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3-06-12
精选24节气与秋分相关谚语
关于秋分节气的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想知道秋分各地有哪些相关的谚语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秋分秋分,昼夜平分。
二、八月,昼夜平。
八月十五雨一场,正月十五雪花扬。
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
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
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秋分麦粒圆溜溜,寒露麦粒一道沟。
适时种麦年年收,种得晚了碰年头。
早黍晚麦不归家,种麦“早”字要狠抓。
麦种八月土,不种九月墒。
适时早播老经验,适时晚播也增产,看种看地又看天,“适时”二字要把关。 肥少旱田,适早保险;肥足能灌,酌情播晚。
过早温高苗猛窜,病重虫咬苗难全;过晚很难保穗足,管理再好难高产。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后十天不晚。
淤土秋分前十天不早,沙土秋分后十天不晚。
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川,迎霜种的夹河滩。
分前种高山,分后种平川。
麻黄种麦,麦黄种麻。
种麦泥窝窝,来年吃白馍。
种麦泥流流,来年吃馒头。
种泥不种水,种水种不归。
犁沟种不如贴茬耩,贴茬耩不如犁铧响。
八月有雨好种田,十月有雨麦墩盘,来年三月透地雨,穗足粒多保丰产。
瓜茬种上麦,馍馍吃不败。
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二指浅,四指闷,种麦三指正当心。
二指浅,四指深,三指准。
中指二纹,不用问人。
两三厘米浅,六七厘米深,四五厘米准。
麦种晒和扬,粒实出苗壮。
扬一扬,秕粒剔除种子强。
麦种用水漂,瘪粒能除掉。
药剂拌种,防治病虫。
发芽试验早做好,下种数量可参考。
小麦精量播种机,深浅宽窄能调剂,下种均匀省良种,苗子出来壮又齐。
秋分稻见黄,大风要提防。篇二: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
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传统含义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
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大寒:为最冷的时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小满:麦类等夏热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降雨开始。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
【二十四节气】—— 闽南话谚语
春谚: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
少。)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夏谚: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六月十二,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秋谚:
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七一,一雷九台来。{24节气的民间谚语}.
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篇三:二十四节气谚语
夏至节气气象谚语
◆夏至节正处梅雨期间,雨量大,雨日多,常造成较大的洪涝。各地谚语有不同的说法。如下:
◇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浙)
◇ 夏至落雨,九场大水 (鄂)
◇ 夏至下雨十八河 (湘、贵)
◇ 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水 (湘)
◆有时遇到反常年份,夏至天气炎热,预示后期天气既旱且热。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 夏至无雨三伏热 (川)
◇ 夏至无雨干断河 (贵)
◇ 夏至无雨六月旱 (湘)
◇ 夏至不雨天要旱 (皖)
◇ 夏至无云三伏烧 (陕)
◆夏至是否打雷,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 夏至不打雷,大水连天起 (闽)
◇ 夏至无响雷,大水十几回 (湘)
◇ 夏至有雷,要烂杆围;夏至无雷,百日无雨 (粤)
◇ 夏至鸣雷旱三伏 (桂)
◇ 夏至雷响,打破梅娘 (浙)
◇ 夏至雷响天多晴 (鲁)
◆ 夏至时,冷热程度与未来天气也有一定的关联。这方面的谚语也有一些。如下: ◇ 夏至不热,冬至不冷 (陕、赣)
◇ 夏至未到莫道热,冬至未到莫道寒 (赣、川、鄂、冀)
◇ 夏至闷热汛来早 (冀)
◆ 有关夏至的气象谚语还有不少,如下:
◇ 吃了夏至饭(面),一天短一线 (赣、冀、晋)
◇ 夏至端午近,麦子满仓囤;夏至端午远,年景必有闪 (鲁)
◇ 夏至加端阳,田里不打粮 (陕)
◇ 五月夏至头,担水救禾苗;五月夏至中,多雨又多风;五月夏至末,大水溢塘坡 (赣) 小暑节气气象谚语
小暑到来,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语有“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 圩”的经验总结。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署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
◆ 小暑节气下雨对未来天气有何指示性意义?请看下列气象谚语: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苏、湘)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桂)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苏)
“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冀)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苏)
◆ 小暑节气打雷对未来天气有何预示意义?请看下列气象谚语:
小暑节气的打雷与梅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上海地区,对小暑节气与黄梅的关系,也流传了不少气象谚语。“小暑一声雷,倒转半月做黄梅”。如果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比如:“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小暑头上一声雷,半月黄梅倒转来”等。在江苏省还流传有:“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之说。
◆ 小暑节气的凉热与未来天气也有一定关系,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沪、湘、辽、晋)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川、贵)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湘)
“小暑过热,九月早冷。”(苏)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冀)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湘)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桂)
节气谚语--早晨立秋和夜里立秋对未来天气的变化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到头(苏、鄂、川等)
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湘、甘、宁)
早晨立了秋,下午冷飕飕(鄂、川)
早晨秋,着衣秋;夜里秋,脱衣秋;中午秋,赤膊秋(苏)
节气谚语--六月立秋或七月立秋
六月六秋,早收晚丢(冀)
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新)
六月秋,及早收;七月秋,慢慢收(苏)
六月秋,丢的丢,收的收;七月秋,全部收(新)
立秋在六月,初雾来得早,影响秋季收成;
立秋在七月,初霜来得晚,秋季收成好(新)
六月立秋,早收晚丢;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晋)
七月立秋,早迟都收;六月立秋,早收迟丢(陕)
节气谚语--立秋的雨和雾,与未来的寒暖、旱涝均有密切关系
立秋有雨倒春寒(桂)
秋日落雨秋飕飕(浙)
打霜立秋,干断河沟(贵)
立秋雾,地枯枯(湘)
立秋节日雾,长河做大路(鲁)
早秋凉飕飕,晚秋晒死牛(苏、桂、川)
秋来伏,热得哭(贵)
节气谚语--立秋节气的晴好与未来天气的关系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浙、鄂)
立秋晴,八月雨;立秋雨,八月旱(桂)
立秋晴天秋天旱(鄂)
立秋晴,秋雨少(赣)
立秋无雨人发愁,庄稼顶多一半收(皖)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鄂)
立秋无雨对天求,田中万物尽歉收(苏、鄂、川)
立秋无雨水,白露雨来淋(湘)
二十四节气的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的民间风俗 (精美古画配图)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我国古人对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十分科学、准确,是多少先辈经验的总结,并传下了古画以提醒四季的耕种。
立春
立春,是24节气第一个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雨水
雨水 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惊蛰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春分
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
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清明
清明,是中国的24节气第五个节气。
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左右。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二十四节气的民间歌谣 春夏篇
二十四节气的民间歌谣(春夏篇)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二天,上半年六 、廿一,下半年八、廿三。
——自《1800—2099万年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P294
阳历月份与节气的对照:
2月:立春、雨水;3月:惊蛰、春分;4月:清明、谷雨;5月:立夏、小满; 6月:芒种、夏至;7月:小暑、大暑;8月:立秋、处暑;
9月:白露、秋分;10月:寒露、霜降;11月:立冬、小雪;
12月:大雪、冬至;1月:小寒、大寒。
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老怕冬冷,少怕秋凉。
【以下歌谣谚语整理自2009年台历,歌谣中的月份指阴历,阳历另外说明。】
春日节气综合:
1. 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2.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3.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4. 清明忙种菜,谷雨种大田。
初一:
5. 初一有风多疾病,更逢大雪有灾祸。
6.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
7.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
8.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冬晴。
9.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耕田不用力。
10.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11. 顶看初三,下看十八,有雨继续下。
12. 一个雨一点灯,落到明朝也不晴。
13. 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
阳历2月上旬: 立春
太阳黄经为315度,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表示春季的开始。
14. 年前立春过年暖,过年立春二月寒。
15.一年打俩春,黄土变成金。
16.正月施肥长花,七月施肥长果。
17.立春节日露,秋来水满路。
18.立春落雨至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19.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耕田不用力。
阳历2月下旬:雨水
太阳到达黄经为330度,雨水表示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20. 二月初一雨雪大,芒种前后有一怕。
21. 二月二打雷,稻尾似重锤。
22.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23. 雨水前后,插树种柳。
阳历3月上旬:惊蛰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24. 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25.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挂。
26. 惊蛰种麦堆满仓,清明种麦一把糠。
27.过了惊蛰节,耕田不能歇。
雨点如钱大,有雨也不下。
28. 惊蛰不刮风,冷到五月中。(阳历6月)
清明不见风,麻豆好收成。
阳历3月下旬:春分
太阳黄经为0度,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
29. 春分一到昼夜平,耕田保墒要先行。
30. 春分早,立夏迟,清明种田正当时。
31. 春分有雨病人稀,雨打五更日晒水。
32. 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春苗伤。
阳历4月上旬: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
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信息来源:中华农历网。
33.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
34. 清明不见风,麻豆好收成。
35.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清明风若从南起,定然田禾大有收。
36. 清明要明,谷雨要淋。
37. 清明北风十日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38. 麦怕清明连夜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阳历4月下旬:谷雨
太阳黄经为30度,就是雨水生百谷的意思,降水明显增多,雨水滋润大地,有利于谷物生长。
39. 清明要明,谷雨要淋。
40. 谷雨雨不休,桑叶好伺牛。谷雨天气晴,养蚕娘子要上绳。
阳历5月上旬:立夏
太阳黄经为45度,是夏天的开始,万物旺盛。炎热降临,雷雨增多。
41. 立夏不干,干死鱼虾。
42. 立夏晴,蓑衣满田勝。
立夏落,蓑衣挂檐下。
43. 立夏东南风,四五十天张渔网。
44.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45.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
阳历5月下旬:小满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46. 小满满,芒种灌。小满晴,麦穗响铃铃。
端午:
47. 吃了五月棕,才把棉衣送。
48. 端午夏至连,高山好种田。
49.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阳历6月上旬:芒种
太阳黄经为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开始收割,夏季作物开始播种。
50. 芒种芒种忙忙种,芒种一过白白种。
51.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52. 芒种日下雨,不是干死泥鳅,就是烂断犁扣。
53.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54. 四月芒种麦割完,五月芒种麦开镰。(都指阴历)
55.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铺。(阴历)
56.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57.小满满,芒种灌。
阳历6月下旬:夏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闽南语谚语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節氣
一 年:365天
一 年:72候
一 年:24節氣
一 季:6節氣
一節氣:15天;3候
一 候:5天
春諺:6節氣;1月─3月
立春(12/27;2/4)、雨水(1/12;2/18)、驚蟄(1/27;3/5)
春分(2/12;3/20)、清明(2/28;4/5)、穀雨(3/14;4/20)
……………………………………………………{24节气的民间谚语}.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烏雲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烏雲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無水過田岸。(三月水少不夠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無。(夏天早來,卻因涸早,晚冬收獲減少。)
閃爍的星光,星下風會狂。(星光閃爍,夜雖晴,有大風。)
雷打蟄,雨天陰天四九日。(驚蟄日鳴雷,雨或陰的天氣會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亂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時寒時熱。)
透早東南黑,午前風甲雨。(東南邊有烏雲)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愛忌清明。(須防清明時節會下綿綿雨)
三日風,三日霜,三日以內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無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風,夏天刮北風,可能大旱。)
正月寒死豬,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氣都很冷。)
--------------------------------------------------------------------------------
夏諺:6節氣; 4月─6月
立夏(3/29;5/5)、小滿(4/15;5/21)、芒種(5/2;6/6)
夏至(5/17;6/21)、小暑(6/3;7/7)、大暑(6/19;7/23)
………………………………………………………………
立夏小滿雨水相趕。(梅雨季節雨水多。)
雲勢若魚鱗,來朝風不輕。(鱗雲重疊,翌朝必起大風。)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霧濃必大旱,夏則大雨。)
四一落雨空歡喜,四二落雨有花無結子。(四月農作物忌長雨,收獲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開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漸大。)
五月端午前,風大雨也連。
紅雲日出生,勸君莫出行。(日出時,有紅雲是颱風兆。)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過五月節,天氣尚未穩定。)
六月十二,彭祖忌,無風也雨意。(颱風季節,沒有風也有雨意。)
六月綿被揀人甲。(六月身體虛弱,尚須蓋綿被。)
年驚中秋,月驚十九。
田蠳若結堆,戴笠穿棕簑。(田蠳群聚群飛乃雨兆。)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焦土。六月火燒埔。(芒種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
秋諺:6節氣;7月─9月
立秋(7/5;8/7)、處暑(7/21;8/23)、白露(8/6;9/7)
秋分(8/22;9/23)、寒露(9/7;10/8)、霜降(9/22;10/23)
…………………………………………………………………………
六一,一雷壓九颱。(六月一日鳴雷,該年颱風少。)
七一,一雷九颱來。
五月蝶,討無食。(五月花季已過。)
六月攏無巧,七月頓頓飽。
風颱做了無回南,十日九日濕。(尚有多日下雨。)
雲佈滿山底,透暝雨亂飛。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攪土。(白露這天,不可擾動土壤,以免損害農作物。)
紅柿若出頭,羅漢腳仔目屎流。(紅柿出,已是秋天,天氣轉涼。)
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氣候不順,蔬菜收成不好。)
八月八落雨,八個月無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長雨。)
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宮頂的小七星,天亮時,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九月起風降,臭頭扒佮掐。(九月秋天風乾燥,臭頭會癢,喜抓癢。)
烏雲飛上山,棕簑提來披。(滿山烏雲,定有雨,出門帶雨具。)
烏雲飛落海,棕簑蓋狗屎。(滿天烏雲飛向海邊,表示轉晴,不須雨具。)
--------------------------------------------------------------------------------
冬諺:6節氣;10月─12月
立冬(10/8;11/7)、小雪(10/23;11/22)、大雪(11/8;12/7)
冬至(11/23;12/22)、小寒 (12/7;1/5)、大寒(12/22;1/20)
…………………………………………………………
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陰轉晴。午後下雨,就會到半夜。)
霜降,出無齊,牽牛犁。(霜降時,稻穗長不齊,收穫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十月日,生翅,貧彈查某領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陽下山快。懶女人工作不完。)
晚霧即時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霧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送月雨,後月無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24节气的民间谚语}.
落霜有日照,烏寒著無藥。(陰冷天氣,雖落霜,如有日照可溫暖,否則就冷了。)
大寒不寒,人畜不安。{24节气的民间谚语}.
初三四,月眉意。十五六,月當圓。廿三四,月暗暝。
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風雨。(傍晚,西北天上有烏雲,半夜有風雨。)
十二月初三,黑龜湳,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冬節在月頭,卜寒在年兜。(冬節在月初,年底很寒冷。){24节气的民间谚语}.
冬節月中央,無雪也無霜。(冬節在月中,當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冬節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節在月底,冬天不會冷,會冷在次年一二月間。)
二十四节气 阅读答案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答案解析】B张冠李戴。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错,应是用阳历划分。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
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答案解析】C无中生有。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现象,不是气温的变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答案解析】BA项,绝对化。原文为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而不是全部。C项,主观臆断。虽然节气反映的是典型北方气候特点,但说南方没有惊蛰是错误的(原文无据)。D项,因果倒置。因为二十四节气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所以才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