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点击: 2013-11-14
经典老故事读后感
经典老故事“十个一”的故事读后感
我作为机关党总支的一名党员,于2月21日上午在团机关三楼会议室,参加了机关党总支组织的‘经典老故事“十个一”的故事读后感’活动。会上,政工科科长王刚深情并茂地向我们讲述了1、一群老兵的故事2、一份党费证的故事……等10个故事。随着一个个故事的娓娓道来,在我脑海中浮现了一幅幅老军垦人屯垦戍边、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舍身报国的形象。我深受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兵团的创业,是在极为恶劣的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兵团的改革,是在缺少参考经验的条件下探索的。正是因为有兵团精神的引领,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兵团人才能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辉煌的成就。兵团是白手起家发展起来,开拓进取精神贯穿于兵团创业史的全过程。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兵团人大胆面对改革和建设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披荆斩棘,努力探索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职工群众的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开拓进取使兵团人始终与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同步,始终操持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活力。
我所在的社保经办工作岗位是社保系统为广大参保户服务的小窗口,小窗口展示大形象,一个笑脸,一声问候,一举一动,点点滴滴,铸就的是形象,赢得的是民心。我要以对事业、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刻苦学习,集中精力、做到工作要有责任心,接待群众要热心,服务工作讲诚心,咨询回答要耐心,业务处理要细心的“五心”服务的标准,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
难”现象。
我作为一名基层的社保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能为这些老军垦人做的就是,给他们及他们的子孙,朋友以及后来又到团场来安家落户的新的军垦人做好当前各项社保政策解释工作,为他们服好务;使团场参保人员在兵团这块广阔的天空下应保尽保,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有病能治得起,及时享受国家和兵师团赋予参保人员的各项惠民社保政策。
一个比我老得多的故事
谁的泪?噢嗬,谁的„„
一定是彩云那鬼丫头的,蠢猪,就会哭,哭哭哭„„哭得朱尔东分不出子丑寅卯来,丫头太太他分不清了„„神蛇却分得清,神蛇就偏冲她咬,刘氏奶妈说过的,神蛇灵验得很„„
是“汪汪”的泪吗?它摇着那条残损的尾巴,可怜巴巴,佃农“王三板鸭”一坐扁担砍破它的头时,它十岁,汪汪比朱尔东好,“汪汪”听说大军要南下了没跑,老家伙他却跑了。“汪汪”这条老母狗咽气的时候,是躺在那朱家的堂屋里那一块“积善人家”的牌扁下,“汪汪”流了两串泪,分明是母亲临终前那种对雪鸦放心不下的忧心耽耽的泪眼。
檐雨滴落,雪鸦抬头端详着这些泪,她的头发爬满她的脸,一丝一缕地遮掩她,老天爷的眼泪,浇灌了她一大清早„„
“讨厌!”她推开那张酒气冲霄的嘴。
朱尔东涎着脸,一副邪皮汉子相。
“我家的租谷还要?”雪鸦问。
“还要!”朱尔东很坚决:“明早就让黑三来催!”
雪鸦不安,雪鸦说:“你说过亲一下嘴,就不收我家租谷的。”
“还要亲一下!”
“„„”她心里生痛生痛,她分明看见朱尔东那嘴正吐着信子,比蛇还可恶,妈妈在世时说过的,嘴是女人的第一张门,除了自己的男人,谁也不能让他进来,就象奶、屁股一样不能让别人沾„„,可爹又吐血了,爹得的是肺痨,爹比朱尔东还小,爹的背永远直不起了,朱尔东却象一条牛,这条牛把自己当一把嫩草,她呶起嘴,把这把嫩草送了上去,只有这样,她才能让这条老牛高兴。她闭上眼,她送上自己粉嘟嘟小嘴的时候,象是听到妈妈在说你做不得好女人了,她想起祭神时插在猪头上的那把长长的小刀。
雪鸦只能干瞪着眼,她不知道朱尔东竟这么毒,他说只亲一下,却在她一闭眼时,将她绑了起来,把她的头巾堵住了那张小嘴,把她十六岁的身子裹在他无比蛮横的身下。
妈妈呀,她在心底一声悲呼,她感到爹欠的租谷铺天盖地向自己堆来„„
“好了,这下我真的不收你家的租谷了!”朱尔东把他的扎头裤拢了几下扎牢,然后给她松绑。
她本应是撕心扯肺一声嚎哭。
雪鸦没哭。
她摸了一把胯间的处女血,她把这红红的血污点印在朱尔东身上,她看着满足的朱尔东,说:“你娶我!”
朱尔东口张得老大。
“你不应?我就不打算活了!”雪鸦握起一把柴禾刀。{iu我的老故事}.
“我„„我六个老婆„„都没好下场„„那屋子有一条神蛇,和女人过不去!”朱尔东说的是实话。{iu我的老故事}.
“我不怕!”
“我不要你家租谷!”朱尔东急了。
“不要租谷必须要我,还要送三担糙米谷到我家来!”她把柴禾刀猛地砍进柴门。
“王三板鸭”礼性很足。
雪鸦肺痨的爹受不起恭唯,不住地咳。
“冯老二,你答应了?”
雪鸦的爹又咳了一声。
“王三板鸭”把水烟袋递过来,脸上的横肉有了一点儿动静:“妹子菜子命,命里有来终须有。彩云跟雪鸦一块儿长大,你要雪鸦跟朱尔东一说,彩云不就当得成丫头了,侍候你女儿,老爷能减我一年三担租得了„„”
冯老二不做声,冯老二只咳咳咳。
冯老二后来跟雪鸦说了。
雪鸦“哼”了一声,然后说:“那还不如„„带‘汪汪’去„„”
冯老二背着雪鸦求了一回朱尔东。
彩云就在一天向晚,进了朱家。
“太„„太太„„”彩云说。
雪鸦抱着“汪汪”,食指的金戒指伸到爱犬的舌尖上,雪鸦说:“这不是我俩小时候扯狗尾巴草玩耍的地方!”
彩云先是一怔,尔后愤愤地在心里骂:“狗婆!”,鼻子一酸,泪就流了出来。
彩云就睡在杂屋里。
彩云很怕,一怕就哭,只有柴房里长工黑三鼾声响起时彩云才踏实一点,听说朱家死了五个太太,还跑了一个,还有蛇,有金色冠子的黑蛇,屋场蛇„„
雪鸦不喜欢彩云到她房里去。雪鸦不要人侍候,她要彩云做点杂活,没事别到房里来,这儿有“汪汪”够了。
彩云心里直骂“狗婆”,你姑奶奶狗都不如了,想着就出了泪。{iu我的老故事}.
彩云老想去瞧瞧雪鸦房子里有些什么阔气的家什宝物,彩云就在掌灯的时候,朝雪鸦的房子里偷看,布帘子被风吹着,能看得见一些。
彩云看到雪鸦坐在福桶里,一条腿高高抬起,雪鸦什么也没穿,“汪汪”的舌尖正在她的两腿间舔着,雪鸦要死不活地轻轻叫唤。
檐雨不停地滴落。
雪鸦还是不明白,这是谁的泪呵。{iu我的老故事}.
“你搞么子鬼?”朱尔东火了。
“我要一个人去帮我爹扮禾!”雪鸦将被子夹在胯间,不让朱尔东扯开,让朱尔东象条公狗火烧火燎,“汪汪”轻蔑地蹲在门角上,幸灾乐祸。
“还有谁去,家里还有谁?”朱尔东问“黑三”,“黑三去南山催租谷去了!”朱尔东愤愤地下了床:“有了八百想一千!”
“彩云──”朱尔东喝道。
彩云在门外应:“老爷!”
“给我倒洗澡水!”朱尔东怒冲冲地出去,旋即又拐进来,从福桶的长袍口袋里掏出那串铜钥匙,带在身上。
老家伙,雪鸦心里骂道。
“老爷,水够不?”雪鸦听见彩云在问朱尔东。彩云这死丫头,平日里脸拉得老长,动不动就哭,老爷一回她就百般殷勤,嘴也泛甜„„雪鸦气了,雪鸦也学着老爷减:“彩云──”
彩云没吱声,“„„”彩云从没有去过雪鸦的房中。
“哑了!”雪鸦吼:“给我也去准备水!”
彩云心里直骂:狗婆狗婆狗婆。心里有气,出来时走得飞快的,彩云猛地看到天井边的檐上吊下一根碗口粗的提索,心里感到怪,彩云走近去看时,不禁一声狂呼:“妈呀──!”
黑三五短三粗,扮禾是好手。{iu我的老故事}.
朱尔东让他去南山催租,他催鬼,躲在舅爷子家睡了三天,那边佃农的早谷子遭蝗灾,收了三成,催租不等于催命?
回来时,太太便派了他扮禾,望着这个浑身软踏踏的小女人,他有点不忍,他愿意为她做点事,但一听她那王母娘娘一般的口气,甚至比朱尔东还蛮横,黑三就拿背对着她,听她说话。
冯老二的田渍水多,黑三不太耐烦,手举禾把,起劲地砸,一撮撮谷飞到扮桶外。
冯老二心里痛。
黑三不以为然:“皱什么眉头,老爷仓里有的是,要太太弄几石几斗回不得了!”
冯老二怯生生地问:“黑三你歇气吧?”
“我不歇气!”
“歇吧,我求你!”冯老二觉得地上的谷粒象狗公剌剌痛他的眼。
“求我?”黑三一笑:“好吧,我歇气!”
黑三扔下手中的禾把,扯起衣襟抹了抹脸上的汗水泥点,大步流星地上岸。
“王三板鸭”的大门口贴了“符”
“王三板鸭”拦住黑三,不让他进屋。
“王三板鸭”说:“黑三,我家禁生人。”
“我不是生人!”
“你是的。”“王三板鸭”说:“命只一命大,蛇妖偏撞我家闺女„„”
“神蛇是传的,什么神蛇,不就是那条屋场蛇”黑山说:“我见过的。”
“师公说了这是蛇精,修炼了八百年!”
黑山拂袖而去:“蛇精,一筒卵呢!”
朱尔东把福桶搬到了西厢的一间房里,天天抱着一个盒子睡。所谓睡,就是眯着眼坐在福桶里打个盹。少爷回后,老爷就一直这样睡。
那晚少爷带了一个卫兵回来。
少爷说:“我们又吃了败仗,共产党要打过来了,外面风声紧呵,我们不晓得要开到哪里去,你要留点神!”
雪鸦这时穿着睡袍过来了,少爷正吩咐卫兵准备打马回营,少爷见这么鲜亮的女子走来,少爷的目光就把雪鸦上上下下舔了一回,“汪汪”看不过意了,“汪──”地一声以示抗议。
雪鸦知道这是大太太的儿子,是个军官,可这家伙不是好东西,不然的话,怎么他一出世神蛇就现过一回,神蛇一现,她娘就断了气。雪鸦不理睬少爷,雪鸦只轻描淡写地对朱尔东说:“黑三跑了!”
少爷从马上丢下一句话:“老爷子,可别让小女人掏空了身子,留点力气逃命吧!” 朱尔东不知听到没有,木刻般的脸,被马啼声声震撼着。
掌灯时分,朱尔东偷偷地在柴房里烧着一堆纸。烧过后,朱尔东抱着小木盒子过来了。
“不一个人睡了?”雪鸦问。
“我„„我怕„„”他竟有点颤抖。
“烧什么呢?”雪鸦问“在柴房里烧什么?”,“纸钱!”
雪鸦就想耍他朱尔东一回,雪鸦第一次抱住朱尔东,雪鸦捉住他的那曾比檐前那屋场蛇还讨厌的玩意,就象戏弄幼时和伙伴们一起捕捉的山雀,残忍地欣赏它的绝望„„朱尔东起先象一只死猪,任屠户刮刨开来,他哼都没哼一声,袋把烟的功夫,他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猛地爬起,按倒雪鸦,把手罩在她的奶上,象抓捏那只小木盒子。这时,隐隐约约听到炮声响起了,朱尔东惊得一楞,他盯着她的脸,分明看得到的是一丝嘲讽,他怒不可遏,一扬手抽出一个耳光,一滴血流出雪鸦的嘴角。
家乡的老故事
我的家乡
我的老家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豫南经济、文化、教育、物流中心,也是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信阳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是中国著名的宜居之城、魅力之城、创业之城,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信阳是一座绿色茶城,说到信阳,就不得不提起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属名贵绿茶素来以“细、圆、光、直、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早在唐代就已成为供奉朝廷的贡茶;被唐代大文学家杜甫誉为“淮南第一茶”;1915年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
信阳在历经春秋、战国之后,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在此交融共生,形成了厚重豪放、细腻浪漫的豫风楚韵,酿就了信阳独具特色的淮上文化风情。孔子周游列国终点、子路问津、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播放的乐曲《东方红》,就是由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楚国编钟演奏的。信阳是中华姓氏之根,汉姓100大姓中,13个姓氏都源于此。同时信阳还享有“中原第一侨乡”之美称。
信阳是一座革命红城,信阳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培育出了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信阳共有30多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许世友、李德生、万海峰、尤太忠等百余名信阳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
信阳是一座生态林城,古人曾赞叹鸡公山“ 三伏炎蒸人欲死,清凉到此顿疑仙”, 这就是鸡公山清凉宜人的生动描绘,鸡公山是我国南北方天然分阶界线。 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早在21世纪初就与北戴河、庐山、莫干山齐名,是消夏的好去处。信阳山美水也美,说到水美,自然要提到南湾湖,南湾湖,又称南湖,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素有“豫南明珠”之称,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比西湖还要大70多倍。环湖皆山,湖光潋滟,分外妖娆。
信阳是一座交通要城。信阳左扼两淮,右控江汉,屏蔽中原,自古以来就是江淮河汉的战略要地,境内的“义阳三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信阳境内形成四个双十字和两个区域交通枢纽——信阳市和潢川县,使信阳成为“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的交通要城。
信阳是一座文化名城,一代名相孙叔敖,造田兴水,使楚国富甲一方,他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期思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闽王”王审知,把中原文明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一代文豪何景明,是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信阳境内革命遗址、古迹和文物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及省以下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有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400多处,为全省各市之冠。
信阳,是中原崛起的生力军,信阳的腾飞将促进整个中原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六城联创像是一个促进信阳发展的机遇,要抓好这个机遇,是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让我们行动起来,给信阳添一个最绚烂的明天!
鱼,我所欲也的老故事
听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在这里我不是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的事情。主要是说我对鱼的那些杂乱的记忆。这个记忆就时间范围来说,拖得有点长,一直要追述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可以写的关于鱼的事情还是有点多的。但好像我不能啥子花花草草的事情都写,应该选那么一两件或者几件来说就可以了,毕竟现在大家都忙,忙得连上厕所都跑趟子。哪个还有闲心慢慢来读这拖起长耙伞的故事喃。
所以,我就毅然决定从小时候那件事说起。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我家就在一个七八十人的院子里。家乡在西南,我们那里的院子跟北方的意义不同。我们叫着院子的地方,是闲散地十几家或者几家在一个地方居住。他也不同于北方的村庄,一个生产队有好几个或者十几个院子。在一口水井里挑水吃,那时是没有压井的,电都没有就更不用说机井了。院子里各家都自建房子,土墙的。绝大多数是瓦房。院子里最多的是竹子,不知道那个竹子书名叫啥,反正可以编背篼、筲箕、撮箕、簸箕、箩筐等农用用具或者家庭生活用具。但是编那些是要技术的额。
额,有点跑题了。我还没说我华哥编这些的绝活哦。我华哥比我大得多,编篾货的手艺是出了名的。咹,又跑题了啊。
还是说鱼的事吧。
那是一个农历六月的中午。太阳多大,晒得人冒油。我那一年具体几岁,记不清楚了。这个事情要是有时间的话,到时候去问下我现在白发的老母亲才搞得清楚,但是我怀疑她早就忘记这个事情了。关于我那时年龄的问题就只有这样悬起了。
我们还是尽量不扯远了。继续说那天中午的事情。
那是一个农历六月的中午。太阳多大,晒得人冒油。我记得很清楚是因为这个事情是我第一次亲手逮鱼。应该是几岁的事。那时候虽是大集体,但是家家都有自留地。每家就在自留地里种些时鲜、节气上的蔬菜。自给自足。都是说瓜果蔬菜半年粮,所以对这个自留地家家都还是很在意的。但是,我家还是我父亲会种菜,母亲种菜不行,干活还是可以,烧菜也可以。哦,又扯远了。其实事情很简单,说快点两句话就说完。慢慢说的话,也可以说几大篇。鉴于时间问题,我还是说快点吧。
那是一个农历六月的中午。太阳多大,晒得人冒油。我和母亲去自留地里摘菜回家的时候,路过一根田坎的一个缺口。这里不得不岔一句,这个田坎的一个缺口的说法,家乡话不是这样说的,就直接说田坝缺,但是这样子直接说有些朋友听不懂。所以我没办法,只有这样很别扭地说。从下面开始就直接说田坝缺了,不再说田坎的一个缺口了。
话说我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走,我走在后面,眼睛就到处乱瞅,一个不注意就一脚叉到稻田里去了,结果一屁股坐到一个小鲫鱼,母亲来拉我,就看见周围有很多鱼。就这样的,我和母亲就开始逮鱼。我老是逮不住,看到母亲一会逮一个一会逮一个,我心里都急了,就问母亲咋个那么会逮,母亲告诉我说,娃儿,逮鱼要不急,你看你像个小猴子样,左一下,右一下,啷个逮得到嘛。要看准,然后悄悄的双手往中间按。一个手是逮不到鱼的。
我按母亲说的做,果然一会也逮到鱼了。双手捉住一个大鲫鱼,尾巴放肆的摆动,带起的泥水溅起我一脸,也溅到了母亲的脸上,衣服上。我感到脸上不舒服,就用手一抹,结果成了大花脸。手里的鱼也跑脱,刚才还在笑,见鱼跑了,就扯起嗓子哭了起来。母亲一见就笑了起来,你这个娃儿这么笨哦,看到我又哭又笑的样子也大笑起来。又哭又笑,黄狗飙尿。这是大人逗小娃娃的土话。结果把我又逗笑了。母亲和我就一时忘记了逮鱼,在哪里互相望着大笑。
自从学会了逮鱼,我就经常跟在那些大人后面去逮鱼,不管能不能逮到鱼,就是要跟着去。常常弄得满头满脸泥水,满身的泥巴酱酱。当然母亲心情不好的时候少不了挨骂,甚至挨打。
农历七月是打谷子的时候,那个时候收了谷子的田里一般水都很少,都有鱼,我们这些
小伙伴就会在田里逮鱼,那次我也记得很清楚,为啥。不急,抽杆烟多。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家乡的河边有很宽阔的树林,各种树子,记忆最深的就是麻柳树最多,跟柳树不是一个妈生的。还有桉树,洋槐树,就是开槐花那个。白色的花,每到农历三四月就开满了一树一树的花,煞是好看。有首四川民歌就叫槐花儿几时开,歌词是这样儿的,我试着唱两句哈,恩狠,清下嗓子。依......依......依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歌唱的时候一般在词尾加上哦、哟喂这些语音后缀词就更有味道了。不信你试试。又扯远了。接着说,树林下面还有一些茂盛的杂草,丛生的灌木等。田坎上,山坡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春天一到,放眼一望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间或有几块油菜花夹杂其间,那个美啊,嘿,心里都是绿的。
那天鱼是一个也没有逮到,心情自然很不好,待收工的时候大人们就去河里洗澡。那时河里水清亮得很,水里长着些水藻、水草,有的水草还会开花。水藻在水底摇来摇去。微风一吹,树林起了一层碧浪一样,随风渐次起伏不定。水面上漾起一层浅浅的水波,要是太阳一照,反着光眼睛都争不开。晚霞一照,那更是美不胜收。
简略点,太啰嗦了。好,要得。
那么美景按下不表,书接上回,单说洗澡的事。我们十几个小伙伴都不会游水,就只有在河边上手撑在河底的泥巴里狗刨。打水仗,就是站在水里,用吃奶的力气用手掌击水,水就被大力撑开呈扇形扑向对方,彼此取乐。大人们都会游水,比赛谁先游到对岸去了。这边就剩我们小娃娃。问题来了。不知不觉我一脚踏空就被水浪推出了浅滩,脚踩不到底,几下就慌了,手就乱抓,结果是越用力越往中间去,顿时就只见个脑壳在水面上一上一下的,我估计没来得及喊一声妈呀,救命啊。我朋友见了就来拉我,结果被我拉下水,然后他朋友又拉他,也被拉下水,一共五个小伙伴拉成一团,都跟我一样。眼看着五条人命就要出脱了。 话说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阿弥陀佛,命不该绝。当时就有个李癞子正好从对岸往回游,一见不妙,几把水就扑了过来,一下拉住我们五人。但是救人是有方法的,水淹忙了的人会乱抓,不讲方法可能自己还会搭进去。李癞子就遇到这个情况了,虽然水性好,但是架不住人多呀。正在没办法的时候,院子里出来个淘洗猪草的,用土巴坨把我们都救了。刚才紧张,说得快了。应该整点画外音或啥音乐哈,李癞子,这个人不是真长了癞子,是因为有污点劣迹。这也是个有故事的人。这里暂且不表。另外,我自己都觉得在编故事,但是我向毛主席保证,事情就真是那么的有些荒诞的巧合。
哎呀,现在想起来都心惊胆颤的。那天吐了不少的水,肠子都要吐出来了一样。回家少不得挨打了塞。母亲罚我不准吃饭,思过。你娃娃胆子太大了,你晓不晓得惹了好大的祸事。画外音,五个娃儿有三个都是独苗。(几姊妹只有一个儿子的。)古话说的君子不立危墙,你娃娃儿晓不得哇......
那一顿边打边骂,痛了一个星期吧。现在想起来却是一种快乐的事了。
古人说鱼,我所欲也。与鱼相关的故事还有很多,那时候也只是觉得很好玩,能不能逮到鱼是次要的。就是喜欢去做这件事。虽然故事还很多,我不准备讲了,拖太长也就没意思了。但是由于大家都喜欢在结尾的时候总结点啥感想啊、生活感悟啊、哲理呀什么的,所以我也还是不能坏了规矩,得挖掘挖掘有没有啥有力的话,咱也来个豹尾。
纵观全篇,两个小故事讲得拉拉杂杂,啰啰嗦嗦,只是感觉母亲的话有两句还是很有哲理的。一是,逮鱼要不急,两手要配合。二是,君子不立危墙。那么这给我们有啥启示呀。这不,就要找关键词了。不急,配合。拿我们现在的话说,做工作要有耐心,不急躁,然后要互相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就是常说的团队精神。至于君子不立危墙这句话,我后来才知道,那是先贤孔子说的,孔子当时是这样子说的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他的意思是说一防患于未然,预先觉察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这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你看,我们这一挖掘是不是就出来意思了。看来我的母亲还有两把刷子哦。这么深奥的话她也知道。但我估计也是鹦鹉学舌来的。你知道就是了,不要对我母亲讲。
奶奶的老故事
龙源期刊网 .cn
奶奶的老故事
作者:徐文静
来源:《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2013年第06期
我的奶奶总爱拉着我的手,给我讲她年轻时的故事。可爱玩的我哪有心情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听她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啊,所以每当她唠叨时,我能躲就躲,生怕耳朵磨出茧来。 但是有一次,我发现我错了。
那天,奶奶说要给我讲一个我从来都没听过的故事,这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奶奶的老故事难道还有我没听过的?我立刻撂下手里的玩具,坐在了奶奶身边。
奶奶生活的年代非常艰苦,那些年国内闹饥荒,饿死的人多得数不清。在那样的年月,奶奶一家六口人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家里填不饱肚子,一家人只能背井离乡,选择逃荒。奶奶说,在逃荒的途中,他们什么都吃过,草根、树皮都成了美味佳肴,说完她深深地叹了口气。奶奶的妈妈也就是我的老太奶,每次好不容易找到食物,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留给他们这些孩子吃,因为她知道只要孩子们能活下来,大人就有希望。最后,老太奶也活活饿死了。临终前,老太奶还紧握着奶奶的手不愿撒手。老太奶走了,奶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再有什么好吃的,她总是先让给弟弟妹妹吃。饥荒年总算过去了,奶奶一家人最终挺了过来。
故事讲到这儿,奶奶那暗淡的眼神突然焕发出光彩。我的心为之一动,我想,奶奶当时肯定读懂了老太奶那双紧握不放的手,老太奶是要奶奶好好照顾弟弟妹妹,是在向奶奶传递着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爱。时至今日,我同样从爸爸妈妈的身上感受到这份爱,他们同样也在传递着那双手所蕴含的深意。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奶奶的那些老故事,更爱上了故事中所要传递的深意,我也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指导老师 何永国
我和(老夫子)的故事
我和老夫子的故事
我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就去办了一张读书卡,开始的时候。我觉的很新鲜,就一下子租了好多书,在后来的几天里也租了很多书。
有一天租书的时候,看见了我最喜欢的老夫子。我欣喜若狂,一下拿了五、六本。把刚才拿的书丢在了一边。因为那时租书的人太多了。我也顾不必得挤了。一下就冲到了前面,挤呀挤!哎呀 好疼呀!我叫了起来,原来是有人把我的脚踩到了。我也顾不的了,还是向前挤。越挤人越多。突然我的脚没站好,摔了个人仰马翻。这次我记住了教训。一直慢慢等。等了好久才轮到我。柜员说,你拿那么多,你看的完吗?我说,看的完。心里想,我疼也疼了,摔也摔了,还不该用这几本书来补偿补偿我吗?我可是因为它才使我的脚痛和人仰马翻的呀! 我还记得有一次,也是租老夫子租了几本,在路上一边看一边走。看完一本有一本,最后看完了,来清的时候才发现少了一本。我一想,肯定是掉在路上了。完了。可能被别人捡去了天哪!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呀!我只是一个小孩呀!心里想。惨了!心想书店说了,掉了可是要罚款的呀!那本书是5元的呀!又想,回家是要吃面条炒肉丝呀!赶快回家,跑呀跑!好是暗了。回家被数落了一顿。第2天乖乖的把罚款缴了。过了几天去租书的时候发现被人捡到后还了回去。哎白白交了5元钱。
我为什么呀!我冤呀!为了几本书磕磕碰碰就不说了还要倒给5元钱。天理何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