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

快速阅读题目  点击:   2012-12-23

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篇一

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上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按文字方向贴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本卷满分150分钟,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的位置,要作恰当的估计。可以肯定,儒学不等于国学。我国

的远古文化,就不能归于儒学。有人说国学以儒学为中心,这也不能令人信从。在先秦诸子里,家数很多,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儒家只是其中之一。儒学尽管在先秦成为显学,却不是至高无上的。道家、墨家、法家对孔子的批评就不少。撇开宗派的成见,不无合理的因素。至于老子用道阐发的宇宙论,远非孔子所能及。《墨子》里关于数学、物理学、工艺学的发明,也是儒家所无。这是人所共知的。 孔子不仅在父母之邦的鲁国终究没有能够施展其抱负,而且周游卫、宋、陈、蔡等地,

也没有受到重用,而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就是由于任用了被孔子斥为不知礼的管仲。秦国称霸西戎,开始于孝公信用商鞅,实行变法。始皇统一六国,儒生虽被立为博士,但最终因以古非今的罪名而横遭惨祸。刘邦开始也极轻视儒者,拿儒冠当溺器,骂郦食其是竖儒,讨厌陆贾的称说《诗》、《书》。只是因叔孙通替他制定朝仪,感到做皇帝的尊严、可贵,而后才较多地任用儒生。刘恒、刘启,主张无为而治,窦太后崇黄老之术,出现了史称的“文景之治”。司马谈在武帝初年写成的《论六家要旨》,抑儒而扬道。他说:“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谈所处正是崇道的年代,对道家难免溢美。可是,班固据刘歆《七略》祖本撰《汉书·艺文志》,已是崇儒之世,《汉书·艺文志》中所论十家,都列长短,儒家也不例外。

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渐渐地使儒学的地位得到抬高。以儒学为统治思想,

目的在于强化汉家的统治。

应当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独尊儒术,乃是统治者运用超学术文化的权力造成的。上有好

者,下必甚焉。所以,有人竟然把孔子说成是有帝王的道德又有帝王的才干却没有帝王命运的素王;是黑帝的儿子,当称玄圣;把《六经》的著作权统统划归孔子,并且制造出为汉制

作的神话来。显而易见,这绝不是孔子的本来面目。二是儒学的独尊地位,2000多年来,只是在统一的王朝为着维护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时才需要,并不是始终如一地反映在一切时

期。历史呈现的迹象表明:儒学的盛衰,与统治者的是否有力地加以倡导密切相关。而当一

个王朝到了再不能统治下去的时候,儒学是毫无作为的。所以,当这样的统治行将崩溃的时

候,儒学的地位也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动摇。正因如此,在我国旧民主革命胜利后,儒学的

那种官方哲学的地位也就没有恢复的可能了。 当然,这样并不是否定儒学的价值。从孔子到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他

们在学术文化的多种领域中均表现了大智大慧,给人以启迪。在他们留下的遗产中,蕴藏着

可开发的丰富资源,其中有的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首先是汉民族人民的心里,如“以天下为

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博学”,“知耻”,“义然后取”,“孝亲”“尊长”等等,其作用是积

极的;还有反映人民利益的言论,如“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黎民不饥不寒”,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此等等,无疑是可贵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

儒家也只是其中之一,并非至高无上。

B.老子用道阐发宇宙论,《墨子》记载了多种发明,而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招致

道家、墨家、法家对儒家的批评。

C.齐桓公任用了法家的管仲而称霸诸侯,秦孝公信用主张变法的商鞅称霸西戎,这些说明

儒学富国强兵方面有一定的短处。

D.孔子在鲁国、卫国、蔡国等地没能够施展其抱负,儒冠被刘邦当作溺器,儒学在汉武帝

独尊儒术后,地位才得到提高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3分)

A.儒学的要旨之一是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叔孙通汉高祖制定朝仪后,

儒生才较多地登上政治舞台。

B.汉武帝时儒学地位得到提高,孔子竟被称为素王。《六经》的著作权本不是孔子却被划

归孔子,这是某些人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而做的。

C.一个王朝兴盛,儒学便跟着兴盛,王朝行将崩溃,儒学的地位也发生了动摇,可见儒学

的盛衰与王朝的兴衰密切相关。

D.以儒学为统治思想,有利于强化王朝的统治,因此统治者把儒学奉为官方哲学,但旧民

主革命胜利后儒学丧失了原有的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蕴含着大智大慧的儒学,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的阐发和丰富,成为

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宝藏。

B.道家采儒墨思想之精华,撮名法之要,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一度为统治阶级所推崇,

可见道家在百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C.“忧乐天下、博学知耻、清静无为、孝亲尊长”这些儒学的思想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人

民的心里,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

D.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虽然不能等同于国学,但也是古代传统文化的

精华之一,在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继勋字绍先,仪状颀伟,太宗见而异之,召问其家世,以琼子对。擢寄班祗候,累迁

内殿崇班。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

砦,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

也。”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贼退保子城,不敢出。迁洛苑使、并代州钤辖。.

契丹聚兵五万屯草城川,继勋登高望之,谓军使贾宗曰:“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转战至寒光岭,伏发,契丹果败,相蹂躏死者万余人,获马、牛、橐驼甚众。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徙知环州,又徙瀛州。时岁饥,募富人出粟以给贫者。明年大

稔,郡人上治状请留。迁内藏库使,以宫苑使奉使契丹。还,知定州,徙鄜延路钤辖,坐市..马亏价失官。已而复为西上閤门使。仁宗即位,改东上閤门使,真授陇州团练使、知雄州。

其冬,契丹猎燕蓟,候卒报有兵入抄,边州皆警。继勋曰:“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邪?”居自若,已,乃知渤海人叛契丹,行剽两界也。入宿卫,出为天雄军都总管,愿复护

边,既而留不遣。以老病乞骸骨。召见便殿,许一子扶掖,俾勿拜。授建雄军节度使、知滑...

州。河水暴溢,啮堤岸,继勋虽老,躬自督役,露坐河上,暮夜犹不辍,水乃杀怒,滑人德

之。卒,年七十八,辍视朝一日,赠太尉。继勋性谦,有机略,善抚御士卒,临战辄胜。在

蜀有威名,号“神将”。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

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B.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

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C.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

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D.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

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指铠甲,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备。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战国后期,

出现了用铁制造而成的。

B.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高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

和副钤辖。

C.候卒,守卫巡逻的士卒,在军中一般担任夜间巡查、监督敌军等任务。类似的还有“候

骑”等。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它和致仕、

致政、释褐等词语意思一致。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高继勋为名将之后,受皇上赏识。他是名将高琼的儿子,身材魁梧伟岸,初次见面时

被皇上赏识,后来得以提拔。

B.高继勋富有军事才能,勇敢善战。他率领五百兵士击败王均叛匪,在主将提出休息时坚

持主张把握机会追击,最终消灭叛军。

C.高继勋做事冷静,善于分析形势。面对北方边境的警报,他做出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居

处自若,稳定了边疆形势。

D.高继勋勤于政务,深受百姓爱戴。他担任滑州知州时遭遇水灾,他不顾年老日夜坚守堤

上,大水退去,当地百姓对他十分感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5分

(2)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邪?”居自若。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临海(今属浙江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

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8. 起首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5分)

9. 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 ”。

{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

(2)《阿房宫赋》中杜牧告诫后人光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

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篇二

2016-2017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分析及优秀考场作文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阅卷分析 2016.11.20

13(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词、句式以及对句意的把握。平均得分2.6分,难度系数50%。 阅卷标准:“诣”翻译为“到”“去”等得1分;“节度”翻译为“指挥调度”“指挥”“调度”“调遣”等得1分;“以利啖之”翻译为“用好处收买他们”“用金钱利诱他们”得1分;“冀”翻译为“希望”“期望”等得1分;“为”翻译为“被”“为„„所”等得1分。

答题情况:此翻译本身并不难,基本都是对课内知识的考查,但是学生答题情况并不乐观。“诣”基本都能答对,“以利啖之”很多同学没有字字落实,(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史记·高祖本纪》)“以”翻译成“凭借”“因为”,“之”翻译不出来,“啖”部分同学翻译为“说服”“劝说”不得分,能翻译出“引诱”“利诱”“收买”的都给分,翻译成“贿赂”不得分。“冀”也翻译的不错,但是仍然有不少同学翻译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不得分。“节度”仅有少数同学能够翻译出来,大部分同学翻译为“接受节度”“成为节度使”或者“接受节度使的职位”,不得分。

13题第2小题平均得分2.5分左右。

得分点为“手书”“报”“效”“不之顾”大意通顺。“手书”可译为“亲手写信”“用手写信”“亲自写信”,“报”译为“回复、回答、答复”都行,“效”译为“仿效、效法、仿照、效仿”皆可,“不之顾”必须翻译出宾语前置句,同时“顾”要翻译对,译为“理睬、理会、搭理”正确,意译为“不听、不管”也可。大意通顺的一分基本给了学生,也就是对一个点就给2分。 问题:1、错别字太多,像仿效的“效”、理睬的“睬”,出现错别字该处不得分。

2、对课本知识点的迁移使用很不好,像“手书”,《项脊轩志》中有“手植”,《报任安书》中的“报”,翻译的都不好。“手”翻译为拿着、手持、手捧,“书”翻译为写文章、写奏章、写文书,“报”翻译为禀报、报告、上报、回报等。“期”未做得分点,翻译的也不好,如约定、期间、满一年,“效”翻译为效力、效忠、效命,“顾”翻译为在意、顾及、顾惜、考虑、回头看、回复、看、不屑一顾等。

建议:1、加强学生的翻译训练,尤其是尽量做到直译,多多落实实词的翻译,尽量让学生举一反三。2、重要的特殊句式必须落实好。3、必须提高学生结合语境把握句意的能力,避免翻译出来的句子不通顺,不合逻辑,不合常理。

14(1)此题考查的诗歌的炼字。平均得分2分(2)标准:放宽了答案标准,只要这两句诗句翻译准确,得2分,然后如果对句意概括分析出景象特点如:宏大、壮阔、壮观、辽阔、壮丽、恢宏等类似词语的再加2分。有些同学按炼字型题目作答,很好,但看卷时,没有按步骤赋分。因此,答上情感的不管对错,均不作赋分要求。(3)出现的问题:诗句意思不理解。比如“积气”的气,很多同学理解为怨气。诗句不会概括分析,仅仅翻译诗句。没有概括出景物的的点。(4)错例展示:1、“冲溢”为动词,冲,冲起;溢,溢满,运用对偶,将长岛的环境进行渲染,抒发了自己惋惜之情。0分2、用“冲”“溢”两个动词表现长岛的气浪之大,太阳升起后光芒四射的场景,动静结合,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落寞孤寂。

14(2)阅卷情况反馈

1.得分情况: 大多数2-3分,平均分2分。

2.阅卷标准: 阅卷标准相对宽松,能给分的尽量给分。手法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得4分。但是只罗列情感术语,比如“表达了作者被贬之后的悲伤、惆怅、壮志难酬、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只能给1分,相应的表现手法分析正确,再加相应的分数。

3.学生答题情况:{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

(1)整体情况: ①对情感的分析大多数能抓住“被贬之后的悲伤、壮志难酬”等,但是对美景的喜爱答出来的较少。 ②近一半的同学没有答出表现手法,只有情感分析。

③对诗句的情感理解有误,表现手法与内容分析不对应,比如“二三两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悲伤、失落或愤懑的感情”。 ④错别字现象:愁怅、壮志难筹、朝庭、直抒胸意。

(2)具体得分情况示例:

①手法、分析到位的,4分。 ②手法、分析不全面,漏得分点,3分或2分。 ③只答感情,没有手法,大多数得1分。

第16题,属于压缩语段,难度较小,平均分3分。

赋分原则:学生只要能答出四个关键词,且语意连贯即可得满分。

①按答案要点赋分,语意不连贯扣一分 ②“多次变轨”答成 “变轨”,“逐步靠近”答成“靠近”不得分。 ③本题错别字未扣分。

出现的问题:

① 要点全,但语意不连贯。如:载人飞船共进行了四次停泊,将捕获锁伸出,卡在天宫二号卡板器里,往回收缩使二者拉近。其中载人飞船多次变轨,到达与之相同轨道,完成对接。

② 有的同学把该题理解成了“概括新闻内容”。如: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③ 错别字太多。“天宫”写成“天空”,“捕获锁”写成“捕获索”等。

④ 有部分学生“对接过程”概括不全,只概括了最后的“对接”。如:载人飞船在两者相距30米时伸出捕获索„„完成对接。

17. (1)试题分析 :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表达能力,可根据文段内容与各语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理解。具体来说,这是一道填充关联词语的题目,关联词语连接的是复句,所以填充时一定要分析前后句的句间关系。①处前后语句构成的是因果关系,此处应填写“因此”“所以”等表结果的关联词;②处前后语句构成转折关系,应填写“但是”“可是”“然而”等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③④处根据语境,应该是由前面句子中“如果„„”引发出的表示假设关系的一组关联词,并且最好将③④两个句子构建成递进关系,以增强句意的表达效果。

(2)阅卷标准: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答案,现将这四处答案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①处写“因此”“所以”“那么”“于是”“因而”等均对;②处写“但是”“可是”“其实”“然而”“而” 等均对;③处写“就”“那么就”“那就”“便”“既”“不仅”“则”“非但”“不但” 等均对;④处写“更”也更”“也就”“而且”“进而”“更加” 等均对。

(3)典型示例:

此题较简单,满分很多,平均分在3.5分以上。错因在于部分同学根本不清楚关联词的概念。比如部分同学将答案填写成了诸如“显然”、“正如”、“现在”、“由此看来”、“所以说”、“可见”“但实际上”“将会”等词语。还有小部分同学审题出现失误,补写的内容为一个句子。 18试题分析:本题为图文转换题,同2016、2014年全国卷的17题为同一题型。要求把所给流程图转换为文字。做题思路为把流程图一分为二,依次解说。其中,“适合接种”的多了一个小插曲。

评分标准:1.按照答案的赋分标准评分,缺一个环节扣1分。

2.标点不独立占格或全程“文不加点”的扣1分。

3.“适合接种”中的“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和“接种”顺序错扣1分。

答题情况:本题同学们答的较好,多数3分以上。出现的问题如下:

1.开头空两格,此题没有必要。这种情况没有扣分。

2.标点没有独立占格,或全程不加标点。

3. “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和“接种”顺序错。

4.因为流程图中“离开医院”为两种情况共用,有的同学把其中一情况的“离开医院”漏掉。 5另有部分同学不是两种情况依次解说,而是把两种情况糅合起来,横向一层一层的一块解说,这咱情况多数表述不清。

19题是赏析文中划线句子,这类题型是高考常考题型,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步骤:手法(遣词造句)+句子分析+效果。本题的第一个句子分析,大部分学生没有问题,只有极少数学生出现问题,如把比喻手法与拟人手法混淆。第二个句子出问题的相对较多,部分学生没有分析出手法,也没有看出对藤蔓的嘲讽之意,所以在看这个题时,答案限度相对放宽了:学生们只要回答出手法对比(反衬、衬托),并分析出是为了反衬青檀的高贵精神,就可得2分;学生答出对藤蔓的嘲讽(蔑视、鄙视等),但没回答正确手法,也可得1分;回答是拟人的,0分。本题的平均分数3分左右。

【建议】1.该题型是高考常考题型,但是部分学生到现在还没记住该题的答题技巧,更没理解。务必理解并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步骤;部分学生的手法理解不准确,部分学生把比喻与拟人混淆,如部分学生出现:运用比喻的手法,“握、抚、敲”动词的运用,赋予青檀人的动作„„甚至有的学生把手法书写错误,如似人、反称等。希望加强学生对手法的理解与掌握。

第20题平均分3分

1、试题分析:本体考查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难度系数不大。

2、阅卷标准:只要能扣住文中“长得丑,不被知”“不随波逐流”“解放”且会分条,做到书写规范认真,就痛快得给4分。不分条书写超级烂,不会从文中筛选概括信息自己瞎编乱造,一刀切为0分。如果书写好会分条,答案组织不是很完美2分以内。扣住“挣脱了石之束缚的青藤”的定语作答理解也到位。

3、答题情况:大部分同学能很从容地从文中筛选出答案,且书写规范认真分条作答。但也有很不少的同学不会从原文中筛选答案,答得乱七八糟。有的只是空洞地罗列答题术语: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化文章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等等,答得一塌糊涂,直接不按套路出牌!

4、存在的问题:书写欠规范,一个字“乱”。原文意识偏差,不会从原文中筛选和概括信息。分条意识薄弱。文本理解不到位。

5、教学建议:指导学生读懂文本、读懂题干。作答要有原文意识,学会从原文中抠答案,作答尽量整合原文语句回答。熟悉答题套路。强化书写,永远记住游戏规则:漂亮是笔下留情的王牌,

丑陋是永远也打不赢的官司。要有分条意识。

21题(略)

第22题“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含意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平均得分3.5分。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探究题,而是一个句子含义理解题。此段共三句话,每句为一层:①作者写青檀之硬,实际上写的是青檀不媚俗、不丧失个性的顽强坚韧的品格;(2分)②作者认为这种精神是不会腐朽的,将会永远留存;(2分)③认为这种精神的存在会使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充满活力,作者呼唤、向往和追求这种精神。(2分)

★存在的问题:

(1)其中第一个要点,应从青檀的骨气、气节、节操的角度作答,而不是身处困境却直面困难,不屈服不放弃等。

(2)本题不同于答段落的作用题。有些学生从内容到结构答些空洞的套话,如:以青檀为线索贯穿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与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卒章显志,升华主题,表现作者以青檀的喜爱。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对主题理解有误。如:劝诫人们不要乱砍滥伐,要保护大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等等。

★建议 :

(1)要有题型意识,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如句子含义理解题不能答成句段作用题。

(2)要有分条作答意识,6分题一般至少三个要点。但仍有很多学生不分条。

(3)要有关键词意识,有些学生答的很多,但答不到关键的得分点上。

23题作文试卷分析:

这是一则典型的时评类材料,以南锣鼓巷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商业大潮发生了碰撞。学生写作时,可就事论事写成时评类作文,也可推而广之按一般材料作文来写。可以从“游客”的角度分析,可以从“南锣鼓巷”角度来分析。从“南锣鼓巷”角度分析时,可以抓住“宁可不要丰厚的旅游收入,也要恢复老街往日的宁静”来分析,也可从“主动取消3A级景区资质”来分析。写时评类作文主要探讨“应不应该取消3A资质”这一争议点。可肯定南锣鼓巷做法,也可否定之,言之成理即可。具体立意如下:

(一)游客角度:

素质、修养(与修养同行);文明旅行

(二)肯定南锣鼓巷做法:

1.守护传统文化、历史文化

2.留其本心、本真、本色,保持永恒

3.莫为经济、物质利益所诱惑(莫为利益熏染古文化之香)

4.取舍(放弃铜臭、守住文化/舍弃吵闹、守住宁静/舍铜臭以存优雅/学会舍弃,享快意人生)

5.抵制诱惑,留住宁静/追求最初的宁静/还传统文化一丝宁静

(三)否定南锣鼓巷做法:

自己取消3A资质是要一种倒退。应该积极去研究全域旅游时代发展的新规律和新特征,并努力化解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若从思辨考虑可以从 “如何兼顾旅游收入与保护历史文化”“如何兼顾旅游收入与闲适优雅”等考虑,当然以上所有立意都不难写出思辨性。

按一般材料作文来写的同学占大多数,也许这与老师淡化时评作文有关。

★主要问题:

1.学生作文选用实例与其本身论点不符。

2.写时评作文,文中缺少必要事实论据,只是学生自己在絮絮叨叨写,也没有就材料联系到生活实际,缺少说服力;再者,缺少相应举措的提出,只是单纯的评说,体现不出“任务驱动”。

3. 有些同学写如《莫被利诱,固守本心》《莫让利益坏了初心》,“本心”“初心”是什么没有说清楚,脱离材料,导致偏颇。

4.文面不规范。有些学生作文结构欠合理,如整篇文章3段4段;书写潦草,不认真等。

5.写传统文化写得太空。光说传统文化很重要,不说如何保护,即所采取的措施。

6.本次作文最佳角度是论证传统文化与商业经济的逻辑关系,但有些同学只写了一个角度,如只写守住内心的宁静。

7.切入点不对。如:题目《学会放弃》,如果写放弃铜臭、守住文化,或舍弃吵闹、守住宁静,都是最佳立意,但有些同学写时与材料无关,写做事时要勇于舍弃,举鲁迅弃医从文一例,举做题时要有选择地放弃,这些与材料无关的例子严重影响了得分。

8.写素质、保护环境、文明旅游等角度,虽然审题角度可以,但写的太肤浅,导致作文45分左右。 ★教学建议:

1.平时作文练习时,关注现实,贴近现实,突出时代精神,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引导学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

2. 加大思维训练力度,更加注重材料文字表述内容及含义的广度与深度,尽量让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发挥最佳的思辨和写作才能。

3. 作文题切合考生实际,关注学生人生成长这一大的范畴。

4. 强化审题训练、强化思维训练、强化素材积累、强化分析能力训练、化文面规范应当贯穿每次作文训练!

★考场范文

1.古风长存,民生常乐

万里长城之绵延兮,自古传至今昔;秦兵马俑之睥睨兮,自秦时而现;方亩孔庙之盛香兮,燃千年学风。中华之博物,怎少得了历史文遗?试问:焉用亡古物以倍忧?

南锣鼓巷自成景区后,相貌可谓大变。曾经的闲适优雅荡然无存,老北京味道也变为汗味儿,更有垃圾堆街、私闯民宅等乱象。但在居民熟虑后,舍弃的旅游收入又换回了往日的宁静。

在信息交流发达的当下,老民房改景点、老村落变旺街的现象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但其结果则何如?南锣鼓巷给我们敲了一次警钟,过分的拆、迁、改只会造成日增的烦忧,唯有古风存,才能民常乐。

诗人陆游有诗《游山西村》,诗人在外流浪,途经村落必会高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西村也尽如人意“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在此地游山乐水,正可谓欢乐,若突然天翻地覆,游人成结群队的踏破村落,垃圾随溪流一路流向山谷,吾恐陆游的兴致如火苗遇到了冷雨,一丝也不会剩余。

看看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否能让我们看到残桥雨巷、佳人提伞;是否能让我们听道百虫欢鸣、群鸟呢喃?是否我们的双眼被灰尘所蒙住,我们的耳朵因嘈杂而失聪?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刻,迈开保护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的步伐已刻不容缓。

张家界的电梯,何其幼稚可笑,我们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已导致国民自身的羞愧,为何一定要用旅游收入带来一片唏嘘呢?

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篇三

湖北2017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

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篇四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等省级名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大联考语文含答案

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篇五

2017届高三考试语文答题卷及作文格

2016 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答题卡 监考员填涂缺考 [ ]{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考号: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下面为选做题,请在三、四题中选做一组,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的试题组所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三、11[(2)-(4)题] 四、12[(2)-(4)题] 高三( )注意事项 : )班 姓名______________ 物理试题 座位号 (2)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铅笔填写姓名、考号等,再用 2B 铅笔 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选 择 题 1 2 3 4 5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6 13 14 15 第 1 页(共 2 页)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11(1)[A] [B] [C] [D] [E] 12(1)[A] [B] [C] [D] [E] (3) 二、7(1) (2) (4) 8 9 五、16.① ② ③ 17. (三) 10(1) (2) (3) 1

题 目 : 请勿在此区域内做答或作任何标记 100 200 700 300 800 400 900 500 1000 600 1100 2

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篇六

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说明: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7高二期末联考语文卷小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 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 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 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 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 《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 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 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

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 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只要提倡文学艺术表现

手段的质朴与简 洁,就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

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C.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

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D.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

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

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

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

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

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

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B.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

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C.庄子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但从整体上看是

追求宏大之美的,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是基本一致的。

D.墨家“非乐”的主张与儒家“节用”的观念、“辞达而已矣”的主张是基本一致的,

都是强调在文学创作方面冲上自然朴素,反对雕饰。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候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

腊/以白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

腊/以白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

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

方腊以白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

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

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拜,指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左迁,指贬官、降职。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

人日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

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

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

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

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5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①,褚公书绝伦②。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①贾傅: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②褚公:初唐时的褚遂良,

抒发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

8.梁代诗人何逊《赠诸旧游》一诗中,有“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之句,试与杜诗的颔

联比较,你认为说写得更妙,为什么?(5分)

9.结合全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高考作文题目河南
下一篇:2017高考作文辅导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