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3-03-12
3P项目运作流程及投融资模式
一、PPP模式概述
1、定义
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PPP模式即
Public—Private--Partnershiq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 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为弥补BOT模式的不足,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融资模式——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q)模式,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采用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2、PPP模式的内涵
PPP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项目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第二、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这也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欠缺的。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的合作,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PPP方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来,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更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这对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项目运作成本甚至资产负债率都有值得肯定的现实意义。
第三、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私营部门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无利可图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吸引不到民营资本的投入的。而采取PPP模式,政府可以给予私人投资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给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可提高民营资本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积极性。
第四、PPP模式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质量。在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城市基础设
施的建设和运营,由民营企业负责项目融资,有可能增加项目的资本金数量,进而降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且不但能节省政府的投资,还可以将项目的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民营企业,从而减轻政府的风险。同时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3、三大特征
(1)、伙伴关系
PPP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是伙伴关系,这是PPP最为首要的问题。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给予授权、征收税费和收取罚款,这些事务的处理并不必然表明合作伙伴关系的真实存在和延续。PPP中私营部门与政府公共部门的伙伴关系与其他关系相比,独特之处就是项目目标一致。公共部门之所以和民营部门合作并形成伙伴关系,核心问题是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某个具体项目上,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私营部门是以此目标实现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公共部门则是以此目标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的追求。形成伙伴关系,首先要落实到项目目标一致之上。但这还不够,为了能够保持这种伙伴关系的长久与发展,还需要伙伴之间相互为对方考虑问题,具备另外两个显著特征: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2)利益共享
需明确的是,PPP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并不是简单分享利润,还需要控制私营部门可能的高额利润,即不允许私营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其主要原因是,任何PPP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项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共享利益除了指共享PPP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作为参与者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机构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利益共享显然是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如果没有利益共享,也不会有可持续的PPP类型的伙伴关系。
(3)风险共担
伙伴关系作为与市场经济规则兼容的PPP机制,利益与风险也有对应性,风险分担是利益共享之外伙伴关系的另一个基础。如果没有风险分担,也不可能形成健康而可持续的伙伴关系。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没有谁会喜欢风险。即使最具冒险精神的冒险家,其实也不会喜欢风险,而是会为了利益千方百计地避免风险。在PPP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的这一特征,是其区别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其他交易形式的显著标志。
例如,政府采购过程,之所以还不能称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因为双方在此过程中是让自己尽可能小地承担风险。而在公私伙伴关系(PPP)中,公共部门却是尽可能大地承担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而让对方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隧道、桥梁、干道建设项目的运营中,如果因一般时间内车流量不够而导致私营部门达不到基本的预期收益,公共部门可以对其提供现金流量补贴,这种做法可以在“分担”框架下,有效控制私营部门因车流量不足而引起的经营风险。
与此同时,私营部门会按其相对优势承担较多的、甚至全部的具体管理职责,而这个领域,却正是政府管理层“官僚主义低效风险”的易发领域。由此,风险得以规避。如果每种风险都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毫无疑问,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成本就能最小化。PPP管理模式中,更多是要突破简单化的“融资模式”理解,上升到从管理模式创新的层面上理解和总结。
二、PPP项目操作的5个阶段、19个步骤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的5个阶段:
1、项目识别
2、项目准备
3、项目采购
4、项目执行
5、项目移交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的19个步骤:
1、项目发起
2、项目筛选
3、物有所值评价
4、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5、管理构架组建
6、实施方案编制
7、实施方案审核
8、资格预审
9、采购文件编制
10、响应文件评审
11、谈判与合同签署
12、项目公司成立
13、融资管理
14、绩效监测与支付
15、中期评估
16、移交准备
17、性能测试
18、资金交割
19、绩效评价
三、PPP项目实施全流程分解{3p怎么玩的说说过程}.
PPP模式在我国处于初级应用阶段,政策制定者与实施者均处于探索实践中,对这种模式的基本操作和流程均有待熟练掌握,对其理解和运用有待深化强化。
1、识别阶段
识别阶段是PPP项目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更多的是判断,即判断一个项目是否适合采用PPP模式。
这种判断从PPP项目的计划到论证,从财政部门、行业主管到社会资本,都需要判断项目本身与PPP模式的契合度。如果两者间的契合度比较低,那就没必要再花太多精力去硬套PPP模式。
识别时,首先要通过总结近期相关领域PPP项目的实施情况,判断该行业发展趋势;其次要对项目识别阶段的一些定义、概念中易于产生分歧之处进行解惑,避免错误理解和使用PPP模式;最后落实到执行层面,当一个项目经过初步判断具有使用PPP模式的条件和基础后,那接下来应当由谁来推动相关工作,使项目顺利进入准备阶段?这也是本阶段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之一。
2、准备阶段
在项目准备阶段,需要进行实施方案编制、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文件。其中,物有所值评价是为了解决项目“能不能”采用PPP模式完成的问题,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则主要是为了限制政府盲目上项目,减轻政府负债。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财金
[2015]57号)发布后,全国各省各县市为争取自己的项目进入PPP示范项目库,通常都会聘请PPP专业咨询公司开展项目准备阶段的咨询工作,其中主要的咨询服务内容即为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编制工作。 采购阶段采购方式采购方式通常由所在地财政部门最终确定。批准了实施方案,就相当于批准了项目的采购方式。{3p怎么玩的说说过程}.
(1)、竞争性磋商与竞争性谈判区别:
首先,在社会资本方的确定及候选社会资本方的推荐方法及评审标准方面,竞争性谈判最终由“价格”决定,而竞争性磋商要看“综合条件”。
第二,在程序和时限层面,竞争性磋商在总体上要宽于竞争性谈判。
第三,在保证金层面,竞争性磋商明确规定,供应商未按照磋商文件要求提交磋商保证金的,响应无效,而竞争性谈判无此明确规定。
第四,在重新评审标准上,竞争性磋商增加了重新评审的情形,赋予政府方更多权利。竞争性谈判规定:“除资格性审查认定错误和价格计算错误外,采购人或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重新评审。”而竞争性磋商则规定:“除资格性检查认定错误、分值汇总计算错误、分项评分超出评分标准范围、客观分评分不一致、经磋商小组一致认定评分畸高或畸低的情形外,采购人或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重新评审;采购人或代理机构不得通过对样品进行检测、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等方式改变评审结果。
(2)、竞争性磋商如何应对投资人退出:如果意向投资人在竞争性磋商文件发出后退出,那本次竞争性磋商无效,应二次采购。如果一直没有意向的投资人可推荐,建议选择邀请供应商的第一种方式: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媒体发布竞争性磋商公告。
3、采购流程
(1)、是否必须资格预审:依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PPP项目采购应当实行资格预审。项目实施机构应当根据项目需要准备资格预审文件,发布资格预审公告,邀请社会资本和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参与资格预审,验证项目能否获得社会资本响应和实现充分竞争”。这里的“应当”是强制性规范,等同于“必须”,所以PPP项目采购必须实行资格预审。
(2)、资格预审具体流程:资格预审公告发布媒介。资格预审公告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发布。
资格预审公告内容。项目授权主体、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名称、采购需求、对社会资本的资格要求、是否允许联合体参与、是否限定参与竞争的合格社会资本的数量及限定方法和标准,以及社会资本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和地点。
资格预审评审小组。项目实施机构、代理机构应成立评审小组,负责PPP项目采购的资格预审和评审工作。评审小组由项目实施机构代表和评审专家共5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评审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评审专家可由项目实施机构自行选定,但至少包含1名财务专家和1名法律专家。项目实施机构代表不得以评审专家身份参加项目评审。
资格预审结果。有3家以上社会资本通过资格预审的,可继续开展采购文件准备工作;通过不足3家的,应在调整资格预审公告内容后重新组织资格预审;重新资格预审后仍不足3家合格的,可依法变更采购方式。
(3)、竞争性磋商采购只有一家供应商符合要求如何处理:根照《财政部关于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符合要求的供应商(社会资本)只有2家的,采购活动可继续进行;符合要求的供应商(社会资本)只有1家的,采购人(实施机构)或代理机构应终止并重新开展采购。
(4)、竞争性磋商供应商由采购人、评审专家分别推荐的,专家推荐意见需公告。需注意的是,专家推荐意见要在成交阶段发布。
4、执行阶段
项目执行阶段是指通过采购阶段选定社会资本后,PPP项目协议正式签署完成后的阶段,这一阶段标志着PPP项目进入实质运行阶段。
在实践中,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项目执行阶段的核心是项目实施管理,如果把PPP项目采购视为一场婚姻的话,那么对于PPP项目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经营好这段婚姻。因此,项目执行阶段实施管理是保证项目后期稳定运营的有效途径,稳定运营才是判断PPP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漫长的“婚姻”中,我们无法预期会发生的全部问题,但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让PPP项目漫长生命周期中的一切核心问题均有章可循。
5、移交阶段
根据对PPP项目运作理解程度的不同,业界对于“移交”形式定义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差异,字面上容易理解为PPP项目执行完毕(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资产的移交。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财金「2014」113号文)中明确指出了“移交形式包括期满终止移交和提前终止移交两个阶段”。除113号文规定外,若PPP项目采取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移交-运营-移交)运作模式,项目开始前的第一T也应属于移交阶段的范围。即PPP项目移交阶段的移交范围包括“期前启动移交”、“提前终止移交”和“期满终止移交”。而从移交方式上看,又包括了“无偿移交”和“有偿移交”两种。
采购方式合理选取
对于政府采购PPP项目,目前采购方式多倾向于较为刚性的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然而,由于PPP项目特点复杂,采购对象多为公共服务,且随着深化改革,政府采购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选择何种采购方式、如何选择,成为顺利完成PPP政府采购项目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六种法定政府采购方式中,哪几种适用于PPP政府采购?其优劣势分别是什么?
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公开招标
[优势]
程序公开透明:全国范围内发布招标公告,开标时当众开封投标响应文件,开标结束后立即交于专家评审,并最后确定候选人,过程透明规范。
社会资本方竞争充分:招标前通过社会媒体发出公告及公开发售标书,能够尽量地扩大和保障社会资本方的知情权,使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都有充分竞争的机会和权利。
3P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分为5步{3p怎么玩的说说过程}.
3P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摘要:3P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讲授型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能。3P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一般分为5个步骤,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和巩固。这5个步骤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前一步影响着后一步,后一步又是前一步的深入,在3P教学模式下,每个步骤都有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 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巩固
3P教学模式即presentation, practice,和production. 它是20世纪70年代国外形成的语言交际教学法影响下的教学模式在3P教学模式下,要注意合理分配好呈现,练习和产出的时间。合理的分配每一步的时间。这种模式是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的一个过程。3P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一般分为5步。分别是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和巩固。下面是这5个步骤在英语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一 、 复习
复习的时间一般为5到8分钟。复习时间太短达不到巩固的效果,复习时间太长耽误学习新知识。所以要把握好复习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可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由上节课做学的知识导入到这节课的新知识。新知识的导入最好可以衔接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复习的效果,又能够自然地导入到新知识。复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由老师领着复习,老师说出上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也可以老师提问学生进行复习。老师提问学生可以达到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复习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图片法,肢体语言呈现法。总之,要尽可能生动形象,但也要把握好复习的时间。
二、 呈现
呈现一般在15分钟左右。在呈现新知识的时候,老师所采用的方法要尽可能的接近真实场景,尽可能形象化,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呈现的方法有实物呈现,图片呈现,简笔画呈现,身体语言呈现问答式呈现,故事呈现,歌曲呈现,游戏呈现,信息沟呈现,模拟呈现,投影呈现,以及图表呈现等等。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呈现方式。在呈
现的过程中,老师要尽可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比如,老师在讲解实意动词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先做出相应的动作,做出唱歌,游泳,跑步,跳舞的动作,老师在做出动作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解释,在学生不仅理解单词的形式,而且理解单词的意义,这样会记忆的更深刻。当老师表演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表演去猜这些单词。猜错了也是对以往所学单词的回顾,达到了巩固的效果,猜对了可以更加深刻的记忆新单词。这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中。这种方法打破了以往老师填鸭式的教学。老师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一步一步的去诱导学生,使学生一步一步的走到老师预设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老师在呈现的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原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根据实际教学现状。遵守这些原则,可以使老师的新知识呈现达到预期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操练
操练一般是5到8分钟。这个阶段是机械型操练,是语言技能的训练。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让学生模仿和重复单词、句子,先从表层理解语言知识。最基本的操练是朗读操练。朗读操练朗读又可以分为领读,和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领读时,可以老师领读,让好学生领读,也可以使用录音机领读。其中好学生领读是优先选择。因为好学生领读既可以满足好学生的虚荣心,又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分角色朗读。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课文,或只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可以是整个班,也分成大组,小组,二人一组或是个体。针对中国的大班教学,座位应采用秧田式,这样在分角色做活动时小组可以面对面的交流,组与组之间也便于交流,同时也可以达成性格上互补。全班齐读。这样可以让一些学的不好的学生先跟着其他学生读。替换练习操练操练的第二种是替换练习,第三是问题和答案操练。第四种是转换,转换可以分为语法转换,句型转换,句型转换可以是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以及特殊疑句之间的转换。第五是拓展。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操练的深入一点。第六是句子连在一起操练,第七是填空。第八是连锁操练。在这个阶段里,主要是让学生模仿和重复。模仿和重复课文中的句子或对话练习,让学生熟悉句型结构。能够流畅的读出新学习的句子或对话,同时在脑海里形成记忆。在操练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发音及句子语调,并及时纠正,操练阶段是练习学生朗读的基础阶段,如果此时不纠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难纠正。这个阶段主要是老师控制课堂。
四、练习
练习一般要用15分钟。练习可以分为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
(一)、机械练习
机械练习相当于第三步的操练,这种练习是老师控制课堂。可以分为替换练习,角色扮演。
(二)、有意义的练习
有意义的练习可以有问答式的练习,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另外老师也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设计完形填空,挖去一些重要的单词,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填补这些空缺。这种练习比着机械性的练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有意义的练习在练习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在这个阶段让学生从对语言外部结构的认识逐步向内延伸。这个阶段是老师半控制课堂,同时这也是一个过渡阶段,是机械性操练和交际性练习的过渡阶段。所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这个阶段的练习做不好,下个阶段的交际性练习对学生来说非常困难。
(三)、交际性练习
练习的第三个阶段是交际性练习,这个阶段是练习的最高阶段,同时也是实际运用最多的。交际性练习更注重的是实际运用,在课堂中更多的表现为让学生自由对话。并不是根据摸某个句子结构去模仿,而是自己去创造。在课堂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交际性练习的训练,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五、巩固
巩固一般用5分钟左右。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是课堂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是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的一种及时回顾,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忘掉刚刚所学的啊内容,同时也可以加强记忆。巩固的方式也有多种多样。可以是老师领着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重现本节课的内容。这一种只要是老师主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步骤走。除此之外,老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采用问答式的巩固方法,可以体现师生的一种互动。这一种是老师半控制课堂。第二种方式是首选。第二种巩固方式可以使课堂更加活跃。
以上是3P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为主导,老师控制着整个课堂。而这种3P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合理的运用这种模式教学,即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和创造精神,让学生以一种探索的精神去学习英语。从以上我们还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循环结构,一步紧扣一步,做好每一步,是学好整个的基础。前一步影响着后一步,后一步又反过来影响前一步,一步做不好就会影响整个过程的连贯性。当然3P模式还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就需要老师自己运用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张正东. 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 科学出版社,1999.{3p怎么玩的说说过程}.
[2] 刘志军. 课堂评价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孟臻. 建构主义理论的理性思考.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
[5] 王咏梅. “3P”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科教育出版社,2009.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一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劣性对比
1、3P教学法的优点
可操作性强,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的预想之中;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整个课堂井井有条。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学生的语法概念明晰,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基本功扎实。此外,运用阶段也有一定的交际性,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2、3P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语言观及语言学习理论令人质疑,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所以往往教师课堂上讲,学生课堂上练,在真正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仍会出现大量错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教学决策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对讲授过的语言项目进行操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量。课堂上主要的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学生接触到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者是语法分析,语言输入是静态的、去情景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而真实的语言运用却是以整体性、动态性、意义的表达和理解都要依据特定情景
为特征的。因此,脱离了特定环境,把本来复杂、动态的东西以过于简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就无法获得对目的语真实、完整的感悟与体验。
缺乏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发生。运用阶段的交际活动并不是完全自由地让学生表达,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语言形式。因此,容易出现无信息差、无真实情感交流的假交际。
3、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任务设置关注学生需求,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任务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任务完成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这激发了学生的综合型动机,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多维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4、任务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万能的,任务型教学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任务型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英语语言环境严重缺乏;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多为工具型动机,即通过考试;多为大班教学;师资水平、教育资
源参差不齐。在我国特有的外语教学环境下,始于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环境的任务型教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课堂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仍过分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故很难保证大面积的教学质量的提升。(2)课堂效率低,难以保证大班额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任务型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由于目前班级的人数都过多,即使分小组完成任务,教师也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难以有效监督、帮助,难免出现学生在交流中一遇到困难就使用母语的情况;并且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更长,很难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这样课堂任务完成的质量就难以保证。(3)评价标准的不配套。任务型教学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不设专项测试。在我国英语学习以考试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如果课堂上采用的是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考试时不考交际能力,只考选词填空、对错练习,势必教师、学生、家长这三关都难以通过,给教学实施带来很大困扰。 二:两种教学法的相同与不同点。
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都属于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分支。
3P教学法是弱交际观的代表,而任务型教学法是强交际观的代表。两者在理念依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师生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现比较如下:
1、理念依据
3P教学法在语言观上采用的是部分观,仅仅将语言看作一个由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语言系统,忽视了语言能力所包含的社会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等,并认为学生是按照所教的顺序习得外语,而语言知识会
自动转化成语言技能。任务型教学法在语言观上采用的是整体观,并吸收了社会建构主义的理念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更符合儿童习得语言的规律。
2、课堂教学目标
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终级教学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然而课堂教学目标却不尽相同。3P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学习各种语言形式,即使是运用阶段的任务部分也只是为了使学生更熟练掌握某种语言形式。而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目标是完成某项交际任务,对语言形式的学习都是紧紧围绕完成任务这一核心目标展开的。
3、教学内容
因为3P教学法采取的是部分的语言观,所以将语言切分成分立的语言项目,以离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严格控制语言的输入及输出。而任务型教学法采用的是整体的语言观,它的教学内容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展开的各项活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可变性大,充满不可预期性。
4、教学步骤
3P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为呈现、操练和运用,即从形式到意义,从机械性操练到交际性练习。前两个阶段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任务通常体现在运用阶段,希望学生在表达中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任务型教学法的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聚焦三个部分与3P教学法刚好是个相反的过程。教学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悟语言,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学生的注意力才集中到语言的形式上,即从意义到形式,交际性练习贯穿始终。
5、师生角色
3P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是以组织者、引导者、顾问或同伴的身份出现的,教师帮助学生创造语言情景,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
6、教学方式
3P教学法主要采用的是演绎法,教师将语法规则明示给学生,进行大量的讲解、分析,学生死记硬背,完成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不利于他们的主动思考和知识建构。任务型教学法主要采用的是归纳法,教师不讲解语法规则,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感受成功。
三:对两种教学法的看法和理解
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可以说课堂是中小学生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语言运用场所。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3P教学法虽然饱受诟病,却并非一无是处,尤其是其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十分适用于我国的大班教学,而其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明晰的语法概念,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任务型教学法虽然理念上更新,理论依据更充分,但也暴露出一些无法逃避的问题,它是否适合我国特有的外语教学环境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我们要坚信教无定法,无论是任务型教学法还是3P教学法,适合
“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教师应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由此说明任务型教学是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传统教学模式3P模式,即“呈现(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3p怎么玩的说说过程}.
(Production)”。多年来,中学英语教师使用这一模式组织课堂教学。3P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其明显的缺点:(1)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儿童的语言习得是靠在真实语境下的实践体验而进行的,片面的语言结构分析和假设的交际情景并不能激发他们真正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参与的动机。(2)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低下。在“3P”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完成的,教师的教学也往往是建立在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上的,所以对于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没有重视,忽视了学习中学生的地位,从而也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学生按部就班学习老师传授的内容,不去考虑其他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求知欲与创造性被抑制;另一种是对教师所教内容不感兴趣,少参与或不参与课堂语言活动,形成后进生。(3)课堂缺乏真正的交际性。现实的交际充满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说话人不可能预期对方会说什么,也无法预先准备如何应答。而在3P课程中,前两个阶段都是受控制的,第三阶段似乎是学生自由发挥,但事实上,学习者很可能会把精力集中在前两个阶段所操练过的语言形式上。
如何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任务型教学转换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挑战。要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必须从任务的定义、任务与活动的区别和任务型教学活动实例中理解任务型教学。
二、任务型教学定义和特点
所谓“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以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拓展创新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以获得“学以致用”的技能。
任务一般具有五个要素:(1)使用语言的目的。(2)产生目的的情景。(3)思考和行动的过程,完成这一任务。(4)活动的结果,这个结果包括具体可见的作品和问题的解决两大类别。(5)学生需要借助于他们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来完成任务。其实质是学习者在一个英语环境中理解情景、完成一个较为真实的交际活动。任务目标(goals);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input);活动(activity);教师角色(teacher role);学生角色(learner role);任务环境(setting)。
“任务型”教学就是要求改变过去忽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这一现象,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大胆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较,“任务型”英语教学不仅吸收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优点,而且充分显示出其特色:
1. 取替“填鸭式”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核心,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下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者,在课上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2.“任务型”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更强调发展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合作协商能力、思考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通过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可以随口说出好的英语,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避免“高分哑巴”的情况发生。
3.“任务型”教学法更注重语意的传达。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语言错误不会立即纠正,因为这样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和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才给予总体的评价,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三、任务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1. 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以3P教学模式为主。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在任务型教学的阶段中,学生都在完成任务。而在3P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偶尔穿插一两个任务。
(2)3P教学模式是先呈现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操练,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项目进行表达。三个步骤没有侧重,同等重要。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取消了呈现,淡化了操练,重点突出了表达。
(3)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步骤似乎是把3P教学模式倒过来,即学生先表达,然后学习语言难点。且3P教学模式中的各项活动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故属于练习;而任务型教学模式更注重意义,信息的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形式。
(4)3P教学模式相对“安全,可靠”,因为它安全地体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权威及主导作用,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有充分的活动和表达自由。
2. 任务与练习的区别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和传统教学中的“练习”在其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结果方面有一定的区别。区别如下表:
四、任务型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1. 任务型教学的优点
(1)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是带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的,所以整个课堂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过程。
(2)它提倡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主宰,而是以组织者、引导者、顾问或者同伴的身份出现,学生的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
(3)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2. 任务型教学的缺点
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中,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学校中大班额的条件下,任务型教学便明显地显示出其不足之处。
(1)课堂效率低,难以保证大班额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任务型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虽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课堂进度进行调控,但由于目前班级的实际情况(大多数班级人数在50左右,农村学校甚至更多)课堂所设计的任务或项目一般都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往往教师采取的做法要么是缩短任务完成的时间,要么把部分任务放到课后去完成,这样就造成课堂任务完成的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任务的执行也成为形式和走过场。
(2)课堂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过分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故在目前很难保证大面积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笔者对本校七年级运用Go for it!教材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于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模式把握的并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课本上的教学步骤,造成学生词汇、语法、句式等基础知识严重缺乏,影响其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而有的教师则还是沿袭传统的3P教学,强化词汇和语言的输入,把教材上的活动任务作为练习和补充,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扎实了,但又严重脱离了任务型教学的初衷,把原本要还给学生的课堂又变成了以教师为主的练兵场了。
(3)课堂中学生的个体活动难以有效监督和控制,反馈效率低。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让学生在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中习得语言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布置了任务并分好小组进行时却往往发现部分学生在交流中并没有使用目的语,而是运用母语进行,虽然反复强调,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毕竟初始阶段的学生用目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同时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他们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而在交流中一遇到困难就立即使用母语进行也就并不奇怪了。同时由于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于学生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也就相对较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很难把握。
五、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准备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设不同的任务型教学,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学习过程充满了反思、顿悟和自醒,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