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

提高记忆力  点击:   2013-12-25

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篇一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沾益县水桥小学 尹秀敏

【 摘要】:对于刚刚升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老师因势利导,利用这个阶段孩子天性爱玩、喜欢游戏的特点,将学习和游戏结合,在说中练、玩中练、画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数学作业的质量,而且为小学教育方法的完善和提高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数学作业 一年级 游戏

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对如何设计出具有新颖性、丰富性的数学作业,如何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得并不多。也有人这样认为:现在不正在实行“减负”吗?一年级的孩子已经不需要布置课外作业了,还要研究作业设计吗?但在我们的教参中明确指出:一年级学生的口算速度是一分钟要做8—10题,准确率达到93%—95%。在这短短的40分钟就能让全班的学生达到目标吗?我想孩子不是“天才”,老师更不是“神”。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学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想到减负,却把“提质”给忘了。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作业的设计,那一年级的作业该如何设计呢?下面就我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时,有关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跟大家共同交流。

一、 说中练

在新理念指导下,作业设计不应拘泥于传统书面作业形式。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大部分题目看不懂,自己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强迫学生多写重复的类似的作业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为了让学生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口头作业。例如:学了数数以后,可以布置学生在家中或大自然中找一找、猜一猜、数一数,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数来表示。学了《认识物体和图形》,《比一比》后,让孩子找一找家中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形状和图形一样,比一比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比一比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一样多。比一比一家人中,谁最高,谁最矮,然后说给大家听。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孩子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和谐统一,也为家长搭建一个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平台。

二、 玩中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玩耍中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可以发现孩子智慧的萌芽。 例如: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后,可以在师生或生生之间玩游戏,如5的组成,我出1,另一个出4,齐说1和4可以组成5。还可以编儿歌,如认识10以内的数,你拍1,我拍1,1只小猫钓大鱼;你拍2,我拍2,2只小猫疏小辫儿;„„显然,一年级的数学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设计成让孩子在玩耍中巩固已学知识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耍中使孩子的手、口、眼、耳并用,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

自信心。

三、 画中练

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于是我经常布置一些与画画有关的数学作业,将数学、语文、美术学科融为一体。例如:学过《钟表的认识》后,星期天可以布置小朋友记录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在自制的小闹钟的中面上表示出来。星期一交上来并把最美的、最好的贴到教室的展示台上。这样孩子不仅学会展示自我,还增强了竞争意识。

四、 创中练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活动。在作业中学生可以做一些手工。例如:学习《物体形状和图形》后,让学生用家中的纸盒等搭自己喜欢的形状,让学生动手剪一些自己学过的图形,将这些图形拼贴成美丽的图案,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生在搭、剪、拼、贴、涂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

总而言之,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巩固、消化、训练数学知识。而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

【2】 《小学数学教育》2002—7—8期 辽宁教育杂志社。

【3】 《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第7,8期合刊。

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篇二

浅谈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

浅谈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

迎新街小学 王丹红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好的作业设计与命题可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有欠缺的作业设计与命题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在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习题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第二,时间上一刀切。大部分教师所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3.对优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错误,让学生对练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作业设计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丰富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作业内容生活化。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1)运用数学,描述生活现象。例如:在教学完1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是这样布置作业的:要求孩子在身边找出10样事物,能反映1—10这些数,并请父母帮助记录下来。一个孩子的作业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在放学的路上看见马路上有一个老爷爷,他的俩(2)只手里提着三个袋子,我沿着马路继续往前走,又看见车站旁立了4个站牌。有5个人正在等车,回到小区看见房子前面栽着6

棵大树。大树下有7个小朋友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我还看见小区门口整整齐齐摆了8个垃圾筒。我家住在9号楼里,回到家我发现桌上有10个香蕉,我吃了1个还有9个„„写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兴趣很高,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关心身边的事,做一个有心人。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如在一年级“统计”的学习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我校一年级每班男女生各多少人吗?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乱猜;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去访问每个班的老师就知道了。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比较好。学生们利用下课时间,紧张而兴奋地走进办公室,第一回做了“调查员”。

学生独立完成这类实践作业的同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在复习课中,我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一项统计活动:我最喜欢的课。结果选择数学课的最多,那一刻,我很感动。

2、作业内容童趣性。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我设计的趣味性作业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1)绘画式作业。如在学完《轴对称图形》以后,我在美术老师的指导配合下,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使他们迸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的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2)游戏性作业。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比如: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可设计出手指头来“凑十”的游戏(一生边说边做:我出3,另一生边对边做:我出

7),组织孩子们尽情地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从而进一步理解如何进位。如在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松鼠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松鼠身上是除法算式,得数算下几,小松鼠就可以顺利的进几号门。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可设计“小兔子闯关”、“小壁虎找尾巴”、“夺宝大赛”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3.作业内容有层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了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为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分层教学与分层要求的策略,设计一些有“开放”的作业,促进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如在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后,为了使学生准确熟练掌握,我尝试让学生写出得数是十几的算式。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但可让同学间讨论、交流“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意在引导学生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还比如在教学完《认识钟表》后,同样是认读钟表上的时刻,我设计了这样一组作业题:

第(1)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题,第(2)(3)题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题,第(4)题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题。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变化作业形式,提高实践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比较小,倘若每次作业都是一味地“写”,学生肯定会久而生厌的,所以,设计作业时尽可能做到多样化。

1. 口述类作业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低段学生的学习更应该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获得数学知识。 如:“把今天数学课上的新收获‘说’给家长听(必要时也可演示和书写)”。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和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同时又提高了语言表达力,更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⑴说简单的一句话

如“生活中的数”设计的作业:“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家长注意纠正量词的搭配)。该作业通过对数的表述,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的概念,同时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有条理的说话

又如学习了“比较”单元后的作业:回家后跟父母讲述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既可以理顺自己的思路,又可以弄清楚自己错在哪里,这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⑶说完整的“三句话”

如初步认识加减法(一册上三单元开始)后,要不断鼓励学生用三句话完整的话说清主题情境图中的信息和问题,回家了说一说在生活中发现的加减法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

2.操作性作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拓展思维。如在教学完第一册“分类”后,我就布置了“看谁的书包最整齐”的作业,先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书包,把书包里的东西取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然后交流。又如学习“七巧板”一课后,我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贴图案,结果学生巧妙的布置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还起了好听的名字;如“快乐的小鱼”、“骄傲的大公鸡”“狡猾的狐狸”等。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3.日记型作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会有一些感受、疑问和自己的新发现,这些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会淡忘。怎样才能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和闪耀的智慧呢?我尝试着让学生记数学日记,日记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的;另一部分是学生自选的自己认为与数学有关的日常发现。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我发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如在学完‘小小商店”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买东西的亲身经历写一篇日记。他们天真童稚的话语尽管可能并不严密,却实实在在的记录下了自己买东西的全过程,有的学生还认识到买东西不能乱买,要合理消费等观念。

新课改走到今天,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作业不应该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作业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从而有利于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每一次作业的过程都是一次思维的过程。”努力让作业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篇三

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布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布置

作业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主战场。组织学生做适当的数学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新课程改革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程理念。那么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布置怎样的数学作业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觉得不能是单一地做数学题,而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作业,让作业丰富起来,让作业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下面我就将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中,针对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好动好玩的特点来谈谈作业的布置。

1.让学生“说一说”。

一年级学生的手指发育还不健全,加之如果学生写不好数学作业还会遭到教师、家长的批评,所以强迫学生多写书面作业,非但不利于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可是一年级学生虽然不太会写,却很愿意说。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年级学生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六七岁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这一认识,我让孩子回家“说一说”,即把你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

学课上有趣的事说给家长听。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

2. 让学生“玩一玩”。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传统观念常把学与玩分开,认为学就是学,玩就是玩。学好了,才能玩,学不好,就不能玩。长此以往,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任务,而不是一种乐趣,做家庭作业只是完成任务,根本不投入情感,更谈不上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乐趣,我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例如在《比多少》教学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作业:用 4个杯子装一样多的水,然后分别放入1、2、3、4块方糖,猜猜哪杯水最甜?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糖最多的那杯水最甜。又如:“比高矮”的作业是:回家和家长排排队,看看谁最高谁最矮(巩固比高矮的方法,创设学生与家长交流的机会)。“10以内的加法”作业:和爸爸妈妈玩凑数游戏(复习10以内的加法,培养学生反应能力,提高口算速度)。“前后、左右”作业:请家长坐好,说说家长及自己前后、左右有些什么。

3.让学生“用一用”。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这说明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所以,在一年级的作业布置中,我给学生的第三道家庭作业是“用”。

例如在学习了“分类”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间和客厅;在学习了“统计”以后,我布置学生回家统计家中桌椅的数量、电器的数量等等。

4.让学生“问一问”。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为了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我不仅在课堂中关注学生提问的训练,而且把提问延伸到课外。在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上,我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把提问作为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主要的形式有:回家给爸爸、妈妈提几个数学问题,让爸爸、妈妈回答;回家让爸爸、妈妈给自己提几个数学问题,自己回答,让爸爸、妈妈评判自己回答得对不对等等。

总之,数学教学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所以我们教师在布置数学家庭作业,特别是在给一年级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时,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创造性地对家庭作业进行改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篇四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改革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改革

摘要:作业是学习的延续,然而传统的数学作业单调枯燥,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因此依据新课程理念,对作业进行适当的改革,让作业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要求更加具体,评价更加灵活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 作业 改革

在百度百科里输入“作业”二字,你会发现在“作业”一词的释义里赫然躺着这样两句说辞:放学回家后必须写的令人崩溃至极的东西;教师认为越多越好,学生认为越少越好的一种奇怪的无法解释清楚的东西。可见,作业是多么的不受人待见。对老师来说,作业是为了完成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而向学生布置的任务,对学生而言,作业是一种延续性的学习活动。归根究底,作业的存在都是为了知识的巩固。作为学生,完成作业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学生对作业的欣然接受,而是对作业的怨声载道。我想,这跟题量多,形式机械重复,内容枯燥乏味等一系列的作业现状是脱不了干系的。

一年级,是整个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刻。如果因为作业而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那可是相当得不偿失。而在众多的学科当中,相较之下,又数数学最单一无趣,数学作业无非就是计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题,因此更容易消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久而生厌。

鉴于此,全面科学地改革一年级的数学作业,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那么,该如何改变数学作业的现状,使学生既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又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作业内容的改革

一年级的数学,内容比较浅显,以对数的认识和运用为主。所以大多时候,老师给学生布置的都是一些计算类的书面作业,内容单一,机械而重复,学生完成起来毫无兴趣。《数学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们除了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用以巩固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当布置一些综合性和实用性强的作业,以便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

比如,说一说:说一说你在校园里面找到的数学信息;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找一找:找3个比你高的人;找出教室里能表示数字2的东西„„问一问:看到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问老师或同学的吗„„这些综合性的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被动接受作业变成主动要求作业。

二、作业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作业,以书面形式为主。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写字了。有些没怎么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甚至连拿笔都还成问题,要写好一个字就更加困难了。你若是时常要求他们书写,那他们的内心铁定是极度不情愿的。所以,我们可以在以书写为主的作业形式当中适当的插入一些更轻松,更有趣的形式。如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

{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不太会写,但是很喜欢说。他们渴望与人交流,即便是上课的时候也会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说”的作业----把今天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说”给家长听一听。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 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学生提供了与家长交流的机会,让家长能够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

一年级的学生还特别喜欢画画,这也是我任教一年级的数学后才发现的现象。因此,我们也可以给学生布置“画”的作业。比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画一画1个太阳、2朵白云、3只小鸟„„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各个整时和半时的钟面。在教学《有趣的图形》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不仅能够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还能间接发展学生的绘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玩,一年级的学生就更喜欢了。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观念当中,那些比较调皮贪玩的孩子一般都是学习不怎么好的。因此,“学”跟“玩”历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实上,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游戏,让学生适当的玩一玩,是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所以,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玩”的作业。比如,在教学《比较》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跟爸爸妈妈比一比谁吃得多,谁吃的少;谁的头大,谁的头小;谁的脚长,谁的脚短;

谁高谁矮;谁重谁轻。让学生从亲身感受中掌握对事物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跟家长玩一玩“手指凑十”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增强数感,提高计算能力。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跟家长玩一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扮演老师,用书中的题目或自编的题目考考家长扮演的学生。

总之,我们要让作业的形式更加的丰富多样,要让学生完成起来更加的轻松愉快。

三、作业要求的改革{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

都说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一个个体都存在着差异。然而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却是一样的,要求做一样的作业,要求有一样的知识接收能力,心里还时常幻想着每一个学生都能考满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老早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那些相对比较落后的学生,却无时无刻都在补作业。

{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

《数学课标》中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到每一个个体的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统一的作业要求模式,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待。包括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难度的分层以及作业要求的分层。

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适当地减少作业量,好让他们有更多自由发展的时间。而对于那些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地增加作业量,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加充分地练习和巩固。当然,不管怎么增加,都不能超过那个该有的度。

作业难度的分层是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比如那些确实对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只需做一些最基础最简单的题目就行。而那些学习能力特拔尖的,则需要做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能力提升题。

作业要求的分层是指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做计算类作业时,允许能力差的学生数手指。在做提数学问题这类作业时,要求能力好的学生多提几个。或者要求平时比较粗心大意的学生在读题目时

必须圈出各个关键词等等。

四、作业评价的改革

作业评价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和肯定,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然而在传统的课程中,评价作业的方法千篇一律,对的打“√”,错的打“×”,过分强调甄别,缺乏人文性的激励,以致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无动于衷,毫无兴趣。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呆板的评价方法。我们可以在学生做错的题目处打一个点,等学生订正回去后再打一个“√”。可以在做得比较好的作业本上印一个笑脸或大拇指的图标。可以对作业书写的比较干净清楚的学生进行表扬。也可以对对比上一次作业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给他们发一朵小红花或一颗小星星,一年级的学生最喜欢这样的奖励了。总之,我们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做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和情感态度。多以鼓励为主,从而培养学生做作业时良好的的态度和积极性。

在评价主体方面,我们也应该变单一为多元。在以往的作业评价当中,评价的主体通常只有老师一人,老师就是权威,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这势必会造成评价的不完整、不全面,给学生一种压抑感。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让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让作业评价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又能增进学生对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以上是我对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改革的浅见,希望学生在今后做作业的过程中,除了能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之外,还能体验到做作业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湘文,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研究,沈阳:辽宁省沈阳市教育研究室,2010

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篇五

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批改

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批改

批改作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业的批改,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在批改数学作业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法。 一、改变了作业的批改的地点

在办公室里,我经常看见同行埋首于批改作业中,而无暇于精心备课及教研。而我,不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都喜欢在教室里批改,共原因有以下三点:

(1)可以缩短作业反馈评价的时间;

(2)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家庭作业,一般是利用第二天的晨读时间,让每一个学生把做好的作业翻开,放在桌子角上,自行早读,我巡回批改。

(2)对于课堂作业,则在课内最后10至15分钟,让学生做作业,早做完的早批改。批改完后交与组长检查、收齐。{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

实践证明,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改革批改作业的符号

数学教师批改作业,一般来说,错了的打“×”,对的打“√”我觉得那个红色的“×”是学生永远都无法订正的“错”,学生每天做作业,面对以前那个“错”,会挫伤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做错的题,我采取的是画“____”这个符合,有时干脆不批改,而用口头提示、及时指出的方式。

例如(1) 15+5=20 (2)3+17=47

1 5 3

+ 5 + 1 7

----------- ---------------

2 0 4 7

对于第(1)题,我用手指指着十位,对学生说:“要加上进位来的1” 第(2)题,我则指着竖式问:“这道题数位对齐了吗?”

由于教师指出错明确具体,学生订正的准确无误了,订正时,学生可以擦除错处,不留痕迹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再让我批改一个“√”,并跟他打上一面红

旗,这样可以极大地保护潜能学生的自尊,同时,也可以帮助他树立信心,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生活每天对他都是新的!

三、改进评价作业的方式

数学教师批改作业,习惯于对全对的作业,用“一百分”或“☆”予以鼓励,对中等生一般不评,则写上“更正”两个字,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评语对优生来说,固然高兴,但对于潜能生来说,就未必。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一边笔批,一边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语评。

例如:对作业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老师可以说:“你很认真!”“你真快!”或是一个简单的“好!”也胜过那个无言的“☆”;对中等生,老师就可以鼓励说:“如果你速度再加快一点,字写得更好点,就太棒了!”对潜能生,老师可以边摸摸他的头,一边激励说: “嘿,不错,有进步!”“把这道题更正了,就真的是一个进步大的学生了。”“教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试问:有什么书面评语能胜过老师面对面的亲切语言亲切的爱抚?!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潜能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老师的爱,从而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 年 级

吉昊

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篇六

浅谈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

浅谈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一年级数学作业如何处理}.

迎新街小学 王丹红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好的作业设计与命题可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有欠缺的作业设计与命题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在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习题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第二,时间上一刀切。大部分教师所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3.对优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错误,让学生对练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作业设计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丰富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作业内容生活化。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1)运用数学,描述生活现象。例如:在教学完1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是这样布置作业的:要求孩子在身边找出10样事物,能反映1—10这些数,并请父母帮助记录下来。一个孩子的作业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在放学的路上看见马路上有一个老爷爷,他的俩(2)只手里提着三个袋子,我沿着马路继续往前走,又看见车站旁立了4个站牌。有5个人正在等车,回到小区看见房子前面栽着6棵大树。大树下有7个小朋友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我还看见小区门口整整齐齐摆了8个垃圾筒。我家住在9号楼里,回到家我发现桌上有10个香蕉,我吃了1个还有9个„„写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兴趣很高,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关心身边的事,做一个有心人。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如在一年级“统计”的学习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我校一年级每班男女生各多少人吗?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乱猜;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去访问每个班的老师就知道了。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比较好。学生们利用下课时间,紧张而兴奋地走进办公室,第一回做了“调查员”。

学生独立完成这类实践作业的同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在复习课中,我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一项统计活动:我最喜欢的课。结果选择数学课的最多,那一刻,我很感动。

2、作业内容童趣性。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

我设计的趣味性作业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1)绘画式作业。如在学完《轴对称图形》以后,我在美术老师的指导配合下,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使他们迸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的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2)游戏性作业。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比如: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可设计出手指头来“凑十”的游戏(一生边说边做:我出3,另一生边对边做:我出7),组织孩子们尽情地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从而进一步理解如何进位。如在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松鼠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松鼠身上是除法算式,得数算下几,小松鼠就可以顺利的进几号门。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可设计“小兔子闯关”、“小壁虎找尾巴”、“夺宝大赛”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3.作业内容有层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了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为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分层教学与分层要求的策略,设计一些有“开放”的作业,促进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如在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后,为了使学生准确熟练掌握,我尝试让学生写出得数是十几的算式。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但可让同学间讨论、交流“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意在引导学生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还比如在教学完《认识钟表》后,同样是认读钟表上的时刻,我设计了这样一组作业题:

第(1)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题,第(2)(3)题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题,第(4)题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题。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变化作业形式,提高实践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比较小,倘若每次作业都是一味地“写”,学生肯定会久而生厌的,所以,设计作业时尽可能做到多样化。

1. 口述类作业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低段学生的学习更应该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获得数学知识。 如:“把今天数学课上的新收获‘说’给家长听(必要时也可演示和书写)”。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和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同时又提高了语言表达力,更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⑴说简单的一句话

如“生活中的数”设计的作业:“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家长注意纠正量词的搭配)。该作业通过对数的表述,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的概念,同时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有条理的说话

又如学习了“比较”单元后的作业:回家后跟父母讲述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既可以理顺自己的思路,又可以弄清楚自己错在哪里,这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⑶说完整的“三句话”

如初步认识加减法(一册上三单元开始)后,要不断鼓励学生用三句话完整的话说清主题情境图中的信息和问题,回家了说一说在生活中发现的加减法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

2.操作性作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拓展思维。如在教学完第一册“分类”后,我就布置了“看谁的书包最整齐”的作业,先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书包,把书包里的东西取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然后交流。又如学习“七巧板”一课后,我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贴图案,结果学生巧妙的布置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还起了好听的名字;如“快乐的小鱼”、“骄傲的大公鸡”“狡猾的狐狸”等。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3.日记型作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会有一些感受、疑问和自己的新发现,这些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会淡忘。怎样才能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和闪耀的智慧呢?我尝试着让学生记数学日记,日记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的;另一部分是学生自选的自己认为与数学有关的日常发现。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我发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如在学完‘小小商店”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买东西的亲身经历写一篇日记。他们天真童稚的话语尽管可能并不严密,却实实在在的记录下了自己买东西的全过程,有的学生还认识到买东西不能乱买,要合理消费等观念。

新课改走到今天,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作业不应该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作业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从而有利于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每一次作业的过程都是一次思维的过程。”努力让作业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三行诗比赛策划书
下一篇:xx景区营销策划书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