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化学课后作业5

快速阅读法  点击:   2013-01-23

5化学课后作业5篇一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A、D2D31)烯烃(2)炔烃(3)酚类(4)醛类(5)酯类(6)卤代烃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4 4 共价 单键 双键 三键 2.3 3.B 4.C(CH3)4

5.CH3CH=CH2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B 2.(1)3,3,4-三甲基己烷 (2)3-乙基-1-戊烯 (3)1,3,5-三甲基苯

3.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重结晶(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大,易除去(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蒸馏30 ℃左右 2. C10H8NO2 348 C20H16N2O4

3. HOCH2CH2OH

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

4.(1)2,3,4,5-四甲基己烷 (2)2-甲基-1-丁烯

(3)1,4-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 (4)2,2,5,5-四甲基庚烷

5. (1)20 30 1 (2)5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1.D 2.C 3.D 4. 6%

5. 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

第二节 芳香烃

1. 4, 2. B 3

1

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

1

第三节 卤代烃 1A、

D

复习题参考答案

1.C 2. B、D 3. B 4. D 5. A、C 6. A

7.CH3CCl=CHCl或CH3CH=CH2 CH3C≡CH 8. C2H6C2H2CO2

9. 2-甲基-2-戊烯 10. 14 L 6 L 11. 2.3 t 12. 160 g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 醇酚

1.C

2.

3.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强了其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其沸点远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甲醇、乙醇、丙醇能与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因此水溶性很好;而碳原子数多的醇,由于疏水基烷基较大,削弱了亲水基羟基的作用,水溶性较差。

4.C6H6O

第二节 醛

1. 有浅蓝色絮状沉淀产生;有红色沉淀产生; OH

2.

D

3.

第三节 羧酸酯

1.A、C

第四节 有机合成

1

2

3.(1)二烯烃与Cl2的1,4-加成

(2)卤代烃在NaOH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

(3)烯烃与HCl的加成反应

(4)醇在浓硫酸存在下的消去反应 复习题参考答案

1.D 2.B 3.A、B 4.A 5.B 6.

C

5化学课后作业5篇二

高二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全)

人教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部分答案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习题参考答案

1 A、D2 D3 (1)烯烃(2)炔烃(3)酚类(4)醛类(5)酯类(6)卤代烃

1.4 4 共价 单键 双键 三键 2.3 3.B 4.C(CH3)4

5.CH3CH=CH2

1.B 2.(1)3,3,4-三甲基己烷 (2)3-乙基-1-戊烯 (3)1,3,5-三甲基苯

3.

1.重结晶(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大,易除去(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蒸馏30 ℃左右

2. C10H8NO2 348 C20H16N2O4

3. HOCH2CH2OH

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

4.(1)2,3,4,5-四甲基己烷 (2)2-甲基-1-丁烯

(3)1,4-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 (4)2,2,5,5-四甲基庚烷

5. (1)20 30 1 (2)5 6%

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

有机化合物命名有俗名、习惯命名法(又称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其中系统命名法最为通用,最为重要。

(1)俗名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存在与性质而得到的名称。例如,甲烷又称坑气、沼气;甲醇又称木醇等。

(2)普通命名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0以内的简单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十一、十二、十三„„异构体以“正”“异”“新”等词区分。如: 直链烷烃或其直链烷烃的衍生物用“正”字表示,如“正己烷”“正戊醇”等。

在烃的碳链末端带有甲基支链的用“异”字表示,如“异己烷”“异丁烯”等。

限于含有五、六个碳原子的烷烃或其衍生物中,具有季碳原子(即连接四个烃基的碳原子)的用“新”字表示,如“新己烷”“新戊醇”等。

上述习惯命名法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需用系统命名法。在介绍系统命名法之前,先熟悉基的命名。

(3)基名一个化合物失去一个一价原子或原子团,余下的部分称为“基”。如烷烃(RH)失去一个氢原子即得到烷基(R-),常见的烷基有: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烃基:

(4)系统命名法

随着有机化合物数目的增多,有必要制定一个公认的命名法。1892年在日内瓦召开了国际化学会议,制定了日内瓦命名法。后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作了几次修订,并于1979年公布了《有机化学命名法》。中国化学会根据我国文字特点,于1960年制定了《有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1980年又根据IUPAC命名法作了增补、修订,公布了《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本章第三节就是根据我国《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介绍了烷烃的命名法,也介绍了烯、炔的命名法。其他官能团化合物命名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四步:

① 选取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 从靠近官能团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得出主链上支链或取代基的位次号。编号要遵循“最低系列原则”,即从不同方向给碳链编号时,得到不同的编号系列,比较各系列的位次,最先遇到最小位次者,为最低系列。例如: 1,3,5-三氯己烷 2,3,5-己三醇

(不是2,4,6-三氯己烷) (不是2,4,5-己三醇)

③ 确定支链或取代基列出顺序。当主链上有多个不同的支链或取代基时,应先按“顺序规则”排列支链或取代基的优先次序,命名时“较优”基团后列出。“顺序规则”要点如下:

a.比较主链碳原子上所连各支链、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的大小(同位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原子序数较大者为“较优”基团。例如:

I>Br>Cl>F>O>N>C>D>H

b.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则比较与第一个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原子序数,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例如: -CH2Br>-CH3

这两个基团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均为C原子),则比较C原子上所连的原子,分别是Br,H,H(按原子序数由大到小排列)与H,H,H,因为Br>H,所以-CH2Br>-CH3。

同样道理,下列烷基的较优顺序为:

④ 写出化合物的全称。例如:

4-甲基-2-羟基戊酸 3-甲基-5-氯庚烷

在教科书中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烃类化合物与简单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支链、取代基在化合物命名时,仅要求按“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的顺序排列,不要求“顺序规则”的内容。这里介绍“顺序规则”仅为便于理解“由简到繁”的列出顺序。

如果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可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和“顺序规则”予以处理。

2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有着非常丰富的同分异构现象,概括如下: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即构造、构型、构象。

构造是指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结合顺序或排列顺序;

构型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各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

构象是指在有机物分子中,由于围绕单键旋转而产生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列形象。

(1)构造异构 构造异构就是指那些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相互结合的顺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构造异构主要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与官能团异构。

① 碳链异构由于碳链骨架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例如:

环己烷与甲基环戊烷

② 位置异构 由于取代基或官能团在碳链或碳环上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例如:

CH3CH2CH2CH2OH 与CH3CH2CHCH3OH

1-丁醇 2-丁醇

邻溴甲苯 间溴甲苯 对溴甲苯

或2-溴甲苯 或3-溴甲苯 或4-溴甲苯

③ 官能团异构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由于官能团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例如:

具有相同分子式的烯烃与环烷烃之间也存在异构现象:

CH3CH=CH2 (丙烯)与 环丙烷

此外,还有一种可以互相转变的特殊的官能团异构即互变异构现象,例如乙酰乙酸乙酯存在着酮式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的平衡体系:

酮式 烯醇式

(2)构型异构 构型异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有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两类,将分别在第二章与第四章教学资源中介绍。

习题参考答案

1.D 2.C 3.D4.

5. 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

1. 4, 2. B

3 己烷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1 己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 己烯和邻二甲苯。

1 A、D

2

复习题参考答案

1.C 2. B、D 3. B 4. D 5. A、C 6. A

7.CH3CCl=CHCl或CH3CH=CH2 CH3C≡CH 8. C2H6C2H2CO2

9. 2-甲基-2-戊烯 10. 14 L 6 L 11. 2.3 t 12. 160 g

第二单元、习题参考答案

1.D 2.C 3.D

4.

5. 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

<

习题参考答案

1. 4, 2. B

3己烷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1己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己烯和邻二甲苯。

4

四、习题参考答案

1A、D

2

复习题参考答案

1.C 2. B、D 3. B 4. D 5. A、C 6. A

7.CH3CCl=CHCl或CH3CH=CH2 CH3C≡CH 8. C2H6C2H2CO2

9. 2-甲基-2-戊烯 10. 14 L 6 L 11. 2.3 t 12. 160 g

四、习题参考答案

1.C 2.

3.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强了其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其沸点远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甲醇、乙醇、丙醇能与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因此水溶性很好;而碳原子数多的醇,由于疏水基烷基较大,削弱了亲水基羟基的作用,水溶性较差。

4.C6H6O

四、习题参考答案 OH

1.有浅蓝色絮状沉淀产生;有红色沉淀产生;

2.D

3.

四、习题参考答案

1.A、

C

5化学课后作业5篇三

人教化学选修5课本习题答案

新课标化学选修5课本习题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P-6)

1. A、D;2. D 3. (1)烯烃(2)炔烃(3)酚类(4)醛类(5)酯类(6)卤代烃

第二节(P-12)

1.4 4 共价 单键 双键 三键 2.3 3.B 4.C(CH3)44

5.CH3CH=CH2 \

第三节(P-15)

1.B 2.(1)3,3,4-三甲基己烷 (2)3-乙基-1-戊烯 (3)1,3,5-三甲基苯

1

3.

第四节(P-23)

1.重结晶(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大,易除去

(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蒸馏30 ℃左右

2. C10H8NO2 348 C20H16N2O4

2

3. HOCH2CH2OH

复习题(P-25)参考答案

4.(1)2,3,4,5-四甲基己烷 (2)2-甲基-1-丁烯

(3)1,4-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 (4)2,2,5,5-四甲基庚烷 5. (1)20 30 1 (2)5 6% 第二章第一节(P-36) 1.D 2.C 3.D

4.

5. 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 第二节(P-40)

1. 4, 2. B

3

3 己烷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1 己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 己烯和邻二甲苯。 第三节(P-43)

1、A D 3、A-C2H2、B-C2H4、C-C2H5Cl、D-C2H5OH 复习题(P-45)参考答案

1.C 2. B、D 3. B 4. D 5. A、C 6. A 7.CH3CCl=CHCl或CH3CH=CH2 CH3C≡CH 8. C2H6C2H2CO2 9. 2-甲基-2-戊烯 10. 14 L 6 L 11. 2.3 t 12. 160 g 第三章第一节(P-55)

1.C 2.

3.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强了其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其沸点远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甲醇、乙醇、丙醇能与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因此水溶性很好;而碳原子数多的醇,由于疏水基烷基较大,削弱了亲水基羟基的作用,水溶性较差。

4.C6H6O

OH

4

第二节( P-59)

1.有浅蓝色絮状沉淀产生;有红色沉淀产生;

2.D 3.

第三节(P-63)

1.A、C

5

5化学课后作业5篇四

化学有机基础选修5课后答案

人教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部分答案2010-08-09 13:46习题参考答案

1 A、D2 D3 (1)烯烃(2)炔烃(3)酚类(4)醛类(5)酯类(6)卤代烃

1.4 4 共价 单键 双键 三键 2.3 3.B 4.C(CH3)4

5.CH3CH=CH2

1.B 2.(1)3,3,4-三甲基己烷 (2)3-乙基-1-戊烯 (3)1,3,5-三甲基苯

3.

1.重结晶(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大,易除去(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蒸馏30 ℃左右

2. C10H8NO2 348 C20H16N2O4

3. HOCH2CH2OH

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5化学课后作业5}.

4.(1)2,3,4,5-四甲基己烷 (2)2-甲基-1-丁烯

(3)1,4-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 (4)2,2,5,5-四甲基庚烷

5. (1)20 30 1 (2)5 6%

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

有机化合物命名有俗名、习惯命名法(又称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其中系统命名法最为通用,最为重要。

(1)俗名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存在与性质而得到的名称。例如,甲烷又称坑气、沼气;

甲醇又称木醇等。

(2)普通命名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0以内的简单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十一、十二、十三„„异构体以“正”“异”“新”等词区分。如:

直链烷烃或其直链烷烃的衍生物用“正”字表示,如“正己烷”“正戊醇”等。

在烃的碳链末端带有甲基支链的用“异”字表示,如“异己烷”“异丁烯”等。

限于含有五、六个碳原子的烷烃或其衍生物中,具有季碳原子(即连接四个烃基的碳原子)的用“新”字表示,如“新己烷”“新戊醇”等。

上述习惯命名法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需用系统命名法。在介绍系统命名法之前,先熟悉基的命名。

(3)基名一个化合物失去一个一价原子或原子团,余下的部分称为“基”。如烷烃(RH)失去一个氢原子即得到烷基(R-),常见的烷基有: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烃基:

(4)系统命名法

随着有机化合物数目的增多,有必要制定一个公认的命名法。1892年在日内瓦召开了国际化学会议,制定了日内瓦命名法。后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作了几次修订,并于1979年公布了《有机化学命名法》。中国化学会根据我国文字特点,于1960年制定了《有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1980年又根据IUPAC命名法作了增补、修订,公布了《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本章第三节就是根据我国《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介绍了烷烃的命名法,也介绍了烯、炔的命名法。其他官能团化合物命名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四步:

① 选取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 从靠近官能团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得出主链上支链或取代基的位次号。编号要遵循“最低系列原则”,即从不同方向给碳链编号时,得到不同的编号系列,比较各系列

的位次,最先遇到最小位次者,为最低系列。例如:

1,3,5-三氯己烷 2,3,5-己三醇

(不是2,4,6-三氯己烷) (不是2,4,5-己三醇)

③ 确定支链或取代基列出顺序。当主链上有多个不同的支链或取代基时,应先按“顺序规则”排列支链或取代基的优先次序,命名时“较优”基团后列出。“顺序规则”要点如下:

a.比较主链碳原子上所连各支链、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的大小(同位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原子序数较大者为“较优”基团。例如:

I>Br>Cl>F>O>N>C>D>H

b.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则比较与第一个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原子序数,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例如:

-CH2Br>-CH3

这两个基团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均为C原子),则比较C原子上所连的原子,分别是Br,H,H(按原子序数由大到小排列)与H,H,H,因为Br>H,所以-CH2Br>-CH3。

同样道理,下列烷基的较优顺序为:

④ 写出化合物的全称。例如:

4-甲基-2-羟基戊酸 3-甲基-5-氯庚烷

在教科书中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烃类化合物与简单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支链、取代基在化合物命名时,仅要求按“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的顺序排列,不要求“顺序规则”的内容。这里介绍“顺序规则”仅为便于理解“由简到繁”的列出顺序。

如果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可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和“顺序规则”予以处理。

2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有着非常丰富的同分异构现象,概括如下: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即构造、构型、构象。

构造是指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结合顺序或排列顺序;

构型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各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

构象是指在有机物分子中,由于围绕单键旋转而产生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列形象。

(1)构造异构 构造异构就是指那些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相互结合的顺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构造异构主要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与官能团异构。

① 碳链异构由于碳链骨架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例如:

环己烷 甲基环戊烷

② 位置异构 由于取代基或官能团在碳链或碳环上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例如:

CH3CH2CH2CH2OH 与CH3CH2CHCH3OH

1-丁醇 2-丁醇

邻溴甲苯 间溴甲苯 对溴甲苯

或2-溴甲苯 或3-溴甲苯 或4-溴甲苯

③ 官能团异构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由于官能团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例如:

具有相同分子式的烯烃与环烷烃之间也存在异构现象:

CH3CH=CH2 (丙烯)与 环丙烷

此外,还有一种可以互相转变的特殊的官能团异构即互变异构现象,例如乙酰乙酸乙酯存在

着酮式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的平衡体系:

酮式 烯醇式

(2)构型异构 构型异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有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两类,将分别在第二章与第四章教学资源中介绍。

习题参考答案

1.D 2.C 3.D

4.

5. 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

1. 4, 2. B

3 己烷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1 己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 己烯和邻二甲苯。

1 A、D

2

复习题参考答案

1.C 2. B、D 3. B 4. D 5. A、C 6. A

7.CH3CCl=CHCl或CH3CH=CH2 CH3C≡CH 8. C2H6C2H2CO2

9. 2-甲基-2-戊烯 10. 14 L 6 L 11. 2.3 t 12. 160 g

5化学课后作业5篇五

分析化学 课后答案 第5章

1.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

答:(1)EDTA与多数金属离子形成1∶1配合物;(2)多数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较强(可形成五个五原子环); (3)EDTA与金属配合物大多数带有电荷,水溶性好,反应速率快;(4)EDTA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仍为无色,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加深.

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条件稳定常数有何不同 为什么要引用条件稳定常数

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受其它反应条件如介质浓度,溶液pH值等的影响;条件稳定常数是以各物质总浓度表示的稳定常数,受具体反应条件的影响,其大小反映了金属离子,配位体和产物等发生副反应因素对配合物实际稳定程度的影响.

3.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实际应用时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时的pH

答: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可以有效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防止被测离子水解,提高滴定准确度.具体控制溶液pH值范围时主要考虑两点:(1)溶液酸度应足够强以消去干扰离子的影响,并能准确滴定的最低pH值;(2)pH值不能太大以防被滴定离子产生沉淀的最高pH值.

4.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如何 它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配位剂,能与金属形成有色配合物,当被EDTA等滴定剂置换出来时,颜色发生变化,指示终点.金属指示剂应具备如下条件:(1)在滴定的pH范围内,指示剂游离状态的颜色与配位状态的颜色有较明显的区别;(2)指示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适中,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K'MIn>104,又要容易被滴定剂置换出来,要求K'MY/K'MIn ≥104(个别102);(3)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应易溶于水;(4)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要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可逆性.

5.为什么使用金属指示剂时要限定适宜的pH 为什么同一种指示剂用于不同金属离子滴定时,适宜的pH条件不一定相同

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弱酸碱,存在着酸效应,不同pH时指示剂颜色可能不

同,K'MIn不同,所以需要控制一定的pH值范围.指示剂变色点的lgK'Min应大致等于pMep, 不同的金属离子由于其稳定常数不同,其pMep也不同.金属指示剂不象酸碱指示剂那样有一个确定的变色点.所以,同一种指示剂用于不同金属离子滴定时,适宜的pH条件不一定相同.

6.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 如何避免

答: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常数比EDTA与金属离子稳定常数大,虽加入大量EDTA也不能置换,无法达到终点,称为指示剂的封闭,产生封闭的离子多为干扰离子.消除方法:可加入掩蔽剂来掩蔽能封闭指示剂的离子或更换指示剂.指示剂或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溶解度较小, 使得指示剂与滴定剂的置换速率缓慢,使终点拖长,称为指示剂的僵化.消除方法:可加入适当有机溶剂或加热以增大溶解度.

7.两种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什么条件下才可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答:当 cM= cN 时,lgcM K'MY= ΔlgK.若ΔpM=±0.3,Et≤±0.1%,则lgcMK'MY≥6,ΔlgK≥6;ΔpM=±0.3,Et ≤±0.5%, 则lgcMK'MY≥5,

ΔlgK≥5;ΔpM=±0.3,Et≤±1%,则lgcM K'MY≥4, ΔlgK≥4;才可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8.掩蔽的方法有哪些 各运用于什么场合 为防止干扰,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掩蔽方法

答: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有时用掩蔽法亦无法解决问题,可用预先分离法.配位掩蔽法用于干扰离子与掩蔽剂形成很稳定配合物时,沉淀掩蔽法用于沉淀剂能和干扰离子形成溶解度很小的沉淀时,氧化还原掩蔽法用于氧化还原反应能使干扰离子变更价态以消除其干扰时.当存在干扰离子不能使用控制酸度方法进行滴定时才使用掩蔽方法.

9.用EDTA滴定含有少量Fe3+的Ca2+和Mg2+试液时,用三乙醇胺,KCN都可以掩蔽Fe3+,抗坏血酸则不能掩蔽;在滴定有少量Fe3+存在的Bi3+时,恰恰相反,即抗坏血酸可以掩蔽Fe3+,而三乙醇胺,KCN则不能掩蔽 请说明理由

答: Ca2+,Mg2+滴定条件为碱性, Bi3+滴定条件为强酸性;KCN仅能用于碱性条件掩蔽Fe3+,若在酸性溶液中加入将产生剧毒的HCN,对环境和人有严重危害,三乙醇胺须在酸性溶

液中加入,然后再碱化掩蔽Fe3+,否则Fe3+将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而不能被配位掩蔽;抗坏血酸只能在酸性条件掩蔽Fe3+.

10.如何利用掩蔽和解蔽作用来测定Ni2+,Zn2+,Mg2+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

答:在碱性条件下,加入过量KCN掩蔽,控制溶液pH=10.0,EBT指示剂,可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Mg2+;加入HCHO解蔽出Zn2+离子,pH=5.0,XO指示剂,可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Zn2+;另取一份溶液,调节溶液pH值在5~6,XO指示剂,滴定出Ni2+,Zn2+总量,扣除Zn2+含量,即得Ni2+含量.

11.配位滴定中,在什么情况下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方式 试举例说明之

答:不能直接滴定的条件主要有三种:(1)待测离子与EDTA配位反应速率较慢,或本身易水解,或能封闭指示剂,如Al3+,Cr3+等;(2)滴定反应缺乏变色敏锐的指示剂,如Ba2+,Sr2+等的滴定;(3)待测离子与EDTA不能形成配合物或形成的配合物不稳定,如碱金属.

12.欲测定含Pb2+,Al3+和Mg2+试液中的Pb2+含量,共存的二种离子是否有干扰 应如何测定Pb2+含量 试拟出简要方案.

答:logKMgY=8.69, logKPbY=18.04, logKAlY=16.3, Mg2+与Pb2+稳定常数对数相差较大,大于5, Mg2+ 不干扰;但Al3+与Pb2+ 稳定常数相差较小,有干扰作用.

测定方法:调溶液pH=5~6,加入过量NH4F掩蔽Al3+,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Pb2+.

EDTA

Al3+ pH=5~6 AlF63- 二甲酚橙 PbY Pb2+ Pb2+ Mg2+

Mg2+ 过量NH4F Mg2+ AlF63-

13.若配制EDTA溶液时所用的水中含有Ca2+,则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1) 以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溶液,用所得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的Zn2+,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2) 以金属锌为基准物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标定EDTA溶液.用所得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Ca2+的含量;

(3)以金属锌为基准物质,铬黑T为指示剂标定EDTA溶液.用所得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Ca2+的含量.

答:(1)以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溶液时pH≥12.0,水中钙离子与EDTA络合, 消耗部分EDTA, 从公式c (EDTA) = [m/M(CaCO3)] ×10-3/V (EDTA)看出,使标定EDTD浓度偏低, 而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所得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的Zn2+时,pH=5~6,此时EDTA不与钙离子反应,因此用所得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的Zn2+时使测定结果偏低;(2)以金属锌为基准物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标定EDTA溶液时pH≈5.0~6.0, 水中含有的Ca2+不与EDTA反应, 标定的EDTA浓度准确, 用所得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Ca2+的含量时pH≥12.0, 此时水中钙离子与EDTA络合, 消耗部分EDTA, 因此用所得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Ca2+的含量时使测定结果偏高;(3)以金属锌为基准物质,铬黑T为指示剂标定EDTA溶液时

pH≈10.0 (NH3-NH4缓冲液), 水中钙离子与EDTA络合, 消耗部分EDTA, 使标定EDTD浓度偏低, 用所得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Ca2+的含量时pH≥12.0, 此时EDTA也能与水中钙离子配位,使测定结果与所需用的EDTA的量有关,因此对测定结果影响不确定.

14.用返滴定法测定Al3+含量时,首先在pH 3.0左右加入过量EDTA并加热,使Al3+配位.试说明选择此pH的理由.

答:Al(OH)3的Ksp = 2×10-32,非常小,当pH值接近4时即可产生Al(OH)3沉淀,所以选择溶液pH=3.0左右加入过量EDTA并加热,使Al3+配位完全,然后再调节合适的pH用金属离子的标准溶液返滴定加入过量的未与Al3+反应的EDTA标准溶液.

15. 今欲不经分离用配位滴定法测定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试设计简要方案(包括滴定剂,酸度,指示剂,所需其他试剂以及滴定方式).

(1)Zn2+,Mg2+混合液中两者含量的测定; (2)含有Fe3+的试液中测定Bi3+;

(3)Fe3+,Cu2+,Ni2+混合液中各含量的测定; (4)水泥中Fe3+,Al3+,Ca2+和Mg2+的分别测定.

答:(1)logKMgY=8.69, logKZnY=16.50, ΔlogK>5, 可控制酸度分别滴定.

EDTA EDTA

Zn2+ pH≈5~6,六次甲基四胺 ZnY p H=10.0 NH3-NH4 Cl MgY Mg2+ XO Mg2+ EBT ZnY

(2)logK Fe3+Y=25.10, logK Fe2+Y=14.33, logK BiY=27.94, 把Fe3+转化为Fe2+, 则ΔlogK>5,

EDTA EDTA

Bi3+ Vc Bi3+ XO BiY HNO3 Fe3+ Ssal FeY

Fe3+ pH=1~2 Fe2+ pH=1~2 Fe2+ BiY pH=1.5~2.2 BiY

(3)logK Fe3+Y = 25.10, logK CuY=18.80, logK NiY=18.60, Ni2+和Cu2+ 的ΔlogK5, 可控制酸度滴定Fe3+.,Ni2+和Cu2+ 的测定须使用掩蔽和解蔽法.

EDTA EDTA Fe3+ FeY CuY

Cu2+ Ssal Cu2+ XO NiY

Ni2+ pH =1.5~2 Ni2+ pH =5.0~6.0 FeY 测铁 测Ni,Cu总量 EDTA标液

Fe3+ FeF63- FeF63- Ni2+ NiY

Cu2+ NH4F Cu2+ KCN Ni(CN)42- AgNO3 Cu(CN)42- XO Cu(CN)42-

Ni2+ pH =8.0~9.0 Ni2+ pH =8.0~9.0 Cu(CN)42- pH =8.0~9.0 FeF63- pH =5.0~6..0 FeF63-

测Ni量

Cu2+,Ni2+总量,减去Ni2+含量,即得Cu2+含量.

(4)在pH1.5~2.0之间,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EDTA标准溶液为滴定剂测定Fe3+离子;然后加入过量EDTA标准溶液,煮沸,调节溶液pH4.5,以PAN为指示剂,用Cu2+标准溶液返滴定,可测得Al3+含量;另取一份,加入三乙醇胺掩蔽Fe3+和Al3+,调节溶液pH=10.0,以

NH3-NH4Cl为缓冲溶液,铬黑T为指示剂,EDTA标准溶液为滴定剂测定Mg2+,Ca2+总量;再取一份,加入三乙醇胺掩蔽铁离子和铝离子,调节溶液pH≥12.0,加入钙指示剂,以EDTA标准溶液为滴定剂测定Ca2+含量,用Mg2+,Ca2+总量减去Ca2+含量, 可得Mg2+含量.

第五章 习题

5.1计算pH=5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α0.0200mol·L-1,则[Y4-]为多少?

10.266.162.672.01.60.9

答案:(1)EDTA的K1~K6:10,10,10,10,10,10

10.26

Y(H)。若此时

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为

4-

β1~β6:10

,1016.42,1019.09,1021.09,1022.69,1023.59

pH=5.0时:

YH1H β1H





2

β2H



3

β3H



4

β4H

{5化学课后作业5}.

5

β5H



6

β6

10

=1+105.26+106.42+104.09+101.09+10-2.31+10-6.41 =106.45

-9

-1

(2)[Y]=0.020=7.1×10mol·L 6.45

5.2 pH=5时,锌和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假设Zn2+和EDTA的浓度皆为10-2

-12+

mol·L(不考虑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4年级400字作文大全
下一篇:21世纪课堂评价初中语文科优秀作业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