专项整治行动。浙江省农业厅针对养猪户和饲料经销户使用违禁药物、私屠滥宰、违规经营病猪等现象,开展了“劣病毒”猪肉专项整治工作。河北采取整治重点市场,按农时季节,适时开展专项斗争的方式推进农资打假工作。种子整治的重点是玉米杂交种子和抗虫棉种子,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种子市场以及棉花集中产区;农药整治的重点是“三证”不全、假冒伪劣以及国家禁用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资专业市场以及生产工艺落后、群众投诉较多的农药生产厂;肥料以复混肥料、叶面肥、微生物肥料为重点,以登记证号、产品标识和使用说明为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市场;农机及零配件集中检查生产和销售企业(网点)、农机维修市场和有影响的农机市场集散地。
(五)集中力量,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与工商、质监、公安、供销社、经贸委等部门紧密合作、协同办案、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江苏省公安系统全年出动2000多人次进行农资打假执法活动。四川、重庆两省(市)都十分重视大案要案的查处,四川省查处典型案件16起,重庆市查处典型案件6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四川宜宾县水稻种子案、重庆国威农药案和四川省武胜县杂交玉米种子案等三起案件都迅速按有关法律程序进行了查处。
农资打假涉及的范围广。各省在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农业、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监察、畜牧、饲料、农机、供销等部门互相配合,立足本职,积极行动,共同开展打假整治工作,形成了合力,使农资打假效果显著。湖南省华容县制售假农药案的侦破就是技术质量监督部门依法查处,公安、监察、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各部门联合行动取得的成果。经侦查,犯罪嫌疑人到案发为止,已产销杀虫脒170多吨,销售货值71万多元。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收审,涉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针对农资打假工作的特点,为提高办案速度,提高办案效果,各级农业部门无论在市场检查还是在典型案件查处过程中,都主动取得当地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河北今年查处的标值10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上都是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办案,相互支持,积极配合的结果。山西省农业部门在工商、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整顿忻州市忻府区奶牛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依法行政,确保农资打假工作持续健康进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各省加快了一些配套法规的建设,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打假人员的素质。许多省根据《种子法》、《渔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先后出台了可操作的配套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行政执法工
作,一些省还建立了农资打假工作制度。如江苏省农林厅建立了打假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县农业局每周五报市局,市局每周一报省厅,对于重大突发情况和重大事件即查即报,并根据事态进展随时续报。为确保农资打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省还加大农资打假工作督查力度。江苏省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一级督查一级的方式今年已组织了两次督查活动,除检查面上工作外,重点对领导批办案件、上级交办案件、大案要案进行督查。
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河北省今年组织了1095人次的种子法知识培训和576人次的种子检验知识培训。山西省农业厅今年举办了5期执法人员培训班,有1200名市(地)、市县执法人员和分管农业执法的领导参加了培训。
一些省制定了农资投诉(举报)案件的登记、处理程序等制度。使农资打假案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
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印发了《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及内部管理规定》,包括了总队科室的责任制,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工作守则、“十不准”规定、学习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队务会议制度、受理投诉或举报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外勤执法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罚没物品交接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案件受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文件或文书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等17项。
二、农资打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资市场、农资产品问题仍很严重
从督查情况看,农资管理和打假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由于农业生产资料,量大面广,假冒伪劣由来已久,并逐年呈蔓延趋势,许多领域的问题积重难返。虽然今年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行动,但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目前农资市场无证经营或超越经营范围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不具备经营资格和经营条件而挂靠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非法经营者在农资销售旺季走村串户销售农药、化肥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经营行为不规范。销售过期、失效农药和劣质种子坑农害农的现象不断出现;农资和百货混合经营现象不在少数。兽药经营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兽药、人药同时经营的现象。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如:
(1)无证生产和造假状况还比较突出。制假售假活动由公开、半公开向地下、半地下,组织性、隐蔽性、对抗性增强,手段趋向智能化,增加了打假工作的难度。
(2)假冒伪劣农资充斥市场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农业部今年春夏对市场上的农药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农药为16%,有1/5的单位经营了不合格农药,这些是在合法的经营单位里抽出的登记过的农药产品,非法生产和经营的假劣农药就更多了。据陕西省畜牧部门抽查,“九五”期间,兽药质量抽检合格率为77%;近期对市场质量抽检合格率为50%。青海省西宁市经销的蔬菜品种近百种,但通过审定的只有20多种,大部分种子没有生产许可证,没有标签。
专题报告格式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
专题研究报告
课 题:
时 间: 2010-2011年第二学期课程设计周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08城规(1)班
07×××××
xxx xxx{专题工作报告范文}.{专题工作报告范文}.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目 录
评语与成绩……………………………………………1 任务书…………………………………………………2 前言……………………………………………………4 专题一:城镇性质与发展方向………………………5 专题二:城镇规模……………………………………8 专题三: …………………………………………11
评语与成绩
教师签名: 日 期: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周
任务指导书
授课班级:08级城市规划专业(本科)
授课时间: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
(4月16日-4月27日)
制定时间: 2012年4月
建筑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周任务书
城镇专题研究报告
一、 教学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课题,要求学生运用城市(镇)规划理论及相关知识,对城镇总体规划层面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总体规划做好深入研究支撑。通过现场实地调研、资料查阅、文献调研等方法对某地总体规划的某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高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知识结构。
二、 具体要求:
(1)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与规划设计要求,对城镇总体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所选专题包括两个必选专题和一个任选专题,必选专题是城镇性质与发展方向(形态)、城镇规模,任选专题是针对本镇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以及本镇规划中的特色影响因素,任选一个或多个展开研究。本次专题研究共计对不少于三个专题展开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剖析专题研究问题对城镇总体规划的影响。
(2) 本次专题研究紧密结合总体规划课题展开,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协作完成。在研究报告中由课题组小组长进行分工,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与研究报告的工作。
(3) 专题研究报告要求研究问题明确,以问题为导向,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可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写,每一专题不少于10000字。
三、 成果要求
(1) 研究成果形成专题研究报告。A4纸打印,白色铜版纸统一封面胶装。 (2) 正文字体以小四字体为主,行间距为1.5;小标题为加粗四号字,段前和段后均为0.5行。
(3) 研究报告装订顺序:封面、总目录、任务书、前言、正文目录和正文内容;前言主要对课程研究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主要感想与成员分工等。
(4) 提交成果
A、纸质成果(A4本子)一套;
B、电子光盘一张(班级统一刻录,表明各组专题研究报告名称);
专题调查报告
专题调查报告
姓 名 邵利敏
专 业 西方经济学
专 业 132020104005
研究方向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导 师 景普秋教授
所属学院 经济学院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日
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贡献显著增强。民营经济在数量、规模、经济总量上不断上升,在支持地方财政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虽然我省民营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全国相比,发展相对缓慢,经济总量、企业数量和经济贡献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周边省份发展水平,并且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属于弱质企业,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依然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新经济常态发展的情况下,我省民营经济面临着转型的难题。因此,研究山西省民营经济的现实发展状况,正确指出山西省民营经济存在的障碍性问题,根据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建立并完善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相关具体策略,以实现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现实性问题。
一、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山西省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通过对山西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我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冲击,发展总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经调研统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山西省私营企业无论从单位户数、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实收资本、户均从业人员、户均营业收入、户均资产和户均实收资本等多个指标均表明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表2-1显示了2008年和2013年山西私营企业基本情况,据统计到2008年末,山西省已有私营企业4.86万户,从业人数达112.27万人,营业收入为38926280.86万元,资产总计达34592890.56万元,实收资本达10775059.09万元;户均从业人数为23.11人/户,户均营业收入达8014140.01元/户,户均资产为7121981.92元/户,户均实收资本
达2218368.42元/户。可以看出,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私营企业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到2013年末私营企业户数为8.68万户,从业人数达213.33万人,营业收入为114314207.79万元,资产总计达181679446.42万元,实收资本达49203888.94万元;户均从业人数为24.58人/户,户均营业收入达13171660.57元/户,户均资产为20933705.86元/户,户均实收资本达5669434.59元/户。
(二) 发展速度快且平稳
山西省私营企业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从表2-1中可以发现,与2008年相比,2013年山西省私营企业户数增加了3.82万户,增加幅度高达78.68%,年均增长率为12.31%。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013年比2008年绝对值增长101.06万人,增加幅度为90.02%,年均增长率达13.70%;而2013年私营企业户均从业人员比2008年增长1.47万人,增加幅度为6.34%,五年期间里年均增长率为1.24%。私营企业营业收入,与2008年相比,2013年绝对值增加了75387926.94万元,增幅高达193.67%,年均增长率为24.04%;2013年私营企业户均营业收入比2008年增长5157520.56万元,增加幅度为64.36%,五年期间里年均增长率为10.45%。2013年山西省私营企业资产总计比2008年增长147086555.85万元,增加4倍多,五年期间里年均增长率达39.34%;而2013年私营企业户均资产比2008年增长13811723.94万元,增加幅度为193.93%,五年期间里年均增长率为24.06%。私营企业实收资本,2013年比2008年绝对值增长38428829.85万元,增加幅度为356.65%,年均增长率达35.49%;而2013年私营企业户均实收资本比2008年增长3451066.17万元,增加幅度为155.57%,五年期间里年均增长率为20.64%。
(三)行业分布渐趋合理
随着山西省民营企业的发展,其行业分布也越来越广泛。从图2-1中可以发现,截至2008年底,山西非公企业户数在第二、三产业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1.60%、58.40%,其中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是山西民营企业较集中和突显的行业,所占比重分别为9.42%、26.56%、32.44%
和22.76%,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占比分别为0.57%、
3.19%和5.05%。
二、山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国及山西省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陆续出台,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很大改善,尤其是在资金、创新等方面给与较大幅度的优惠。2015年召开的山西省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大会也提出,要将强化政策导向和要素投入,在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积极支持全省民营经济大发展。但因资源型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本身的特殊性,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无论就民营企业数量、规模、质量还是发展速度上,山西民营经济发展都是比较滞后的,依然存在成本压力过大、融资渠道不畅通、经济要素供给短缺、盈利点薄弱和负担过重等难题。本课题将从企业自身内部约束和外部环境欠佳两个方向来探讨山西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企业自身内部约束主要表现在:
(一)民营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不尽合理
民营企业是基于血缘、亲缘、地缘等建立的产权存在制度的不合理问题,在小规模、单品种经营阶段和市场发育初期,单一产权结构的民营企业能够表现出比较显著的绩效。但是,当企业发展和市场发育进入更高阶段,特别是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市场条件发生较大转折后, 内在的产权问题便会不可避免地凸现出来,主要体现在:第一,原始产权主体界定不清,主要表现为成员之间产权界定不清和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模糊;第二,产权结构单一;第三,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第四,个人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所有权不分,企业法人所有权深受私人所有权的干扰和控制。这种基于血缘、亲缘、地缘等的产权制度,适应了民营企业初期发展的客观需求,但这种产权制度具有天然的封闭性,难以将外部性内在化。
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首先,产权结构单一,难以满足规模经济的需要。所有权大都掌控于企业主手中,呈现高度的一元化。而这种一元化的产权关系,则容易导致私营企业的产权关系和家庭及血缘关系纠缠不清,缺乏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本有效的激励,企业的管理水平难以获得较大提升;其次,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分,难以获得资本与管理分工带来的收益;再次,产权模糊不清,难以降低交易成本;最后,忽视了人力要素,难以调动人力资本所有
者的积极性。
(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原来普遍的价格竞争转向企业之间创新能力的竞争。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是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创新已成为衡量民营企业有无竞争力和竞争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民营企业因为自身规模小,很少具有自身核心技术,在科研投入方面不足,以及企业产品多是竞争性的,市场竞争激烈,故而在创新方式上多数模仿,合作少,独立研发更少。因而,在很多方面仍显不足:
第一,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数量少,即使有创新获得,创新的社会化程度低。尽管山西民营企业的数量较大,但同中部地区或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数量少,科研投入少,科研人员少,而且,创新的社会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一种大型企业垄断技术创新的格局。第二,技术创新的水平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不但数量少,层次地,而且技术简单、水平低。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为例,不少企业只是组装企业,来料加工,简单包装出口,缺乏技术创新的内涵。第三,自主创新少。民营企业由于技术人员少、技术水平低、专业分工不发达、资金困难、合作层次低以及技术装备落后等原因,使得其技术创新的来源主要是引进国外技术或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创新,或者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少。第四,产品创新少。由于民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限,而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雷同,其产品创新活动一般以渐进产品创新为主或工艺创新为主。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少,见效快。产品创新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之所以不占统治地位,未成为主导型的技术创新形式。
(三)人才短缺
制约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人才缺乏。企业要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其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当企业从单一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向跨行业生产领域转型,实行多元化发展时,就更离不开科技人才包括技术工人、管理人才和市场开拓人才了。从企业技术创新角度看,目前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自身研发形成的创新和竞争力,这种创新需要较大规模的前期投入,同时也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另一类是模仿别人的生产技术,可叫做创新模仿。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民营型民营企业,由于财力和人才的短缺,多数只能采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