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点击: 2014-05-11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总结
—2013年秋季三年级品德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把握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上课时我能够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努力做好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
充分的空间。其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存在的问题与教训
1、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2、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3、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五、将来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在今后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我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深深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会把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机渗透,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从小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他们努力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星槎小学 陈兆章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三年级四个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在学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品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我重点做了这些工作:
一、 认真上好每节课。
本学期上的课,课前,我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如:我上《学看平面图》一课,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自制课件与教具,课堂上轻松愉悦的教学,学生学得很开心,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
二、 把握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活动时,教给学生调查采访的方法,认真组织,让每一次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真正成长和进步。
三、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
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努力做好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其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深深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会把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机渗透,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从小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他们努力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品社学科的教学工作已近尾声,现将本学期品社学科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体会编者意图 三年级本学期的教材,全书以图片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补充相关内容以充
实孩子的求知需要。相对而言,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材更接近学生
的生活实际。教材注重综合性的知识开发,生活化的图片场景有利用于学生认识的形成。基
于这一点,我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处理教材和根据地方特点来补充教材作为开发
使用本教材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课堂注重活动的开展 结合学生实际,在品社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诸
如网络、实地考查、采访有经验的人、亲身体验等方法来搜集资料。在充分的准备之后,课
堂上,采用讨论、故事会、交流、表演、实地观察感受等活动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由于活动形式适合孩子的心理需要,并且常因出新出奇而倍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本学科
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三、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展示 学生既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即学习的主动性,又有相对的惰性,所以,教学中适当
把握一个尺度才能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性激活。为此,我采用不同的语言激励学生不同的表
现,课堂上决不放过一个死角,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在展示自己
的 过程中得到老师来自不同程度的认可,继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延伸学生的学习兴
趣。
四、引导学生重视本学科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在品社学科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我也在尽力利用
多媒体将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以饱满地情绪将课上内容消化并吸收。一
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一个民族的自我成长历程,一个习惯的养成对自已成长的影响, 一
种科技产品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带来的改变,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隐患,工业农业的发展
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学生渗透着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都在向学生展示
着我们该用何种学习态度来面对未来的社会。让学生内心生发出共鸣,这共鸣中有着责任感
和一个小学生应具备的义务。也就是说,生活目标的确定和世界观、幸福观、学习观 的形成,
品社学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重要意识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已顺利完成,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收获了很多,当然 ,对孩
子思想意识的影响和教育是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册书就可以完全解决的,但我在教学中对
学生潜期兴趣和发掘,却可以使孩子对本学科保持着一种喜欢的兴趣,相信这兴趣可以让孩
子慢慢懂得,品社学科真的影响了自己的认识。篇二: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德育成绩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
础。通过本期教育,学生整体有所提高。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
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
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
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
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
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 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
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
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
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
观点或结论。
三、对学生的评价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
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
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
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
的态度,相互促进。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任课教师:
2014年12月28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
2014年12月28日篇三:小学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 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总结 本学期,根据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
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
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二、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
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
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三、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
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
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四、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
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
敬老人、爱护幼小。 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五、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一方面加强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从小培{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养学生遵守社会秩序,为以后做社会上的良好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学生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
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xx学校
xx
2013.1.16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 品德与社会上册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xx学校
xxx
2013.1.16篇四: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
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基本情况: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
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2、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
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
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
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
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
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
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课件,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
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
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
强。
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
在上课过程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
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
好 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
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
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
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
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
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3、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
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刘国生
2013.1.10篇五:三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张雷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三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
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
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
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
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
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 利用教学资源,精心组织和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下
载和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课件,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乐学,充
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
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
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
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
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
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
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
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
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
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
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
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
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 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
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
下,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
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开拓前进,使教育教学
工作再上新台阶。
小学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
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总结
本学期,根据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二、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三、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四、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
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五、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一方面加强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从小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秩序,为以后做社会上的良好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学生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XX学校
XX
2013.1.16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
品德与社会上册
教{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学
工
作
总
结
XX学校
XXX
2013.1.16
三年级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品社学科的教学工作已近尾声,现将本学期品社学科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体会编者意图
三年级本学期的教材,全书以图片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补充相关内容以充实孩子的求知需要。相对而言,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材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注重综合性的知识开发,生活化的图片场景有利用于学生认识的形成。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处理教材和根据地方特点来补充教材作为开发使用本教材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课堂注重活动的开展
结合学生实际,在品社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诸如网络、实地考查、采访有经验的人、亲身体验等方法来搜集资料。在充分的准备之后,课堂上,采用讨论、故事会、交流、表演、实地观察感受等活动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活动形式适合孩子的心理需要,并且常因出新出奇而倍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本学科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三、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展示
学生既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即学习的主动性,又有相对的惰性,所以,教学中适当把握一个尺度才能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性激活。为此,我采用不同的语言激励学生不同的表现,课堂上决不放过一个死角,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在展示自己的
过程中得到老师来自不同程度的认可,继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引导学生重视本学科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在品社学科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我也在尽力利用多媒体将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以饱满地情绪将课上内容消化并吸收。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一个民族的自我成长历程,一个习惯的养成对自已成长的影响, 一种科技产品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带来的改变,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隐患,工业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学生渗透着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都在向学生展示着我们该用何种学习态度来面对未来的社会。让学生内心生发出共鸣,这共鸣中有着责任感和一个小学生应具备的义务。也就是说,生活目标的确定和世界观、幸福观、学习观 的形成,品社学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重要意识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已顺利完成,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收获了很多,当然 ,对孩子思想意识的影响和教育是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册书就可以完全解决的,但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潜期兴趣和发掘,却可以使孩子对本学科保持着一种喜欢的兴趣,相信这兴趣可以让孩子慢慢懂得,品社学科真的影响了自己的认识。
2016年上期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6年上期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唐志彬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习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例如我在讲授《我学习,我快乐》这一单元时,我积极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的活动。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并总结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班上60个学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档案,这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这一单元时,我要求他们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身边或者亲人中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不仅了解了身边的劳动者,还树立了勤劳致富的观念,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共享友爱阳光》这一单元,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
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学期初,我制定了潜能生的转化计划。对于本班刘杰和许诺两名学生,我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家长经过几次交流,让家长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刘杰和许诺两个孩子明显进步。
五、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