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窗外的世界作文素材

高三励志  点击:   2013-01-16

2017高考作文窗外的世界作文素材篇一

2017年高考作文最新写作素材精选(二)

2017届高三写作素材 时评精选(六)

(国庆 爱国 文明)

1.每个人都是“中国主人翁”

G20杭州峰会期间,一位杭州市民因没被选进服务车队,感到“各种伤心,各种灰色”。他写道:“无数人争当志愿者,是为了当好东道主!他们都把杭州当作自己的家,自己是主人。”

杭州市民“把国事当家事,把自己当主角”,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要求大力弘扬这样的主人翁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在新中国成立67周年的时间节点上,重申、重审、重塑主人翁意识,正当其时。

奥运赛场,五星红旗一次次伴随着国歌缓缓升起,让人激动;杭州G20峰会,落实了“西湖风光、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理念,让人自豪;天宫二号升空,中国前进的步伐迈向星辰大海,让人振奋……盛世盛举,我们之所以与有荣焉,是因为对国家有着深切的归属感,对身为中国人有着深切的认同感。主人翁意识蕴藏于每个人心中,这是最自然的情感需求,也是最质朴的责任担当。

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59年,王进喜在北京看到行驶的公共汽车背着“煤气包”,感到莫大耻辱。为让国家早日用上石油,“宁愿少活20年”,他以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的镜头,成为主人翁意识最生动的诠释。中科院院士谭铁牛,放弃英国知名学府终身教职回到祖国,“因为是在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是以主人翁的身份干事”,所以“生活更充实,心里也更踏实”。前浪滚滚后浪涌,正是这种主人翁的担当意识,让中国国力蒸蒸日上、中国故事越发精彩。

在祖国的宏大乐章中,每个人都是动人的音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中国人向着梦想的出发,也必将汇聚起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从这个意义上讲,主人翁意识无需着意“表现”,更无需刻意“表演”,做好自己就是主人翁。当战士,就站好每一班岗;做媒体,就敬惜每一个字;做诚实守信的网店店主,做热情服务的专车司机,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国民……个人的奋斗叠加成国家的进步,每个人创造的财富、留存的精神,正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最核心的要素。

随着时代的变化,主人翁身份有了更多“主场”,主人翁意识有了更多内容。恰如G20杭州峰会,杭州市民成为杭州的风景、中国的名片,当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不管是打开大门迎接八方宾朋、还是背上行囊去看看世界,每个中国人都可谓“流动的国土”。不仅如此,我们可以敲击键盘,写下自己对于一部法律的建议;我们可以走出家门,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快乐与充实;我们可以拿起手机,拍下城市管理的漏洞并监督改进……激发更深广的主人翁意识,国家将在我们的参与中改变,社会也将在我们的推动中前行。

不做活在阴影里的抱怨者,不做活在犹疑里的观望者,不做活在小我里的自私者。每个人都是中国主人翁,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国家。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写下我们的回答。(饶文靖 原文刊于9月27日《人民日报》)

2.有底气的爱国更从容

更多基于中国崛起实践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我们既能更坦然地面对中国的历史,也能以平视的目光看待西方。

十一将至,街头巷尾国庆气氛浓烈:博物馆纪念馆多了注视的目光,人们从历史触摸国家的源流;校园里多了祖国的元素,爱国的种子播撒在幼小的心灵;大街小巷多了鲜红的国旗,人们相互传递着共同体意识。这些都提醒我们,国庆不仅是假日,更是节日,是重温民族记忆、分享国家荣光的时间节点。

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的依恋,对命运共同体祖国的热爱,是人类普遍的心理诉求。正因此,国家的每一分进步,都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最为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就在国庆前夕,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竣工,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射电望远镜建成,世界最大的基因库在深圳投入运营„„这些突破不仅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也在每位国民心中激起巨澜,让人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如果把视野拉开,回溯到60多年前,从被“开除球籍”的压力中出发的我们,可曾想到今天能走这么远?50年前,人均GDP仅有254元,在半个世纪里增长了200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触网20多年,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网民和规模最大的网络市场„„数字的强烈对比,描绘着中国的发展轨迹,更说明经过67年艰苦奋斗、38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正是当代中国人的自信所在、底气所在。

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不仅是中国前进的结果,更是中国前进的方式。与历史上先后崛起的大国相比,中国更多地是在内生性演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在本土范围内消化现代化的矛盾,不从他国掠夺资源,也不向他国转嫁危机。新起点上的中国,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不依靠侵略而崛起的大国,她丰富了人类发展的模式、改变了大国崛起的范式。对此,有国际观察家直言,“对世界而言,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一种创新”。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投射到国家这个共同体上的爱国情感,内涵也多了许多时代的特点。上一代人的爱国精神,更多地被“落后就要挨打”的紧迫感所驱动,有着通过外在成绩证明自己的强烈诉求,对待外部环境的压力相对敏感。而今天的很多年轻人,生活在蓬勃向上的时代,成长于中国发展的历程,对国家的自信与自豪溢于言表。里约奥运会上,不仅女排的拼搏人人传颂,泳池段子手的走红、赛场求婚的祝福同样赢得点赞,竞技体育从单一的证明目的走向多元目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开始以从容大气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种更多基于中国崛起实践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我们既能更坦然地面对中国的历史,也能以平视的目光看待西方。这是一种更加自信从容的爱国情感,也是一种更加理性平和的大国心态。当前,“一带一路”的画卷正铺展开来:从满载货物由重庆隆隆奔向亚欧大陆腹地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中欧班列”,到使塔吉克斯坦实现“南北的真正统一”的沙赫里斯坦隧道;从让“印度洋上的明珠”重现历史光彩的科伦坡南港码头,到孕育巨大商机和潜力的明斯克中白工业园,都在书写着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抱持这样的理念踏上新征程的国家,定是伟大的国家。带着这样的心态走向世界的国民,定是伟大的国民。(李拯 人民日报 2016-09-30)

3.中国创新,从跟跑迈向领跑

我们既不能因现在的鲜花掌声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挑战如荆棘密布而妄自菲薄,必须一个接一个地突破核心技术以实现“弯道超车”

九月的秋风,溢满创新的气息。继G20杭州峰会将中国倡议的创新增长方式写进公报之后,中秋之夜,天宫二号遨游苍穹,多项技术革新让世界再次惊叹中国科技的突飞猛进。近些年来,中国创新的“梯云纵”收获全球越来越多肯定的目光。

“希望一窥移动互联网商务发展前景的公司,不仅要看硅谷,也要关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 前不久,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出这样的评价。阿里巴巴依靠不断创新,把业务做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腾讯微信一枝独秀,“脸谱都要拷贝它的支付功能”;百度除核心搜索业务之外,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乘势而起;华为更是直言“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就像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高峰一样,中国企业迅速消化吸收全球最好的想法和技术,完成再创新与商业化。

然而,有些人认为只有“从0到1”才是创新,而“从1到N”只是山寨。实际上,这种关于创新的理解有些机械。早年的日本汽车工业,并没有“从0到1”的技术创新,在美国人眼里就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但随后凭借持续的“微创新”能力,改变了世界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而扎克伯格也没有发明任何新的技术,只是把原有技术用一种新的模式结合起来,就创造了联接世界的“脸谱网”。“从1到N”的过程,可以是一种优化创新,是从有到精,不断改进,追求极致。这也是中国企业创新的一大特色。

仔细审视我国企业的创新,就会发现优势来自三大要素的合力:成熟的生产制造能力、规模庞大的本土市场和迅速崛起的科研水平。我国制造业发达,能够迅速实现创意的产品化,是创新者的一个福音;市场规模巨大且多样,让中国能比其他国家先碰到各种问题,企业家就有机会先去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的产生就是创新的产生,因此有西方学者称之为“培养世界级竞争者的全球最大的培养皿”;科研经费助力科研实力抬高水位,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4000亿元,77%来自企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可以说,中国企业开始逐步撕去“仿造者”标签,在很多领域向“引领者”迈进。

企业的创新,只是中国创新的一道剪影。从被动接受西方商业模式到开始引领全球商业模式创新,从中国高铁他国迎风再战到各地角力机器人产业,从超级计算机问鼎全球到特高压输变电成为世界标准,从铁基高温超导、外尔费米子等基础研究领域突破到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反映,更是中国创新的生动写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25强。可以说,中国创新正在迈向2.0阶段,看齐欧美的时代或许正在缓缓落幕。

“世界各国需要改变对中国创新的印象”,这句话已成为许多媒体观察家的共识,甚至有英国媒体指出,“向东方看、向中国学习,在西方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概念”。然而,应当看到,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我们既不能因现在的鲜花掌声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挑战如荆棘密布而妄自菲薄,必须一个接一个地突破核心技术以实现“弯道超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有人说,来深圳看看吧,你会感受“牛鼻子效应”。柔宇科技薄纸般的屏幕,深圳光启的“超材料”,华讯方舟攻克了的“影响未来世界十大技术”的太赫兹„„一些颠覆式技术创新在深圳酝酿胎动,正准备给世界一个惊喜。而深圳正是实行了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成功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放眼全国,类似深圳的创新,已在不少地方“点燃”。瞩望未来,中国创新,蓄势待发。(姜赟 人民日报 2016-09-19)

4.文明是最好的风景

随着“十一”黄金周来临,文明旅游再次被提及。有地方组织举办文明旅游公益活动,有媒体总结“十大出游不文明行为不能带”,有热心网友在微博微信转发文明出游注意事项„„种种善意提醒,营造着文明出行的氛围,代表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明自觉。

正如网友所说,有一种爱国,叫做文明出游。现今,每年有1.2亿人次的国人到境外旅游,同时也有1.33亿人次的境外游客畅游神州,这一规模庞大的双向流动,是世界感知中国、了解中国的直接通道。可以说,人人都是中国形象,处处都有文明考场。丢掉令人遗憾尴尬的不文明习惯,才能擦掉境外那些让人不是滋味的中文提示;出行问俗、入乡随俗,方能在文明相遇中尽展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风采。

{2017高考作文窗外的世界作文素材}.

古人云,“礼本非一时一世而成,积久复习,渐次修整,而后臻于大备。”始终将“文明攻略”收入行囊,文明旅游才能成为风尚。给世界留下口碑,为中国增添美誉,愿你我都在行走中成为美丽的“中国风景”。(姜赟 人民日报 2016-10-02)

5.捍卫英雄尊严 激发前行力量

20日,对于孙杰(微博名“作业本”)、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一案,北京大兴区法院一审宣判,判决两被告向邱少云的弟弟邱少华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当天,被告孙杰在微博致歉。

这是向烈士致歉,也是向历史致歉。英雄不容抹黑,历史不容篡改。追求真相的历史研究本无禁区,但挑逗神经、挑战历史博取眼球,贬损英雄名誉,却不仅违背真相,也侵犯了英雄的名誉权。

一个判决,一个道歉,让人再次沉思英雄的价值、历史的分量。历史深处,有着沉淀而来的“心灵密码”;英雄身上,有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我们崇尚英雄、纪念烈士,正是要赓续英雄的精神、凝聚复兴的能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试图改变历史共识、颠覆英雄形象,说到底,就是要用所谓的“再发现”“再思考”“再评价”,瓦解精神、消解价值。雷锋成了“自拍狂魔”、邱少云“违背生理学”、张思德“是烧鸦片时窑塌致死”„„凡此种种,以崇尚英雄为耻、以抹杀英雄为荣、以否定历史为乐。如果不辨真伪、有意歪曲,再厚重的历史都会失去应有的重量;不负责任的“解构”、罔顾事实的“揭秘”,伤害人民的感情,动摇民族的根基。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历史,未来就会如何记录今天。其实,英雄的价值从来不曾淡褪。当维和英雄申亮亮、李磊、杨树朋遗体归国时,很多观看直播的90后、00后都潸然泪下:他们是真正的“中国的后裔”,比太阳还灿烂。让英雄与时代同频,让历史与现实共鸣,我们才能激发前行的“中国力量”。

两年前,我国正式确立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国家仪式”,是为了在每个人心中矗立致敬英雄的丰碑,让英雄不朽,让精魂永存。“牺牲是一个强大国家和优秀民族不可缺少的血性根脉,崇尚英雄则是一个民族崛起必须拥有的价值取向与自强情怀”。现实中,需要用法律为英雄的名誉权护航,也需要让更多人认识英雄、认同英雄,对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超越性追求保持敬意,对我们的共同记忆、民族精神保持敬畏。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个有温度的时代,必然致敬英雄;一个有历史感的民族,必然铭记传统。只有牢牢维系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才能凝聚国家的魂魄。只有全社会更加尊重英雄、致敬英雄,才能让英雄安息,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石朗渡 人民日报 2016-09-21)

2017高考作文窗外的世界作文素材篇二

2017全国高考优秀作文素材精选

2017全国高考优秀作文素材精选

第一部分 道 德 篇

1.庄子如蹁跹的蝴蝶在花园中轻舞飞扬。隐居山林的他心不被外物所扰,吟行于林间,放歌于窗前,岂不快哉!什么王权富贵不过过眼云烟,“曳尾于涂”才是心中所向。什么功名 利禄犹如一张大网,尘网中的生活又岂是羁鸟、池鱼的归宿!归居田园的庄子放下名利的枷锁,其心如大鹏般自由遨游于天际,逍遥自在。(《放下灵魂的枷锁》)

2.他,是一位平凡的小伙子,却因为他日积月累的善举让他的人生变得不平凡。阿里木,这位来自新疆的好巴郎,十年时间,用自己烧烤羊肉串赚的三十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生。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为别的,而只是认为这是一件小事,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他的资助让上百名贫困生可以有书看,有学上。在灯红酒绿的都市,贫困和诱惑都没有冷却他的善心,一次次小小的善举,在人群中激起了向善的涟漪。(《点一盏向善的心灯》)

3.“最美司机”吴斌用76秒的举动感动了世人。在公共汽车高速行驶在车道上时,一个从前面车辆刹 车毂(gu)中飞来的金属片敲碎了挡风玻璃,打在身为司机的吴斌身上。尽管肝脏全部震碎,他也强忍着剧痛,在短短76秒的时间内将车停在路边。刹车,制动,通知乘客报警,让乘客有序下车。车上乘客无一受伤,他却因抢救时间的延迟而离开人世。促使他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如此举动的正是他那盏亮在心中向善的心灯,用善念筑起来的职业感,拯救了全车人的生命。(《点一盏向善的心灯》)

4.一句赞美,重塑他人别样人生。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会想到,许多年前他的一句话竟有如此大的作用。 当他还是记者时,曾报道过一次很平常的盗窃案,不同之处在于他在结尾处作了一句点评:“以如此娴熟、细腻的手法作案,真

让人惊叹,这样的人若做其他正事难保不成行业先驱。”那名小偷为此大受鼓舞,洗心革面,如今成为台湾 几大连锁食品店总经理。确实,林清玄一次衷心的赞美改变了小偷的人生,使他演绎出别样的人生传奇。(《勿以善小而不为》)

5.举手之劳,改写二战进程。一位农夫发现跌入粪池正在挣扎的小孩,毫不犹如地救起了小孩。作为回报,小孩父亲答应供农夫的小孩受教育。于是,农夫的儿子接受了最先进的教学,成为二战时挽救无数人的特效药——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亚历山大, 而被救的小孩则是二战时叱咤风云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倘若不是农夫的举手之为,二战有究竟会怎样的一番惨象?没有特效药,没有精神领袖,英国的历史定是悲剧的。(《勿以善小而不为》)

6.“最美中国人”李志敏见到一面色发青、衣衫脏乱的乞丐昏倒在地,立刻做心脏复苏按压和人工呼吸,待乞丐醒来好转后才离去;烟台“最美女孩”刁娜娜为救马路上的孩子而被车辗伤,毫不后悔;“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孩子飞身跃向车前。他们的善行就 像是一颗石子,虽小,却能在社会上激起一层层向善的涟漪,久久回荡。(《顺手一小事,爱心一大步》)

7.行小善,让我们于无声处静观人性之花绽放,让我们默默地深扎道德的土壤。国内有陈光标高调慈善,姚明、李连杰为壹基金动员力量;国外,比尔.盖茨、巴菲特先后宣布裸捐。他们的无疆大爱我们难以企及,而我们力所能及的是行小善:在茫茫黑夜中为骑行的人带去一丝光亮,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为赶路的人拾起书本;把易拉罐拾起,投往那最后的归宿;把水龙头拧紧,留下那生命之源。

这些举动看似微不足道,却可以把人与人紧密相连在一起,共同抵御孤独和我们未知的辽阔宇宙 。

行小善让我们的渺小的生活无限放大飞扬,行小善把爱心装进胸膛,让周身奔涌着爱的血液。就像“道德模范”郭明义把助人列为每日必修,数十载如一日,为180多名贫困生捐资助学,无偿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至少挽救75名危重病人的生命;就像乡村教师李灵,不畏酷暑严寒,奔波在城市街头为孩子们搜罗旧书;又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拯救学生;又如“最美妈妈”吴菊萍,迎面一接,接住了孩子,接起了遗落的道德。 是的,他们平凡,但正是一颗行小善之心,他们用平凡哺育非凡,在非凡中铸就高尚的品德。(《行小善,点亮你我生命的光焰》)

8.最令我动容的家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与妻书》唯其感人,就在于他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悱恻:悲苦,凄切。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这是用生命传递的爱的家书,时隔多年,我们如今读来依然动容,欷歔不已!(《谁解家书味》)

9.又想起著名作家、翻译家杨 绛(jiang),这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满头银发,点一星孤灯,穿梭在历史与学识之间,孤独,但不寂寞。她说:“我要洗尽这一百年沾染的污尘,回家。”她一直勤于专研,一生奉献于学问,奉献于整理钱钟书的手稿,还捐出所有稿费在清华设立好读书奖。一切功名利禄都沾染不了她。她的纯洁,她的赤子之心,让我们看到了这位百岁老人灵魂的高度。(话题:时代在变,赤子之心不变。)

10.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我们的中国正在转型期,然而却出现了道德滑坡,甚至是人性暗淡,可是人们却怀着一颗渴望爱,渴望善念的心。”这不由得让我

想起最近在网上很火的“薯条哥 ”。肯德基门前,一位外国人买了两包薯条,分给一位乞讨的老太,两人席地而坐,开心地吃着聊着,好温暖。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却让众多网友为之转发跟帖,从中不难看出我们对善念的渴望,渴望到了何等程度。(话题:呼唤爱心的回归。)

11.他,白了头发,绿了荒山,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为了给老百姓再造青山绿林,他用双手捧起善心,雨季植树造林,旱季巡山防火,从早到晚,四十年来不知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天。他就是前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老人,他将对大凉山人民、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担负于自己的肩头,他用善良的内心使山变绿,水变清,他让善心在大凉山传承。尽管,他双手满是老茧,那也是最美的双手,因为他捧起的是人间大爱。(《捧起善心》)

{2017高考作文窗外的世界作文素材}.

12.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史怀哲——非洲圣人,他说:“我从未见过这美、善和智慧集于一身的人。”史怀哲在《我的呼吁》里说:“爱,就是保护并促进生命。”他是伸出双手给人以温暖的慈祥长者。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将所有的奖金及演出所得,全部捐献给当地政府,用来盖来风病院。这一双手长者的手,为多少孩童承担起了生命中那些不能承受之重。史怀哲伸出的双手,拥抱了贫困落后的非洲大陆,也拥抱了世界上所需要慰藉的心灵。史怀哲的大爱,是呈给我们当今道德风尚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最好的良药。(《捧起善心》)

13.生命有限,似昙花,开后须臾便谢,但他在“人生的赛跑中”却跑出了永恒,活出精彩。李剑英在16秒内做出生命的抉择——紧急迫降,用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生死关头,他将死亡的残酷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留给人民,他的精神熠熠生辉。卢俊曾说过:“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李剑英用行动表明,生命虽然有限,但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李

剑英用生命的最后16秒诠释了生命的全部,让我们明白了中国军人的生命的意义。他的生命虽戛然而止,但他活出了精彩,活出了生命的意义。(《有限的人生,活出无限的精彩》)

14.当遭遇迎面撞来的车辆时,她用行动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爱。在滚动的车轮下,她用身体把学生撞离死亡险地,而她却被卷到车轮下,双腿被辗折而倒在血泊中。她就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生与死之间,她做出了自己的果断选择。人性光芒闪耀的一瞬,延长了感天动地的最美人生价值。(《道是“无限”却“有限”》)

15.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一腔碧血勤珍惜”的“鉴湖女侠”秋瑾,从“我要扼住 命运的咽喉”的贝多芬到“大爱无声铸师魂”的谭千秋(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他叫谭千秋,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些人,之所以流芳百世,正是因为他们看中的不是生命的长短,而是生命所走过的路程——生命的价值。他们,是在有限的是有限的时间跑出最精彩的路程。(《人生赛跑的“路程”》)

16.在朦胧间,看到了这样一 幅画面:一位中年男子,衣着随意甚至称得上是寒酸,发丝也被随意披在脑后,扛着锄头,漫步于草尖上,脸上那份淡然显示出他的好心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句诗句从他嘴唇溢出,由此可看出他必定是一位雅人。穿行于草尖的衣襟沾上了草屑还有些微湿,随之高吟而出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便解开了众人心中的疑惑!不错,他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投身于自然,享受于自然。(以特写镜头的方式

2017高考作文窗外的世界作文素材篇三

2017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必备

2017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

别让“甩老族”肆意践踏养老责任

戴先任

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支付一段时间的费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这样的子女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甩老族”。前段时间,各地一些养老机构发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属无一例外都是欠费玩失踪,养老机构又不能把老人赶出去,只能贴钱照顾。像这样的“甩老族”在郑州也有,而一些民营养老机构本身运营就困难,在遭遇这些违背诚信的“甩老”行为之后,不仅维权困难,经营更是雪上加霜。(5月24日《河南商报》)

“甩老族”的出现,让人心寒,尤其是在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且老年人口还在剧增的中国,各地频发“甩老”事件,应该对此引起重视。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让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仍是主流,子孝孙贤,是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甩老”事件频发,则让人担忧老年人的养老处境。

这些“甩老”事件,很多都发生在养老院,子女在把老人送进养老机构后,就不管不问,不再支付费用,而养老院出于人道等各方面考虑,又不可能把这些遭受遗弃而且往往还是病重、羸弱的老人赶出养老院,养老机构为此承担了本应是老人子女承担的费用。而很多养老机构都是民营,这样就给养老院造成了更大的经济和人力负担。

这样的“甩老”事件越来越多,需要养老机构更为重视对老人家庭条件的调查,看老人子女是为了“甩掉包袱”还是真心为了让老人能更好地安享晚年。当然,这样的措施也无法阻挡那些恶意遗弃老人的不孝儿女。这就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如立法实行老人财产托管制度,让老人入住养老院后,养老机构可申请变更老人的监护权,对老人财产实行托管,用以支付养老费用。同时,也要加大对遗弃老人的不孝子女的追责力度,不能让这些不孝子女遗弃了老人,还能逍遥法外。

其实“甩老族”并不止表现在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就不管了,不孝子孙将老人遗弃到养老院,还是有希望养老院替其养老之意,而有些老年人,其子女也不送老人去养老院,也不赡养老人,或对老人实行家暴,比如在生活上,对老人不好,让老人吃得不好,穿得不暖,甚至时时咒骂老人,这些虽然没有驱赶老人出门,却可能让老人生不如死,也是一种“甩老”;有些“甩老族”则会把老人从家中赶出去,也不送养老院,让老人无处安身等等。这些情况,养老院并不知情,更具有隐蔽性,这样的“甩老”事件甚至更为常态而频发。

别让“甩老族”肆意践踏养老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抚养我们长大,我们就要赡养他们终老,敬老爱老,也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让“甩老族”受到法律与道德的夹击,让“甩老族”没有生存土壤,才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让社会变得更文明而有温度。

语文教材修订凸显文化自信

封寿炎

语文出版社近日透露,新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大幅调整,40%原有课文被替换。新版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相关课文最高占到全部课文的40%,并且增加了古诗文教学内容。语文教材修订,迅速成为广受热议的话题。

语文不仅仅包含工具性的语言知识,而且兼具承载哲学思想、陶冶人心等诸多功能。受此传统影响,今天语文教材课文的遴选仍然广受关注,常被视为时代精神、文化传承、文学艺术乃至情感趣味的风向标。那么,这次大幅调整入选课文体现了什么?

增加古诗文教学、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重,就是要更加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厚重的国家,拥有几千年不间断的历史记录,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同时,我们还拥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无论是对于当下,还是对于未来,这些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而深刻的价值。然而到了当代,随着年青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陌生和疏离,文化名家越发难寻。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学校教育大有可为。

要接续传统、传承文化,古诗文教学是一把关键钥匙。历代哲人、诗人、作家扎根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刻地体验社会和人生,强调人类的基本情感,专注于语言的艺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不朽篇章。这些篇章与整个历史文化脉络血肉相连,蕴含着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承载着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范的文化价值。古诗文教学的意义,是激扬它们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使其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焕发神彩。因此,对它们的学习不仅是“技能性”的,更体现了我们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信。{2017高考作文窗外的世界作文素材}.

同时,此次语文教材的修订也有与时俱进的一面。一些原来收入教材的文章此次进行了调整,比如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这次就替换成了从张纯如著作《南京大屠杀》里节选的《死里逃生》。对照着读温书林和张纯如的两篇文章,可谓各有千秋。张纯如的著作,资料更加扎实,细节更加生动,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更加层次丰富、性格生动。她在文中除了揭示大屠杀的残酷性之外,也展示了主人公李秀英不畏残暴、勇于抗争的英雄气概,塑造了令人感佩的中国女

性形象。{2017高考作文窗外的世界作文素材}.

时代在变,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改变。紧扣时代脉搏,跟上时代脚步,在传承中变革,既固本又开新,应该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课题。

纷飞的谣言与我们浮躁焦虑的内心世界

杨朝清

近日,一段“樱桃核有毒,5颗毒倒成年人”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记者向医学、营养学专家求证,专家表示,这一消息为假命题,樱桃核致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5月26日《京华时报》)

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区别于家庭、工作场所的“第三空间”,曾经给老百姓带来了愉悦的用户体验。然而,不论是屡见不鲜的“炫耀性晒娃”,还是不厌其烦的拉票,抑或层出不穷的谣言,微信朋友圈不断上演着“变形记”,早已面目全非,让一些人选择了远离甚至退出。那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谣言,为何能在微信朋友圈上大行其道?

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风险社会,“樱桃核有毒”无疑触碰了老百姓关于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敏感神经。在一个“吃货”盛行的时代,有不少爱吃樱桃的消费者;危言耸听的“樱桃核有毒”不仅会影响商家的生意,也会加剧老百姓的心理恐慌——尽管吃5颗樱桃核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为了最大限度地自我保护,人们往往采取一种封闭性的社会排斥,对樱桃“望而生畏”。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将谣言看成一种社会情境,它一旦被许多人相信,就会进一步增加相信者的人数,进而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导致人们的认知偏差,激发负面的社会情绪,形成单向度价值判断和同质化思维。在有效信息供应不足的背景下,具有刺激性的谣言对受众的精神需求的满足,谣言内容与受传者预期的吻合以及受传者之间的相互印证, 进一步加剧了谣言“乱花渐欲迷人眼”。

许多谣言并不高明,只要我们多一些独立思考和审慎思维的能力,谣言就会被粉碎。在微信朋友圈,谣言为何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说到底,急剧的社会变迁,让人们普遍缺乏定力,处于一种浮躁、焦虑的状态;而在一个多元的时代里,多种不良社会心态交织杂糅,让谣言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纷飞的谣言,让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走调、变味。在微信朋友圈,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喜欢转发、分享谣言的朋友。你高冷地不屑一顾、义愤填膺地讨伐,他却乐此不疲、信誓旦旦地相信谣言是真的,甚至对你进行“道德捆绑”。思考的惰性和文化的快餐化,让许多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原本没有什么生命力的谣言,就又多了一些生存空间。

在社会信任缺失的当下,谣言进一步切割了稀薄的信任存量。“樱桃核有毒”犹如一面镜子,观照出一个时代的病症。只有让真相越早抵达,谣言才会越快攻破。不论是提升制造谣言的违规成本,还是公共部门、科研机构及时以“信”辟谣,抑或提升公众参与、减少谣言的以讹传讹,治理五花八门的谣言,显然需要多方合力。

“喊停已够捐款”不能仅靠道德自觉

龙敏飞

三入火海,救出多名邻居,自己被大面积烧伤,至今命悬一线。近日,38岁的河南男子王锋受到舆论关注。一周之内,社会各界共向其捐款超过221万元。5月26日,面对从各地持续汇来的捐款,王锋的妻子潘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喊停了捐款:钱已基本够用,拜托大家别再捐了。潘品说,前来捐款的好心人中,有不少人自身经济并不宽裕。“既然我们的治疗费已经差不多了,就不要让大家的爱心浪费了。”(5月27日《新京报》)

“钱已基本够用,拜托大家别再捐了”“捐款若有剩余,会捐出去”“我不希望大家的爱心被浪费”“已停掉网上捐款项目,将销银行卡”„„这样的话语,出自受助者家人口中,的确令人感动。受助者需要帮助,但并不贪婪,也很有底线与准则,如果受助者都能像这样,愿意献出爱心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多,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爱心,不是被骗了,也不是被挥霍了,而是实实在在地用在“爱心事业”上。

对于这次受助人的表态,网上也是好评一片。有人表示,这样的道德自觉,值得肯定,也值得更多的人学习与借鉴;也有人表示,呼吁“钱已够别捐了”的说法,也是一种慈善„„从网上舆论来审视,对此事好评颇高。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底线之举,只不过由于之前一些受助者的素质不高,才显得如今这受助者的高尚。毕竟,不让“爱心流失”,应该是慈善的应有之义。

审视现实不难发现,在慈善方面,现实的状况的确不容乐观。一些慈善机构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令捐助者“很受伤”。此外,网上一些人利用公众的同情心募捐,也没有得到严厉的惩戒,同样是对慈善的一种“伤害”。当然,还有一些人,没有骗捐,但收到的慈善款远远超过他们的需要,但他们也没有“退还”的意思,甚至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样的行为,在“捐赠者”看来,同样的不甚合适的,甚至是令人“心寒”的。

通过这些案例足以发现,慈善领域任何的一件小事,一旦处理不当,都可能让“爱心”受到损伤。而并不是每一次,受助者都能有足够的道德自觉,都能合理地进行善款的管理与分配。这就意味着,对善款的管理,应该有统一性的规范。可以说,无论是通过个人募捐还是机构募捐的善款,都应该保持充分的信息公开与透明,在这方面,政府部

门应当好监管者的角色,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善款”合理地用在刀刃上。

遗憾的是,当前对此的约束,似乎还停留在道德自觉的高度上,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希望有关部门的能够及时介入,并当好“守夜人”的角色,为善款的合理利用保驾护航,让“善款”落到实处,维护好慈善行业的良性制度。

问题论文“闯关”打了谁的脸

周继坚

“只要随便堆砌几万个文字,通过答辩,就能从‘博士生’摇身一变为‘博士’。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日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评审一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论文后,发博客称该论文差到让他愤怒。他强烈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追查论文的相关单位和作者的责任,并作出相应处理。

陈吉德教授的“冲冠一怒”,暴露出当前论文评审的诸多问题。客观来讲,当前我国高校从本科生到硕士到博士的学位论文评审总体上是严格的,而在这几个层级当中,博士论文的答辩应当说最为严格。和本科、硕士教育相对放开不同,我国的博士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国家对博士生的培养可以说是严上加严,很多论文不过关的博士生不得不延期毕业。但这篇“问题论文”恰恰出于博士生之手,陈吉德提到的“资料堆砌、语句不通、文不对题”等诸多问题,着实令人惊诧。

学位论文是一个人理论修养、知识水平、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刻苦钻研、诚实守信是一个学者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像这样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用古人的话讲,那就真正是“斯文扫地”。须知,博士生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既是对学校师生负责,更是对一国学术能力、科研能力的保护。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挑起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梁,如果都像这样腐蚀学术殿堂,连起码的学术准则都不要,连基本的学术要求都达不到,遑论破解“钱学森之问”。

学术是一面镜子,映照的是社会的生态和人们的心态。当人们都忙于巧夺浮名、急功近利,学术研究就不可能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氛围。当人们都忙于钻营讨巧、敷衍了事,真正的学术尊严就不可能得到尊重。当学术也被人们当作摆设来对待,甚至当作商品来交换,那么一个国家的原创力、创新力就会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每一篇“问题论文”都是国家教育塔基上的一道“裂纹”,“裂纹”多了,学术大厦就会摇摇欲坠。

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层出不穷,最该反思的还是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学生不认真研究、导师不严格把关,根源是制度出了漏洞,或者制度被架空。应当反思制度规定的论文评价体系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对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的打击是否起到了作用。如果造假作弊的行为得不到惩处,好的论文得不到激励,敷衍塞责的行为得不到约束,最终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

惩治学术腐败,毫无疑问须从“把关”入手,以“追责”收尾。导师应当作为学生论文的第一把关人,承担学生学术行为的连带责任,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使导师不再空当摆设。学校作为学术机构,应当对全校学生的论文质量承担责任,必须深究学校在论文把关方面的主体责任,由教育部门进行监督和考核,对于问题严重的学校要不惜取消其自主评审资格。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介入查处学术不端行为,树立良好的学术导向。

“扔鞋治陋”的文明之辩更具意义

张立

一名男子“对不文明说不”,愤然将机场候机的另一名乘客脱下的鞋子扔掉的视频在中国网上窜红。(5月25日参考消息网)

厦门机场候机室,一名乘客脱鞋袜自顾自的睡觉,不仅形象不雅,也给其他候机乘客带来不适。一名乘客对脱鞋袜者“扔鞋治陋”,表明了部分乘客对脱鞋袜者的不容忍和制止,此举也在网络上引发不同声音,有赞有疑,相应的争论,势必进一步深化人们对文明含义的认知。

“扔鞋治陋”为什么能发生?在机场方面没有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时,公共文明就缺少了公共制度的托底式维护,这时,公民个人挺身而出,对睡觉脱鞋袜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从维护公共场所文明的初衷来看,是值得肯定的。

而对于“扔鞋者”来说,其首先是一个有朴素文明认知的人,有的网友称之为“捍卫文明的侠”。在“扔鞋者”看来,把鞋子扔掉,是对不文明行为的一种惩戒,让脱鞋者知道不文明行为之失、之痛。“扔鞋治陋”,仍然有很大市场。如对别车人进行反别车教训,如对不文明行为人进行人肉搜索,如对小偷游街示众,等等,每一种朴素的捍卫文明,都在以捍卫文明的名义为一些“捍卫文明的侠”所津津乐道。

然而,“扔鞋”与“治陋”,到底能有多紧密的因果作用还不得而知。当脱鞋者醒来时,发现自己的鞋子被扔并且知道扔鞋之人时,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一是脱鞋者自惭形秽,为自己不文明行为后悔不已;二是毫无悔意,且要与扔鞋者理论甚至还有可能大动干戈。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从和谐社会的建设上,每一个公民,都有对不文明行为制止的道德义务,但受限于主观和客观各种原因,对不文明行为的制止,有时还有不同理解,有的甚至走入歧途。因此,“扔鞋治陋”的出现,和由此引发的争论,能够更加引起人们对文明和维护文明的再思考,这才是此事件最应该关注的焦点。

对不文明行为的制止,不能突破不文明行为的烈度和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制止不文明的行为与不文

明行为的烈度相匹配。“扔鞋治陋”显然也应如此。扔了他人的鞋,不管这双鞋价值多少,已经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越过了应有的界线,难以为文明价值所包容。

作为当事人,“扔鞋者”可以敦促机场对睡觉者进行劝阻,或者也可以叫醒睡觉者要注意个人不当行为,做一个“捍卫文明的绅士”。这两种措施,都要比“扔鞋治陋”要缓和的多,也比“扔鞋治陋”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要小的多。

“捍卫文明的侠”,与“捍卫文明的绅士”,两者都是捍卫文明的自觉实践者。而其所带来的效果,显然,“绅士”要比“侠”更符合现代文明的精神追求。而机场等文明的托底者,显然要率先为公共文明的建构兜好底,支持“捍卫文明的绅士”。

对于“悬崖村庄”舆论该有包容心态

舒圣祥

一则题为《悬崖上的村庄》的报道,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引起广泛关注。当晚,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县领导已经连夜带领工作组,攀爬天梯进入村子开展工作。(5月25日《新京报》)

作为媒体记者,发现这样一个悬崖上的村庄,拍下那么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引来那么多的关注,无疑是一次很成功的报道。而作为地方官员,发现自己的辖区出了这样的“负面新闻”,在此扶贫攻坚特殊时刻,闹出这么大的动静,难免心慌慌兮夜不能寐,于是连夜动作,该表态的表态,该行动的行动。按照应对舆情的标准范式打分,这样的表态和行动,大概可以得个不错的分数。但是网友不认账,因为“之前做什么去了”。

是啊,之前做什么去了,媒体一报道就连夜行动,之前行动了么?这样的质疑向来是无往而不胜的。扶贫攻坚的行动是当下地方工作的重点,这样一个“悬崖上的村庄”,如果都没入定点扶贫的范围,肯定是说不过去的。公众的质疑不能说没有道理,只不过,这样的责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悬崖村庄”缺的可能根本不是把藤梯换成钢梯,如果因为媒体报道在山上专设一所学校,那可能是浪费,而如果花费巨资修路上山,更可能是对纳税人的不公。

像这种“悬崖上的村庄”,大山深处其实还有很多,交通不便的孤立村庄,有的是被山阻,有的是被水隔。最好也最省事的办法,当然是整体搬迁。事实上,对不具生存条件的地方进行整体搬迁,也是国家扶贫的要求,“一方面不把扶贫资金投到那些该搬迁的村,避免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使搬迁的群众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其中,避免浪费是很重要的,像新闻中的“悬崖村庄”,修一条路至少五六千万,全国那么多孤立村庄,都要如法炮制吗?

按照“不把扶贫资金投到那些该搬迁的村,避免浪费”的要求,我不知道领导随意拍板把藤梯换钢梯,是不是涉嫌浪费;如果进一步的“彻底解决方案”是修路上山,那就更是在烧纳税人的钱了。现在的问题是,“悬崖村庄”不愿整体搬迁——山上能够自给自足,山下却没有自己的土地——这也是孤立村庄扶贫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如果强行整体搬迁,显然不够和谐;如果尊重村民意愿,一旦被媒体曝光,你又必须回应“之前做什么去了”的舆论质疑。

责骂解决不了“悬崖村庄”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较为可行的办法,也许是引入市场的手段,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入合适的旅游开发。这个意义上讲,媒体报道给“悬崖村庄”带来了名气,肯定是一件好事。如果有民间资本看上这里的旅游资源,愿意投入开发,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到时候,“悬崖村庄”就不是问题麻烦,而是特色资源了。但这需要时间,需要机遇,不可急躁,不可蛮干。

所以,对于“悬崖村庄”,舆论应该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否则,只会促使地方政府基于漂白“负面新闻”的动机,做出两种选择:要么动用强制手段实施整体搬迁,要么为博舆论一笑“烽火烧钞票”。

“昭君牧羊”,权力无文化很可怕

郭文斌

“因为是学中文的,所以就很敏感,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四个字不对劲。”日前,在重庆大学中文系读大三的小赵和朋友在沙坪坝三峡广场聚餐,几个人在新世纪超市旁的空地等人时,被一组雕塑吸引,雕塑上“昭君牧羊”四个大字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对此,当地有关部门表示: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5月22日《 重庆晨报》)

对于“苏武牧羊”、“昭君出塞”,读过历史我们都知道,我们还真不知道“昭君牧羊”,不过,当地有关部门却表示,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于是想当然地就有了“昭君牧羊”的城市雕塑,且存在多年了。期间想必也有大学生提出过质疑,但由于当地有关部门的固执己见,却让“昭君牧羊”,成为了当地人人皆知的“地名”,这实在是悲哀。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不仅仅是增添城市美景,更是一种人文教育,因此,需要追求美感,更要追求科学性、真实性。显然,“昭君牧羊”不符合历史事实,退一步说,历史上真有“昭君牧羊”,也应该是经过考证的,而不是相关部门所说的“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如此猜测而成的“昭君牧羊”等同于儿戏。“万一这些孩子以后只晓得有‘昭君牧羊’,不晓得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怎么办?”市民的忧虑显然不无道理。

城市雕塑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本应该谨慎用之。既要有预算,又要相关的审核。不知道“昭君牧羊”是谁出的注意,又是谁审核的,怎么相关人员就没觉得不妥,这真是不可思议。不过,现在城市雕塑,以怪异来吸引眼球的也不

少。由某知名网站发起的“2012年十大丑陋雕塑评选”活动曾引起全国网民的强烈反响,在全国大中城市矗立的许多著名和不著名的雕塑作品引发了全民的共同讨伐和质疑。不过,质疑归质疑,只要权力部门不想拆,仍然会继续矗立于城市街头,老百姓又能奈若何?其实,即便是拆了,浪费的还是纳税人的钱,谁又会受到问责呢?

历史文学允许想象,但将一种文学想象的场景用作一处地名或地标,这是不允许的,因为会造成误解,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对城市雕塑,应该尊重历史,少些“戏说”。

“昭君牧羊”,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权力的一次胡搞,权力无文化很可怕,可以弄出个“昭君牧羊”,下次说不定还会弄出什么名堂。“昭君牧羊”是城市伤疤,或留存或拆掉,都已经抹不去权力的“任性”。城市雕塑如果缺乏“民意程序”,如果不加强对权力的约束,“昭君牧羊”以及所给出的“狡辩”,都会留下无穷的“后遗症”。

救人值不值无需探讨

{2017高考作文窗外的世界作文素材}.

杨丽

河南周口的两位小伙子胡浩强、陈庚因舍己救人的壮举感动着社会,书写着青年英勇。但英雄故事却在网络上引得一片争论,只因女子跳湖轻生,便带给了两个家庭无尽的悲痛。网友们一面缅怀两位英雄,一面感叹“想死的人没死成,不想死的却死了”。青年小伙救人到底值不值,该不该,成为争论的焦点。

俗话说“人命关天”,生命是最珍贵的,任何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是值得被挽救的。在危急时刻的舍身救人是出于中华儿女守望相助的本能。在战争年代,一人的牺牲更是为了千万人的幸福。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耳熟能详的英雄先烈已经成为矗立的民族丰碑,更有用鲜血驻守黑龙江的马占山,身受重伤也不愿做亡国奴的黄启东,为救朝鲜少年而牺牲的中国志愿军罗盛教,他们舍生取义,值得被祭奠。战争年代,国难之际,他们牺牲为的或是小家性命,也可以是大国安危。任何的牺牲都叫“舍”,任何的大义都叫“义”,牺牲自己,也是为了挽救他人。

如果说,动荡年代里牺牲不可避免,那现代社会,和平大氛围的氤氲下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危险在,生命就必须拯救。动乱年代的牺牲精神也必须在今天得到延续,平安时,它作为一种必须坚守的信念潜藏于路人的内心,危急时刻,它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救人于水火。

“小悦悦事件”发生之后,不少人感叹世态炎凉,城市社会缺乏爱心与温暖。然而,事实上“舍身取义”在今天并非离我们而去。非典病毒肆虐时,奋战在第一线的白衣天使,用行动演绎着“用生命挽救生命”;天津爆炸中上演最美逆行的消防员战士,用生命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今年4月底,不顾危险跳入粪坑救起幼童的教师杨文利也曾直言:救人是天职。

以生命挽救生命值不值,本就无需讨论。生命无价,任何人遭受威胁时,旁人都有救助的义务。这是人类的本能,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同时也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这种牺牲与奉献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

但丁说得好:“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见义勇为是美德,舍己救人也无比的崇高,这才是我们该称赞的。至于轻生跳湖的女子,我们也应该少些指责,毕竟连累他人或并不是姑娘本意,英雄牺牲也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今天,我们追忆舍己救人的青年英雄胡浩强、陈庚。在两位少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救人于危难时的义无反顾,更看到了当代青年的担当和价值选择。这一代的青年人,也在用行动延续着优秀民族精神,并传递着鼓舞人心的力量,引领着时代的前进。我们呼唤这样的青年担当,只有将生命的平等与崇高扎根在祖国的下一代心中,我们的国家才更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更能辉煌。

博物馆里更该教会孩子“文明”

李思辉

上海玻璃博物馆内,一件精美的玻璃翅膀展品被两个孩子用力摇晃折断,而一旁的家长不仅没制止还在拍照,此事引起热议。媒体报道,被破坏的作品已改名“折”,放在馆内永久展示。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开放的公共休闲场所,更是一个与历史、艺术对话,提升修养的公民课堂。家长带孩子去博物馆,或多或少都有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目的。放纵孩子闹腾,破坏博物馆静谧、幽雅的氛围,甚至任凭孩子损坏展品而不加劝阻,这种纵容岂不是与教育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吗?

在国家动物博物馆,“熊孩子”走后垃圾遍地、一片狼藉;在武汉东湖等景区,“熊孩子”不听劝阻下水上树„„生活中,“熊孩子”在博物馆、餐厅、景区等公共场所随意打闹、影响他人的现象并不鲜见。而这些行为与家长的宽纵不无关系,一些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别人应该谅解,殊不知文明需要从小养成。孩子不懂事,家长却应明理。

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保持文明素养是起码的要求。一旦孩子的行为有损文明,对他人造成影响,家长就须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本身就是一个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过程。孩子就像树,要成长成栋梁,必须及时剪枝。作为监护人,家长需要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及时对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字作文大全以下
下一篇:2017黔江政府工作报告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